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蜜等人打开电视的时间有些迟,其实剧情和背景介绍从片头曲就开始了。
在她们没有看到的前五分钟里,开篇是一行黑底白字的古朴字幕:
中国,公元前261年。
当罗马与萨莫奈人作战,希腊化世界在亚历山大大帝死后分崩离析时,华夏大地战国时代的烽火仍在燃烧。
China,261BC.
While Rome fought the Samnites, and the Hellenistic World fragmented after Alexander,the Warring States era burned on.
面向世界的历史剧集如何增强代入感?
《太平书》的做法建立一种时空上的横向对比。
不了解中国的西方观众,看着261BC,脑海中已经出现了一个宏大的全球历史坐标系。
镜头以一种近乎残忍的诗意展开:
没有对白,只有呼啸的风声和低沉的背景乐。
画面是经过精心调色的昏黄色调,如同古老的绢帛,映入眼帘的是一片战后荒原的广角镜头——
焦黑的土地,折断的戈矛像枯枝般斜插着,几面残破的、依稀可辨为“秦”字的战旗在风中无力地飘动,硝烟尚未完全散去,为整个场景蒙上一层薄纱。
这不是血腥的直接展示,而是一种苍凉、压抑的美学呈现,充满了东方古典悲剧的韵味。
弹幕已经开始滚动:
“有些电影质感了。”
“字幕好评!一下子就知道世界另一边在干嘛了。”
“这才是历史剧的打开方式,期待天仙出场。”
此时是白起赖以成名的伊阙之战后的关中大地,一波波逃难的饥民涌入咸阳城,千呼万唤之下,镜头特写终于给到了刘伊妃饰演的顾楠。
伊妃的造型让人第一眼几乎没认出来:
她穿着一身极其不合体、沾满泥污的粗麻布深衣,头发胡乱束起,脸上尽是污垢。
她从一个土坡后挣扎着爬出,眼神里是纯粹的、动物般的求生欲,以及一种与周遭环境格格不入的深刻迷茫。
未来的国服第一女剑客,此刻还处于一种极度懵逼的状态中,即便已经认清了自己穿越且非梦境的事实,但下意识按压的胸前柔软叫她脸上闪过一丝极其短暂的、属于男性化的别扭与无奈。
画面闪回之下,开始寥寥几笔交代顾楠此前的现代身份,此刻内地和中日韩乃至全球的观众,很惊奇地看到的是那张属于国际大导演路宽的脸,她在穿越前是一位在商海拼杀的成功企业家。
某种程度而言,这就像是小刘被老公洗衣机附身,成为一个带着注定孤独终老的“男魂女身”的设定进入了这个时代。
只是这丝神情就被更强烈的饥饿感所取代,她舔了舔干裂的嘴唇,目光开始本能地搜寻一切可以果腹的东西。
镜头切到了一个路边的简陋茶棚。
一位身着玄色深衣、气质沉静的老者独自坐在那里。
李雪建的表演炉火纯青,他没有一句台词,只是静静地坐在那里,眼神望向远方,但那种历经沧桑后的疲惫、不怒自威的气场,却透过屏幕沉沉地压了过来。
《太平书》用以通行全球的主题已经用剧名点明了,这里出现的李雪建饰演的白起,带着一种并非杀气,而是近乎悲悯与沉重的眼神,望着茶棚外蹒跚而过的难民。
他的目光掠过那些面黄肌瘦的妇孺、眼神麻木的老者,这些战争的“副产品”,仿佛在无声地计算着一场场胜利背后,由无数破碎人生堆砌而成的代价。
李雪建饰演的白起的眼神深处,是一种洞悉了历史循环的疲惫、一种对“以战止战”这条血腥道路的无奈,甚至有一丝不易察觉的、属于“人屠”的负罪感,这种负罪感也许会在长平之战后达到极致。
这一刻,观众看到的不是一个冷血的战争机器,而是一个被战争的终极悖论所困的沉思者,他深知自己制造的杀戮,却也比任何人都更渴望这条血路终点的那个“止戈”与“太平”。
正是这份深藏于铁血之下的柔软与理想,为他日后将遗志托付给顾楠,说出“替我去看看天下太平”那句悲怆的恳求,埋下了最深刻、最动人的伏笔。
这是在电视剧条件下赋予一个历史人物的厚重和人性,不然白起只会是史书上的寥寥几笔,寡淡又无味。
为了体验这种真实的世情,白起没有带什么随从,提溜着刚刚在茶厮购得的黄橙橙的粟米饼,用麻绳系着,像个普通的老者就这么沿着街边边走边看。
他还不知道自己已经被顾楠盯上了。
“反正是个老头……”求生的本能早已压倒了理智和道德,初入战国的顾楠也不懂白起身着的玄衣代表的身份,只看是个跟自己也差不多高的老者罢了。
她心一横,猛地从墙后窜出,伸手就抓向那包干粮!
指尖即将触碰到油纸包的瞬间,看似毫无防备的老者仿佛背后长眼般,左脚极其自然地、看似随意地向后一撤,抵在她小腿迎面骨。
顾楠猝不及防被绊得一个趔趄,整个人狼狈地向前扑倒在地,啃了一嘴的泥土。
刘伊妃的表演在此刻极具层次感:
穿越者摔倒后的第一反应不是女子常见的娇呼或羞怯,而是从喉头发出一声压抑的、带着痛楚和极度懊恼的低沉闷哼。
她迅速用手撑地试图爬起,脸上先是因为计划失败而闪过一抹狠厉与不服,那是属于路宽所带代表的前世的男性灵魂的本色。
但抬头对上李雪建转过身来,那平静无波却深邃如古井的眼神时,狠厉又迅速被惊惧和警惕所取代。
这种瞬间的情绪转换,精准地体现了“男魂女身”内在的性别冲突与处境下的真实反应。
而李雪建的表演,则真正诠释了何为“重剑无锋,大巧不工”。
暗中的护卫蜂拥而上,街道大乱,他没有任何夸张的表情或动作,仅仅是转过身用那双饱经沧桑的眼睛平静地注视着顾楠。
在这些嘈杂的背景衬托出的平静之下,观众能清晰地从李雪建的脸上读出多重交织的情感:
一丝对年轻人铤而走险的理解,一种不怒自威的审视,一抹对乱世求生不易的悲悯,以及最深处的、一种仿佛看透了历史和战争宿命的疲惫与沉重。
他无需言语,所有的戏剧张力都通过那深不见底的眼神和微不可查的嘴角牵动传递出来,将白起这位历史名人的复杂内心世界展现得淋漓尽致。
这种极具东方韵味的、以内敛和克制为核心的顶级表演,瞬间抓住了全球观众的心。
不少西方观众开始在社交媒体和影评网站上热烈讨论:
“我的天!这位中国老演员是谁?他的一个眼神比我们这边一整季的台词包含的信息量还大!”
“他让我想起了安东尼·霍普金斯在《沉默的羔羊》里那种靠静止和眼神就能让人不寒而栗的表演,但又多了一种东方式的哲学沉思感。”
“更像是伊恩·麦克莱恩爵士,那种莎士比亚戏剧的深厚功底带来的庄严与厚重。这位演员肯定也有深厚的舞台剧背景。”
好奇的观众开始涌入奈飞的数据库查询李雪健的信息,惊讶地发现他早已是中国的顶级演员,有着数十年的辉煌职业生涯。
更让西方观众惊喜的是在奈飞的“中国经典电影”专区里查到了他《返老还童》中有过精彩演出,饰演过路的父亲。
还是路的电影,收藏慢慢看。
……
白起俯视着摔在地上的顾楠,脸上并无怒容,只有一种洞察世事的淡然。
他缓缓开口,声音沙哑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所言并非道德谴责,而是直接引述法条:
“《秦律·贼律》有云,窃人货财,值一钱以上,赀二甲;不盈一钱,罚徭三旬。尔欲试秦法之利否?”
字幕给出翻译和释意:【偷窃他人财物,价值一钱以上,罚缴两副甲胄的价钱;不足一钱,罚服徭役三十天。】
顾楠趴在地上心电急转,这种谈吐哪里会是个普通老者,就是他那两道摄人心魄的眼神也不是常人能有,更遑论蜂拥而上的、暗藏的甲士了。
怎么应对?
原作的开头设定是一个普通的偷窃、被抓、拜师的剧情。
作为网文,这是一个不堪仔细考究,但能顺畅、迅速地代入时代背景的开头,但电视剧、特别是面向全球观众的电视剧可以这么拍吗?
毫无逻辑可言,也无法展示春秋战国的时代风貌。
于是这里编剧用一种很“中国古风”的方式引入了顾楠和白起的师徒剧情:
男魂的顾楠在刘伊妃的演绎中努力压下惊慌,她完全知道穿越不是请客吃饭,自己一个应对不当就是万劫不复,特别是得罪早期封建时代的权贵人物。
事急从权,顾楠只有效仿春秋战国那些特立独行的“狂士”、“辩士”之风——
如戏弄楚王的晏子、面折廷争的蔺相如,乃至鼓盆而歌的庄子,其共同点便是不拘常礼、甚至以言语冒犯来彰显独特价值,以此引起上位者的注意。
赌了!
顾楠刻意模仿着这个时代的语言风格:“老丈所言极是。然,《秦律》亦云‘刑用于将过,则奸不生’。”
“老丈既已察吾之‘将过’(犯罪意图),却未当场擒拿示众,以儆效尤,反而私下告诫。此法外施仁,岂不与‘以刑去刑’的律法本意相悖?若人人皆如老丈,法之威严何在?”
这番话表面是质疑老者行为与秦法严苛精神的矛盾,实则是在巧妙地试探,您身份不凡,行事却似乎不拘于常法,为何?
简言之,白起也许想要网开一面饶过这个年轻的小女贼,但女贼竟然一丝做贼的觉悟都没有,起身就怒斥老者违背国家律法,此举不当!
她此言一出,看似在指责白起执法不严,实则剑走偏锋,将一个盗窃未遂的治安事件,巧妙拔高到了“法理思辨”的层面。
这不仅瞬间化解了自己的狼狈处境,更展露出超越流民身份的见识与胆魄。
中日韩的观众自然可以理解这种思路,但这样的思路西方观众能否理解?
编剧自然考虑过了这一点,这里完全就是西方名著维克多·雨果的《悲惨世界》中的剧情复刻:
冉阿让因为偷窃面包被追捕,主教卞福汝不仅没有揭发他,反而将银烛台赠予他,并告诉他“用这些钱成为一个诚实的人”,这一举动彻底改变了冉阿让的一生。
白起对顾楠的“网开一面”并给予食物,在西方观众看来,就是一种类似“救赎性的恩典”。
再延伸思考,这不就是一个平凡的农场男孩卢克·天行者遇到了自己的欧比旺·克诺,哈利·波特遇到了邓布利多吗?
这种西方故事里常见的“英雄之旅”遇到自己的“人生导师”的剧情,并不是难理解。
这就是一种顶级的、用西方人也可以理解的叙事方式,来讲述后续深埋了众多中国文化内涵故事。
李雪建饰演的白起闻言,古井无波的脸上眉头几不可察地动了一下。
他那双看透生死兴衰的眼睛里,第一次真正地、带着一丝探究的兴味,聚焦在顾楠脸上。
这衣衫褴褛的小女贼,竟有如此急智和胆识,还能触及律法背后的法理思辨?
他沉默了片刻,审视的目光愈发沉重,语气听不出喜怒:“牙尖嘴利。然,法理之辩,非饥肠辘辘者可空谈。”
白起一挥手,示意周围若隐若现的甲士退下。
“此物是买予家中夫人的,不能给你。”他示意手里提溜的粟米饼,目光重新落回顾楠身上,面色平淡,“你想吃什么?”
这简单的五个字却让顾楠心头巨震,她目光本能地扫向路边食摊,最终定格在那一釜冒着热气、最普通也最能饱腹的豆饭上。
豆饭是当时庶民乃至士卒最基础的食物,由大豆或黍豆与小米混合煮成,口感粗粝,却因为饱腹感强最能活命。
“豆饭即可。”
白起未再多言,只是示意侍从去买。
90分钟的第一集剧情,也是要讲究起承转合的,剧情至此的十五分钟左右需要一个叙事上的“转”,这也是媲美电影精美程度的《太平书》的精彩之处,于是一个意味深长的镜头闯入观众的眼帘:
夕阳下,身着玄色深衣的白起负手而立,身旁是捧着热气腾腾豆饭、衣衫褴褛、神色复杂的顾楠。
一大一小两个身影,定格在战国末年咸阳城外的官道旁,背景是川流不息的逃难人群。
一幅巨大的历史画卷,似乎正以这两人为中心,缓缓展开。
奈飞的弹幕肉眼可见地相比开始多了起来,来自全球的观众对这种题材的中国剧集会有一种来自文化隔阂的本能抗拒。
如果不是近两个月的密集宣传,路、刘二人通过水晶宫俱乐部、古驰、《球状闪电》等国际文体事件的关联,也许今天首播的观众还要更少一些。
为了《太平书》的奈飞流媒体发行,路宽把《纸牌屋》推迟了两个星期,因为他知道后者必定大火,这样安排不至于在前期叫《太平书》一点声量都发不出。
但这第一幕看下来,奈飞的弹幕上充满了来自日韩欧美的赞许和认可。
“这是一幅会呼吸的历史画!”
“无需字幕的表演!”
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观众,都会被这个镜头美学所征服。
昏黄的色调、宏大的构图、一老一少一静一动的对比,以及背景中流淌的难民潮,共同营造出一种庄重、悲怆又充满希望的诗意。
画面中,白起是“过去”与“战争”的象征,顾楠是“未来”与“可能”的象征,而流淌的难民则是需要被终结的“乱世”。
三人同框,恰恰具象化了日后白起内心的渴望:
通过培养顾楠这个“未来”,去终结眼前的“乱世”,最终实现“太平”。
观众也许现在还无法完全领会这个镜头,但在后续的末尾高潮处一定能回想到这一幕,这就是全剧核心主题最凝练的视觉表达。
这种通过画面本身传递情感和叙事的能力,是超越语言和文化障碍的。
西方观众可能会联想到《指环王》中类似的、展现个人命运与宏大历史交织的广角镜头,也通过冉阿让与主教、卢克与欧比旺等类比掌握了白起和顾楠的关系。
但这个沉默的、气场强大的老者是谁?
他为何对这个来路不明、行为出格的小贼如此特别?
他们之间将形成一种怎样的关系?
这个简单的画面,包含了导师与门徒、救赎与被救赎、过去与未来的所有经典叙事元素,强烈地驱动着观众继续看下去。
尽头切转,翌日的武安君府书房,阳光透过窗棂,在铺着地图的案几上投下斑驳的光影。
白起与顾楠相对而坐,中间是一副古朴的棋盘。手谈(围棋),在这个时代是常见的雅事,也是窥探对方心性、谋略的绝佳方式。
屏幕下方适时浮现出简洁而优雅的字幕介绍,伴有古朴的围棋纹样背景:
(中文)手谈·围棋
起源中国,迄今四千余载。
纵横十九道,暗合天地经纬;黑白双子,演绎无穷兵法。
非为争胜,实为修心、明势、悟道。
(英文)Weiqi (Go): The Game of Encirclement
Originated in China over 4000 years ago.
The 19x19 grid mirrors the cosmos;
……
这行简介的出现毫不突兀,如同纪录片中的知识标注,既瞬间向全球观众普及了这项古老东方智慧结晶的深厚底蕴,也巧妙地暗示了剧中白起为何选择以此考校顾楠:
在看似平静的落子间,实则进行着一场关于格局、耐心与谋略的无言交锋。
这个手谈的剧情设计也是原著不存在的,这是为了契合日韩观众,围棋发源于中国,但日韩棋手近些年在东亚地区实力尤胜,连带他们的国民也都乐于议论此道。
从前二十分钟来看,可以说除了顾楠“男魂女身”的设定外,《太平书》是一部和原作没有太大关联的剧作,因为它们承担的文化任务、载体、面向的受众都都大相径庭。
李雪建饰演的白起执黑先行,落子沉稳,布局大气磅礴,一如他用兵,讲究占势控局,先手压制。
然而,顾楠的应对却让他频频陷入长考。
因为后者的棋路带着后世的鲜明烙印,在熟悉了这个时代的规则后便频繁使用“星位”与“三三”占角。
这在战国偏重中腹战斗的棋风下,显得格外注重实地和效率,甚至有些过分看重边角。
在中盘接触战中,她不时下出一些后世经过千锤百炼的“定式”变招,局部手段极为犀利,往往能在看似均势的纠缠中,通过一两个不起眼的手筋便宜几目棋。
白起虽然棋力深厚,但面对这种超越时代的、近乎“功利”的精准计算和效率至上理念,他赖以成名的宏大格局竟有些无处发力之感,仿佛重拳打在棉花上。
李雪建的表演将这种困惑演绎得极其含蓄:
他只是眉头微蹙,落子的间隔越来越长,偶尔抬起眼,深深地看一眼前这个看似懵懂的女孩,眼神中探究的意味越来越浓。
手谈不过是谈话的契机。几局下来,白起在棋局间隙的考校中愈发惊异。他问及军政、民生,顾楠的回答往往言简意赅,却直指核心:
谈及粮草运输,她会下意识地提到“缩短后勤线,或就食于敌”;
论及民心,她会说“乱世求存,畏威而不怀德者众,须立信而后施恩”;
甚至说到练兵,她也会冒出一句“兵贵精不贵多,练为战不为看”。
这些在顾楠看来属于历史常识或现代管理学的浅显道理,落在白起耳中,却成了极具洞察力、甚至有些惊世骇俗的见解。
他越发觉得,眼前这个女孩的头脑里装着一种与这个时代格格不入、却又无比犀利的智慧,有时候再去看她的眼睛,却分明是个男子一般的气概。
棋至中盘,白起看似随意地落下了一子,忽然开口道:“与韩、赵一战,恐怕势在必行了,现在的守将是廉颇,你对此有什么见解呢?”
顾楠执子的手猛地一颤,白子险些滑落。
刘伊妃的表演将知晓历史的震撼与无力感刻画得入木三分,她瞳孔微缩,呼吸有瞬间的凝滞,她知道,这就是长平之战即将来临的血色序幕——
此前野王陷落,上党孤悬,韩国的上党郡守冯亭不愿降秦,他做出了一个改变历史的决定:
将上党十七城献给赵国,目的是转移矛盾,将秦国的兵锋引向赵国,迫使韩、赵联合抗秦。
一幕幕惨烈的历史图景在她脑中飞速闪过,顾楠强行压下内心的波澜,努力让声音保持平静:“想来……大王如果要启用你,是范雎行了计策换掉了廉颇?”
这段历史每个国人都记得太清楚了,包括接下来将要粉墨登场的赵括。
不知道是否和范雎有嫌隙,接着便是白起的一阵长时间的沉默,只有棋子落盘的清脆声响。
最终他将手中把玩良久的一颗黑子“啪”地按在棋枰一角,并非寻常落子处,而是带着一种决断的意味。
他抬起头,目光如炬直视顾楠:“小丫头见识不凡,心性亦非常人,可愿拜我为师?”
顾楠愣住了。
她深知历史洪流难以阻挡,也明白在乱世背靠白起这棵大树是生存下去的最佳选择,更何况还能近距离见证历史,只是轻声但坚定地回答:“好。”
白起闻言,脸上严肃的神情瞬间冰消雪融,露出一丝近乎顽皮的笑容。
李雪建在此处的表演堪称绝妙,他之前塑造的沉郁、威严的“杀神”形象,此刻竟流露出一种如老小孩般的得意和狡黠。
只见他哈哈大笑,随即大手一挥,看似不经意地将整个棋局拂乱,黑白棋子瞬间混作一团。
“哈哈,好!既然拜师,此局便算和棋,是为师给你的见面礼了!”他笑得爽朗,仿佛刚才下得抓耳挠腮的那个人不是他一般。
刘伊妃饰演的顾楠先是一怔,随即反应过来,忍不住揶揄道:“老头,你该不会是眼看要输,才急着收徒打乱棋局的吧?”
话语里带着一丝穿越者特有的、不拘礼节的调侃。
白起也不恼,只是捋着胡须笑意更深,眼神中充满了发现瑰宝的欣喜和一种难以言喻的复杂期许。
师徒名分,就在这盘未竟的棋局和一番笑谈中,就此定下。
窗外,战国的天空风云涌动,而室内的这一老一少,命运的纽带已紧紧相连。
师者,传道受业解惑者也,白起开始了对女徒弟的实战教导,关于他的军事思想、秦国政局,以及一些许波诡云谲的秘辛。
除此之外,要带着她上战场,基本的防身武艺是必须习得的,白起教导顾楠的,是“阵战之剑”,讲究步伐沉稳,出手凌厉,追求在最短时间内、以最高效率克敌制胜,剑招中充满了法家“重术”与兵家“务实”的气息,一如秦军的作风,重实效,轻花巧。
日复一日,顾楠学得很快,她也发现了自己总算有个不算金手指的金手指:
力气颇大,一介女身,却颇具战将之能,这令白起也大为惊异。
现在的顾楠还不知道,随着岁月流逝她会发现自己另一个某种程度上堪称噩梦的金手指。
长生。
于剑道一途,她的现代思维善于抓住核心逻辑,但总觉其中缺少了一丝什么,仿佛剑只是工具,冰冷而直接。
直到一月后,一位须发皆白、身着素色宽袍的老者飘然而至武安君府。
他面容清癯,眼神澄澈而深邃,仿佛能洞穿世间万物,正是于承惠饰演的鬼谷子。
于承惠先生本身仙风道骨的气质,与武术大家的身手,让他无需刻意表演,立在那里,便是活脱脱的世外高人。
白起与鬼谷子显然是旧识,一番叙谈后指着在一旁练剑的顾楠道:“此子心性质朴,然剑术一途,仅得形而未得神,有劳先生点拨。”
为何是子而非女?鬼谷子心下哂然,目光落在顾楠身上,微微一笑,那笑容仿佛春风拂过深潭,波澜不惊却蕴含生机。
他并未急于传授剑招,而是缓步走到庭院中央,随手折下一根细长的树枝。
“小友,且看。”鬼谷子声音平和,如清泉流淌。
话音未落,他手持树枝,缓缓起势。
于承惠的表演在此刻与剑法完全融为一体,他的动作舒缓至极,仿佛不是在舞剑,而是在打一套古老的太极。
每一个转身,每一个划弧,都带着一种独特的韵律,仿佛与周围的微风、摇曳的竹影、甚至流淌的光阴合而为一。
“剑之道,不在杀伐,而在御守。”鬼谷子一边演示,一边阐述,声音仿佛带着某种魔力,直抵人心,“太刚易折,太柔则废。刚柔并济,方为至道。”
他的剑势看似绵软无力,但当顾楠照他的要求好奇地持木剑攻去时,却惊异地发现,自己的力道如同泥牛入海,被那根柔软的树枝轻易地引开、化解。
鬼谷子的身形如柳絮随风,总能以毫厘之差避开她的攻击,那根树枝却如附骨之疽,总能在她力道用老的瞬间,轻轻点在她手腕、手肘或肩井等关键部位,不痛,却让她瞬间手臂酸麻。
“勿用眼观,须用心感。”鬼谷子引导她,“感受风的流向,感知我的意图。剑未动,意先动。后发而先至,以静制动,以柔克刚。”
这不再是单纯的武技传授,而是一场关于“道”的启蒙。
于承惠的身姿,完美诠释了何为“重意不重力,神韵高于形骸”,剑法里蕴含着道家“顺应自然”、“无为而无不为”的深邃哲理,以及阴阳相生、虚实相济的辩证智慧。
一番演练下来,顾楠气喘吁吁,而鬼谷子气息均匀,连衣袂都未曾凌乱。
他收势而立,将那根树枝轻轻插回土中,仿佛什么也未曾发生。
“剑,乃手臂之延伸,心念之具现。”鬼谷子看着若有所思的顾楠,最后点题道,“你师父教你以剑为‘器’,斩将杀敌,护身立命,此为‘用’。”
“老夫望你知,剑亦可为‘镜’,映照本心,体察万物,洞明规律。何时该进,何时当退,何时需隐,何时可显,其理与剑道亦相通。”
这番话如同洪钟大吕在顾楠心中回荡。
这位亲身经历这个百家齐放的时代的穿越者,连同电视前的观众,突然第一次意识到,剑术不仅仅是搏杀技巧,更是一种修身养性、认知世界的哲学。
白起的剑法让她强大,而鬼谷子的点拨则为她打开了通往另一种境界的大门:
一种更内敛、更智慧、更契合她作为穿越者“观察者”身份的境界。
这个场景成为了《太平书》第一集除围棋等元素之外,最核心的文化输出点。
它向全球观众生动地展示了东方武学并非单纯的暴力美学,其内核是深邃的哲学思想与生命智慧,于承惠以其宗师风范,将“中国功夫”提升到了“道”的层面,这种超越招式的精神气质,足以让任何文化背景的观众产生思考。
对于中日韩等东亚观众而言,鬼谷子授剑的场景带来的是一种深刻的文化认同与美学享受,他们能立刻理解“以柔克刚”、“后发先至”背后所蕴含的道家阴阳哲学和禅宗“无招胜有招”的武学境界。
于承惠先生行云流水、重意不重形的剑舞,在他们眼中是东方美学和哲学的最高体现,是一种熟悉的优雅与智慧。
但对于看着字幕解释的西方观众来说呢?
他们知道《孙子兵法》,但这个生活在公元前的古华夏先哲提出的谋略、论断甚至要早于《孙子兵法》一百多年!
这会彻底颠覆许多西方观众认为“中国历史只有皇帝和战争”的刻板印象,让他们意识到中国古代思想世界的博大精深与高度发达的政治智慧。
在深层次上的,西方哲学传统其实更强调主动的“认知”和“征服”,如培根的“知识就是力量”。
但在这个2300多年前的东方古国,他们除了看到白起这样的兵家,也看到了鬼谷子展现的“顺应”与“引导”的智慧。
这为他们打开了一扇全新的思想之门,即强大的另一种形式:
不是硬碰硬的对抗,而是像水一样,以柔韧和智慧去化解和引导力量。
这也是东方大国历来在国际关系处理中的行事准则,这是贯彻古今的顶级哲学智慧!
当然,在第一集的剧情中,编剧或者说项目的奠基者路宽,只是先把这颗种子深深地埋下去,并不指望就能立即“春风化雨”般地成为什么文化输出的力量。
这一日,白起接令投入了征伐前的紧密备战中,顾楠和武安君府里的老管家、丫鬟小绿、师娘魏兰等人都相处莫逆,大家都很喜欢这个别具一格的女孩,还带着点男子的张扬和豪爽。
于是被放养的顾楠开始了穿越者在战国时的普通老秦人生活,一串诸如调戏丫鬟小绿、买黑马坐骑,结识王翦、和蒙武比武的轻松写意的剧情迅速走过。
其中,蒙武便是蒙恬的父亲,顾楠在这段时间以武安君弟子的身份结识了很多著名的历史人物。
《太平书》以她为人形摄影机,不但展示这些这历史人物,也随着穿越者的脚步向世界描绘着一个两千多年前的中国。
清晨的顾楠走入咸阳的坊市,镜头跟随她细致扫描战国晚期的城市肌理:
夯土城墙的质感、石板路上深深的车辙、沿街店铺悬挂的各式幌子。
她会在食摊坐下,点一碗热腾腾的主料为大豆或黍豆的“豆粥”,配上盐渍的藠头(荞头)。
镜头会特写食物的烹制过程、食客们蹲在路边吸溜的吃相,展现最原始的市井活力。
她会留意工匠用陶范铸造钱币半两钱,看妇人用纺轮织布,听商贩为价格争吵,这些看似琐碎的细节,拼凑出一个真实、喧闹、充满生命力的古代社会,而非教科书上冰冷的名词。
回到武安君府,展示的则是战国顶级贵族的生活美学,包括了严格的分餐制,青铜豆、簋、爵的使用规矩,不同身份者的座次方位;
包括跽坐、安坐在内的跪坐姿势,室内席、几、屏风的陈列,夜间青铜灯盏的光影效果;
顾楠帮白起整理文书,镜头特写毛笔在竹简上书写篆字的过程,展示公文格式如“敢告”、“诺”和用泥封、盖玺印的流程;
还有中外观众都喜闻乐见的围棋、投壶、六博等游戏,以及鉴赏青铜器、玉器的聚会。
从饮食礼仪,到起居坐卧,从文书行政,到雅集娱乐,《太平书》给西方观众带来了太多惊讶,他们仿佛是在探索另一个世界!
经历了半年在内地和奈飞平台的顶级营销,《太平书》至少在首播的这一晚,在全球都吸引了巨量观众。
开播以来,从后台数据来看:
内地智界视频点击量破7000万,创下国内视频平台的观看记录,弹幕总量在首播半小时内冲破300万条,峰值出现在开篇的全球历史对比字幕、顾楠偷窃白起被反制、以及鬼谷子授剑等关键场景。
弹幕内容从最初的“电影质感!”、“字幕神注释”,迅速深入到对剧情、历史细节和人物命运的激烈讨论,形成了极强的社区互动氛围和口碑发酵效应。
在奈飞平台,《太平书》首播覆盖了全部40余个国家和地区,上线后全球独立观看用户数突破500万大关,在北美、英国、法国、澳大利亚、韩国和拉丁美洲部分国家表现异常强势,迅速冲上当地奈飞剧集热度榜前三,在港台地区更是登顶榜首。
令主创方没想到的是,外国观众的弹幕却是在这一段“老秦人生活”里攀升到了巅峰!
距离2008年北京奥运会成功举办刚过去两年,世界对现代中国有了惊艳一瞥,但对其古代历史的认知,对许多普通西方大众而言,往往仍停留在几个刻板印象上:
或是清朝的辫子、马褂,或是模糊的“东方神秘主义”。
而有着世界级导演路宽背书的而《太平书》的横空出世,以其考究到极致的礼仪、建筑、服饰和日常生活图景,完成了一次强有力的历史正名与文明溯源。
它向世界宣告:
在罗马共和国尚在崛起的公元前数百年,华夏大地上已然存在一个高度发达、礼仪完备、拥有独特审美和哲学思想的成熟文明。
欧美国家的普通观众倒没有什么“文化入侵”的认知,真心实意的弹幕和推特状态乱飞:
“原来中国人在两千多年前不是我们想象中那样!他们的贵族生活如此优雅、复杂且有仪式感!”
“看这部剧之前,我对中国古代的印象还停留在留着辫子的皇帝。现在我才知道,他们的战国时代,竟然和古希腊、古罗马的古典时期在同一时空!而且他们的文明如此不同,如此精致!
欧洲建筑史爱好者亚历山大评论:“剧中秦国的宫殿建筑那种夯土高台与木质结构的宏大简洁,有一种不输于希腊神庙的几何庄严感,只是材料不同,但气魄惊人!”
美国纽大的语言学学生艾弗森评价:“最让我震惊的是,剧中使用的篆书文字虽然难以辨认,但很明显是今天汉字的直接祖先。这意味着他们的文明在两千多年里没有断裂!想想看,同一时期的欧洲,有多少种文字和语言早已消亡?”
意大利的哲学教授柯里昂在推特感慨:“通过白起、鬼谷子等人的对话,我隐约感觉到了一种非常实用的哲学思想,关于权力、战争、人性的讨论非常深刻。这不仅仅是关于打仗,更是关于如何治理国家、如何理解人性,其复杂程度不亚于柏拉图的《理想国》”
第一季的剧情就在这样的热议中进入尾声,又在最后留了一个大钩子:
公元前260年,秦昭襄王四十七年,夏。
庄严而压抑的咸阳宫大殿,秦王诏令已下。
身着玄甲戎装的武安君白起单膝跪地,接过虎符,秘密出征。
他脸上的疲惫与沉重已被一种近乎冷酷的坚毅所取代,那双看透生死兴衰的眼睛里,只剩下身为军将必须履行的职责。
他深知,此一去便是踏上一条无法回头的血路。
殿外,战鼓擂动,号角长鸣,黑色的秦军旌旗遮天蔽日,甲胄与兵刃的碰撞声汇成一片冰冷的寒潮。
白起暗藏在军阵中,转由王翦领头,不过在这支肃杀的大军中有一个身影显得格外特殊。
刘伊妃饰演的顾楠身着一身略显宽大的皮质甲胄,骑在那匹同样披上黑色马甲的战马“黑哥”背上。
她的长发紧紧束在盔内,脸上早已洗净污垢,却比流浪时更加苍白,眼神复杂地望着前方那个如山岳般的背影。
恩师,武安君白起。
顾楠周围是沉默行军的秦国锐士,眼神麻木而坚定,他们是战争的机器,也是即将被战争吞噬的个体。
空气中弥漫着尘土、汗水和一种对命运未知的紧张感。
此刻随着顾楠在马背上的苍白面色以及行进的过程,一个即将进入刀剑无眼、更是被血腥剧透过的穿越者内心独白响起:
“我知道这一天会来,我知道历史无法改变……”镜头特写她紧握缰绳、指节发白的手。
“我知道眼前这支沉默的军队,将在不久之后,创造一个让后世争论千年的‘奇迹’,也将背负一个让天地变色的罪名……”
画面闪回她记忆中后世关于“长平之战”、“白起坑卒”的史书文字模糊闪过,夹杂着想象中尸山血海的惨烈画面。
很诡异地,坂本龙一的《Merry Christmas Mr. Lawrence (Theme)》骤然响起,充满东方哲思与悲剧美学的背景音配上了小刘的独白,一种凄美的宿命感扑面而来。
“我读过每一行史书,我知道每一个数字背后,是四十万个曾经像他们一样……会呼吸,会恐惧,会思念家乡的人。”
“师父说,他以战止战,渴求天下太平。但通往太平的路,一定要铺满这么多白骨,浸透这么多鲜血吗?”
镜头特写给李雪建饰演的白起坚毅却苍老的侧脸,一个一年多相处下来,叫顾楠敬爱又担心的历史人物。
“我能做什么?”
就在她话音落下的瞬间,坂本龙一的钢琴曲恰好推进到下一个沉重而悠长的单音。
这个音符不像旋律,更像一声来自历史深处的、无可奈何的叹息,与顾楠那句没有答案的叩问完美地融为一体。
与此同时,镜头给予刘伊妃一个极致的面部特写:
她苍白的脸上,眼神中交织着先知者的痛苦、个体的无力感,以及一丝不肯完全熄灭的、极其微弱的火光。
旋即背景充满了一片血色,向了解这段历史的东亚观众、不了解的西方观众一同设置下血腥的预告和悬念。
小刘这个复杂的表情,在沉重的音符衬托下被无限放大,深深烙印在每一位观众的心中。
《太平书·苍茫》第一集,终。
在她们没有看到的前五分钟里,开篇是一行黑底白字的古朴字幕:
中国,公元前261年。
当罗马与萨莫奈人作战,希腊化世界在亚历山大大帝死后分崩离析时,华夏大地战国时代的烽火仍在燃烧。
China,261BC.
While Rome fought the Samnites, and the Hellenistic World fragmented after Alexander,the Warring States era burned on.
面向世界的历史剧集如何增强代入感?
《太平书》的做法建立一种时空上的横向对比。
不了解中国的西方观众,看着261BC,脑海中已经出现了一个宏大的全球历史坐标系。
镜头以一种近乎残忍的诗意展开:
没有对白,只有呼啸的风声和低沉的背景乐。
画面是经过精心调色的昏黄色调,如同古老的绢帛,映入眼帘的是一片战后荒原的广角镜头——
焦黑的土地,折断的戈矛像枯枝般斜插着,几面残破的、依稀可辨为“秦”字的战旗在风中无力地飘动,硝烟尚未完全散去,为整个场景蒙上一层薄纱。
这不是血腥的直接展示,而是一种苍凉、压抑的美学呈现,充满了东方古典悲剧的韵味。
弹幕已经开始滚动:
“有些电影质感了。”
“字幕好评!一下子就知道世界另一边在干嘛了。”
“这才是历史剧的打开方式,期待天仙出场。”
此时是白起赖以成名的伊阙之战后的关中大地,一波波逃难的饥民涌入咸阳城,千呼万唤之下,镜头特写终于给到了刘伊妃饰演的顾楠。
伊妃的造型让人第一眼几乎没认出来:
她穿着一身极其不合体、沾满泥污的粗麻布深衣,头发胡乱束起,脸上尽是污垢。
她从一个土坡后挣扎着爬出,眼神里是纯粹的、动物般的求生欲,以及一种与周遭环境格格不入的深刻迷茫。
未来的国服第一女剑客,此刻还处于一种极度懵逼的状态中,即便已经认清了自己穿越且非梦境的事实,但下意识按压的胸前柔软叫她脸上闪过一丝极其短暂的、属于男性化的别扭与无奈。
画面闪回之下,开始寥寥几笔交代顾楠此前的现代身份,此刻内地和中日韩乃至全球的观众,很惊奇地看到的是那张属于国际大导演路宽的脸,她在穿越前是一位在商海拼杀的成功企业家。
某种程度而言,这就像是小刘被老公洗衣机附身,成为一个带着注定孤独终老的“男魂女身”的设定进入了这个时代。
只是这丝神情就被更强烈的饥饿感所取代,她舔了舔干裂的嘴唇,目光开始本能地搜寻一切可以果腹的东西。
镜头切到了一个路边的简陋茶棚。
一位身着玄色深衣、气质沉静的老者独自坐在那里。
李雪建的表演炉火纯青,他没有一句台词,只是静静地坐在那里,眼神望向远方,但那种历经沧桑后的疲惫、不怒自威的气场,却透过屏幕沉沉地压了过来。
《太平书》用以通行全球的主题已经用剧名点明了,这里出现的李雪建饰演的白起,带着一种并非杀气,而是近乎悲悯与沉重的眼神,望着茶棚外蹒跚而过的难民。
他的目光掠过那些面黄肌瘦的妇孺、眼神麻木的老者,这些战争的“副产品”,仿佛在无声地计算着一场场胜利背后,由无数破碎人生堆砌而成的代价。
李雪建饰演的白起的眼神深处,是一种洞悉了历史循环的疲惫、一种对“以战止战”这条血腥道路的无奈,甚至有一丝不易察觉的、属于“人屠”的负罪感,这种负罪感也许会在长平之战后达到极致。
这一刻,观众看到的不是一个冷血的战争机器,而是一个被战争的终极悖论所困的沉思者,他深知自己制造的杀戮,却也比任何人都更渴望这条血路终点的那个“止戈”与“太平”。
正是这份深藏于铁血之下的柔软与理想,为他日后将遗志托付给顾楠,说出“替我去看看天下太平”那句悲怆的恳求,埋下了最深刻、最动人的伏笔。
这是在电视剧条件下赋予一个历史人物的厚重和人性,不然白起只会是史书上的寥寥几笔,寡淡又无味。
为了体验这种真实的世情,白起没有带什么随从,提溜着刚刚在茶厮购得的黄橙橙的粟米饼,用麻绳系着,像个普通的老者就这么沿着街边边走边看。
他还不知道自己已经被顾楠盯上了。
“反正是个老头……”求生的本能早已压倒了理智和道德,初入战国的顾楠也不懂白起身着的玄衣代表的身份,只看是个跟自己也差不多高的老者罢了。
她心一横,猛地从墙后窜出,伸手就抓向那包干粮!
指尖即将触碰到油纸包的瞬间,看似毫无防备的老者仿佛背后长眼般,左脚极其自然地、看似随意地向后一撤,抵在她小腿迎面骨。
顾楠猝不及防被绊得一个趔趄,整个人狼狈地向前扑倒在地,啃了一嘴的泥土。
刘伊妃的表演在此刻极具层次感:
穿越者摔倒后的第一反应不是女子常见的娇呼或羞怯,而是从喉头发出一声压抑的、带着痛楚和极度懊恼的低沉闷哼。
她迅速用手撑地试图爬起,脸上先是因为计划失败而闪过一抹狠厉与不服,那是属于路宽所带代表的前世的男性灵魂的本色。
但抬头对上李雪建转过身来,那平静无波却深邃如古井的眼神时,狠厉又迅速被惊惧和警惕所取代。
这种瞬间的情绪转换,精准地体现了“男魂女身”内在的性别冲突与处境下的真实反应。
而李雪建的表演,则真正诠释了何为“重剑无锋,大巧不工”。
暗中的护卫蜂拥而上,街道大乱,他没有任何夸张的表情或动作,仅仅是转过身用那双饱经沧桑的眼睛平静地注视着顾楠。
在这些嘈杂的背景衬托出的平静之下,观众能清晰地从李雪建的脸上读出多重交织的情感:
一丝对年轻人铤而走险的理解,一种不怒自威的审视,一抹对乱世求生不易的悲悯,以及最深处的、一种仿佛看透了历史和战争宿命的疲惫与沉重。
他无需言语,所有的戏剧张力都通过那深不见底的眼神和微不可查的嘴角牵动传递出来,将白起这位历史名人的复杂内心世界展现得淋漓尽致。
这种极具东方韵味的、以内敛和克制为核心的顶级表演,瞬间抓住了全球观众的心。
不少西方观众开始在社交媒体和影评网站上热烈讨论:
“我的天!这位中国老演员是谁?他的一个眼神比我们这边一整季的台词包含的信息量还大!”
“他让我想起了安东尼·霍普金斯在《沉默的羔羊》里那种靠静止和眼神就能让人不寒而栗的表演,但又多了一种东方式的哲学沉思感。”
“更像是伊恩·麦克莱恩爵士,那种莎士比亚戏剧的深厚功底带来的庄严与厚重。这位演员肯定也有深厚的舞台剧背景。”
好奇的观众开始涌入奈飞的数据库查询李雪健的信息,惊讶地发现他早已是中国的顶级演员,有着数十年的辉煌职业生涯。
更让西方观众惊喜的是在奈飞的“中国经典电影”专区里查到了他《返老还童》中有过精彩演出,饰演过路的父亲。
还是路的电影,收藏慢慢看。
……
白起俯视着摔在地上的顾楠,脸上并无怒容,只有一种洞察世事的淡然。
他缓缓开口,声音沙哑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所言并非道德谴责,而是直接引述法条:
“《秦律·贼律》有云,窃人货财,值一钱以上,赀二甲;不盈一钱,罚徭三旬。尔欲试秦法之利否?”
字幕给出翻译和释意:【偷窃他人财物,价值一钱以上,罚缴两副甲胄的价钱;不足一钱,罚服徭役三十天。】
顾楠趴在地上心电急转,这种谈吐哪里会是个普通老者,就是他那两道摄人心魄的眼神也不是常人能有,更遑论蜂拥而上的、暗藏的甲士了。
怎么应对?
原作的开头设定是一个普通的偷窃、被抓、拜师的剧情。
作为网文,这是一个不堪仔细考究,但能顺畅、迅速地代入时代背景的开头,但电视剧、特别是面向全球观众的电视剧可以这么拍吗?
毫无逻辑可言,也无法展示春秋战国的时代风貌。
于是这里编剧用一种很“中国古风”的方式引入了顾楠和白起的师徒剧情:
男魂的顾楠在刘伊妃的演绎中努力压下惊慌,她完全知道穿越不是请客吃饭,自己一个应对不当就是万劫不复,特别是得罪早期封建时代的权贵人物。
事急从权,顾楠只有效仿春秋战国那些特立独行的“狂士”、“辩士”之风——
如戏弄楚王的晏子、面折廷争的蔺相如,乃至鼓盆而歌的庄子,其共同点便是不拘常礼、甚至以言语冒犯来彰显独特价值,以此引起上位者的注意。
赌了!
顾楠刻意模仿着这个时代的语言风格:“老丈所言极是。然,《秦律》亦云‘刑用于将过,则奸不生’。”
“老丈既已察吾之‘将过’(犯罪意图),却未当场擒拿示众,以儆效尤,反而私下告诫。此法外施仁,岂不与‘以刑去刑’的律法本意相悖?若人人皆如老丈,法之威严何在?”
这番话表面是质疑老者行为与秦法严苛精神的矛盾,实则是在巧妙地试探,您身份不凡,行事却似乎不拘于常法,为何?
简言之,白起也许想要网开一面饶过这个年轻的小女贼,但女贼竟然一丝做贼的觉悟都没有,起身就怒斥老者违背国家律法,此举不当!
她此言一出,看似在指责白起执法不严,实则剑走偏锋,将一个盗窃未遂的治安事件,巧妙拔高到了“法理思辨”的层面。
这不仅瞬间化解了自己的狼狈处境,更展露出超越流民身份的见识与胆魄。
中日韩的观众自然可以理解这种思路,但这样的思路西方观众能否理解?
编剧自然考虑过了这一点,这里完全就是西方名著维克多·雨果的《悲惨世界》中的剧情复刻:
冉阿让因为偷窃面包被追捕,主教卞福汝不仅没有揭发他,反而将银烛台赠予他,并告诉他“用这些钱成为一个诚实的人”,这一举动彻底改变了冉阿让的一生。
白起对顾楠的“网开一面”并给予食物,在西方观众看来,就是一种类似“救赎性的恩典”。
再延伸思考,这不就是一个平凡的农场男孩卢克·天行者遇到了自己的欧比旺·克诺,哈利·波特遇到了邓布利多吗?
这种西方故事里常见的“英雄之旅”遇到自己的“人生导师”的剧情,并不是难理解。
这就是一种顶级的、用西方人也可以理解的叙事方式,来讲述后续深埋了众多中国文化内涵故事。
李雪建饰演的白起闻言,古井无波的脸上眉头几不可察地动了一下。
他那双看透生死兴衰的眼睛里,第一次真正地、带着一丝探究的兴味,聚焦在顾楠脸上。
这衣衫褴褛的小女贼,竟有如此急智和胆识,还能触及律法背后的法理思辨?
他沉默了片刻,审视的目光愈发沉重,语气听不出喜怒:“牙尖嘴利。然,法理之辩,非饥肠辘辘者可空谈。”
白起一挥手,示意周围若隐若现的甲士退下。
“此物是买予家中夫人的,不能给你。”他示意手里提溜的粟米饼,目光重新落回顾楠身上,面色平淡,“你想吃什么?”
这简单的五个字却让顾楠心头巨震,她目光本能地扫向路边食摊,最终定格在那一釜冒着热气、最普通也最能饱腹的豆饭上。
豆饭是当时庶民乃至士卒最基础的食物,由大豆或黍豆与小米混合煮成,口感粗粝,却因为饱腹感强最能活命。
“豆饭即可。”
白起未再多言,只是示意侍从去买。
90分钟的第一集剧情,也是要讲究起承转合的,剧情至此的十五分钟左右需要一个叙事上的“转”,这也是媲美电影精美程度的《太平书》的精彩之处,于是一个意味深长的镜头闯入观众的眼帘:
夕阳下,身着玄色深衣的白起负手而立,身旁是捧着热气腾腾豆饭、衣衫褴褛、神色复杂的顾楠。
一大一小两个身影,定格在战国末年咸阳城外的官道旁,背景是川流不息的逃难人群。
一幅巨大的历史画卷,似乎正以这两人为中心,缓缓展开。
奈飞的弹幕肉眼可见地相比开始多了起来,来自全球的观众对这种题材的中国剧集会有一种来自文化隔阂的本能抗拒。
如果不是近两个月的密集宣传,路、刘二人通过水晶宫俱乐部、古驰、《球状闪电》等国际文体事件的关联,也许今天首播的观众还要更少一些。
为了《太平书》的奈飞流媒体发行,路宽把《纸牌屋》推迟了两个星期,因为他知道后者必定大火,这样安排不至于在前期叫《太平书》一点声量都发不出。
但这第一幕看下来,奈飞的弹幕上充满了来自日韩欧美的赞许和认可。
“这是一幅会呼吸的历史画!”
“无需字幕的表演!”
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观众,都会被这个镜头美学所征服。
昏黄的色调、宏大的构图、一老一少一静一动的对比,以及背景中流淌的难民潮,共同营造出一种庄重、悲怆又充满希望的诗意。
画面中,白起是“过去”与“战争”的象征,顾楠是“未来”与“可能”的象征,而流淌的难民则是需要被终结的“乱世”。
三人同框,恰恰具象化了日后白起内心的渴望:
通过培养顾楠这个“未来”,去终结眼前的“乱世”,最终实现“太平”。
观众也许现在还无法完全领会这个镜头,但在后续的末尾高潮处一定能回想到这一幕,这就是全剧核心主题最凝练的视觉表达。
这种通过画面本身传递情感和叙事的能力,是超越语言和文化障碍的。
西方观众可能会联想到《指环王》中类似的、展现个人命运与宏大历史交织的广角镜头,也通过冉阿让与主教、卢克与欧比旺等类比掌握了白起和顾楠的关系。
但这个沉默的、气场强大的老者是谁?
他为何对这个来路不明、行为出格的小贼如此特别?
他们之间将形成一种怎样的关系?
这个简单的画面,包含了导师与门徒、救赎与被救赎、过去与未来的所有经典叙事元素,强烈地驱动着观众继续看下去。
尽头切转,翌日的武安君府书房,阳光透过窗棂,在铺着地图的案几上投下斑驳的光影。
白起与顾楠相对而坐,中间是一副古朴的棋盘。手谈(围棋),在这个时代是常见的雅事,也是窥探对方心性、谋略的绝佳方式。
屏幕下方适时浮现出简洁而优雅的字幕介绍,伴有古朴的围棋纹样背景:
(中文)手谈·围棋
起源中国,迄今四千余载。
纵横十九道,暗合天地经纬;黑白双子,演绎无穷兵法。
非为争胜,实为修心、明势、悟道。
(英文)Weiqi (Go): The Game of Encirclement
Originated in China over 4000 years ago.
The 19x19 grid mirrors the cosmos;
……
这行简介的出现毫不突兀,如同纪录片中的知识标注,既瞬间向全球观众普及了这项古老东方智慧结晶的深厚底蕴,也巧妙地暗示了剧中白起为何选择以此考校顾楠:
在看似平静的落子间,实则进行着一场关于格局、耐心与谋略的无言交锋。
这个手谈的剧情设计也是原著不存在的,这是为了契合日韩观众,围棋发源于中国,但日韩棋手近些年在东亚地区实力尤胜,连带他们的国民也都乐于议论此道。
从前二十分钟来看,可以说除了顾楠“男魂女身”的设定外,《太平书》是一部和原作没有太大关联的剧作,因为它们承担的文化任务、载体、面向的受众都都大相径庭。
李雪建饰演的白起执黑先行,落子沉稳,布局大气磅礴,一如他用兵,讲究占势控局,先手压制。
然而,顾楠的应对却让他频频陷入长考。
因为后者的棋路带着后世的鲜明烙印,在熟悉了这个时代的规则后便频繁使用“星位”与“三三”占角。
这在战国偏重中腹战斗的棋风下,显得格外注重实地和效率,甚至有些过分看重边角。
在中盘接触战中,她不时下出一些后世经过千锤百炼的“定式”变招,局部手段极为犀利,往往能在看似均势的纠缠中,通过一两个不起眼的手筋便宜几目棋。
白起虽然棋力深厚,但面对这种超越时代的、近乎“功利”的精准计算和效率至上理念,他赖以成名的宏大格局竟有些无处发力之感,仿佛重拳打在棉花上。
李雪建的表演将这种困惑演绎得极其含蓄:
他只是眉头微蹙,落子的间隔越来越长,偶尔抬起眼,深深地看一眼前这个看似懵懂的女孩,眼神中探究的意味越来越浓。
手谈不过是谈话的契机。几局下来,白起在棋局间隙的考校中愈发惊异。他问及军政、民生,顾楠的回答往往言简意赅,却直指核心:
谈及粮草运输,她会下意识地提到“缩短后勤线,或就食于敌”;
论及民心,她会说“乱世求存,畏威而不怀德者众,须立信而后施恩”;
甚至说到练兵,她也会冒出一句“兵贵精不贵多,练为战不为看”。
这些在顾楠看来属于历史常识或现代管理学的浅显道理,落在白起耳中,却成了极具洞察力、甚至有些惊世骇俗的见解。
他越发觉得,眼前这个女孩的头脑里装着一种与这个时代格格不入、却又无比犀利的智慧,有时候再去看她的眼睛,却分明是个男子一般的气概。
棋至中盘,白起看似随意地落下了一子,忽然开口道:“与韩、赵一战,恐怕势在必行了,现在的守将是廉颇,你对此有什么见解呢?”
顾楠执子的手猛地一颤,白子险些滑落。
刘伊妃的表演将知晓历史的震撼与无力感刻画得入木三分,她瞳孔微缩,呼吸有瞬间的凝滞,她知道,这就是长平之战即将来临的血色序幕——
此前野王陷落,上党孤悬,韩国的上党郡守冯亭不愿降秦,他做出了一个改变历史的决定:
将上党十七城献给赵国,目的是转移矛盾,将秦国的兵锋引向赵国,迫使韩、赵联合抗秦。
一幕幕惨烈的历史图景在她脑中飞速闪过,顾楠强行压下内心的波澜,努力让声音保持平静:“想来……大王如果要启用你,是范雎行了计策换掉了廉颇?”
这段历史每个国人都记得太清楚了,包括接下来将要粉墨登场的赵括。
不知道是否和范雎有嫌隙,接着便是白起的一阵长时间的沉默,只有棋子落盘的清脆声响。
最终他将手中把玩良久的一颗黑子“啪”地按在棋枰一角,并非寻常落子处,而是带着一种决断的意味。
他抬起头,目光如炬直视顾楠:“小丫头见识不凡,心性亦非常人,可愿拜我为师?”
顾楠愣住了。
她深知历史洪流难以阻挡,也明白在乱世背靠白起这棵大树是生存下去的最佳选择,更何况还能近距离见证历史,只是轻声但坚定地回答:“好。”
白起闻言,脸上严肃的神情瞬间冰消雪融,露出一丝近乎顽皮的笑容。
李雪建在此处的表演堪称绝妙,他之前塑造的沉郁、威严的“杀神”形象,此刻竟流露出一种如老小孩般的得意和狡黠。
只见他哈哈大笑,随即大手一挥,看似不经意地将整个棋局拂乱,黑白棋子瞬间混作一团。
“哈哈,好!既然拜师,此局便算和棋,是为师给你的见面礼了!”他笑得爽朗,仿佛刚才下得抓耳挠腮的那个人不是他一般。
刘伊妃饰演的顾楠先是一怔,随即反应过来,忍不住揶揄道:“老头,你该不会是眼看要输,才急着收徒打乱棋局的吧?”
话语里带着一丝穿越者特有的、不拘礼节的调侃。
白起也不恼,只是捋着胡须笑意更深,眼神中充满了发现瑰宝的欣喜和一种难以言喻的复杂期许。
师徒名分,就在这盘未竟的棋局和一番笑谈中,就此定下。
窗外,战国的天空风云涌动,而室内的这一老一少,命运的纽带已紧紧相连。
师者,传道受业解惑者也,白起开始了对女徒弟的实战教导,关于他的军事思想、秦国政局,以及一些许波诡云谲的秘辛。
除此之外,要带着她上战场,基本的防身武艺是必须习得的,白起教导顾楠的,是“阵战之剑”,讲究步伐沉稳,出手凌厉,追求在最短时间内、以最高效率克敌制胜,剑招中充满了法家“重术”与兵家“务实”的气息,一如秦军的作风,重实效,轻花巧。
日复一日,顾楠学得很快,她也发现了自己总算有个不算金手指的金手指:
力气颇大,一介女身,却颇具战将之能,这令白起也大为惊异。
现在的顾楠还不知道,随着岁月流逝她会发现自己另一个某种程度上堪称噩梦的金手指。
长生。
于剑道一途,她的现代思维善于抓住核心逻辑,但总觉其中缺少了一丝什么,仿佛剑只是工具,冰冷而直接。
直到一月后,一位须发皆白、身着素色宽袍的老者飘然而至武安君府。
他面容清癯,眼神澄澈而深邃,仿佛能洞穿世间万物,正是于承惠饰演的鬼谷子。
于承惠先生本身仙风道骨的气质,与武术大家的身手,让他无需刻意表演,立在那里,便是活脱脱的世外高人。
白起与鬼谷子显然是旧识,一番叙谈后指着在一旁练剑的顾楠道:“此子心性质朴,然剑术一途,仅得形而未得神,有劳先生点拨。”
为何是子而非女?鬼谷子心下哂然,目光落在顾楠身上,微微一笑,那笑容仿佛春风拂过深潭,波澜不惊却蕴含生机。
他并未急于传授剑招,而是缓步走到庭院中央,随手折下一根细长的树枝。
“小友,且看。”鬼谷子声音平和,如清泉流淌。
话音未落,他手持树枝,缓缓起势。
于承惠的表演在此刻与剑法完全融为一体,他的动作舒缓至极,仿佛不是在舞剑,而是在打一套古老的太极。
每一个转身,每一个划弧,都带着一种独特的韵律,仿佛与周围的微风、摇曳的竹影、甚至流淌的光阴合而为一。
“剑之道,不在杀伐,而在御守。”鬼谷子一边演示,一边阐述,声音仿佛带着某种魔力,直抵人心,“太刚易折,太柔则废。刚柔并济,方为至道。”
他的剑势看似绵软无力,但当顾楠照他的要求好奇地持木剑攻去时,却惊异地发现,自己的力道如同泥牛入海,被那根柔软的树枝轻易地引开、化解。
鬼谷子的身形如柳絮随风,总能以毫厘之差避开她的攻击,那根树枝却如附骨之疽,总能在她力道用老的瞬间,轻轻点在她手腕、手肘或肩井等关键部位,不痛,却让她瞬间手臂酸麻。
“勿用眼观,须用心感。”鬼谷子引导她,“感受风的流向,感知我的意图。剑未动,意先动。后发而先至,以静制动,以柔克刚。”
这不再是单纯的武技传授,而是一场关于“道”的启蒙。
于承惠的身姿,完美诠释了何为“重意不重力,神韵高于形骸”,剑法里蕴含着道家“顺应自然”、“无为而无不为”的深邃哲理,以及阴阳相生、虚实相济的辩证智慧。
一番演练下来,顾楠气喘吁吁,而鬼谷子气息均匀,连衣袂都未曾凌乱。
他收势而立,将那根树枝轻轻插回土中,仿佛什么也未曾发生。
“剑,乃手臂之延伸,心念之具现。”鬼谷子看着若有所思的顾楠,最后点题道,“你师父教你以剑为‘器’,斩将杀敌,护身立命,此为‘用’。”
“老夫望你知,剑亦可为‘镜’,映照本心,体察万物,洞明规律。何时该进,何时当退,何时需隐,何时可显,其理与剑道亦相通。”
这番话如同洪钟大吕在顾楠心中回荡。
这位亲身经历这个百家齐放的时代的穿越者,连同电视前的观众,突然第一次意识到,剑术不仅仅是搏杀技巧,更是一种修身养性、认知世界的哲学。
白起的剑法让她强大,而鬼谷子的点拨则为她打开了通往另一种境界的大门:
一种更内敛、更智慧、更契合她作为穿越者“观察者”身份的境界。
这个场景成为了《太平书》第一集除围棋等元素之外,最核心的文化输出点。
它向全球观众生动地展示了东方武学并非单纯的暴力美学,其内核是深邃的哲学思想与生命智慧,于承惠以其宗师风范,将“中国功夫”提升到了“道”的层面,这种超越招式的精神气质,足以让任何文化背景的观众产生思考。
对于中日韩等东亚观众而言,鬼谷子授剑的场景带来的是一种深刻的文化认同与美学享受,他们能立刻理解“以柔克刚”、“后发先至”背后所蕴含的道家阴阳哲学和禅宗“无招胜有招”的武学境界。
于承惠先生行云流水、重意不重形的剑舞,在他们眼中是东方美学和哲学的最高体现,是一种熟悉的优雅与智慧。
但对于看着字幕解释的西方观众来说呢?
他们知道《孙子兵法》,但这个生活在公元前的古华夏先哲提出的谋略、论断甚至要早于《孙子兵法》一百多年!
这会彻底颠覆许多西方观众认为“中国历史只有皇帝和战争”的刻板印象,让他们意识到中国古代思想世界的博大精深与高度发达的政治智慧。
在深层次上的,西方哲学传统其实更强调主动的“认知”和“征服”,如培根的“知识就是力量”。
但在这个2300多年前的东方古国,他们除了看到白起这样的兵家,也看到了鬼谷子展现的“顺应”与“引导”的智慧。
这为他们打开了一扇全新的思想之门,即强大的另一种形式:
不是硬碰硬的对抗,而是像水一样,以柔韧和智慧去化解和引导力量。
这也是东方大国历来在国际关系处理中的行事准则,这是贯彻古今的顶级哲学智慧!
当然,在第一集的剧情中,编剧或者说项目的奠基者路宽,只是先把这颗种子深深地埋下去,并不指望就能立即“春风化雨”般地成为什么文化输出的力量。
这一日,白起接令投入了征伐前的紧密备战中,顾楠和武安君府里的老管家、丫鬟小绿、师娘魏兰等人都相处莫逆,大家都很喜欢这个别具一格的女孩,还带着点男子的张扬和豪爽。
于是被放养的顾楠开始了穿越者在战国时的普通老秦人生活,一串诸如调戏丫鬟小绿、买黑马坐骑,结识王翦、和蒙武比武的轻松写意的剧情迅速走过。
其中,蒙武便是蒙恬的父亲,顾楠在这段时间以武安君弟子的身份结识了很多著名的历史人物。
《太平书》以她为人形摄影机,不但展示这些这历史人物,也随着穿越者的脚步向世界描绘着一个两千多年前的中国。
清晨的顾楠走入咸阳的坊市,镜头跟随她细致扫描战国晚期的城市肌理:
夯土城墙的质感、石板路上深深的车辙、沿街店铺悬挂的各式幌子。
她会在食摊坐下,点一碗热腾腾的主料为大豆或黍豆的“豆粥”,配上盐渍的藠头(荞头)。
镜头会特写食物的烹制过程、食客们蹲在路边吸溜的吃相,展现最原始的市井活力。
她会留意工匠用陶范铸造钱币半两钱,看妇人用纺轮织布,听商贩为价格争吵,这些看似琐碎的细节,拼凑出一个真实、喧闹、充满生命力的古代社会,而非教科书上冰冷的名词。
回到武安君府,展示的则是战国顶级贵族的生活美学,包括了严格的分餐制,青铜豆、簋、爵的使用规矩,不同身份者的座次方位;
包括跽坐、安坐在内的跪坐姿势,室内席、几、屏风的陈列,夜间青铜灯盏的光影效果;
顾楠帮白起整理文书,镜头特写毛笔在竹简上书写篆字的过程,展示公文格式如“敢告”、“诺”和用泥封、盖玺印的流程;
还有中外观众都喜闻乐见的围棋、投壶、六博等游戏,以及鉴赏青铜器、玉器的聚会。
从饮食礼仪,到起居坐卧,从文书行政,到雅集娱乐,《太平书》给西方观众带来了太多惊讶,他们仿佛是在探索另一个世界!
经历了半年在内地和奈飞平台的顶级营销,《太平书》至少在首播的这一晚,在全球都吸引了巨量观众。
开播以来,从后台数据来看:
内地智界视频点击量破7000万,创下国内视频平台的观看记录,弹幕总量在首播半小时内冲破300万条,峰值出现在开篇的全球历史对比字幕、顾楠偷窃白起被反制、以及鬼谷子授剑等关键场景。
弹幕内容从最初的“电影质感!”、“字幕神注释”,迅速深入到对剧情、历史细节和人物命运的激烈讨论,形成了极强的社区互动氛围和口碑发酵效应。
在奈飞平台,《太平书》首播覆盖了全部40余个国家和地区,上线后全球独立观看用户数突破500万大关,在北美、英国、法国、澳大利亚、韩国和拉丁美洲部分国家表现异常强势,迅速冲上当地奈飞剧集热度榜前三,在港台地区更是登顶榜首。
令主创方没想到的是,外国观众的弹幕却是在这一段“老秦人生活”里攀升到了巅峰!
距离2008年北京奥运会成功举办刚过去两年,世界对现代中国有了惊艳一瞥,但对其古代历史的认知,对许多普通西方大众而言,往往仍停留在几个刻板印象上:
或是清朝的辫子、马褂,或是模糊的“东方神秘主义”。
而有着世界级导演路宽背书的而《太平书》的横空出世,以其考究到极致的礼仪、建筑、服饰和日常生活图景,完成了一次强有力的历史正名与文明溯源。
它向世界宣告:
在罗马共和国尚在崛起的公元前数百年,华夏大地上已然存在一个高度发达、礼仪完备、拥有独特审美和哲学思想的成熟文明。
欧美国家的普通观众倒没有什么“文化入侵”的认知,真心实意的弹幕和推特状态乱飞:
“原来中国人在两千多年前不是我们想象中那样!他们的贵族生活如此优雅、复杂且有仪式感!”
“看这部剧之前,我对中国古代的印象还停留在留着辫子的皇帝。现在我才知道,他们的战国时代,竟然和古希腊、古罗马的古典时期在同一时空!而且他们的文明如此不同,如此精致!
欧洲建筑史爱好者亚历山大评论:“剧中秦国的宫殿建筑那种夯土高台与木质结构的宏大简洁,有一种不输于希腊神庙的几何庄严感,只是材料不同,但气魄惊人!”
美国纽大的语言学学生艾弗森评价:“最让我震惊的是,剧中使用的篆书文字虽然难以辨认,但很明显是今天汉字的直接祖先。这意味着他们的文明在两千多年里没有断裂!想想看,同一时期的欧洲,有多少种文字和语言早已消亡?”
意大利的哲学教授柯里昂在推特感慨:“通过白起、鬼谷子等人的对话,我隐约感觉到了一种非常实用的哲学思想,关于权力、战争、人性的讨论非常深刻。这不仅仅是关于打仗,更是关于如何治理国家、如何理解人性,其复杂程度不亚于柏拉图的《理想国》”
第一季的剧情就在这样的热议中进入尾声,又在最后留了一个大钩子:
公元前260年,秦昭襄王四十七年,夏。
庄严而压抑的咸阳宫大殿,秦王诏令已下。
身着玄甲戎装的武安君白起单膝跪地,接过虎符,秘密出征。
他脸上的疲惫与沉重已被一种近乎冷酷的坚毅所取代,那双看透生死兴衰的眼睛里,只剩下身为军将必须履行的职责。
他深知,此一去便是踏上一条无法回头的血路。
殿外,战鼓擂动,号角长鸣,黑色的秦军旌旗遮天蔽日,甲胄与兵刃的碰撞声汇成一片冰冷的寒潮。
白起暗藏在军阵中,转由王翦领头,不过在这支肃杀的大军中有一个身影显得格外特殊。
刘伊妃饰演的顾楠身着一身略显宽大的皮质甲胄,骑在那匹同样披上黑色马甲的战马“黑哥”背上。
她的长发紧紧束在盔内,脸上早已洗净污垢,却比流浪时更加苍白,眼神复杂地望着前方那个如山岳般的背影。
恩师,武安君白起。
顾楠周围是沉默行军的秦国锐士,眼神麻木而坚定,他们是战争的机器,也是即将被战争吞噬的个体。
空气中弥漫着尘土、汗水和一种对命运未知的紧张感。
此刻随着顾楠在马背上的苍白面色以及行进的过程,一个即将进入刀剑无眼、更是被血腥剧透过的穿越者内心独白响起:
“我知道这一天会来,我知道历史无法改变……”镜头特写她紧握缰绳、指节发白的手。
“我知道眼前这支沉默的军队,将在不久之后,创造一个让后世争论千年的‘奇迹’,也将背负一个让天地变色的罪名……”
画面闪回她记忆中后世关于“长平之战”、“白起坑卒”的史书文字模糊闪过,夹杂着想象中尸山血海的惨烈画面。
很诡异地,坂本龙一的《Merry Christmas Mr. Lawrence (Theme)》骤然响起,充满东方哲思与悲剧美学的背景音配上了小刘的独白,一种凄美的宿命感扑面而来。
“我读过每一行史书,我知道每一个数字背后,是四十万个曾经像他们一样……会呼吸,会恐惧,会思念家乡的人。”
“师父说,他以战止战,渴求天下太平。但通往太平的路,一定要铺满这么多白骨,浸透这么多鲜血吗?”
镜头特写给李雪建饰演的白起坚毅却苍老的侧脸,一个一年多相处下来,叫顾楠敬爱又担心的历史人物。
“我能做什么?”
就在她话音落下的瞬间,坂本龙一的钢琴曲恰好推进到下一个沉重而悠长的单音。
这个音符不像旋律,更像一声来自历史深处的、无可奈何的叹息,与顾楠那句没有答案的叩问完美地融为一体。
与此同时,镜头给予刘伊妃一个极致的面部特写:
她苍白的脸上,眼神中交织着先知者的痛苦、个体的无力感,以及一丝不肯完全熄灭的、极其微弱的火光。
旋即背景充满了一片血色,向了解这段历史的东亚观众、不了解的西方观众一同设置下血腥的预告和悬念。
小刘这个复杂的表情,在沉重的音符衬托下被无限放大,深深烙印在每一位观众的心中。
《太平书·苍茫》第一集,终。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华娱:从神棍到大娱乐家,华娱:从神棍到大娱乐家最新章节,华娱:从神棍到大娱乐家 圣墟小说网!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华娱:从神棍到大娱乐家,华娱:从神棍到大娱乐家最新章节,华娱:从神棍到大娱乐家 圣墟小说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