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逢闻言,细细思考了一番,顿时发现还真是那么回事。
就算是在这种猜测之中,袁树依然是其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那些人就算是怀疑,也必须要怀疑自己做这件事情是为了拉拢袁树做为臂助,有了袁树和一心会集团的帮助,他的称帝才能更加顺利。
甚至袁逢认为,假如自己想称帝,但是袁树不同意,那自己搞不好还就真的没法儿称帝。
因为袁树掌握了整个天下最强大的一支军队,袁树在军队里的威信特别的高。
于是袁逢就有些郁闷了,继而是苦笑。
“换作真的有称帝之心的人,就算是自己的儿子能够达到如此境地,恐怕也不会非常高兴,也就是我没有称帝之心,否则,子嘉的日子可不会如此舒坦!”
程立明白袁逢的心思,便立刻送上了一记舒服的马屁。
“如果不是因为您并没有称帝之心,那么公子也走不到今天这一步,公子也无法顺利地掌握那么多权力,这一切,都是因为您愿意成为周文王,愿意成就公子的周武王之功,未来公子成就大业,您,就是首功。”
这一记马屁拍的十分响亮,而且正中袁逢的好球区,让袁逢非常的舒服。
于是袁逢哈哈大笑。
“虽然此话有谄媚之嫌疑,但是不得不说,事实也的确是如此,若是没有我这个当爹的,子嘉能有今日?哼!”
袁逢很是得意了一会儿。
但是很快,他就想到了袁基和袁绍,于是又消沉了下去。
“可我成全了子嘉,却顾全不了另外两个儿子,仲德,你说,我是不是一个很失败的父亲啊?”
“都说天家无父子,地位权势越高,则越难顾及亲情,强如孝武皇帝,一样如此。”
程立缓缓道:“您能够明白的确立一个继承人,并且帮助他把所有的隐患都排除掉,并且能够保全他们的性命,使得他们可以继续活下去,不至于死于骨肉相残,您已经是一个很成功的父亲了。”
袁逢听后,沉默了好一阵子,才缓缓开口。
“若我当初没有听从子嘉的建议起兵,或许今日也不需要有如此的作为,可我若是不听子嘉的建议,又会成为宦官砧板上的鱼肉,天下,终究没有两全的好事啊……”
看着袁逢消沉的模样,程立就知道袁逢做不了改朝换代的事情,做不了开国君主,因为他的心不够狠,不够硬。
没有袁隗、袁树在他身边推动他往前走,他根本走不到今天,作为一名权臣,他是不合格的。
但也正是因为此,袁树的道路才能相对平稳一些,不至于走上父子相猜、兄弟相残的悲剧之路。
从这个角度来说,程立觉得袁树真的很幸运、很幸运。
袁逢终究没有对外界的猜疑做任何解释,私下里有人询问他的时候,他也没有给出明确的答复,只是要求自己的亲信部下们都要支持这一决定,不要反对。
支持的,自然会得到他的信任与嘉奖。
反对的,就会步上那群党人的后尘。
最终,袁氏门生故吏集团和袁树的一心会集团基本保持了支持的态度,而剩下来的大部分人都是保持沉默,不支持,也不反对。
明确反对的,只有寥寥数人。
他们认为虽然此前有光武帝刘秀罢黜西汉诸帝庙号的示例,但是光武帝是皇帝,皇帝做这件事情是可以的,但是臣子提出这种意见,则有悖逆的嫌疑。
这寥寥数人对程立发起了攻击,对明确支持的太尉段颎也发起了攻击,认为段颎德行有缺,不应该继续做太尉。
而这件事情的结果也非常简单。
袁逢将这件事情象征性的告知了刘礼,然后就让刘礼用印认可了,接着就是颁布天子圣旨,认可这一提议,以汉天子的名义罢黜了汉和帝、汉安帝、汉顺帝和汉桓帝四人的庙号,剥夺了他们单独享受祭祀的资格。
好了,这下是天子颁布的圣旨所认可的事情,你们还有什么可说的吗?
如果没有的话,这个事情就这样定了。
支持的人很高兴。
沉默的人松了口气。
反对的人面面相觑。
刘礼的圣旨颁布之后的第三天,廷尉郭鸿上表弹劾之前明确提出反对意见的六名官员,认为他们有渎职之嫌疑,要求将他们六人解除职位、收押起来进行下一步调查。
天子刘礼下诏许可。
于是这六名官员被解除职位、收入廷尉府进行进一步的调查,以确定他们的罪责。
又是一些袁氏政权的反对者被拿下了。
雒阳朝廷内部的袁氏势力更加稳固,袁氏政权的威慑力进一步增强,明里已经不存在什么反对者,暗里的反对者也收起了自己的爪牙,默默蛰伏,不敢声张。
而这一系列的事件最终都通过了程立的信件传递给了袁树知晓,让袁树远在并州也了解到了朝廷这边到底发生了什么。
得知了这一系列的事情之后,袁树其实挺高兴的,虽然这件事情并非他本人主导,但是他却从中意识到了自己部下的这群人已经开始能够给他回馈与帮助了。
他们成长了,而且成长的很不错。
早些时候,他们是只能依靠袁树的羽翼在雒阳生存下来的一群小虾米,若是没有袁树的保护和帮助,他们连在雒阳立足的地方都没有,只能一直待在老家等待乱世的降临。
长达数年的时间里,他们所能够回馈给袁树唯一的东西,就是遵照袁树的命令与设计好的路线而行动。
也就是听话。
最多,他们能够用自己的命和袁树一起去拼杀,做到以命换命。
但是在这个时代,命是不值钱的,尤其是他们这些出身寒门、平民的人,命贱如草,没有多少价值,所以说他们是依附于袁树麾下靠着袁树的雨露而生存的嗷嗷待哺的小生物也不为过。
可现在不是了。
他们成长起来了。
在袁树的提拔和培养之下,他们成长起来了,他们拥有了自己的全新定位,在袁树定义的路线之中行走的同时,也能够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为袁树获得一些额外的利益。
他们开始可以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甚至在某种意义上影响到袁树的未来。
他们可以通过掌控的权力、操纵这部分权力去为袁树达成一些袁树自己不方便去达成的但又十分需要达成的目标。
袁树本人可以不在,甚至不需要遥控指挥,他们自己就可以组织起来,以袁树的利益为最终导向而行动。
所以到了这个时候,袁树终于可以确认,一心会集团的政治能量终于开始溢出了,终于溢出了袁树为他们划定的范围,开始向外扩散、产生额外的影响力了。
最开始,一心会集团的力量不够大,所获得的一切虽然很多,但基本上是依靠袁树个人过于强悍的能力和声势填补了一心会本身的不足,让一心会集团勉强可以在袁树划定的范围内行动。
他们的政治能力、组织能力和策划能力等等都有所不足,需要袁树利用自己的指挥能力为他们补全。
可是从这件事情身上,袁树意识到自己多年来的培养已经成功了,多年的付出与投入没有白费,一心会集团终于在脱离他的直接指挥的前提之下,自发地将原先的势力范围完全占据,并且开始溢出。
他们开始自发的为袁树、为一心会的整体争取利益,自发的向上向下寻求合作、争取功勋、获得更多的权利。
解决掉袁基和袁绍的行动之中,主要的策划就是程立提出、贾诩帮助润色、诸多一心会员贯彻落实的,而事后,他们也通过此番成功获得了一部分原先属于袁基集团的利益。
在没有袁树直接参与的前提下,他们覆灭了袁基与党人的联盟,并最终吞吃掉了这部分利益,第一次自发的增强了自身的实力。
这一点,让袁树感到非常的满意。
一心会集团的政治能力开始出现质的飞跃,即使在没有袁树主持大局的前提下,剩下的这部分领导者依然可以利用仅剩不多的实力完成这次政治行动。
如何不好呢?
如此一来,袁树对雒阳那边的情况就更加放心了,他更加确信留守的会员们能够保护一心会的整体利益,这将极大的打消他的后顾之忧,为他全面对抗鲜卑稳定后方。
他终于可以把全部的精力集中起来,对檀石槐发起最后的破袭了。
主要在刘悝病死、刘礼上位的这几个月的时间里,檀石槐做的有点过分。
趁着袁树被雒阳牵制住了部分精力的机会,檀石槐又对幽州发起了三次进攻,并且最终将上谷郡的宁县、广宁县两座县城攻破,击败了护乌桓校尉胡训,获得大量缴获。
幽州刺史田晏和上谷郡太守王球合兵一处紧急支援,也没能赶得及,抵达战区的时候,檀石槐的主力已经撤退。
田晏怒不可遏,不顾王球的劝阻率军出塞追击,结果遭到檀石槐布置的后军的阻击,三战两败,狼狈退回边关,上表雒阳请罪。
就算是在这种猜测之中,袁树依然是其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那些人就算是怀疑,也必须要怀疑自己做这件事情是为了拉拢袁树做为臂助,有了袁树和一心会集团的帮助,他的称帝才能更加顺利。
甚至袁逢认为,假如自己想称帝,但是袁树不同意,那自己搞不好还就真的没法儿称帝。
因为袁树掌握了整个天下最强大的一支军队,袁树在军队里的威信特别的高。
于是袁逢就有些郁闷了,继而是苦笑。
“换作真的有称帝之心的人,就算是自己的儿子能够达到如此境地,恐怕也不会非常高兴,也就是我没有称帝之心,否则,子嘉的日子可不会如此舒坦!”
程立明白袁逢的心思,便立刻送上了一记舒服的马屁。
“如果不是因为您并没有称帝之心,那么公子也走不到今天这一步,公子也无法顺利地掌握那么多权力,这一切,都是因为您愿意成为周文王,愿意成就公子的周武王之功,未来公子成就大业,您,就是首功。”
这一记马屁拍的十分响亮,而且正中袁逢的好球区,让袁逢非常的舒服。
于是袁逢哈哈大笑。
“虽然此话有谄媚之嫌疑,但是不得不说,事实也的确是如此,若是没有我这个当爹的,子嘉能有今日?哼!”
袁逢很是得意了一会儿。
但是很快,他就想到了袁基和袁绍,于是又消沉了下去。
“可我成全了子嘉,却顾全不了另外两个儿子,仲德,你说,我是不是一个很失败的父亲啊?”
“都说天家无父子,地位权势越高,则越难顾及亲情,强如孝武皇帝,一样如此。”
程立缓缓道:“您能够明白的确立一个继承人,并且帮助他把所有的隐患都排除掉,并且能够保全他们的性命,使得他们可以继续活下去,不至于死于骨肉相残,您已经是一个很成功的父亲了。”
袁逢听后,沉默了好一阵子,才缓缓开口。
“若我当初没有听从子嘉的建议起兵,或许今日也不需要有如此的作为,可我若是不听子嘉的建议,又会成为宦官砧板上的鱼肉,天下,终究没有两全的好事啊……”
看着袁逢消沉的模样,程立就知道袁逢做不了改朝换代的事情,做不了开国君主,因为他的心不够狠,不够硬。
没有袁隗、袁树在他身边推动他往前走,他根本走不到今天,作为一名权臣,他是不合格的。
但也正是因为此,袁树的道路才能相对平稳一些,不至于走上父子相猜、兄弟相残的悲剧之路。
从这个角度来说,程立觉得袁树真的很幸运、很幸运。
袁逢终究没有对外界的猜疑做任何解释,私下里有人询问他的时候,他也没有给出明确的答复,只是要求自己的亲信部下们都要支持这一决定,不要反对。
支持的,自然会得到他的信任与嘉奖。
反对的,就会步上那群党人的后尘。
最终,袁氏门生故吏集团和袁树的一心会集团基本保持了支持的态度,而剩下来的大部分人都是保持沉默,不支持,也不反对。
明确反对的,只有寥寥数人。
他们认为虽然此前有光武帝刘秀罢黜西汉诸帝庙号的示例,但是光武帝是皇帝,皇帝做这件事情是可以的,但是臣子提出这种意见,则有悖逆的嫌疑。
这寥寥数人对程立发起了攻击,对明确支持的太尉段颎也发起了攻击,认为段颎德行有缺,不应该继续做太尉。
而这件事情的结果也非常简单。
袁逢将这件事情象征性的告知了刘礼,然后就让刘礼用印认可了,接着就是颁布天子圣旨,认可这一提议,以汉天子的名义罢黜了汉和帝、汉安帝、汉顺帝和汉桓帝四人的庙号,剥夺了他们单独享受祭祀的资格。
好了,这下是天子颁布的圣旨所认可的事情,你们还有什么可说的吗?
如果没有的话,这个事情就这样定了。
支持的人很高兴。
沉默的人松了口气。
反对的人面面相觑。
刘礼的圣旨颁布之后的第三天,廷尉郭鸿上表弹劾之前明确提出反对意见的六名官员,认为他们有渎职之嫌疑,要求将他们六人解除职位、收押起来进行下一步调查。
天子刘礼下诏许可。
于是这六名官员被解除职位、收入廷尉府进行进一步的调查,以确定他们的罪责。
又是一些袁氏政权的反对者被拿下了。
雒阳朝廷内部的袁氏势力更加稳固,袁氏政权的威慑力进一步增强,明里已经不存在什么反对者,暗里的反对者也收起了自己的爪牙,默默蛰伏,不敢声张。
而这一系列的事件最终都通过了程立的信件传递给了袁树知晓,让袁树远在并州也了解到了朝廷这边到底发生了什么。
得知了这一系列的事情之后,袁树其实挺高兴的,虽然这件事情并非他本人主导,但是他却从中意识到了自己部下的这群人已经开始能够给他回馈与帮助了。
他们成长了,而且成长的很不错。
早些时候,他们是只能依靠袁树的羽翼在雒阳生存下来的一群小虾米,若是没有袁树的保护和帮助,他们连在雒阳立足的地方都没有,只能一直待在老家等待乱世的降临。
长达数年的时间里,他们所能够回馈给袁树唯一的东西,就是遵照袁树的命令与设计好的路线而行动。
也就是听话。
最多,他们能够用自己的命和袁树一起去拼杀,做到以命换命。
但是在这个时代,命是不值钱的,尤其是他们这些出身寒门、平民的人,命贱如草,没有多少价值,所以说他们是依附于袁树麾下靠着袁树的雨露而生存的嗷嗷待哺的小生物也不为过。
可现在不是了。
他们成长起来了。
在袁树的提拔和培养之下,他们成长起来了,他们拥有了自己的全新定位,在袁树定义的路线之中行走的同时,也能够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为袁树获得一些额外的利益。
他们开始可以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甚至在某种意义上影响到袁树的未来。
他们可以通过掌控的权力、操纵这部分权力去为袁树达成一些袁树自己不方便去达成的但又十分需要达成的目标。
袁树本人可以不在,甚至不需要遥控指挥,他们自己就可以组织起来,以袁树的利益为最终导向而行动。
所以到了这个时候,袁树终于可以确认,一心会集团的政治能量终于开始溢出了,终于溢出了袁树为他们划定的范围,开始向外扩散、产生额外的影响力了。
最开始,一心会集团的力量不够大,所获得的一切虽然很多,但基本上是依靠袁树个人过于强悍的能力和声势填补了一心会本身的不足,让一心会集团勉强可以在袁树划定的范围内行动。
他们的政治能力、组织能力和策划能力等等都有所不足,需要袁树利用自己的指挥能力为他们补全。
可是从这件事情身上,袁树意识到自己多年来的培养已经成功了,多年的付出与投入没有白费,一心会集团终于在脱离他的直接指挥的前提之下,自发地将原先的势力范围完全占据,并且开始溢出。
他们开始自发的为袁树、为一心会的整体争取利益,自发的向上向下寻求合作、争取功勋、获得更多的权利。
解决掉袁基和袁绍的行动之中,主要的策划就是程立提出、贾诩帮助润色、诸多一心会员贯彻落实的,而事后,他们也通过此番成功获得了一部分原先属于袁基集团的利益。
在没有袁树直接参与的前提下,他们覆灭了袁基与党人的联盟,并最终吞吃掉了这部分利益,第一次自发的增强了自身的实力。
这一点,让袁树感到非常的满意。
一心会集团的政治能力开始出现质的飞跃,即使在没有袁树主持大局的前提下,剩下的这部分领导者依然可以利用仅剩不多的实力完成这次政治行动。
如何不好呢?
如此一来,袁树对雒阳那边的情况就更加放心了,他更加确信留守的会员们能够保护一心会的整体利益,这将极大的打消他的后顾之忧,为他全面对抗鲜卑稳定后方。
他终于可以把全部的精力集中起来,对檀石槐发起最后的破袭了。
主要在刘悝病死、刘礼上位的这几个月的时间里,檀石槐做的有点过分。
趁着袁树被雒阳牵制住了部分精力的机会,檀石槐又对幽州发起了三次进攻,并且最终将上谷郡的宁县、广宁县两座县城攻破,击败了护乌桓校尉胡训,获得大量缴获。
幽州刺史田晏和上谷郡太守王球合兵一处紧急支援,也没能赶得及,抵达战区的时候,檀石槐的主力已经撤退。
田晏怒不可遏,不顾王球的劝阻率军出塞追击,结果遭到檀石槐布置的后军的阻击,三战两败,狼狈退回边关,上表雒阳请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