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治可没那么容易放弃。
上次武媚娘一开始也不愿做仰卧起坐,最后还不是让他得逞了?
正当他琢磨着怎么诱骗武媚娘做汽笛舞时,忽听咚咚咚的声音,太平公主从外面跑了进来,爬上床,坐在他肚子上,叫道:“耶耶,快起来用早膳啦。”
李治望着她,笑道:“月儿,耶耶教你一个好玩的事。”
太平公主拍手笑道:“好啊,什么好玩的事?”
李治当即让她躺在床上,将汽笛舞教给了她。
太平公主这小胳膊小腿,倒还挺灵活,学的似模似样。
只是两只小腿蹬着蹬着,越蹬越高,像一只翻倒的小乌龟。
李治正帮她纠正时,李显又跑了进来,捂着小肚子,道:“父亲,母亲说了,今天您带我们用早膳,您再不过来,孩儿肚子都要饿扁了。”
李治只好穿上衣服,来到偏厅,陪着三儿一女共用早膳。
饭后,他回到立政殿,正要处理公务,王及善来到殿内,拱手道:“陛下,臣有事进奏。”
李治放下笔,问道:“是昨天大慈恩寺的事吧?”
王及善左右看了一眼,李治心知有异,挥了挥手,屏退了下人。
王及善来到李治身边,将长孙无忌的计划说了。
李治愣了一下,道:“原来你们早就知道百济细作要对付代国夫人?”
王及善拱手道:“是的,还请陛下恕罪。”
李治笑了笑,道:“无妨,代国夫人也不过受了点惊吓,皇后知道此事吗?”
王及善道:“臣不敢将实情告知。”
李治“嗯”了一声,道:“那好,朕也会帮你们瞒着皇后。你现在就去雍州府,跟长孙诠说一声,让他张贴告示,让所有人都知道,扶余福信准备绑架朕的岳母。”
王及善应诺道:“臣领旨。”
到了下午,雍州府便张贴出告示,将昨天大慈恩寺的事,详细告知民众。
朝野上下得知是百济人所为后,都很愤慨。
郝处俊上奏,请求皇帝下旨,召扶余福信来长安,解释此事。
李治当即准奏,向百济传达了一份旨意。
不过这道旨意却是传达给金燕的,她才是熊津都督府的都督。
李治在旨意中,斥责了金燕两句,又命令她派扶余福信来长安,解释清楚此事!
金燕收到李治的旨意后,知道李治表面斥责,其实是想借助此事,讨伐扶余福信。
她一面让黑齿常之集结军队,做好出兵准备,一面派人前往熊津港,勒令福信前往长安请罪。
当金燕派人来到泗沘城时,已到了六月盛夏。
自金燕被册封为熊津都督后,百济国内的情况,每一天都在变化。
最开始,国内很多郡将听说大唐支持金燕后,纷纷派人前往光州,向金燕效忠。
扶余福信回到泗沘城时,支持他的大臣正和支持金燕的大臣争斗激烈。
扶余福信毫不容情,将支持金燕的大臣全部杀死,很快又控制住了泗沘城。
他自知金燕有大唐支持,自己绝不是对手,于是派出两拨使节,分别找高句丽和新罗求援。
虽然新罗一直跟他敌对,但他相信金春秋也明白唇亡齿寒的道理。
等大唐吞并了百济,他新罗能够独善其身吗?
果不其然,两拨使节都有了回信。
泉盖苏文表示愿意支持他成为新的百济王,还答应给他送一批军械和粮草,只是派兵的事,还需从长计议。
另一边,金春秋也表示支持他,不过更多的是口头支持。
金春秋确实很担心大唐吞并,所以他将目光放在了倭国。
只要能完全占据倭国的越前,新罗将来就算不敌大唐,也还有一个退路。
所以新罗如今的主力,都在往倭国调集,根本没有余力帮助扶余福信。
就是在这样的局面下,扶余福信才铤而走险,决定派人绑架杨夫人。
他知道唐朝以孝立国,只要绑了皇后的母亲,也许大唐投鼠忌器,不敢对百济动手。
在孤立无援的处境下,他也只能想得到这样的办法。
只可惜,还是失败了。
福信最近变得越来越暴躁易怒,听说金燕派人来问责,还让他去大唐请罪,顿时气不打一处来。
“那个吃里扒外的马韩女人,还真当自己是百济女王了?来人,把她派来的使节宰了,人头悬于东门!”
扶余全赶忙劝道:“大王,不可啊,如今还有很多郡将在观望,您此举无疑是将他们推到金燕那边。”
福信怒道:“那帮墙头草,只怕早就跟金燕眉来眼去了,你还指望他们支持我吗?”
扶余全道:“那些郡将中,还有很大一部分都是扶余人,他们其实也不愿投靠金燕那种马韩人!”
福信沉声道:“那他们为何不来支持我?”
扶余全道:“他们是对您没信心,担心我们打不过金燕。眼下需得打一场胜仗,才能获得他们支持。”
福信叹道:“可金燕手下有黑齿常之,我手下将领之中,有谁能敌得过他呢?”
扶余全拱手道:“大王若是信任我,就再给我一次机会,我一定打败黑齿常之!”
福信沉默不语。
攻打光州时,他已经瞧出扶余全的能耐,知道他不是黑齿常之对手。
扶余全大声道:“大王,眼下还有兵力优势,最起码还有取胜机会,再等下去,投靠金燕的郡将越来越多,就再无机会了!”
福信深吸一口气,凝望着扶余全,道:“那好,本王将一切都赌在你身上了!”
扶余全大喜,道:“多谢大王信任!”
就在这时,殿外传来一道声音。
“大王,扶余全乃两面三刀之人,不可信任,臣请大王斩其首级!”
福信朝殿门看去,只见一人大步走了进来,正是道琛。
“左王,你总算回来了,本王还以为你死在了大唐!”福信快步迎了过去,脸上充满欢喜。
道琛拱手道:“大王,臣无能,计划失败了。”
扶余全厉声道:“道琛,你没能完成大王交代的任务,还有脸回来?”
道琛瞥了扶余全一眼,道:“我若是不回来,大王只怕就要让你这种小人蒙骗了!”
扶余全惊怒道:“我看你被唐人策反了,才来这里挑拨离间!”
福信目光在两人之间,看来看去,一脸狐疑。
道琛沉声道:“大王,扶余全并非真的想要讨伐黑齿常之,而是想得到兵权后,带兵投靠泉盖苏文!”
扶余全变色道:“大王,莫要听他血口喷人!”
福信吃了一惊,道:“左王,到底怎么回事?”
道琛沉声道:“大王,属下离开大唐后,遭到唐人追击,侥幸逃得一命,便不敢再从莱州回来,而是绕道辽东,从高句丽境内返回,结果无意中发现一件事。”
福信心中一凛,道:“你发现什么了?”
道琛道:“我本想去找泉盖苏文,跟他商讨两家结盟之事,却意外在平壤城内,见到了扶余全的侄子。此人鬼鬼祟祟,似乎生怕被人看到。”
“我想请问大王,此人可是大王所派?”
福信咬牙道:“不是。”
扶余全慌急道:“大王,我派侄子去高句丽,只是为了求得高句丽对咱们的帮助啊!”
福信见他承认,顿时怒不可遏,道:“放屁!你以为我真这么蠢吗?来人,把他拖下去,剁碎了喂狗!”
扶余全大声道:“大王,没了我,你觉得高句丽人还会帮你吗?”
福信厉声道:“带走!”
很快,扶余全被侍卫拖走了。
福信一言不发,走到王座上坐下,感叹道:“左王,咱们的路看来是走到头了。”
道琛沉声道:“大王不必悲观,臣在返回百济的路上,便一直在考虑接下来的路怎么走。”
福信凝望着他,道:“你还有办法?”
道琛道:“百济这片土地,咱们是待不住了,眼下只有率领军队,投靠一方势力,将来也许还有东山再起的机会。”
福信愣道:“投靠谁?”
道琛道:“高句丽兵强马壮,按理来说,是最好的选择,只可惜,他们被唐人打怕了,泉盖苏文也老了,不复当年雄心。”
福信沉声道:“那就只剩下新罗了。”
道琛道:“不错,眼下唯有投靠新罗。”
福信怒道:“你让我投靠辰韩人?”
道琛道:“大王别急,且听我慢慢分析。”
福信哼道:“你说。”
道琛道:“新罗眼下正在攻打倭国,只要我们投靠新罗,金春秋一定会让我们去倭国,帮他对抗倭人!”
福信目光一闪:“你接着说。”
道琛道:“倭国眼下一片混乱,势力错综复杂,各国混战,也许我们可以找到一片栖息之地,休养生息。”
福信一脸失望,道:“与其去那种荒野海岛,还不如直接投靠大唐。”
道琛叹道:“大王,事到如今,再投靠大唐,您觉得那位大唐皇后会饶过您吗?”
福信仰首望天,道:“左王,咱们现在手下还有三万人马,我交给你统领的话,你有几分把握,能打败黑齿常之?”
道琛道:“一分都没有。大王犯的最大错误,就是将黑齿常之逼到了金燕那边。”
福信以手扶额,道:“悔不当初啊。”
道琛道:“大王,眼下不是感慨的时候,黑齿常之马上就会率兵讨伐,熊津港的唐军也会策应,再不走,就真的走不了了!”
福信紧紧捏着王座扶手,眼中闪烁不定,一时咬紧牙关,似乎要血战到底,一时又露出畏惧之色,似乎担心兵败身死。
道琛看出他的犹豫,劝道:“大王,眼下死守的话,一点机会都没有,您若是离开百济,将来也许还有能回来的一天。”
福信忙问:“这是为何?”
道琛缓缓道:“在咱们百济国,掌权的始终是扶余人,金燕控制百济后,必定会重用马韩人,引起扶余贵族不满。”
“到时候,国内必定大乱,凭金燕肯定控制不下来,就看唐人能不能帮助她,控制局面。”
“倘若唐人也控制不住局面,那么金燕肯定难逃一死,唐人也会被赶离百济,那些作乱的扶余人,定会请您回来,重新掌权百济!”
福信愣道:“真的会混乱吗?”
道琛道:“一定会。眼下这些百济贵族,还心存幻想,以为金燕不会对他们动手,当金燕动手之后,他们定会反抗!”
福信道:“如果金燕不对他们动手呢?”
道琛笑道:“金燕是马韩人,最开始投靠她的,都是马韩人,她若是不为马韩人谋利,马韩人就会先对付她!”
福信深吸一口气,终于松开了握住扶手的手,沉声道:“好,我听你的,咱们去新罗,投靠金春秋!”
福信只带上心腹将领和官员,准备两日后,第三天夜里,带兵东行。
泗沘城变成一座空城。
被福信抛弃的官员们,争前恐后的派人联系金燕,将情况告知,并且表示效忠。
金燕当即派黑齿常之率领一万五千人,从光州出发,一路向北。
沿途之上,没有遇到任何抵抗,各郡守将听说福信已弃城而逃,纷纷望风而降。
不到十日,黑齿常之便收复了泗沘城。
另一边,福信领兵前往新罗,一路上不断出现逃兵,他也无可奈何。
沿着“大江”一路向东,穿过小白山脉,终于进入新罗境内。
道琛早就先一步,前往新罗,向金春秋表示归附之意。
金春秋非常欢喜,派遣金法敏亲自前往沃川,迎接福信大军。
福信对新罗也有防备,始终与大军待在一起。
数日之后,福信领兵来到良州,在南家罗城的行宫见到了金春秋。
金春秋亲自设宴为他接风,并且册封他为百济王,表示愿意在新罗划出一片地区,永远让福信统治。
结果到了第二天,金春秋就变了脸,派人把福信请到行宫,说道:“福信老弟,情况不妙,贵国的金燕派遣使节过来,让我把你交出去。”
福信沉着脸,道:“那大王是准备交出我了?”
金春秋摇头道:“本王绝不做对不起朋友的事,就算大唐十万大兵来犯,我也绝不会把你们交出去。”
福信低声道:“多谢大王。”
金春秋话锋一转,道:“不过话又说回来,倘若唐兵来犯,恐怕你我联手,也难以对抗,本王有个提议,不知老弟觉得怎么样。”
福信道:“大王请讲。”
金春秋道:“是这样的,我们前阵子打下倭国一块土地,如今倭人正在反扑,形势岌岌可危。”
福信看了道琛一眼,心道:“果然被你猜中了。”说道:“大王放心,我愿率手下兵马,前往倭国,帮助大王对付倭人!”
金春秋大喜,道:“有老弟相助,本王定能击败倭人,到时候打下的倭国土地,我与老弟共享!”
福信道:“多谢大王。”
于是乎,福信这支百济人马,乘坐着新罗人的大船,朝着倭国进发。
而此时的百济国,正如道琛预料,陷入了混乱之中。
……
太极宫,临湖殿。
李治听王及善汇报了百济最新情况后,皱眉道:“前面不是挺顺利吗?怎么忽然就混乱了?”
王及善道:“回陛下,主要原因是金燕提拔了一批马韩人,担任各地郡将,那些扶余贵族便闹起来了,金燕想要镇压,结果越闹越大,各地的扶余贵族也都团结起来。”
这事仔细一想,其实也不奇怪。
扶余人统治百济数百年,就算福信走了,扶余人的势力依然强大。
只要不消灭这一股力量,百济就随时可能勾结高句丽,对抗大唐。
李治当初选中金燕,就是看重她马韩人的身份。
眼下百济的局面,相当于是扶余人跟马韩人斗,不再是他们联手对付大唐。
这种局势下,只要大唐强势插手,就能帮助马韩人击败扶余人,稳定局面。
他挥了挥手,道:“传旨营州,全力协助熊津都督府,镇压本地的扶余人反叛。”
王及善却道:“陛下,臣以为不必过早插手。”
李治看了他一眼,道:“为何?”
王及善道:“如果我们帮助马韩人,消灭了扶余人,到时候马韩人得了势,未必会感谢我们,还有可能勾结新罗,对抗我们。”
李治沉吟不语,他收服金燕,其实就是为了收服马韩人。
眼下局面下,马韩人再勾结新罗的可能性应该不大。
“那你的意思呢?”李治问。
“不如就让百济乱上一阵,让他们自相内斗,等两边力量消耗差不多了,百济百姓也厌倦战争了,我大唐王师再发兵平乱,不仅能消除隐患,也能得到民心!”
这个法子不太人道,不过确实最稳妥。
“这个主意是你想到的?”李治看了王及善一眼。
王及善坦诚道:“是国舅的建议。”
李治点头道:“好罢,传旨营州,先静观其变,不过熊津港要注意些,准备好托底,别让金燕死了。”
王及善道:“臣领旨。”
上次武媚娘一开始也不愿做仰卧起坐,最后还不是让他得逞了?
正当他琢磨着怎么诱骗武媚娘做汽笛舞时,忽听咚咚咚的声音,太平公主从外面跑了进来,爬上床,坐在他肚子上,叫道:“耶耶,快起来用早膳啦。”
李治望着她,笑道:“月儿,耶耶教你一个好玩的事。”
太平公主拍手笑道:“好啊,什么好玩的事?”
李治当即让她躺在床上,将汽笛舞教给了她。
太平公主这小胳膊小腿,倒还挺灵活,学的似模似样。
只是两只小腿蹬着蹬着,越蹬越高,像一只翻倒的小乌龟。
李治正帮她纠正时,李显又跑了进来,捂着小肚子,道:“父亲,母亲说了,今天您带我们用早膳,您再不过来,孩儿肚子都要饿扁了。”
李治只好穿上衣服,来到偏厅,陪着三儿一女共用早膳。
饭后,他回到立政殿,正要处理公务,王及善来到殿内,拱手道:“陛下,臣有事进奏。”
李治放下笔,问道:“是昨天大慈恩寺的事吧?”
王及善左右看了一眼,李治心知有异,挥了挥手,屏退了下人。
王及善来到李治身边,将长孙无忌的计划说了。
李治愣了一下,道:“原来你们早就知道百济细作要对付代国夫人?”
王及善拱手道:“是的,还请陛下恕罪。”
李治笑了笑,道:“无妨,代国夫人也不过受了点惊吓,皇后知道此事吗?”
王及善道:“臣不敢将实情告知。”
李治“嗯”了一声,道:“那好,朕也会帮你们瞒着皇后。你现在就去雍州府,跟长孙诠说一声,让他张贴告示,让所有人都知道,扶余福信准备绑架朕的岳母。”
王及善应诺道:“臣领旨。”
到了下午,雍州府便张贴出告示,将昨天大慈恩寺的事,详细告知民众。
朝野上下得知是百济人所为后,都很愤慨。
郝处俊上奏,请求皇帝下旨,召扶余福信来长安,解释此事。
李治当即准奏,向百济传达了一份旨意。
不过这道旨意却是传达给金燕的,她才是熊津都督府的都督。
李治在旨意中,斥责了金燕两句,又命令她派扶余福信来长安,解释清楚此事!
金燕收到李治的旨意后,知道李治表面斥责,其实是想借助此事,讨伐扶余福信。
她一面让黑齿常之集结军队,做好出兵准备,一面派人前往熊津港,勒令福信前往长安请罪。
当金燕派人来到泗沘城时,已到了六月盛夏。
自金燕被册封为熊津都督后,百济国内的情况,每一天都在变化。
最开始,国内很多郡将听说大唐支持金燕后,纷纷派人前往光州,向金燕效忠。
扶余福信回到泗沘城时,支持他的大臣正和支持金燕的大臣争斗激烈。
扶余福信毫不容情,将支持金燕的大臣全部杀死,很快又控制住了泗沘城。
他自知金燕有大唐支持,自己绝不是对手,于是派出两拨使节,分别找高句丽和新罗求援。
虽然新罗一直跟他敌对,但他相信金春秋也明白唇亡齿寒的道理。
等大唐吞并了百济,他新罗能够独善其身吗?
果不其然,两拨使节都有了回信。
泉盖苏文表示愿意支持他成为新的百济王,还答应给他送一批军械和粮草,只是派兵的事,还需从长计议。
另一边,金春秋也表示支持他,不过更多的是口头支持。
金春秋确实很担心大唐吞并,所以他将目光放在了倭国。
只要能完全占据倭国的越前,新罗将来就算不敌大唐,也还有一个退路。
所以新罗如今的主力,都在往倭国调集,根本没有余力帮助扶余福信。
就是在这样的局面下,扶余福信才铤而走险,决定派人绑架杨夫人。
他知道唐朝以孝立国,只要绑了皇后的母亲,也许大唐投鼠忌器,不敢对百济动手。
在孤立无援的处境下,他也只能想得到这样的办法。
只可惜,还是失败了。
福信最近变得越来越暴躁易怒,听说金燕派人来问责,还让他去大唐请罪,顿时气不打一处来。
“那个吃里扒外的马韩女人,还真当自己是百济女王了?来人,把她派来的使节宰了,人头悬于东门!”
扶余全赶忙劝道:“大王,不可啊,如今还有很多郡将在观望,您此举无疑是将他们推到金燕那边。”
福信怒道:“那帮墙头草,只怕早就跟金燕眉来眼去了,你还指望他们支持我吗?”
扶余全道:“那些郡将中,还有很大一部分都是扶余人,他们其实也不愿投靠金燕那种马韩人!”
福信沉声道:“那他们为何不来支持我?”
扶余全道:“他们是对您没信心,担心我们打不过金燕。眼下需得打一场胜仗,才能获得他们支持。”
福信叹道:“可金燕手下有黑齿常之,我手下将领之中,有谁能敌得过他呢?”
扶余全拱手道:“大王若是信任我,就再给我一次机会,我一定打败黑齿常之!”
福信沉默不语。
攻打光州时,他已经瞧出扶余全的能耐,知道他不是黑齿常之对手。
扶余全大声道:“大王,眼下还有兵力优势,最起码还有取胜机会,再等下去,投靠金燕的郡将越来越多,就再无机会了!”
福信深吸一口气,凝望着扶余全,道:“那好,本王将一切都赌在你身上了!”
扶余全大喜,道:“多谢大王信任!”
就在这时,殿外传来一道声音。
“大王,扶余全乃两面三刀之人,不可信任,臣请大王斩其首级!”
福信朝殿门看去,只见一人大步走了进来,正是道琛。
“左王,你总算回来了,本王还以为你死在了大唐!”福信快步迎了过去,脸上充满欢喜。
道琛拱手道:“大王,臣无能,计划失败了。”
扶余全厉声道:“道琛,你没能完成大王交代的任务,还有脸回来?”
道琛瞥了扶余全一眼,道:“我若是不回来,大王只怕就要让你这种小人蒙骗了!”
扶余全惊怒道:“我看你被唐人策反了,才来这里挑拨离间!”
福信目光在两人之间,看来看去,一脸狐疑。
道琛沉声道:“大王,扶余全并非真的想要讨伐黑齿常之,而是想得到兵权后,带兵投靠泉盖苏文!”
扶余全变色道:“大王,莫要听他血口喷人!”
福信吃了一惊,道:“左王,到底怎么回事?”
道琛沉声道:“大王,属下离开大唐后,遭到唐人追击,侥幸逃得一命,便不敢再从莱州回来,而是绕道辽东,从高句丽境内返回,结果无意中发现一件事。”
福信心中一凛,道:“你发现什么了?”
道琛道:“我本想去找泉盖苏文,跟他商讨两家结盟之事,却意外在平壤城内,见到了扶余全的侄子。此人鬼鬼祟祟,似乎生怕被人看到。”
“我想请问大王,此人可是大王所派?”
福信咬牙道:“不是。”
扶余全慌急道:“大王,我派侄子去高句丽,只是为了求得高句丽对咱们的帮助啊!”
福信见他承认,顿时怒不可遏,道:“放屁!你以为我真这么蠢吗?来人,把他拖下去,剁碎了喂狗!”
扶余全大声道:“大王,没了我,你觉得高句丽人还会帮你吗?”
福信厉声道:“带走!”
很快,扶余全被侍卫拖走了。
福信一言不发,走到王座上坐下,感叹道:“左王,咱们的路看来是走到头了。”
道琛沉声道:“大王不必悲观,臣在返回百济的路上,便一直在考虑接下来的路怎么走。”
福信凝望着他,道:“你还有办法?”
道琛道:“百济这片土地,咱们是待不住了,眼下只有率领军队,投靠一方势力,将来也许还有东山再起的机会。”
福信愣道:“投靠谁?”
道琛道:“高句丽兵强马壮,按理来说,是最好的选择,只可惜,他们被唐人打怕了,泉盖苏文也老了,不复当年雄心。”
福信沉声道:“那就只剩下新罗了。”
道琛道:“不错,眼下唯有投靠新罗。”
福信怒道:“你让我投靠辰韩人?”
道琛道:“大王别急,且听我慢慢分析。”
福信哼道:“你说。”
道琛道:“新罗眼下正在攻打倭国,只要我们投靠新罗,金春秋一定会让我们去倭国,帮他对抗倭人!”
福信目光一闪:“你接着说。”
道琛道:“倭国眼下一片混乱,势力错综复杂,各国混战,也许我们可以找到一片栖息之地,休养生息。”
福信一脸失望,道:“与其去那种荒野海岛,还不如直接投靠大唐。”
道琛叹道:“大王,事到如今,再投靠大唐,您觉得那位大唐皇后会饶过您吗?”
福信仰首望天,道:“左王,咱们现在手下还有三万人马,我交给你统领的话,你有几分把握,能打败黑齿常之?”
道琛道:“一分都没有。大王犯的最大错误,就是将黑齿常之逼到了金燕那边。”
福信以手扶额,道:“悔不当初啊。”
道琛道:“大王,眼下不是感慨的时候,黑齿常之马上就会率兵讨伐,熊津港的唐军也会策应,再不走,就真的走不了了!”
福信紧紧捏着王座扶手,眼中闪烁不定,一时咬紧牙关,似乎要血战到底,一时又露出畏惧之色,似乎担心兵败身死。
道琛看出他的犹豫,劝道:“大王,眼下死守的话,一点机会都没有,您若是离开百济,将来也许还有能回来的一天。”
福信忙问:“这是为何?”
道琛缓缓道:“在咱们百济国,掌权的始终是扶余人,金燕控制百济后,必定会重用马韩人,引起扶余贵族不满。”
“到时候,国内必定大乱,凭金燕肯定控制不下来,就看唐人能不能帮助她,控制局面。”
“倘若唐人也控制不住局面,那么金燕肯定难逃一死,唐人也会被赶离百济,那些作乱的扶余人,定会请您回来,重新掌权百济!”
福信愣道:“真的会混乱吗?”
道琛道:“一定会。眼下这些百济贵族,还心存幻想,以为金燕不会对他们动手,当金燕动手之后,他们定会反抗!”
福信道:“如果金燕不对他们动手呢?”
道琛笑道:“金燕是马韩人,最开始投靠她的,都是马韩人,她若是不为马韩人谋利,马韩人就会先对付她!”
福信深吸一口气,终于松开了握住扶手的手,沉声道:“好,我听你的,咱们去新罗,投靠金春秋!”
福信只带上心腹将领和官员,准备两日后,第三天夜里,带兵东行。
泗沘城变成一座空城。
被福信抛弃的官员们,争前恐后的派人联系金燕,将情况告知,并且表示效忠。
金燕当即派黑齿常之率领一万五千人,从光州出发,一路向北。
沿途之上,没有遇到任何抵抗,各郡守将听说福信已弃城而逃,纷纷望风而降。
不到十日,黑齿常之便收复了泗沘城。
另一边,福信领兵前往新罗,一路上不断出现逃兵,他也无可奈何。
沿着“大江”一路向东,穿过小白山脉,终于进入新罗境内。
道琛早就先一步,前往新罗,向金春秋表示归附之意。
金春秋非常欢喜,派遣金法敏亲自前往沃川,迎接福信大军。
福信对新罗也有防备,始终与大军待在一起。
数日之后,福信领兵来到良州,在南家罗城的行宫见到了金春秋。
金春秋亲自设宴为他接风,并且册封他为百济王,表示愿意在新罗划出一片地区,永远让福信统治。
结果到了第二天,金春秋就变了脸,派人把福信请到行宫,说道:“福信老弟,情况不妙,贵国的金燕派遣使节过来,让我把你交出去。”
福信沉着脸,道:“那大王是准备交出我了?”
金春秋摇头道:“本王绝不做对不起朋友的事,就算大唐十万大兵来犯,我也绝不会把你们交出去。”
福信低声道:“多谢大王。”
金春秋话锋一转,道:“不过话又说回来,倘若唐兵来犯,恐怕你我联手,也难以对抗,本王有个提议,不知老弟觉得怎么样。”
福信道:“大王请讲。”
金春秋道:“是这样的,我们前阵子打下倭国一块土地,如今倭人正在反扑,形势岌岌可危。”
福信看了道琛一眼,心道:“果然被你猜中了。”说道:“大王放心,我愿率手下兵马,前往倭国,帮助大王对付倭人!”
金春秋大喜,道:“有老弟相助,本王定能击败倭人,到时候打下的倭国土地,我与老弟共享!”
福信道:“多谢大王。”
于是乎,福信这支百济人马,乘坐着新罗人的大船,朝着倭国进发。
而此时的百济国,正如道琛预料,陷入了混乱之中。
……
太极宫,临湖殿。
李治听王及善汇报了百济最新情况后,皱眉道:“前面不是挺顺利吗?怎么忽然就混乱了?”
王及善道:“回陛下,主要原因是金燕提拔了一批马韩人,担任各地郡将,那些扶余贵族便闹起来了,金燕想要镇压,结果越闹越大,各地的扶余贵族也都团结起来。”
这事仔细一想,其实也不奇怪。
扶余人统治百济数百年,就算福信走了,扶余人的势力依然强大。
只要不消灭这一股力量,百济就随时可能勾结高句丽,对抗大唐。
李治当初选中金燕,就是看重她马韩人的身份。
眼下百济的局面,相当于是扶余人跟马韩人斗,不再是他们联手对付大唐。
这种局势下,只要大唐强势插手,就能帮助马韩人击败扶余人,稳定局面。
他挥了挥手,道:“传旨营州,全力协助熊津都督府,镇压本地的扶余人反叛。”
王及善却道:“陛下,臣以为不必过早插手。”
李治看了他一眼,道:“为何?”
王及善道:“如果我们帮助马韩人,消灭了扶余人,到时候马韩人得了势,未必会感谢我们,还有可能勾结新罗,对抗我们。”
李治沉吟不语,他收服金燕,其实就是为了收服马韩人。
眼下局面下,马韩人再勾结新罗的可能性应该不大。
“那你的意思呢?”李治问。
“不如就让百济乱上一阵,让他们自相内斗,等两边力量消耗差不多了,百济百姓也厌倦战争了,我大唐王师再发兵平乱,不仅能消除隐患,也能得到民心!”
这个法子不太人道,不过确实最稳妥。
“这个主意是你想到的?”李治看了王及善一眼。
王及善坦诚道:“是国舅的建议。”
李治点头道:“好罢,传旨营州,先静观其变,不过熊津港要注意些,准备好托底,别让金燕死了。”
王及善道:“臣领旨。”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大唐,我妻武则天,大唐,我妻武则天最新章节,大唐,我妻武则天 圣墟小说网!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大唐,我妻武则天,大唐,我妻武则天最新章节,大唐,我妻武则天 圣墟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