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战国开始掌控山川 第467章:日蚀与梦

小说:从战国开始掌控山川 作者:雪山藏狐 更新时间:2025-06-13 11:42:52 源网站:圣墟小说网
  “罗马也出兵了?”

  “大秦的福气真是不小啊!”

  当新夏隋国的使者,带着来自于秦国的消息,进入长安对天子表达问候时,

  于万里外旁听的何博便对着身边的秦君们,发出了如此赞叹。

  可惜后者对他放出来的嘲讽,早已习惯,

  而且失国一次,也提高了他们的忍受能力,

  所以并没有死鬼搭理他。

  连一逗就胀气的始皇帝都没给上帝一个眼神。

  于是何博眼睛一眯,又凑过去,双手叉腰的讲:

  “宗庙要倒下了,你们就不担心吗?”

  孝公闻言,抬头看了他一眼,没有直接回复。

  他只推了推自家的来孙嬴政,并对他提出要求,“皇帝,你说句话啊!”

  嬴政在旁边低着头,闷声没动静。

  孝公便又去推昆孙扶苏,“二世皇帝,你来说!”

  扶苏有些不好意思,

  但他向来是个孝顺的孩子,也不像父亲那样拧巴,长了张嘴跟挂件似的。

  所以,

  当孝公催了两下后,扶苏鼓足勇气,憋着一张微红的脸,对何博说道:

  “还请允许我用你自己说的话作答——”

  “皇帝不急太监急!”

  何博当即就气得跳脚,“真该死!”

  “你竟然敢用我的话语来攻击我!”

  扶苏道,“可我只是复述了一遍你的话而已……”

  但何博就是不管。

  他给予了扶苏重重的惩罚,让他去处理山一样高的文书,并告诉他:

  “在大黄偷吃完西门豹食盒里的东西之前,你不准下班!”

  扶苏跟旁边的大黄听了,都露出了惊恐的表情。

  前者是吃过文书之苦的,

  后者却是知道西门大夫食盒里,装满了他夫人对其的“关心”。

  那浓浓的汤水,偷吃一点都能令狗生不如死。

  它真的一点都不想吃啊!

  大黄尾巴都夹上了!

  可扶苏也不想永远沉沦在文山书海之间。

  他看向大黄的眼神,闪过一些纠结、悲痛、愧疚后,便逐渐坚定起来。

  何博见状,又得意洋洋的跟季伍说道:

  “看吧!”

  “上位者治理下面的黎庶,就是用这样的办法来转移上下矛盾的!”

  执掌国家权力的贵人们,在提出某些不好的、不符合人心的政策时,也会担忧遭到百姓的反对和抗争。

  对此,

  贵人们自然要有所准备。

  毕竟他们推行的政策,要为自己谋取利益,

  岂能因为庶民的反对,就放弃它呢?

  秉持着这样的原则,

  贵人们便会在落实政策之前,对庶民进行搅弄,令其相争,分化瓦解他们的力量。

  如此这般,

  无法凝聚的一团散沙,又哪里能跟贵人们作对呢?

  心里有气?

  手里只有竹竿木棍,拿不起刀剑弓弩,还分散四处的庶民,

  又能奈贵人何?

  近来正跟着太平道厮混,做各地世家庄园调查的季伍看了,却不像往常那般生气恼怒。

  熟读《太平经》,又跟那些心怀天下,敢于离开温柔的故土,来到正逐渐走向崩坏的中原传教的道士们接触了一段时间后,

  季伍看上去要随和从容了许多。

  他只是对鬼神回道,“即便是微小的泥沙,也会有堆积成山,压塌堤坝的那一天。”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也喜欢用自己的私心,去揣度天下人的公心,觉得分化瓦解了黎庶之后,后者便各自为战,人人相斗,使自己的位置安稳。”

  “可他们却不知道,这天下千千万万的人中,总有敢于挺身,为黎庶发声的贤人存在。”

  “而那些粗鄙、不通文字的黎庶之间,也有着一副涌动热血的心肠,不似吃多了酒肉的贵人们那般寒凉。”

  “再者说!”

  停顿了一下,季伍又说,“权贵如此之多,免不了也会出现几个离经叛道的,想要切真落实先人教诲,引导天下向善的家伙。”

  何博眨了眨眼睛,“你说的是孔光跟王商这些人吗?”

  他拍着手,对着季伍调笑起来,“嗨呀!”

  “你不是一直很讨厌只知道空谈经义,不去为百姓做实事谋好处的家伙吗?”

  “现在看多了在地方上作威作福,圈地占民的贵人,就觉得这两人眉清目秀起来了?”

  季伍当即哼了一声,“那两个分不清情况的犟种,我对他们才不熟悉呢!”

  说罢,

  他就离开了这里。

  何博在原地放声大笑起来。

  随后,

  他从高原上抬起头,眺望起天上的太阳——

  而那滚烫明亮的金乌,

  也逐渐的显露出乌黑的斑点,以示对鬼神的回应。

  旁边等待已久众多死鬼们也跟着站起身,仰起了脑袋。

  “日蚀来了!”

  他们纷纷赞叹着,“石申和甘德预测的当真准确!”

  “还真让他们推算出了日蚀的日子!”

  在甘石这两位天文学者死后持久的努力下,

  他们所编修的《星经》,不仅扩充了对更多星辰的记录,还增添了对各种奇特天象的解释,分析了它们形成的原因,以及写下了推测其到来时间的方法。

  这是人对天地研究长久,从而形成的智慧结晶,

  也是足以为后人称道、赞叹的“奇迹”。

  即便后人注定不能知道,明明已经在战国时代,就已经成书了的《星经》,为何还会被一些奇怪的、行文风格十分贴近原作者的后人续写,并毫不吝啬的填补进更多的,且成就非凡的内容,

  但就像何博和死鬼学者们,至今还在为内容已然“汗牛充栋”的《杂说》写续集一样:

  他们不在乎那无所谓的赞叹欣赏,

  只要后人能够将这份智慧流传下去,并从中学习到新的知识,更好的改变这个世界,

  那就能让“在天之灵”们,感到满足了!

  另外一提,

  要不是为了更好的欣赏这日蚀奇景,见证人类智慧对天地自然的“预言”,

  这些死鬼们也不会跑到这荒凉的高原,陪伴在一位碎嘴子的鬼神身边,忍受后者的调戏骚扰呢!

  ……

  而伴随着高原上,

  死鬼们对着日蚀的指指点点,

  阳世的大汉朝堂,也正迎来新的动荡。

  一直不屈不挠,希望阻止朝政的崩坏,从而跟王凤坚持对抗的王商,被皇帝收回了相印,罢免了职位——

  在此之前,

  王商因为秉公执法,惩戒了王凤的亲家,渎职的琅琊太守杨肜,并弹劾其结党营私,检举王凤将手从中枢长长的伸到地方,企图从上到下,从里到外的,侵占大汉的权力,希望皇帝能够及时醒悟,抑制外戚的力量。

  于是,

  他迎来了元城王氏的疯狂反击。

  王凤派人捏造了一些谣言,给向来以“刚正不阿”示人的王商泼起了脏水:

  先是说王商私通父亲的婢女,

  又说王商纵容妹妹私通他人,并杀害家奴等等,

  通过这些难以查证的闺门秘事,对王商进行污名化打压。

  王商当时便气得要死,一张老脸涨得通红。

  他很快找到皇帝,宁愿用死亡来向其证明自己的清白。

  而皇帝到底还念着过去的情谊,没有深入的追究这些事情。

  但很可惜,

  日蚀到来了。

  这对崇尚“天人感应”的大汉君臣来说,又是一个需要献祭三公的回合。

  大司马大将军领尚书事的王凤,能是被献祭的对象吗?

  跟王凤同为元城王氏,兄弟紧紧抱团在一起的御史大夫王音,能是被献祭的对象吗?

  所以,

  王商还能怎么办呢?

  当王商在朝堂上交出相印,摘下帽子,对着皇帝叩首,流泪诉说着自己的无能,“没有辅佐好天子,以至于上天震怒,遮蔽了太阳”等等话语时,

  他那一向洪亮沉稳,暗含着犹如刀锋那般锐气的声音,变得无比的沙哑哽咽。

  皇帝有些不忍心,

  但看着朝堂上的两位舅舅,

  又想着朝堂之外,那高悬于天上,却不似往常那般明亮夺目的太阳,

  终究没有说话。

  他沉默了下去,只静静的看着王商失落的退出了朝堂。

  随后不久,

  有侍卫上前奏报天子:

  王商刚刚出走未央宫,便痛苦的捶打起了自己的胸膛,呕出几口鲜血,晕厥倒地。

  “什么?”

  孔光当即失色,心里对王商充满了忧虑。

  ……

  “何必如此呢?”

  “未来还有机会啊!”

  下朝之后,

  孔光第一时间来到王商的府邸,对躺在床榻之上,奄奄一息的好友说道。

  王商只摇头轻声道,“我不能忍受这样的羞辱。”

  他生性激烈刚直,

  哪里能忍受那样的污蔑呢?

  “我就要离开了。”

  “之后就看你的了!”

  王商拉着孔光的手,嘱托他道,“你的性格不如王凤狡诈,又容易因为受到刺激,从而做出糊涂的决定。”

  “所以,以后不要轻信他人,保有警惕之心。”

  “不然的话,这大汉江山,又将走向何方啊!”

  朝堂之上,

  有太多太多的王凤党羽了!

  他们纵然是朝廷丞相、是孔子之后、是同皇帝隔代的外戚,也无法与之相争斗!

  但只要还有人在,

  只要还有人坚定不移的做着抗争,

  那就还有希望可以延续!

  孔光泪如雨下,只哽咽着应下他的话语。

  他说,“我等下带王莽过来探望你!”

  “他比我聪慧多了,还有着恭谦仁义的天性,他以后一定会继承你我的意志,匡正朝廷的过失。”

  王商点了点头,不觉得孔光说错了什么。

  虽然王莽是王凤的侄儿,

  可其出淤泥而不染,拥有着不同于元城王氏那散漫骄狂的禀性,是一个纯然的,处处符合礼法的君子。

  可惜的是,

  王莽还年轻,还没有步入朝堂。

  王商还没来得及见证他的光与热,便要离开这个人世了。

  “都是我们连累了你啊!”

  当王莽前来时,

  面色更加苍白灰暗的王商这样对着他道:

  “如果你没有孔光这个老师,再跟我疏远了关系,又怎么会被自己的伯父一直压制,迟迟无法获得举荐呢?”

  “没有出仕,这是因为我的才能还不足够,德行还不充实,哪里能怪罪到长辈身上呢?”

  王莽诚恳的对王商说道,“如果能让您身体好转,延长寿命,那我宁愿终身不仕,隐居在山野之间。”

  王商不同意他的话,“我这样的老朽,本就不如你这般的年轻有为的少年!”

  “大汉的未来还在你的肩上担着,一定要爱惜自己的身体,保留它为国家做贡献!”

  “如此,我的在天之灵,也能够得到安息!”

  王莽无奈,只能答应长者的要求。

  王商这才满意的闭上眼睛。

  第二天清晨,

  雄鸡唱晓的声音还没有褪去,

  天边刚刚浮现出一丝白色,

  王商的府邸,便已经挂上了白色的麻布。

  他的儿子拿着哭丧的孝棒,穿着孝衣,跪在地上,对赶来悼念亡父的亲朋长者们行礼。

  宫里的皇帝听说了这个消息,

  便派人去吊唁王商这位曾经的亲信。

  而后者因为受到王凤污蔑,从而活活气死的事,

  也让皇帝难得的思考起来:

  朕是不是对王氏过于放纵了?

  登基之后,

  王凤这位大舅,便跃居朝堂,掌握了偌大权柄;

  河平二年的时候,

  他又听从太后的建议,将其他五个舅舅,在同一日,集体册封为公侯。

  至此,

  王氏有了名望、地位、权力、富贵……

  为什么还要逼迫自己其他亲近的臣子呢?

  但他的母亲,大汉的太后王政君,对此仍旧十分放心。

  她再次劝慰自己的儿子:

  “天下同皇帝最亲近的,除了你的舅父,还能有别人吗?”

  “他们的地位权势,都是依赖于你而取得的,纵然有一二的私心,又怎么敢不利于你呢?”

  皇帝想了想,

  觉得母亲的话不无道理,于是便放下了纠结,继续沉迷在酒色之中。

  而伴随着王商的离去,

  继任的丞相张禹又是个阿谀谄媚王氏,从不与之意见相反的腐儒,

  王氏的权力便日益增长,很快到达了顶峰。

  朝野上下,许多人以王氏党羽自居,

  长安城内,

  王氏的子弟也愈发骄狂蛮横。

  他们沉溺在这一人之下,万万人之上的权势中,尽情的声色犬马,享受着奢靡无比的生活,并通过互相攀比,验证着大汉和王氏的强大。

  只有王莽仍旧谦恭朴素,

  他侍奉着自己的母亲,侍奉着自己的伯父,侍奉着自己的兄弟……

  不管面对谁,

  他永远都是那样的和蔼可亲。

  加上他孔光弟子的身份,

  无论清流文人,还是追逐名利的官吏,都对他表达出了亲近之情。

  许多人称赞他道,“王氏的富贵会因为王莽而得到延续!”

  那些骄纵的子弟,

  哪里能跟王莽相比呢?

  王凤听说了这些评价,先是气恼的说:

  “我自有子嗣和兄弟,怎么会需要他一个孤儿来维系家族的荣光呢?”

  然而,

  这位富贵至极的王氏家主想起自家那些无能的,只知道酒肉歌舞、驰骋田猎的子嗣和兄弟,又不免发出一声叹息。

  “再看看……再看看吧!”

  王凤绝不相信,

  他们这元城王氏的血脉,会孕育出王莽这样一个大圣人!

  他是伪装的吗?

  他是真心的吗?

  已经狂傲到呵斥皇帝的王凤,也无法对此做出决断。

  而在这样的诡谲的风波之中,

  只有王延世这类的,以技艺闻名的官员,能够安稳一些。

  他们不用在那日益昏暗腐朽的朝堂之上耗费精力,

  只需要奔波于黄河两岸,不断的加固束缚这条大河的堤坝,希望那已然年老的大堤,可以坚持的更加久一些,为大汉的天命,抵抗住更多的洪水。

  而当王延世好不容易折腾完一处,又要前往另一处进行加固时,

  他于睡梦之中,模模糊糊的听到一些声音在说:

  “这就是那个糊裱匠吗?”

  “不对,糊裱匠说的是在朝堂上做官的人,他是修河堤的!”

  “这有什么区别?反正他也就是在河堤上修修补补!”

  “根基已经坏掉了,泥沙已经沉积的太多了,那破破烂烂的大堤,早晚也是要跨掉的!”

  “除非推倒重来,从根基处着手!”

  “可看眼下大汉这模样……嘻嘻,他这么辛苦,结果不还是那样子吗?”

  “好歹是个做实事的,还是对他温柔点吧!”

  “我们不要再打扰他睡觉了,瞧瞧这家伙,在梦里也皱着眉头,一脸牛马模样呢!”

  “哼,你跟我不也是上帝牛马吗?”

  ……

  声音渐行渐远,在王延世的梦境中迅速的散去。

  但王延世仍旧没有醒来。

  他转而做起了一个纯粹的,不受到任何外力干扰的梦:

  在梦里,

  浑浊的洪水最终冲破了大堤,淹没了两岸无数的土地。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从战国开始掌控山川,从战国开始掌控山川最新章节,从战国开始掌控山川 圣墟小说网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