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刚蒙蒙亮,海面上还浮着一层薄薄的雾,咸腥的海风卷着浪花,拍在岸边的礁石上,发出“哗哗”的声响。

  林宇骑着自行车,车后座绑着提前准备好的木板和铁丝,刚到海边,就看见一个熟悉的身影。

  李长坤正蹲在一块大石板上,手里拿着卷尺,对着地面比划着什么,身边还放着锯子、锤子和几根打磨好的木条。

  “李叔,您怎么这么早?”林宇愣了一下,赶紧停下车,心里有些意外。

  他特意比约定时间提前了半小时,没想到李长坤来得更早,看样子已经在这儿待了一阵了。

  李长坤听到声音,抬起头,瞥了林宇一眼,手里的卷尺“啪”地一声收了起来,语气里满是挖苦:“我还以为你得多积极,结果还是来晚了,要不是村长催着,我看你能磨蹭到晌午去。”

  “年纪轻轻的,做事儿这么不积极,松懒懈怠能成什么大事儿?昨晚没少跟你媳妇儿折腾吧?一点儿正事儿没有......”

  林宇脸都绿了。

  他下意识地看了眼手腕上的手表。

  现在才六点半,离约定的七点还有整整半小时。

  他心里一阵无语,却也没跟李长坤掰扯,毕竟现在有求于人,没必要为这点小事闹僵。

  “是是是,李叔您来得早,辛苦您了。”林宇陪着笑脸,把自行车后座的木板和铁丝卸下来,搬到李长坤身边,“您看这些材料够用不?不够的话,我再去镇上买。”

  李长坤没接话,拿起一根木条,用手指敲了敲,又凑到眼前看了看,眉头皱了皱:“这木板太薄了,烘虾皮的时候热气一烤,容易变形。还有这铁丝,太细,铺在下面承不住虾皮的重量,得换粗点的。”

  林宇赶紧点头:“您说的是,我这就去镇上换。您还需要啥?我一起买过来,省得跑两趟。”

  “还得要几块厚塑料布,挡风用;再买两个煤炉,要带铁盘的,不然热量散得太快。”李长坤一边说,一边在地上用石子画了个简易的烘干机草图,“架子得搭两米宽、三米长,高度一米五,下面留五十公分的空间放煤炉,顶部要倾斜着搭,留个通风口,不然湿气散不出去,虾皮容易发霉。”

  林宇蹲在旁边,掏出记事本,把李长坤说的话一一记下来,连尺寸都标得清清楚楚:“您放心,我记下来了,保证按您说的买,那您先忙活着,中午儿去我家吃饭去。”

  李长坤哼了一声,语气依旧冷淡:“不去你家吃难道还去我家吃去?让你妈多做几个菜,你们家现在日子好,可别抠搜的。”

  “赶紧去买材料吧,别耽误时间,要是因为材料不够误了工,可别赖我。”

  “不会不会,我这就去。”林宇笑着应道,收拾好记事本,刚要骑车去镇上,又想起什么,转身问,“李叔,您还有啥要叮嘱的不?比如材料的规格,我怕买错了。”

  李长坤抬头看了他一眼,沉默了几秒,才慢悠悠地说:“木板要三厘米厚的杨木板,结实还不容易变形;铁丝要八号的,够粗;塑料布买那种加厚的,别买薄的,海风一吹就破。”

  林宇赶紧应下:“好嘞,我记住了!”

  说完,他骑上自行车,朝着镇上的方向疾驰而去。

  清晨的阳光渐渐穿透雾气,洒在海面上,泛起金色的波光。

  李长坤看着林宇远去的背影,又低头看了看地上的草图,嘴角动了动,没说话,拿起锯子,开始对着木条锯了起来。

  “叮叮当当”的声音,在清晨的海边格外清晰。

  林宇骑在自行车上,心里松了口气。

  虽然李长坤说话依旧带刺,但至少愿意好好商量烘干设备的事了。

  他知道,只要自己多忍让点,别跟李长坤计较那些挖苦的话,这烘干机肯定能顺利搭起来。

  想到这儿,他脚下的力气更足了,自行车在乡间小路上飞快地行驶着。

  林宇骑着自行车刚到村口,突然想起买的材料不少,像杨木板、粗铁丝、加厚塑料布,还有两个煤炉,自行车根本装不下。

  而且这自行车还慢。

  他当即调转车头往家赶,进门就喊:“娘,我去熊岳城一趟买材料。”

  王玉芬正忙着收拾渔网,闻言赶紧放下手里的活,帮着把院里的摩托车推出来:“路上小心一点儿,这玩意速度虽然快,但是也不安全。”

  “知道了,妈~!”

  林宇检查了下油箱,确认油够,又找了块帆布铺在车后座,才匆匆往熊岳城赶。

  摩托车在乡间土路上飞驰,扬起一阵尘土。

  相比自行车,摩托车快了不止一倍,原本要走一个小时的路,二十分钟就到了。

  林宇直奔镇上的建材店,按李长坤说的规格,一口气买了五块三厘米厚的杨木板、一捆八号铁丝、两大块加厚塑料布,又去五金店挑了两个带铁盘的煤炉,都用帆布牢牢绑在摩托车后座上。

  往回赶时,风里都带着轻快的劲儿。

  林宇骑着摩托车,很快就回到了海边。

  李长坤还在对着地上的草图琢磨,见林宇回来,抬眼瞥了下后座的材料,没说话,却主动起身帮忙卸东西。

  “李叔,您看这些材料咋样?”林宇一边解帆布,一边问。

  李长坤拿起一块杨木板,用手指敲了敲,又掂量了下煤炉,才哼了一声:“还行,没买错。要是买了薄木板,搭起来也得塌。”

  林宇也不跟他计较语气,笑着把自己画的烘干机构造图递过去:“李叔,您再看看这个构造,底部用杨木板搭框架,中间铺铁丝网盘,四周蒙塑料布,留两个小窗口方便观察,顶部斜着搭,开个三十公分的通风口,下面放煤炉的地方用砖块垫高,您看这样行不行?”

  李长坤接过图纸,眯着眼睛看了半天,手指在图纸上点了点:“通风口再开大五公分,不然湿气散得慢;铁丝网盘得用木条固定住,别铺太松,不然虾皮容易漏下去。”

  他嘴上说着,手里已经拿起卷尺,开始测量地面尺寸,“先搭框架,再铺底板,最后装网盘,一步一步来,别着急。”

  虽然李长坤说话依旧夹枪带棒,但干活却半点不含糊。

  量尺寸时精准到毫米,锯木板时纹路齐整,连锤子敲钉子都力道均匀,显然是不想砸了自己“老木匠” 的名声。

  林宇在旁边打下手,递工具、扶木板,两人配合着,框架很快就搭起了雏形。

  就在这时,远处传来一阵喧闹声,王大春带着小虎、林海等船员,扛着渔网往海边走,看到林宇,远远就喊:“小宇,咱今天往哪片海域走?渔网都准备好了!”

  林宇站起身,拍了拍手上的木屑,对王大春说:“今天我不跟船了,你带队出海就行。记住,别去远海,就在近海区捕鱼,多留意小鬼子的船。上次他们跟南棒斗船后,说不定还在附近晃悠,别跟他们起冲突。”

  “放心吧,有我在,不会有事儿~!” 王大春拍着胸脯保证,“不过你得把巡海和望风借我,让他们两个随时盯着动静,一有动静就撤!”

  “行~!”

  小虎也凑过来说:“林哥,你安心搭烘干机,鱼获的事交给我们,保证不少捞!”

  林宇点点头,又叮嘱了几句安全事项,看着王大春带着船员们推着渔船往海里走,巡海和望风在他们头顶盘旋着,时不时发出清脆的鸣叫。

  等渔船渐渐驶远,林宇才转过身,继续帮李长坤搭烘干机。

  “还挺会安排。”李长坤瞥了他一眼,语气里少了几分挖苦,多了点认可,“不过你也别光顾着别人,这烘干机得抓紧搭,要是赶不上晒虾皮,订单误了,村里又得埋怨你。”

  林宇笑了笑:“您放心,有您帮忙,肯定能赶得上。”

  海边的日头渐渐升高,林宇和李长坤蹲在框架旁,正忙着固定铁丝网盘。

  李长坤手里的锤子敲得“当当”响,每一颗钉子都钉得又直又深,连铁丝的间距都用尺子量得丝毫不差。

  “铁丝再拉紧点,不然铺虾皮的时候会往下塌。”

  他头也不抬地对林宇说,语气里少了之前的尖刻,多了几分干活时的专注。

  林宇赶紧照做,双手拽着铁丝的两端,使出力气绷紧。

  阳光晒在背上有些发烫,额头上的汗顺着脸颊往下流,他随手抹了把汗,继续帮忙扶着木条。

  两人配合得越来越默契,原本零散的木板和铁丝,渐渐拼成了一个规整的烘干架,四周蒙着的加厚塑料布被海风轻轻吹起,像一面展开的浅灰色帘子。

  “歇会儿吧,喝口水。”

  就在此时,远处传来王玉芬的声音,林宇抬头一看,王玉芬和二妮各拎着一个水壶,正往这边走。

  二妮手里还拿着两个粗瓷碗,碗里盛着刚切好的西瓜,红瓤黑籽,看着就解渴。

  李长坤听到声音,手里的锤子顿了一下,下意识地直了直腰,眼神往王玉芬那边瞟了一眼,又赶紧低下头,假装整理地上的木屑,耳朵却悄悄红了。

  等王玉芬走到跟前,他才抬起头,声音有些不自然:“你们咋来了?”

  “看你们俩忙了一上午,肯定渴了。”王玉芬笑着把水壶递过去,又给林宇和李长坤各倒了一碗水,“这水加了菊花,凉丝丝的,能解暑。”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重回80:从渔村赶海到纵横大洋,重回80:从渔村赶海到纵横大洋最新章节,重回80:从渔村赶海到纵横大洋 圣墟小说网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