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的日子,整个京城乃至整个帝国的官僚体系,都仿佛被投入了一个高速运转的熔炉。
“战后稽核司”的招牌迅速挂起,秦明甚至将麾下部分“听风卫”调入其中,负责暗查与取证。都察院的御史们如同被打了鸡血,手持圣旨,四处巡查。
一时间,各地府库被彻底清查,账本堆积如山,贪墨案件被接连爆出,一颗颗曾经显赫的人头落地,抄家的车队不时驶过京城街道,引得百姓围观议论,拍手称快之余,也对龙椅上那位冷酷的皇帝充满了更深的敬畏。
工部和漕运衙门更是鸡飞狗跳,官员们几乎住在了河堤上,征调民夫,日夜清淤疏浚,漕船很快恢复了往来,粮盐价格应声而落。
兵部和户部的官员则熬夜点算文书、核验库银军械,以往需要层层审批、拖延数月的流程,如今几乎一路畅通,前线军镇的怨气迅速平息。
一场席卷朝野的整肃风暴,在秦明的亲自推动下,以惊人的效率和冷酷无情的方式,迅速涤荡着战后帝国肌体上滋生的腐化和惰性。
帝国的车轮,在短暂的偏离后,被一双强有力的手,再次扳回了冷酷而高效的轨道之上。
夜深了,秦明依旧在御书房内,批阅着如山的奏章和稽核司送来的密报。烛火摇曳,映照着他冷峻的侧脸和那双深不见底、仿佛永远不会疲惫的眼眸。
战争的外部威胁已然平息,但治理一个庞大帝国的内部挑战,从未停止。对他而言,这不过是换了一个战场罢了。
而他的刀,依旧锋利。
秦明归来的雷霆手段,如同在北境烽火之后,又一场席卷帝国中枢的凛冬风暴。那五道措辞冰冷、杀意凛然的旨意,绝非虚言恫吓。皇权之威,在玄甲铁骑的森然肃立下,化为实质的压力,沉甸甸地压在每一位朝臣的头顶。
“战后稽核司”的牌子,连夜挂在了皇城脚下原属内务府的一处僻静院落。门庭冷肃,守卫皆是从玄甲军中抽调而来的冷悍老卒,眼神如鹰,不闻笑语,只闻甲叶偶尔碰撞的铿锵。都察院的御史们,往日或清流自诩,或明哲保身,此刻却被赋予了前所未有的权柄与压力。枢密院与户部的算吏,抱着成山的账册簿籍进驻,算盘声日夜不息,如同催命的更漏。
秦明甚至将麾下最神秘莫测的“听风卫”部分精锐调入司中,他们如同皇帝的耳目,无声无息地渗透至各部衙、州郡,甚至深入市井,探听虚实,搜集证据。一时间,京城内外,各级官吏人人自危,往日推诿扯皮、宴饮交际之风戛然而止,各部衙门点灯熬油、通宵达旦处理公务竟成常态。
风暴,首先从户部刮起。
一桩涉及北境三州赈灾粮款的贪墨案被率先捅破。证据确凿,涉事官吏多达十七人,上至户部一名侍郎的妻弟,下至地方州府仓曹小吏,勾结连环,虚报灾民数目,倒卖官粮,甚至敢在陛下明诏减免赋税后,加征所谓“转运损耗费”。
案卷呈至御前,秦明朱笔只批了一个字:“斩。”
翌日,午时三刻,西市口。
十七颗人头滚滚落地,血染刑台。抄没的家产,仅金银一项便装满十数辆大车,浩浩荡荡运入国库。其家眷,无论老幼,皆披枷带锁,哭嚎着被押送出京,流放三千里蛮荒之地。
京畿震动。
紧接着,漕运衙门一名四品督粮官,因疏通河道不力,延误漕船三日,被直接革职锁拿,依旨杖责五十。行刑就在漕运衙门口,噼啪的杖击声与凄厉的惨嚎声,令所有围观官吏面无人色。打完,人已奄奄一息,直接被投入诏狱。
兵部武库司一名主事,因克扣军械打造款项,以次充好,被查出与京中数家铁器铺有染。不仅本人被斩立决,涉案商铺悉数查封,东家流放,兵部尚书、侍郎因失察之罪,罚俸一年,停职思过半月。
雷霆手段,毫不容情。皇帝陛下用最血腥的方式,宣告着对贪腐、渎职、懈怠的零容忍。往日盘根错节的关系网,在绝对的皇权与武力面前,脆弱得不堪一击。人头落地,家产抄没的现实,比任何道德说教都更具威慑力。
朝堂风气为之一肃。效率,前所未有地提高。以往拖延数月的公文,如今三日必有回音。以往需要层层打点的款项,如今无人再敢伸手卡要。
然而,并非所有问题都能以快刀斩乱麻的方式解决。一些更深层次、更隐秘的顽疾,开始在铁腕之下悄然浮现。
这一日,枢密使与户部尚书联袂求见,面色凝重。
“陛下,”枢密使躬身呈上一份密奏,“‘稽核司’彻查各地军镇粮饷拨付,发现一蹊跷之事。南疆‘镇南军’、西陲‘陇右军’两处,近半年来,请饷数额与兵员册录大致相符,然……据暗查,两地实有兵员,恐不足册录七成。”
秦明接过奏报,目光扫过,眼神骤然锐利如刀:“空饷?”
“臣等不敢妄断,然…确有疑点。”户部尚书声音低沉,“且两地军将,皆以‘剿匪损耗’、‘水土不服减员’为由呈报,数目累积,颇为可观。更蹊跷处在于,两地军械损耗报备,亦远超常例。”
秦明沉默片刻,指尖敲击着龙案。吃空饷,虚报损耗,这是军中积弊,历朝皆有,但规模如此之大,且涉及边防重镇,绝非小事。这不仅仅是贪墨,更直接削弱了边防力量。
“陛下,”枢密使补充道,“镇南将军王贲,陇右节度使李崇,皆……皆是最早随陛下起兵的旧部,战功赫赫……”
话未说尽,意思却明了。动这些人,牵扯太大,恐寒了老臣之心。
秦明眼中寒光一闪,没有丝毫犹豫:“功是功,过是过。朕的军中,容不得蛀虫。”
他当即下令:“传旨!着‘听风卫’精锐,持朕手令,秘密前往南疆、陇右,实地暗查兵员、军械实数!令枢密院、兵部,即刻调阅两地近年所有军务文书,核对勘验!朕要确凿证据!”
“战后稽核司”的招牌迅速挂起,秦明甚至将麾下部分“听风卫”调入其中,负责暗查与取证。都察院的御史们如同被打了鸡血,手持圣旨,四处巡查。
一时间,各地府库被彻底清查,账本堆积如山,贪墨案件被接连爆出,一颗颗曾经显赫的人头落地,抄家的车队不时驶过京城街道,引得百姓围观议论,拍手称快之余,也对龙椅上那位冷酷的皇帝充满了更深的敬畏。
工部和漕运衙门更是鸡飞狗跳,官员们几乎住在了河堤上,征调民夫,日夜清淤疏浚,漕船很快恢复了往来,粮盐价格应声而落。
兵部和户部的官员则熬夜点算文书、核验库银军械,以往需要层层审批、拖延数月的流程,如今几乎一路畅通,前线军镇的怨气迅速平息。
一场席卷朝野的整肃风暴,在秦明的亲自推动下,以惊人的效率和冷酷无情的方式,迅速涤荡着战后帝国肌体上滋生的腐化和惰性。
帝国的车轮,在短暂的偏离后,被一双强有力的手,再次扳回了冷酷而高效的轨道之上。
夜深了,秦明依旧在御书房内,批阅着如山的奏章和稽核司送来的密报。烛火摇曳,映照着他冷峻的侧脸和那双深不见底、仿佛永远不会疲惫的眼眸。
战争的外部威胁已然平息,但治理一个庞大帝国的内部挑战,从未停止。对他而言,这不过是换了一个战场罢了。
而他的刀,依旧锋利。
秦明归来的雷霆手段,如同在北境烽火之后,又一场席卷帝国中枢的凛冬风暴。那五道措辞冰冷、杀意凛然的旨意,绝非虚言恫吓。皇权之威,在玄甲铁骑的森然肃立下,化为实质的压力,沉甸甸地压在每一位朝臣的头顶。
“战后稽核司”的牌子,连夜挂在了皇城脚下原属内务府的一处僻静院落。门庭冷肃,守卫皆是从玄甲军中抽调而来的冷悍老卒,眼神如鹰,不闻笑语,只闻甲叶偶尔碰撞的铿锵。都察院的御史们,往日或清流自诩,或明哲保身,此刻却被赋予了前所未有的权柄与压力。枢密院与户部的算吏,抱着成山的账册簿籍进驻,算盘声日夜不息,如同催命的更漏。
秦明甚至将麾下最神秘莫测的“听风卫”部分精锐调入司中,他们如同皇帝的耳目,无声无息地渗透至各部衙、州郡,甚至深入市井,探听虚实,搜集证据。一时间,京城内外,各级官吏人人自危,往日推诿扯皮、宴饮交际之风戛然而止,各部衙门点灯熬油、通宵达旦处理公务竟成常态。
风暴,首先从户部刮起。
一桩涉及北境三州赈灾粮款的贪墨案被率先捅破。证据确凿,涉事官吏多达十七人,上至户部一名侍郎的妻弟,下至地方州府仓曹小吏,勾结连环,虚报灾民数目,倒卖官粮,甚至敢在陛下明诏减免赋税后,加征所谓“转运损耗费”。
案卷呈至御前,秦明朱笔只批了一个字:“斩。”
翌日,午时三刻,西市口。
十七颗人头滚滚落地,血染刑台。抄没的家产,仅金银一项便装满十数辆大车,浩浩荡荡运入国库。其家眷,无论老幼,皆披枷带锁,哭嚎着被押送出京,流放三千里蛮荒之地。
京畿震动。
紧接着,漕运衙门一名四品督粮官,因疏通河道不力,延误漕船三日,被直接革职锁拿,依旨杖责五十。行刑就在漕运衙门口,噼啪的杖击声与凄厉的惨嚎声,令所有围观官吏面无人色。打完,人已奄奄一息,直接被投入诏狱。
兵部武库司一名主事,因克扣军械打造款项,以次充好,被查出与京中数家铁器铺有染。不仅本人被斩立决,涉案商铺悉数查封,东家流放,兵部尚书、侍郎因失察之罪,罚俸一年,停职思过半月。
雷霆手段,毫不容情。皇帝陛下用最血腥的方式,宣告着对贪腐、渎职、懈怠的零容忍。往日盘根错节的关系网,在绝对的皇权与武力面前,脆弱得不堪一击。人头落地,家产抄没的现实,比任何道德说教都更具威慑力。
朝堂风气为之一肃。效率,前所未有地提高。以往拖延数月的公文,如今三日必有回音。以往需要层层打点的款项,如今无人再敢伸手卡要。
然而,并非所有问题都能以快刀斩乱麻的方式解决。一些更深层次、更隐秘的顽疾,开始在铁腕之下悄然浮现。
这一日,枢密使与户部尚书联袂求见,面色凝重。
“陛下,”枢密使躬身呈上一份密奏,“‘稽核司’彻查各地军镇粮饷拨付,发现一蹊跷之事。南疆‘镇南军’、西陲‘陇右军’两处,近半年来,请饷数额与兵员册录大致相符,然……据暗查,两地实有兵员,恐不足册录七成。”
秦明接过奏报,目光扫过,眼神骤然锐利如刀:“空饷?”
“臣等不敢妄断,然…确有疑点。”户部尚书声音低沉,“且两地军将,皆以‘剿匪损耗’、‘水土不服减员’为由呈报,数目累积,颇为可观。更蹊跷处在于,两地军械损耗报备,亦远超常例。”
秦明沉默片刻,指尖敲击着龙案。吃空饷,虚报损耗,这是军中积弊,历朝皆有,但规模如此之大,且涉及边防重镇,绝非小事。这不仅仅是贪墨,更直接削弱了边防力量。
“陛下,”枢密使补充道,“镇南将军王贲,陇右节度使李崇,皆……皆是最早随陛下起兵的旧部,战功赫赫……”
话未说尽,意思却明了。动这些人,牵扯太大,恐寒了老臣之心。
秦明眼中寒光一闪,没有丝毫犹豫:“功是功,过是过。朕的军中,容不得蛀虫。”
他当即下令:“传旨!着‘听风卫’精锐,持朕手令,秘密前往南疆、陇右,实地暗查兵员、军械实数!令枢密院、兵部,即刻调阅两地近年所有军务文书,核对勘验!朕要确凿证据!”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帝国皇太子,老子不干了!,帝国皇太子,老子不干了!最新章节,帝国皇太子,老子不干了! 圣墟小说网!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帝国皇太子,老子不干了!,帝国皇太子,老子不干了!最新章节,帝国皇太子,老子不干了! 圣墟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