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说,电影第一幕是一部“寄生游戏攻略”。

  哈维一家四口人,住在半地下室,没正经工作。

  很偶然,儿子经介绍进到富人家做家教。

  天赐的良运,一家人因此动了歪脑筋。

  运用一系列骗术,哥哥陆续安排妹妹、父亲和母亲进入豪宅做家教、司机和管家

  ——一家四口完成“寄生“。

  并逼走了在富人家工作多年的保姆——雷吉娜·赫尔。

  当一家四口都如愿以偿的寄居在高阶家庭中时,每个人体现出了从贫苦氛围解脱下来的愉悦与酣爽,贫穷的压迫和为生计苦于奔命的日子实在是过得太久,太苦了,一家人能够获得一份能为家庭解困的工作,又何乐而不为呢?

  随着马修一家人出去露营的契机,一家人彻底释放了压抑已久的情绪狂欢起来。随着一阵闪电划过,天空骤然下起了暴雨,众人也都欣赏着这般美景…

  《寄生上流》剧情转折点就是暴雨还有前女管家出场…

  第二幕:

  雷吉娜·赫尔再度出场,揭示出豪宅埋藏着的巨大秘密:她一直在豪宅的地下室中供养着躲债的老公。

  两下层家庭爆发激烈冲突,争夺生存空间。

  争斗中,詹妮弗·康纳利失手杀死了雷吉娜·赫尔…

  意外发生,富人一家因天气原因提前回家,引发一系列地震效应,悲剧接连上演。

  第三幕上演。

  马修麦康纳给小儿子庆祝生日,就在这场庆生宴上,两场残酷的杀戮发生,三个家庭的命运从此被彻底改变…

  ——哥哥(卡莱伯·兰德里·琼斯)捧着那块石头走向暗道,想要亲手解决掉女管家夫妻二人,因为他想要一家人以后融入到这美好生活中,就必须把这隐患给除掉。

  没想到的是,马赫沙拉·阿里因为妻子的死亡早已失去理智,夺过石头将哥哥砸昏死过去,随后抄起一把锋利的水果刀,径直走向了屋外正在欢颂乐曲中手捧蛋糕的妹妹(西尔莎·罗南)…

  看着倒在血泊中的女儿,哈维尔·巴登红了双眼,最终杀死了马赫沙拉·阿里,但同时也将利刃刺向了男主人——男主人曾多次厌恶父亲身上的味道,而在现场时也做了捂鼻子的动作,眼神中全是蔑视和厌恶,这激起了父亲仇恨的尊严心。

  随着四散逃窜的人群,父亲茫然的逃离了现场,因为他不想连累到家中的其他人。

  最终妹妹失血过多而亡,母亲和哥哥入狱判刑。

  很多年后,哥哥出狱了,依然寻找父亲的下落,并时刻关注曾经富人家庭的房屋。

  随着屋外灯光莫名的熄闪,哥哥终于发现原来父亲一直隐藏在那个暗道当中,利用莫斯密码向儿子述说着自己处境安稳,不必担心…

  电影结束!

  丝毫没有拖泥带水…

  范兵兵跟场内的大部分观众一起起立鼓掌…

  《寄生上流》的观影体验相当好!

  观影体验是一种很主观的东西,当你被电影吸引,全身心感受角色,带来的爽感使察知电影缺点的洞察神经都变得迟钝。

  ……

  “这个电影很适合改编成舞台剧,我们三个月拍摄周期,导演先带着我们所有人排练剧情、台词,最后一个月直接拍摄!”

  “很多镜头都是一条过…”

  电院放映结束,官方对主创们进行了超长时间的特别采访。

  桑德拉·布洛克还有马修·麦康纳轮番开展沈言…

  “导演从头到尾只搭建了两个房子,一个富人的,一个穷人的,对所有的人物个性化的形象都无限弱化,因为这完完全全是一个寓言故事,十分魔幻现实主义…”

  哈维尔·巴登则道:“我知道结束观影后它给人的冲击会是最大的。人性,隐忍,阶层,导演通过运用极具个人风格的方式把它们刻画到了极致,等你深究这些所有的不合理之后,他说这是他拍的寓言故事…但真的只是寓言嘛?”

  到沈言了,他笑着道:“我之前拍了《燃烧》,很多评论说看不懂,不够直白…我一直憋着一口气…这次《寄生上流》,不讲人性,故意让人物脸谱化,最小化人物个性,最大化其阶级特征,让每一个人物都成为了一个社会符号。”

  “而且,我放弃了持续性的文戏,全靠视听引发理性思考!”

  “用极端且明显对立的身份设定来形成冲突,用高度戏剧化来编织故事,直接、干脆,全世界的观众都能看懂!”

  “拍摄这部电影的契机,是因为一个垃圾桶,就是电影里放在厨房的垃圾桶,原产德国,售价2300美元,我第一次听说时候的反应是‘哪个智障会买这么贵的垃圾桶?’,‘垃圾桶只是用来装垃圾的!’但它真的2300美元…”

  “穷人跟富人的差距,有时候比人跟狗的差距都大!”

  有个中国记者问了一句:“听说《寄生上流》没有拍成华语片是因为你担心过不了审?”

  “对呀!”

  “不觉得他们限制电影自由了吗?”

  “这个跟自由无关,中国电影市场已经慢慢成为全球第一电影市场,”沈言摆手:“规矩、制度摆在这,你想赚中国的钱,就按照规矩办事,我拍成英语片一样可以上映…并没有觉得不自由…”

  看了一下…好家伙,《青年电影手册》的记者…

  这帮人看不起商业片,各种吹捧独立电影,吹捧第六代们…

  对贾章柯、王小帅、娄晔极尽美化…

  哦,《青年电影手册》就是金扫帚的主办方…

  在这帮人的引导下,影评界形成了‘敢拍就是好电影’的评判标准…

  所以,越大胆的代言,他们越喜欢,禁片导演更佳!

  你作为导演,没有做过几部禁片,在他们看来,就不够大胆…然后就要被批评!

  按照他们的逻辑,《寄生上流》没拍成华语片,沈言肯定一肚子火,稍加挑拨,爆几句‘自由’的言论,结果沈言压根不吃这套…

  沈言甚至说了句:“靠政治、边缘人物固然可以引发讨论,但我对这些没兴趣,相对来讲,我不太喜欢迎合,更喜欢主动创造!”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叫谁偶像,我是艺术家,叫谁偶像,我是艺术家最新章节,叫谁偶像,我是艺术家 圣墟小说网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