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武四年秋七月,濡须口战船如云。

  孙权立于楼船之上,紫髯迎风而动。

  江面千帆竞发,艨艟战舰首尾相连数十里,旌旗蔽空,鼓角震天。

  孙权抬手示意,三军肃然。

  “诸君!”

  孙权按剑而立,声如洪钟:

  “合肥弹丸之地,阻我王师久矣!”

  “今以十万之众,当克淮南!”

  “必胜!必胜!”

  吴军传来山呼海啸的喊声。

  大军正式从濡须口向合肥进发。

  吴军想打到合肥,只有三条路可走。

  一条是走荆州水路。

  一条是走徐州水路。

  还有一条,便是孙权现在走的淮南水路。

  三条路都是水路,一方面是因为吴军水军强大,而步骑稍弱。

  另一方面,还是出于成本考虑。

  如果走陆路会带来大量的粮食消耗。

  所以为了节省成本,吴军基本上只会走水路。

  而三条水路中,合肥这条路基本上是吴军必走的。

  因为荆州水路与徐州水路没办法直达中原。

  而顺着濡须口走合肥,可以进入水域。

  等于是连接到了整个中原之地,所以合肥水路优先级最高。

  吴军算上正军、辅兵、民夫在内,共计十万大军正式往合肥进发。

  合肥城头,残阳如血。

  张辽扶垛西望,皖城方向烽烟未散。

  铁甲下的拳头攥得咯咯作响,叹道:

  “某日夜兼程,终究迟了一步……”

  “将军不必自责。”

  甘宁按剑上前,甲叶铿锵作响。

  “皖城失守非战之罪,朱光太守以三千弱旅抗十万军。”

  “力战而亡,不失汉臣气节。”

  周泰忽然以手指向城南:

  “快看!”

  但见尘土蔽天,无数赤旗从濡须水方向涌来。

  城楼守军骚动不安,有人失声惊呼:

  “是……是吴军的主力!”

  望着那如潮水一般的吴军人数,守城士兵无不轻咽了口口水。

  “肃静!”

  张辽一声暴喝,声震城垣,“各部曲长速报军员!”

  半刻钟后,军司马捧着竹简急报:

  “禀将军,城中现存守军六千二百人,加上将军带来的八百精锐……”

  “共计是七千守军。”

  为何如此重要的合肥重镇,加上张辽的部曲才七千人呢?

  还是出于成本考虑。

  刘备把淮南大量的人口迁至了长江流域附近。

  按他的设想,合肥可以作为防范吴军的第一个重镇。

  而背后的坚城寿春,则可以作为粮食囤积地。

  合肥挡住吴军的第一波攻势,然后由寿春的淮南主力顺江而下支援。

  如果连淮南军都顶不住了,再由中原军南下支援。

  正如前面说的,合肥北上的淮河水域连接了中原之地。

  它既方便了吴军攻打中原,也方便了中原部队支援淮南。

  如此安排,便不用在边境驻守大量部曲。

  从而极大减少军费开支。

  所以这个安排,其实是非常合理的。

  只不过眼下淮南主力都在荆州。

  合肥守军,只能期望河南军过来支援。

  但在支援赶到之前,就只能全靠他们自己想办法顶住吴军的攻势了。

  “七千人。”张辽铁面如霜,“对阵十万人。”

  一阵死寂中,一名护军突然出列,提议道:

  “末将以为,当弃守合肥,退保寿春!”

  “寿春乃是淮南第一坚城,城高池深,粮草丰沛。”

  “退守至那里,吴军必不能克。”

  “我等必然能够撑到河南军来援。”

  “荒谬!”甘宁须发皆张,“未战先退,与逃卒何异?”

  周泰亦摇头否决道:

  “如今孙权大军将至,如若此时弃城,合肥百姓必不能走。”

  “先前已失了皖城男女,若再失合肥男女给东吴。”

  “则我等罪莫大焉。”

  “万不能为此事也。”

  周泰担心弃城,会导致合肥百姓落入吴军手里。

  这倒不是他有多么爱护百姓,而是因为百姓是重要的人口资源。

  事实上,三国诸侯基本上不缺土地,缺人口。

  相互打仗,都是在抢人口。

  所以孙权在打下皖城之后,第一时间便把那里的百姓给送到了江对面去。

  张辽抬手止住众人的争执,从怀中取出一封火漆密信:

  “某离颍川时,李相曾密授机宜。”

  “教我于踌躇难决时一观,今吴军兵临城下。”

  “事急,公等可与我共参。”

  众将屏息。

  帛书展开,但见十二字铁画银钩——

  “张甘出战,周泰守城,护军勿与。”

  意思就是,让张辽、甘宁出战,周泰守城。

  其他人不得与战。

  众人脸色煞白:

  “这……李相爷这是要我等用七千破十万?”

  “非也。”

  张辽毕竟在河北跟随了李翊很多年,很快便理解了李翊的意思。

  “兵法云:‘先人有夺人之心’。”

  “吴军远来疲敝,尚未合围。”

  “若趁今立足未稳,以精骑突袭,必能重挫吴军锐气。”

  “到时侯再守城池,便不难了。”

  张辽的理解,就是认为在我军人少,敌军人多的情况下。

  应当先打一场胜仗,挫败敌人士气,提振我军士气。

  这样一来,就能最大程度的发挥守城方的优势。

  “然我军人少,贼军人多。”

  “如若失利,只恐为贼所乘也。”

  或有人担心说道。

  张辽长笑:

  “公等且想!待河南援军千里而至,合肥早成齑粉矣。”

  “不如趁彼立营未稳,先挫其锋!”

  环视诸将,“成败在此一举,诸君……可敢随某赌上性命?”

  周泰抱拳道:

  “某愿为将军效犬马之劳!”

  甘宁拔剑割破袖袍,厉声道:

  “大丈夫宁愿战死,不愿苟活!”

  “善!”

  张辽大喜,振甲而起。

  “甘将军便随我一同出战,周将军便依照相爷指示,安心守城。

  “遵命!”

  很快,张辽便对合肥守将吩咐完毕。

  各部将领都接到了自己的任务。

  由于此时陈登不在,那么身为前将军的张辽自然成了他们的主帅。

  甘宁、周泰也愿意听从他的命令。

  是夜,合肥城内火光彻夜未熄。

  张辽亲持牛耳尖刀,在帅帐前解剖全牛。

  牛在古代是仅次于人口的重要资源。

  它不仅能农耕中提供助力,还能在军队中极大的提振士气。

  通常都是在要经历生死大战之时,才会宰牛犒军。

  热血在寒夜里蒸腾如雾,八百死士列队静立,铁甲映着火光。

  “诸君!”

  张辽割下第一块腿肉掷入鼎中,“明日之战,十死无生。”

  “愿随某赴死者,上前领胙!”

  甘宁第一个踏出,剑尖挑肉入喉:

  “某在长江杀人时,何曾皱过眉头!”

  话落,又对身后死士们喊道:

  “公等平日何尝能啖牛肉。”

  “今要好肉,何以不向前食肉?”

  话甫方落,众人纷纷上前吃肉。

  大快朵颐,仰头痛饮美酒。

  “报——!”

  哨骑踉跄扑入,“孙权亲率中军抵近北门,距城不过三里!”

  张辽一愣,问甘宁道:

  “吾常年在北,对江南不熟。”

  “这孙仲谋可是颇有勇略?”

  “否则,其身为三军主帅,怎敢以身试险。”

  “亲自带军到城下来?”

  甘宁摇了摇头:

  “孙权未曾领过兵,其兄孙伯符倒是颇有勇力。”

  “陈征南对其兄赞不绝口,对孙权倒不怎么放在眼里。”

  “这么说这孙权并无勇力?”

  张辽眉梢一眼,旋即放声大笑:

  “此真是天助我也!”

  言罢,一脚踹翻酒坛,大喝:

  “传令:马摘铃,人衔枚,开北侧偏门!”

  晨光未破,雾气弥漫。

  张辽身披重甲,手持长戟,立于门后。

  身后,八百死士肃立,铁甲森然,目光如炬。

  “开城门!”

  随着张辽得一声大吼,八百勇士鱼贯出城。

  城门轰然洞开,张辽一马当先。

  长戟寒光闪烁,如猛虎出笼,直扑吴军大营!

  果不出汉军将领的所料,吴军由于人多,并未第一时间对合肥完成合围之势。

  且他们也没有想过,汉军人数那么少,会敢主动出击。

  所以吴军上下,皆不以为备。

  吴军前阵尚未列阵,忽闻马蹄声如雷。

  抬眼望去,但见一骑如电,当先大将怒目圆睁。

  长戟横扫,瞬间劈开数名吴兵。

  “雁门张文远在此!谁敢挡我?!”

  吴军大骇,前阵瞬间崩溃。

  张辽纵马直入,长戟翻飞。

  所过之处,血浪翻滚。

  “拦住他!快拦住他!”

  吴军偏将徐顾挺枪来刺,张辽冷笑一声,长戟一挑,徐顾连人带枪被劈成两半。

  另一名裨将军陈启怒吼着挥刀冲来。

  张辽侧身一闪,反手一戟,陈启头颅飞起,血溅三尺。

  “张辽来也!挡我者死!”

  八百铁骑紧随其后,如狂风骤雨,瞬间撕裂吴军防线,直逼中军。

  此时,孙权正在麾盖下与吕范议事。

  吕范忧心忡忡地说道:

  “大王,您身为三军主帅,还是不要以身试险的好。”

  “我军俱系于您一身。”

  “万一您有个三长两短,则我军必然士气受振。”

  在吕范看来,吴军人数众多。

  攻下一个孤立无援的合肥城,那只是时间问题。

  孙权作为三军统帅,根本就没有必要兵临城下,跑到最前线来。

  出了事,大家还得瞻前顾后来保卫他。

  孙权捋须大笑:

  “先生何以小觑我也?”

  “我自幼便随父兄征战,虽不曾亲临战场。”

  “却也亲眼目睹,岂不知兵?”

  孙权自接班以来,一直渴望建立一番功业。

  虽然在抚定江东内部工作时,做的还算不错。

  但一直没什么拿得出手的对外战绩。

  这就导致他不好镇住手下那帮,跟着父兄创业多年的老将。

  所以此役,孙权选择了亲征。

  而对于这种大顺风局,那孙权当然要跑到最前线来威风一把。

  一来提振军队士气,你们吴王都冲到最前头了,你们怎么能不冲?

  二来也是向吴人证明,他孙权也是可以领军的。

  这时,前方传令一阵骚动。

  孙权抬眼望去,前军大乱。

  但见一队铁骑如鬼魅般突入阵中,当先大将长戟染血,势不可挡。

  “张……张辽?!”

  孙权瞳孔骤缩,手中茶盏砰然落地。

  “此……张辽乎?”

  “大王快走!”

  吕范急拔佩剑,厉声喝道,“亲卫军,护驾!”

  张辽已杀至百步之内,长戟所指,无人能挡。

  孙权骇然,顾不得威仪,翻身上马,在亲卫簇拥下仓皇逃窜。

  吴军将士见主帅奔逃,顿时大乱,自相践踏,死者无数。

  张辽见状,冷笑一声,长戟一挥。

  八百铁骑如洪流般继续冲杀,直追孙权!

  所谓擒贼先擒王,张辽也不顾其余吴军。

  就盯着孙权打,只追着他的部曲走。

  孙权惊惧交加,仓皇逃至一处高冢,急令亲卫列阵自卫。

  吴军长戟如林,死死守住上山之路。

  张辽率军追至山脚,见孙权据高而守,不由大笑:

  “碧眼小儿!”

  “汝不是号有十万大军么?不是放出豪言,要三日吞并淮南么?”

  “今何以鼠窜至此?”

  孙权面色铁青,紧握剑柄,却不敢轻动。

  张辽长戟遥指,厉声喝道:

  “鼠辈!可敢下山一战?!”

  “来与我张辽单挑罢!”

  孙权咬牙不语,身旁吕范低声道:

  “大王勿怒,大王勿怒。”

  “张辽骁勇,不可轻敌!”

  孙权紫髯剧烈颤动。

  他目光死死盯着山下那支不过数百人的汉军,忽然瞳孔骤缩。

  是啊,张辽只有几百人!

  直到此时,孙权才发现,适才将他打得狼狈不已得汉军原来只有几百人。

  只因张辽打得突然,杀了吴军与孙权一个措手不及。

  这才导致大伙儿都懵了。

  现在被困在山冢上,孙权也反应了过来。

  仰天大笑道:

  “孤竟被区区数百骑吓退?困守至此耶?”

  乃拔剑劈断身旁旗杆,大喝:

  “十万大军若让数百人横行,江东儿郎还有何面目立于天地间!”

  “传令——”

  “速速调集军马,围杀此贼!”

  战鼓骤变,吴军阵型如潮水般涌动。

  吴军各部将校此时也反应了过来,大王被困在山上了。

  于是纷纷过来救孙权,围杀张辽。

  凌统率长矛手封锁北路,陈武引弓弩手占住东侧,宋谦带着刀盾兵截断归途。

  转眼间,张辽部众已陷入十面重围。

  “将军!”

  亲兵指着四周林立的吴旗,“吴人大军围过来了!”

  张辽反手一戟刺穿偷袭的吴兵,溅血的铁面转向东方,大吼道:

  “随我突围!”

  八百铁骑化作锥形阵,直插陈武军阵。

  “放箭!”陈武厉声大喝。

  箭雨倾盆而下,张辽挥戟成圆,竟在箭幕中撕开缺口。

  突至阵前,长戟横扫,三名持盾吴兵连人带盾被劈飞。

  陈武大惊失色,还未及拔剑。

  肩甲已被戟尖挑碎,踉跄退入军中。

  “转向!”

  张辽突然调转马头,八百骑如臂使指,斜刺里杀向凌统部。

  长矛丛林尚未合拢,汉军已从缝隙间穿透。

  凌统怒吼着掷出长矛,张辽侧身闪过。

  反手削断矛杆,断杆去势不减,正中凌统胸口。

  凌统负伤,血流不止。

  吃痛败下阵来,率军退走。

  “将军!”

  数十亲兵突然惊呼。

  原来适才张辽冲得太急,竟与几十亲骑脱离了大部队。

  后方数百汉军被吴兵团团围住,眼看就要遭灭顶之灾。

  “张辽要逃!”

  吴军欢呼雀跃,将剩余几百汉军团团围住。

  纵然杀不了张辽,把这几百汉军杀了,亦能交差。

  尤其现在他们能够以多欺少,于是个个摩拳擦掌,准备厮杀。

  被围在垓心的众汉军,乃冲张辽呼喊道:

  “将军弃我乎!”

  张辽闻言,勒马回首。

  只见被围将士在刀光剑影中竭力抬头,无数染血的面孔朝他望来。

  于是二话不说,调转马头。

  猛夹马腹,白驹人立而起,大喝:

  “大丈夫岂弃袍泽耶!”

  话落,竟带着数十骑反向杀入重围。

  吴军看得目瞪口呆。

  陈武的刀盾阵刚要合围,张辽已如旋风般杀到。

  长戟过处,三面盾牌同时爆裂,持盾兵吐血倒飞。

  宋谦从侧面突袭,却被张辽回马一戟震退十步。

  “挡我者死!”

  张辽怒吼着冲入核心,被围汉军见状士气大振,竟跟着杀出血路。

  吴军虽众,却都望风披靡。

  竟无人敢撄其锋,眼睁睁看着这支残兵扬长而去。

  比及正午,合肥城门轰然关闭。

  张辽卸甲,周身伤口多达二十余处。

  亲兵正为他拔出肩头箭簇,忽闻城头欢呼如雷。

  “何事?”

  “吴军……退了?”

  “将军,吴军退了!”

  哨骑飞奔二来,单膝跪地禀报。

  张辽未语,只是缓步走向城垛。

  极目远眺,但见十里之外的吴军营寨正在拔营,赤旗如退潮般向南卷去。

  战场上尸横遍野。

  残戈断戟斜插在血泥之中,鸦群低飞,哀鸣盘旋。

  “呵……”

  张辽嘴角微扬,忽的咳出一口淤血,却仍大笑出声。

  “江东鼠辈,不过如此!”

  是夜,合肥帅帐,灯火通明。

  甘宁赤着上身,腰挂铃铛。

  胸前一道箭伤犹在渗血,却浑然不觉,只是拍案大笑:

  “痛快!今日这一战,杀得吴狗魂飞魄散!”

  周泰亦豪饮一碗烈酒,抹去胡须上的酒渍,起身向张辽抱拳:

  “张将军今日之勇,泰生平仅见!”

  “十万军中,如入无人之境,真乃天神也!”

  合肥其余守将亦纷纷起身,举杯敬道:

  “若非将军神勇,合肥危矣!我等心服口服!”

  张辽摇头,沉声道:

  “此战非辽一人之功,乃将士用命耳!”

  言罢,举杯一饮而尽,“诸君,满饮此杯,敬战死者!”

  众将肃然,齐声应和:

  “敬战死者!”

  “干!”

  炊烟袅袅,烤肉的香气弥漫全城。

  张辽下令:今日大飨三军,酒肉管够!

  此战虽折损数百精锐,然吴军死伤更甚。

  最重要的是,他们的士气被极大的重挫了。

  接下来即便恢复元气,也很难重整士气。

  伤兵营内,医官正为伤员疗伤。

  忽见张辽亲至,众伤兵挣扎欲起,却被张辽按住:

  “诸君为国负伤,不必多礼。”

  言罢,亲自为一名重伤士卒喂水,又解下自己的锦袍覆在其身。

  那士卒热泪盈眶,嘶声道:

  “将军……末将愿再随将军杀敌!”

  张辽拍了拍他的肩,沉声道:

  “好好养伤,来日再战!”

  夜色渐深,合肥城却仍喧嚣未歇。

  城楼上,

  甘宁与周泰并肩而立,望着远处吴军营寨的点点篝火。

  “兴霸,你说孙权还敢来攻否?”周泰问道。

  甘宁冷笑:

  “今日一败,吴军胆寒!纵使再来,也不过是送死罢了!”

  周泰点头,忽的叹道:

  “张将军真乃神将,我淮南诸将,无人能及。”

  甘宁沉默片刻,心中暗忖:

  “幼平忒也小觑我耶。”

  “来日,若孙权胆敢复来。”

  “某当杀一员吴大将,好教旁人知我淮南有能人。”

  ……

  接下几日,孙权重整好败军,继续对合肥发动进攻。

  可由于此前的败绩,吴军士气大减。

  而城上汉军却个个龙精虎猛,士气高昂。

  吴军一连进攻数日,不能克。

  仗越打越没有盼头。

  而更要命的是,此时吴军军中突然爆发了疫病。

  一时间,死者无数。

  濡须水畔,霜重如雪。

  孙权摩挲着案头战报,帛书上“疫病亡者二千三百余”的笔墨刺得眼底生疼。

  帐外隐约传来咳嗽声,此起彼伏如同催命符咒。

  “大王。”

  吕范掀帐而入,眉头紧皱,忧心忡忡地说道:

  “又烧了三座营帐,死者的数目是……”

  “够了!”

  孙权大手一挥,紫髯无风自动:

  “十日围攻,折损万余,竟连城墙砖屑都未啃下半块!”

  “此战继续打下去,已无任何意义。”

  “传令三军将士,准备撤军吧。”

  “可是大王——”

  吕范忧心忡忡地说道:

  “此战我军兴师动众,前后动员十万之众。”

  “战事至今,并无建树。”

  “倘如此撤军,只恐无颜回见江东父老。”

  孙权背着手,沉声说道:

  “出征之前,江东之地个个生龙活虎。”

  “如今却个个半死不残。”

  “如若继续打下去,没几个年轻小伙子能随我健康回去。”

  “到那时候,孤才是真正无颜回见江东父老!”

  于是,孙权正式下令撤军。

  但是撤军也不容易。

  古代战事中,大家都喜欢追击败军。

  这就是因为军队行军或者撤军时,是不会着甲的。

  平时甲胄都是放在辎重里,等要上战场杀敌时才穿。

  而十万大军的撤军,是一个相当有技术含量的活。

  必须要千万小心。

  为此孙权决定亲自断后。

  他亲自带领最精锐的一千虎士,这是他禁卫军。

  是精锐中的精锐。

  此外,又命令吕范、潘璋、陈武、凌统、宋谦等将军,以及他们的卫队,亲自为大军断后。

  这些卫队都是将军们的私人部曲,大约三五百人左右。

  但都是精锐中的精锐。

  所以此次断后的部队中,大概有五千人。

  不过在那之前,孙权决定搞一个小小的团建。

  算是对此次作战的工作总结。

  中军大帐内,药香混着酒气弥漫。

  孙权解下佩剑置于案上。

  “诸君。”

  他举起青铜酒樽,酒面映着四周将领憔悴的面容。

  “此战之败,罪在孤一人。”

  “不甘尔等之事。”

  言罢,东吴诸将无不掩面叹息。

  每个人的脸上都难掩失望之色,似乎对此次的战事充满了不甘。

  不知何时,帐外传来低沉的吴歌声,渐渐汇聚成五千人的嘶吼:

  “带长剑兮挟秦弓——”

  “首身离兮心不惩——!”

  ……

  就在吴军还在为此次不甘心的撤军,大搞团建之时。

  远在合肥城头上的张辽,却默默地注视着这一切。

  他按剑立于女墙边上,眯起眼睛——

  三里外的河滩上,竟有数百华服武士列阵饮酒,金樽在朝阳下反射着刺目光芒。

  究竟是谁这么大胆,撤军时还在河边上搞团建?

  真是好难猜哦~

  (本来今天是直接写到逍遥津之战的,结果因为手贱,把正文删掉了。于是心态崩了,只能重写,只写到了合肥之战。)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三国:昭烈谋主,三兴炎汉,三国:昭烈谋主,三兴炎汉最新章节,三国:昭烈谋主,三兴炎汉 圣墟小说网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