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多天后,

  克拉苏沿着西泾水一路北上,再通过其支流,来到了大秦的国都安都城。

  他再次对秦国的城池表达起了赞叹:

  如果说仍旧在扩张修建的玉壁城,是一位正在成长的娇美诱人的少年,

  那经过老秦人数十年持续不断的建设,以及东西商路往来财富的滋润,

  安都城足以称得上是一位正值青壮,高大雄武的主宰者。

  也许在千百年之后,

  这座城池会变得古老,但它的气息也注定会变得更加雄浑朴质,令人心折。

  将文明交付给岁月,

  让岁月见证文明的兴衰起落。

  不过,

  这些对还很年轻,性格轻佻十分爱财的克拉苏来说,并不重要。

  他很少关心未来的事情,除非那是显而易见的,可以让自己获得许多利益的投资。

  更多时候,

  克拉苏喜欢用各种手段,去为自己和家族,夺取已在眼前,确凿无疑的财富。

  所以他只是单纯的赞叹着安都城那高大的城墙,宽广的道路,以及细密的人流。

  这是罗马未曾有过的风景。

  因为罗马建城的位置,不能像安都城这样,有着庞大的土地。

  那只是台伯河冲击出的,一个小小的河谷三角洲罢了。

  而且罗马的公民数量,也远远比不上秦国。

  据克拉苏所知,

  秦人并不像罗马那样,对公民进行极为严格的划分和管理。

  像斯巴达克斯那样的野蛮人,如果落在罗马手里,克拉苏发誓,自己一定会将他贬为奴隶,扔到角斗场里,让他用生命来取悦自己。

  但在秦国,

  只要被“教化”,就拥有了加入秦国体系,成为其公民的可能。

  等到下一代,那融入的过程还能更快。

  因为秦国很多的小孩子,母亲可能是其他族的女子,父亲却基本是秦人。

  当年复兴秦国的太祖曾经规定,一个秦人可以在迎娶了同族的正妻以后,再拥有三个姬妾。

  至于怎么抚养这么多女人和孩子?

  那就需要军功了!

  只要军功到位,

  娇妻美妾会有的,

  子孙成群也会有的!

  而在诸夏的宗法观念中,不论母亲是谁,只要父亲得到确定,那这个孩子就一定是诸夏的一员,也必然是相应家族的合法继承者之一。

  更不用说在秦国的仓库充实后,又有新的法令颁布:

  幼儿若是到了启蒙的年纪,当地的官吏就要使其入学,教导他们诸夏的历史。

  “秦”在哪里?

  他们从何而来,又将从何而去?

  如此种种,

  让嬴秦的子孙得以在这百年间,迅速的繁衍壮大,并超过比他们还要更早发展起来的罗马,覆灭曾经声名显赫、国土广阔的波斯。

  过去悠久的历史,

  如今频频的胜利,

  让无数嬴秦后裔,都因此自豪满满。

  “……幸好罗马不这样。”

  克拉苏在心里暗暗想到。

  虽然面前的例子,明明白白的告诉他,这是能让一个以父系血缘为纽带的民族,飞快膨胀强大起来的通天大道。

  但克拉苏还是不喜欢让太多外邦人的低贱血统,来玷污高贵的罗马公民。

  那些被征服的外人,已经用失败证明了他们的不堪大用,只配做罗马的奴隶!

  而秦人的组建家庭的规则,也让克拉苏万分不悦:

  如果他的父亲也是一个秦人,

  那么克拉苏家族的人口会繁衍多少?

  跟他争夺家产的兄弟姐妹又会有多少?

  这可不是一件好事!

  他父亲只需要有自己这么一个子嗣就好!

  怀抱着这样的想法,

  克拉苏进入了秦国君主的宫殿,对这位明明可以宣称自己为“万王之王”,却坚持使用“皇帝”这个拗口尊称的庞大帝国统治者,表达了来自罗马的关心。

  皇帝从容的应下,然后用宴会接待了他。

  对克拉苏来说,这自然又是一番极为陌生的经历。

  毕竟玉壁城那一边,兴建的时间并不长久,而且还有大量来自周边的蛮族涌入,所以难免有些胡人的风气。

  安都城却不一样。

  这是老秦人倾尽心血修建的都城,

  他们将对雍、对栎阳、对咸阳的怀念,都浸入了这座新的首都之中。

  如果当年对秦国虎狼深感畏惧的六国遗民来到这里,只要深吸一口气,就可以感受到满满“秦风”的味道,然后吓晕过去。

  如果不提域外,只观察眼前的城池,谁又能知道安都城并不在中原呢?

  而且郡守的威严,也远远比不上皇帝。

  面对前者,还有人敢开口嬉闹;

  面对后者,却是战战兢兢,谨小慎微。

  总得来说,

  秦国的宫廷宴会,端庄严肃到让克拉苏这个性格放浪的罗马人十分不习惯。

  当酒足饭饱以后,

  这位年轻的国使,便找借口尿遁离开了。

  而在他离开后,皇帝便放松了自己板起来的脸,忽然询问起座下群臣来。

  “……诸卿,你们认为此次罗马遣来使者,所图为何?”

  有臣子说,“应该是对我国西疆有所企图,只是国力未及,不敢莽撞罢了。”

  虽然在罗马看来,

  自己在决定进攻前,派人去探查虚实,选择时机,已经算很有心机和谋略了,

  但老秦人是在中原卷了几百年,各种手段都用过的老前辈了,岂能不知对方的心思?

  “那朕对此,应做些什么呢?”

  “只要秣兵历马,兵来将挡就好!”

  在内卷的最后阶段,

  诸夏君子已经看透了——

  阴谋诡计再厉害,也没有力量直接。

  而秦罗之间论起人口和土地,前者自然占据优势,只是水上力量有所不及罢了。

  “只要国家不发生动乱,哪里需要担心外敌呢?”

  “而且我听说,罗马的马略革新,虽然有很大的成果,却也引起了许多人的不满。”

  “在宴会之前,我作为典客去拜访过这位罗马使者,他在言语之间,对马略并不是很尊敬,更加亲近罗马元老院中的人。”

  那臣子继续对皇帝说道,“所以我认为,罗马即便对我国西疆域有所图谋,也不会投入太多的力量。”

  “他们的内乱还要继续,比之先前,可能会更加激烈!”

  “何以见得?”皇帝询问他为何会有这样的判断。

  臣子便说,“翻阅商君故事,可以推测罗马之后的发展。”

  马略的革新,

  虽然比不上商君的强而有力,

  但仍旧引起了大量保守派的不满。

  他的确当选了几任保民官,可年寿已高,还能持续多久呢?他的随行者又有多少呢?

  克拉苏的父亲是国中巨富,已然旗帜鲜明的,表达了对马略反对派苏拉的支持。

  因此,

  未来已经可以预见了。

  皇帝听了他的话,点了点头后沉吟一阵,又突然说起了另一件事:

  “商人掌握财富之后,会生出干预朝政的心思。”

  “这是朕迟迟不愿意放松对商贾管控的原因。”

  随着秦国在域外发展的时间愈发长久,在根本稳固之后,百业自然也兴盛起来。

  而西海之地的水土,又远不及中原:

  后者若是平原稀少,还可以挖掘丘陵,以做山田,左右不缺水热。

  但前者的四方,却是真的贫瘠,有时连放牧牛羊都无法做到。

  若沿着兴山向夏国的方向前去,纵目远望,更是荒芜可怜。

  但那些土地,却因为拥有护卫两河腹心的职责,绝不能被放弃。

  如此一来,

  那些地方想要获得补充,除开朝廷发放的微薄粮饷外,多要依赖往来的行商。

  这些年间,

  西秦和中原的联系密切起来,加之又素来同夏国友好,

  所以顺着商路往来的商队也愈发的多了。

  他们路过边境要塞关隘时缴纳的过路费,以及售卖给当地军民的物资,也让朝廷在财政支出上,大大松了口气。

  是以秦国即便仍有“重农抑商”的国策在,民间却已不可避免的自发展开了各种贸易,朝堂之上也涌现出“支持经商”的声音,希望国家可以根据目前的情况,调整政策。

  但商贾之心,向来是既要又要,难以满足的。

  所以皇帝一直很迟疑。

  直到争执无法掩盖,矛盾难以调和,皇帝才决定效仿东方的汉朝,召集全国各地的人才贤者,于安都城中举行一场盛大的集议。

  罗马来使,

  不过是这巨大风浪中,被卷出水面的小小沙砾。

  虽然让秦人见了有些惊讶,但也不至于为其浪费太多精力。

  说来说去,

  治理好自己的国家才是最重要的。

  克拉苏不知道秦国君臣的心思,但他居住在安都城里,自然会听说大集议的消息。

  “是讨论国家之后对于商业的规定?”

  “经商贩卖,本来就是很美好的事情,为什么搞出这么大的排场来?”

  生于罗马巨富之家的克拉苏并不了解诸夏君子们对“本末”的看法。

  秦国四夷馆中专门培养的翻译便为之解释了一番。

  克拉苏很生气,觉得秦人竟然打压商贾,这可真是太坏了!

  当从其口中知道秦国还有抄家、诛族这样的刑罚时,他更加愤怒了。

  怒气使他开窍,回想起了在玉壁城时斯巴达克斯哔哔的话。

  “原来那家伙是在诅咒我?”

  “我迟早要把他抓去当奴隶!”

  克拉苏愤愤的说道。

  然后,

  克拉苏便密切关注起了这件事情。

  他的家族,还企图在秦国培养人脉关系,开辟新的财源呢。

  如果秦人要是坚持重农抑商,那他们以后的行动,必然会艰难许多。

  要知道,

  克拉苏家族之所以能发展到如今的地步,黑市经营、投机倒把、贿赂官员的事情可从没少做!

  而这些,

  件件都踩在秦人的敏感点上,能让他们顿时应激的抄起弓弩刀剑来。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从战国开始掌控山川,从战国开始掌控山川最新章节,从战国开始掌控山川 圣墟小说网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