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皇还真是一点都不服老啊。”刘封闻讯感慨。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对刘备而言,成就伟业青史留名显然比在未央宫颐养天年更重要。

  数日后。

  刘备率众抵达潼关。

  刘封引潼关众将校相迎,偷渡黄河成就奇功的邓艾则被安排到了刘封身旁。

  “父皇,这位就是偷渡黄河绕袭潼关之后的邓艾,字士载,现为燕王府牙门将,统领一千突骑义从。”

  刘封认真的向刘备引荐邓艾。

  邓艾心情激动,向前一拜:“末将,邓艾,拜见,陛下。”

  刘备抚髯而笑:“朕早就听闻邓士载在汉水屯田颇有绩效,本以为只会农事,不曾想竟还擅长军事。

  有如此本事,一个小小的牙门将太委屈你了,论你之功劳,朕擢你为讨魏将军如何?”

  刘备最喜自创军职,自创军职通常都寄寓了刘备的期待,如军师将军、副军将军、安汉将军等。

  讨魏将军一职,亦是如此。

  邓艾更是激动:“拜谢,陛下。”

  刘备大笑,心情更是畅快。

  谈笑间,刘备与刘封众人同入潼关。

  “郭淮、张郃、曹彰接连被斩,伪魏朝野必会震动,此声势不亚于昔日汉中之战时夏侯渊被斩,朕料曹丕定会亲临函谷关督战。

  曹丕小儿,倒行逆施,篡汉立魏,实乃汉家之耻辱,朕欲亲出函谷关,收复洛阳,以慰高祖之灵。

  诸君可有良策助朕?”

  刘备言简意赅的表达了亲出函谷关的态度。

  这一天,刘备等得太久了!

  众将无声,刘封则是看向了关羽。

  破函谷关的良策,刘封虽然也有,但眼下关羽是跟着刘备来的,刘封也不能夺了关羽的风头。

  关羽见刘封看向自己,也明白了刘封的谦让之意,遂也不迟疑:“欲破函谷关,可三路协同推进。

  中路由燕王亲率精锐,沿崤函古道正面强攻函谷关,以连斩郭淮、张郃、曹彰等将之威,震慑魏军士气。

  北线可令讨魏将军邓艾率突骑义及郁筑鞬部从再渡黄河,沿河东郡南下,威胁洛阳北翼,切断函谷关与并州的联系。

  南线可令南阳太守赵云再攻鲁阳,同时遣燕王所部飞军穿越伏牛山,佯攻伊阙关,牵制伪魏军力。”

  关羽这个大司马,显然不是尸位素餐之辈,对大汉如今的军力烂熟于胸,对如何分兵也是娴熟于心。

  在道出三路协同推进后,关羽又谈到了心理攻势。

  沿途散布【曹彰弃将自保,张郃枉死】等细节,配合檄文《讨曹丕弑君篡逆诏》,瓦解曹魏底层士卒斗志;利用曹丕猜忌宗室的特点,点出曹彰之死实为曹丕借刀杀人,动摇曹魏宗室忠诚。

  以流言计来让曹魏人心惶惶,以达到未战而敌先怯的效果。

  至于后勤保障,关羽则只提了一句“可由丞相全权负责”。

  没人能比诸葛亮更懂后勤。

  关羽的战略安排,得到了刘备及众人的认可。

  这个安排,也与刘封的预期不谋而合。

  “有儿臣在,中路之兵无人可撼。”刘封向刘备表达了豪言,以刘封如今连斩魏将的声威加上过往灭孙权的声威,没人敢质疑刘封不行。

  兵贵神速。

  商议了攻打函谷关的战略后,刘封带上王平、李平等精锐兵马万余人,直奔弘农。

  在斩了曹彰后,刘封就给弘农太守送去了曹彰的人头,又沿途传檄。

  如今大军亲至,沿途县乡皆是望风而降。

  刘封没遇到任何的抵抗就抵达了弘农城下。

  弘农太守郑浑听闻刘封到来,急忙紧闭了城门,又亲自登上城楼督战。

  城下。

  刘封策马持枪,威风凛凛。

  高悬的燕王旗,更是令城头的魏卒胆寒。

  “大汉燕王刘封在此,郑浑可在?”刘封扬鞭遥指城头,声若洪钟。

  郑浑强忍内心的焦躁不安,向城下的刘封拱手一礼:“老夫郑浑在此,燕王何故犯境?”

  刘封轻笑:“郑浑,你好不知羞。当年董卓乱政时,先兄郑泰联合何颙、荀攸合谋诛杀董卓,虽然事泄逃归袁术,但不失为汉室忠良。

  你为郑泰之弟,不思匡扶汉室则罢,反为篡汉逆贼曹丕守城,悖逆家声、辱没先志,岂不令先兄蒙羞?

  郑浑脸一红,辩道:“山阳公禅让帝位,陛下三辞三让,合乎禅让之礼。”

  刘封厉声而喝:“荒谬之论。窃国者为了标榜正统,皓首穷经的虚构出了禅让之礼,着实可笑。王莽亦合乎禅让之礼,莫非曹丕是王莽乎?”

  郑浑额角见汗。

  若说曹丕是王莽,那肯定是不行的。

  王莽已经是公认的篡汉逆贼了,承认曹丕是王莽等于承认曹丕是篡汉逆贼。

  曹丕对外标榜的是顺天应命,而非篡汉自立。

  “老夫,受朝廷俸禄,自当为朝廷守城。”郑浑不提正统了,改提食君之禄忠君之事了。

  刘封冷笑:“俸禄?彼时你食汉粟而事国贼时,怎不谈为汉室守节?”

  郑浑顿时无言。

  刘封的言语过于犀利,再加上军威傍身,即便郑浑混迹了官场几十年也找不到合适的反驳之论。

  见状。

  刘封已经摸头了郑浑的心理。

  看似对曹魏忠诚,实则怕死。

  若真的不怕死,压根不会被刘封几句话诘难住。

  不外乎怕反驳的言语过于犀利后,刘封怒而攻城,白白送了性命。

  “郑浑,孤念你先兄郑泰之功,不愿令郑家无后。若你肯开城归汉,孤当奏请父皇,嘉郑氏之名;如若不肯,孤打破城池,郑氏之人一个不留。”

  刘封恩威齐下,惊得郑浑踉蹡后退,双腿颤颤巍巍。

  “请容老夫思之。”郑浑语气颤抖。

  刘封大喝:“郑浑,不要给脸不要脸,孤不是在跟你商量,而是在给你通告。孤只给你一刻钟,一刻钟后,若你不降,休怪孤无情。”

  随后。

  刘封直接令人在城下列阵,又将冲车推出。

  说是一刻钟,其实是一刻钟都没有。

  不给郑浑这一刻钟,刘封攻城前的准备也得一刻钟。

  “使君,怎么办?要守吗?”

  城头的守将同样惊惧,就弘农这点兵力,即便固守也守不住,最终免不了城破人亡的结局。

  “陛下的援兵应该快到了,只要守到陛下的援兵到来,弘农就无忧了。”郑浑给守将打着气。

  这话若是刘封来说自然是将士信服,可郑浑来讲就没什么可信度了。

  援兵?

  潼关都破了,汉军都一路打到弘农了,援兵都还没来!

  一刻钟后。

  刘封见郑浑没有投降,心中冷笑:想固守待援,那也得有这个本事。

  没有再与郑浑叙话,刘封直接就开启了攻城模式。

  就如刘封方才的话一样:这不是商量,是通告。

  而在另一边。

  曹丕的援军驻扎在弘农北的陕县。

  统兵的正是夏侯尚。

  原本夏侯尚因为美妾被曹丕杀了而心灰意冷,忧郁生疾,不再统兵。

  但因张郃被斩、曹彰兵败求援的消息传到洛阳,作为曹彰的举荐人以及曹魏宗室仅存的几个能统兵的,夏侯尚不得不再次统兵出征。

  然而。

  等夏侯尚抵达陕县后,却又惊闻曹彰被刘封斩首,人头都送到了弘农城。

  这如晴天霹雳般的消息,直接将夏侯尚惊出一身冷汗,忧郁而生的疾病也仿佛在这一刻痊愈了。

  夏侯尚也终于意识到了事态的严重性。

  刘封这次的推进速度太快了!

  原本是曹丕引诱鲜卑南下配合曹彰夺取长安,结果反被刘封一路斩将破关反推。

  “将军,有消息传来,汉军正往弘农城行军。弘农城兵少,太守郑浑也不善征战,我们不去救吗?”夏侯尚从弟夏侯儒不解询问。

  夏侯尚轻轻摇头:“此贼善用兵法,满宠、郭淮、张郃和任城王都接连被斩,不可小觑。

  我军远来疲惫,且又不知郑浑是否会固守弘农,冒然前往,恐中刘封埋伏。

  当务之要,是固守陕县,等待陛下军令。”

  夏侯尚没有选择去救郑浑,不是不想,而是不敢。

  刘封的声威太重了!

  重到连夏侯尚这个曹魏宗室的良才都生出了惊惧之心。

  夏侯尚不由想到了昔日贾诩在时所言:群臣之中,无人是刘备对手。

  刚开始的时候,夏侯尚是不信的,认为贾诩是夸大刘备贬低自我。

  曹丕同样不信。

  不曾想,这几年曹魏诸将连战连败,或是被擒,或是被斩。

  曹操留下的良将,应是被刘备父子一步步的蚕食了大半。

  眼下残存的良将,除了曹真曹休夏侯尚,就只剩徐晃了。

  其余良将,或是太年轻没长成,或是优先世家而非皇室。

  短短几年,曹操留给曹丕的偌大家业,就快被曹丕给败光了!

  由于夏侯尚在陕县按兵不动,弘农城的郑浑没能坚持几日就被麾下想求活命的将校给绑了献给了刘封。

  虽说郑浑是个治政的人才且在士族中也有名望,但刘封并没有因此而手下留情。

  直接论郑浑之罪,斩了郑浑且将首级悬之示众,以儆效尤。

  顺者昌,逆者亡,杀一人而降十城。

  以杀戮之威震慑函谷关以西的城池。

  这等杀戮之威,不仅没有引起函谷关以西城池守将及士民的仇恨,反而还增加了众人的惊惧。

  当一个平日里温和的势力忽然采用杀戮之威来震慑不服时,意味着这个势力已经笃信可以凭实力说话而非摆弄花里胡哨的阴谋诡计了。

  “太狠了!”

  见识了刘封不同于以往的作战风格后,夏侯尚内心的惊惧和担忧更甚了。

  这不由让夏侯尚想到了曹操在世的作战风格,以杀止杀,屠一城而降十城。

  刘封虽然不屠城,但却将不降的主将尽皆斩杀。

  不论是郭淮还是张郃,不论是曹彰还是郑浑,一旦举起了刀,就不会再给对方商量的余地。

  夏侯儒同样滋生了惊惧之意。

  就在两人商议要如何挡住刘封时,斥候忽然急急来报:“将军,汉军正往陕县而来!”

  夏侯尚骇然而起:“竟如此之快?刘封这是只管攻城不管安抚吗?”

  刘封现在的攻城方式,就如同玩三国志游戏时,打下一座城池然后杀掉俘虏,集中兵力继续打下一座城池。

  至于城池中有没有委任官员,那都不重要。

  只追求一鼓作气,兵贵神速!

  良久。

  夏侯尚的语气变得颤抖:“该不会是,刘备又亲征了吧?”

  能让刘封可以毫不顾忌后方城池只管一路强攻,除了刘备亲征,夏侯尚想不出第二种可能。

  倘若刘备没有亲征,刘封需要考虑大局方方面面,就无法一鼓作气。

  相反,刘备若是亲征,刘封就不用带太多的脑子,只管一路向前冲。

  最令夏侯尚惊惧的是:洛阳君臣如今对函谷关以西的情报获取严重迟滞,这会直接影响到整个局势的应对。

  “夏侯儒,立即返回洛阳禀报陛下,刘备亲征了,目的是洛阳!”夏侯尚的语气不由抬高。

  夏侯儒惊疑道:“将军,这会不会太危言耸听了。就算我回去禀报陛下,陛下也未必会信啊!更何况,这只是将军你的猜测。”

  夏侯尚双目赤红,失态喝道:“信不信是陛下的事,猜得正确与否是我的事,你只管按我的军令去办,倘若延误了大事,哪怕你是我从弟我也要亲手砍了你!”

  夏侯儒被夏侯尚的狰狞吓了一跳,不敢再质疑夏侯尚的猜测,当即备了战马往洛阳而走。

  “该死!若不是陛下恶待任城王,任城王又岂会身死?连带着连郭淮张郃都死了!陛下啊陛下,任城王可是你的亲弟弟啊!”

  忿忿间。

  夏侯尚又想到了被曹丕绞杀的美妾,以及被曹丕贬为庶人的曹洪,心中又是一阵怨恨和悲哀。

  我们都是陛下的宗室,为何陛下却始终要恶待我等?

  又想到刘备父子,夏侯尚不由心生羡慕:若陛下不恶待我等,先帝的基业又何至于沦落至此?

  忿忿归忿忿。

  眼下最要紧的,是抵挡住刘封的凶猛攻势。

  倘若让刘封长驱直入抵达函谷关,以洛阳那迟滞的情报,必会被刘封打得手忙脚乱。

  “取我枪来!”

  夏侯尚没有如郑浑一般选择固守城池,而是选择了引兵出城。

  如今城内人心惶惶,若不出城打出威风,夏侯尚都得担心陕县城内会不会有人偷偷开门请降。

  陕县城外二十里,有一曹阳亭。

  地处崤山与黄河之间,南北宽仅五里,东侧为峭壁、西侧为湍急河道,为关中至洛阳的咽喉要道。

  昔日刘协东归时,就曾在曹阳战败。

  西侧高地。

  夏侯尚列阵于此,部署了弓弩手封锁古道,又亲引步兵扼守隘口,夏侯尚要利用曹阳的地形伏击刘封,以求能暂缓刘封东进的速度。

  “统兵之人倒也经验丰富,不救弘农,聚兵曹阳,这是想凭借地形险要阻止孤东入函谷关。”

  虽然不知道统兵的魏将是谁,但刘封并没因此而有退缩。

  如今刘备要亲征,作为中路主力的刘封承担了最大的攻击任务。

  刘封是不能退缩的。

  也没人能阻挡现在的刘封!

  哪怕夏侯尚也不行!

  “传孤军令,强攻曹阳!”

  随着函谷关以西的战事不断发酵,洛阳的曹丕也被接二连三的迟滞战报给整懵了。

  先是张郃战死。

  接着是潼关失守曹彰战死。

  紧接着又是弘农破郑浑死,且刘备亲征,目的是洛阳。

  “不可能!这绝对不可能!”

  曹丕将手中的情报狠狠的投掷在地,更是指着来报信的夏侯儒喝道:“夏侯尚莫非惧战,故意令你来吓唬朕?”

  夏侯儒头皮发麻:“陛下,臣所言,句句属实,刘备真的亲征了,目的就是冲着洛阳来的!

  那刘封一路破关斩将,只管攻城不管治理,臣离开陕县时,刘封已经向陕县进兵了。

  真不是从兄惧战,而是刘封推进的速度实在是太快了,倘若不是刘备亲征,刘封又怎敢如此狂妄?”

  尽管夏侯儒说得很有道理,然而曹丕始终不肯相信刘备要亲征洛阳。

  是朕让鲜卑人南下与曹彰攻打长安,怎反过来又变成刘备要亲征洛阳?

  这就是兵贵神速的效果了。

  曹丕得到的情报过于迟滞,以至于在判断上会接连失误。

  压根就不相信刘备会在这个时候来亲征洛阳。

  真以为洛阳是盘菜,谁都可以来吃一口?

  盛怒之后。

  曹丕强迫自己冷静,召来了曹真、司马懿等人商议。

  跟曹丕一样,曹真、司马懿等人最近也被接二连三的迟滞情报搞得头大如牛。

  刘封用兵太频繁了。

  三个州来回跑。

  看似穷兵黩武,实则三个州的兵力都在轮换着打,指挥战斗的主将又都是刘封。

  这让曹真、司马懿等人不由暗骂刘封是个疯子,有福不想,非得掀起兵祸。

  就不能消停下,等刘备死了然后你去跟刘禅争一争谁当皇帝吗?

  难道不知道狡兔死走狗烹?

  你急急忙忙的把仗打完了,就不怕被卸磨杀驴?

  骂归骂,众人又不得不承认:以刘备父子以及刘封刘禅目前的情谊来看,狡兔死走狗烹卸磨杀驴这类的结果不会出现,即便会出现也得是刘封刘禅的后代了。

  “陛下,刘备亲征之事虽然不可尽信但也不能不信,战略应对需以刘备亲征为前提而部署。”司马懿想了片刻,进言道。

  曹丕冷喝:“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刘备若要亲征,难道不作准备吗?他的粮草从何而来?仲达,你怎也相信这等无稽之谈?”

  司马懿暗暗叹了口气,道:“兵法有云:因粮于敌。刘封此番大改往日作战风格,不仅接连斩杀大魏良将,还不对所得城池安抚。用兵风格如先帝用兵,又岂会缺少粮草?”

  曹丕一愣。

  曹操用兵风格,就习惯于因粮于敌。

  攻下一城,就取城中粮草补给,如此一来就能持续不断的攻城掠池。

  刘封以往的用兵风格依旧属于传统的运粮作战,且打下一城后就进行安抚,以表现出跟曹魏的不同。

  而这次更侧重于以杀震慑,不服憋着。

  不得不说。

  这种作战风格,更容易推进。

  虽然会有损民心,但只要事后安抚好,就不怕民心会乱。

  更何况。

  以最快的速度击破函谷关以西的魏军,才是真正的为民而想。

  否则战事拖得太久,受苦的依旧是民众。

  虽说司马懿分析得有理,但曹丕内心依旧郁闷得慌。

  若不是众人皆在,曹丕都想喊出那句:是朕先攻的,凭什么刘备能反攻!

  无奈之下。

  曹丕只能让曹真、司马懿等人制定以刘备亲征为前提的战略应对,以应对不时之需。

  接下来几日。

  曹丕又得到了南阳太守赵云攻打鲁阳的军情,这个军情让曹丕心中的侥幸彻底消失。

  汉军连荆州的兵马都动了,其意图很明显不会只有函谷关以西!

  气归气。

  曹丕不得不放弃温香软玉,采纳司马懿的提议亲临函谷关督战。

  倒不是曹丕想去函谷关,而是司马懿认为眼下的被动局面都是情报迟滞引起的。

  如果曹丕继续呆在洛阳,以皇城的各种规矩会耽误情报的传递,在函谷关执行军事化流程能缩短情报的时间延误。

  古语有云:福无双至,祸不单行。

  刚抵达函谷关,曹丕又得到了一个能令人眼前一黑的情报。

  夏侯尚在曹阳战败,被刘封一路追到了渑池。

  渑池距离函谷关不到二百里!

  势如破竹的进攻,犹如昔日乐毅连下齐国七十余城的声威,纵是曹丕见过大世面也忍不住心头一颤。

  曹真进言道:“陛下,先下令让夏侯尚退回函谷关。夏侯尚与刘封交战多日,更清楚函谷关以西的局势现状。”

  虽然将渑池让给刘封会增加曹丕的不利局面,但相对于夏侯尚掌握的情报,渑池的重要性得往后挪。

  至于派兵增援渑池,曹真虽有想过但最终还是放弃了。

  如今的汉军同样有大量的骑兵,围点打援对刘封而言并非难事。

  与其犯险被刘封歼灭有生力量,不如放弃渑池聚兵函谷关,凭借天险来应对。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三国:我不是刘封,三国:我不是刘封最新章节,三国:我不是刘封 圣墟小说网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