却说吕布正要拉刘备入营中一叙。

  却被一人出声阻断道:

  “温侯远道而来,大是辛苦,还是到城中一叙吧。”

  众人视之,正是军师李翊。

  吕布见此人年少,却能随刘备左右,身旁之人皆敬他。

  遂不敢冒失顶撞,一拱手,望向那对净而无尘的眼睛,问:

  “足下是何人?”

  李翊扬起凤目,朗声答:

  “不才李子玉,滥充徐州军师。”

  李子玉?

  吕布俊容一沉,凝起眸子回想。

  这名字大是耳熟。

  陈宫在一旁小声提醒道:

  “正是此人施计,在彭城大破曹操之兵。”

  “此前在兖州时,多有徐州商贾往来,言谈之中恐亦此人授意。”

  “这小郎年纪轻轻,便能坐到徐州军师之位,不可小视。”

  哦?

  吕布原本欺李翊年少,未将他放在眼里。

  可听到陈宫这般说之后,方才仔细端详他。

  只见他挺立于万丈夕光之中,眉若悬月,目若朗星。

  丰神飘洒,器宇轩昂。

  端的是一派贵介公子,俊迈风流。

  吕布当即拱手,正色说道:

  “原来足下便是功名赫赫的李子玉,久仰先生大名,如雷贯耳。”

  “……不敢当,将军远道来大是辛苦,我主已在城中备下了酒宴。”

  “若将军不嫌浅狭,就请将军于城中一叙,权且歇马,如何?”

  李翊想直接邀请吕布入城相叙。

  省去了他邀刘备进他营帐的步骤,算是帮刘备化解了尴尬。

  因为吕布这小子知道刘备是游侠出身,想要投其所好,让自己的妻子出来接见他。

  按照士人的规矩,这样不合乎礼法。

  但对游侠来说,却是拉近关系的一种方式。

  刘备现在已是一州方伯,断不能乱了礼法,让吕布胡来。

  所以李翊帮刘备挡去了这一邀请。

  路上,李翊问刘备道:

  “主公适才感觉如何?”

  刘备眉头皱起,无奈地摇了摇头。

  “果如先生所言,吕布言语无常,不知礼数。”

  “此人若常留于身边,只恐惹出祸事来。”

  他与吕布算不上熟,适才不过与他客套几句,吕布便直接一口一个贤弟的叫上了。

  刘备也不知道他怎么就突然多出来一个哥哥,他也没点头同意啊。

  我堂堂徐州牧,是来收留你吕布的。

  您觉得这样叫合适吗?

  刘备对吕布这样“高情商”的行为表示无语。

  看来待会儿就得和军师定下,要把吕布调到哪里去的问题了。

  让他去哪都行,反正别在自己眼前晃着碍眼就行。

  另一边,吕布骑在马上,沿途经过下邳。

  眼前是市井闾阎不断,耳边是鸡鸣犬吠相闻。

  田肥地茂,并无水旱之忧。

  不由地发出一声慨叹:

  “中原战事连连,怎下邳独肥?”

  吕布感到不解,他过去一年都待在兖州。

  那里屋舍残破,民生凋敝。

  十里见不着人烟,百里闻不得鸡鸣狗吠。

  这来下邳,两相一对比,大觉惊奇。

  身旁并马而行的张辽亦忍不住发出一声慨叹:

  “之前路过彭城之时,尚不觉徐州有多繁荣昌盛。”

  “今至下邳,方知刘玄德有治民手段,能够藏富于民。”

  下邳的富庶程度,远超徐州其他郡县。

  这令吕布之众无不震惊,皆感叹刘备有能人有手段。

  能把被曹操肆掠过的徐州,打造成如今这般模样。

  着实了得。

  侯成忽的催马过来,煞有介事地向吕布谏言道:

  “温侯,这刘玄德富有徐州,兵精粮足,今若能从他这里借到兵马。”

  “我等岂非能够打回兖州去,找曹贼复仇?”

  吕布闻言一怔,对呀,他怎么没想到找刘备借兵借粮呢?

  既然之前刘备肯暗中资他以粮秣,想来不会介意再借自己一点兵马。

  让自己东山再起。

  “公台,你以为如何?”

  吕布征询智者的意见。

  陈宫略一沉吟,皱眉道:

  “强宾难压主,刘备在徐州的基业已然稳固,诚不可图也。”

  “若能从徐州借到兵马来,或可找曹操报一箭之仇。”

  无论是陈宫为首的文士,还是张辽、侯成等武将,都主张借兵马打回兖州去。

  为何吕布集团这么执着于兖州?

  因为兖州是唯一支持吕布的州郡。

  吕布虽然是边地武人出身,但却意外地很受兖州士人的欢迎。

  早在陈宫、张邈反叛曹操时,打出的口号便是邀请吕布“共牧兖州”。

  而吕布一到兖州便自称兖州牧,带起了一批兖州幕僚团队。

  陈宫当了他的军师,张邈成了他的后勤部长。

  吕布手底下除了并州那帮老将之外,剩下的全是兖州骨干。

  他们冒着背叛曹操的风险,陪着吕布创业。

  一旦输了,曹操重新掌权。

  那曹操不得给他们来个三族消消乐啊?

  所以大伙儿能不想着重新打回兖州去吗?

  吕布沉吟半晌,便道:

  “也好,一会儿席间我便向刘徐州说明此事。”

  “只盼他愿意借我兵马才好。”

  陈宫不忘叮嘱道:

  “温侯切记在席间莫失了礼数,今寄人篱下,当保持低调才好。”

  “……知道了。”

  吕布不耐烦地挥了挥手。

  半个时辰后,

  吕布等一众文武赶至正堂。

  而刘备却在筵席开始之前,又接到了两份紧急书信。

  一封是来自梁国郭贡的,另一封则是陈国陈王刘宠的。

  两人书信内容一致,皆是言说曹操大兵寇略陈国。

  梁国郭贡已经发兵前去求援刘宠了,但怕自己挡不住曹操兵锋。

  所以恳请刘备派兵过去支援。

  “曹操用兵竟如此神速?”

  刘备眉头皱起,万没想到曹操刚刚平定了兖州战事,连歇都不歇一下。

  直接就要向陈国开战,未免也太猪突猛进了。

  “军师以为如何?”

  刘备把郭贡与刘宠的书信交给了李翊。

  李翊目光快速地扫过一眼,分析道:

  “郭贡早已向我徐州投诚,愿意举梁国之力,作徐州之藩属。”

  “今若不救,将失信于人。”

  刘备颔首,“那曹操是用兵于陈国,郭使君想来也是顾忌唇亡齿寒。”

  “担心曹操灭了陈国之后,便会向他梁国动兵。”

  “正是如此。”李翊颔首。

  事实上,

  曹操在灭了陈国之后,直接国除改成陈郡了。

  至于梁国,曹操其实是在灭陈国的同时顺道给它灭了的。

  因为陈国比曹操想象的还弱。

  而在灭了陈国、梁国之后,曹操得到了海量的财富。

  在陈国获得了刘宠、骆俊多年积攒下来的粮食储备。

  梁国则大概率是掘了梁孝王的墓。

  梁孝王刘武乃是与汉景帝一母同胞所生。

  在窦太后的授意下,刘武得到了肥沃的梁地。

  按史书记载,其府库金钱多达百亿,珠宝玉器多于京师。

  仓库中各类兵器更是高达数十万具。

  以至于窦太后一度希望景帝传位给刘武。

  但最后刘武还是没能当上皇帝。

  但他给自己建了一座巨大的王陵。

  把生前海量的财富都埋入了陵中,以为自己的陵墓可以万世不倒。

  奈何遇上了专业盗墓贼——曹操。

  曹操为了筹集军费,在灭了梁国后,就惦记上了梁孝王的陵墓。

  虽然梁孝王生前安排了许多专业人员来修建陵寝,就是为了防范盗墓贼。

  奈何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曹操这方面更加专业,他手底下有的是精通盗墓的摸金校尉,与发丘中朗将。

  据史料记载,曹操等人甚至直接击毁了梁孝王的棺材。

  将金缕玉衣和夜明珠从他的身上拔了下来。

  事后,

  梁孝王墓一片狼藉,而曹操收获珠宝金银玉器达数万斤。

  光是出于这一点,梁国就必须要救!

  不能让曹操获得这样一笔巨量财富。

  不然之前限制曹操的努力就白费了。

  而且这会极大缩短曹刘两家的实力差距。

  “那陈国那边呢?”刘备又问。

  “陈国与梁国唇齿相依,也该救。”

  李翊不假思索,“况陈王刘宠与主公同为宗室,其人也是对汉室忠心耿耿,一心想着朝廷社稷。”

  “出于这一点,也不能见死不救。”

  说起来刘宠的血统不说比刘备,就是比之刘晔都要纯。人家是正儿八经汉明帝刘庄的玄孙。

  “好,那军师认为当派谁人去救为好?”刘备征询李翊的意见。

  “此事先撂下,眼下吕布等人已经在席上等着了,莫要耽搁。”

  “先将吕布处理了,然后再商议援助陈国、梁国的事宜。”

  刘备从其言,与李翊一同去了正堂。

  双方各自讲礼毕后,分宾主座次各自落座。

  刘备下令排宴,每个人各上八道菜。

  都是鸡、鱼、蛋、蒸饼等家常菜。

  但对困顿至极的吕布集团而言,却是难得的一顿美味佳肴。

  在欣赏了一番歌舞之后,吕布酝酿了一下情绪,发出一声慨叹。

  在一6一9一书一吧一看无一错版本!

  刘备见状,乃出声问道:

  “将军何以作此长叹?”

  吕布无奈地摇了摇头,垂泪叹息道:

  “自布杀卓东出之后,关东诸将无一人肯安布,反倒皆欲杀布而后快。”

  “而贤弟,却愿在布危难之时,收留布。”

  “布飘零半生,只恨未逢明主。”

  说到这儿,众人无不面面相觑。

  难道说?

  吕布顿了一下,“若是得遇明主,断不至于困顿至此。”

  呼……

  李翊松了口气,差点儿以为老刘要多一个儿子出来。

  刘备出言安抚吕布道:

  “将军有虓虎之勇,有威有名。”

  “一时失利,又算得了什么呢?”

  “备无甚才德,但窃以为大丈夫行于乱世,即使处于逆境。”

  “也当屈身守分,以待天时,不可与命抗争也。”

  刘备在给吕布分享自己的人生经验,绝对是出于好心。

  这也是老刘自己的处世哲学和战略眼光。

  即使在逆境中也不放弃,而是保持耐心。

  等待合适的时机来改变局面,而不是盲目地与命运抗争。

  刘备当然有资格说这话。

  历史上的他,

  如果在徐州败退时,在新野败退时,有着哪怕一丝一毫的犹豫。

  都不可能建立蜀汉政权。

  面对刘备的善意提醒,吕布却是充耳不闻。

  尤自伤感,“今日兵败,再难重起。”

  “却不知将归何处?”

  刘备一怔,这下他明白过来了。

  感情吕布搁这儿不是抒情,是向自己卖惨来了。

  “将军若有难处,备自当接济一二。”

  刘备保持自己一贯喜怒不形于色的性格,淡淡说道。

  吕布闻言大喜,赶忙说道:

  “久闻贤弟在徐州屯田练兵,青州破袁谭,广陵败袁术。”

  “威风赫赫,天下闻名。”

  “沿途所见徐州郡县,民多精神有色,足见贤弟文治武功。”

  “今贤弟虎踞徐州,兵精粮足。”

  “而愚兄却是兖州新败,蹉跎困顿。”

  “若能借得万儿八千人马,布便能重振旗鼓,复取兖州。”

  “也不至于在此,叨扰贤弟。”

  嚯!

  这吕布好大的口气。

  张口就要借这么多兵马。

  众人无不皱眉,暗自怒骂。

  倒不是他们徐州拿不出拿的出来的问题。

  而是他们即便借了吕布一万人,可问题是你养得起吗?

  这粮草不还得老刘自己供应吗?

  不然饿死了的话,死的是他老刘的人。

  徐州众人皆被吕布的厚颜无耻行径给气愤到了。

  尤其关羽、太史慈等武将,皆瞋目而视,怒不可遏。

  吕布自能感觉到气氛有些不对。

  虽然他自恃骁勇,然则这里毕竟是徐州,是老刘的地盘。

  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吕布也不敢乱来。

  见众人皆面有怒色,乃打了个哈哈,笑道:

  “……适才戏言耳。”

  “若贤弟果真有难处,愚兄自不该强求。”

  刘备仁义,但并不代表他傻。

  分得清什么是该帮的,什么是不该帮的。

  尤其吕布这一口一个贤弟叫的刘备着实心烦,早已败坏了好感。

  “不瞒将军,我徐州上下方退却三路兵马。”

  “不论兵士还是马匹,皆疲惫不已,不堪一战。”

  “不过将军势穷来投我,备断无见死不救之理。”

  “稍后,我便差人送些粮秣到将军军营中去。”

  吕布闻言大喜,这刘备真是一个忠厚人呐!

  有了这粮秣,他便能喘一口气了。

  吕布包括他的部下都认为,自己不是输给了曹操,仅是输给了后勤不足而已。

  在前期,吕布的军团是一直吊着曹操打的。

  奈何去年兖州爆发了大饥荒,蝗虫肆掠。

  两家都从原来的拉锯战,转变为了筹粮战。

  虽不知曹操是怎么挺过去的。

  但吕布这边是真的很艰难。

  刘备暗中资助给他的钱粮,不可能顶全军之用。

  而张邈再能干,也无法直接变出粮食来。

  当时有限的粮食,都集中在各地的豪强手中。

  于是吕布来到了乘氏,想去吃大户。

  而这里是李典家族盘踞已久的地方。

  宗族领袖是李典的叔叔李乾。

  李乾早就效力于了曹操,早年间便跟着曹操四处征战。

  而曹操也想得到李氏家族的钱粮,便让李乾回家“慰劳诸县”。

  这里“慰劳”二字用的十分巧妙,不知道的还以为曹操出钱出粮安抚百姓来了。

  实则肯定是让李乾去筹集钱粮,至于筹集的方式是什么,就不得而知了。

  而赶巧的是,李乾回家刚好撞上了来吃大户的吕布。

  李乾出于保全宗族的需要,不想撕破脸,决定出城安抚吕布军。

  并且准备了数头肥牛,数十石酒,万枚胡饼。

  出城去请吕布军吃大餐。

  本来是想劝吕布退兵,结果吕布的别驾薛兰、治中李封逼着李乾反叛曹操。

  李乾拒绝了,被二人杀害。

  最后吕布军饭也没能吃上,反倒是李乾的弟弟李进,见哥哥被杀。

  直接带着宗族的人冲了出去,把没吃饭的吕布军给暴揍了一顿。

  可见吕布集团这帮人是真的匹夫无谋,你就不能等先吃完饭之后再谈条件吗?

  这件事说明了两个问题。

  一个是粮食在战争中真的很重要,强如吕布军没吃饭都得挨胖揍。

  二一个便是汉末豪强,大多有钱有兵,是真的能够跟一方军阀抗衡的。

  吕布得了刘备许诺的钱粮,又暗思能不能索取更多,便试探性问道:

  “布来徐州,绝不是为了耍无赖,混吃混喝。”

  “若贤弟有用布之处,布自当尽心竭力。”

  刘备与李翊对视一眼。

  李翊轻轻颔首,示意继续给吕布下套。

  刘备接着开口说道:

  “如今将军既败于曹操之手,并无立身之地,亦无人马暂歇之所。”

  “备倒是可以借将军一块地盘,让将军息养人马。”

  “待元气恢复以后,再找曹操复仇不迟。”

  “将军以为如何?”

  吕布大喜,看来适才自己表忠心有用了。

  只随口说了两句,便能白嫖到一块地盘。

  他兀自暗想,就算借不到兵马,只要能借到一座城池歇脚也是极好的。

  总比带着人马四处流浪的强。。

  何况,

  沿途他都看见了,徐州被刘备治理的是井井有条,国安民乐。

  在此地任意一处郡县停驻,招兵买马,用不了多长时间他便能够东山再起。

  “如此再好不过,却不知贤弟要将哪块地盘借于愚兄?”

  吕布张口问。

  李翊见时机成熟,刘备施的恩差不多了,该自己出马了。

  于是站起身来,接着话茬道:

  “将军来的突然,我等一时也不好马上安排。”

  “就请将军将人马暂歇于此,待我等商议过后,再告知将军如何?”

  吕布不疑有他,连连道:

  “无妨,该当如此。”

  “是布冒昧唐突,搅扰贵州。”

  得了刘备许的空头支票,吕布心情大好,就连说话都客气了几分。

  李翊的话却还在继续:

  “适才将军说,若刘使君有用将军之处,将军自当尽心竭力。”

  “不知此言确否?”

  吕布一愣,万没想到李翊会有此一问。

  ……

  ……

  (本章完)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三国:昭烈谋主,三兴炎汉,三国:昭烈谋主,三兴炎汉最新章节,三国:昭烈谋主,三兴炎汉 圣墟小说网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