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时内阁?”

  包括李世民在内的所有人,都被李承乾这提议搞得一脸茫然。

  可李承乾提出‘战时内阁’的目的,不单单是为了打消李世民的忌惮之心,而是为以后的决策层打下一个新的基础。

  虽然唐朝的三省六部制是一个讲究权力分享的制度,在权力制衡方面,也有很好的作用,但它的效率实在有些不高。

  比如唐朝后期就出现过这样一种情况,地方上报的灾情,光走程序耗费的时间,都快要赶上解决灾情的时间了。

  所以,三省六部制在唐朝后期,最终演变成了党争的温床。

  政见不同的官员,互相较劲,导致朝廷无法正常运转。

  甚至以公谋私的情况,都屡见不鲜。

  而李承乾提出的‘战时内阁’,其实就相当于后世的军机处。

  军机处实行的是‘当日事当日毕’的制度,每日清晨,军机大臣入职,随时接受皇帝召见,重要文件由军机章京快速拟稿,经皇帝批改后立即下发,极大的提高了行政效率。

  可以说,军机处是将皇权推向巅峰的一个机构。

  却听李承乾又笑着道:“所谓战时内阁,就是在国家发生战争的时候,负责军需调度,战略部署,以及边疆驻防的一个决策机构。”

  “当然,与三省六部制又有些不同,这个决策机构没有独立衙门,只在内廷‘值房’办公,所有决策均需皇帝批准,才能实施!”

  “哦?”

  李世民闻言,顿时来了兴趣,不由扭头看向李承乾,眼中蕴含鼓励之色。

  只见李承乾又侃侃而谈道:“战时内阁运行的机制,也很简单,六部各地的奏折,统一送到战时内阁的办公‘值房’,由内阁大臣在奏折上写出他们的处理意见,另外写成批条。再统一交给皇帝,由皇帝查看他们的批条,可,则加盖玉玺,发送六部及相关官员。不可,就由这些人再以,或者由皇帝亲自批阅。”

  “可是太子殿下,这不就与三省的职责重复了吗?那三省以后做什么?”房玄龄有些不解地追问道。

  李承乾笑了笑,旋即摇头道:“没有重复。三省依旧可以运转,只不过主要是处理例行公事。”

  “而且,这只是战时才运转的一个机构,并不是常设机构,左仆射不用担心。”

  “那你说的内阁大臣,从哪里选任?”李世民又忍不住好奇地问道。

  却听李承乾笑着解释道:“内阁大臣主要由皇帝任命,可以是弘文馆大学士,也可以是翰林,甚至是皇帝的亲信。这些内阁大臣没有品级,只有提议权,没有决策权。完全取决于皇帝。”

  “甚至可以规定他们的任职期限,比如三年一任,或五年一任,到期直接分归六部,或者退休养老。这样可以最大限度的培养人才,或者利用人才。”

  “比如那些通过科举进入翰林的士子,他们刚开始是没有治国经验的,但他们可以通过国家发生的大事,学习处理国家大事,等到他们以后主政的时候,会更加得心应手。”

  “嗯,不错.”

  李世民摸着胡须,低头在原地走来走去,不断思索着,沉吟道:“这确实是一项不错的制度,但三年一任,或五年一任太长了,既然是临时内阁,不如临时任命好点!”

  “这”

  李承乾闻言,不由迟疑了一下,心说李二的感知这么敏锐吗?

  其实,军机处的建立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好处,那就是抑制党争和权力分散。

  因为无论是三省六部制,还是内阁制,都会衍生出党争,从而分散权力。

  而军机处的建立,恰恰是为了解决这些弊端的。

  却听李承乾又道:“父皇说的不错,临时内阁是战争发生的时候建立的,而战争不可能一直发生,所以,内阁大臣也不应该常设。另外,临时内阁因为战争的原因,还要确立其保密性,所有参与人员都要严格遵守保密规定。实行‘当日事当日毕’的制度。”

  “好!好一个‘当日事当日毕’的制度!”

  李世民眼前一亮,然后环顾众臣道:“诸位爱卿以为如何?”

  “这个.”

  众将互相对视,不由面面相觑。

  虽然他们也是朝中大臣,但他们都是武将,对于这种国家大事,他们想拿主意也拿不上。

  于是,他们反应了一瞬,就将目光落在了房玄龄身上。

  只见房玄龄神色复杂的看了眼李承乾,又看了眼李世民,叹息道:“臣倒是不反对建立临时内阁,臣只是担心,其他朝廷大臣会有意见”

  “这个朕会召集众臣再商议,左仆射不用担心。”

  李世民闻言,顿时哑然一笑。

  尽管他现在还不清楚李承乾提议建立临时内阁的真正目的,但临时内阁的建立,对他来说肯定是有好处的。

  因为大唐若开展两线作战,他就可以通过临时内阁,调度两路大军,即使李承乾掌握一路大军,也对他没有多少威胁。

  至于内阁大臣的临时性,对他来说也有两个好处,一个是可以短时间内实现皇权最大化,二个是不用担心过度运用皇权。

  毕竟临时内阁的核心作用就是高度集权与高效运转。

  “好了,现在朕做出以下决定,一,立刻传令杜君绰,任命其为平壤道行军大总管,调度幽州,云州,代州兵马,与营州都督张俭构筑防线,全力抵御高句丽兵马。二,立刻派出使者,警告高句丽,如果再妄动一步,大唐必将全力覆灭高句丽。三,立刻命兵部在南方督造百艘战船,用于装载军粮。”

  眼见众臣都不再说话,李世民又当机立断的连下了三道命令,然后扭头看向李承乾,继续道:“薛延陀那边的事,就交给太子处理吧,太子应该不会有意见吧?”

  “父皇说笑了,儿臣一切遵从父皇的安排,哪有什么意见!”

  李承乾十分恭敬的朝李世民行了个礼,看得李世民一脸古怪。

  不过,事情到了现在这一步,任何阴谋算计,都改变不了大唐现在的格局。

  李世民对自己还是蛮有信心的。

  只要他平定了高句丽,哪怕李承乾成为当世圣人,也撼动不了他的地位。

  等一切都安排妥当之后,李世民便心满意足的离开了军事学院。似乎除了那个沙盘地图,军事学院的其他东西,并没有让他想在这里多留一刻的意思。

  而李承乾也没有想跟他过多介绍军事学院的意思。

  就如此,李世民错过了他人生中最后悔的一件事,以至于多年之后,他想起这件事都咬牙切齿。

  悔不该多留这一刻。

  “太子殿下,高延寿,李思远,犬上御田锹他们已在偏厅等候,需要我安排他们觐见吗?”

  李承乾刚回到太子府,新任太子府副总管谢偃就连忙迎了上来。

  李承乾笑着看了他一眼,道:“谢先生的办事效率蛮高的嘛,这么快就适应新工作了!”

  “太子殿下见笑了,多亏有来福总管的指点,否则下臣也办不好太子殿下交代的事!”

  “嗯,不管怎么说,你能适应就好!”

  李承乾笑着点了点头,然后抬手示意道:“带我过去吧!”

  “诺!”

  谢偃应诺一声,当即就带着李承乾去了偏厅。

  “外臣犬上御田锹,高延寿,李思远,见过大唐太子殿下!太子千岁,千岁,千千岁!”

  李承乾刚迈进偏厅,犬上御田锹三人就立刻朝李承乾跪地行礼,动作那叫一个丝滑。

  我擦!

  李承乾被这三人的架势吓了一跳,不过他很快就想明白了是怎么回事了,于是扭头看向谢偃。

  却听谢偃轻描淡写地说道:“下臣担心他们见了太子殿下,有失礼数,便特意教了他们一些礼数。”

  “呃。”

  李承乾嘴角一抽,心说玩手段还是你们这些文化人会玩。

  不过,他也不在意这些不着调的事情,于是无所谓的道:“都起来说话吧!”

  “不,不用了太子殿下,我们跪着就好!”李思远连忙说道。

  犬上御田锹也随声附和道:“是啊太子殿下,外臣喜欢跪着回话!”

  “呵!”

  李承乾被他们的言行给逗笑了,也不知道谢偃教了他们什么礼数。

  却听他笑着道:“犬上御田锹,还记得上次我跟你们谈的事吗?考虑得咋样了?”

  “呃,这个.”

  犬上御田锹迟疑了一下,然后一脸为难地说道:“不瞒太子殿下,您给出的条件很丰厚,作为倭国使臣,我没理由不答应您的条件,但您也知道,苏我家族把控着倭国的朝局,没有苏我家族的答应,即使皇极天皇也无能为力!”

  “这也是我名义上是倭国使臣,实际上由苏我静香说了算的原因!”

  “这么说,你是一点用都没有了?”李承乾有些好笑的说了一句,然后又意味深长地补充道:“我对没用的人,一向都不会心慈手软的!”

  “啊,这”

  犬上御田锹眼中闪过一丝慌乱,但最终还是稳住了心神。

  因为他觉得李承乾如果想杀自己,早就杀自己了,根本没必要拖到现在。

  然而,李承乾接下来的话,却让他如坠冰窟。

  却听李承乾又冷不防的开口道:“你是中大兄皇子,舒明的人吧!”

  “什么!?”

  犬上御田锹闻言,大吃一惊,不由结结巴巴地道:“太子殿下,外臣,外臣.”

  “行了,你的身份我早就查清楚了,还有你们打算做的事,我也查得清清楚楚,否则今日就不会只请你来,而不请苏我静香来!”

  还没等犬上御田锹解释完,李承乾就出言打断了他,然后侃侃而谈道:“你们的计划很好,甚至只需要孤略微出手,你们就能很快成功。但孤从来不做没意义的事。如果你们想要孤帮你们,除了孤之前提出的条件,还需要帮孤做一件事。”

  “当然,你们也可以不请孤帮忙,而孤也没义务帮你们隐瞒秘密。毕竟苏我入鹿这些年还算老实,杀了他,对我大唐也没什么好处!”

  “这”

  犬上御田锹听完这些话,仿佛一下子失去了语言能力,愣在那里,不知所措。

  而一旁的李思远和高延寿,则面面相觑。

  作为曾经的合作伙伴,他们怎么也没想到,倭国内部会这么混乱,居然有大臣勾结皇子,蓄谋刺杀另一名大臣。

  而这名大臣,还是倭国权倾朝野的苏我入鹿。

  要知道,这个消息一旦传入倭国,绝对能引爆整个倭国,导致倭国顷刻陷入内乱。

  “太子殿下有什么事需要我们做?”

  犬上御田锹终于忍不住内心的恐惧,小心翼翼地问道。

  李承乾嘴角扯出一抹不屑的笑意,随口道:“帮我灭掉高句丽!”

  “啊?!”

  犬上御田锹大吃一惊,似乎感觉自己耳朵听错了,不由扭头看向李思远,高延寿二人。

  只见李思远,高延寿二人也露出一脸吃惊的表情,满脸不可思议地看着李承乾。

  虽然他们早就想过大唐与高句丽必有一战,但从未想过,这场战争会来得这么快。

  而且一开场就是灭国之战。

  这也太疯狂了吧!

  高句丽到底做了什么不得了的事,让大唐恨不得灭其国。

  却听李思远连忙开口道:“太子殿下,外臣没听错吧,大唐要覆灭高句丽?”

  “是啊太子殿下,这里面是不是有什么误会?”高延寿也忍不住问道。

  李承乾笑着看了眼他们,淡淡道:“没什么误会,这次是高句丽主动对我大唐发动的袭击,甚至连破我大唐三座城池,我父皇已经下令北上了,而且还是御驾亲征!”

  “什么!?”

  高延寿与李思远二人闻言,如遭雷击,脑瓜子不由嗡嗡地响。

  心说王上是疯了吗?居然敢对大唐主动发兵?他难道不知道大唐军队的厉害吗?

  还是说,天可汗的威名还没有传到高句丽国内?

  或者说,他们还是不相信自己二人提及的火炮威力?

  此时此刻,高延寿与李思远二人,思绪复杂到了极致。

  他们怎么也想不通,高句丽为何要主动对大唐出兵?

  却听李承乾又道:“我打算将主战场放在海上,所以,我需要倭国配合我大唐,在沿海建立我大唐的军事基地,并提供一切军事补给!”

  “只要倭国答应这个条件

  说到这里,他顿了顿,然后便将目光落在犬上御田锹身上,继续道:“我立刻就放你们回国!”

  “这个.”

  犬上御田锹犹豫了片刻,然后忍不住追问道:“那太子殿下会将这个条件告诉苏我静香吗?”

  李承乾笑了:“你觉得呢?”

  “我”

  犬上御田锹艰难地咽了咽口水,欲言又止。

  却听李承乾饶有趣味的打量着他道:“你也不用想太多,其实很简单,你如果答应了这个条件,那便是我跟舒明的合作,你如果不答应,那便是我跟苏我氏的合作,这下明白了吗?”

  “明,明白了。”

  犬上御田锹听到李承乾要与苏我氏合作,心头顿时一紧,无论如何,他都不会让他们双方合作,否则,倭国将暗无天日。

  只见他仿佛下定了什么决心一般,再次开口道:“不瞒太子殿下,我虽然是舒明皇子的人,但决定权不在我身上,我得跟舒明皇子商议后,才能决定。另外,建立军事基地这样的大事,不可能瞒过苏我入鹿,还需太子殿下从中斡旋。”

  “当然,一旦舒明皇子同意合作,我们必将倾尽全力,做好我们该做的事!”

  “你以为孤是在跟你商量吗?”李承乾的脸色瞬间就冷了下来。

  “啊?”

  犬上御田锹吓了一跳,不由心里一咯噔。

  倭国人就是这样,你越是给他好脸色,他就越蹬鼻子上脸。

  如果你把他骂得跟孙子一样,他反而会觉得很正常,这才是强者风范。

  犬上御田锹虽然是使臣,但也有这样的性格,在李承乾脸色冷了下来之后,反倒是更加恭敬了:“太子殿下,外臣确实没有能力做决定,就算外臣同意您的条件,也没用啊!”

  “孤没说让你做决定,孤是要让你促成这件事,否则,耽误了孤的大事,你知道什么后果!”李承乾依旧冷冷说道。

  “外臣知道,只要回国,外臣一定竭尽全力促成此事!”犬上御田锹暗舒一口气的说道。

  李承乾平静而淡漠的点了点头,然后摆手道:“既如此,你就先下去吧!”

  “是!”

  犬上御田锹恭恭敬敬地爬了起来,朝李承乾行了个礼,便老实巴交的离开了。

  而目送他们离开的李思远,高延寿二人,则下意识的互相对视,然后默契地将头埋了下去。

  虽然他们不知道李承乾找他们来的目的,但不用想也知道,恐怕跟覆灭高句丽有关。

  只见李承乾在目送犬上御田锹离开后不久,便淡淡地再次开口道:“如果孤让你们帮孤覆灭你们国家,你们会帮孤吗?”

  果然!

  该来的还是来了!

  李思远,高延寿二人面若死灰,却无能为力。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大唐:刚被立太子,逆袭系统来了,大唐:刚被立太子,逆袭系统来了最新章节,大唐:刚被立太子,逆袭系统来了 圣墟小说网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