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途汽车在大连汽车站停下时,日头刚过正午。
林宇拎着简单的行李,和王大春刚走出车站,就看见罗老板站在路边挥手,穿着一件灰色中山装,手里还拿着个公文包,比上次在村里见面时多了几分干练。
“小林!可算等着你们了!”罗老板快步走过来,拍了拍林宇的肩膀,又看了看他身后的王大春,笑着说,“大春兄弟也来了,看着比以前更壮了!”
“罗叔,让您久等了。”林宇笑着回应,心里的紧张消了大半。
有罗老板在,至少和水产局的人谈起来能顺畅些。
三人往附近的小饭馆走,罗老板边走边问:“你身体彻底好了?上次听说你高烧晕倒,可把我担心坏了。”
“好多了,谢谢您惦记。”林宇点点头,话锋一转,语气带着几分不好意思,“罗大哥,有件事想跟您商量下。这次买船,我这边钱不太宽裕,想跟您借点。您放心,等我罐头订单的账款回来就还您,要是您方便,也能从后续给您的订单金额里扣除,您看行不行?”
他说着,心里有些打鼓。
罗老板虽然爽快,但毕竟是生意伙伴,借钱的事不一定能成。
没成想罗老板听完,当即摆了摆手:“嗨!钱的事儿好说!你要多少?一万够不够?”
林宇顿时有些尴尬,说道:“呐个...罗大哥,你也知道,我最近翻新旧厂,又盖了新厂,罐头订单的资金还没给我,这手头......”
一听这话,罗老板顿时愣了一下,哈哈大笑起来,“行,这买船的钱我都想给你垫上,这样总行了吧~!”
“那就谢谢罗大哥了!”
“嗨...跟我客气啥!”
罗老板笑着说,领着两人走进小饭馆,找了个靠窗的位置坐下。
服务员递上菜单,罗老板点了几个海鲜菜,才压低声音,脸色严肃了些:“钱的事儿解决了,不过我得跟你说个事儿,想买水产局那艘船,估计还有些麻烦,你得做好准备。”
林宇心里一紧,赶紧问:“是啥麻烦?价格谈不拢,还是手续有问题?”
“价格和手续倒不是最大的问题。”罗老板喝了口茶,缓缓说道,“我昨天跟水产局的张科长吃饭,他话里话外提了一嘴,说青岛有个老板也盯着这艘船,出价比你高,还跟张科长认识好几年了,关系不一般。
张科长虽然答应跟你谈,但心里更倾向于卖给青岛的老板,说不定会在谈判时故意刁难你,比如把船的毛病说得更严重,或者在手续上卡你。”
林宇皱起眉头:“那他为啥还答应跟我见面?”
“还不是看在我的面子上。”罗老板叹了口气,“我跟张科长合作多年,他不好直接拒绝我,才勉强同意跟你谈。但你也知道,商人重利,青岛老板给的好处多,他肯定会偏向那边。还有,那艘船的实际情况比张科长说的差不少,我听局里的朋友说,船底有好几处锈蚀,引擎也得大修,到时候张科长说不定会把这些问题都推给你,让你多掏钱修。”
王大春在旁边听得生气:“这不是坑人嘛!船有毛病不早说,还想偏袒别人!”
“别激动。”罗老板安抚道,“做生意就是这样,总会遇到些弯弯绕绕。不过你也别担心,有我在,我会帮你跟张科长周旋。你明天跟他谈的时候,多听少说,要是他提过分的要求,你别答应,我来帮你圆场。还有,让你这位王兄弟多留意船的情况,明天去看船的时候,把该查的都查清楚,别让他们蒙混过关。”
林宇点点头,心里有了底。
虽然有麻烦,但有罗老板帮忙,至少不是孤军奋战。他看着桌上的海鲜,却没什么胃口,满脑子都在想明天该怎么跟张科长谈,怎么应对可能出现的刁难。
“别想太多,先吃饭。”罗老板夹了块鱼肉给林宇,“吃饱了才有力气跟他们谈。不管怎么样,咱们都争取把船拿下来,有了这艘船,你以后的生意才能做得更大,咱们的合作也能更长久。”
林宇应了一声,拿起筷子,心里却暗暗下定了决心:明天不管遇到多大的麻烦,都要把船买下来,不能让青岛的老板抢了先,更不能辜负罗老板的帮忙和村里兄弟们的期待。
饭馆窗外,大连的街道上车水马龙,远处的港口隐约能看到几艘大船的影子。
林宇知道,明天的谈判,将是一场硬仗。
第二天一早,大连的海风带着几分凉意。
林宇、王大春跟着罗老板,往水产局办公楼走。
那是一栋上世纪七十年代建的红砖楼,墙皮有些斑驳,门口挂着 “大连市水产局” 的木牌,门口站岗的保安穿着深蓝色制服,眼神锐利地打量着进出的人,透着一股机关单位特有的严肃劲儿。
罗老板熟门熟路地领着两人往里走,走廊里铺着暗红色的水泥地,墙壁上贴着“艰苦奋斗”“安全生产”的标语,空气中飘着淡淡的墨水味和旧纸张的气息。
走到二楼一间挂着“船舶管理科”牌子的办公室门口,罗老板轻轻敲了敲门,里面传来一声低沉的应答:“进。”
推开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张宽大的木质办公桌,桌上堆着一摞文件,旁边放着一个搪瓷杯,杯身上印着 “劳动模范”的字样。
办公桌后坐着一个五十岁左右的男人,正是张科长。
他穿着一件深灰色的干部服,头发梳得一丝不苟,脸上架着一副黑框眼镜,镜片后的眼睛微微眯着,透着几分审视的意味。
他的颧骨略高,嘴唇抿成一条直线,下巴上留着淡淡的胡茬,看起来既严肃又带着点不易接近的官气。
“张科长,这就是我跟您说的林宇,还有他的伙计王大春。”罗老板笑着上前,递了根烟过去。
张科长没起身,只是抬了抬下巴,示意他们坐旁边的椅子,接过烟却没点燃,放在了桌上的烟灰缸里:“坐吧。罗老板,你昨天说的那事,我跟局里汇报了,局里有新说法。”
林宇心里一紧,坐直了身体,等着张科长往下说。
王大春也屏住了呼吸,双手放在膝盖上,眼神警惕地看着张科长。
他昨晚跟林宇商量好,今天多听少说,重点盯着张科长的反应。
张科长拿起桌上的搪瓷杯,喝了口茶,慢悠悠地开口:“那艘退役船,局里研究了一下,觉得之前说的一万八千块价格太低了。毕竟船虽然退役了,但船身主体没问题,引擎修修还能用,要是卖给别人,至少能卖两万。考虑到你是罗老板介绍的,局里给了个优惠价,一万九千块,少一分都不行。”
“一万九千块?”林宇猛地抬头,心里咯噔一下。
昨天罗老板还说一万八千块,怎么一夜之间就涨了一千?
这一千块可不是小数目,无缘无故又多了一千,预算一下子超出这么多,可也不是不可以接受。
但还是要争取的。
罗老板也愣了一下,赶紧说:“张科长,昨天咱们不是说好了一万八千吗?怎么突然涨了?小林这边资金也不宽裕,您看能不能再通融一下?”
张科长放下搪瓷杯,手指在桌面上轻轻敲了敲,语气带着几分不容置疑:“罗老板,这不是我个人的意思,是局里的决定。昨天我把船的情况报上去,局里的老同志说,这么好的船卖一万八千太亏了,必须调价。我也是按规定办事,没办法。”
他顿了顿,目光落在林宇身上,眼神里带着点施压的意味,“林同志,你要是觉得贵,也可以再考虑考虑,毕竟想买这艘船的人不少,昨天还有个青岛的老板给我打电话,说愿意出两万一。”
这话明显是在暗示林宇,要是不同意这个价格,有的是人买。
林宇攥了攥手心,心里又急又气。
这张科长明显是故意涨价,要么是想多要好处,要么是想逼他放弃,好把船卖给青岛的老板。
王大春在旁边听得直咬牙,想开口反驳,却被林宇用眼神制止了。
林宇深吸一口气,尽量让自己的语气平静下来:“张科长,一万九千块确实超出我的预算了。我是个渔民,赚点钱不容易,您看能不能再给点优惠?比如一万八千五,我今天就能交定金,后续的钱也能尽快凑齐。”
张科长推了推眼镜,嘴角勾起一抹淡淡的嘲讽:“林同志,不是我不给你优惠,是局里有规定。一万八千五肯定不行,要么一万九千,要么你就别买。我还有别的事,没时间跟你们耗。”
说完,他拿起桌上的文件,假装看了起来,明显是下了逐客令。
办公室里的气氛瞬间变得凝重起来,罗老板皱着眉头,想再跟张科长商量,却被张科长用眼神挡了回来。
林宇看着张科长油盐不进的样子,心里清楚。
这就是谈判遇到的第一道坎,张科长故意涨价施压,就是想看看他的底线。要是跨不过这道坎,买船的事很可能就黄了。
林宇拎着简单的行李,和王大春刚走出车站,就看见罗老板站在路边挥手,穿着一件灰色中山装,手里还拿着个公文包,比上次在村里见面时多了几分干练。
“小林!可算等着你们了!”罗老板快步走过来,拍了拍林宇的肩膀,又看了看他身后的王大春,笑着说,“大春兄弟也来了,看着比以前更壮了!”
“罗叔,让您久等了。”林宇笑着回应,心里的紧张消了大半。
有罗老板在,至少和水产局的人谈起来能顺畅些。
三人往附近的小饭馆走,罗老板边走边问:“你身体彻底好了?上次听说你高烧晕倒,可把我担心坏了。”
“好多了,谢谢您惦记。”林宇点点头,话锋一转,语气带着几分不好意思,“罗大哥,有件事想跟您商量下。这次买船,我这边钱不太宽裕,想跟您借点。您放心,等我罐头订单的账款回来就还您,要是您方便,也能从后续给您的订单金额里扣除,您看行不行?”
他说着,心里有些打鼓。
罗老板虽然爽快,但毕竟是生意伙伴,借钱的事不一定能成。
没成想罗老板听完,当即摆了摆手:“嗨!钱的事儿好说!你要多少?一万够不够?”
林宇顿时有些尴尬,说道:“呐个...罗大哥,你也知道,我最近翻新旧厂,又盖了新厂,罐头订单的资金还没给我,这手头......”
一听这话,罗老板顿时愣了一下,哈哈大笑起来,“行,这买船的钱我都想给你垫上,这样总行了吧~!”
“那就谢谢罗大哥了!”
“嗨...跟我客气啥!”
罗老板笑着说,领着两人走进小饭馆,找了个靠窗的位置坐下。
服务员递上菜单,罗老板点了几个海鲜菜,才压低声音,脸色严肃了些:“钱的事儿解决了,不过我得跟你说个事儿,想买水产局那艘船,估计还有些麻烦,你得做好准备。”
林宇心里一紧,赶紧问:“是啥麻烦?价格谈不拢,还是手续有问题?”
“价格和手续倒不是最大的问题。”罗老板喝了口茶,缓缓说道,“我昨天跟水产局的张科长吃饭,他话里话外提了一嘴,说青岛有个老板也盯着这艘船,出价比你高,还跟张科长认识好几年了,关系不一般。
张科长虽然答应跟你谈,但心里更倾向于卖给青岛的老板,说不定会在谈判时故意刁难你,比如把船的毛病说得更严重,或者在手续上卡你。”
林宇皱起眉头:“那他为啥还答应跟我见面?”
“还不是看在我的面子上。”罗老板叹了口气,“我跟张科长合作多年,他不好直接拒绝我,才勉强同意跟你谈。但你也知道,商人重利,青岛老板给的好处多,他肯定会偏向那边。还有,那艘船的实际情况比张科长说的差不少,我听局里的朋友说,船底有好几处锈蚀,引擎也得大修,到时候张科长说不定会把这些问题都推给你,让你多掏钱修。”
王大春在旁边听得生气:“这不是坑人嘛!船有毛病不早说,还想偏袒别人!”
“别激动。”罗老板安抚道,“做生意就是这样,总会遇到些弯弯绕绕。不过你也别担心,有我在,我会帮你跟张科长周旋。你明天跟他谈的时候,多听少说,要是他提过分的要求,你别答应,我来帮你圆场。还有,让你这位王兄弟多留意船的情况,明天去看船的时候,把该查的都查清楚,别让他们蒙混过关。”
林宇点点头,心里有了底。
虽然有麻烦,但有罗老板帮忙,至少不是孤军奋战。他看着桌上的海鲜,却没什么胃口,满脑子都在想明天该怎么跟张科长谈,怎么应对可能出现的刁难。
“别想太多,先吃饭。”罗老板夹了块鱼肉给林宇,“吃饱了才有力气跟他们谈。不管怎么样,咱们都争取把船拿下来,有了这艘船,你以后的生意才能做得更大,咱们的合作也能更长久。”
林宇应了一声,拿起筷子,心里却暗暗下定了决心:明天不管遇到多大的麻烦,都要把船买下来,不能让青岛的老板抢了先,更不能辜负罗老板的帮忙和村里兄弟们的期待。
饭馆窗外,大连的街道上车水马龙,远处的港口隐约能看到几艘大船的影子。
林宇知道,明天的谈判,将是一场硬仗。
第二天一早,大连的海风带着几分凉意。
林宇、王大春跟着罗老板,往水产局办公楼走。
那是一栋上世纪七十年代建的红砖楼,墙皮有些斑驳,门口挂着 “大连市水产局” 的木牌,门口站岗的保安穿着深蓝色制服,眼神锐利地打量着进出的人,透着一股机关单位特有的严肃劲儿。
罗老板熟门熟路地领着两人往里走,走廊里铺着暗红色的水泥地,墙壁上贴着“艰苦奋斗”“安全生产”的标语,空气中飘着淡淡的墨水味和旧纸张的气息。
走到二楼一间挂着“船舶管理科”牌子的办公室门口,罗老板轻轻敲了敲门,里面传来一声低沉的应答:“进。”
推开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张宽大的木质办公桌,桌上堆着一摞文件,旁边放着一个搪瓷杯,杯身上印着 “劳动模范”的字样。
办公桌后坐着一个五十岁左右的男人,正是张科长。
他穿着一件深灰色的干部服,头发梳得一丝不苟,脸上架着一副黑框眼镜,镜片后的眼睛微微眯着,透着几分审视的意味。
他的颧骨略高,嘴唇抿成一条直线,下巴上留着淡淡的胡茬,看起来既严肃又带着点不易接近的官气。
“张科长,这就是我跟您说的林宇,还有他的伙计王大春。”罗老板笑着上前,递了根烟过去。
张科长没起身,只是抬了抬下巴,示意他们坐旁边的椅子,接过烟却没点燃,放在了桌上的烟灰缸里:“坐吧。罗老板,你昨天说的那事,我跟局里汇报了,局里有新说法。”
林宇心里一紧,坐直了身体,等着张科长往下说。
王大春也屏住了呼吸,双手放在膝盖上,眼神警惕地看着张科长。
他昨晚跟林宇商量好,今天多听少说,重点盯着张科长的反应。
张科长拿起桌上的搪瓷杯,喝了口茶,慢悠悠地开口:“那艘退役船,局里研究了一下,觉得之前说的一万八千块价格太低了。毕竟船虽然退役了,但船身主体没问题,引擎修修还能用,要是卖给别人,至少能卖两万。考虑到你是罗老板介绍的,局里给了个优惠价,一万九千块,少一分都不行。”
“一万九千块?”林宇猛地抬头,心里咯噔一下。
昨天罗老板还说一万八千块,怎么一夜之间就涨了一千?
这一千块可不是小数目,无缘无故又多了一千,预算一下子超出这么多,可也不是不可以接受。
但还是要争取的。
罗老板也愣了一下,赶紧说:“张科长,昨天咱们不是说好了一万八千吗?怎么突然涨了?小林这边资金也不宽裕,您看能不能再通融一下?”
张科长放下搪瓷杯,手指在桌面上轻轻敲了敲,语气带着几分不容置疑:“罗老板,这不是我个人的意思,是局里的决定。昨天我把船的情况报上去,局里的老同志说,这么好的船卖一万八千太亏了,必须调价。我也是按规定办事,没办法。”
他顿了顿,目光落在林宇身上,眼神里带着点施压的意味,“林同志,你要是觉得贵,也可以再考虑考虑,毕竟想买这艘船的人不少,昨天还有个青岛的老板给我打电话,说愿意出两万一。”
这话明显是在暗示林宇,要是不同意这个价格,有的是人买。
林宇攥了攥手心,心里又急又气。
这张科长明显是故意涨价,要么是想多要好处,要么是想逼他放弃,好把船卖给青岛的老板。
王大春在旁边听得直咬牙,想开口反驳,却被林宇用眼神制止了。
林宇深吸一口气,尽量让自己的语气平静下来:“张科长,一万九千块确实超出我的预算了。我是个渔民,赚点钱不容易,您看能不能再给点优惠?比如一万八千五,我今天就能交定金,后续的钱也能尽快凑齐。”
张科长推了推眼镜,嘴角勾起一抹淡淡的嘲讽:“林同志,不是我不给你优惠,是局里有规定。一万八千五肯定不行,要么一万九千,要么你就别买。我还有别的事,没时间跟你们耗。”
说完,他拿起桌上的文件,假装看了起来,明显是下了逐客令。
办公室里的气氛瞬间变得凝重起来,罗老板皱着眉头,想再跟张科长商量,却被张科长用眼神挡了回来。
林宇看着张科长油盐不进的样子,心里清楚。
这就是谈判遇到的第一道坎,张科长故意涨价施压,就是想看看他的底线。要是跨不过这道坎,买船的事很可能就黄了。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重回80:从渔村赶海到纵横大洋,重回80:从渔村赶海到纵横大洋最新章节,重回80:从渔村赶海到纵横大洋 圣墟小说网!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重回80:从渔村赶海到纵横大洋,重回80:从渔村赶海到纵横大洋最新章节,重回80:从渔村赶海到纵横大洋 圣墟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