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学军带着众人参观了一番,他似乎对这里很熟悉。

  主体建筑就三栋,主楼上课培训、厂房模拟设备培训,最后则是一个小食堂,很紧凑。

  某处教室门口,“π”的成员们朝里面张望,一个三十岁许的男性正在讲课,经翟达介绍叫屈振,中南大学研究生,有三年半导体从业经验,当然之前都是硅基部分,并且职级也不高。

  对他们来说,培训也是梳理自身技术水平的过程,碳化硅毕竟和硅基不同。

  培训资料的初版,是哈城“π”成员们自己梳理出来的,到了这里老师根据实际情况修订过,以后投产了还要继续完善。

  “标准化手册”对越达餐饮来说是奇招,但对这边来说,只是基操。

  大家见这间教室人不多,索性坐了进去,看看到底是怎么个事儿。

  企业和工厂培训,与学校上课区别还是很大的,一切以实用为主。

  此时正在教的是粒子注入/退火设备的操作,各个工序步骤的注意事项、以及设备操作方法。

  从最初只有十几个人培训,到现在两百来人,虽然也有顽劣掉队的人,但整体来看,情况不错,好于预期。

  因为对于基层操作员来说,有一个很便利的情况。

  那就是那些翟达带头、研究院自主开发的设备,工业软件是由程墨带队完善的。

  底层代码和功能组件不说,外在操作界面和专业术语,都是“中文化”的。

  是的,一个小小的改变,却大大降低了基层人员学习的难度。

  设备和工艺都是自主化,研究院在实质上,已经走在了方兴未艾的“碳化硅领域”前沿,也是全球唯一具有量产碳化硅功率器件能力的企业,自然就成了许多标准的制定者。

  值得一提的是,中文的信息压缩程度高于英文,但在复杂技术领域,却又比不过“英文简写压缩”。

  举个例子,碳化硅行业的高频词:MOSFET,英文展开后得写一行半,翻译成中文若想准确释义,也得半行。

  但区别在于,当一个没有接受过专业英文教育的普通工人看到MOSFET,难以延伸理解其含义,许多工人哪怕工作几年时间,对他来说也只记得了一个“符号”,或者“按钮”。

  但使用中文后,可以引导其理解内在含义: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

  再度简化也可以为:金氧半场晶体管。

  本民族的语言,是一定能够辅助本民族的人更深层次思考的,它是思维的润滑剂,也是调动智力的开关。

  起初翟达也抱着固有思维,觉得中文字符是会长一些、复杂一些,但实践中发现,可以通过“UI界面”和“信息归类”补偿。

  再联动其他内容,哪怕普通工人也能逐渐领会其背后的含义。

  对基层工人来说,再复杂还能比专业英文复杂?

  培训时教的都忘光了也没关系,汉字会帮你想起来,并且记忆越来越深刻,关联越来越多的东西。

  它的物质组成、物理原理、器件类型都体现在文字中,而不是只记得庞大英文界面中,某几个自己会用的“按钮”。

  如同许多人开了一辈子车,当“Wiper”这个单词出现在驾驶室以外地方时,却依旧认不出来一样。

  在制定属于研究院自己的“碳化硅工艺手册”时,翟达还充分运用了自己的文字功底与技术支持相结合,参与到了释义工作中,尽可能的降低学习难度。

  这部分工作有趣很,中文的信息浓度与稳性定好,抽字、缺字、颠倒序顺,都不影理响解。

  模糊的感知中,翟达自认为学习和应用难度,比起充斥着英文词汇的手册与界面,要降低了50%。

  教的人、学的人都是。

  这不但是制定自己的行业标准,也是将知识和技能,更落地的沉降给普通基层工人。

  一路在不同教室旁听了三门课,大家也渐渐对这里的模式有了概念。

  仪表厂还有个小食堂,每天管两顿饭,“π”成员们也没矫情,晚上和所有人一起排队打饭。

  没有事先通知,所以食堂的餐标就是真实水平,灶具所限种类不算丰富,但分量和含肉量优秀,味道尚可。

  翟达归拢着餐盘里的米粒,说道:“之后拜托大家当一段时间培训老师,参与培训工作,我建议大家和其他培训师也多多交流,许多都是有经验的半导体从业者,量产和实验室毕竟不同,这个过程对你们也是重新整理思路。”

  葛巧巧举着饭勺:“放心吧会长!我可是当过助教的!”

  齐林也点头道:“我以前当过家教,也不是没经验。”

  起源于“天才聚集”理念的π组织,没有因为这项工作太过低端而不满。

  反而带着“当老师”的新奇和兴奋。

  其中有一部分原因,是因为他们的会长是翟达。

  会长都如此务实肯干,他们怎会有飘的感觉?

  程墨突然插嘴道:“会长,我也想参与一下培训工作,比如软件操作和检测方面,顺便在需求第一线吸收些灵感,也许以后有助于优化。”

  翟达一愣:“忙的过来么?”

  在所有人中,只有程墨和陆涛不会参与培训新人,后者不说了,他明天就要带着白帽子去环形总部的工地。

  而程墨,毕竟掌舵着“鸿图OS”、全球业界名人,软件和移动互联网领域实质性“大佬”。

  这么说吧,程墨已经不需要翟达引荐,就能敲开工信部的大门。

  原计划是呆两天就走的。

  程墨推了推眼镜:“一周时间还是抽得出的,况且我们自己就是搞软件服务业的,若还必须面对面才能办公也太低效了些,我会调节好的。”

  他觉得这里氛围很好很特殊,也隐隐的,因为归属感想要更多参与“π”的集体行动。

  翟达笑了笑:“行吧,反正条件就这样了,不想吃食堂也可以外面吃就是麻烦,住宿白天带你看过了,城区租了宿舍楼,先对付一下,别嫌弃。”

  程墨也笑了,环视身边的同伴,发现大家也觉得翟达的担忧理所应当,毕竟程墨平时就是一个精致的人。

  被小看了呀

  他不是喜欢精致,他只是喜欢装逼罢了。

  程墨诚恳道:“会长,在你眼中我是这么娇气的人么?况且会长自己不也是这样么?您都不嫌条件差,我有什么可嫌的?”

  翟达摆摆手:“欸~那我不一样,我住家里的,很大很宽敞,家里还有烧饭。”

  程墨:.

  晚饭后,参与培训的新员工们陆续离开,当然也有好学的,依旧在教室里,在厂房模拟设备前,亦或者追着培训老师提问。

  不多,但也不少。

  这种氛围,很难说是什么造成的,可能有翟达在本地的声望、有优秀待遇支撑的动力、有全县都持续关注的氛围感。

  这些高考和学业的失利者,在进入“机械核心研究院”后,第一次成为了身边人夸奖和羡慕的对象。

  亲戚邻居,父母长辈,都称赞他们找到了好工作了,以后有前途啦!

  短短一句话,一根竖起的大拇指,却是许多人从小到大都没听过的。

  出发的动力有时候未必来自内心。

  也可能是刚刚迈出脚步。

  就听见了家人和亲友的欢呼。

  ——————

  许学军留到了最晚,送走了最后一个培训的学生。

  一个蒜头鼻的小伙子,沉默寡言,人有点木,但学的很刻苦。

  只要有机会,就一直学、一直请教到老师不耐烦为止。

  骂的最狠的就是许学军,陪到最晚的也一直是他。

  当翟达和“π”成员都已经各自快要睡下的时候,这个老头才关掉了灯,锁上了大门。

  骑着三轮车离开前,深深的望了一眼这熟悉的院落。

  老头子大概也没想过,当初以自我放逐的方式,离开的这处精密仪表厂,数十年后,还会以完全不同的身份回来。

  当时,他是学生。

  现在,他则成了老师。

  一代一代,人早已不同,做的事却类似:

  去钻研、捉摸一个国家没有的东西。

  许学军就这么半跨着那辆自己用了好几年,悉心改装的电三轮,不知不觉手上又点上了一根烟。

  灼热的红点,在黑夜中格外显眼。

  不知道师父当年教自己的时候,是不是也觉得自己很笨大概是没有的吧?

  而后微微一拧,电三轮摸黑驶上了孙马庄的道路,嗡嗡作响。

  片刻后,安静的夜晚响起了刺耳的声音:“回收~旧彩电,旧冰箱,旧手机.”

  以及骂骂咧咧的声音:

  “妈的按错了,吓老子一跳!”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重生08:装备系男神,重生08:装备系男神最新章节,重生08:装备系男神 圣墟小说网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