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

  寒风萧瑟。

  看着眼前声称来“述职”的刘封,刘备头大如牛。

  “所以,益德没有来?”

  “张司隶身兼纠察百官的要职,不敢轻动。”

  听着刘封那“流利”的回答,刘备不由扶额。

  朕信你个鬼!

  “丞相?”

  刘备将目光看向诸葛亮,微微抬高的语气仿佛在问:燕王是丞相你唤来的?

  诸葛亮心头坦荡,道:“陛下,奋威将军曾向臣请教如何退曹丕之兵,臣并未多言。”

  刘备这一听顿时明白了。

  王平给刘封传讯了。

  诸葛亮虽然没有给刘封传讯但也顺势而为的暗示了王平。

  以刘封对军务的敏锐,想猜到长安的应对并不难。

  “丞相,你先去忙,朕与燕王聊聊。”

  刘备挥了挥手,让诸葛亮先退下,只留下一脸“温和”表情的刘封。

  “说吧,为什么来长安?”刘备瞪着眼。

  刘封心虚,低头不与刘备的目光直视:“回父皇,儿臣是来述职的。”

  “呵呵。”刘备脸色一板:“你觉得朕会信?”

  刘封听出了刘备话中的不满意,又换了副口吻,道:“太子担心父皇有闪失,特命儿臣入长安助父皇退敌。”

  刘备语气抬高:“在军务上,太子一向对你这当兄长的言听计从,你倒好,反过来说是太子的意思?还敢狡辩!”

  刘封面不红心不跳:“太子是储君,又奉父皇之命监国,即便私底下是儿臣进言,明面上也是太子发号施令。儿臣没有狡辩。”

  刘备双手用力一按桌子。

  那不还是一个意思吗?

  看着刘封那“死不承认”的模样,刘备又无奈的叹了口气:“朕也是戎马半生,岂会对付不了一个小小的曹彰?”

  刘封不假思索:“曹彰,小辈尔。父皇以大欺小,胜之不武,若有闪失,反惹曹彰笑话。

  故而儿臣以为,杀鸡焉用宰牛刀。无需父皇亲往,也无需儿臣亲往,王平和李平二将足以应付。”

  刘备嘴角抽了抽。

  朕就知道会是这样!

  只要燕王来了,朕就没机会戎马征战了。

  刘封也不想因此而让刘备气闷生病,话音一转:“儿臣听闻鲜卑南下,不知是否属实?”

  刘备点头:“自丞相断定鲜卑有可能南下后,朕就派了大量斥候前往北地郡,确如丞相所言,鲜卑大军正往长安而来,为首者乃是轲比能。朕已召扶风太守魏延引兵入北地郡御敌。”

  顿了顿。

  刘备又道:“区区鲜卑,都无需朕亲往,朕只需调一骁将就能御敌,燕王无需担忧。”

  刘封笑道:“儿臣以为,魏太守虽然骁勇善战,但对付鲜卑并无优势。要退鲜卑之兵,还得父皇亲往。”

  嗯?

  刘备顿时一愣,仿佛没有听清楚刘封的话:“朕要亲往?”

  刘封语气一肃:“鲜卑自檀石槐死后,内部争权夺利者不少,其中又以轲比能野心最甚。

  虽然不知道轲比能为什么会与曹丕罢兵停战转而来取长安,但儿臣以为,轲比能就如草原上的一条野狼。

  对付野狼,喂是喂不饱的,只有狠狠的打一顿,野狼才会俯首贴耳。

  故而,儿臣这次带了诸葛连弩一千五百副,弩矢十万支,愿助父皇威震鲜卑。”

  刘备语气一喜,直接忽略了诸葛连弩和十万支弩矢,转而问及最核心的:“燕王这是要支持朕统兵上阵?”

  刘封眨了眨眼睛,作“委屈”状:“父皇老当益壮,雄心依旧,儿臣又岂会反对?只是儿臣认为,父皇乃大汉天子,不可屈尊降贵。

  若父皇要与曹彰对阵,儿臣宁可惹得父皇不快也要劝谏父皇,可父皇要与鲜卑对阵,那是在扬大汉天威,儿臣又岂能逾矩?”

  几句话下来。

  刘封成功的将刘备心头的疙瘩给解开了。

  顺带着将刘备的心思转移到“威震鲜卑”上。

  曹彰不值得刘备动手。

  鲜卑才需要刘备扬威。

  这一阵弯弯绕绕的,刘备心中的郁闷也随之消失了。

  至于刘封耍诈的偷换了概念,刘备也不计较了。

  再想到刘封带来的一千五百副诸葛连弩和十万支弩矢,刘备心头也充斥了喜悦。

  对付骑兵,弓弩最为有效。

  昔日横行幽州的白马义从,就是被弓弩打成了残废。

  在刘封没来长安之前,刘备与关羽商议的对策也是采用弓弩应敌。

  故而提前让魏延去北地郡,一者是拖延鲜卑南下的时间,一者是将北地郡的士民暂时迁徙到长安避祸。

  同时也是为了争取自各郡调集弓弩箭矢的时间。

  而现在。

  刘封给刘备带来了弩中利器——诸葛连弩,以及急需的弩矢十万支!

  刘备除了夸赞还能说什么?

  心头没了疙瘩和郁闷,刘备的语气也变得欢快了:“燕王收复江东淮南等境,又擒于禁斩满宠,如此大功,可想好了要什么赏赐?”

  刘封不假思索:“父皇应该赏赐太子,太子才是首功。”

  刘备瞪了刘封一眼:“这里又无外人,你在朕面前胡吹什么?太子若有这本事,朕现在就退位让贤。

  朕知道你二人兄弟情深,也知道你想让太子获得军功来树立军中威望以及震慑百官士民。

  但那只是公事,是国事;现在朕跟你谈的是私事,是家事!”

  “当真?”刘封小心翼翼的问道。

  见刘封这模样儿,刘备有一种想锤人的冲动:“当真!”

  刘封抚掌:“那太好了!父皇你既然想退位让贤,那就将皇位传给太子,安心在未央宫当太上皇颐养天年。

  不焦不虑能长寿,若父皇长命百岁,没准还能看到天下一统,四海归心,亦能荣归故里。”

  刘备再也忍不住了。

  抓起桌上的竹简就朝刘封投掷而去。

  “父皇,儿臣莫非说错了?”刘封一个闪身避开竹简,“委屈巴巴”。

  刘备懒得解释,再次抓起竹简朝刘封投掷而去。

  片刻后。

  刘封自未央宫而出。

  额头上还有个青包。

  “燕王殿下,你这是?”

  诸葛亮并没离开,而是一直在殿外侯着。

  刘封揉了揉青包,轻咳两声,道:“没事,刚才与父皇相戏,不小心摔了一跤。”

  诸葛亮一脸笑意。

  你堂堂武将,摔了一跤?

  刘封抬头望天:父皇玩不起,打不着竟然还下令让我站着不动。

  “丞相,孤有个提议。”

  “燕王殿下,我觉得这个提议不妥。”

  “丞相,孤都没说什么提议。”

  “燕王殿下,我觉得这个提议不说也无伤大雅。”

  “.”

  看诸葛亮这精明样儿,刘封只能放弃让诸葛亮也“共苦”的想法,敛容问道:“丞相这是专程等着孤?”

  诸葛亮点头,邀刘封同行。

  “燕王这次来长安,可有退鲜卑之策?”叙旧片刻,诸葛亮直言询问。

  刘封不假思索:“兵来将挡,水来土掩。鲜卑既然敢南下来犯,那就狠狠的打一顿,打到鲜卑惧怕。重现昔年一汉当五胡的大汉天威。”

  刘封对胡人蛮夷的策略一向如此。

  顺我者昌,逆我者亡。

  若愿意归顺大汉当义从,刘封会给胡人蛮夷好的待遇,让其改汉姓、学汉文化、守汉家礼仪,今后就是汉人,不再是胡人蛮夷。

  若不愿意归顺,那就只有一个字:杀。

  诸葛亮暗道果然如此,又道:“打鲜卑可以,但轲比能不能杀。否则曹丕就能强迁鲜卑各族入境,以曹丕对胡人的治理之策,久必为患。”

  曹魏对胡人的治理之策,基本上都是以“强制迁徙和压迫控制”,目的是为了填补中原人口空缺,故而强制将匈奴、羯、鲜卑等部族迁入内境。

  不仅如此,还将胡人强制编入入“营户”“部曲”,沦为军事附庸或佃农,同时受汉人豪强剥削。

  这种“以汉驭胡”的等级制度会滋生大量的仇恨,一旦曹魏政权衰弱就会引起祸患。

  当政权压迫太甚,连汉人自己都要反抗,更别说胡人了。

  诸葛亮的理念则不一样。

  对待胡人蛮夷,诸葛亮大致用的是“因俗而治”的策略,一面推广农耕兴修水利,一面保留胡人蛮夷的宗教和习俗。

  虽然同样会因为政权衰弱而引起祸患,但相对而言胡汉之间的仇恨会变少,学会了农耕的胡人蛮夷也会因自身资源的增加而减少劫掠的习性。

  按诸葛亮的想法。

  就是要让轲比能心服口服,逐步将其汉化。

  对于这两种不同治胡方式的优劣,刘封也是有了解的。

  刘封在对待胡人蛮夷的治理上,也偏向于诸葛亮的方式,恩威并用再将对方汉化。

  就如迁徙入新城郡的胡人蛮夷,大抵如此。

  在数年的治理下,新城郡也没什么胡人蛮夷了,最多会自称“大汉某某族”,先有大汉再有族群。

  刘封毕竟是有后世思维的。

  极端的民族对立也不是刘封愿意看到的。

  边境和睦,互通有无,才是对大众最有利的。

  故而。

  诸葛亮所提“不杀轲比能”的提议,刘封在仔细思考后也给予了回复:“倘若轲比能识趣,孤自然会饶他一命;若轲比能不懂事,孤也绝不会心慈手软。”

  恩是恩。

  威是威。

  对于这个回复,诸葛亮也没再多劝。

  来此提醒刘封,也只是想知道刘封对这次鲜卑南下的具体分寸。

  若是天下一统了,诸葛亮就不会有这样的问题了:不服就杀,诸葛亮学的也不是正统的儒学。

  现在这般考虑,也只是为了规避杀了轲比能后可能出现的更大祸事。

  数日后。

  虞翻、邓艾和石苞也押运诸葛连弩和十万支弩矢抵达了长安。

  看着一柄柄做工精良的诸葛连弩,刘备的底气也变得十足。

  “如今北地郡的士民基本都迁回了长安,可先让魏太守撤回长安,父皇可亲临渭水,诱鲜卑兵深入渭水以南,再伏兵攻之。”刘封拿出了详细的对敌方案。

  原本刘封的方案是不包括刘备的。

  考虑到刘备的想法,刘封又在方案中加入了刘备。

  若不考虑刘备的感受,即便赢了鲜卑刘备也高兴不起来。

  有刘备在雍凉各郡征用来的强弓硬弩和刘封带来的诸葛连弩在,刘封也就大胆的将刘备也纳入了对敌方案中。

  对此。

  刘备也是很满意。

  虽然刘封来了长安,但明面上也是以刘备为主将的,刘封现在的身份更像是刘备的参军和亲将,负责给刘备出谋划策以及护卫刘备左右。

  随着魏延自北地郡撤退,鲜卑兵也一路推进到了渭水北岸。

  “刘备也不过如此。”

  轲比能一路南下,除了在北地郡被魏延阻挡后,基本没受到多少损失。

  在魏延撤回长安后,更是志得意满,压根不将刘备当回事。

  跟着轲比能一同南下的吴应倒是没轲比能这般猖狂,提醒道:“刘备征战累年,颇懂用兵。

  我等沿途而来,几乎没见到刘备兵马以外的人,应是刘备提前派人迁民回长安。

  刘备此刻撤兵回长安,并非惧怕,而是迁民的目的已经达到了。大王不可大意。”

  轲比能嗤笑:“怕就是怕,找什么理由?若刘备不怕,又岂会迁民回长安?

  我看你们是被刘备打怕了,所以吹嘘刘备之强来掩饰对刘备的惊惧,你们汉人就是一点都不坦荡。

  待我一举攻克长安,你们的皇帝可不要食言啊。”

  吴应暗骂:刘备要是不强,还轮得到你们来打长安?既然你想打,那就去打,反正死的也不是大魏的兵。

  “大王英勇,或许是我见识浅薄了。”吴应一边吹捧,一边贬低自我来降低存在感。

  轲比能更是得意!

  大笑间。

  人报渭水对岸,有天子大牙旗出现。

  “定是刘备来了!”

  轲比能更是欢喜,当即招呼大军直奔渭水,吴应也随之跟上。

  到了渭水,果见刘备的天子大牙旗在渭水对岸随风而动。

  又有一群军卒力士隔岸齐呼:“轲比能,可有胆子过河与天子一战?”

  吴应虽然有心让轲比能与刘备厮杀消耗,但也不想轲比能败得太快,又谏道:“大王莫要中计,需当心刘备用半渡而击的诡计。”

  轲比能看着对岸列阵的汉军,冷笑道:“我有数万精锐,就算是计,又有何妨?步度根,你带兵过河。”

  步度根本来在降低存在感,被轲比能一喝令,脸色顿时变得难看:“大王,我麾下勇士大抵胆怯,恐不能胜任。”

  轲比能冷喝:“战场之上,军令如山,你敢违我军令?”

  步度根气得握紧了拳头。

  想让我送死消耗我的军力就明说,还跟我扯军令如山?

  步度根将目光看向了吴应,寻求帮助。

  这次会向轲比能俯首,也是吴应暗中许了步度根好处,否则以两人的仇恨,根本不可能一并南下。

  吴应也是一阵犯难。

  轲比能看着粗犷,但这心思可不小。

  一面声称不怕刘备的诡计,一面又让步度根先过河。

  赢了,就是轲比能霸气彻漏,力压刘备。

  输了,死的是步度根的人,正好回去将步度根的族群吞并了。

  步度根也不傻。

  对于草原族群而言,若是青壮死多了,族群必然会被兼并的。

  草原族群上可没有太多的规矩,弱肉强食,丛林法则。

  未等吴应开口,轲比能又道:“吴散骑,你可是承诺过步度根会全力配合我攻取长安;既然步度根不愿意,那我也只好返回漠南了。我怎知你是不是在联合刘备和步度根故意害我?”

  吴应暗骂:这胡鄙,心眼儿是真多。

  见轲比能在这耍无赖,吴应只能将步度根拉到一旁许诺。

  虽然步度根不情不愿,但在吴应又是许诺好处又是威胁之下,步度根也只能同意先带兵过河。

  而令吴应意外的是:对岸的刘备并没有用半渡而击的战术,竟然真让步度根安全过河了!

  “吴散骑,看来你的料算不准啊。”轲比能的语气中有鄙夷。

  吴应看得心惊,不明白为什么刘备不趁着步度根渡河列阵未稳的时候发动进攻。

  难道要学宋襄公?

  轲比能没吴应这么多的想法,见步度根安全渡河后,也招呼大军渡河。

  渡了河的步度根则是暗暗松了一口气,心头也不由生出了对吴应的怨恨。

  方才若刘备一方发动攻击,步度根这支兵马不死也得残。

  “奇怪,刘备到底在想什么?”

  跟着轲比能一同渡了河的吴应,心头疑惑不已。

  这渡河的鲜卑兵都已经超两万人了,刘备竟然还是列阵不动。

  难道真的要学宋襄公?

  可刘备也不是宋襄公啊!

  就在此时。

  一骑快马忽然来到刘备阵前,不知道说了什么。

  随后。

  刘备就匆匆回军,还让力士高呼“轲比能,你不讲武德,竟然分兵偷袭。”

  听得轲比能一阵懵。

  什么情况?

  我怎么就不讲武德了?

  我哪有分兵偷袭?

  我才刚过河.

  吴应不由猜测:“难道是征西将军奇袭了长安?”

  一听这猜测,轲比能顿时不满了:“吴散骑,你方才的意思。我牵制了刘备,曹彰跑去偷袭长安了?若曹彰拿下了长安,功劳算谁的?”

  吴应见轲比能语气不愉,连忙道:“大王放心,功劳肯定是大王的。”

  只是在心底,吴应对方才的猜测又不太自信。

  这也太巧了些!

  想到这里,吴应又劝谏道:“虽然我猜测征西将军奇袭了长安,但征西将军未必能拿下长安;大王可暂时在此列阵扎营,等大军都渡河了再前往长安。”

  轲比能狐疑的盯着吴应:“吴散骑,还请说明白些。”

  吴应扫了一眼左右,凑近低声:“倘若征西将军军力太甚,或会对大王不利,且陛下对征西将军也颇为忌惮。”

  吴应这么一说,轲比能也听明白了,不由冷笑:“没想到大魏的皇帝,竟也容不下自家的兄弟。”

  吴应欲言又止,没有再回营轲比能。

  轲比能心头的疑虑也消失了大半,一面挨着渭水扎营,一面给后方大军传令渡河。

  十余里外。

  斥候将鲜卑人在渭水河畔扎营的情报传回。

  刘备不由冷笑:“这群鲜卑人还真是胆大,竟然真敢将大军都渡过渭水。”

  引诱鲜卑人深入渭水以南,是刘封方案中极为重要的一环。

  为此。

  刘封设计了十余个引诱的战术。

  只是没想到,这才用第一个战术,鲜卑人就过河了。

  这份“胆量”,的确令人惊叹。

  刘封亦笑:“鲜卑人越是胆大,对我等就越有利。既然都来了,那正好一战将其解决。”

  随着鲜卑人在渭水南岸扎营,战机也随之出现。

  到了夜晚。

  一队队的弓弩手,摸到了鲜卑人的营地外,借着夜色埋伏。

  随后。

  一队骑兵直冲鲜卑人大营,在鲜卑人的大营中又是放火又是呐喊,为首者更是一箭射入帅帐,将轲比能给吓了个半死。

  “汉狗可恶!”

  在死亡边缘侥幸脱身的轲比能,摸了摸背部的冷汗,心头除了愤怒还是愤怒。

  “追!给我追!”

  轲比能不肯放过这群来劫营的骑兵,即刻令军中的鲜卑骁骑集结。

  闻讯而来的吴应,急忙劝谏:“大王,不可追击!此必刘备诡计,营外必有伏兵!”

  轲比能一把推开吴应,呵斥道:“若不是你说曹彰去偷袭长安了,我今夜又岂会不作防备?若是听你的,明日我必被刘备嘲笑!再敢废言,我先砍了你!”

  看着亲自带兵追击的轲比能,吴应只感觉一阵寒意自脚底而生。

  “糟了!这必是刘备的诡计,故意引鲜卑人过河,倘若轲比能中伏兵败,又有渭水阻挡,岂不是”

  吴应脚底的寒意更甚了。

  背水一战?

  除了韩信谁真的背水一战成功了?

  吴应这次没有猜错。

  当被激怒的轲比能带着鲜卑骁骑紧追出营后,就已经陷入了刘封的弓弩伏兵阵中。

  “连田豫都打不过的废物,学什么孙权。十万大军?不过十万插标卖首的土鸡瓦犬罢了。”

  随着刘封一声令下。

  弓弩齐发,锋利的箭矢弩矢无情的射穿疾驰而来的鲜卑骁骑。

  黑夜中本来就极难视物,此刻又遭到伏击,这群鲜卑骁骑直接就乱了。

  听着左右的哀嚎声,轲比能的脸色也变得惨白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三国:我不是刘封,三国:我不是刘封最新章节,三国:我不是刘封 圣墟小说网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