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道以来,青年导演路宽一共在欧洲三大上有过三次开幕式影片的首映。
2004年的戛纳带着非竞赛单元的《异域》;
2005年的柏林带着该届的金熊奖影片《返老还童》;
还有今年的《历史的天空》。
前两次无一例外地,都在片尾曲里收到了现场观众的欢呼呐喊,起立鼓掌,可谓礼遇。
但今天的情况有所不同。
屏幕上的正片已经结束,随着《如愿》悠远而深情的歌声在放映厅内回荡,观众们仍深陷在影片带来的震撼中无法抽离。
整个放映厅陷入一种近乎神圣的沉默。
没有人起身,没有人鼓掌,甚至连呼吸都变得轻缓。
观众们仍保持着最后的姿势,目光怔怔地望向黑暗的银幕。
仿佛那里还残留着未散的历史魂灵,仿佛那里还会继续展开未尽的篇章。
所有人眼里还停留着最后一帧里,刘伊妃那张淡雅素净的脸庞,仍旧跟随着她的脚步,在历史的废墟中跋涉。
这不是普通的电影散场,而是一场集体性的精神滞留。
观影者们被拉扯在历史的漩涡里,无法轻易抽身。
张纯如的探寻、魏特琳和拉贝的坚守,早已将不同国籍、不同肤色的观众拖入同一种沉重的共情。
一直到工作人员轻轻打开了柏林电影宫的灯光。
刺眼的光线像一把利刃,突然划破了那个被历史浸染的黑暗空间。
人们仿佛从一场漫长的梦境中被惊醒,尔后便是不约而同的、山呼海啸般的掌声席卷而来!
敬业的媒体记者们顾不上擦拭眼泪,慌忙调转机位去捕捉现场的动态。
这样一部无疑要载入电影史的佳作,怎么能没有观众们的疯狂致敬作为注脚呢?
镜头里是哽咽的呼喊,是低声的赞叹,是一双双微红的眼眶。
自导演路宽开始、刘伊妃、汉克斯、摩尔、刘得华、赵飞等演职员们例行登台,在电影宫的中心接受全场的致意。
路老板抬手示意大家稍安,他自然不在意今天的掌声持续时间能不能打破柏林的记录。
他有很重要的话要说。
工作人员送上话筒,电影宫里响起沉稳的男中音:
“关于电影,关于金陵,我想今天有一个人不能不站在这里,同剧组一起接受大家的厚爱和礼遇。”
“可以说,没有她,就不会有这部电影。”
“没有她,这段被尘封和隐瞒的血色记忆,可能永远无法以如此完整、震撼的方式呈现在世界面前。”
刘伊妃在他身后神情温婉,聪慧如她,自然心有灵犀地知道路宽想做什么。
青年导演深情的致辞还在继续:“是她,让三十万亡灵的声音第一次被世界听见。”
“是她,用学者的严谨和战士的勇气,为这段历史筑起一道不可摧毁的纪念碑。”
“请允许我代表所有被这段历史触动的人们,邀请张纯如女士上台——”
“不是作为讲述者,而是作为这段历史的守护者,接受我们最诚挚的敬意。“
路宽的话音落下,整个电影宫陷入短暂的静默,随即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
聚光灯扫向观众席中区,镜头捕捉到张纯如正缓缓起身。
她身着简约的米色高领毛衣搭配深灰色羊毛长裙,外披一件驼色开衫,这身知性而内敛的装束完美契合历史学者与作家的身份。
记者们的镜头中,张纯如的栗色长发用黑色发夹随意挽起,额前散落几缕碎发。
她无奈地看着台上的年轻人,显然不想在今天抢了电影的风头和话题,不疾不徐地走过去和剧组站在一起。
张纯如是成名已久的作家,演讲、签售活动参加过无数场,更是跟鬼子大使在电视台激辩过,这样的场合驾轻就熟。
只不过今天的心情不同。
她的声音像浸过晨露的绢帛,知性而柔软:“感谢路宽导演和全体剧组成员,是你们的艺术勇气让这段历史获得了应有的重量。”
“让我们的民族血泪,终于等到了属于它的正义史诗。”
“但正如路宽导演所言,无论是《金陵大屠杀》还是《历史的天空》,目的从来都不是仇恨的延续。”
“我们希望传递的,是华小姐在临终前写下的金陵永生,是拉贝和金陵市民的守望相助,是善良与和平的宏愿。”
“我相信,在1937年的金陵,当拉贝展开那面安全区的旗帜,当华小姐用身体挡住金女大的门,还有程瑞芳、马吉、乔治、威尔逊。。。”
“这些所有拥有美丽心灵的人。”
“他们守护的不只是中国人的尊严,更是全人类文明的底线。”
张纯如笑容温婉,站在台上微微鞠躬示意,电影宫里又是一阵排山倒海的掌声。
路老板一直欣慰地注视着这位华裔女作家,聚光灯下的张纯如眼角闪着细碎的光,那是未坠的泪珠折射出的生命力。
只不过当他看着张纯如时,刘伊妃也在看着他。
少女心里有些好奇,她还是第一次在男友脸上看到这种表情。
那种溢于言表的窃喜和满足,好像是偷吃了糖的孩子。
即便再心有灵犀,刘伊妃也不可能知道——
那是因为这一世的他,尽全力成功托举了一个快被历史重压碾碎的美丽灵魂。
重活一世,这是他的荣幸。
——
张纯如是个极聪慧的女子,她从来都知道斗争的残酷性,特别是在这样一个敏感和棘手的命题上。
她上台的发言,巧妙地转移了电影中的一些尖锐讽喻,引导着主旨向通行世界的爱与和平去被解读。
这是为了给剧组解压,给影片拿奖解压,也是为了给带着北平奥运总导演身份的路宽解压。
等到《历史的天空》像《辛德勒名单》、甚至是是超越后者真正地载入影史和历史,获得了行销世界的宣传机会,自然能够更有力地揭露些真相。
剧组成员们在台上滞留了许久,才被真诚的嘉宾和观众们“放行”,让他们去继续采访流程。
只不过德国人的严谨在今天开了些小差。
影展副主席雅各布在电影宫外着急忙慌地找到科斯利克:“主席先生,你需要出面同君悦谈一谈了。”
因为选了《天空》做开幕式影片,带来轰动效应的科斯利正洋洋得意着:“怎么了?”
“有近一百多个没有提前预约的记者都要求采访,我们事先估计和预留的采访席和设备完全不够用。”
“什么?”科斯利克更高兴了。
担任柏林电影主席这么多年,他还是第一次遇到采访席和设备不够用的情况,特别是已经在多预留了份额的情况下。
如果是几个没预约的行业记者要采访,他大概会让保安请他们出去。
如果是一百个。。。
科斯利克掏出电话直接打给了柏林君悦和万豪两家酒店,靠着他的人脉快速协调后通知雅各布:
“把我们的设备也带到君悦去,万豪也会提供帮助,预估现场会有多少记者?”
“起码400多个。”
“好!我待会儿也去看看!”
一般而言,柏林影展会在首映礼后直接在影院内设置临时采访区,配备移动麦克风和便携摄像机,用于快速录制主创感言,第一时间进行宣发、造势。
对电影和主办方都好。
如果是明星名导的大剧组,电影宫最大的300人采访厅也算够用。
但按照副主席说的人数,显然已经满足不了《历史的天空》的胃口。
坚持不和威尼斯、戛纳同流合污的柏林,看来今年会有大收获了!
善!大善!
柏林君悦酒店毗邻电影宫,场地配备了充足的采访席位和传译设备、环形灯光、隔音设备,加上另一家星级酒店万豪的驰援,应当是够了。
懵逼的路老板和剧组成员们被影展官方溜了一圈,终于在君悦一楼坐定。
看着面前黑压压的采访大军,即便是久经阵仗的路宽、汉克斯等人都有些惊讶。
刚刚雅各布汇报的400多,仍然在增加。。。
这年头大家都有手机,柏林电影宫的1800席和采访区的记者们,在影片中途就开始了自来水。
采访分为群访和独家,显然今天的群访过后,剧组的采访预约会大爆炸。
路老板等人戴上德语的同声传译耳机,采访开始。
电影节的新闻官也是第一次看到这样爆满的场面,感慨着今年零下15度的柏林终于不再冷。
路老板在外一向照顾自己人,侧头同女新闻官耳语了几句,让她优先选择中国媒体。
《中国电影报道》的居文沛仍然双眼泛红:“路导,感谢你和剧组带来的这部电影,我们几个国内的记者都哭得稀里哗啦。”
这话是英文讲的,现场发出一阵善意的轻笑。
谁没哭?
那真的能算心如铁石了。
居文沛举着话筒:“路导,电影比较严肃,我想调剂一下,先满足下个人的小八卦行不行?”
路老板笑道:“请讲。”
“2004年带着《异域》到日苯路演时,有记者提问您,会不会像吕克·贝松一样和自己的女主角相爱,你的回答是不会。。。”
问题还没问完现场已经有人开始起哄了,西方人就喜欢这种浪漫的绯色调调。
“你当时的回答是不会,说这样就不好太过严厉地要求演员了,现在您怎么看这个问题?”
洗衣机の打脸实况。
路老板笑着举起话筒:“你们都给我取外号叫片场暴君,如果跟女主角谈恋爱,免不了要因为工作发生争执,那工作感情都不和谐,这是我回答‘不是’的主要原因。”
“不过刘伊妃小姐现在也有个外号,叫中国最后一个刀马旦,慑于她的武力,我们之间签了不平等条约,解决了上述问题,谢谢。”
现场哄堂大笑,随即掌声送给这位“用开玩笑的方式讲心里话”的耙耳朵。
刀马旦在外人看不见的桌子底下轻轻踢了洗衣机一脚,面上仍旧温婉。
坏额的名声,额回去也是要锤你的!
居文沛言归正传:“路导,我想问一下,您和张纯如女士都先后表达了电影并非是传递仇恨,而是呼吁和平这一观点,能不能详细跟我们讲讲在创作时的思路和想法。”
路宽身边的刘伊妃听得面带微笑。
《中国电影报道》是央视六公主旗下的节目。
小刘和《电影频道》的关系很好,同这位居文沛记者早在2002年的威尼斯就认识,平时也偶有来往。
很显然,这是聪明人提出的助攻型问题。
“好,谢谢文沛。”
“其实这个问题的答案在最后的辩论那里,就已经告诉大家了。”
“影片中张纯如质问日苯大使齐藤邦彦的问题,并不是‘你们该如何赎罪’,而只是要求一句简单的道歉。”
“和平的前提是诚实,如果连历史真相都不敢正视,那所谓的和解只是虚伪的敷衍。”
路老板仍然紧扣着和张纯如一样的“外交辞令”,去处理影片可能引起的国家间敏感问题。
毕竟他奥运会总导演的身份摆在这里。
北平奥运顺利举办的优先级最高,他不好带着这样的身份,大张旗鼓地用电影去宣战,在国际上引起轩然大波。
聪明的做法就是润物细无声地进行私货输出。
至于你们在电影中看到了什么讽喻,那是你们自己的解读。
但显然,就像电影中张纯如、现实中刘伊妃的遭遇一样,“恶势力”对这部电影的质疑来得极快——
一位带着玳瑁眼睛的日苯记者甚至等不及提问,直接站起身打断了新闻官:
“路桑!我认为你的电影带有强烈的个人情感倾向,电影内容也是丑化日苯人的镜头、片段居多,会极大地破坏中日和平和友谊!”
现场记者们惊疑不定地看着这位似乎已经年过半百的日苯记者。
德国的美女新闻官面色不虞:“请遵守现场采访纪律,回到自己的座位。。。”
日苯记者不疾不徐地走出人群,直接站在最前排,声音沉稳,“义正词严”:
“如果说,我这样的问题会触碰到路桑的心理禁区,会让你这位接受国家资助拍片的导演下不来台,我可以放弃提问!”
“这位。。。”
美女新闻官面无表情地想斥退他,被路宽伸手挡住。
现场黑压压的一片长枪短炮就盯着他,今天提问的机会有限,很显然中国和德国媒体占优势。
谁不想拍点大新闻?
这样的敏感问题,他的确能以采访程序问题为由回避,但那就成了电影中的齐藤邦彦了。
理不辨不明,为了不给国内外的右翼、精日喉舌借题发挥的机会,这个阵仗他只能暂时接下来。
路老板的声线依旧沉稳:“请问你是哪一家媒体的记者。”
洗衣机:你什么单位的?
“我是《产经新闻》的百田尚树。”
现场的华人记者一时都有些面色不善,西方记者则不由自主地想到电影中的福田。
这做派,很像嘛!
路宽不知道百田尚树的来头,但他知道《产经》的恶名,鬼子的右翼保守派综合性媒体。
鬼子国内有几家右翼阵地,《产经》的名气和影响力最大,《正论》的路线相对极端。
就以后世2025年《哪吒2》取得的耀眼成绩而言——
《产经》的评价是“政府宣传工具,和日苯动漫无法比较”;
《正论》的评价是“东大的输出工具”,煽动抵制。
2007年上半年,《产经》和《正论》及鬼子国内保守派企业暗中资助了电影《我为你赴死》和《金陵真相》两部电影。
前者是东京都知事——石原慎太郎拍摄的美化“神风特工队”的电影;
后者从名字就能看出来,是右翼的历史修正主义纪录片,用来混淆视听、否认历史。
这个百田尚树自然是顽固右翼新闻人。
作为《产经》的文化评论员和记者,他在后世2014年出版《弯弯论》,主张鬼子和我国湾省应建立外交关系。
今年已经50岁的百田尚树神态自若:“路桑,我很喜欢阁下的电影,请恕我的提问冒昧!”
只要自己站出来,发了声,无论路宽回不回答,都算他小胜一局。
路宽笑道:“没什么冒昧,我可以回答你的问题。”
“首先澄清一点,《历史的天空》拍摄资金,大部分来自民营企业问界控股,小部分来自北美的米拉麦克斯,国家资助的说法不实。”
上一世张一谋的《金陵十三钗》遭遇了同样的质疑。
好就好在路老板吸取了教训,从立项、开机到封闭拍摄和杀青,没有同当地正府有公开合作,就是为了避免被冠以政治宣传片的标签。
“第二,你说电影丑化日苯人,这个说法绝对是污蔑。”
“电影中齐藤邦彦的扮演者渡边谦是日苯的国宝级演员,配乐的坂本龙一先生是日苯的国宝级作曲家。”
“如果这部电影真的如你所说,是在丑化日苯人,他们会同意吗?”
这也是他通过东宝株式会社和其他关系,极力邀请到这两位中立和偏左的艺术家的原因——
就像现在这样,去堵质疑者的嘴。
百田尚树搞事经验丰富,也不管身后其他记者的抗议,继续输出谬论:“在你的电影里,中国人、德国人、美国人都是正面人物。”
“关于日苯人的镜头,全都是奸诈、狡猾、暴虐的形象,这还不够说明一切吗?”
路老板收起了微笑的表情,肃声道:“我要提一个不争的事实,也是被无数史料和国际审判证明的事实——”
“1937年在金陵城的日苯士兵,都是大屠杀的刽子手,没有一个是无辜的。”
百田尚树心里窃喜,他显然是有备而来:“真的一个善良的士兵都没有吗?”
除了中国记者外,现场之前催促他不要插队的各国媒体人们不吭声了。
这种新闻可遇不可求,让他们自己来提问,一是不敢,二是没有日苯记者的立场。
路老板警惕之心大起,面无表情地看着他:
“《历史的天空》剧组有来自全世界、包括贵国历史学家在内的顾问团队,共二十人。”
“论及对真实历史的还原程度,精细到日军军装上纽扣,都是用日苯国内的老模具重铸的五千枚铜扣。”
“因此你反问的,关于1937年的金陵,是不是一个好的日苯兵都没有的问题,我可以当着全世界所有媒体的面,郑重地表态——”
青年导演顿了顿:“没有,除了凶手,就是帮凶。”
百田尚树巴不得跟他在这些问题上纠缠:“三谷翔、东史郎这些人路桑一定知道,《东史郎日记》就是你们的参考资料,难道他们这样诚心忏悔的也不算吗?”
刘伊妃听得心里暗恨!
她是研读了张纯如著作和手记的,对这段历史细节的了解程度可能比导演路宽还要多。
百田尚树提到的两个日苯兵是幡然悔悟的代表。
东史郎在1987年就出版了《东史郎日记》,详细记录了鬼子当年的暴行,承认自己也是其中一员。
并从当年起七次赶赴金陵遇难同胞纪念馆,跪地叩首谢罪;
三谷翔亦然,去年88岁高龄的他捐出了自己几乎所有的家产和二战照片,在金陵理工大学门前下跪谢罪。
对于百田尚树这样的顽固右翼来说,他们在国内贬低、迫害这些醒悟的老兵,在国外就常常把他们拿出来粉饰门面。
譬如今天用来堵住这位中国导演的嘴。
何其可恶!
不过路宽不是惯于搞绥靖主义的人,义正词严道:“个体事后的忏悔,不能作为原谅他们当时恶行的原因。”
“另外,个体的忏悔若不能转化为集体的反思,就只能沦为被有心之人拿来表演的道具。”
路老板定定地看着面前的《产经》记者:“譬如你,百田尚树先生。”
百田尚树愣了一下,没想到这位的言辞这么犀利。
他翻开包取出一份纸稿:“路桑的看法我个人持保留意见,但我在贵国的《楠方》杂志上看到一则新闻和一份剧本。”
“据说有一位叫作陆钏的导演,也曾大张旗鼓地立项过关于金陵事件的电影,但最后不了了之,据说是遭到一些迫害。”
百田尚树顿了顿,想要看看路宽的表情,但一无所获。
“但以我看来,这位陆桑流传在网上的剧本要比《历史的天空》更加真实,他在电影里真正地描摹出了人性,路桑同意吗?”
现在应该在秦城的太郎怎么也没想到,自己还有一个年过半百的鬼子粉丝呢。
只不过他和《楠方》的报道一起成为了敌人的武器。
百田尚树的目的很明确,就是想用你们中国人自己的言论,来打你自己人,最终造成一个事实不清、有争议的舆论效果。
鬼子狡猾,这个问题无论怎么回应,都不合适。
毕竟太郎的罪行不闻名于外。
最关键就是百田尚树提出的反对意见,还是你们自己的导演、央企参股报纸发布的,这就很致命了。
楠方系和路宽别眉头也不是一天两天了,特别是他做了总导演之后,已经视其为“走狗”。
路老板沉吟了几秒,如果没有总导演的身份,他大可以拍案而起,大加驳斥,甚至骂一骂鬼子政府都可以。
自由和人权是道貌岸然的西方政客的通行证,骂就骂了。
可现在。。。
他毕竟还是要顾及只剩下六个月的北平奥运,万一因为自己冲冠一怒被借题发挥,酿成外交事故,就中了敌人的下怀。
居文沛暗道不妙,举手示意道:“不公平!为什么这位《产经》的记者可以不经允许问这么久的问题?”
“我们要求换人提问!”
任谁都看得出这是围魏救赵的借口,只不过在场的除了华人媒体默契配合外都默不作声。
谁不想看热闹?
谁不想报道大新闻?
“这位。。。记者先生,我来回答你的问题吧。”
一道清亮温婉的声音传来,字字清晰如珠落玉盘,在嘈杂的现场中穿透而出。
众人侧目,小刘眉目如画,杏眸清澈却深邃,眼波流转间透着一股沉静的坚韧。
所有人这一瞬间看得有些意外,也有些愣神,似乎电影中那位张纯如女士走出了银幕。
2004年的戛纳带着非竞赛单元的《异域》;
2005年的柏林带着该届的金熊奖影片《返老还童》;
还有今年的《历史的天空》。
前两次无一例外地,都在片尾曲里收到了现场观众的欢呼呐喊,起立鼓掌,可谓礼遇。
但今天的情况有所不同。
屏幕上的正片已经结束,随着《如愿》悠远而深情的歌声在放映厅内回荡,观众们仍深陷在影片带来的震撼中无法抽离。
整个放映厅陷入一种近乎神圣的沉默。
没有人起身,没有人鼓掌,甚至连呼吸都变得轻缓。
观众们仍保持着最后的姿势,目光怔怔地望向黑暗的银幕。
仿佛那里还残留着未散的历史魂灵,仿佛那里还会继续展开未尽的篇章。
所有人眼里还停留着最后一帧里,刘伊妃那张淡雅素净的脸庞,仍旧跟随着她的脚步,在历史的废墟中跋涉。
这不是普通的电影散场,而是一场集体性的精神滞留。
观影者们被拉扯在历史的漩涡里,无法轻易抽身。
张纯如的探寻、魏特琳和拉贝的坚守,早已将不同国籍、不同肤色的观众拖入同一种沉重的共情。
一直到工作人员轻轻打开了柏林电影宫的灯光。
刺眼的光线像一把利刃,突然划破了那个被历史浸染的黑暗空间。
人们仿佛从一场漫长的梦境中被惊醒,尔后便是不约而同的、山呼海啸般的掌声席卷而来!
敬业的媒体记者们顾不上擦拭眼泪,慌忙调转机位去捕捉现场的动态。
这样一部无疑要载入电影史的佳作,怎么能没有观众们的疯狂致敬作为注脚呢?
镜头里是哽咽的呼喊,是低声的赞叹,是一双双微红的眼眶。
自导演路宽开始、刘伊妃、汉克斯、摩尔、刘得华、赵飞等演职员们例行登台,在电影宫的中心接受全场的致意。
路老板抬手示意大家稍安,他自然不在意今天的掌声持续时间能不能打破柏林的记录。
他有很重要的话要说。
工作人员送上话筒,电影宫里响起沉稳的男中音:
“关于电影,关于金陵,我想今天有一个人不能不站在这里,同剧组一起接受大家的厚爱和礼遇。”
“可以说,没有她,就不会有这部电影。”
“没有她,这段被尘封和隐瞒的血色记忆,可能永远无法以如此完整、震撼的方式呈现在世界面前。”
刘伊妃在他身后神情温婉,聪慧如她,自然心有灵犀地知道路宽想做什么。
青年导演深情的致辞还在继续:“是她,让三十万亡灵的声音第一次被世界听见。”
“是她,用学者的严谨和战士的勇气,为这段历史筑起一道不可摧毁的纪念碑。”
“请允许我代表所有被这段历史触动的人们,邀请张纯如女士上台——”
“不是作为讲述者,而是作为这段历史的守护者,接受我们最诚挚的敬意。“
路宽的话音落下,整个电影宫陷入短暂的静默,随即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
聚光灯扫向观众席中区,镜头捕捉到张纯如正缓缓起身。
她身着简约的米色高领毛衣搭配深灰色羊毛长裙,外披一件驼色开衫,这身知性而内敛的装束完美契合历史学者与作家的身份。
记者们的镜头中,张纯如的栗色长发用黑色发夹随意挽起,额前散落几缕碎发。
她无奈地看着台上的年轻人,显然不想在今天抢了电影的风头和话题,不疾不徐地走过去和剧组站在一起。
张纯如是成名已久的作家,演讲、签售活动参加过无数场,更是跟鬼子大使在电视台激辩过,这样的场合驾轻就熟。
只不过今天的心情不同。
她的声音像浸过晨露的绢帛,知性而柔软:“感谢路宽导演和全体剧组成员,是你们的艺术勇气让这段历史获得了应有的重量。”
“让我们的民族血泪,终于等到了属于它的正义史诗。”
“但正如路宽导演所言,无论是《金陵大屠杀》还是《历史的天空》,目的从来都不是仇恨的延续。”
“我们希望传递的,是华小姐在临终前写下的金陵永生,是拉贝和金陵市民的守望相助,是善良与和平的宏愿。”
“我相信,在1937年的金陵,当拉贝展开那面安全区的旗帜,当华小姐用身体挡住金女大的门,还有程瑞芳、马吉、乔治、威尔逊。。。”
“这些所有拥有美丽心灵的人。”
“他们守护的不只是中国人的尊严,更是全人类文明的底线。”
张纯如笑容温婉,站在台上微微鞠躬示意,电影宫里又是一阵排山倒海的掌声。
路老板一直欣慰地注视着这位华裔女作家,聚光灯下的张纯如眼角闪着细碎的光,那是未坠的泪珠折射出的生命力。
只不过当他看着张纯如时,刘伊妃也在看着他。
少女心里有些好奇,她还是第一次在男友脸上看到这种表情。
那种溢于言表的窃喜和满足,好像是偷吃了糖的孩子。
即便再心有灵犀,刘伊妃也不可能知道——
那是因为这一世的他,尽全力成功托举了一个快被历史重压碾碎的美丽灵魂。
重活一世,这是他的荣幸。
——
张纯如是个极聪慧的女子,她从来都知道斗争的残酷性,特别是在这样一个敏感和棘手的命题上。
她上台的发言,巧妙地转移了电影中的一些尖锐讽喻,引导着主旨向通行世界的爱与和平去被解读。
这是为了给剧组解压,给影片拿奖解压,也是为了给带着北平奥运总导演身份的路宽解压。
等到《历史的天空》像《辛德勒名单》、甚至是是超越后者真正地载入影史和历史,获得了行销世界的宣传机会,自然能够更有力地揭露些真相。
剧组成员们在台上滞留了许久,才被真诚的嘉宾和观众们“放行”,让他们去继续采访流程。
只不过德国人的严谨在今天开了些小差。
影展副主席雅各布在电影宫外着急忙慌地找到科斯利克:“主席先生,你需要出面同君悦谈一谈了。”
因为选了《天空》做开幕式影片,带来轰动效应的科斯利正洋洋得意着:“怎么了?”
“有近一百多个没有提前预约的记者都要求采访,我们事先估计和预留的采访席和设备完全不够用。”
“什么?”科斯利克更高兴了。
担任柏林电影主席这么多年,他还是第一次遇到采访席和设备不够用的情况,特别是已经在多预留了份额的情况下。
如果是几个没预约的行业记者要采访,他大概会让保安请他们出去。
如果是一百个。。。
科斯利克掏出电话直接打给了柏林君悦和万豪两家酒店,靠着他的人脉快速协调后通知雅各布:
“把我们的设备也带到君悦去,万豪也会提供帮助,预估现场会有多少记者?”
“起码400多个。”
“好!我待会儿也去看看!”
一般而言,柏林影展会在首映礼后直接在影院内设置临时采访区,配备移动麦克风和便携摄像机,用于快速录制主创感言,第一时间进行宣发、造势。
对电影和主办方都好。
如果是明星名导的大剧组,电影宫最大的300人采访厅也算够用。
但按照副主席说的人数,显然已经满足不了《历史的天空》的胃口。
坚持不和威尼斯、戛纳同流合污的柏林,看来今年会有大收获了!
善!大善!
柏林君悦酒店毗邻电影宫,场地配备了充足的采访席位和传译设备、环形灯光、隔音设备,加上另一家星级酒店万豪的驰援,应当是够了。
懵逼的路老板和剧组成员们被影展官方溜了一圈,终于在君悦一楼坐定。
看着面前黑压压的采访大军,即便是久经阵仗的路宽、汉克斯等人都有些惊讶。
刚刚雅各布汇报的400多,仍然在增加。。。
这年头大家都有手机,柏林电影宫的1800席和采访区的记者们,在影片中途就开始了自来水。
采访分为群访和独家,显然今天的群访过后,剧组的采访预约会大爆炸。
路老板等人戴上德语的同声传译耳机,采访开始。
电影节的新闻官也是第一次看到这样爆满的场面,感慨着今年零下15度的柏林终于不再冷。
路老板在外一向照顾自己人,侧头同女新闻官耳语了几句,让她优先选择中国媒体。
《中国电影报道》的居文沛仍然双眼泛红:“路导,感谢你和剧组带来的这部电影,我们几个国内的记者都哭得稀里哗啦。”
这话是英文讲的,现场发出一阵善意的轻笑。
谁没哭?
那真的能算心如铁石了。
居文沛举着话筒:“路导,电影比较严肃,我想调剂一下,先满足下个人的小八卦行不行?”
路老板笑道:“请讲。”
“2004年带着《异域》到日苯路演时,有记者提问您,会不会像吕克·贝松一样和自己的女主角相爱,你的回答是不会。。。”
问题还没问完现场已经有人开始起哄了,西方人就喜欢这种浪漫的绯色调调。
“你当时的回答是不会,说这样就不好太过严厉地要求演员了,现在您怎么看这个问题?”
洗衣机の打脸实况。
路老板笑着举起话筒:“你们都给我取外号叫片场暴君,如果跟女主角谈恋爱,免不了要因为工作发生争执,那工作感情都不和谐,这是我回答‘不是’的主要原因。”
“不过刘伊妃小姐现在也有个外号,叫中国最后一个刀马旦,慑于她的武力,我们之间签了不平等条约,解决了上述问题,谢谢。”
现场哄堂大笑,随即掌声送给这位“用开玩笑的方式讲心里话”的耙耳朵。
刀马旦在外人看不见的桌子底下轻轻踢了洗衣机一脚,面上仍旧温婉。
坏额的名声,额回去也是要锤你的!
居文沛言归正传:“路导,我想问一下,您和张纯如女士都先后表达了电影并非是传递仇恨,而是呼吁和平这一观点,能不能详细跟我们讲讲在创作时的思路和想法。”
路宽身边的刘伊妃听得面带微笑。
《中国电影报道》是央视六公主旗下的节目。
小刘和《电影频道》的关系很好,同这位居文沛记者早在2002年的威尼斯就认识,平时也偶有来往。
很显然,这是聪明人提出的助攻型问题。
“好,谢谢文沛。”
“其实这个问题的答案在最后的辩论那里,就已经告诉大家了。”
“影片中张纯如质问日苯大使齐藤邦彦的问题,并不是‘你们该如何赎罪’,而只是要求一句简单的道歉。”
“和平的前提是诚实,如果连历史真相都不敢正视,那所谓的和解只是虚伪的敷衍。”
路老板仍然紧扣着和张纯如一样的“外交辞令”,去处理影片可能引起的国家间敏感问题。
毕竟他奥运会总导演的身份摆在这里。
北平奥运顺利举办的优先级最高,他不好带着这样的身份,大张旗鼓地用电影去宣战,在国际上引起轩然大波。
聪明的做法就是润物细无声地进行私货输出。
至于你们在电影中看到了什么讽喻,那是你们自己的解读。
但显然,就像电影中张纯如、现实中刘伊妃的遭遇一样,“恶势力”对这部电影的质疑来得极快——
一位带着玳瑁眼睛的日苯记者甚至等不及提问,直接站起身打断了新闻官:
“路桑!我认为你的电影带有强烈的个人情感倾向,电影内容也是丑化日苯人的镜头、片段居多,会极大地破坏中日和平和友谊!”
现场记者们惊疑不定地看着这位似乎已经年过半百的日苯记者。
德国的美女新闻官面色不虞:“请遵守现场采访纪律,回到自己的座位。。。”
日苯记者不疾不徐地走出人群,直接站在最前排,声音沉稳,“义正词严”:
“如果说,我这样的问题会触碰到路桑的心理禁区,会让你这位接受国家资助拍片的导演下不来台,我可以放弃提问!”
“这位。。。”
美女新闻官面无表情地想斥退他,被路宽伸手挡住。
现场黑压压的一片长枪短炮就盯着他,今天提问的机会有限,很显然中国和德国媒体占优势。
谁不想拍点大新闻?
这样的敏感问题,他的确能以采访程序问题为由回避,但那就成了电影中的齐藤邦彦了。
理不辨不明,为了不给国内外的右翼、精日喉舌借题发挥的机会,这个阵仗他只能暂时接下来。
路老板的声线依旧沉稳:“请问你是哪一家媒体的记者。”
洗衣机:你什么单位的?
“我是《产经新闻》的百田尚树。”
现场的华人记者一时都有些面色不善,西方记者则不由自主地想到电影中的福田。
这做派,很像嘛!
路宽不知道百田尚树的来头,但他知道《产经》的恶名,鬼子的右翼保守派综合性媒体。
鬼子国内有几家右翼阵地,《产经》的名气和影响力最大,《正论》的路线相对极端。
就以后世2025年《哪吒2》取得的耀眼成绩而言——
《产经》的评价是“政府宣传工具,和日苯动漫无法比较”;
《正论》的评价是“东大的输出工具”,煽动抵制。
2007年上半年,《产经》和《正论》及鬼子国内保守派企业暗中资助了电影《我为你赴死》和《金陵真相》两部电影。
前者是东京都知事——石原慎太郎拍摄的美化“神风特工队”的电影;
后者从名字就能看出来,是右翼的历史修正主义纪录片,用来混淆视听、否认历史。
这个百田尚树自然是顽固右翼新闻人。
作为《产经》的文化评论员和记者,他在后世2014年出版《弯弯论》,主张鬼子和我国湾省应建立外交关系。
今年已经50岁的百田尚树神态自若:“路桑,我很喜欢阁下的电影,请恕我的提问冒昧!”
只要自己站出来,发了声,无论路宽回不回答,都算他小胜一局。
路宽笑道:“没什么冒昧,我可以回答你的问题。”
“首先澄清一点,《历史的天空》拍摄资金,大部分来自民营企业问界控股,小部分来自北美的米拉麦克斯,国家资助的说法不实。”
上一世张一谋的《金陵十三钗》遭遇了同样的质疑。
好就好在路老板吸取了教训,从立项、开机到封闭拍摄和杀青,没有同当地正府有公开合作,就是为了避免被冠以政治宣传片的标签。
“第二,你说电影丑化日苯人,这个说法绝对是污蔑。”
“电影中齐藤邦彦的扮演者渡边谦是日苯的国宝级演员,配乐的坂本龙一先生是日苯的国宝级作曲家。”
“如果这部电影真的如你所说,是在丑化日苯人,他们会同意吗?”
这也是他通过东宝株式会社和其他关系,极力邀请到这两位中立和偏左的艺术家的原因——
就像现在这样,去堵质疑者的嘴。
百田尚树搞事经验丰富,也不管身后其他记者的抗议,继续输出谬论:“在你的电影里,中国人、德国人、美国人都是正面人物。”
“关于日苯人的镜头,全都是奸诈、狡猾、暴虐的形象,这还不够说明一切吗?”
路老板收起了微笑的表情,肃声道:“我要提一个不争的事实,也是被无数史料和国际审判证明的事实——”
“1937年在金陵城的日苯士兵,都是大屠杀的刽子手,没有一个是无辜的。”
百田尚树心里窃喜,他显然是有备而来:“真的一个善良的士兵都没有吗?”
除了中国记者外,现场之前催促他不要插队的各国媒体人们不吭声了。
这种新闻可遇不可求,让他们自己来提问,一是不敢,二是没有日苯记者的立场。
路老板警惕之心大起,面无表情地看着他:
“《历史的天空》剧组有来自全世界、包括贵国历史学家在内的顾问团队,共二十人。”
“论及对真实历史的还原程度,精细到日军军装上纽扣,都是用日苯国内的老模具重铸的五千枚铜扣。”
“因此你反问的,关于1937年的金陵,是不是一个好的日苯兵都没有的问题,我可以当着全世界所有媒体的面,郑重地表态——”
青年导演顿了顿:“没有,除了凶手,就是帮凶。”
百田尚树巴不得跟他在这些问题上纠缠:“三谷翔、东史郎这些人路桑一定知道,《东史郎日记》就是你们的参考资料,难道他们这样诚心忏悔的也不算吗?”
刘伊妃听得心里暗恨!
她是研读了张纯如著作和手记的,对这段历史细节的了解程度可能比导演路宽还要多。
百田尚树提到的两个日苯兵是幡然悔悟的代表。
东史郎在1987年就出版了《东史郎日记》,详细记录了鬼子当年的暴行,承认自己也是其中一员。
并从当年起七次赶赴金陵遇难同胞纪念馆,跪地叩首谢罪;
三谷翔亦然,去年88岁高龄的他捐出了自己几乎所有的家产和二战照片,在金陵理工大学门前下跪谢罪。
对于百田尚树这样的顽固右翼来说,他们在国内贬低、迫害这些醒悟的老兵,在国外就常常把他们拿出来粉饰门面。
譬如今天用来堵住这位中国导演的嘴。
何其可恶!
不过路宽不是惯于搞绥靖主义的人,义正词严道:“个体事后的忏悔,不能作为原谅他们当时恶行的原因。”
“另外,个体的忏悔若不能转化为集体的反思,就只能沦为被有心之人拿来表演的道具。”
路老板定定地看着面前的《产经》记者:“譬如你,百田尚树先生。”
百田尚树愣了一下,没想到这位的言辞这么犀利。
他翻开包取出一份纸稿:“路桑的看法我个人持保留意见,但我在贵国的《楠方》杂志上看到一则新闻和一份剧本。”
“据说有一位叫作陆钏的导演,也曾大张旗鼓地立项过关于金陵事件的电影,但最后不了了之,据说是遭到一些迫害。”
百田尚树顿了顿,想要看看路宽的表情,但一无所获。
“但以我看来,这位陆桑流传在网上的剧本要比《历史的天空》更加真实,他在电影里真正地描摹出了人性,路桑同意吗?”
现在应该在秦城的太郎怎么也没想到,自己还有一个年过半百的鬼子粉丝呢。
只不过他和《楠方》的报道一起成为了敌人的武器。
百田尚树的目的很明确,就是想用你们中国人自己的言论,来打你自己人,最终造成一个事实不清、有争议的舆论效果。
鬼子狡猾,这个问题无论怎么回应,都不合适。
毕竟太郎的罪行不闻名于外。
最关键就是百田尚树提出的反对意见,还是你们自己的导演、央企参股报纸发布的,这就很致命了。
楠方系和路宽别眉头也不是一天两天了,特别是他做了总导演之后,已经视其为“走狗”。
路老板沉吟了几秒,如果没有总导演的身份,他大可以拍案而起,大加驳斥,甚至骂一骂鬼子政府都可以。
自由和人权是道貌岸然的西方政客的通行证,骂就骂了。
可现在。。。
他毕竟还是要顾及只剩下六个月的北平奥运,万一因为自己冲冠一怒被借题发挥,酿成外交事故,就中了敌人的下怀。
居文沛暗道不妙,举手示意道:“不公平!为什么这位《产经》的记者可以不经允许问这么久的问题?”
“我们要求换人提问!”
任谁都看得出这是围魏救赵的借口,只不过在场的除了华人媒体默契配合外都默不作声。
谁不想看热闹?
谁不想报道大新闻?
“这位。。。记者先生,我来回答你的问题吧。”
一道清亮温婉的声音传来,字字清晰如珠落玉盘,在嘈杂的现场中穿透而出。
众人侧目,小刘眉目如画,杏眸清澈却深邃,眼波流转间透着一股沉静的坚韧。
所有人这一瞬间看得有些意外,也有些愣神,似乎电影中那位张纯如女士走出了银幕。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华娱:从神棍到大娱乐家,华娱:从神棍到大娱乐家最新章节,华娱:从神棍到大娱乐家 圣墟小说网!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华娱:从神棍到大娱乐家,华娱:从神棍到大娱乐家最新章节,华娱:从神棍到大娱乐家 圣墟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