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是那句话,沈言跟大部分媒体、娱记关系都挺好的…
足足聊了二十多分钟。
“够了吗?不够的话,你们再问点别的…就算凑,也要凑齐2000字啊!”
“我们写稿按篇算钱…”
“那是我多事了…对了,我待会要去参加制片人论坛,欢迎大家也过去…”
“好的!”
发布会结束,沈言跟《模犯生》剧组告别…
对了,很多人疑惑‘演员参加电影节,除了走个红毯’,参加个发布会,好像也没有别的事可做…
其实不是,电影节是电影产业的重要交流平台,演员可以利用这个机会与制片方、导演、编剧等进行商业洽谈,寻找新的合作机;
电影节期间,演员有机会与同行、业界人士进行社交,建立或加深人脉关系,这些关系对于未来的项目合作、资源分享都至关重要。
当然,对于一些小明星或不参与主要活动的演员…
他们也够不上这些活动。
那电影节对于他们来说就是个放松和娱乐的时机,他们可能选择观看电影、参与粉丝活动或享受当地文化。
朱一龙就选了《黑暗阴影》以及《我和玛丽莲·梦露的一周》…
《黑暗阴影》,蒂姆·波顿执导,约翰尼·德普、伊娃·格林主演,口碑不咋地,但蒂姆·波顿和约翰尼·德普合作了八次,每次都让人惊喜!
《剪刀手爱德华》、《艾德伍德》、《断头谷》、《僵尸新娘》、《查理和巧克力工厂》、《理发师陶德》以及《爱丽丝梦游仙境》…
不过,《黑暗阴影》之后,蒂姆伯顿‘看上’了伊娃格林,后续合作了《佩小姐的奇幻城堡》以及《小飞象》…
至于《我和玛丽莲·梦露的一周》是去年北美颁奖季的热门电影,米歇尔·威廉姆斯差点拿了奥斯卡!
最终输给了梅丽尔·斯特里普…
这些电影都没在内地上映!
哦,沈言叮嘱纪翔去看一下《盗钥匙的方法》…
最好能买来改编权!
……
上海国际电影节…很混乱!
某种意义上讲,上影节定位挺尴尬的…
这是事实。
既然是电影节,最重要的是什么?
当然是主竞赛单元咯!
但上影节的主竞赛单元,完全不受媒体和观众待见。
关键,也没有媒体报道相关内容…
一般牛逼的导演不会带自己的电影来上影节…
像库斯图里卡、贾木许、戈达尔、奥利维拉、伍迪艾伦这些大师,他们凭什么会来上海?凭什么会把作品拿来上影节?他们的目标只有一个,戛纳!
为什么?因为戛纳的态度就是:电影,神圣!
所以,每年的主竞赛单元,要么是自己人,要么是没听过名字的外国电影,没有一位大师作品,没培养出一位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新锐电影人。
明星和商业是电影节的基础,大师和艺术是电影节的阶梯,没有这个阶梯,电影节成不了!
很多电影人看不上这个全世界最奇葩的影展,与其说是国际电影节,不如说是华语片大卖场。
每年,大大小小几十个发布会,在浦西的酒店里粉墨登场。
逐渐沦为华语片剧组搭台推销的舞台!
至于报道:记者看明星,观众看明星,主办方看明星…
主竞赛单元…压根没有人关注竞赛影片的内容。
甚至连很多电影杂志也不会报道主创的访谈,影评只有寥寥几篇,且找不到令人惊喜的观点。
唯一值得关注的,大概是一堆导演说一些心里话——当年王小帅炮轰路川、宁昊:他们票房都过亿了,但作为导演,他们都是失败者。他们一定特别羡慕我,因为我可以决定自己的作品。我再穷,我也要死扛,否则人的信念会倒掉,于丹说《论语》的时候说了,信念一旦倒掉是不愉快的!
神经病一样的言论…逻辑碎了一地。
票房过亿了?
所以羡慕你?
羡慕你什么玩意?
后来有个产业峰会,业内大佬各种语出惊人,于东就有‘电影公司未来都将给BAT打工!’的暴论…
王长田也说过‘未来动画电影会占到电影票房市场15%以上!’
哦,华宜的黄家兄弟没说过啥话——他们已经去电影化了,搞起了房地产…
……
上影节不是在一个地方,开幕式红毯单元在上海大剧院,论坛单元则在上海展览中心。
距离倒也不算远…
这也是上影节唯一不错的优点。
——任何一个专业的、大规模的电影节,都会将活动场所集中。
大致分为:开闭幕式场馆、电影放映、交易市场和主题论坛四块区域。
像戛纳,以卢米埃尔电影宫为中心,所有活动都发生在1000米以内的范围。
柏林、威尼斯、鹿特丹、圣丹斯包括上影节,场地都集中在一块区域,不求高大上,只求方便。
抵达上海展览中心,聚集了不少媒体记者,沈言很随意的打了招呼…
记者问他‘沈言哥待会准备谈什么?’
“我就一新人,主要负责旁听…”
“那你对好莱坞占据市场有什么看法?”
“…这是观众的选择,看什么电影是观众的自由!”
沈言一边说一边往里走,然后他看到了黄小鸣,立刻道:“小鸣哥在那边,你们去问他吧!”
然后媒体、记者急匆匆围了过去…
小鸣哥现在号称内娱第一帅哥,合作的都是大导演、大明星,《血滴子》、《大上海》甚至还要跟唐季礼合作《城市猎人》!
嗯,他还是接了《血滴子》,主要幕后阵容太吸引人了:陈可欣监制,刘伟强执导,编剧林爱华,陈可欣御用编剧——《金枝玉叶2》之后开始合作,后续包括《金鸡2》、《如果.爱》、《投名状》以及《武侠》都是林爱华编剧…
不过,前段时间担任制片人,并且投资的《匹夫》,票房挺失败的…
但未改小鸣哥豪爽本色,公开宣称‘我以后肯定继续投资电影!’
沈言参加的第一场论坛是新浪潮论坛。
邀请到了CAA中国区的代表乔青山,电影人文隽、《非常完美》导演金依萌,还有黄小鸣…
讨论的就是明星制片这个话题。
沈言是业内‘最卖座’的制片人…
只要他经手的电影都很卖座!
原本沈言以为他们会聊明星做制片人的优势,比方说可以更轻松的拉投资之类的,结果文隽上来就吐槽:“明星当制片人角色,有点本末倒置。在香港,刘得华是过去几十年当老板,赔了,又当老板,最终才在去年开花结果…”
“有一些明星心态不好:既然我有号召力,为什么钱不让我一个人全部赚了?如果有这种心态,我是一点都不应该支持的。”
然后毫不客气的吐槽起了明星片酬:“现在的状况是很多人认为有号召力的明星经常都是那么几个,因为他们有号召力,所以他们的片酬急速增长。我们当制片人经常找明星拍戏,有人要到8位数,7位数已经不止了。后来就算了,片子怎么赚回投资?”
足足聊了二十多分钟。
“够了吗?不够的话,你们再问点别的…就算凑,也要凑齐2000字啊!”
“我们写稿按篇算钱…”
“那是我多事了…对了,我待会要去参加制片人论坛,欢迎大家也过去…”
“好的!”
发布会结束,沈言跟《模犯生》剧组告别…
对了,很多人疑惑‘演员参加电影节,除了走个红毯’,参加个发布会,好像也没有别的事可做…
其实不是,电影节是电影产业的重要交流平台,演员可以利用这个机会与制片方、导演、编剧等进行商业洽谈,寻找新的合作机;
电影节期间,演员有机会与同行、业界人士进行社交,建立或加深人脉关系,这些关系对于未来的项目合作、资源分享都至关重要。
当然,对于一些小明星或不参与主要活动的演员…
他们也够不上这些活动。
那电影节对于他们来说就是个放松和娱乐的时机,他们可能选择观看电影、参与粉丝活动或享受当地文化。
朱一龙就选了《黑暗阴影》以及《我和玛丽莲·梦露的一周》…
《黑暗阴影》,蒂姆·波顿执导,约翰尼·德普、伊娃·格林主演,口碑不咋地,但蒂姆·波顿和约翰尼·德普合作了八次,每次都让人惊喜!
《剪刀手爱德华》、《艾德伍德》、《断头谷》、《僵尸新娘》、《查理和巧克力工厂》、《理发师陶德》以及《爱丽丝梦游仙境》…
不过,《黑暗阴影》之后,蒂姆伯顿‘看上’了伊娃格林,后续合作了《佩小姐的奇幻城堡》以及《小飞象》…
至于《我和玛丽莲·梦露的一周》是去年北美颁奖季的热门电影,米歇尔·威廉姆斯差点拿了奥斯卡!
最终输给了梅丽尔·斯特里普…
这些电影都没在内地上映!
哦,沈言叮嘱纪翔去看一下《盗钥匙的方法》…
最好能买来改编权!
……
上海国际电影节…很混乱!
某种意义上讲,上影节定位挺尴尬的…
这是事实。
既然是电影节,最重要的是什么?
当然是主竞赛单元咯!
但上影节的主竞赛单元,完全不受媒体和观众待见。
关键,也没有媒体报道相关内容…
一般牛逼的导演不会带自己的电影来上影节…
像库斯图里卡、贾木许、戈达尔、奥利维拉、伍迪艾伦这些大师,他们凭什么会来上海?凭什么会把作品拿来上影节?他们的目标只有一个,戛纳!
为什么?因为戛纳的态度就是:电影,神圣!
所以,每年的主竞赛单元,要么是自己人,要么是没听过名字的外国电影,没有一位大师作品,没培养出一位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新锐电影人。
明星和商业是电影节的基础,大师和艺术是电影节的阶梯,没有这个阶梯,电影节成不了!
很多电影人看不上这个全世界最奇葩的影展,与其说是国际电影节,不如说是华语片大卖场。
每年,大大小小几十个发布会,在浦西的酒店里粉墨登场。
逐渐沦为华语片剧组搭台推销的舞台!
至于报道:记者看明星,观众看明星,主办方看明星…
主竞赛单元…压根没有人关注竞赛影片的内容。
甚至连很多电影杂志也不会报道主创的访谈,影评只有寥寥几篇,且找不到令人惊喜的观点。
唯一值得关注的,大概是一堆导演说一些心里话——当年王小帅炮轰路川、宁昊:他们票房都过亿了,但作为导演,他们都是失败者。他们一定特别羡慕我,因为我可以决定自己的作品。我再穷,我也要死扛,否则人的信念会倒掉,于丹说《论语》的时候说了,信念一旦倒掉是不愉快的!
神经病一样的言论…逻辑碎了一地。
票房过亿了?
所以羡慕你?
羡慕你什么玩意?
后来有个产业峰会,业内大佬各种语出惊人,于东就有‘电影公司未来都将给BAT打工!’的暴论…
王长田也说过‘未来动画电影会占到电影票房市场15%以上!’
哦,华宜的黄家兄弟没说过啥话——他们已经去电影化了,搞起了房地产…
……
上影节不是在一个地方,开幕式红毯单元在上海大剧院,论坛单元则在上海展览中心。
距离倒也不算远…
这也是上影节唯一不错的优点。
——任何一个专业的、大规模的电影节,都会将活动场所集中。
大致分为:开闭幕式场馆、电影放映、交易市场和主题论坛四块区域。
像戛纳,以卢米埃尔电影宫为中心,所有活动都发生在1000米以内的范围。
柏林、威尼斯、鹿特丹、圣丹斯包括上影节,场地都集中在一块区域,不求高大上,只求方便。
抵达上海展览中心,聚集了不少媒体记者,沈言很随意的打了招呼…
记者问他‘沈言哥待会准备谈什么?’
“我就一新人,主要负责旁听…”
“那你对好莱坞占据市场有什么看法?”
“…这是观众的选择,看什么电影是观众的自由!”
沈言一边说一边往里走,然后他看到了黄小鸣,立刻道:“小鸣哥在那边,你们去问他吧!”
然后媒体、记者急匆匆围了过去…
小鸣哥现在号称内娱第一帅哥,合作的都是大导演、大明星,《血滴子》、《大上海》甚至还要跟唐季礼合作《城市猎人》!
嗯,他还是接了《血滴子》,主要幕后阵容太吸引人了:陈可欣监制,刘伟强执导,编剧林爱华,陈可欣御用编剧——《金枝玉叶2》之后开始合作,后续包括《金鸡2》、《如果.爱》、《投名状》以及《武侠》都是林爱华编剧…
不过,前段时间担任制片人,并且投资的《匹夫》,票房挺失败的…
但未改小鸣哥豪爽本色,公开宣称‘我以后肯定继续投资电影!’
沈言参加的第一场论坛是新浪潮论坛。
邀请到了CAA中国区的代表乔青山,电影人文隽、《非常完美》导演金依萌,还有黄小鸣…
讨论的就是明星制片这个话题。
沈言是业内‘最卖座’的制片人…
只要他经手的电影都很卖座!
原本沈言以为他们会聊明星做制片人的优势,比方说可以更轻松的拉投资之类的,结果文隽上来就吐槽:“明星当制片人角色,有点本末倒置。在香港,刘得华是过去几十年当老板,赔了,又当老板,最终才在去年开花结果…”
“有一些明星心态不好:既然我有号召力,为什么钱不让我一个人全部赚了?如果有这种心态,我是一点都不应该支持的。”
然后毫不客气的吐槽起了明星片酬:“现在的状况是很多人认为有号召力的明星经常都是那么几个,因为他们有号召力,所以他们的片酬急速增长。我们当制片人经常找明星拍戏,有人要到8位数,7位数已经不止了。后来就算了,片子怎么赚回投资?”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叫谁偶像,我是艺术家,叫谁偶像,我是艺术家最新章节,叫谁偶像,我是艺术家 圣墟小说网!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叫谁偶像,我是艺术家,叫谁偶像,我是艺术家最新章节,叫谁偶像,我是艺术家 圣墟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