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代码程序,人工神经网络算法模型,微意识体模型,人脑。

  这是线上的四个点,如果将普通的代码程序的智能化程度设置为0,而人的智能化程度为100的话,那么,人工神经网络算法大约也就六七的样子,微意识体模型大约在七八十。

  当然了,这只是郝成大略的估计,可能不准,但是大趋势是这样总是没错的。

  而郝成之前在深夜课堂一直学习的,微意识体的算法设计和训练,就是智能化程度为80的相关知识和内容。

  而郝成利用用户对小沙边界的探索,以及对小沙的训练提升——

  比如体会什么是“辣”,什么是“漂亮”等非常主观的东西,以及映射人的情感等补充超级符码系统基础库的操作,那就是在微意识体原本七八十的基础上,再继续往上走。

  这个难度那是可想而知的,上了十几节课了,郝成确实也学了很多,每一次都觉得自己提升很大,但每当提升的同时,也产生了比提升之前更大的疑惑。

  直到现在,对于微意识体,郝成还完全是懵懂的,完全不知其全貌。

  看似进步了很多,但从80,涨到81了没有?郝成觉得悬乎的很,大概率是没有的。

  所以,从人工神经网络算法的六七,到微意识体的七八十,这中间的一大段……

  微意识体学习起来非常困难,提升起来那更困难,但目标和方向都已经确定了的情况下,从个位数涨到两位数,从七从八涨到二十三十,总没有那么困难了吧?

  而且,郝成有一种强烈的预感:将中间这一段给完全补齐,对于窥探微意识体的全貌以及微意识体后续的提升与训练,都是有大用的!

  你不是神明吗?我就用这种方式将你逐层给剖开,剖开以后,那就是活生生的算法了。

  而郝成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先弄清楚微意识体的转换是怎么一回事儿——

  微意识体是无法在现在的硬件设备上运行的,必须经过一定程度的转换,这一点是小沙确定过的。

  至于怎么转换,虽说没有眉目,但郝成找到了一个低端的下位替代——去研究二进制!

  在计算机出现之前,人们惯用的进制是十进制、十六进制、六十进制等等,没有谁习惯用二进制——数的容量太小了,表示同一个数,二进制就比其他进制,比如十进制要更多的位数。

  但计算机这个东西,只有电压高和低两种状态,顶多再加一个中电压,那么就只能使用二进制,最多三进制,再多就不好区分了,错误率也会更高。

  但就是这个二进制,构成了现在计算机乃至AI的所有基础。

  这其中的逻辑门电路以及由其组成的集成电路,而现在所谓的芯片SOC,就是大规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

  简单的二进制010101,却能够运行已经具备了强大功能,甚至有一些些智慧能力的传统AI……

  这已经不能算作是量变了,而是质变!如果是运行普通的代码程序的话,那还算的上是量变!

  那么,现在的传统算力卡能够运行转换过的微意识体小沙,中间又经历过几次质变?

  郝成不知道,但他知道,他要从基础开始学习硬件相关的知识了。

  郝成本科专业是网络工程,毕业后一直从事的是软件相关的工作,接触AI稍微多一点点,但也不专业。至于硬件相关的东西,也就大学期间做的单片机实验和入门所学的C语言了。

  这个基础想要搞扎实,那可是要费一番功夫。

  原本来说,自学也是可以的,特别是有强大的小沙辅助,那更是没有问题。

  但郝成觉得,还是要从头到尾的正儿八经的跟一个项目,然后了解这其中的所有逻辑。大学,尤其是知名教授甚至科研院士所带的项目最好了。

  直接联系李清波:“以白驹科技的名义,联系一下信息科技大学,说这边有一个项目,问他们有没有兴趣共同研发。

  “什么项目?”李清波问道。

  “一种新型算术逻辑单元(ALU)的研究。”郝成说道:“这个项目由我们出资,委托他们进行研究,知识产权归我们,参与的人员按照贡献大小可以有署名权。

  “然后,我会参与这个项目,跟着学习和提供方向。”

  郝成觉得这是绝配的,自己有方向有目标,他们有基础有能力,在自己这个正确的方向上,稍微前进一小小步,那都是成果。

  甚至,他提的这个课题,都只是最基础的。

  ……

  “什么?白驹科技的项目?新ALU的研究?那必须给我啊!”

  “你脸大是吧?还给你!我才是研究集成电路的,尤其是新型的集成电路,这项目就是为我量身定制的好吧!”

  “要脸要脸不要,这跟集成电路有啥关系?这是基础科学的研究啊,算数逻辑单元我是强项!”

  “我……”

  收到白驹科技这边的邀请,信息科技大学无比的重视,甚至都没顾上是周末,就喊来了计算机与人工智能学院、信息工程学院以及超算中心有相关研究的教授们。

  负责这件事儿的是分管学术的一位副校长,名叫陈秋成的。

  看着这几个教授在这争争吵吵,他就静静的坐在那,一声没吭。

  这几位原来都是非常平和的,遇到什么事儿也不争不抢,甚至有时候还会谦让,这个时候看着他们争,还挺有趣的。

  “老张啊,以前你不是挺谦让的吗,这次这是怎么了?”陈秋成终于受不住了,开口问道。

  “这能一样吗?”

  被叫老张的,名叫张宏林,五十多岁了,在科研这个领域,这正是黄金年龄,平时不争不抢,是因为极度自信,自己有能力,该是自己的少不了,而且他是学院派的,是他的东西别人也抢不走。

  但这次可不一样,机器学习和AI辅助微电子架构设计本就是非常前沿的课题,不管是国内还是国外知名院校,甚至常青藤名校和研究院,都在涉足这个方向。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裁员后,我成了科技教父,裁员后,我成了科技教父最新章节,裁员后,我成了科技教父 圣墟小说网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