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十月,阳光没有多少温度。

  滔滔渭河两岸的柳树,招摇得有些放肆。

  李承乾,李渊一行人,坐在从江陵驶来的楼船二层,尽情的欣赏这幅难得的美景。

  忽然有笙箫响起,原来是临江楼的一群舞姬在翩翩起舞。

  她们一身仿佛出尘仙子般的统一服饰,脚上穿着蚕丝袜,将白玉纤细的美腿,展现得娇媚而魅惑。

  只见李渊浅尝了一杯美酒,笑着赞叹道:“这楼船果然不错,比当年隋炀帝下江南乘坐的大船,还好看!”

  “爷爷说笑了,咱们可不能跟隋炀帝比,再说,这不过是一艘小船而已,等希尔德他们造出远洋军舰,咱们到时候去海上转转,那才是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李承乾笑着接口道。

  “嗯,你说得爷爷我都有些期待了。”

  李渊捋了捋胡须,又想起什么似的,道:“今日二郎在太极殿召开朝会,你怎么不参加了?”

  “一样的菜,反复吃,总会腻的。我的时间可不是跟他们反复拉扯的”

  李承乾笑着耸肩说了一句,又拿起桌上的筷子,夹了一片嫩牛肉,放在滚烫的汤锅里,道:“这涮牛肉的味道,就是比涮羊肉好吃,是不是啊爷爷?”

  “你小子是越来越无法无天了,连耕牛都敢吃!”

  “谁说这是耕牛了?这不过是一头迷失的小牛,我在帮它找回家的路”

  “呵!”

  李渊笑了,旋即又浅尝了一口酒,看着不远处跳舞的舞姬,装作若无其事地道:“你的那个计划,什么时候开始呢?”

  “爷爷指的是?”李承乾歪头,表示不知的道。

  李渊瞪了他一眼,旋即压低声音道:“你不是说,重阳宴之后,将二郎弄到太上皇的位置去吗?莫非你忘了?”

  “呃,”

  李承乾闻言,不由嘴角一抽,心说老李怎么天天就惦记着让李二下台?

  莫不是太上皇这位置坐得屁股烫?想挪挪位置了?

  可太上皇之上,是个啥呢?

  而眼见李承乾听完自己的话,默然不语,李渊又故作悲苦的叹息道:“爷爷我马上快要满七十了,也不知道还能活多久,要是这辈子不能一舒心中之怨,哪怕是死了,也不瞑目啊!”

  “别别别!爷爷您可别这么说,您会长命百岁的!”

  李承乾听到李渊的叹息,头都大了,连忙朝他安慰。

  但李渊明显不买账,又自顾自的喝了一口闷酒,砸吧砸吧嘴道:“自古帝王空于恨,哪怕万年也枉然,我本将恨托孙儿,奈何孙儿不给力呜呼,哀哉!”

  “.”

  李承乾脸色当时就黑了,心说你没完了是吧!

  能不能别学我?

  怎么你们父父子子的都喜欢捡我话?!

  “哎呀爷爷,您别急嘛,馒头会有的,鲍鱼也会有的,孙儿我这不是才弄到权力吗?哪能这么快就把他送上去?”

  说完这话,李承乾又笑嘻嘻的给李渊倒了一杯酒,挤眉弄眼道:“爷爷放心,孙儿绝不会让您失望的!”

  “是吗?”

  李渊斜了李承乾一眼,又蹙眉道:“可我怎么听说,二郎好像有大动作?你该不会翻船吧?”

  “哪能啊!”

  李承乾哑然一笑,随后自信满满地道:“不就是分封嘛,他不会成功的!”

  是的!

  分封!

  李二最近的大动作,就是分封!

  这也是李佑得知消息的第一时间,跑来找他的原因。

  按照李二的想法,他打算将所有年满十二岁的儿子,都分封到地方,包括他亲近的大臣,也分封到地方镇守,好让大唐社稷永安,子孙长久。

  可是,这在李承乾看来,无疑是在走历史的倒车。

  虽然李二也不是第一次想要施行分封制了,但这一次跟上一次却不太一样。

  这一次的李二,态度十分坚决,甚至将李恪临走前说的‘皇子守国门’这句话,都当着房玄龄他们说出来了。

  所以,李恪请求就封,不光有李恪的小心思,还有李世民一直想要完成的心愿。

  他想利用李恪这件事,起个分封的开头。

  却听李渊有些不解地道:“你怎么知道他不会成功?五姓七望都被你解决了,他还有什么阻力?”

  “不是,爷爷还是没明白。”

  李承乾摇头道:“这件事与五姓七望关系不大,或者说,五姓七望,包括那些地方上的世家大族,都不是分封受阻的主要原因,而是我父皇身边的大臣,他们会拼命反对分封!”

  “为什么?”

  李渊更不解了:“让他们去地方上称王称霸,还不好吗?”

  “当然不好!”

  李承乾端正身形道:“爷爷您想想,他们在地方上虽然有权力,但权力是非常有限的。而且还有各种掣肘,但在长安,离皇帝又近,机会多的是,又何必去地方上受苦呢?”

  “更何况,爷爷也说了,他们去地方上会称王称霸,这对中央的统治力肯定是消弱的。我会答应吗?我肯定不会答应!”

  “那么,以我现在掌握的权力,我若不答应,这件事能成吗?顶多也就分封我那些兄弟去地方!”

  “听你这意思,你不怕你那些兄弟去地方?”

  李渊疑惑道:“他们可都是实权封王,能世袭罔替的!”

  “不是,我有什么好怕的?”

  李承乾有些好笑的挑了挑眉,然后比了个切菜的手势,不屑道:“实权封王又如何?等我登位,一个个将他们都削了!”

  “呃,这倒也是.”

  李渊嘴角一抽,又有些古怪地道:“但这会不会太狠了?好歹也是你兄弟,若是都削了.”

  “爷爷放心,我对他们自有安排,绝不会亏待他们的!”

  还没等李渊把话说完,李承乾就笑着打断了他,然后又补充了一句:“当然,前提是他们得安份!若是胡作非为,我可不会纵容他们”

  “也是。”

  李渊颇为认可的点点头,忽又想起什么似的,话锋一转:“不过你那些王叔,你也得安排吧?”

  “必须滴!”

  “呵呵,好!”

  李渊闻言,终于露出满意的笑容,然后举起酒杯,美滋滋的喝了起来。

  而李承乾则笑着看了他一眼,慵懒的躺在椅子上,迎着缕缕河风,思绪万千。

  与此同时,太极宫,太极殿。

  李世民召开的朝会,即将接近尾声。

  却听他淡淡地道:“诸位大臣的谏言,朕都觉得不错,但朕有个疑虑,为什么就没人为朕着想呢?”

  “这”

  众臣互相对视,不由面面相觑。

  只见房玄龄率先站了出来,笑道:“敢问陛下,您指的为您着想,是指何事啊?”

  李世民故作沉吟的迟疑了一下,道:“朕住的太极宫,地势偏矮,一到冬天就阴冷潮湿,夏天闷热难耐。实在不适合长期居住,故而,朕打算新修一座宫殿,以作休憩之用。”

  “另外,宫里的宫殿也有些老旧了,应当翻新一遍,张扬我大国气象.”

  “陛下不可!”

  还没有等李世民把话说完,就有一名大臣持笏站了出来,高呼道:“陛下不可啊!”

  “嗯?”

  李世民眉头一皱,而后盯着这位大臣,道:“你是谁?”

  “回陛下,臣侍御史,刘洎!”

  “刘洎?”

  李世民愣了一下,旋即恍然点头道:“朕记得你,你之前在江陵担任江陵长史是不?”

  “是的陛下,臣近日才被调到京师担任侍御史。”

  “嗯,不错,那你说说,有何不可!”

  “回陛下,依臣之见,土木之功,不宜擅动!”

  刘洎躬身说道:“因为我大唐现在的民力,还不如隋朝。若陛下肆意大兴土木,臣恐怕,陛下之过,会甚于隋炀帝啊!”

  哗!

  全场哗然!

  众臣怎么也没想到,这个刚从地方调上来的侍御史这么大胆!

  莫不是长安的水土不服,让这家伙脑子变秀逗了?

  刚来就要被赶出长安?

  正当众臣为刘洎不禁唏嘘的时候,李世民一脸铁青的端坐在皇帝宝座上,咬牙切齿道:“你竟敢说朕不如隋炀帝?那朕比起桀纣王,是不是也不遑多让啊?!”

  “回陛下,臣恐怕,宫殿建成了,你我君臣就又处在刀兵动乱之中了!”

  刘洎没有正面回答李世民的问题,又自顾自地道:“臣听说,收复洛阳的时候,太上皇下诏,要烧掉洛阳的宫殿,陛下说,宫殿的砖,瓦,木材还可以用,不如把它拆了,分给贫苦的百姓,虽然没有照太上皇的旨意去做,但天下人都在称赞陛下的盛德!”

  “结果今天,陛下又要在长安大兴土木,这前后十年,一拆一建,陛下,天下会怎么想啊?”

  “这”

  李世民被这话说得愣住了。

  就连朝中的大臣都不由对刘洎刮目相看,心想他难怪会被调入京师,果然有点本事。

  却听李世民若有所思的道:“嗯,你说的不错,朕本来是想,长安乃国家的首都,皇宫是国家的门面,皇宫气派,国家也有面子。现在你这么一说,朕以后出宫,恐怕都不敢露面,也不能对百姓说辛苦了。”

  话到这里,李世民便洒脱的摆手道:“算了,宫殿的事以后再说吧!”

  “陛下英明!”

  刘洎当即朝李世民行礼,众臣也跟着随声附和。

  只见李世民满脸欣赏的看了刘洎一眼,又看了魏征一眼,不由得笑道;“刘洎,朕在你身上看到了几分太子少师的样子,你是不是跟他学的啊?”

  “哈哈哈!”

  此言一出,满朝轰然大笑。

  魏征泰然自若。

  刘洎满脸尴尬。

  却听李世民又侃侃而谈道:“朕记得你说,你在隋朝的时候,看到过隋朝修宫殿,朕问你,刘洎,你在隋朝的时候是个什么官儿啊?”

  “这个,臣,臣不过是一介小吏而已”

  “哦,小吏啊!还不是官么?”

  李世民恍然点头,又接着道:“那在这之前,你又是做什么的呢?”

  “臣”

  刘洎闻言,不禁一脸苦涩:“陛下应该知道,没有比小吏更低的职位了,臣之前,应该叫流外.”

  “流外?”

  李世民一愣,旋即有些好笑的道:“流外是什么意思?不入流吗?”

  “哈哈哈!”

  众臣再次轰然大笑。

  刘洎尴尬得无地自容。

  而房玄龄,长孙无忌等人,则无奈摇头。

  李二陛下的报复心,一直都是很强的。

  你啊!以后在长安,怕是要多多学习,才能站稳脚跟。

  “陛下——!”

  就在房玄龄,长孙无忌等人对刘洎深表同情的时候,一道突兀的声音,顿时响了起来。

  众臣微微一愣,笑声戛然而止。

  只见一名年轻的史官,从角落里站了出来,正色道:“侍御史虽然出身寒微,但陛下是敬重他的能力,才将他从地方上调上来辅佐陛下的。

  “陛下不可以当着满朝文武的面,穷追他的门第。”

  “陛下这样做,等于是抛弃了从前的恩德,又使他无地自容,痛苦椎心,将来还怎么要求他忠心侍奉陛下呢!?”

  “这”

  李世民闻言,也是一愣。

  却见朝堂上的一位大臣,当即站了出来,低喝道:“逆子!这里哪论得到你说话,还不快下去!”

  “可是父亲.”

  “这里没有你父亲,快下去!”

  “呃”

  众臣闻言,不禁互相对视,暗暗好笑。

  只见那位史官,一脸憋屈,最后还是听话的准备退下去。

  而就在他即将退下去的下一刻,李世民恍然回过神来,笑着道:“哦,朕记得你,你是那个掏鸟的少年,对不?”

  那位史官闻言,满脸尴尬,旋即朝李世民恭敬行礼道:“臣,起居郎,褚遂良,拜见陛下!”

  “嗯,褚遂良,好,好个褚遂良!”

  李世民笑着点了点头,然后接着道:“朕记得,你擅长书法,尤其对王羲之书法,专研颇深!朕还答应过你,以后有人敬献王羲之书法,先给你勘验。如今想来,为了朕这爱好,让某些大臣走上了歧途。朕应当自省,以后,朕将不再收任何大臣敬献的王羲之书贴,由朕自己凭机缘寻找!”

  说完这话,又将目光落在刘洎身上,语气诚恳的道:“刘卿,你敢于进谏,忠耿直言,朕确实不该穷追你门第,朕后悔了。”

  “啪啪啪——”

  李世民这话刚刚落下,魏征就冷不防的鼓起了掌。

  其余众臣见状,先是微微一愣,而后也跟着掌声雷动。

  等掌声消停,李世民又接着道:“中书令,传朕旨意,擢升刘洎为尚书右丞,重振纲纪!”

  “是”

  房玄龄站出来恭敬应了一声。

  众臣不由满脸疑惑,暗道这个刘洎有什么功劳?不就是冒死进谏了一次吗?居然能顶替魏征之前的官职。

  其实,他们不知道的是,刘洎能从江陵调入京师,本身就拥有莫大的功劳。

  比如监视李承乾.

  “另外,哦,对,褚遂良,你也不错,敢于直谏,是个人才。朕就任命你为谏议大夫吧!”

  “谢陛下!”

  褚遂良大喜,连忙跪地谢恩。

  不远处的褚亮,则眉头紧缩,似乎不想儿子参与朝政。

  但李世民既然已经下旨了,他也无可奈何。

  就如此,两位对李世民颇具影响力的重要人物,粉墨登场。

  可朝会依旧没有结束。

  却听李世民继续道:“诸位大臣,朕让你们回去考虑的分封,考虑得咋样了?”

  “这”

  众臣一阵无语,心说陛下你还是贼心不死啊!

  咱们都商量多少次了!

  都跟你说了不行啊!

  “陛下,臣以为此事没什么好考虑的!”

  魏征率先站出来道:“而且,臣上次已经说得很明白了,封王与功臣们的封地世袭,时间一长,难免会自成一派,中央的统治力肯定会受其影响。”

  “另外,他们的后代,恐怕也会越来越骄横,为祸地方。”

  “再者,分封之后,税收肯定会大幅下降,军队的实力也会因此变得薄弱。”

  “所以,分封会导致民心渐离,国家动荡,万万不可推行。”

  “臣等复议!”

  房玄龄,长孙无忌,侯君集等李二心腹大臣,也在这时纷纷站出来附和。

  其余众臣虽然没有站出来附和,但态度跟他们差不多,也不赞成分封。

  这让李世民的心情顿时跌入了谷底,冷冷地道:“你们知道汉王为什么会自请就封吗?因为他觉得,某些朝廷高官,总是轻视他,甚至还肆无忌惮的调查他,让他觉得非常受辱,想要建立一番事业,证明自己!”

  “什么!?”

  众臣闻言,大吃一惊。

  特别是长孙无忌,脸色唰的一下就沉了下去。

  但李二却没注意到他的脸色,又沉沉地道:“朕记得,隋文帝时期,朝廷一品以下的官员,在诸王面前,连话都不敢大声说,怎么到了朕这里,就不一样了?”

  “朕只不过想让诸王到地方成才安定,朕有错吗?”

  “假如朕将诸王留在长安,岂不是任由某些高官凌辱?”

  此言一出,以房玄龄为首的大臣,顿时满脸惊恐,汗流浃背,纷纷跪地谢罪。

  其实,他们不是不知道,李世民说的某些高官不是他们,而是东宫的部分高官。

  但也不是所有大臣都跟着房玄龄跪了下去。

  比如魏征。

  却听魏征淡淡地开口道:“陛下说这话,好没有道理,谁会轻视诸王?臣相信没有任何大臣会轻视诸王。哪怕是调查,也是依法查办!”

  “魏征!你什么意思?”

  李世民脸色一沉:“难道朕儿子保家卫国也有罪?”

  “保家卫国自然没罪,但有罪没罪,得讲究证据!”

  “你!”

  魏征面色一正,眼见李二被自己怼得哑口无言,又淡淡地说道:“更何况,按照礼制,皇帝的儿子跟皇帝的大臣,都是皇帝的臣子,地位相等,有什么好轻视的?”

  “按《春秋》来说,周王派出的朝廷使臣,地位甚至还在诸王之上。因此,凡朝廷三品以上的高官,都算是朝廷公卿。就连陛下都应该对他们尊重礼敬,更何况诸王?”

  “再者,如果陛下要拿隋朝这种亡国跟我大唐比,那臣无话可说。可我大唐现在如日中天,陛下却拿隋文帝纵容诸子,让他们为非作歹,导致亡国的例子来说,这就有些荒唐了!”

  “魏征!”

  李世民豁然从皇帝宝座上站了起来,怒气冲冲的盯着魏征。

  却见魏征依旧表情淡淡地道:“怎么,陛下是想让我大唐效法隋朝那样亡国吗?”

  “你你你!”

  李世民被魏征气得浑身发抖,却找不到任何语言来辩驳他,实在是憋屈到了想要抓狂的地步。

  最终,咆哮着大吼:“散朝!散朝!!”

  见此一幕,刚刚还被李世民夸赞像魏征的刘洎,不由目瞪口呆,心说我像个屁啊!

  我特么敢像吗?

  我忠耿进谏,顶多是不怕死!

  他连全家的命,不,全族的命都不要了啊!!

  ………

  求保底月票啊!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大唐:刚被立太子,逆袭系统来了,大唐:刚被立太子,逆袭系统来了最新章节,大唐:刚被立太子,逆袭系统来了 圣墟小说网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