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花厅里,炭盆烧得极旺,暖融融的。
茶香袅袅升起,在窗户上凝成一层薄霜。
天枢依旧是一身月白交领锦袍,面色清冷,墨发束得整齐。
见薛绥掀帘进来,他也没起身,只微微颔首。
摇光就没这么规矩了,宝蓝锦袄,领缀狐毛,还是那一副玩世不恭的风流模样,勾起嘴角便调侃。
“我们小十三从西疆奔波一圈回来,没缺胳膊没少腿,倒像是比从前更精神了些?看来太子殿下照顾得不错?”
天枢瞥了摇光一眼。
摇光识趣地收敛了嬉笑,坐直了些。
薛绥也给他一个白眼,在对面椅子坐下,目光看向天枢。
“大师兄冒雪前来,是有要事?”
“是。”天枢声音低沉,没有一丝波澜,“我这次来,是代师父传话。”
薛绥闻言,神色一敛。
“大师父有何示下?”
天枢从袖中取出一封密信,放在桌上,推向薛绥。
“师父的意思,时机到了,应早做布局。借萧党一案的余波雪耻,也不致于旁生枝节……再拖下去,怕夜长梦多。”
薛绥拆开密信。
上面是天枢整理的旧陵沼一案的证据,还有几个当年参与剿杀旧陵沼的官员名单,有些已经被萧党牵连下狱,有些还在朝中任职。其中地位最显赫的,便是如今仍稳坐大理寺卿之位的谢延展。
“今上的情况,如何?”她问。
“撑死了还有半年。”天枢顿了顿,黑眸更为冷沉地盯住她,“我们的时间不多了。”
薛绥点头,“我明白。劳烦大师兄回禀师父,薛六记着三位师父的嘱托,也记着旧陵沼二十万将士的冤屈,断不会让他们失望。”
摇光在一旁把玩着茶杯,闻声插了一句话。
“说起来,有件事倒是蹊跷,端王当初派人搜查水月庵,十三那本阎王画册虽被小昭当场焚毁,但端王对此事是知情的,可他自始至终没在皇帝面前吐露口风,也没有拿捏要挟,奇了……”
薛绥指尖微微用力,捏紧了密信。
“李桓向来隐忍,他不发作,要么是觉得这事对他威胁不够大,不值得冒险,要么是在等一个合适的时机,谋求更大的利益。”
她沉吟片刻,吩咐道:“要派人盯紧端王府的动静。太子回京,必定会深挖萧氏一党。端王跟萧党牵扯颇深,说不定会有动作。”
天枢颔首,“放心。”
薛绥眸光冷静地扫过二人。
“还有一个人,我们不能忘了。”
“何人?”摇光问。
“废公主……平乐。”
薛绥缓缓吐出这个名字,好像提及恶心的毒蛇。
摇光皱了皱眉:“她自从被废,便没了从前气焰。这次偷偷潜回上京,四处钻营想翻身。又是裹挟魏王,又与宫中的老太后攀扯,依我看,陛下未必不知情,怕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纵容着。只是不知……没了萧党当靠山,她还能翻起什么风浪?”
“狗急了还会跳墙呢。这个人我了解,她绝不会甘心就此沉寂。”薛绥对平乐的偏执和疯狂,早有领教。
“我得寻个时候,去靖远侯府拜访一下春姨了。”
天枢与她对视一眼,神色微凝。
她要访的,当然不是春姨。
是与平乐有苟且的顾介。
-
李肇回京当日便入宫拜见了崇昭帝。
从午后一直待到傍晚。
年轻的贞妃在旁侍疾,见太子进来,忙起身行礼,声音放得极为轻柔。
“太子殿下可算是回来了,陛下盼了您许久。”
崇昭帝精神不济地瞥她一眼,摆手示意她退下,靠在软枕上,脸色苍白地笑了笑,呼吸比平常更为急促……
“西疆的事,你办得好。”
他看着李肇,眼神里满是复杂。
“萧琰伏诛,边境安宁……你这次……立下大功了。剩下的杂务,便让臣工去办。你……咳咳……你回东宫养着,身子要紧。”
李肇躬身,语气恭敬:“儿臣不孝,未能遵循父皇的旨意,彻底解决云岭三十六寨,还需父皇操劳善后,实在惭愧……”
崇昭帝摆了摆手,显得有些疲惫。“此事……陆经与朕分说过了。你的考量,不无道理。罢了,羁縻之道,亦非不可。眼下的大梁,经不住再添兵患……咳咳,安定为上也是好的。”
李肇垂首躬身,“父皇英明。”
他又细细将西疆战事的细节,将领的功劳,民生情况,谨慎地禀报。
言辞之间,不忘将功劳全部归于皇帝的运筹。
崇昭帝笑了笑,“太子不必虚让。朝中的事,朕心里清楚……咳咳,如今满朝文武,张口闭口太子定夺,倒显得朕这个皇帝……成了摆设。只怕再过些时日,京中百姓都只知太子,不知有朕了。”
李肇连忙撩袍跪下,“儿臣不敢,父皇天威震慑四海,儿臣不过是为父分忧,不敢有半分逾越。”
崇昭帝看着他,良久才叹了口气,“起来吧……咳咳……地上凉。”
皇帝声音越发沙哑,“朕老了,不中用了,难免有人借着东宫的名头,行僭越之事……”
李肇并未起身,而是端端正正的行礼,以额头抵地,“儿臣回去即刻彻查,若东宫有人言行失当,定严惩不饶。父皇安心休养,儿臣绝不会让此等违制犯上事,惊扰了圣心。”
崇昭帝抬手揉了揉眉心,喟叹道:“你有这份孝心便好,只是……人心隔肚皮,朝中借机生事的人不少,你也要多留个心眼。”
父子二人相对,关系微妙而紧张。
朝廷内外,也暗流涌动。
从李肇回京那一刻起,东宫主事的风就吹得更急了。
宰相陆经秉持朝纲,趁热打铁,继续大力清算萧氏余党。几日之内,又接连参倒了两个与萧嵩过往甚密、在军中有影响力的世家官员,一个被夺爵流放,一个被羁押候审。连同早已被关入天牢审办的萧嵩,也被人再次上书,痛陈其罪,请求从严惩处,夷其九族……
紧接着,陆经又揣着折子,联合了几位老臣,上书皇帝,以西征立功、需赏罚分明为由,奏请大力擢升以戚明扬、俞千山为代表的寒门将领,逐步接管京畿防务和紧要军职,替换掉那些与旧势力牵连过深、或尸位素餐者。
一系列动作,又快、又狠。
世家大族的势力被逐步削弱,寒门官员开始崭露头角。
朝廷上的权力格局,在这冬日风雪中,悄然重塑……
以太子为核心的力量,崛起迅猛,无声而剧烈。
上京平静下的暗流……也更加湍急凶险。
明儿见……
茶香袅袅升起,在窗户上凝成一层薄霜。
天枢依旧是一身月白交领锦袍,面色清冷,墨发束得整齐。
见薛绥掀帘进来,他也没起身,只微微颔首。
摇光就没这么规矩了,宝蓝锦袄,领缀狐毛,还是那一副玩世不恭的风流模样,勾起嘴角便调侃。
“我们小十三从西疆奔波一圈回来,没缺胳膊没少腿,倒像是比从前更精神了些?看来太子殿下照顾得不错?”
天枢瞥了摇光一眼。
摇光识趣地收敛了嬉笑,坐直了些。
薛绥也给他一个白眼,在对面椅子坐下,目光看向天枢。
“大师兄冒雪前来,是有要事?”
“是。”天枢声音低沉,没有一丝波澜,“我这次来,是代师父传话。”
薛绥闻言,神色一敛。
“大师父有何示下?”
天枢从袖中取出一封密信,放在桌上,推向薛绥。
“师父的意思,时机到了,应早做布局。借萧党一案的余波雪耻,也不致于旁生枝节……再拖下去,怕夜长梦多。”
薛绥拆开密信。
上面是天枢整理的旧陵沼一案的证据,还有几个当年参与剿杀旧陵沼的官员名单,有些已经被萧党牵连下狱,有些还在朝中任职。其中地位最显赫的,便是如今仍稳坐大理寺卿之位的谢延展。
“今上的情况,如何?”她问。
“撑死了还有半年。”天枢顿了顿,黑眸更为冷沉地盯住她,“我们的时间不多了。”
薛绥点头,“我明白。劳烦大师兄回禀师父,薛六记着三位师父的嘱托,也记着旧陵沼二十万将士的冤屈,断不会让他们失望。”
摇光在一旁把玩着茶杯,闻声插了一句话。
“说起来,有件事倒是蹊跷,端王当初派人搜查水月庵,十三那本阎王画册虽被小昭当场焚毁,但端王对此事是知情的,可他自始至终没在皇帝面前吐露口风,也没有拿捏要挟,奇了……”
薛绥指尖微微用力,捏紧了密信。
“李桓向来隐忍,他不发作,要么是觉得这事对他威胁不够大,不值得冒险,要么是在等一个合适的时机,谋求更大的利益。”
她沉吟片刻,吩咐道:“要派人盯紧端王府的动静。太子回京,必定会深挖萧氏一党。端王跟萧党牵扯颇深,说不定会有动作。”
天枢颔首,“放心。”
薛绥眸光冷静地扫过二人。
“还有一个人,我们不能忘了。”
“何人?”摇光问。
“废公主……平乐。”
薛绥缓缓吐出这个名字,好像提及恶心的毒蛇。
摇光皱了皱眉:“她自从被废,便没了从前气焰。这次偷偷潜回上京,四处钻营想翻身。又是裹挟魏王,又与宫中的老太后攀扯,依我看,陛下未必不知情,怕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纵容着。只是不知……没了萧党当靠山,她还能翻起什么风浪?”
“狗急了还会跳墙呢。这个人我了解,她绝不会甘心就此沉寂。”薛绥对平乐的偏执和疯狂,早有领教。
“我得寻个时候,去靖远侯府拜访一下春姨了。”
天枢与她对视一眼,神色微凝。
她要访的,当然不是春姨。
是与平乐有苟且的顾介。
-
李肇回京当日便入宫拜见了崇昭帝。
从午后一直待到傍晚。
年轻的贞妃在旁侍疾,见太子进来,忙起身行礼,声音放得极为轻柔。
“太子殿下可算是回来了,陛下盼了您许久。”
崇昭帝精神不济地瞥她一眼,摆手示意她退下,靠在软枕上,脸色苍白地笑了笑,呼吸比平常更为急促……
“西疆的事,你办得好。”
他看着李肇,眼神里满是复杂。
“萧琰伏诛,边境安宁……你这次……立下大功了。剩下的杂务,便让臣工去办。你……咳咳……你回东宫养着,身子要紧。”
李肇躬身,语气恭敬:“儿臣不孝,未能遵循父皇的旨意,彻底解决云岭三十六寨,还需父皇操劳善后,实在惭愧……”
崇昭帝摆了摆手,显得有些疲惫。“此事……陆经与朕分说过了。你的考量,不无道理。罢了,羁縻之道,亦非不可。眼下的大梁,经不住再添兵患……咳咳,安定为上也是好的。”
李肇垂首躬身,“父皇英明。”
他又细细将西疆战事的细节,将领的功劳,民生情况,谨慎地禀报。
言辞之间,不忘将功劳全部归于皇帝的运筹。
崇昭帝笑了笑,“太子不必虚让。朝中的事,朕心里清楚……咳咳,如今满朝文武,张口闭口太子定夺,倒显得朕这个皇帝……成了摆设。只怕再过些时日,京中百姓都只知太子,不知有朕了。”
李肇连忙撩袍跪下,“儿臣不敢,父皇天威震慑四海,儿臣不过是为父分忧,不敢有半分逾越。”
崇昭帝看着他,良久才叹了口气,“起来吧……咳咳……地上凉。”
皇帝声音越发沙哑,“朕老了,不中用了,难免有人借着东宫的名头,行僭越之事……”
李肇并未起身,而是端端正正的行礼,以额头抵地,“儿臣回去即刻彻查,若东宫有人言行失当,定严惩不饶。父皇安心休养,儿臣绝不会让此等违制犯上事,惊扰了圣心。”
崇昭帝抬手揉了揉眉心,喟叹道:“你有这份孝心便好,只是……人心隔肚皮,朝中借机生事的人不少,你也要多留个心眼。”
父子二人相对,关系微妙而紧张。
朝廷内外,也暗流涌动。
从李肇回京那一刻起,东宫主事的风就吹得更急了。
宰相陆经秉持朝纲,趁热打铁,继续大力清算萧氏余党。几日之内,又接连参倒了两个与萧嵩过往甚密、在军中有影响力的世家官员,一个被夺爵流放,一个被羁押候审。连同早已被关入天牢审办的萧嵩,也被人再次上书,痛陈其罪,请求从严惩处,夷其九族……
紧接着,陆经又揣着折子,联合了几位老臣,上书皇帝,以西征立功、需赏罚分明为由,奏请大力擢升以戚明扬、俞千山为代表的寒门将领,逐步接管京畿防务和紧要军职,替换掉那些与旧势力牵连过深、或尸位素餐者。
一系列动作,又快、又狠。
世家大族的势力被逐步削弱,寒门官员开始崭露头角。
朝廷上的权力格局,在这冬日风雪中,悄然重塑……
以太子为核心的力量,崛起迅猛,无声而剧烈。
上京平静下的暗流……也更加湍急凶险。
明儿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