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陵献降的第三天,李治召开了一个临时朝会。
朝会结束后,群臣走出两仪殿。
武将们都显得很高兴,三三两两的聚在一起,言谈甚欢。
似乎对这次朝会的结果,非常满意。
文官们则都一脸忧愁,表情凝重,不少人还怒视着与李义府并排而行的李敬玄。
长孙冲冷眼旁观,将这一切尽收眼底。
他最近上朝时,不发表任何意见,办公时准时上衙,准时下衙。
份内之事做好,不让人挑出毛病。
份外之事,一概不碰。
更不会加班干活,追求的就是一个“中规中矩”。
这是长孙无忌教他的法子,近来操作下来,果然行之有效。
朝堂各种风波,基本与他无干。
他回到宗正寺后,便开始埋头办公。
宗正寺负责的是皇家事务,经常要与宗室打交道。
清闲是清闲,只不过偶尔也会比较麻烦。
当然,那些麻烦与长孙冲无干。
他身份特殊,长孙无忌的积威也还在,一般宗室子弟,对他还算客气。
长孙冲只用了半个时辰,便将一些琐碎杂事处理完毕。
然后,开始品鉴一帖最近刚得到的虞世南书帖。
公房外面的大厅很吵,不少官员们,都在讨论刚才朝会上的事。
还有人走了进来,邀请他出去一起讨论,被长孙冲谢绝。
等到正午鼓声响起,长孙冲放下书本,收拾东西,准备下衙回家了。
离开皇宫后,长孙冲没有回自己的府邸,径直前往赵国公府。
刚才的朝会,他心中同样充满困惑和不解,他不屑于跟其他人讨论,只想听父亲长孙无忌的意见。
来到赵国公府,进入书房,长孙无忌却并不在屋中。
向管家一问,才知长孙无忌在后园与一些老学究们讨论学问。
最近,长孙无忌似乎已经适应了这种清闲的生活,这让长孙冲非常忧虑。
他担心父亲年纪越来越大,心中志气被消磨殆尽,逐渐安于宁静。
如此一来,等五皇子被立为太子,武皇后权势越来越稳,长孙一族就真的任她宰割了。
长孙冲经常来找长孙无忌,尽述朝堂之事,就是为了让父亲重新将精力,放在朝堂之上。
只可惜收效甚微。
等了两刻钟后,长孙无忌终于进入书房。
“今日又是为何事,来搅扰老夫清闲?”长孙无忌拿着一柄扇子,一边摇着,一边走了进来。
“父亲,前日陛下在昭陵祭拜,苏定方献降之事,您可知道?”长孙冲直入主题。
长孙无忌在案后坐下,折扇在手中一合拢。
“知道。”
长孙冲道:“今日陛下召开朝会,又提羁縻制度的弊端,想要修改,您可知道?”
长孙无忌道:“老夫又没上朝,如何知晓?”
长孙冲靠近几步,道:“陛下开始修改祖宗留下的制度,难道您也不打算管了?”
长孙无忌沉默不语。
长孙冲道:“羁縻制度,在先帝时期,施行的非常好,各地少有叛乱,也为大唐扩充大量实地。贺鲁叛乱,是陛下刚登基的缘故,陛下却认为是羁縻制度的原因,这不是本末倒置吗?”
“陛下锐意进取,看不上先帝留下的东西,老夫又能有什么办法?”
长孙无忌的声音中,带着几分无奈。
长孙冲道:“虽然陛下借贺鲁在昭陵时的狂妄发言做文章,朝堂反对声音依然很大。父亲何不借这个机会,联合朝臣,向陛下施压?”
长孙无忌扫了他一眼。
“老夫刚从火堆下来,你这是又想把自己的老父亲,给架回去吗?”
长孙冲急道:“可再不找机会动手,陛下只怕不会再重新启用您了。”
长孙无忌摆手道:“耐心等候,也许还有机会,操之过急,反会自葬生路!”
长孙冲叹了口气,道:“再等下去,孩儿感觉不会再有机会了。”
长孙无忌忽然道:“今天朝堂上,陛下改了哪些政策?”
长孙冲道:“从今以后,各地羁縻州县的官员,可以世袭,但必须获得朝廷批准,还要审核考评一番,这样一来,不是逼那些羁縻州造反吗?”
长孙无忌不置可否,问:“还有吗?”
“陛下还要求羁縻州提供一定的赋税,还要承担少量兵役、徭役。”
长孙无忌这才吃了一惊,道:“群臣没有反对吗?”
“当然反对了!不过陛下说了,这些新政,只对濛池都护府施行,暂不涉及到别的地方。后来一群武将和李敬玄也出声支持,结果就通过了。”
长孙无忌沉吟了一会,点头道:“突厥刚刚平定,纵然再叛,也不足为惧,看来陛下还是有考虑的。”
长孙冲摇头道:“施行这种制度后,突厥人肯定会怨恨朝廷,将来一定会再叛。”
长孙无忌缓缓道:“不改变政策,你以为他们就不叛了?”
长孙冲微微一惊,道:“父亲,您支持陛下改革?”
“不,老夫近来与那些大儒名士交流,发现以前过于狭义专断,陛下这样做是对是错,也许只有时间,才能够证明。”
长孙冲急道:“父亲,您可别被那些老学究给影响了啊!他们不涉朝堂,知道些什么?”
长孙无忌摇了摇头,“正因不涉,看的反而更加清楚。”
长孙冲道:“山野之民,只会夸夸其谈,这不也是您以前说的吗?”
长孙无忌并未正面回答,只挥了挥手。
“你要说的都说完了吧,那就回去,以后少来找我。”
转身离开。
……
大唐的新策,很快从兵部发出,送到各大都护府、都督府之中。
唐朝的羁縻州县,都由各地都护府、都督府管辖。
各地都护、都督收到公函后,当即命人将政策拟函,转发给各地的羁縻州县。
剑南道,康州。
自东女归唐后,东女国地区,被唐朝划分为四州,又任命东女女王为副都护,专门负责管辖这四州。
这种安排,其实跟大唐安置契丹一样。
只不过,东女比契丹小,所以女王只被封为副都护,四州刺史,都由东女各部酋长担任。
当唐朝政令下达后,众酋长全都来到东女女王所居的康河州王宫,讨论此事。
宾就女王在大殿接见了众人。
她刚刚归唐,对大唐依然忠心,故而尽力安抚着众人。
“大唐天子说了,依然允许我们世袭酋长,只是比以前麻烦些罢了,这样其实对我们也有好处。”
一名酋长问:“有何好处?”
东女女王说道:“以前各地刺史酋长,皆自行推举,向大唐上表报备,所以我等之地位,并不受大唐保护。”
众人一想,似乎也有道理。
以前就算有叛徒夺了王位或者酋长,向大唐说一声,只要不叛唐,大唐一样册封,根本不多管内情。
以后需要大唐考核认证,底下人想夺取酋长之位,就不得不多想一想,会不会得到大唐承认。
另外,纵然被下克上,大唐也有可能出兵相助,帮他们夺回地位。
话又说回来,与以前自由自在相比,这种新增流程考核,肯定是要差了一点。
不过转念一想,若非大唐庇护,他们早就被吐蕃吞并了。
如今仍然可以担任酋长,统领一方子民,又何必对抗大唐政策,招致灾祸呢?
众酋长经过宾就女王安抚后,也都接受了条件。
其他各地羁縻州县的酋长,虽心中略有不满,也都接受了大唐的新政。
只有铁勒九姓的情况略微不同。
铁勒当年跟随薛延陀叛乱,被大唐平定。
唐朝在铁勒九姓之地,设立六府七州,由燕然都护府管理,闰婆担任副都护。
闰婆虽然也召集各酋长,试图安抚他们。
然而,他在铁勒部的影响力,远远比不上宾就女王。
而且,铁勒诸部酋长早就有叛唐之心,得知消息后,六大酋长都找上了比栗毒,怂恿他立刻叛唐。
天山脚下,回纥某个营帐中,比栗毒听到诸人怂恿后,目光在六人身上一一扫过。
“你们都同意现在叛唐?”
伏昆大声道:“唐人欺人太甚,咱们统领自己部落,担任酋长,竟也要他们批准了?这是什么道理!”
比栗毒道:“那你可想过,要怎么行动?”
伏昆道:“先杀闰婆,再打燕然都护府,燕然都护府守军只有两万,咱们联手攻击,出其不意,定能成功!”
比栗毒道:“那你可想过,大唐在安西留了三万精锐,安西新都护元守礼与闰婆关系亲密,倘若他率军来援,如之奈何?”
“这……”
当年便是元守礼率领一万唐军,击败了叛乱的铁勒人,扶持闰婆当上大首领。
铁勒人对他都很畏惧。
更何况那三万安西军刚打败西突厥,斩首超过十万,是真正的虎狼之师。
谁也不想与这样的敌人交锋。
另一名酋长道:“那难道就接受唐人的政令吗?”
比栗毒淡淡道:“慌个什么,唐人的政令,对你们这一代首领,并无影响。你们后面的首领继任,才需唐人批准。”
伏昆愣了一下:“那倒也是。”
比栗毒摸了摸肩膀上的猞猁耳朵,沉声道:“大唐这道政策,不满的人肯定不止咱们,先等其他羁縻州县闹起来,咱们见机行事。”
众人面面相觑了一阵,齐声道:“不错,让别人当出头鸟,咱们可不吃这个鸟亏。”
只可惜,眼下大唐兵锋正盛,谁也不敢当出头鸟。
李治的第一道羁縻改革政策,顺利得以施行。
朝会结束后,群臣走出两仪殿。
武将们都显得很高兴,三三两两的聚在一起,言谈甚欢。
似乎对这次朝会的结果,非常满意。
文官们则都一脸忧愁,表情凝重,不少人还怒视着与李义府并排而行的李敬玄。
长孙冲冷眼旁观,将这一切尽收眼底。
他最近上朝时,不发表任何意见,办公时准时上衙,准时下衙。
份内之事做好,不让人挑出毛病。
份外之事,一概不碰。
更不会加班干活,追求的就是一个“中规中矩”。
这是长孙无忌教他的法子,近来操作下来,果然行之有效。
朝堂各种风波,基本与他无干。
他回到宗正寺后,便开始埋头办公。
宗正寺负责的是皇家事务,经常要与宗室打交道。
清闲是清闲,只不过偶尔也会比较麻烦。
当然,那些麻烦与长孙冲无干。
他身份特殊,长孙无忌的积威也还在,一般宗室子弟,对他还算客气。
长孙冲只用了半个时辰,便将一些琐碎杂事处理完毕。
然后,开始品鉴一帖最近刚得到的虞世南书帖。
公房外面的大厅很吵,不少官员们,都在讨论刚才朝会上的事。
还有人走了进来,邀请他出去一起讨论,被长孙冲谢绝。
等到正午鼓声响起,长孙冲放下书本,收拾东西,准备下衙回家了。
离开皇宫后,长孙冲没有回自己的府邸,径直前往赵国公府。
刚才的朝会,他心中同样充满困惑和不解,他不屑于跟其他人讨论,只想听父亲长孙无忌的意见。
来到赵国公府,进入书房,长孙无忌却并不在屋中。
向管家一问,才知长孙无忌在后园与一些老学究们讨论学问。
最近,长孙无忌似乎已经适应了这种清闲的生活,这让长孙冲非常忧虑。
他担心父亲年纪越来越大,心中志气被消磨殆尽,逐渐安于宁静。
如此一来,等五皇子被立为太子,武皇后权势越来越稳,长孙一族就真的任她宰割了。
长孙冲经常来找长孙无忌,尽述朝堂之事,就是为了让父亲重新将精力,放在朝堂之上。
只可惜收效甚微。
等了两刻钟后,长孙无忌终于进入书房。
“今日又是为何事,来搅扰老夫清闲?”长孙无忌拿着一柄扇子,一边摇着,一边走了进来。
“父亲,前日陛下在昭陵祭拜,苏定方献降之事,您可知道?”长孙冲直入主题。
长孙无忌在案后坐下,折扇在手中一合拢。
“知道。”
长孙冲道:“今日陛下召开朝会,又提羁縻制度的弊端,想要修改,您可知道?”
长孙无忌道:“老夫又没上朝,如何知晓?”
长孙冲靠近几步,道:“陛下开始修改祖宗留下的制度,难道您也不打算管了?”
长孙无忌沉默不语。
长孙冲道:“羁縻制度,在先帝时期,施行的非常好,各地少有叛乱,也为大唐扩充大量实地。贺鲁叛乱,是陛下刚登基的缘故,陛下却认为是羁縻制度的原因,这不是本末倒置吗?”
“陛下锐意进取,看不上先帝留下的东西,老夫又能有什么办法?”
长孙无忌的声音中,带着几分无奈。
长孙冲道:“虽然陛下借贺鲁在昭陵时的狂妄发言做文章,朝堂反对声音依然很大。父亲何不借这个机会,联合朝臣,向陛下施压?”
长孙无忌扫了他一眼。
“老夫刚从火堆下来,你这是又想把自己的老父亲,给架回去吗?”
长孙冲急道:“可再不找机会动手,陛下只怕不会再重新启用您了。”
长孙无忌摆手道:“耐心等候,也许还有机会,操之过急,反会自葬生路!”
长孙冲叹了口气,道:“再等下去,孩儿感觉不会再有机会了。”
长孙无忌忽然道:“今天朝堂上,陛下改了哪些政策?”
长孙冲道:“从今以后,各地羁縻州县的官员,可以世袭,但必须获得朝廷批准,还要审核考评一番,这样一来,不是逼那些羁縻州造反吗?”
长孙无忌不置可否,问:“还有吗?”
“陛下还要求羁縻州提供一定的赋税,还要承担少量兵役、徭役。”
长孙无忌这才吃了一惊,道:“群臣没有反对吗?”
“当然反对了!不过陛下说了,这些新政,只对濛池都护府施行,暂不涉及到别的地方。后来一群武将和李敬玄也出声支持,结果就通过了。”
长孙无忌沉吟了一会,点头道:“突厥刚刚平定,纵然再叛,也不足为惧,看来陛下还是有考虑的。”
长孙冲摇头道:“施行这种制度后,突厥人肯定会怨恨朝廷,将来一定会再叛。”
长孙无忌缓缓道:“不改变政策,你以为他们就不叛了?”
长孙冲微微一惊,道:“父亲,您支持陛下改革?”
“不,老夫近来与那些大儒名士交流,发现以前过于狭义专断,陛下这样做是对是错,也许只有时间,才能够证明。”
长孙冲急道:“父亲,您可别被那些老学究给影响了啊!他们不涉朝堂,知道些什么?”
长孙无忌摇了摇头,“正因不涉,看的反而更加清楚。”
长孙冲道:“山野之民,只会夸夸其谈,这不也是您以前说的吗?”
长孙无忌并未正面回答,只挥了挥手。
“你要说的都说完了吧,那就回去,以后少来找我。”
转身离开。
……
大唐的新策,很快从兵部发出,送到各大都护府、都督府之中。
唐朝的羁縻州县,都由各地都护府、都督府管辖。
各地都护、都督收到公函后,当即命人将政策拟函,转发给各地的羁縻州县。
剑南道,康州。
自东女归唐后,东女国地区,被唐朝划分为四州,又任命东女女王为副都护,专门负责管辖这四州。
这种安排,其实跟大唐安置契丹一样。
只不过,东女比契丹小,所以女王只被封为副都护,四州刺史,都由东女各部酋长担任。
当唐朝政令下达后,众酋长全都来到东女女王所居的康河州王宫,讨论此事。
宾就女王在大殿接见了众人。
她刚刚归唐,对大唐依然忠心,故而尽力安抚着众人。
“大唐天子说了,依然允许我们世袭酋长,只是比以前麻烦些罢了,这样其实对我们也有好处。”
一名酋长问:“有何好处?”
东女女王说道:“以前各地刺史酋长,皆自行推举,向大唐上表报备,所以我等之地位,并不受大唐保护。”
众人一想,似乎也有道理。
以前就算有叛徒夺了王位或者酋长,向大唐说一声,只要不叛唐,大唐一样册封,根本不多管内情。
以后需要大唐考核认证,底下人想夺取酋长之位,就不得不多想一想,会不会得到大唐承认。
另外,纵然被下克上,大唐也有可能出兵相助,帮他们夺回地位。
话又说回来,与以前自由自在相比,这种新增流程考核,肯定是要差了一点。
不过转念一想,若非大唐庇护,他们早就被吐蕃吞并了。
如今仍然可以担任酋长,统领一方子民,又何必对抗大唐政策,招致灾祸呢?
众酋长经过宾就女王安抚后,也都接受了条件。
其他各地羁縻州县的酋长,虽心中略有不满,也都接受了大唐的新政。
只有铁勒九姓的情况略微不同。
铁勒当年跟随薛延陀叛乱,被大唐平定。
唐朝在铁勒九姓之地,设立六府七州,由燕然都护府管理,闰婆担任副都护。
闰婆虽然也召集各酋长,试图安抚他们。
然而,他在铁勒部的影响力,远远比不上宾就女王。
而且,铁勒诸部酋长早就有叛唐之心,得知消息后,六大酋长都找上了比栗毒,怂恿他立刻叛唐。
天山脚下,回纥某个营帐中,比栗毒听到诸人怂恿后,目光在六人身上一一扫过。
“你们都同意现在叛唐?”
伏昆大声道:“唐人欺人太甚,咱们统领自己部落,担任酋长,竟也要他们批准了?这是什么道理!”
比栗毒道:“那你可想过,要怎么行动?”
伏昆道:“先杀闰婆,再打燕然都护府,燕然都护府守军只有两万,咱们联手攻击,出其不意,定能成功!”
比栗毒道:“那你可想过,大唐在安西留了三万精锐,安西新都护元守礼与闰婆关系亲密,倘若他率军来援,如之奈何?”
“这……”
当年便是元守礼率领一万唐军,击败了叛乱的铁勒人,扶持闰婆当上大首领。
铁勒人对他都很畏惧。
更何况那三万安西军刚打败西突厥,斩首超过十万,是真正的虎狼之师。
谁也不想与这样的敌人交锋。
另一名酋长道:“那难道就接受唐人的政令吗?”
比栗毒淡淡道:“慌个什么,唐人的政令,对你们这一代首领,并无影响。你们后面的首领继任,才需唐人批准。”
伏昆愣了一下:“那倒也是。”
比栗毒摸了摸肩膀上的猞猁耳朵,沉声道:“大唐这道政策,不满的人肯定不止咱们,先等其他羁縻州县闹起来,咱们见机行事。”
众人面面相觑了一阵,齐声道:“不错,让别人当出头鸟,咱们可不吃这个鸟亏。”
只可惜,眼下大唐兵锋正盛,谁也不敢当出头鸟。
李治的第一道羁縻改革政策,顺利得以施行。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大唐,我妻武则天,大唐,我妻武则天最新章节,大唐,我妻武则天 圣墟小说网!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大唐,我妻武则天,大唐,我妻武则天最新章节,大唐,我妻武则天 圣墟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