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正常情况,皇帝御驾亲征,由太子监国,处理朝中之事,是非常妥当的做法。
而且历史上的李世民,也确实是这样做的。
但现在的李承乾跟历史上的李承乾,大不一样。
这让李世民不得不担心一个问题,那就是自己御驾亲征之后,李承乾在长安会不会鸠占鹊巢。
要知道,现在半个朝廷的官员都是他的人,如果再让他留在长安监国,哪怕他不会违背德行而篡位,也有很多办法架空自己。
如此一来,就算自己凯旋而归,依旧是大唐的皇帝,也为时已晚。
他只需要说一句,我要节制天下兵马,自己就拿他毫无办法了。
而这样的操作,自己再熟悉不过了。
想到这里,李世民想要御驾亲征的心思,瞬间去了大半。
但他依旧有些不甘心。
只见他略微思忖,便板着脸道:“太子之前不是见了执失思力吗?怎么还会出现这样的事?莫不是你的计划逼反了乙失夷男他们?”
“嗯?”
李承乾微微一愣,似乎被李世民这灵魂三问问得有些莫名其妙。
不过,他也没有跟李世民打马虎眼,直接朝他摊牌道:“父皇多虑了,我是见了执失思力不假,但我的计划绝不会逼反乙失夷男他们!”
“为何?据朕所知,突利与契丹部落关系非浅,如今连契丹部落都支持乙失夷男,这里面难道没问题吗?”李世民蹙眉道。
李承乾想了想,道:“不瞒父皇,这也是儿臣疑惑的关键,但儿臣绝对会让锦衣卫查清真相,这点父皇请放心!”
“那你的计划到底是什么?”
“这个……”
李承乾迟疑了一下,然后撇嘴道:“驱虎吞狼!”
“嗯?”
李世民闻言也是一愣,而后禁不住环顾众臣。
却听房玄龄好奇道:“太子殿下是打算利用古儿汗国对付其他国家?不知这个国家是谁?”
“西突厥!”
李承乾十分干脆地答道:“我让执失思力回去告诉突利,如果他有心思吞并西突厥,我可以为他提供大量武器和粮草,前提是,拿下西突厥后,帮我灭掉吐谷浑!”
“胡闹!”
李世民闻言,当即呵斥道:“你这简直就是在胡闹!你帮突利灭了西突厥,他还会帮你灭掉吐谷浑吗?”
“届时,突利会成为下一个颉利,你知道不?”
“不可能的,突利绝不可能成为下一个颉利,在他灭掉西突厥的第一时间,我就会让人除掉他。而那时,正是我大唐一举统一北方的最佳时机!”
李承乾摇头道:“吐谷浑只不过是一个幌子。我真正的目的是统一整个北方!”
“这……”
李世民与众将闻言,不由满脸诧异。
却听李承乾又道:“只有控制了整个北方,我大唐才能虎视西域诸国,乃至吐谷浑,吐蕃,甚至连高句丽,我都有几十种办法对付他们!”
“可惜,乙失夷男先下手了一步,没等突利出兵西突厥,就干掉了突利!”
听到这话,李世民与众臣面面相觑。
如果李承乾的计划真能成功,那对大唐来说,绝对是一件好事。
可问题是,计划赶不上变化,现在该怎么应对这个变化,才是问题的关键。
只见李靖若有所思的道:“太子殿下刚才那番话的意思是,你还有别的办法对付高句丽?”
“嗯?”
此言一出,包括李世民在内的所有人,全都齐刷刷地看向李承乾。
只见李承乾愣了一下,然后有些哭笑不得的道:“不是,李靖将军,你从哪听出我对高句丽还有其他办法的?”
“呵,刚才太子殿下说,控制了整个北方,至少有几十种办法对付高句丽。老臣就在想,虽然现在整个北方不是我们的,但也有一半是我们的,几十种减去一半,也有不少吧!”李靖笑呵呵地说道。
李世民与众臣一阵无语,心说哪有你这种算法的!
但李承乾的反应却出乎他们的意料。
只见李承乾诧异道:“李将军果然不愧为兵法大家,这思路真就跟别人不一样!”
“呵,太子殿下过奖了!”
“不,我不是在夸你!”
“那太子殿下有新的办法吗?”李靖似笑非笑地问道。
“如果我父皇御驾亲征,我就有!”
“不是,你这是什么话?难道除了朕,别的人就不行吗?”
李承乾的话音刚刚落下,李世民就有些不悦地质问起了他。
却听他笑着道:“父皇还别说,除了你,别人可真不行!”
“为何?”李世民蹙眉追问道。
李承乾笑道:“敢问父皇,中原王朝对待蛮夷,一般采用什么样的和平手段?”
“王道教化!”
李世民毫不犹豫地说道。
李承乾笑着点了点头,又道:“那高句丽是如何对我大唐的?”
“这个……”
李世民迟疑的看了眼房玄龄,然后若有所思地道:“武德年间,高句丽曾主动向我大唐称臣纳贡,并在国内颁布唐朝历法,但在背地里却阻止新罗和百济向我大唐纳贡!”
“朕继位之初,也曾派使者调和三国,但高句丽这些年,一直厉兵秣马,积极备战。”
“而朕为了对付东突厥,也一直没有顾忌辽东,这才有今日之高句丽。”
“所以说,高句丽在骨子里是轻视我大唐的!因为他们并没有见识过天可汗的强大!甚至……”
说到这里,李承乾顿了顿,又环顾众臣道:“我还听说过一个谣言,在高句丽百姓心中,父皇连他们一个耨萨都对付不了!据说那个耨萨还想射瞎父皇一只眼睛!”
“什么!?”
众将闻言,大吃一惊,不由义愤填膺。
“区区蛮夷,竟敢如此狂妄!”
“陛下!末将愿领三万精兵,杀他们个片甲不留!”
“陛下!臣的兵锋许久没见血了!臣誓要让这些蛮夷见识我大唐的厉害!”
“陛下……”
眼见众将一个接着一个的愤怒请战,李世民却表现得非常淡定。
只听他平静地问道:“朕想听的是太子的新办法!”
“呵呵,父皇别急,且听儿臣把话说完!”
李承乾笑了笑,随即接着道:“其实,从儿臣说的那个谣言,父皇应该不难看出,整个高句丽上下都是轻视我大唐的!”
“正所谓,骄兵必败。我大唐需要他们这种轻视,才能不费吹灰之力对付他们。”
“哦?”
李世民眉毛一挑:“如何不费吹灰之力?”
“回父皇,之前我曾提出一个办法,那就是让高句丽使者来大唐后,打听清楚情况,再决定是否与高句丽全面开战。”
“而我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我还得到了一个消息,那就是高句丽国内的势力关系,已经呈现出两极分化的趋势了。”
“这……”
李世民与众臣闻言,不由再次面面相觑。
此时此刻,他们才算真正见识到锦衣卫的强大。
而李承乾的所有情报,几乎都是锦衣卫从各个渠道搜集而来的。
却听李承乾继续道:“想必父皇与重臣都知道,高延寿,李思远他们来大唐,是为了求购我大唐的武器装备的,其目的是为了篡权夺位,结果还没等他们开始施展计划,国内的叛乱就被镇压了,以至于他们也被我扣压在了大唐。”
“另外,还有一件事,就是那个叫渊盖苏文的人,据说他已经成为了高句丽最大的权臣,连高句丽王都要忌惮他几分。”
“自古以来,君臣之间的关系是最复杂的,我们先不管其他,就说渊盖苏文与高句丽王对我大唐的态度。”
“据李思远与高延寿所说,渊盖苏文是仇视我大唐的,而高句丽王反而亲近我大唐!”
“从这里,父皇和诸位大臣,听出什么门道了吗?”
“太子殿下的意思是,这次袭击我大唐的计划,很有可能是渊盖苏文的主意。而派人出使我大唐的是高句丽王?”李靖率先反应过来似的说道。
李承乾笑着点头道:“不是很有可能,而是有很大的可能。毕竟主少国疑,权臣当道,你们应该都懂的!”
“这个……”
众臣一脸紧张,心说我们可不懂。
但李世民却如醍醐灌顶一般,展颜笑道:“朕明白你的意思了,你是想让朕亲近高句丽王,或者说,支持高句丽王,让高句丽内部先乱起来,然后在逐个击破,对吗?”
“父皇英明!儿臣正是这个意思!”
李承乾笑着行了个礼,又道:“高句丽看似强大,但如果内部不和的话,短时间内或许不会有什么影响,但从长远来看,绝对会出问题!”
“正所谓,善战者,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
“嗯?”
李靖闻言,双目一亮,暗道太子还真是兵法奇才,居然连这个兵法精髓都懂。
却听他连忙道:“陛下,臣支持太子这个新办法,只要陛下领军辽东,高句丽必然全国震动,届时,陛下再以王道教化示好高句丽王,必定让高句丽王与渊盖苏文矛盾加深!”
“另外,再施展我军攻打朔方的办法,以骑兵袭扰高句丽粮仓之地,无需深入,四百里即可。到时候,高句丽国内必定因为缺粮而大乱!”
“哈哈哈!”
李世民闻言,冷不防地大笑了起来。
如果李承乾的办法是一个引子,那李靖的谋略,绝对是一副主药,使得他瞬间念头通达。
“我大唐对高句丽最大的优势,不是兵源,而是地大物博。一旦我们不断袭扰辽东,高句丽那数百万人口的粮食,会损失一大半。如此一来,估计明年饿死的人会超乎想象。”
“那么,我大唐若在这时候出兵高句丽,必定事半功倍。”
“陛下圣明!”
众将面色大喜,然后异口同声。
其实,李承乾给出的这个引子,正是他那位好弟弟,唐高宗李治灭高句丽的办法。
却听李承乾又试探着道:“那么,父皇确定要御驾亲征吗?”
“呃,这个……”
原本因为有新办法对付高句丽而开心不已的李世民,听到李承乾这话,顿时又心生警惕起来。
虽然李承乾的新办法,确实很不错,但一想到自己御驾亲征后的隐患,李世民就变得有些犹豫不决。
好在李世民身边有房玄龄这样善解人意的大臣。
却听房玄龄讪笑道:“太子殿下的新办法,确实好,但也没必要让陛下御驾亲征吧,只要陛下派出使者,表示对高句丽王的支持,效果应该也不会太差吧!”
“左仆射若觉得效果不会太差,可以派人去试试,但孤不得不提醒你,机不可失,失不再来。若派去的人把事情办砸了,这件事的责任,得算在左仆射头上!”
“啊?这……”
房玄龄听到李承乾的这番话,吓了一跳,心说不至于吧!这怎么能算在我头上呢?我只不过是为了陛下的安全着想啊!
更何况陛下担心的好像是太子您吧!
似乎看出了房玄龄的窘迫,李世民摆手打断了他想说的话,又将目光落在侯君集身上,蹙眉道:“兵部尚书如何看?”
“这个……”
侯君集迟疑了一下,然后看了眼房玄龄,又看向李承乾道:“在回答陛下之前,臣想先问太子殿下一个问题!”
“哦?”
李世民眉毛一挑,并再次抬手道:“你问吧!”
“是!”
侯君集应了一声,然后面向李承乾,行礼道:“敢问太子殿下如何对付薛延陀汗国,或者说,如果薛延陀汗国与我大唐开战,我大唐该派何人迎战?”
“这个自然是老夫!”
还没等李承乾回答侯君集,李靖就率先朝李世民道:“启禀陛下,臣愿请战薛延陀汗国!”
“右仆射,你上次回来的时候不是被冻伤了吗?这次就……”
“陛下!区区冻伤不算什么,更何况,老臣的冻伤已经被医学院研制的新药治好了!”
“哦?医学院研制出了防冻伤的新药?”
“是的陛下,而且不止防冻伤的新药,还有各种处理外伤的新药,效果显著!”
“好好好!这样我大唐的伤兵有救了!”
李世民满心欢喜地连连点头。
这时,侯君集又开口道:“陛下,臣以为让右仆射去对付薛延陀,不太合适!”
“为何?”
李靖眉头一皱。
众将也纷纷看向侯君集。
却听侯君集侃侃而谈道:“以右仆射的兵法娴熟,对付薛延陀那样的乌合之众,自然不在话下,但我们不得不考虑一个问题,陛下和右仆射都领兵出战了,谁来镇守中央?”
“虽说大唐国内一片安宁,但诸位莫非忘了?跟我大唐不对付的,还有吐谷浑,吐蕃这两个国家!”
“若让他们知道,我大唐最厉害的两个统帅都不在长安,会不会乘虚而入?”
“这个……”
众臣互相对视,不由一片唏嘘。
虽然侯君集这话说得有些冒险,但也确实是事实。
大唐目前最厉害的两个统帅,一个是李世民,一个是李靖。
如果这两个人都不在长安,那确实是一个隐患。
但尉迟恭听完他的话,却嗤之以鼻:“难道兵部尚书忘了太子殿下的统帅能力?当初平定朔方的时候,太子殿下可谓功不可没。”
“对啊,东宫的那些将领也不错,特别是那个苏定方,绝对有统帅之才!”程咬金也随声附和道。
而侯君集却不以为然地道:“不是我不相信太子殿下和东宫诸将的能力,而是整个朝堂,或者说整个天下,会不会相信!”
“一旦长安有变,那影响的可不是一城一地,而是整个天下!”
说到这里,侯君集又笑着环顾众将,道:“你们也不想打着打着,后方失火吧!”
“侯君集!你什么意思?!”
有东宫将领闻言,再也忍不住内心的愤怒,当即呵斥侯君集道:“有太子殿下坐镇长安,你还怕天下大乱不成?!”
“就是!若像你这样怕这怕那,大唐早就亡了!”
“没错!当初太上皇坐镇长安的时候,陛下南征北战,李靖将军也在四处征战,怎么到了太子这里,就这么多问题了?”
“是啊!我看大家都龟缩在长安城里,当个缩头乌龟好了!”
“放肆——!”
眼见自己的人越说越离谱,李承乾当即厉声呵斥住了他们,然后冷冷看了眼侯君集,沉声道:“兵部尚书的担心,并无道理,既然兵部尚书不赞成右仆射去薛延陀,那孤去薛延陀,如何?”
“不可!”
还没等侯君集开口,房玄龄就立刻站出来道:“太子殿下万万不可!您和陛下若同时离开长安,谁来主持朝中大局!?”
“是啊太子殿下,此事万万不可!”李靖也连忙附和道。
但李承乾并没有理会他们,而是将目光落在了李世民身上,道:“父皇以为如何?”
李世民眯了眯眼睛,旋即沉沉地道:“太子有什么主意,不妨直接说出来!朕相信太子不会不知道此事的轻重!”
“父皇明鉴,儿臣确实有个小小的想法!”
“什么想法?”
“不如成立一个战时内阁?”
李承乾笑着说道。
而且历史上的李世民,也确实是这样做的。
但现在的李承乾跟历史上的李承乾,大不一样。
这让李世民不得不担心一个问题,那就是自己御驾亲征之后,李承乾在长安会不会鸠占鹊巢。
要知道,现在半个朝廷的官员都是他的人,如果再让他留在长安监国,哪怕他不会违背德行而篡位,也有很多办法架空自己。
如此一来,就算自己凯旋而归,依旧是大唐的皇帝,也为时已晚。
他只需要说一句,我要节制天下兵马,自己就拿他毫无办法了。
而这样的操作,自己再熟悉不过了。
想到这里,李世民想要御驾亲征的心思,瞬间去了大半。
但他依旧有些不甘心。
只见他略微思忖,便板着脸道:“太子之前不是见了执失思力吗?怎么还会出现这样的事?莫不是你的计划逼反了乙失夷男他们?”
“嗯?”
李承乾微微一愣,似乎被李世民这灵魂三问问得有些莫名其妙。
不过,他也没有跟李世民打马虎眼,直接朝他摊牌道:“父皇多虑了,我是见了执失思力不假,但我的计划绝不会逼反乙失夷男他们!”
“为何?据朕所知,突利与契丹部落关系非浅,如今连契丹部落都支持乙失夷男,这里面难道没问题吗?”李世民蹙眉道。
李承乾想了想,道:“不瞒父皇,这也是儿臣疑惑的关键,但儿臣绝对会让锦衣卫查清真相,这点父皇请放心!”
“那你的计划到底是什么?”
“这个……”
李承乾迟疑了一下,然后撇嘴道:“驱虎吞狼!”
“嗯?”
李世民闻言也是一愣,而后禁不住环顾众臣。
却听房玄龄好奇道:“太子殿下是打算利用古儿汗国对付其他国家?不知这个国家是谁?”
“西突厥!”
李承乾十分干脆地答道:“我让执失思力回去告诉突利,如果他有心思吞并西突厥,我可以为他提供大量武器和粮草,前提是,拿下西突厥后,帮我灭掉吐谷浑!”
“胡闹!”
李世民闻言,当即呵斥道:“你这简直就是在胡闹!你帮突利灭了西突厥,他还会帮你灭掉吐谷浑吗?”
“届时,突利会成为下一个颉利,你知道不?”
“不可能的,突利绝不可能成为下一个颉利,在他灭掉西突厥的第一时间,我就会让人除掉他。而那时,正是我大唐一举统一北方的最佳时机!”
李承乾摇头道:“吐谷浑只不过是一个幌子。我真正的目的是统一整个北方!”
“这……”
李世民与众将闻言,不由满脸诧异。
却听李承乾又道:“只有控制了整个北方,我大唐才能虎视西域诸国,乃至吐谷浑,吐蕃,甚至连高句丽,我都有几十种办法对付他们!”
“可惜,乙失夷男先下手了一步,没等突利出兵西突厥,就干掉了突利!”
听到这话,李世民与众臣面面相觑。
如果李承乾的计划真能成功,那对大唐来说,绝对是一件好事。
可问题是,计划赶不上变化,现在该怎么应对这个变化,才是问题的关键。
只见李靖若有所思的道:“太子殿下刚才那番话的意思是,你还有别的办法对付高句丽?”
“嗯?”
此言一出,包括李世民在内的所有人,全都齐刷刷地看向李承乾。
只见李承乾愣了一下,然后有些哭笑不得的道:“不是,李靖将军,你从哪听出我对高句丽还有其他办法的?”
“呵,刚才太子殿下说,控制了整个北方,至少有几十种办法对付高句丽。老臣就在想,虽然现在整个北方不是我们的,但也有一半是我们的,几十种减去一半,也有不少吧!”李靖笑呵呵地说道。
李世民与众臣一阵无语,心说哪有你这种算法的!
但李承乾的反应却出乎他们的意料。
只见李承乾诧异道:“李将军果然不愧为兵法大家,这思路真就跟别人不一样!”
“呵,太子殿下过奖了!”
“不,我不是在夸你!”
“那太子殿下有新的办法吗?”李靖似笑非笑地问道。
“如果我父皇御驾亲征,我就有!”
“不是,你这是什么话?难道除了朕,别的人就不行吗?”
李承乾的话音刚刚落下,李世民就有些不悦地质问起了他。
却听他笑着道:“父皇还别说,除了你,别人可真不行!”
“为何?”李世民蹙眉追问道。
李承乾笑道:“敢问父皇,中原王朝对待蛮夷,一般采用什么样的和平手段?”
“王道教化!”
李世民毫不犹豫地说道。
李承乾笑着点了点头,又道:“那高句丽是如何对我大唐的?”
“这个……”
李世民迟疑的看了眼房玄龄,然后若有所思地道:“武德年间,高句丽曾主动向我大唐称臣纳贡,并在国内颁布唐朝历法,但在背地里却阻止新罗和百济向我大唐纳贡!”
“朕继位之初,也曾派使者调和三国,但高句丽这些年,一直厉兵秣马,积极备战。”
“而朕为了对付东突厥,也一直没有顾忌辽东,这才有今日之高句丽。”
“所以说,高句丽在骨子里是轻视我大唐的!因为他们并没有见识过天可汗的强大!甚至……”
说到这里,李承乾顿了顿,又环顾众臣道:“我还听说过一个谣言,在高句丽百姓心中,父皇连他们一个耨萨都对付不了!据说那个耨萨还想射瞎父皇一只眼睛!”
“什么!?”
众将闻言,大吃一惊,不由义愤填膺。
“区区蛮夷,竟敢如此狂妄!”
“陛下!末将愿领三万精兵,杀他们个片甲不留!”
“陛下!臣的兵锋许久没见血了!臣誓要让这些蛮夷见识我大唐的厉害!”
“陛下……”
眼见众将一个接着一个的愤怒请战,李世民却表现得非常淡定。
只听他平静地问道:“朕想听的是太子的新办法!”
“呵呵,父皇别急,且听儿臣把话说完!”
李承乾笑了笑,随即接着道:“其实,从儿臣说的那个谣言,父皇应该不难看出,整个高句丽上下都是轻视我大唐的!”
“正所谓,骄兵必败。我大唐需要他们这种轻视,才能不费吹灰之力对付他们。”
“哦?”
李世民眉毛一挑:“如何不费吹灰之力?”
“回父皇,之前我曾提出一个办法,那就是让高句丽使者来大唐后,打听清楚情况,再决定是否与高句丽全面开战。”
“而我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我还得到了一个消息,那就是高句丽国内的势力关系,已经呈现出两极分化的趋势了。”
“这……”
李世民与众臣闻言,不由再次面面相觑。
此时此刻,他们才算真正见识到锦衣卫的强大。
而李承乾的所有情报,几乎都是锦衣卫从各个渠道搜集而来的。
却听李承乾继续道:“想必父皇与重臣都知道,高延寿,李思远他们来大唐,是为了求购我大唐的武器装备的,其目的是为了篡权夺位,结果还没等他们开始施展计划,国内的叛乱就被镇压了,以至于他们也被我扣压在了大唐。”
“另外,还有一件事,就是那个叫渊盖苏文的人,据说他已经成为了高句丽最大的权臣,连高句丽王都要忌惮他几分。”
“自古以来,君臣之间的关系是最复杂的,我们先不管其他,就说渊盖苏文与高句丽王对我大唐的态度。”
“据李思远与高延寿所说,渊盖苏文是仇视我大唐的,而高句丽王反而亲近我大唐!”
“从这里,父皇和诸位大臣,听出什么门道了吗?”
“太子殿下的意思是,这次袭击我大唐的计划,很有可能是渊盖苏文的主意。而派人出使我大唐的是高句丽王?”李靖率先反应过来似的说道。
李承乾笑着点头道:“不是很有可能,而是有很大的可能。毕竟主少国疑,权臣当道,你们应该都懂的!”
“这个……”
众臣一脸紧张,心说我们可不懂。
但李世民却如醍醐灌顶一般,展颜笑道:“朕明白你的意思了,你是想让朕亲近高句丽王,或者说,支持高句丽王,让高句丽内部先乱起来,然后在逐个击破,对吗?”
“父皇英明!儿臣正是这个意思!”
李承乾笑着行了个礼,又道:“高句丽看似强大,但如果内部不和的话,短时间内或许不会有什么影响,但从长远来看,绝对会出问题!”
“正所谓,善战者,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
“嗯?”
李靖闻言,双目一亮,暗道太子还真是兵法奇才,居然连这个兵法精髓都懂。
却听他连忙道:“陛下,臣支持太子这个新办法,只要陛下领军辽东,高句丽必然全国震动,届时,陛下再以王道教化示好高句丽王,必定让高句丽王与渊盖苏文矛盾加深!”
“另外,再施展我军攻打朔方的办法,以骑兵袭扰高句丽粮仓之地,无需深入,四百里即可。到时候,高句丽国内必定因为缺粮而大乱!”
“哈哈哈!”
李世民闻言,冷不防地大笑了起来。
如果李承乾的办法是一个引子,那李靖的谋略,绝对是一副主药,使得他瞬间念头通达。
“我大唐对高句丽最大的优势,不是兵源,而是地大物博。一旦我们不断袭扰辽东,高句丽那数百万人口的粮食,会损失一大半。如此一来,估计明年饿死的人会超乎想象。”
“那么,我大唐若在这时候出兵高句丽,必定事半功倍。”
“陛下圣明!”
众将面色大喜,然后异口同声。
其实,李承乾给出的这个引子,正是他那位好弟弟,唐高宗李治灭高句丽的办法。
却听李承乾又试探着道:“那么,父皇确定要御驾亲征吗?”
“呃,这个……”
原本因为有新办法对付高句丽而开心不已的李世民,听到李承乾这话,顿时又心生警惕起来。
虽然李承乾的新办法,确实很不错,但一想到自己御驾亲征后的隐患,李世民就变得有些犹豫不决。
好在李世民身边有房玄龄这样善解人意的大臣。
却听房玄龄讪笑道:“太子殿下的新办法,确实好,但也没必要让陛下御驾亲征吧,只要陛下派出使者,表示对高句丽王的支持,效果应该也不会太差吧!”
“左仆射若觉得效果不会太差,可以派人去试试,但孤不得不提醒你,机不可失,失不再来。若派去的人把事情办砸了,这件事的责任,得算在左仆射头上!”
“啊?这……”
房玄龄听到李承乾的这番话,吓了一跳,心说不至于吧!这怎么能算在我头上呢?我只不过是为了陛下的安全着想啊!
更何况陛下担心的好像是太子您吧!
似乎看出了房玄龄的窘迫,李世民摆手打断了他想说的话,又将目光落在侯君集身上,蹙眉道:“兵部尚书如何看?”
“这个……”
侯君集迟疑了一下,然后看了眼房玄龄,又看向李承乾道:“在回答陛下之前,臣想先问太子殿下一个问题!”
“哦?”
李世民眉毛一挑,并再次抬手道:“你问吧!”
“是!”
侯君集应了一声,然后面向李承乾,行礼道:“敢问太子殿下如何对付薛延陀汗国,或者说,如果薛延陀汗国与我大唐开战,我大唐该派何人迎战?”
“这个自然是老夫!”
还没等李承乾回答侯君集,李靖就率先朝李世民道:“启禀陛下,臣愿请战薛延陀汗国!”
“右仆射,你上次回来的时候不是被冻伤了吗?这次就……”
“陛下!区区冻伤不算什么,更何况,老臣的冻伤已经被医学院研制的新药治好了!”
“哦?医学院研制出了防冻伤的新药?”
“是的陛下,而且不止防冻伤的新药,还有各种处理外伤的新药,效果显著!”
“好好好!这样我大唐的伤兵有救了!”
李世民满心欢喜地连连点头。
这时,侯君集又开口道:“陛下,臣以为让右仆射去对付薛延陀,不太合适!”
“为何?”
李靖眉头一皱。
众将也纷纷看向侯君集。
却听侯君集侃侃而谈道:“以右仆射的兵法娴熟,对付薛延陀那样的乌合之众,自然不在话下,但我们不得不考虑一个问题,陛下和右仆射都领兵出战了,谁来镇守中央?”
“虽说大唐国内一片安宁,但诸位莫非忘了?跟我大唐不对付的,还有吐谷浑,吐蕃这两个国家!”
“若让他们知道,我大唐最厉害的两个统帅都不在长安,会不会乘虚而入?”
“这个……”
众臣互相对视,不由一片唏嘘。
虽然侯君集这话说得有些冒险,但也确实是事实。
大唐目前最厉害的两个统帅,一个是李世民,一个是李靖。
如果这两个人都不在长安,那确实是一个隐患。
但尉迟恭听完他的话,却嗤之以鼻:“难道兵部尚书忘了太子殿下的统帅能力?当初平定朔方的时候,太子殿下可谓功不可没。”
“对啊,东宫的那些将领也不错,特别是那个苏定方,绝对有统帅之才!”程咬金也随声附和道。
而侯君集却不以为然地道:“不是我不相信太子殿下和东宫诸将的能力,而是整个朝堂,或者说整个天下,会不会相信!”
“一旦长安有变,那影响的可不是一城一地,而是整个天下!”
说到这里,侯君集又笑着环顾众将,道:“你们也不想打着打着,后方失火吧!”
“侯君集!你什么意思?!”
有东宫将领闻言,再也忍不住内心的愤怒,当即呵斥侯君集道:“有太子殿下坐镇长安,你还怕天下大乱不成?!”
“就是!若像你这样怕这怕那,大唐早就亡了!”
“没错!当初太上皇坐镇长安的时候,陛下南征北战,李靖将军也在四处征战,怎么到了太子这里,就这么多问题了?”
“是啊!我看大家都龟缩在长安城里,当个缩头乌龟好了!”
“放肆——!”
眼见自己的人越说越离谱,李承乾当即厉声呵斥住了他们,然后冷冷看了眼侯君集,沉声道:“兵部尚书的担心,并无道理,既然兵部尚书不赞成右仆射去薛延陀,那孤去薛延陀,如何?”
“不可!”
还没等侯君集开口,房玄龄就立刻站出来道:“太子殿下万万不可!您和陛下若同时离开长安,谁来主持朝中大局!?”
“是啊太子殿下,此事万万不可!”李靖也连忙附和道。
但李承乾并没有理会他们,而是将目光落在了李世民身上,道:“父皇以为如何?”
李世民眯了眯眼睛,旋即沉沉地道:“太子有什么主意,不妨直接说出来!朕相信太子不会不知道此事的轻重!”
“父皇明鉴,儿臣确实有个小小的想法!”
“什么想法?”
“不如成立一个战时内阁?”
李承乾笑着说道。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大唐:刚被立太子,逆袭系统来了,大唐:刚被立太子,逆袭系统来了最新章节,大唐:刚被立太子,逆袭系统来了 圣墟小说网!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大唐:刚被立太子,逆袭系统来了,大唐:刚被立太子,逆袭系统来了最新章节,大唐:刚被立太子,逆袭系统来了 圣墟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