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被刘羡烧掉潼关的大量船只后,对于刘羡下一步的计划,征西军司又爆发了激烈的争论。
其实这本不该成为一个问题,毕竟刘羡在渭北的行动可谓大张旗鼓,根本无法隐藏。无论是大肆攻克城池,遣散各地官僚,还是给农民分粮,这些举动都是无法保密的。即使西军失去了大部分船只,但只要能派一两人过河,就能探听到这些消息。因此,对于刘羡同时放出的,关于进攻长安的流言,他们自然也早早得知。
只是知道不等于会相信,尤其是在刚被刘羡耍了一通后的征西军司中了。
在潼关的军事会议中,彭随就直接说:“我知道刘羡在打什么主意,他说是要进攻长安,可这不过是表面功夫,真正的目标不过是割据渭北。烧掉船只后,我们就只能在长安的渭桥渡河,他只要派兵在那里一堵,我们就很难过去了。要不要另想办法?”
有人陆续附议。贯先也说:“不如干脆回陕县,眼下我们无船去渭北,但陕县可以进入河东。还是按我的主意,从颠軨阪打进河东,端了刘羡的老巢,把河东人都杀了,才是决胜的办法。”
但贾疋持反对意见,他对河间王说:“刘羡开仓济民,遣散官吏,这绝不是占据渭北的路数。没有赋税,他凭什么扩军?凭什么治理地方?他意必不在渭北。我看,极可能是孤注一掷,真要来夺取长安。”
像赵染新入征西军司,也忍不住发表自己的见解,他说:“若刘羡真来进攻长安,刚好合我们的意!我们以逸待劳,以众敌寡,他凭什么与我们斗?”
总而言之,征西军司内部意见不统一,斥候又难以深入雍州北部。最后河间王做出的决定是,先抓紧时间赶制船只,同时向的渭南各郡下令,征集军队与民夫,先看几日形势变化,再做打算。
直到十日之后,当河东的漕船堂而皇之地出现在渭水之上时,征西军司才真正反应过来:此时漕船入渭,必然是往长安而去,看来刘羡进攻长安一事,所言非虚!
司马颙这才下定决心,他当即率五万军队离开潼关,向长安方向开进。只是由于失去了船只,何攀所部又调水师于渭水上进行监视,使得他们有被半路截击的担忧,因此不敢冒然快进,每日但行四十里而已。结果使得刘羡已经开进至咸阳原,他们才刚刚跨过灞水。
而等到京兆太守梁综出来迎接,河间王从他口中得知了前线的详情:
“殿下,刘羡带兵四万,半渡临城,且看他军中的旗帜,刘沈似乎已经倒戈了!”
而得知刘沈所部投向刘羡,司马颙可谓是勃然大怒:“这些中山狼!我容忍了他们三年,还不能养熟吗?”
虽然在刘沈、张光等人看来,河间王是使尽奸计,对他们备加提防。但凡事都有两面,在司马颙看来,对于这些反对派,自己不仅留他们一命,还没撤他们的职,已经是仁至义尽了。可这些人居然还不知好歹,公然背叛自己,司马颙一念及此,心中便泛起杀意,恨不得将这些叛徒千刀万剐。
他正暗中恼怒之际,抬头一瞥,发觉梁综还有一些异样,似乎欲言又止,就又问道:“还有什么要说的军情吗?”
梁综吞吞吐吐地道:“刘羡驻营以后,特意去茂陵祭拜汉武帝,公开宣扬说,您是祸乱天下的罪首,可惜……无能至极,除去依附张元帅外,也一无是处……故而他要替天行道,攻破长安后,要像对待孙秀一样,将您当众处刑,五马分尸……”
此言一出,众人大哗。
稍懂史学的人都明白,刘羡祭拜茂陵的政治含义代表什么,他这俨然是以汉室正统自居。加上他如此当众侮辱司马颙,显然是一种政治表态,表明他要与司马颙不死不休。
司马颙显然也被彻底激怒了,面对这样的挑衅,若是他不做回应,如何还能拥有主君的威严?当即取出一支箭,当众折断,对天发誓道:
“如刘羡这般再三背主之徒,居然也敢妄称行道?!他如此辱我,不论其逃至天涯何处,我必先擒而后蒸杀之!如有食言,有如此箭!”
说罢,他当即怒冲冲地率众开进长安城内,然后在城中大造伙食,似乎马上就要与刘羡进行一场决战。
但河间王到底不是一个意气用事的人,司马颙刚一入城内,胸中的火气就已经消散了大半。然后再登上城楼去看刘羡军的营寨,发现刘羡所部占据了三座渭水桥,大军夹水立营,已经初具规模,看上去似乎不易攻打。他顿时又有些后悔,连忙唤来阎鼎问道:
“台臣,以你来看,我军与刘羡对阵,有几分胜算?”
阎鼎打量形势过后,当即明白了司马颙的忧虑,很快就进言说:“刘羡这是效仿张元帅的策略啊!”
“你是说……”
“张元帅在洛阳西南角修垒,逼迫朝廷率军攻打,结果朝廷久攻不下,反而损失惨重。张元帅待其精疲力尽,然后轻骑抄后,以火攻之,便取得大胜。刘羡公然在城前立营,不也是这个作用吗?”
“对!对!”司马颙连连颔首,抚须说道:“现在看来,刘羡其实是设好了陷阱,想用激将法诱我上当。可惜,诸葛亮尚且骗不了宣皇帝,他想害我?简直是痴人说梦。”
“殿下英明。”稍作恭维后,阎鼎给出建议道:“殿下,刘羡到底是天下名将,如今又得了刘沈、张光为臂膀,依我之见,还是应该先召集诸郡军队,集结关陇大军,倾力与刘羡一战。”
可出人意料的是,司马颙并没有当即给出回应,而是瞑目思考了一阵,这令阎鼎不禁心生疑惑,他主动问道:
“殿下是有何忧虑吗?”
司马颙双眼一睁,忽然问阎鼎道:“你说,我要是大肆调兵,张方得知此事,他会如何表态?”
阎鼎顿为一愣,他本以为,司马颙是在忧虑河北的司马颖,没想到,居然是在考虑洛阳的张方。他稍一思考,很快分析道:“如今洛阳残破,他兵少将寡,又受天下瞩目,守土还来不及,恐怕无暇顾及吧?”
司马颙却微微摇首,用极低的声音说道:“张方不是常人,他的胆子极大,没有什么是他做不出来的。他之前敢擅自与刘羡谈和,放他入关。凭什么他现在不敢?我怕刘羡再和他有什么密约,那就不好办了。”
他随即下了结论,说道:“台臣,你帮我下一道书,让别郡的兵都到长安来,但对于张方,我们还是得做一道防备。”
“但听殿下吩咐。”阎鼎自是应允,只是言语之间,他心意一动,脑中忽然生出另外一份主意。
于是接下来的十数日内,长安城并无其余动作,刘羡所部在渭水两岸加固营垒,而司马颙则大肆征辟关陇郡兵。
前文有言,在六月时,河间王本打算动用十万兵力兵分四路进攻河东,如今计划虽未成,但兵马已然集结。司马颙此前带来部分赶回长安,如今则继续下令,留都护麋晃领万人守潼关外,其余兵马同样赶回长安。
除去这部分兵马外,他又召集了部分梁州与荆州的兵马,预计在一月之内能够赶赴长安。
再加上原本就在长安驻守的兵马,司马颙动员的兵力,就达到了惊人的十五万,且麾下俊彦如林,强兵如云,其名单及统御记述如下。
征西军司本部驻军共七万人:
征西参军阎鼎所部、平西军司贾疋所部、征西护军刁默所部、征西军师席薳所部、征西司马周弼所部;
赤沙中郎将刘聪所部、典农中郎将吕朗所部、西中郎将司马讼所部;
牙门将陈安所部、牙门将马瞻所部、牙门将衙博所部;
骑都尉赵染所部、东羌校尉贯先所部、西戎校尉韦辅所部;
雍州军共三万人:
京兆太守梁综所部、冯翊太守张辅所部、扶风太守郭传所部、始平太守梁迈所部;
司隶军两万人:
弘农太守彭随所部、平阳太守宋胄所部;
梁州军两万人:
梁州刺史张微所部、汉中太守阎缵所部、梓潼太守张存所部;
荆州军一万人:
魏兴太守王逊所部、上庸内史陈锺所部。
以上这些兵马,其实已经是相当可怖的数量,但司马颙的命令还不止于此。在贾疋的建议下,他同时传信于秦州、梁州与渭北,试图拉拢关陇的各个胡人部落,希望他们从侧后方袭击刘羡所部。只是由于刘羡提前做了针对性布置,在护卫移民们入蜀的同时,也趁机封锁了各条北上的道路,使得征西军司的使者们多被抓捕,并没有与胡人们取得联系。
其实司马颙也有动用秦州兵马的心思,如今封尚、韩稚等人正在率军攻打上邽,且手下都是精兵。若是能把这些秦州兵马都调入关中,必然能对刘羡造成一次致命地打击。可刘羡同样做出了预防:他让李矩攻打下陈仓之后,将大部队转移到汧县,时刻准备提防下陇的秦州军队。
可无论怎么说,这次长安大战,河间王与刘羡的兵力比,俨然是达到了惊人的三比一,甚至是四比一。更别说河间王还有近三万骑兵,无论在数量还是质量上,都占据着绝对的优势,绝大部分人会认为,司马颙是将取得胜利的一方。
故而还未等荆州军与益州军抵达,征西军司上下就已经充满了乐观情绪,迫不及待地想要开战了。在一次军议中,扶风太守郭传就向司马颙建议道:
“殿下,荆州与益州距离长安太远,能调用的兵力又不多,何必为了这两三万人马,白白蹉跎时光呢?现在我军士气正盛,正该是一鼓作气,率众击败刘羡的时候。毕竟,他又不是当年了,区区一个折臂公,被张元帅打得如丧家之犬,有什么可怕的呢?”
说罢,诸将皆一阵哄笑。
经过这么长时间后,世人们多已知晓,刘羡右臂曾多次重伤,如今已不能用剑。而西军最为尚武,得知刘羡大不如前后,便嘲笑刘羡为折臂公。只是碍于体面,多在私下里进行,像郭传这样明面上拿出来说,还是第一次。
见军中士气正盛,司马颙也有几分满意。他最近确实也在思考,是不是该与刘羡打上一两战了,借着这个机会,他便问郭传道:“你有什么计划?说来听听。”
郭传道:“又何须什么计划?两军对阵,勇者取胜!敌军夹水立营,进又不进,退又不退,可谓是首鼠两端。只要我们倾力而为,不怕不能取胜。”
这并不是司马颙想听到的答案,他用目光看了一眼阎鼎,阎鼎心知肚明,立刻出言说道:“军国大事,岂能如此鲁莽?要知道,刘羡在蟒口,曾一万击溃陆机十余万大军。”
“陆机书生而已,怎如我等武人?何况我军也不是北军,何至于此?”郭传不以为然,大部分将领也露出了相同的神情。
“小心总无大错。”阎鼎坚持道。
“好吧,那以阎君之意,该当如何呢?”
“总该先派人上去试探一二,看看刘羡如今的成色。”说到这,阎鼎顿了顿,环顾左右诸将,问道:“诸位,有谁愿意去刘逆营前叫阵?先打上一个小仗,若能成功得胜,灭灭敌军的志气,我军再大战不迟。”
司马颙适时地补充道:“若能得胜,我将表其为凉州刺史。”
此言一出,诸将骚然,谁不想担任一州刺史呢?于是皆主动上前请战。
但挑战的人选只有一人。司马颙本想选用陈安,他至今都对陈安的气力印象深刻。但他转念一想,陈安毕竟初来乍到,没有资历,这么安排恐怕不能服众,转而就挑选了马瞻。毕竟马瞻与刘羡有杀弟之仇,马瞻也是参加过洛阳之役的老将,派他前去,是最说得过去的。
马瞻自是大喜,他对河间王立誓道:“殿下恩遇,马瞻竭死,必当先为殿下诛杀二李。”
“哦?什么二李?”
“李矩、李盛。”
李矩、李盛是刘羡知名的左膀右臂,杀此两人如杀刘羡,司马颙闻言不禁大笑,众人也跟着大笑。
司马颙笑罢,点点头道:“那就借你吉言,你去准备一日,后天一早,全军都将等你的好消息。”
于是在太安三年的七月己酉,也就是在对峙了十日之后,征西军司大军终于离开长安城,向北开进三里。继而在众目睽睽之下,马瞻率千骑脱离大部队,正式到刘羡军垒前叫阵。
渭水滚滚,双方终于真正迎来了第一场战事。
其实这本不该成为一个问题,毕竟刘羡在渭北的行动可谓大张旗鼓,根本无法隐藏。无论是大肆攻克城池,遣散各地官僚,还是给农民分粮,这些举动都是无法保密的。即使西军失去了大部分船只,但只要能派一两人过河,就能探听到这些消息。因此,对于刘羡同时放出的,关于进攻长安的流言,他们自然也早早得知。
只是知道不等于会相信,尤其是在刚被刘羡耍了一通后的征西军司中了。
在潼关的军事会议中,彭随就直接说:“我知道刘羡在打什么主意,他说是要进攻长安,可这不过是表面功夫,真正的目标不过是割据渭北。烧掉船只后,我们就只能在长安的渭桥渡河,他只要派兵在那里一堵,我们就很难过去了。要不要另想办法?”
有人陆续附议。贯先也说:“不如干脆回陕县,眼下我们无船去渭北,但陕县可以进入河东。还是按我的主意,从颠軨阪打进河东,端了刘羡的老巢,把河东人都杀了,才是决胜的办法。”
但贾疋持反对意见,他对河间王说:“刘羡开仓济民,遣散官吏,这绝不是占据渭北的路数。没有赋税,他凭什么扩军?凭什么治理地方?他意必不在渭北。我看,极可能是孤注一掷,真要来夺取长安。”
像赵染新入征西军司,也忍不住发表自己的见解,他说:“若刘羡真来进攻长安,刚好合我们的意!我们以逸待劳,以众敌寡,他凭什么与我们斗?”
总而言之,征西军司内部意见不统一,斥候又难以深入雍州北部。最后河间王做出的决定是,先抓紧时间赶制船只,同时向的渭南各郡下令,征集军队与民夫,先看几日形势变化,再做打算。
直到十日之后,当河东的漕船堂而皇之地出现在渭水之上时,征西军司才真正反应过来:此时漕船入渭,必然是往长安而去,看来刘羡进攻长安一事,所言非虚!
司马颙这才下定决心,他当即率五万军队离开潼关,向长安方向开进。只是由于失去了船只,何攀所部又调水师于渭水上进行监视,使得他们有被半路截击的担忧,因此不敢冒然快进,每日但行四十里而已。结果使得刘羡已经开进至咸阳原,他们才刚刚跨过灞水。
而等到京兆太守梁综出来迎接,河间王从他口中得知了前线的详情:
“殿下,刘羡带兵四万,半渡临城,且看他军中的旗帜,刘沈似乎已经倒戈了!”
而得知刘沈所部投向刘羡,司马颙可谓是勃然大怒:“这些中山狼!我容忍了他们三年,还不能养熟吗?”
虽然在刘沈、张光等人看来,河间王是使尽奸计,对他们备加提防。但凡事都有两面,在司马颙看来,对于这些反对派,自己不仅留他们一命,还没撤他们的职,已经是仁至义尽了。可这些人居然还不知好歹,公然背叛自己,司马颙一念及此,心中便泛起杀意,恨不得将这些叛徒千刀万剐。
他正暗中恼怒之际,抬头一瞥,发觉梁综还有一些异样,似乎欲言又止,就又问道:“还有什么要说的军情吗?”
梁综吞吞吐吐地道:“刘羡驻营以后,特意去茂陵祭拜汉武帝,公开宣扬说,您是祸乱天下的罪首,可惜……无能至极,除去依附张元帅外,也一无是处……故而他要替天行道,攻破长安后,要像对待孙秀一样,将您当众处刑,五马分尸……”
此言一出,众人大哗。
稍懂史学的人都明白,刘羡祭拜茂陵的政治含义代表什么,他这俨然是以汉室正统自居。加上他如此当众侮辱司马颙,显然是一种政治表态,表明他要与司马颙不死不休。
司马颙显然也被彻底激怒了,面对这样的挑衅,若是他不做回应,如何还能拥有主君的威严?当即取出一支箭,当众折断,对天发誓道:
“如刘羡这般再三背主之徒,居然也敢妄称行道?!他如此辱我,不论其逃至天涯何处,我必先擒而后蒸杀之!如有食言,有如此箭!”
说罢,他当即怒冲冲地率众开进长安城内,然后在城中大造伙食,似乎马上就要与刘羡进行一场决战。
但河间王到底不是一个意气用事的人,司马颙刚一入城内,胸中的火气就已经消散了大半。然后再登上城楼去看刘羡军的营寨,发现刘羡所部占据了三座渭水桥,大军夹水立营,已经初具规模,看上去似乎不易攻打。他顿时又有些后悔,连忙唤来阎鼎问道:
“台臣,以你来看,我军与刘羡对阵,有几分胜算?”
阎鼎打量形势过后,当即明白了司马颙的忧虑,很快就进言说:“刘羡这是效仿张元帅的策略啊!”
“你是说……”
“张元帅在洛阳西南角修垒,逼迫朝廷率军攻打,结果朝廷久攻不下,反而损失惨重。张元帅待其精疲力尽,然后轻骑抄后,以火攻之,便取得大胜。刘羡公然在城前立营,不也是这个作用吗?”
“对!对!”司马颙连连颔首,抚须说道:“现在看来,刘羡其实是设好了陷阱,想用激将法诱我上当。可惜,诸葛亮尚且骗不了宣皇帝,他想害我?简直是痴人说梦。”
“殿下英明。”稍作恭维后,阎鼎给出建议道:“殿下,刘羡到底是天下名将,如今又得了刘沈、张光为臂膀,依我之见,还是应该先召集诸郡军队,集结关陇大军,倾力与刘羡一战。”
可出人意料的是,司马颙并没有当即给出回应,而是瞑目思考了一阵,这令阎鼎不禁心生疑惑,他主动问道:
“殿下是有何忧虑吗?”
司马颙双眼一睁,忽然问阎鼎道:“你说,我要是大肆调兵,张方得知此事,他会如何表态?”
阎鼎顿为一愣,他本以为,司马颙是在忧虑河北的司马颖,没想到,居然是在考虑洛阳的张方。他稍一思考,很快分析道:“如今洛阳残破,他兵少将寡,又受天下瞩目,守土还来不及,恐怕无暇顾及吧?”
司马颙却微微摇首,用极低的声音说道:“张方不是常人,他的胆子极大,没有什么是他做不出来的。他之前敢擅自与刘羡谈和,放他入关。凭什么他现在不敢?我怕刘羡再和他有什么密约,那就不好办了。”
他随即下了结论,说道:“台臣,你帮我下一道书,让别郡的兵都到长安来,但对于张方,我们还是得做一道防备。”
“但听殿下吩咐。”阎鼎自是应允,只是言语之间,他心意一动,脑中忽然生出另外一份主意。
于是接下来的十数日内,长安城并无其余动作,刘羡所部在渭水两岸加固营垒,而司马颙则大肆征辟关陇郡兵。
前文有言,在六月时,河间王本打算动用十万兵力兵分四路进攻河东,如今计划虽未成,但兵马已然集结。司马颙此前带来部分赶回长安,如今则继续下令,留都护麋晃领万人守潼关外,其余兵马同样赶回长安。
除去这部分兵马外,他又召集了部分梁州与荆州的兵马,预计在一月之内能够赶赴长安。
再加上原本就在长安驻守的兵马,司马颙动员的兵力,就达到了惊人的十五万,且麾下俊彦如林,强兵如云,其名单及统御记述如下。
征西军司本部驻军共七万人:
征西参军阎鼎所部、平西军司贾疋所部、征西护军刁默所部、征西军师席薳所部、征西司马周弼所部;
赤沙中郎将刘聪所部、典农中郎将吕朗所部、西中郎将司马讼所部;
牙门将陈安所部、牙门将马瞻所部、牙门将衙博所部;
骑都尉赵染所部、东羌校尉贯先所部、西戎校尉韦辅所部;
雍州军共三万人:
京兆太守梁综所部、冯翊太守张辅所部、扶风太守郭传所部、始平太守梁迈所部;
司隶军两万人:
弘农太守彭随所部、平阳太守宋胄所部;
梁州军两万人:
梁州刺史张微所部、汉中太守阎缵所部、梓潼太守张存所部;
荆州军一万人:
魏兴太守王逊所部、上庸内史陈锺所部。
以上这些兵马,其实已经是相当可怖的数量,但司马颙的命令还不止于此。在贾疋的建议下,他同时传信于秦州、梁州与渭北,试图拉拢关陇的各个胡人部落,希望他们从侧后方袭击刘羡所部。只是由于刘羡提前做了针对性布置,在护卫移民们入蜀的同时,也趁机封锁了各条北上的道路,使得征西军司的使者们多被抓捕,并没有与胡人们取得联系。
其实司马颙也有动用秦州兵马的心思,如今封尚、韩稚等人正在率军攻打上邽,且手下都是精兵。若是能把这些秦州兵马都调入关中,必然能对刘羡造成一次致命地打击。可刘羡同样做出了预防:他让李矩攻打下陈仓之后,将大部队转移到汧县,时刻准备提防下陇的秦州军队。
可无论怎么说,这次长安大战,河间王与刘羡的兵力比,俨然是达到了惊人的三比一,甚至是四比一。更别说河间王还有近三万骑兵,无论在数量还是质量上,都占据着绝对的优势,绝大部分人会认为,司马颙是将取得胜利的一方。
故而还未等荆州军与益州军抵达,征西军司上下就已经充满了乐观情绪,迫不及待地想要开战了。在一次军议中,扶风太守郭传就向司马颙建议道:
“殿下,荆州与益州距离长安太远,能调用的兵力又不多,何必为了这两三万人马,白白蹉跎时光呢?现在我军士气正盛,正该是一鼓作气,率众击败刘羡的时候。毕竟,他又不是当年了,区区一个折臂公,被张元帅打得如丧家之犬,有什么可怕的呢?”
说罢,诸将皆一阵哄笑。
经过这么长时间后,世人们多已知晓,刘羡右臂曾多次重伤,如今已不能用剑。而西军最为尚武,得知刘羡大不如前后,便嘲笑刘羡为折臂公。只是碍于体面,多在私下里进行,像郭传这样明面上拿出来说,还是第一次。
见军中士气正盛,司马颙也有几分满意。他最近确实也在思考,是不是该与刘羡打上一两战了,借着这个机会,他便问郭传道:“你有什么计划?说来听听。”
郭传道:“又何须什么计划?两军对阵,勇者取胜!敌军夹水立营,进又不进,退又不退,可谓是首鼠两端。只要我们倾力而为,不怕不能取胜。”
这并不是司马颙想听到的答案,他用目光看了一眼阎鼎,阎鼎心知肚明,立刻出言说道:“军国大事,岂能如此鲁莽?要知道,刘羡在蟒口,曾一万击溃陆机十余万大军。”
“陆机书生而已,怎如我等武人?何况我军也不是北军,何至于此?”郭传不以为然,大部分将领也露出了相同的神情。
“小心总无大错。”阎鼎坚持道。
“好吧,那以阎君之意,该当如何呢?”
“总该先派人上去试探一二,看看刘羡如今的成色。”说到这,阎鼎顿了顿,环顾左右诸将,问道:“诸位,有谁愿意去刘逆营前叫阵?先打上一个小仗,若能成功得胜,灭灭敌军的志气,我军再大战不迟。”
司马颙适时地补充道:“若能得胜,我将表其为凉州刺史。”
此言一出,诸将骚然,谁不想担任一州刺史呢?于是皆主动上前请战。
但挑战的人选只有一人。司马颙本想选用陈安,他至今都对陈安的气力印象深刻。但他转念一想,陈安毕竟初来乍到,没有资历,这么安排恐怕不能服众,转而就挑选了马瞻。毕竟马瞻与刘羡有杀弟之仇,马瞻也是参加过洛阳之役的老将,派他前去,是最说得过去的。
马瞻自是大喜,他对河间王立誓道:“殿下恩遇,马瞻竭死,必当先为殿下诛杀二李。”
“哦?什么二李?”
“李矩、李盛。”
李矩、李盛是刘羡知名的左膀右臂,杀此两人如杀刘羡,司马颙闻言不禁大笑,众人也跟着大笑。
司马颙笑罢,点点头道:“那就借你吉言,你去准备一日,后天一早,全军都将等你的好消息。”
于是在太安三年的七月己酉,也就是在对峙了十日之后,征西军司大军终于离开长安城,向北开进三里。继而在众目睽睽之下,马瞻率千骑脱离大部队,正式到刘羡军垒前叫阵。
渭水滚滚,双方终于真正迎来了第一场战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