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流逝,岁月如梭。

  转眼过去两个月。

  一九九八年已成过去式,迎来了崭新的一九九九年。

  陈军在这新一年的一月份,总算是完成了全军经验分享讲课,重新回到钢七营主持训练工作。

  此时距离过年只剩一个多月,常规部队都进入到了休整期。

  而正处于强化训练中的钢七营,却依旧处于紧锣密鼓的高强度训练中,不敢耽搁哪怕一分一秒。

  一年之期已经过去将近一半,留给钢七营的时间已经不多。

  不争分夺秒训练。

  怎能通得过一年后的考验。

  在过去的这将近半年时间里,高城严格执行陈军的训练大纲,将各项基础训练操练的很扎实。

  陈军如今回到钢七营主持工作,基础工作已经不需要他来负责。

  陈军需要做的工作就只有一个——

  那就是对整个营进行精修,揪出每个连所存在的问题,以及可以提升的方向,针对性的进行强化。

  这是一项复杂且深入的工作,执行者需要极其丰富的经验。

  否则没办法找出各连队问题,把各连队存在的暗疾给修复,精修整个营也就会变成一场空谈。

  所以陈军制定了详细方案,深入每个连队进行实地调查。

  且在下连队进行针对调查前,陈军为了能够更好的发现各连潜在的问题,让这场精修可以有更好的效果。

  专门针对合成部队的特性,加入了全新的合同战术理念——

  “侦控打评链路理论!”

  这是后世很成熟的战术思想,能有效整合合成部队各兵种的打法,提前拿出来对提升战斗力很有帮助。

  侦控打评链路理论的基本概念,理解起来其实并不难。

  “侦”就是侦查,获取敌人情报;

  “控”就是控场,掌控战场局势,控制战斗的节奏;

  “打”就是字面上的战斗。

  “评”是战后评估。

  俗话说的吸取教训才能进步,战后总结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可怎么总结最有效也是需要技巧的。

  在这套理论中的评估方式,就是对战斗的过程进行沙盘复盘。

  把这四个环节融会贯通,让其成为肌肉记忆般的流程,就能通过不断演练和优化来提升战斗力。

  最后的链路理论四个字,指的是四个环节形成闭环,强调协同和持续改进。

  简单版本的解答就几十个字,好像谁看一遍都能够学会似的,可实际执行转化的难度很大。

  为了钢七营能更好的理解、消化这一套新理论。

  陈军不仅特意做了细分方案,还针对这套理论中每个关键的核心,都挑出来进行了详细讲解。

  侦控打评链路理论是一种以协同为核心的流程管理方法,特色是通过四个关键环节形成闭环,提升组织效率与作战能力。

  其核心内涵有三类十条:

  第一类为“理论框架”,以四条核心作为基础支撑。

  第一条是“侦查”。

  通过结合电子对抗大队和特侦连,发挥出虚拟和实体的各自优势,最终起到一加一大于二的作用。

  强调信息收集与情报分析环节,通过多维度数据获取构建决策基础。

  合同部队是信息化背景下的产物,注定了信息和数字化将成为主导,有效整合战场侦察与电磁情报获取能力,才能最大化发挥出战斗力。

  第二条是“控场”。

  体现为对资源与流程的动态掌控,对战场态势感知与指挥体系调控。

  举个最形象,最恰当的例子

  就是要把合成部队的多个兵种,像控制一个巴掌的五根手指一样,灵活且快速的摆出“剪刀手”、“OK”、“石头”等动作,将部队指挥玩出花来。

  能够有更多的组合和搭配,有更强的可操控性,就是合成部队和传统部队之间最大的区别。

  传统部队的战术打法单一,合成部队则具备多样化作战能力。

  第三条是“打”。

  也就是战斗。

  围绕的核心其实就只有一个,那就是怎么在付出最小的代价情况下,尽可能多的消灭敌军。

  要想高效地完成这一点,就需要精通大量的战术打法。

  且以信息化合成战术为最优!

  比如结合前面的情报与控场,精准掌控了敌人的信息与战场局势,发射导弹打掉的指挥中枢,通过电子战干扰敌方通讯,将敌方指挥系统彻底瘫痪,然后再出动突击部队发起突袭。

  整个流程执行下来的过程,就是一次完整的战斗。

  第四条是“评估”。

  通过复盘优化形成持续改进机制,以沙盘推演与实战数据回溯,优化“侦察-打击-评估“响应链路。

  还要建立战略绩效系统,对过程、举措、人员组合等进行深度分析。

  现在国内一派太平没有战斗,那就把平日的对抗训练,各种大小实战演习,全部纳入评估内。

  通过总结训练演习中的问题,不断优化战斗体系,修补存在问题。

  第二类是“协同机制”,共归为三条。

  首先是流程标准化:

  将复杂的任务进行拆解,成为可协同的标准化动作。

  将所有的训练流程变成流水线,使各连队像流水线一样高效协同,以最小的时间获得最大收益。

  其次是数据驱动战斗:

  构建情报平台实现信息实时共享,让每一场战斗开始前,都有足够数据铺垫,把敌人了解透澈。

  简单形容就是一句话,情报一定要走在战斗前面。

  用通俗的话来说,就是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

  而要想将这种做到最优化,就需要一个覆盖整个部队的指挥系统,也是钢七营目前所欠缺的。

  在这个数据化信息化的时代,整个部队综合到一个系统平台上,让指挥变得更加的高效和便捷,这是未来的必然趋势,也是必须做到的事情。

  陈军这段时间一直都在想办法,想要解决指挥系统这个大问题,只可惜现在依旧没有头绪。

  开发一个全新的系统,而且还要符合军队需求的系统。

  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不仅需要有大量的可用军费,在上级的支持下打造一个开发实验室,还需要关键的核心人物来领导。

  而这年头懂程序开发的顶级人才,不管放在哪里都是万人抢的香饽饽。

  以军队的条件,还真挺难抢到。

  在没有找到具备领导整个项目,按要求完成开发的领导级程序开发高手之前,这个项目就只能暂时搁置。

  哪怕有足够军费,也没办法启动。

  更别说以现在钢七营的级别,根本就没实力打造开发所需的实验室,项目启动起码得到合成团以后。

  因此现在再急也没有用,不用在这上面花费太多的心思。

  主打随缘即可!

  第三条是责任下沉:

  通过中心划分与增量分享机制,把训练成果与考核绩效挂钩,没有达到要求的带兵干部,将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惩罚,甚至会被调离钢七营。

  没能达到训练要求的战士,同样也会被调离钢七营。

  当然。

  如果表现好,也会有奖励。

  通过清楚的奖惩责任机制,激发带兵干部和战士们的动力,进一步提升训练的质量和成绩。

  第三大类是“设定目标”,同样也是分为三条。

  首先是在训练效能上的提升,通过执行链路理论的持续优化,将整体训练效率起码提升百分之四十。

  其次是完成作战模式的革新,各连的综合成绩必须提升一倍以上。

  最后是组织韧性大幅度增强,通过最小作战单元的专业化分工与协同,实现“一加一大于三“的倍增。

  以上三大类共十条的链路理论,就是陈军向全营进行推广的新思路。

  以陈军在钢七营的主导级影响力,新的链路理论必然会很顺畅的执行下去,钢七营很快便会跨入新阶段。

  理论的具体执行交给高城负责,陈军这才正式展开了“精修”工作。

  首先被陈军盯上的是装甲连!

  钢七营经过上一次的扩编之后,现在已经有了两个标准的坦克连,配置的都是重型主战坦克。

  陈军首先来到了装甲一连,从训练到小考核全部走了一遍。

  不得不说。

  红三连的基本盘非常的扎实,敢和高城叫板的三连长黄洋能力也不错,对新事物的吸收能力非常强。

  陈军在装甲一连整整考察了两天,基本上没发现什么大问题。

  不管是单车组突击作战,还是多车主组合作战;不管是炮弹的命中率,还是集团冲击的效率;不管是常规的战术,还是陈军研发的合同战术。

  等等各个方面。

  考核下来成绩都是非常出色,全部达到了优秀成绩的标准。

  也达到了陈军要求的标准。

  陈军对钢七营是非常严格的,在这里永远都不会有合格和良好,只存在不合格和优秀两个级别。

  达不到优秀标准就是不合格,一切都是向顶级战力对标。

  只有一些不足为虑的小问题,陈军相信只要他指出来之后,用不了多久时间就能全部改正。

  检阅的第一个连队就这么优秀,证明大家确实都在努力拼搏。

  陈军的心情非常不错。

  带着这一份开门红的好心情,陈军随后就来到了装甲二连检查。

  装甲二连是后续军区扩编的,上到连长下到每一个坦克兵,都是新加入的,到现在也才来了不到半年。

  相比装甲一连少了好几个月训练,等于接触合同战术时间少了一半多。

  不管是连长还是下面的兵,他们对合同战术以及合成部队的理解,比起装甲一连都有一定的差距。

  因此当陈军来到连队,进行了一番全面小考核后。

  发现综合成绩略低于装甲一连,在单车组和多车组协同战术表现上,也和装甲一连有一定差距。

  陈军并未表现出什么不满,这已经在他的期望值以内。

  仅半年时间就能总体良好以上,绝大部分成绩都环境达到优秀标准,就足以证明装甲二连下了苦功夫。

  陈军相信只要保持这种状态下去,不出两个月就可以达到优秀标准。

  “不愧是军区亲自组的装甲连,学习速度就是快,单兵基础素质和能力,恐怕比装甲一连还好。”

  陈军暗自夸奖装甲二连,两个装甲连的表现都没问题,让他的心情更加愉悦。

  到此装甲部队只剩最后一个环节,也就是两个连队进行协同作战,没问题就可以去下一个兵种。

  在两个连队展开协同作战前,陈军觉得应该就是走个过场。

  以两个连队这么优秀的综合成绩,各种战术以及技能都已炉火纯青,没道理会出现什么幺蛾子。

  然而就是陈军最有信心的事情,偏偏就出了问题。

  陈军本来想着就是走个流程,没有搞什么复杂的科目,于是就让两个连一起,进行了一场协同战术冲击。

  根据战术的打法及其要求,两个连只要一主一辅,搭配进攻即可完成战术。

  结果两个连投入到正式演练场,却并没有体现出战术要求的章法,反而显得非常的混乱无序。

  本应该是一个连为主攻手,另外一个连在两侧进行策应辅助。

  结果却变成了两个连争夺主攻权,你来我往在演练场上较起了劲,连齐头并进都没有办法做到。

  这要是放到了战场上面,两个坦克连如此没有章法,后果将是极其恶劣的。

  “搞什么?这特么不是乱来?”

  本来因为前面两个连表现不错,脸上一直都挂着笑容的陈军,被这两个连的乱搞气得骂了起来。

  而两个装甲连为什么分开是龙,组合到一起变成了两条泥鳅。

  原因其实很简单!

  以陈军部队多年的经历和经验,一眼就看出了问题的所在,显然就是两个连谁都不服谁,都想要争主力装甲连的地位。

  俗话说:

  一山不容二虎。

  能够来到钢七营的连队,在外面个个都是实力强劲的猛虎。

  如今来到了全军首个试点合成营,猛虎们自然是谁都不肯屈居人下,都想成为那最强的存在。

  尤其是同为装甲连的猛虎,彼此之间的竞争定然会更激烈。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从钢七连到合成师,从钢七连到合成师最新章节,从钢七连到合成师 圣墟小说网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