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尉迟老儿,可敢一战!?”
“程老妖精!当某怕你不成!?”
“啊呀呀呀——!看我水淹你三军!!”
“雕虫小技!焉敢班门弄斧?我撤军,你淹不着!哈哈哈!”
众将:……”
李承乾:“……”
好好的一张旷世沙盘,被这两个老匹夫玩成了对战游戏,杀得天昏地暗。
虽然李承乾很想喝止这两个老匹夫,但看他们玩得这么欢乐,而其他将领也没有说什么,他就懒得多这个嘴了。
于是,在他们杀得‘难分难解’,众将都看得津津有味的时候,他则独自一个人,偷偷溜出了课堂。
而这时,裴行俭已经在门外等候他了。
却听裴行俭低声道:“太子殿下,杨囡囡已经去见她师父了!”
“嗯,那名被你们抓到的守捉郎,可透露出了什么重要的信息,除了杨囡囡她师父之外?”
李承乾平静地追问道。
裴行俭想了想,答道:“目前得到的有用情报是,武兵曾要求他们在六月之前,仿造出五千把火枪!”
“六月之前?”
李承乾眼睛一眯,随即蹙眉道:“现在已经五月二十日了,距离六月不过才十天。可是,最近好像也没什么大事要发生的迹象啊!”
“太子担心的是,他们打算发动叛乱?”
“若是叛乱,即使五千把火枪,也是不够的!”
李承乾摇了摇头,忽又想起什么似的,问道:“那个阴弘智,可有什么异常?”
“除了照旧与李祐频繁接触,并无其他异常。”
裴俭沉吟着答了一句,又话锋一转:“不过,李愔最近似乎有点不正常!”
“哦?”
李承乾顿时来了兴趣,不由得追问道:“李愔怎么不正常?”
“据蜀地的线人禀报,自从李恪被陛下改封为蜀王之后,李愔就频繁派人往返蜀地,有时候一月要往返四五次!而且,吐谷浑最近也发生了一件大事,慕容顺已经与吐谷浑太子分城而治了,据说伏允突发恶疾,现在吐谷浑的军权,由吐谷浑太子,天柱王,慕容顺三人统领。而吐谷浑太子和慕容顺,都在争取天柱王的支持。”
“你的意思是,李恪或许与这些事有关?”
裴行俭道:“禀太子,李恪曾勾结过禄东赞,而禄东赞又勾结过守捉郎。因此,臣不得不怀疑,这些事与李恪有关!”
“嗯,你的怀疑有道理,看来那五千把火枪,可能也与李恪有关。”
李承乾点头表示认可地道。
裴行俭试探着道:“那太子殿下的意思是?”
李承乾想了想,道:“虽然我认可你的推断,但我总觉得事情没那么简单。即使李恪有野心,也不可能愚蠢的谋反!”
“所以,我们不妨将眼界放宽一点,或许动乱不在国内,在国外”
“这”
裴行俭反应了一瞬,当即会意,并连忙道:“臣立刻让人盯着边境,一有任何风吹草动,立刻禀报殿下!”
“好!你去吧!但阴弘智,李祐,包括李愔,李恪那边,也不能放松!”
“诺!”
裴行俭闻言,立刻应诺而退。
李承乾目送他离去后,忽地有种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感觉。
人有时候就是这样,当你千辛万苦的解决一个问题之后,并不能完全放松,因为有源源不断出现的问题需要解决。
即使是至高无上的皇帝,也无法随心所欲。
李世民登基这几年,可谓感受颇深。
以前他当秦王那会儿,在军队里就时常被掣肘,后来他当了皇帝,以为没人再掣肘自己了,结果他儿子李承乾又崛起了。
实在让他无比的郁闷。
不过,也正因为李承乾的崛起,让他看到了一条不同以往的路。
如果按照他最开始的设想,哪怕自己过得‘委屈’一点,也可以成为历史上少有的明君。
但李承乾崛起之后,他发现了一件有趣的事,只需要靠儿子的衬托,他就可以成就千古明君。
所以,他脑中酝酿了一个大胆的想法。
却听他平静而淡然地道:“朕登基的这几年,上奏的官员都说,政治领袖当乾坤独断,以此展示自己的权威,不可以把权力交给自己的臣子。”
“也有人说,应该炫耀帝国武力,出兵讨伐四方蛮夷。”
“只有魏征劝朕,要放弃武力,用文官治理国家,这样国家安定,四夷自然归服。”
“后来朕采纳了他的建议,而今天下承平,百姓安居乐业,多亏朕相信了魏征”
“陛下想说什么,就尽管说吧,这些话,你之前就已经说过了!”
面对李世民的马屁之言,魏征一点也不感动,而是直接了当的朝他提醒。
因为李世民能屈尊降贵的说这些话,肯定是别有用心的。
果然,李世民听到魏征的提醒,尴尬地看了眼萧瑀和杨师道,然后依旧笑呵呵地道:“朕的意思是,朕能信任你们这些臣子,你们又不辜负朕的信任,功劳不该只是朕的!”
“陛下知人善用,敢于纳谏,古之明君也不过如此,臣等无不钦佩!”杨师道笑着朝李世民恭维了一句。
萧瑀也随声附和道:“如今突厥破灭,四海升平,都是陛下的威望和恩德,我们不过尽了些许绵薄之力而已。”
“不,其实除了朕和众臣,还有一人不能忽视。”李世民摇头说道。
魏征眉毛一拧:“陛下说的莫非是太子?”
“不错!”
李世民笑着点头道:“朕说的正是太子!”
“这”
三人闻言,不由互相对视,面面相觑。
很明显,他们似乎都没搞清楚李世民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虽然李世民也不是第一次在臣子面前故弄玄虚,但李世民与李承乾的矛盾,那可是由来已久的事情。
哪怕父子俩的矛盾从未在世人面前公开化,但只要了解一点这对父子之间发生的事,就能了解这对父子的所有矛盾。
因此,当他们三人听到李世民主动承认李承乾的功劳的时候,他们三人下意识想到的就是这里面有问题。
却听李世民感慨似的道:“其实,最近这段时间,朕想了很多,特别是关于太子的事。不知你们有没有发现,自从太子大病初愈后,就跟变了个人一样。”
“有人说,太子是仙人转世,也有人说,太子有个仙人师父,更有甚者,有人将太子推崇为当代圣人!”
轰隆!
此言一出,整个甘露殿为之一震。
特别是魏征,就连一向淡定的他,都被李世民这话震得双目圆睁。
而萧瑀和杨师道,也被这话震惊得满脸不可置信。
要知道,前面两个说法,还可以当作胡说八道,后面一个说法,简直就离谱。
什么是当代圣人?
陛下难道不知道这句话的意思吗?!
然而,李世民并没有在意他们现在的震惊,又自顾自地侃侃而谈道:“如果朕记得没错,老子《道德经》中有一句话,讲的是,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意思是圣人没有固定不变的志向,而是以百姓的心里愿望为自己的心里愿望。”
“你们说,太子这几年,是不是很符合圣人之心啊?”
“他在江陵,为百姓求得神种,发展商业,让百姓丰衣足食,又去朔方,平定叛乱,让百姓远离战火,后来回到长安,又为百姓祈雨,解决天灾困苦。再后来,改革科举,提倡新学,让天下百姓,人人都可以读书写字。真正做到了他说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你们说说,如此太子,夫复何求啊?”
“这”
三人闻言,无不动容。
就连魏征都对李世民这番话挑不出任何毛病。
说实话,李承乾做的那些事,真的可以说是古今第一太子。
然而,李世民的话依旧没有说完。
却听他继续感慨似的道:“有时候,朕都在怀疑,太子是不是朕的儿子,因为朕的德行,其实不如太子高洁。这一点,即使你们不说,朕也有自知之明。”
“陛下.”
萧瑀张了张嘴,欲言又止。
一旁的杨师道不由得苦笑道:“莫说陛下这样怀疑,臣在礼部,掌管天下礼仪德行,像太子这样大仁,大义,大德之人,恐怕只有古之圣贤,才能与之媲美了。”
“呵呵.”
李世民笑了,笑得很诡异,也很舒心,因为他的目的总算可以实施了。
却听他又笑着道:“诸位爱卿恐怕还不知道吧,太子近日开办了一所医学院,而医学院的院长,就是那位励志悬壶济世的‘药王’孙思邈。想当初,朕不止一次邀请他到宫中担任要职,可他每一次都果断拒绝了朕。”
“后来,朕仔细一想,这不就是汉高祖当初想废刘盈,得知商山四皓被其请到了身边,最后打消了这个念头一样吗?”
“这”
三人再次对视,心说这又是什么例子?
那刘盈怎么能跟咱们太子比?
却听李世民继续道:“你们猜猜,太子跟孙思邈说了什么话,才打动的他?”
“还请陛下明示!”魏征率先行礼道。
如果是别人,他才不管对方说的什么话,但若是李承乾,他却非常好奇。
因为李承乾的每一句话,都让他耳目一新,仿佛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
只见李世民笑着看了他一眼,淡淡道:“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句话!”
“什么!?”
三人闻言,头皮瞬间发麻。
心说这是什么圣人思想!
这也太超然物外了吧!
难怪孙思邈那样的方外之人,也会被李承乾收服,真的是太圣德了。
“诸位爱卿!”
眼见火候已经差不多了,李世民当即端正身形,一本正经的道:“太子如此大德,朕以为,当为天下表率,故而,朕有意加封太子为‘圣太子’,不知卿等以为如何?”
“啊?!”
三人听到这话,震惊得瞳孔猛缩。
但李世民却一脸肃然地环顾他们,沉沉地道:“怎么,卿等觉得太子不配?”
“不是不配,只是这.”
杨师道张了张嘴,欲言又止,最终一脸唏嘘的看向魏征。
只见魏征也被李世民这话惊得无言以对,呆若木鸡。
说实话,按照他以往的性格,他肯定会跳出来怒喷李世民。
但不知怎么的,今日的他,仿佛失去了怒喷李世民的欲望。
而萧瑀则十分欢喜李世民的决定,连忙道:“陛下英明神武,乃古今少有的圣君,否则,难以培育出太子这样的圣嗣,故而,臣以为,圣君当有圣太子!”
“呵呵,既然诸位爱卿都没意见,那这件事就这么定了!”
李世民笑了笑,于是当即立断的下令;“来人,传朕旨意”
很快,一道震惊整个大唐的旨意,就诞生了。
而与此同时,大唐辽东城。
虽然因为李承乾的一通操作,让高句丽暂时退了兵,但高句丽的野心并没有因此打消。
特别是他们最近得到了一个对他们不利的消息,据说大唐有意扶持新罗,百济来制衡他们。
这让他们实在难以接受。
于是,高句丽王再次派出使者,准备前往大唐,询问大唐皇帝的意思。
但在前往长安之前,高句丽使者先去了一趟辽东城。
却听高句丽使者高承久笑着朝辽东刺史杜君绰道:“杜刺史,本使听说,大唐皇后正在为大唐太子遴选太子妃,不知是否有其事啊?”
杜君绰一脸古怪地看着他:“怎么,贵国公主想要嫁入我大唐皇室?”
高承久摇了摇头,道:“非也非也,我国公主并没有此意,倒是小女,十分崇尚汉家文化!”
“嗯?”
杜君绰眉头一皱,心说你一介使臣之女,也配嫁入我大唐皇室?!
不过,虽然杜君绰心中很是不屑,但还是淡淡地点头道:“崇拜就对了,现在哪些国家不崇尚我汉人文化?”
高承久闻言,又笑着道:“小女崇尚汉家文化之后,便开始自大狂妄起来,说要请教贵国最有智慧的人几个问题,如果他能答出来,便说要嫁给他。而据本使所知,大唐太子现在是贵国最有智慧的人。”
“当然,杜刺史不用担心,本使是不会同意小女随便嫁人的!”
你特么!
杜君绰闻言,脸色瞬间就沉了下来。
心说这家伙怕是故意来给大唐上眼药的吧?
难不成,他是为了激怒太子?
想到这里,杜君绰瞬间冷静下来,淡淡地道:“贵使的意思,我明白,但我大唐太子日理万机,怕是没那个时间回答你女儿的几个问题。”
“另外,我大唐有智慧的人多的是,并非你了解的那样。”
“呵呵.”
高承久不置可否的笑了笑,又道:“既然如此,那本使就不必多言了,等到了长安,再看能不能见到大唐太子了。不过,本使相信大唐太子一定会见本使的!”
“嗯?”
杜君绰眉头一皱,然后冷冷盯着高承久。
虽然他不知道对方哪里来的自信,但看他如此自信的样子,还是升起了一抹警惕之心。
另一边,距离辽东城大概二十里的一个山坳当中,正埋伏着一支蓄势待发的骑兵。
骑兵的人数并不多,但清一色的都是重甲骑兵。
而在整个山坳的后面,还远远驻扎着另一支庞大的军团。
足有数万人。
看着他们的服饰,就知道这些人并非汉人,也并非突厥人。
营地当中的士兵们穿着各式各样的盔甲,但大体分为五种。
之所以分为五种,那便是因为高句丽内部也分为五个部族。
分别是涓奴部,绝奴部,顺奴部,灌奴部,桂娄部。
五部的大首领被称为耨萨(相当于大唐的都督)。
此时,五部大首领齐聚在一块,似乎在商量着什么。
却听绝奴部首领率先开口道:“大唐也太不将我们放在眼里了,当初隋朝是怎么败给我们的?他们难道不知道吗?居然还想扶持新罗那些人对付我们,简直不自量力!”
说到这里,他又忍不住看了涓奴部首领一眼,戏谑道:“若不是李思远和高延寿两个人太废物,我们的计划早就成功了!”
“金宰阳,有些废话就不用再说了,现在已经到了这时候了,我们还有什么不能摒弃前嫌的呢?”涓奴部首领高惠真平静道。
“是啊金宰阳,现在我们的目的是打唐朝一个措手不及,别的事就别说了!”
另一名顺奴部首领接口道;“这次出兵,一定要快!否则等唐军反应过来,就不好对付了!”
“可是,你们真的不担心唐人的火器吗?连盖渊苏文都被吓退了!”灌奴部首领李猿有些犹豫的说道。
其他部落首领一个冷眼扫向他,却听金宰阳冷笑道;“这是我王的命令!你想违抗命令不成?还是说,你以为盖渊苏文真是害怕唐人的火器才退兵的?”
“啊?你的意思是”
“不知你有没有听过汉人的一个典故,叫明修栈道,暗渡陈仓”
“这”
李猿心头一凛,顿时念头通达。
是夜!
大唐边境一处长城上,烽火连天!
“程老妖精!当某怕你不成!?”
“啊呀呀呀——!看我水淹你三军!!”
“雕虫小技!焉敢班门弄斧?我撤军,你淹不着!哈哈哈!”
众将:……”
李承乾:“……”
好好的一张旷世沙盘,被这两个老匹夫玩成了对战游戏,杀得天昏地暗。
虽然李承乾很想喝止这两个老匹夫,但看他们玩得这么欢乐,而其他将领也没有说什么,他就懒得多这个嘴了。
于是,在他们杀得‘难分难解’,众将都看得津津有味的时候,他则独自一个人,偷偷溜出了课堂。
而这时,裴行俭已经在门外等候他了。
却听裴行俭低声道:“太子殿下,杨囡囡已经去见她师父了!”
“嗯,那名被你们抓到的守捉郎,可透露出了什么重要的信息,除了杨囡囡她师父之外?”
李承乾平静地追问道。
裴行俭想了想,答道:“目前得到的有用情报是,武兵曾要求他们在六月之前,仿造出五千把火枪!”
“六月之前?”
李承乾眼睛一眯,随即蹙眉道:“现在已经五月二十日了,距离六月不过才十天。可是,最近好像也没什么大事要发生的迹象啊!”
“太子担心的是,他们打算发动叛乱?”
“若是叛乱,即使五千把火枪,也是不够的!”
李承乾摇了摇头,忽又想起什么似的,问道:“那个阴弘智,可有什么异常?”
“除了照旧与李祐频繁接触,并无其他异常。”
裴俭沉吟着答了一句,又话锋一转:“不过,李愔最近似乎有点不正常!”
“哦?”
李承乾顿时来了兴趣,不由得追问道:“李愔怎么不正常?”
“据蜀地的线人禀报,自从李恪被陛下改封为蜀王之后,李愔就频繁派人往返蜀地,有时候一月要往返四五次!而且,吐谷浑最近也发生了一件大事,慕容顺已经与吐谷浑太子分城而治了,据说伏允突发恶疾,现在吐谷浑的军权,由吐谷浑太子,天柱王,慕容顺三人统领。而吐谷浑太子和慕容顺,都在争取天柱王的支持。”
“你的意思是,李恪或许与这些事有关?”
裴行俭道:“禀太子,李恪曾勾结过禄东赞,而禄东赞又勾结过守捉郎。因此,臣不得不怀疑,这些事与李恪有关!”
“嗯,你的怀疑有道理,看来那五千把火枪,可能也与李恪有关。”
李承乾点头表示认可地道。
裴行俭试探着道:“那太子殿下的意思是?”
李承乾想了想,道:“虽然我认可你的推断,但我总觉得事情没那么简单。即使李恪有野心,也不可能愚蠢的谋反!”
“所以,我们不妨将眼界放宽一点,或许动乱不在国内,在国外”
“这”
裴行俭反应了一瞬,当即会意,并连忙道:“臣立刻让人盯着边境,一有任何风吹草动,立刻禀报殿下!”
“好!你去吧!但阴弘智,李祐,包括李愔,李恪那边,也不能放松!”
“诺!”
裴行俭闻言,立刻应诺而退。
李承乾目送他离去后,忽地有种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感觉。
人有时候就是这样,当你千辛万苦的解决一个问题之后,并不能完全放松,因为有源源不断出现的问题需要解决。
即使是至高无上的皇帝,也无法随心所欲。
李世民登基这几年,可谓感受颇深。
以前他当秦王那会儿,在军队里就时常被掣肘,后来他当了皇帝,以为没人再掣肘自己了,结果他儿子李承乾又崛起了。
实在让他无比的郁闷。
不过,也正因为李承乾的崛起,让他看到了一条不同以往的路。
如果按照他最开始的设想,哪怕自己过得‘委屈’一点,也可以成为历史上少有的明君。
但李承乾崛起之后,他发现了一件有趣的事,只需要靠儿子的衬托,他就可以成就千古明君。
所以,他脑中酝酿了一个大胆的想法。
却听他平静而淡然地道:“朕登基的这几年,上奏的官员都说,政治领袖当乾坤独断,以此展示自己的权威,不可以把权力交给自己的臣子。”
“也有人说,应该炫耀帝国武力,出兵讨伐四方蛮夷。”
“只有魏征劝朕,要放弃武力,用文官治理国家,这样国家安定,四夷自然归服。”
“后来朕采纳了他的建议,而今天下承平,百姓安居乐业,多亏朕相信了魏征”
“陛下想说什么,就尽管说吧,这些话,你之前就已经说过了!”
面对李世民的马屁之言,魏征一点也不感动,而是直接了当的朝他提醒。
因为李世民能屈尊降贵的说这些话,肯定是别有用心的。
果然,李世民听到魏征的提醒,尴尬地看了眼萧瑀和杨师道,然后依旧笑呵呵地道:“朕的意思是,朕能信任你们这些臣子,你们又不辜负朕的信任,功劳不该只是朕的!”
“陛下知人善用,敢于纳谏,古之明君也不过如此,臣等无不钦佩!”杨师道笑着朝李世民恭维了一句。
萧瑀也随声附和道:“如今突厥破灭,四海升平,都是陛下的威望和恩德,我们不过尽了些许绵薄之力而已。”
“不,其实除了朕和众臣,还有一人不能忽视。”李世民摇头说道。
魏征眉毛一拧:“陛下说的莫非是太子?”
“不错!”
李世民笑着点头道:“朕说的正是太子!”
“这”
三人闻言,不由互相对视,面面相觑。
很明显,他们似乎都没搞清楚李世民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虽然李世民也不是第一次在臣子面前故弄玄虚,但李世民与李承乾的矛盾,那可是由来已久的事情。
哪怕父子俩的矛盾从未在世人面前公开化,但只要了解一点这对父子之间发生的事,就能了解这对父子的所有矛盾。
因此,当他们三人听到李世民主动承认李承乾的功劳的时候,他们三人下意识想到的就是这里面有问题。
却听李世民感慨似的道:“其实,最近这段时间,朕想了很多,特别是关于太子的事。不知你们有没有发现,自从太子大病初愈后,就跟变了个人一样。”
“有人说,太子是仙人转世,也有人说,太子有个仙人师父,更有甚者,有人将太子推崇为当代圣人!”
轰隆!
此言一出,整个甘露殿为之一震。
特别是魏征,就连一向淡定的他,都被李世民这话震得双目圆睁。
而萧瑀和杨师道,也被这话震惊得满脸不可置信。
要知道,前面两个说法,还可以当作胡说八道,后面一个说法,简直就离谱。
什么是当代圣人?
陛下难道不知道这句话的意思吗?!
然而,李世民并没有在意他们现在的震惊,又自顾自地侃侃而谈道:“如果朕记得没错,老子《道德经》中有一句话,讲的是,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意思是圣人没有固定不变的志向,而是以百姓的心里愿望为自己的心里愿望。”
“你们说,太子这几年,是不是很符合圣人之心啊?”
“他在江陵,为百姓求得神种,发展商业,让百姓丰衣足食,又去朔方,平定叛乱,让百姓远离战火,后来回到长安,又为百姓祈雨,解决天灾困苦。再后来,改革科举,提倡新学,让天下百姓,人人都可以读书写字。真正做到了他说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你们说说,如此太子,夫复何求啊?”
“这”
三人闻言,无不动容。
就连魏征都对李世民这番话挑不出任何毛病。
说实话,李承乾做的那些事,真的可以说是古今第一太子。
然而,李世民的话依旧没有说完。
却听他继续感慨似的道:“有时候,朕都在怀疑,太子是不是朕的儿子,因为朕的德行,其实不如太子高洁。这一点,即使你们不说,朕也有自知之明。”
“陛下.”
萧瑀张了张嘴,欲言又止。
一旁的杨师道不由得苦笑道:“莫说陛下这样怀疑,臣在礼部,掌管天下礼仪德行,像太子这样大仁,大义,大德之人,恐怕只有古之圣贤,才能与之媲美了。”
“呵呵.”
李世民笑了,笑得很诡异,也很舒心,因为他的目的总算可以实施了。
却听他又笑着道:“诸位爱卿恐怕还不知道吧,太子近日开办了一所医学院,而医学院的院长,就是那位励志悬壶济世的‘药王’孙思邈。想当初,朕不止一次邀请他到宫中担任要职,可他每一次都果断拒绝了朕。”
“后来,朕仔细一想,这不就是汉高祖当初想废刘盈,得知商山四皓被其请到了身边,最后打消了这个念头一样吗?”
“这”
三人再次对视,心说这又是什么例子?
那刘盈怎么能跟咱们太子比?
却听李世民继续道:“你们猜猜,太子跟孙思邈说了什么话,才打动的他?”
“还请陛下明示!”魏征率先行礼道。
如果是别人,他才不管对方说的什么话,但若是李承乾,他却非常好奇。
因为李承乾的每一句话,都让他耳目一新,仿佛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
只见李世民笑着看了他一眼,淡淡道:“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句话!”
“什么!?”
三人闻言,头皮瞬间发麻。
心说这是什么圣人思想!
这也太超然物外了吧!
难怪孙思邈那样的方外之人,也会被李承乾收服,真的是太圣德了。
“诸位爱卿!”
眼见火候已经差不多了,李世民当即端正身形,一本正经的道:“太子如此大德,朕以为,当为天下表率,故而,朕有意加封太子为‘圣太子’,不知卿等以为如何?”
“啊?!”
三人听到这话,震惊得瞳孔猛缩。
但李世民却一脸肃然地环顾他们,沉沉地道:“怎么,卿等觉得太子不配?”
“不是不配,只是这.”
杨师道张了张嘴,欲言又止,最终一脸唏嘘的看向魏征。
只见魏征也被李世民这话惊得无言以对,呆若木鸡。
说实话,按照他以往的性格,他肯定会跳出来怒喷李世民。
但不知怎么的,今日的他,仿佛失去了怒喷李世民的欲望。
而萧瑀则十分欢喜李世民的决定,连忙道:“陛下英明神武,乃古今少有的圣君,否则,难以培育出太子这样的圣嗣,故而,臣以为,圣君当有圣太子!”
“呵呵,既然诸位爱卿都没意见,那这件事就这么定了!”
李世民笑了笑,于是当即立断的下令;“来人,传朕旨意”
很快,一道震惊整个大唐的旨意,就诞生了。
而与此同时,大唐辽东城。
虽然因为李承乾的一通操作,让高句丽暂时退了兵,但高句丽的野心并没有因此打消。
特别是他们最近得到了一个对他们不利的消息,据说大唐有意扶持新罗,百济来制衡他们。
这让他们实在难以接受。
于是,高句丽王再次派出使者,准备前往大唐,询问大唐皇帝的意思。
但在前往长安之前,高句丽使者先去了一趟辽东城。
却听高句丽使者高承久笑着朝辽东刺史杜君绰道:“杜刺史,本使听说,大唐皇后正在为大唐太子遴选太子妃,不知是否有其事啊?”
杜君绰一脸古怪地看着他:“怎么,贵国公主想要嫁入我大唐皇室?”
高承久摇了摇头,道:“非也非也,我国公主并没有此意,倒是小女,十分崇尚汉家文化!”
“嗯?”
杜君绰眉头一皱,心说你一介使臣之女,也配嫁入我大唐皇室?!
不过,虽然杜君绰心中很是不屑,但还是淡淡地点头道:“崇拜就对了,现在哪些国家不崇尚我汉人文化?”
高承久闻言,又笑着道:“小女崇尚汉家文化之后,便开始自大狂妄起来,说要请教贵国最有智慧的人几个问题,如果他能答出来,便说要嫁给他。而据本使所知,大唐太子现在是贵国最有智慧的人。”
“当然,杜刺史不用担心,本使是不会同意小女随便嫁人的!”
你特么!
杜君绰闻言,脸色瞬间就沉了下来。
心说这家伙怕是故意来给大唐上眼药的吧?
难不成,他是为了激怒太子?
想到这里,杜君绰瞬间冷静下来,淡淡地道:“贵使的意思,我明白,但我大唐太子日理万机,怕是没那个时间回答你女儿的几个问题。”
“另外,我大唐有智慧的人多的是,并非你了解的那样。”
“呵呵.”
高承久不置可否的笑了笑,又道:“既然如此,那本使就不必多言了,等到了长安,再看能不能见到大唐太子了。不过,本使相信大唐太子一定会见本使的!”
“嗯?”
杜君绰眉头一皱,然后冷冷盯着高承久。
虽然他不知道对方哪里来的自信,但看他如此自信的样子,还是升起了一抹警惕之心。
另一边,距离辽东城大概二十里的一个山坳当中,正埋伏着一支蓄势待发的骑兵。
骑兵的人数并不多,但清一色的都是重甲骑兵。
而在整个山坳的后面,还远远驻扎着另一支庞大的军团。
足有数万人。
看着他们的服饰,就知道这些人并非汉人,也并非突厥人。
营地当中的士兵们穿着各式各样的盔甲,但大体分为五种。
之所以分为五种,那便是因为高句丽内部也分为五个部族。
分别是涓奴部,绝奴部,顺奴部,灌奴部,桂娄部。
五部的大首领被称为耨萨(相当于大唐的都督)。
此时,五部大首领齐聚在一块,似乎在商量着什么。
却听绝奴部首领率先开口道:“大唐也太不将我们放在眼里了,当初隋朝是怎么败给我们的?他们难道不知道吗?居然还想扶持新罗那些人对付我们,简直不自量力!”
说到这里,他又忍不住看了涓奴部首领一眼,戏谑道:“若不是李思远和高延寿两个人太废物,我们的计划早就成功了!”
“金宰阳,有些废话就不用再说了,现在已经到了这时候了,我们还有什么不能摒弃前嫌的呢?”涓奴部首领高惠真平静道。
“是啊金宰阳,现在我们的目的是打唐朝一个措手不及,别的事就别说了!”
另一名顺奴部首领接口道;“这次出兵,一定要快!否则等唐军反应过来,就不好对付了!”
“可是,你们真的不担心唐人的火器吗?连盖渊苏文都被吓退了!”灌奴部首领李猿有些犹豫的说道。
其他部落首领一个冷眼扫向他,却听金宰阳冷笑道;“这是我王的命令!你想违抗命令不成?还是说,你以为盖渊苏文真是害怕唐人的火器才退兵的?”
“啊?你的意思是”
“不知你有没有听过汉人的一个典故,叫明修栈道,暗渡陈仓”
“这”
李猿心头一凛,顿时念头通达。
是夜!
大唐边境一处长城上,烽火连天!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大唐:刚被立太子,逆袭系统来了,大唐:刚被立太子,逆袭系统来了最新章节,大唐:刚被立太子,逆袭系统来了 圣墟小说网!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大唐:刚被立太子,逆袭系统来了,大唐:刚被立太子,逆袭系统来了最新章节,大唐:刚被立太子,逆袭系统来了 圣墟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