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觉得于老板低估了观众审美的成长速度!也低估了市场的成长速度!”
“很多人批评《爸爸,去哪儿》,说它不是电影,我也觉得它不是电影,但它是非常好的社交方式…”
“IP电影包括粉丝电影最多也就流行一段时间,我跟各位从业者不一样,我在思考如果哪天观众对电影不感兴趣了,那怎么办?我们这些从业者该做什么呢?”
“不是没有这种可能啊!从卢米埃尔兄弟发明电影的那一年起,作为新鲜事物,电影有过一段野蛮生长的时期,乔治·梅里爱、埃德温·鲍特、大卫·格里菲斯都为电影添砖加瓦,但到了30年代中后期,电影的叙事方式已经穷途末路了,没有新的东西出来,电影眼看就完了。
这时天降猛男,奥逊·威尔斯带着《公民凯恩》拯救了电影,让电影从古典步入现代,非线性叙事广泛流行,为电影续命几十年,直到现在用的还是这一套。
可几十年前的玩意儿终究是有些陈旧的,这就让观众不再感兴趣,久而久之就沦为不是续集就翻拍或换汤不换药的所谓电影宇宙。”
“我在想,电影的下一步是不是应该打破空间叙事结构…但我没想好叙事载体。”
“不要以为我在危言耸听,在互联网舆论上,哪怕你连着上映了好几部口碑尚可的电影,很有可能就因为一部烂片就把市场的形象彻底败坏掉了。特别是那些所谓的史诗级烂片,造成的这种后果还是非常严重的。
毕竟绝大多数观众平时并不关注电影资讯,当他们发现视野中的电影新闻都是烂片出圈的时候,就会本能地认为影院里没啥好电影,就不会去影院了。”
“我就是这样!”
“而且移动互联网时代,观众娱乐方式的选择越来越多元,大家不一定要选择电影…”
“其实,我最担心的是未来出现一些电影电影票房自己买,评分找人刷,再雇一帮水军吹水,就可以造出一部评分很好,票房很好看但就是没什么人看过的电影。”
“电影仅仅是娱乐项目并非生活必需品,可替代性太强。电影不好看民众完全可以选择游戏、打牌、旅游等更快乐的娱乐,不必花钱去电影院受罪。”
“你们就当我是危言耸听吧…反正上影节,大家想着怎么聊都行!”
沈言用玩笑的口吻说了一些心里话…
现场大部分人都当他在说笑!
现阶段,电影行业还是很强势的。
举个例子,其实楽视鼎盛时候,曾经模仿Netflix,试过打破“窗口期”,线上线下同步播电影,最终院线抵制,没能成功。
现阶段,影视行业还是烈火烹油,前景可期,各种票房破纪录,忙着超越好莱坞,也有拒绝的底气。
所以,沈言这种泼冷水的行为其实是不合时宜的…
李安都不敢随便泼冷水…
至于资本…阿狸、万达都忙着进军好莱坞,谁关心国产电影的好坏?
而且沈言还说了‘电影宇宙换汤不换药’…
这个就很让人厌烦了——有过一段时间讨论‘世界电影史不会给漫威留位置’、‘马丁斯科塞斯批漫威电影不是艺术’,然后被一群网友嘲讽、质疑…
关于影史会不会给漫威电影留名,这个,谁都有自己的观点…
但凯文·费奇大概率会留名!
……
“没想好,大概率只是合作关系…”
结束上影节行程,纪翔跟沈言聊了BAT的事情。
于東说的挺对的,看看北美电影市场就知道了——好莱坞早就这样了,除了迪士尼还有老板,大部分电影公司都被各种资本控制了。
为什么BAT要进军影视行业?
一方面,他们有钱;
另一方面,电视,计算机,平板,手机等终端在非办公时期最大的需求也是娱乐,除了游戏,就是影视了;
而且他们真的认为影视行业+打IP+大数据有搞头的!
哦,纪翔问沈言最看好哪一家…
“其实阿狸很有诚意的,之前他们多次邀请我们…”
“我不喜欢阿狸…”
“那其它两家公司?”
“不急,先不要表态,”想了想,沈言补充一句:“如果他们想投资,你问问他们有没有兴趣一起做科幻片…”
纪翔摇头:“人家满脑子都是跟好莱坞合作…我估计没啥想法…”
“那就算了…咱还是靠自己吧!”
现阶段的BAT第一选择是好莱坞制造!
按理说,应该先在国内站稳脚跟,然后再考虑出海…
但人家压根就看不上国产电影这点份额…
想的都是国际视野,好莱坞…
不止BAT,事实上,一大批成立时间都不超过半年的所谓互联网影视公司,纷纷宣布了宏大的影片计划,几乎清一色的要参与和好莱坞合作…
表现最急切要属阿狸影业!
马云亲自率众,半个月的时间,连续会见狮门娱乐公司,华特迪士尼公司,维亚康姆集团旗下的派拉蒙影业公司,时代华纳旗下的华纳兄弟娱乐公司,索尼和康卡斯特旗下的环球影业。
意图获得美国电影和电视节目的国内发行权,或者针对这些制片商进行股权投资。
后来干脆入股了斯皮尔伯格的Amblin Partners…
有钱嘛!
不仅互联网电影公司,国资背景的也都纷纷出动了。湖南电广传媒找到了狮门签下合约,声称双方要投15亿美元拍50部影片。上影集团也和一家名为华桦传媒的公司联手,要向派拉蒙的片单投10亿美元。
在这一轮抢购风潮中,所有人都唯恐被落下。买不起公司,片单协议也行。
当然,最终都没成…
而且亏损居多!
以阿狸影业为例,2016年阿里影业投资斯皮尔伯格的Amblin Partners后,这位大导演亲自执导的《圆梦巨人》一上来就亏得惨不忍睹:投资高达1.4亿美元,全球票房1.8亿美元,也是全年亏损最惨重的好莱坞影片之一。近亿美元的亏损只有落到迪士尼、安培林以及阿里头上。
包括阿狸影业跟派拉蒙签的几部电影片约,《忍者神龟2》、《星际迷航3》,前者1.35亿美元成本仅收回了2.45亿美元票房,亏了几千万美元,后者1.85亿美元的投资只换来了3.43亿美元的全球票房,直接让这个IP停摆至今。
“很多人批评《爸爸,去哪儿》,说它不是电影,我也觉得它不是电影,但它是非常好的社交方式…”
“IP电影包括粉丝电影最多也就流行一段时间,我跟各位从业者不一样,我在思考如果哪天观众对电影不感兴趣了,那怎么办?我们这些从业者该做什么呢?”
“不是没有这种可能啊!从卢米埃尔兄弟发明电影的那一年起,作为新鲜事物,电影有过一段野蛮生长的时期,乔治·梅里爱、埃德温·鲍特、大卫·格里菲斯都为电影添砖加瓦,但到了30年代中后期,电影的叙事方式已经穷途末路了,没有新的东西出来,电影眼看就完了。
这时天降猛男,奥逊·威尔斯带着《公民凯恩》拯救了电影,让电影从古典步入现代,非线性叙事广泛流行,为电影续命几十年,直到现在用的还是这一套。
可几十年前的玩意儿终究是有些陈旧的,这就让观众不再感兴趣,久而久之就沦为不是续集就翻拍或换汤不换药的所谓电影宇宙。”
“我在想,电影的下一步是不是应该打破空间叙事结构…但我没想好叙事载体。”
“不要以为我在危言耸听,在互联网舆论上,哪怕你连着上映了好几部口碑尚可的电影,很有可能就因为一部烂片就把市场的形象彻底败坏掉了。特别是那些所谓的史诗级烂片,造成的这种后果还是非常严重的。
毕竟绝大多数观众平时并不关注电影资讯,当他们发现视野中的电影新闻都是烂片出圈的时候,就会本能地认为影院里没啥好电影,就不会去影院了。”
“我就是这样!”
“而且移动互联网时代,观众娱乐方式的选择越来越多元,大家不一定要选择电影…”
“其实,我最担心的是未来出现一些电影电影票房自己买,评分找人刷,再雇一帮水军吹水,就可以造出一部评分很好,票房很好看但就是没什么人看过的电影。”
“电影仅仅是娱乐项目并非生活必需品,可替代性太强。电影不好看民众完全可以选择游戏、打牌、旅游等更快乐的娱乐,不必花钱去电影院受罪。”
“你们就当我是危言耸听吧…反正上影节,大家想着怎么聊都行!”
沈言用玩笑的口吻说了一些心里话…
现场大部分人都当他在说笑!
现阶段,电影行业还是很强势的。
举个例子,其实楽视鼎盛时候,曾经模仿Netflix,试过打破“窗口期”,线上线下同步播电影,最终院线抵制,没能成功。
现阶段,影视行业还是烈火烹油,前景可期,各种票房破纪录,忙着超越好莱坞,也有拒绝的底气。
所以,沈言这种泼冷水的行为其实是不合时宜的…
李安都不敢随便泼冷水…
至于资本…阿狸、万达都忙着进军好莱坞,谁关心国产电影的好坏?
而且沈言还说了‘电影宇宙换汤不换药’…
这个就很让人厌烦了——有过一段时间讨论‘世界电影史不会给漫威留位置’、‘马丁斯科塞斯批漫威电影不是艺术’,然后被一群网友嘲讽、质疑…
关于影史会不会给漫威电影留名,这个,谁都有自己的观点…
但凯文·费奇大概率会留名!
……
“没想好,大概率只是合作关系…”
结束上影节行程,纪翔跟沈言聊了BAT的事情。
于東说的挺对的,看看北美电影市场就知道了——好莱坞早就这样了,除了迪士尼还有老板,大部分电影公司都被各种资本控制了。
为什么BAT要进军影视行业?
一方面,他们有钱;
另一方面,电视,计算机,平板,手机等终端在非办公时期最大的需求也是娱乐,除了游戏,就是影视了;
而且他们真的认为影视行业+打IP+大数据有搞头的!
哦,纪翔问沈言最看好哪一家…
“其实阿狸很有诚意的,之前他们多次邀请我们…”
“我不喜欢阿狸…”
“那其它两家公司?”
“不急,先不要表态,”想了想,沈言补充一句:“如果他们想投资,你问问他们有没有兴趣一起做科幻片…”
纪翔摇头:“人家满脑子都是跟好莱坞合作…我估计没啥想法…”
“那就算了…咱还是靠自己吧!”
现阶段的BAT第一选择是好莱坞制造!
按理说,应该先在国内站稳脚跟,然后再考虑出海…
但人家压根就看不上国产电影这点份额…
想的都是国际视野,好莱坞…
不止BAT,事实上,一大批成立时间都不超过半年的所谓互联网影视公司,纷纷宣布了宏大的影片计划,几乎清一色的要参与和好莱坞合作…
表现最急切要属阿狸影业!
马云亲自率众,半个月的时间,连续会见狮门娱乐公司,华特迪士尼公司,维亚康姆集团旗下的派拉蒙影业公司,时代华纳旗下的华纳兄弟娱乐公司,索尼和康卡斯特旗下的环球影业。
意图获得美国电影和电视节目的国内发行权,或者针对这些制片商进行股权投资。
后来干脆入股了斯皮尔伯格的Amblin Partners…
有钱嘛!
不仅互联网电影公司,国资背景的也都纷纷出动了。湖南电广传媒找到了狮门签下合约,声称双方要投15亿美元拍50部影片。上影集团也和一家名为华桦传媒的公司联手,要向派拉蒙的片单投10亿美元。
在这一轮抢购风潮中,所有人都唯恐被落下。买不起公司,片单协议也行。
当然,最终都没成…
而且亏损居多!
以阿狸影业为例,2016年阿里影业投资斯皮尔伯格的Amblin Partners后,这位大导演亲自执导的《圆梦巨人》一上来就亏得惨不忍睹:投资高达1.4亿美元,全球票房1.8亿美元,也是全年亏损最惨重的好莱坞影片之一。近亿美元的亏损只有落到迪士尼、安培林以及阿里头上。
包括阿狸影业跟派拉蒙签的几部电影片约,《忍者神龟2》、《星际迷航3》,前者1.35亿美元成本仅收回了2.45亿美元票房,亏了几千万美元,后者1.85亿美元的投资只换来了3.43亿美元的全球票房,直接让这个IP停摆至今。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叫谁偶像,我是艺术家,叫谁偶像,我是艺术家最新章节,叫谁偶像,我是艺术家 圣墟小说网!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叫谁偶像,我是艺术家,叫谁偶像,我是艺术家最新章节,叫谁偶像,我是艺术家 圣墟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