次日,清晨。
李治穿着朝服,离开甘露殿,坐着御辇,来到两仪殿偏殿。
临近辰牌时分,礼仪官过来通报,群臣已列班进殿,李治这才进入大殿。
李治在宝座台坐下后,群臣按照朔望朝礼仪,朝李治下拜。
礼毕,李治朗声道:“今日朝会,只为商议一事。薛仁贵在咽城打了一场胜仗,却又杀了大量降兵,该如何处置,众卿尽可畅所欲言。”
宇文节快步出列,大声道:“陛下,本朝自高祖以来,施行羁縻政策,此制源于秦汉,盛于本朝。”
“武德二年,高祖下诏,画野分疆,山川限其内外,遐荒绝域,刑政殊于函夏。是以昔王御宇,怀柔远人,义在羁縻。”
“本朝凭此制度,方有如今兴盛海内,四方臣服的局面。薛仁贵暴虐杀降,有违祖制,纵有功劳,难以抵消罪过,应该严惩!”
他显然有备而来,洋洋洒洒说了一大筐话,还将李渊搬了出来。
李治点头道:“不错,战场杀降,确实有违天和。”
韦弘机出列道:“臣以为应该将薛仁贵削职为民,永不录用!”
“臣附议!”
“臣附议!”
“臣附议!”
霎时间,一大群世家派官员全部出列。
他们憋了很久的气,如今有祖制做靠山,自然要尽情发泄出来。
尉迟恭大声道:“杀几个胡人就要定罪?当初平定中原时,高祖下诏,平薛举之初,不杀奴贼,致生叛乱,若不尽诛,必为后患。后来打河北时,不也杀了很多降兵吗?”
韩瑷道:“当时天下未定,与现在情况不同。”
程知节哼道:“当时和现在确实不同,当时杀的是汉人,现在杀的是胡人。”
萧锐道:“如今天下承平,百姓安居乐业,应迅速解决边境争端,不应招使异族怨恨,导致四方大乱。”
李勣淡淡道:“萧寺卿错了,异族怨恨,未必敢向咱们呲牙,本朝软弱,才会招致战争。”
萧锐摇头道:“哪有这个道理。”
高侃朗声道:“李公说的是事实,我大唐对东突厥采取猛打之策,对西突厥则是安抚。”
“这些年来,东突厥安分守己,纵有叛乱,也不会得到其他部落支持。反观西突厥,一族叛乱,各族响应,从未休止。”
文臣武将你来我往,唇枪舌剑,争的不可开交。
李治只说了句开场白,表明态度后,就一言不发。
双方见皇帝不开口,以为皇帝正在犹豫,更加奋力辩论,直争的口干舌燥,气喘吁吁。
李治默默观察,发现文官之中,除刘仁轨外,几乎都认为薛仁贵有过错,包括上官仪、李义府等人。
武将之中,胡族将领则都安坐蹑席,没有替薛仁贵说话。
不知过了多久,王伏胜来到李治身边,低声道:“陛下,周智度已进宫了。”
李治心中一振,朗声道:“众卿暂时止声,周智度已从前线回来,大家听听他的说法。”
周智度是薛仁贵的副将,担任侧总管,也参与了攻打咽城之战。
随着旨意下达,他大步进入大殿。
李治朝他看去,只见他四十多岁年纪,风尘仆仆,面容憔悴,显是跋山涉水而来。
“臣周智度,拜见陛下。”他叩首道。
李治道:“周卿来的正好,朝堂之上,正为薛将军之事争论,朕好生难以决断,还请周卿告诉朕,到底是什么原因,迫使薛将军杀降?”
周智度肃然道:“回陛下,杀降并非薛将军一人决定,我等都一致拥护……”
宇文节冷哼道:“那你们都有过失!”
周智度瞪了他一眼,正要说话。
李勣抬手道:“不必争辩,周将军,你把此战详细情况,和大家复述一遍就是。”
周智度点点头,低沉着声音道:“陛下,诸位同僚,我军是于三月十六日,抵达咽城……”
咽城位于庭州西北方向,金山以南,是突厥小牙城。
薛仁贵命斥候查探一番后,得知附近并无援军,便准备下令攻城。
一名副将说:“将军,咱们只有三万步军,敌军却有四万多守军,而且多半是骑兵,不如等后续部队抵达,再攻城不迟。”
薛仁贵道:“你们都是这样想的?”
众将都出声附和。
程知节手下的兵是关中兵,在大唐所有军系之中,最为骄纵,出了名的骄兵悍将。
薛仁贵若非在吐谷浑打了一场大胜仗,这些将领只怕就不是劝说,而是跟他甩脸子。
薛仁贵皱着眉,一言不发。
便在这时,一人出声道:“末将同意攻城。”
薛仁贵转头一看,出声的是侧总管周智度。
周智度是程知节心腹,在关中军中威望不低,然而却依然镇不住众将,立刻有人出声反对。
“周将军,你也跟突厥人打过不少仗,应该知道,突骑施部最难缠,咱们只有三万步兵,又要攻城,胜算只怕连五成都没有!”
周智度道:“咱们这支步军,何曾怕过骑兵?”
唐军步兵战斗经验丰富,且对突厥人有心理优势,纵然步兵对骑兵,也能稳住阵型,一点不慌。
那将领道:“我没说打不过,野战的话,他们肯定冲不开咱们阵型,可攻城的话,敌人打开城门,冲杀一阵,可不好应对。”
周智度道:“你不用怕,城中突厥人早已丧胆,不敢跟咱们硬战。”
那将领道:“你如何知道?”
周智度抬手一指:“你瞧瞧他们城墙颜色,很多都是新砌,说明他们一开始就做好准备,据城而守。”
那将领看了一会,点点头,不再多言。
突厥人擅长的是骑兵作战,喜欢在野外跟敌人厮杀。
然而面对唐军时,他们主动放弃优势,龟缩城中,足以说明心中恐惧。
薛仁贵这才开口道:“还有人反对攻城吗?”
众将齐声道:“没有!”
这些大唐将领,全都是刀尖上滚出来的猛将,纵然骄纵,却都经验丰富,不会错失良机。
正好城中有四万人,大家都磨刀霍霍,准备多砍几颗脑袋,积攒军功,以求转勋。
薛仁贵吩咐道:“第一、第三、第六营出列,准备攻城。”
“得令!”三名折冲都尉领了命令,脸上露出兴奋的表情。
其他折冲都尉则一脸羡慕的望着他们。
这时,有人叫道:“快瞧,城墙上有动静。”
薛仁贵抬头一看,只见咽城城墙之上,一片混乱,隐隐有喊杀之声。
过了半晌,一群带着头巾的唐人,站在女墙后面。
一根旗帜忽然升起,迎风摇摆,上面赫然写着一个大大的“唐”字。
有将领问:“怎么回事?投降了吗?”
薛仁贵抬手道:“暂停进攻!”
话音刚落,城门也被人打开了。
有将领哈哈笑道:“果然投降了。”
另有将领道:“看起来不像投降,似乎是城中的唐人叛变了,想要献城。”
先那将领道:“不错,机不可失,将军,下令杀进去吧?”
薛仁贵大喝道:“都不许动,等我将令!传令兵,去城墙下观察一下,向上面唐人问话。”
传令兵得到命令,驱马来到城墙之下,朝上面的唐人问:“你们是唐人吗?可是要献城?城中的突厥人呢?”
城墙上的唐人却没有说话,神色复杂,还有人微微颤抖。
传令兵又问了几句话,一名大胡子唐人忽然喊道:“不要进城,里面有……”
话音未落,头颅飞了起来,划过一道弧线,从城墙上落了下来。
鲜血在空中喷洒出血雾。
薛仁贵看的清楚,那唐人身后,蹲着一名突厥人。
这时,城墙上又陷入混乱,惨叫声此起彼伏,唐人们头颅一颗颗被砍下,尸体被扔下城墙。
一名唐人反杀了一名突厥人,夺下弯刀,背靠女墙,一边与突厥人大战,一边大喊。
“大唐将士们,都听好了,我们是庭州人,被他们劫掠过来,充当奴隶,他们逼迫我们,假意夺下城墙,诱你们进城。”
“城门后有突厥兵埋伏,还有另一支突厥骑兵,从别处城门绕出,准备前后夹击,包夹你们……啊……”
那唐人说到此处,身中数刀,已然毙命。
突厥人用绳子缠住他脖子,将他吊在城墙上。
众唐军将领眼睛都红了,大声骂道:“突厥鼠辈,狗彘不若!薛将军,下令攻城吧!”
薛仁贵深吸一口气,道:“周将军率领第一到第十营,立刻攻城,先攻城墙,占据高点。后面十营,随我列阵迎敌!”
唐军势如猛虎,只半个时辰就攻上城墙,城中突厥兵想冲出来,反被堵在门口。
唐军占据城墙后,居高临下,用弓箭压制住城门后的突厥伏兵。
唐军大队人马趁机攻入城内,与突厥人厮杀。
战斗进入白热化,果然有一支突厥骑兵攻了过来,薛仁贵率领城外唐军,迎了上去。
一阵激烈厮杀后,突厥骑兵撼不动唐军阵型。
突骑施部是突厥精锐,虽冲不破唐军,却依然猛攻不止。
双方一番激战,唐军略占优势,战局却并不明朗。
关键时刻,薛仁贵一手提银剪戟,一手持盾牌,单骑冲向敌阵,于乱军中奋勇砍杀。
唐军气势大涨。
几名唐将率领麾下士兵,紧紧跟随在薛仁贵身侧,护翼左右,插入突厥阵型中。
这时,城中唐军忽然也杀了出来。
原来处木昆部见唐军入城,计划失败,早已没了斗志,向唐军投降,将突骑施部给卖了。
周智度命一部分人看着降兵,带领其他唐军冲出城,将突骑施部包围。
两军合击,血战五个多时辰后,突骑施部被全部歼灭,只有极少部分逃走。
薛仁贵率领唐军入城后,发现大量唐军尸体,都是庭州百姓。
他们不肯配合突厥人对付唐军的计划,惨遭突厥人杀害。
薛仁贵将处木昆部集中关押,命人挖坑,到了半夜,将他们骗到坑附近,全部坑杀。
……
周智度道:“情况就是这样,当时弟兄们都很义愤,全都赞同薛将军坑杀之举,陛下若要惩罚,连我们一起处罚吧……”
群臣听完之后,都不吭声了。
李治缓缓站起身,朗声道:“咽城中那些宁死不屈的唐人,都是我大唐烈士,传旨,按照军中三倍标准,抚恤烈士家属。”
李勣朗声道:“陛下圣明!”
群臣纷纷出列,朗声道:“陛下圣明!”
再无人提处罚薛仁贵杀降之事。
李治穿着朝服,离开甘露殿,坐着御辇,来到两仪殿偏殿。
临近辰牌时分,礼仪官过来通报,群臣已列班进殿,李治这才进入大殿。
李治在宝座台坐下后,群臣按照朔望朝礼仪,朝李治下拜。
礼毕,李治朗声道:“今日朝会,只为商议一事。薛仁贵在咽城打了一场胜仗,却又杀了大量降兵,该如何处置,众卿尽可畅所欲言。”
宇文节快步出列,大声道:“陛下,本朝自高祖以来,施行羁縻政策,此制源于秦汉,盛于本朝。”
“武德二年,高祖下诏,画野分疆,山川限其内外,遐荒绝域,刑政殊于函夏。是以昔王御宇,怀柔远人,义在羁縻。”
“本朝凭此制度,方有如今兴盛海内,四方臣服的局面。薛仁贵暴虐杀降,有违祖制,纵有功劳,难以抵消罪过,应该严惩!”
他显然有备而来,洋洋洒洒说了一大筐话,还将李渊搬了出来。
李治点头道:“不错,战场杀降,确实有违天和。”
韦弘机出列道:“臣以为应该将薛仁贵削职为民,永不录用!”
“臣附议!”
“臣附议!”
“臣附议!”
霎时间,一大群世家派官员全部出列。
他们憋了很久的气,如今有祖制做靠山,自然要尽情发泄出来。
尉迟恭大声道:“杀几个胡人就要定罪?当初平定中原时,高祖下诏,平薛举之初,不杀奴贼,致生叛乱,若不尽诛,必为后患。后来打河北时,不也杀了很多降兵吗?”
韩瑷道:“当时天下未定,与现在情况不同。”
程知节哼道:“当时和现在确实不同,当时杀的是汉人,现在杀的是胡人。”
萧锐道:“如今天下承平,百姓安居乐业,应迅速解决边境争端,不应招使异族怨恨,导致四方大乱。”
李勣淡淡道:“萧寺卿错了,异族怨恨,未必敢向咱们呲牙,本朝软弱,才会招致战争。”
萧锐摇头道:“哪有这个道理。”
高侃朗声道:“李公说的是事实,我大唐对东突厥采取猛打之策,对西突厥则是安抚。”
“这些年来,东突厥安分守己,纵有叛乱,也不会得到其他部落支持。反观西突厥,一族叛乱,各族响应,从未休止。”
文臣武将你来我往,唇枪舌剑,争的不可开交。
李治只说了句开场白,表明态度后,就一言不发。
双方见皇帝不开口,以为皇帝正在犹豫,更加奋力辩论,直争的口干舌燥,气喘吁吁。
李治默默观察,发现文官之中,除刘仁轨外,几乎都认为薛仁贵有过错,包括上官仪、李义府等人。
武将之中,胡族将领则都安坐蹑席,没有替薛仁贵说话。
不知过了多久,王伏胜来到李治身边,低声道:“陛下,周智度已进宫了。”
李治心中一振,朗声道:“众卿暂时止声,周智度已从前线回来,大家听听他的说法。”
周智度是薛仁贵的副将,担任侧总管,也参与了攻打咽城之战。
随着旨意下达,他大步进入大殿。
李治朝他看去,只见他四十多岁年纪,风尘仆仆,面容憔悴,显是跋山涉水而来。
“臣周智度,拜见陛下。”他叩首道。
李治道:“周卿来的正好,朝堂之上,正为薛将军之事争论,朕好生难以决断,还请周卿告诉朕,到底是什么原因,迫使薛将军杀降?”
周智度肃然道:“回陛下,杀降并非薛将军一人决定,我等都一致拥护……”
宇文节冷哼道:“那你们都有过失!”
周智度瞪了他一眼,正要说话。
李勣抬手道:“不必争辩,周将军,你把此战详细情况,和大家复述一遍就是。”
周智度点点头,低沉着声音道:“陛下,诸位同僚,我军是于三月十六日,抵达咽城……”
咽城位于庭州西北方向,金山以南,是突厥小牙城。
薛仁贵命斥候查探一番后,得知附近并无援军,便准备下令攻城。
一名副将说:“将军,咱们只有三万步军,敌军却有四万多守军,而且多半是骑兵,不如等后续部队抵达,再攻城不迟。”
薛仁贵道:“你们都是这样想的?”
众将都出声附和。
程知节手下的兵是关中兵,在大唐所有军系之中,最为骄纵,出了名的骄兵悍将。
薛仁贵若非在吐谷浑打了一场大胜仗,这些将领只怕就不是劝说,而是跟他甩脸子。
薛仁贵皱着眉,一言不发。
便在这时,一人出声道:“末将同意攻城。”
薛仁贵转头一看,出声的是侧总管周智度。
周智度是程知节心腹,在关中军中威望不低,然而却依然镇不住众将,立刻有人出声反对。
“周将军,你也跟突厥人打过不少仗,应该知道,突骑施部最难缠,咱们只有三万步兵,又要攻城,胜算只怕连五成都没有!”
周智度道:“咱们这支步军,何曾怕过骑兵?”
唐军步兵战斗经验丰富,且对突厥人有心理优势,纵然步兵对骑兵,也能稳住阵型,一点不慌。
那将领道:“我没说打不过,野战的话,他们肯定冲不开咱们阵型,可攻城的话,敌人打开城门,冲杀一阵,可不好应对。”
周智度道:“你不用怕,城中突厥人早已丧胆,不敢跟咱们硬战。”
那将领道:“你如何知道?”
周智度抬手一指:“你瞧瞧他们城墙颜色,很多都是新砌,说明他们一开始就做好准备,据城而守。”
那将领看了一会,点点头,不再多言。
突厥人擅长的是骑兵作战,喜欢在野外跟敌人厮杀。
然而面对唐军时,他们主动放弃优势,龟缩城中,足以说明心中恐惧。
薛仁贵这才开口道:“还有人反对攻城吗?”
众将齐声道:“没有!”
这些大唐将领,全都是刀尖上滚出来的猛将,纵然骄纵,却都经验丰富,不会错失良机。
正好城中有四万人,大家都磨刀霍霍,准备多砍几颗脑袋,积攒军功,以求转勋。
薛仁贵吩咐道:“第一、第三、第六营出列,准备攻城。”
“得令!”三名折冲都尉领了命令,脸上露出兴奋的表情。
其他折冲都尉则一脸羡慕的望着他们。
这时,有人叫道:“快瞧,城墙上有动静。”
薛仁贵抬头一看,只见咽城城墙之上,一片混乱,隐隐有喊杀之声。
过了半晌,一群带着头巾的唐人,站在女墙后面。
一根旗帜忽然升起,迎风摇摆,上面赫然写着一个大大的“唐”字。
有将领问:“怎么回事?投降了吗?”
薛仁贵抬手道:“暂停进攻!”
话音刚落,城门也被人打开了。
有将领哈哈笑道:“果然投降了。”
另有将领道:“看起来不像投降,似乎是城中的唐人叛变了,想要献城。”
先那将领道:“不错,机不可失,将军,下令杀进去吧?”
薛仁贵大喝道:“都不许动,等我将令!传令兵,去城墙下观察一下,向上面唐人问话。”
传令兵得到命令,驱马来到城墙之下,朝上面的唐人问:“你们是唐人吗?可是要献城?城中的突厥人呢?”
城墙上的唐人却没有说话,神色复杂,还有人微微颤抖。
传令兵又问了几句话,一名大胡子唐人忽然喊道:“不要进城,里面有……”
话音未落,头颅飞了起来,划过一道弧线,从城墙上落了下来。
鲜血在空中喷洒出血雾。
薛仁贵看的清楚,那唐人身后,蹲着一名突厥人。
这时,城墙上又陷入混乱,惨叫声此起彼伏,唐人们头颅一颗颗被砍下,尸体被扔下城墙。
一名唐人反杀了一名突厥人,夺下弯刀,背靠女墙,一边与突厥人大战,一边大喊。
“大唐将士们,都听好了,我们是庭州人,被他们劫掠过来,充当奴隶,他们逼迫我们,假意夺下城墙,诱你们进城。”
“城门后有突厥兵埋伏,还有另一支突厥骑兵,从别处城门绕出,准备前后夹击,包夹你们……啊……”
那唐人说到此处,身中数刀,已然毙命。
突厥人用绳子缠住他脖子,将他吊在城墙上。
众唐军将领眼睛都红了,大声骂道:“突厥鼠辈,狗彘不若!薛将军,下令攻城吧!”
薛仁贵深吸一口气,道:“周将军率领第一到第十营,立刻攻城,先攻城墙,占据高点。后面十营,随我列阵迎敌!”
唐军势如猛虎,只半个时辰就攻上城墙,城中突厥兵想冲出来,反被堵在门口。
唐军占据城墙后,居高临下,用弓箭压制住城门后的突厥伏兵。
唐军大队人马趁机攻入城内,与突厥人厮杀。
战斗进入白热化,果然有一支突厥骑兵攻了过来,薛仁贵率领城外唐军,迎了上去。
一阵激烈厮杀后,突厥骑兵撼不动唐军阵型。
突骑施部是突厥精锐,虽冲不破唐军,却依然猛攻不止。
双方一番激战,唐军略占优势,战局却并不明朗。
关键时刻,薛仁贵一手提银剪戟,一手持盾牌,单骑冲向敌阵,于乱军中奋勇砍杀。
唐军气势大涨。
几名唐将率领麾下士兵,紧紧跟随在薛仁贵身侧,护翼左右,插入突厥阵型中。
这时,城中唐军忽然也杀了出来。
原来处木昆部见唐军入城,计划失败,早已没了斗志,向唐军投降,将突骑施部给卖了。
周智度命一部分人看着降兵,带领其他唐军冲出城,将突骑施部包围。
两军合击,血战五个多时辰后,突骑施部被全部歼灭,只有极少部分逃走。
薛仁贵率领唐军入城后,发现大量唐军尸体,都是庭州百姓。
他们不肯配合突厥人对付唐军的计划,惨遭突厥人杀害。
薛仁贵将处木昆部集中关押,命人挖坑,到了半夜,将他们骗到坑附近,全部坑杀。
……
周智度道:“情况就是这样,当时弟兄们都很义愤,全都赞同薛将军坑杀之举,陛下若要惩罚,连我们一起处罚吧……”
群臣听完之后,都不吭声了。
李治缓缓站起身,朗声道:“咽城中那些宁死不屈的唐人,都是我大唐烈士,传旨,按照军中三倍标准,抚恤烈士家属。”
李勣朗声道:“陛下圣明!”
群臣纷纷出列,朗声道:“陛下圣明!”
再无人提处罚薛仁贵杀降之事。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大唐,我妻武则天,大唐,我妻武则天最新章节,大唐,我妻武则天 圣墟小说网!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大唐,我妻武则天,大唐,我妻武则天最新章节,大唐,我妻武则天 圣墟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