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侠 第四十八章

小说:盐侠 作者:可人 更新时间:2025-05-12 09:43:57 源网站:圣墟小说网
  桂花园。

  顾玉人、戚琼琼、段昭月、关怡和戚瑶瑶等五人到马军司服役之后,桂花园里的大人只剩下顾玉生、吕倩倩和解岸及佣人。孩子有顾大宝、顾二宝、顾玉玉、解方和顾诺诺。“有孩子的地方就有春天”!顾大宝、顾二宝每天都在桂花树下练剑,顾玉玉有时用他的笛声给顾大宝顾二宝练剑配乐。因此,桂花园里每天的笑声、欢呼声和嬉戏声依然不断。

  解岸如今是当今圣上的千牛卫将军,每天都要进宫,并且在宫里待的时间很长,这样他在桂花园里的时间就少得可怜了。小解方这段时间很少见到他爹爹。他娘到马军司服役前要求爹爹承诺每天要在家里陪伴解方二个时辰,而爹爹当时也当着解方的面答应了娘!可是如今的爹爹每天都不着家,有很多天解方连他的人影都看不见了,真让解方伤心!

  顾玉生现在是兵部侍郎。兵部尚书杨文华既是他的老同事又是他的挚友,事事照顾着顾玉生。因此,顾玉生每天散值之后都准时回到桂花园。他除了教大宝二宝练习娄氏剑法之外,还利用剩余时间教解方和顾诺诺识字。

  顾玉生每天的陪伴让解方很感动,总觉得自己的爹爹太不守信用了。

  有一天,解方对顾玉玉说道:“诺诺妹妹,你和玉玉哥哥有一位疼爱孩子的爹爹,太让人羡慕啦!”说着,眼神中尽显落寞。

  顾诺诺是个富有爱心的小女孩。她看了看解方的眼神,便伸出自己的一只小手搭在解方的肩膀上,安慰道:“解方哥哥,快别这样!你爹爹现在是陛下的贴身护卫,千钧重负呢!你知道陛下是谁吗?陛下就是咱们南汉老百姓的大救星!你爹爹现在整天不着家是因为要在皇宫里保护咱们的大救星!所以你不能埋怨你爹爹不守信用!知道吗?”

  解方听了顾诺诺的话之后,一边点头一边问道:“诺诺妹妹,这些话是谁教给你的呢?”

  顾诺诺开心地说道:“都是我二娘教给我的。”

  顾诺诺称呼吕倩倩为“二娘”。

  自从戚瑶瑶让顾玉生把吕倩倩正式迎娶回家之后,吕倩倩便一心一意当好“二娘”的角色。她每天和戚瑶瑶一起,除了照顾好丈夫顾玉生之外,便是全心全意照顾顾玉玉和顾诺诺。在桂花园里,吕倩倩每天和戚琼琼、段昭月、关怡、戚瑶瑶一起忙,或忙家务,或作针线,或弹琴作画写书下棋,,日子过得十分快乐!只有一条,吕倩情不懂武功,有点遗憾。每当戚琼琼等人身着轻便战甲,手持长剑在桂花树下翩翩起舞的时候,吕倩倩看了眼神满是羡慕!不过吕倩倩毕竟是吕倩倩,她常常利用自己在古琴、围棋、书法、国画上略胜一筹的优势,在戚琼琼等人舞剑的时候,她便把自己的古琴也搬来庭院旁边,抚琴吟唱。那悠扬的琴声和那舞剑者的身影相映衬,让桂花园里的人都热烈鼓掌!但掌声是送给舞剑者的呢还是送给抚琴吟唱者呢?谁也没有说明。

  吕倩倩真希望这样的日子永远过下去!

  可是,顾玉人、戚琼琼、段昭月、关怡、戚瑶瑶等五人都到马军司服役去了。

  吕倩倩一下子便成了桂花园里的管家婆!她整天忙着一家子十几口人的吃喝拉撒。书,没时间看了;琴棋书画让儿子顾玉玉来玩了。戚瑶瑶在家的时候,吕倩倩总是让戚瑶瑶和顾玉生共卧一室,自己独睡一房。如今戚瑶瑶服役去了,自己可以同顾玉生共卧一室了。可是每天自己在顾玉生上早朝前便起床,忙了一整天,往往忙到三更之后才能回房睡觉。她一沾到床便睡着了。虽然她同顾玉生每晚都睡在一起,但夫妻之间那种事情也很少。因为她很疲劳。顾玉生看着吕倩倩如此疲劳,除了心疼她之外,其他的也就没精神了。

  这段时间,周姨娘来桂花园帮忙,吕倩倩轻松了很多,心情也非常好。

  吕倩倩很想为顾玉生再生一个孩子,可是肚子一直没有动静。她听人说南郊普陀庵的观世音菩萨很灵,便在今天早上去了南郊普陀庵。

  太阳西沉了,吕倩倩还未从南郊普陀庵回来。

  顾玉生坐在桌子边,一边看着解方和顾诺诺写书,一边用手指头轻轻地敲着书桌面。

  顾玉玉站在街门口,不停地向大街张望。这里父亲交给他的任务。

  “玉玉,你娘回来了没有?”顾玉生向顾玉玉问道。

  “没有。街道上一个人影也没有,依然空荡落的……”顾玉玉回头对父亲说道。

  “爹爹,普陀庵在郊外,路途远,也许二娘今晚在郊外住店呢!”是她女儿顾诺诺的声音。

  顾天生脸色一沉,说道:“快写你的字,别乱说话!”

  顾诺诺看了看父亲的脸色,连忙低头写书。顾玉玉在街门口喊道:“爹爹,娘回来了。”说着就往街上跑去。

  顾玉生盯着街门看,不久,吕倩倩的身影进入街门内。

  顾玉生一脸焦急地走了过去,问道:“发生了什么事啦?这个时候才回来……”

  吕倩倩脱下帽子交给儿子顾玉玉拿着,然后对顾玉生笑了笑,说道:“本来中午便回来的!但听人说济禅寺比普陀庵还灵验,于是我又去了济禅寺,所以回来迟了一点点。”

  顾玉生生气地说道:“迟了一点点?再回迟了,城门关了,你真的要在郊外住店了!”

  吕倩倩挠了挠头,娇嗔道:“如果是这样那太好啦!我很久不在郊外住店了,那今晚我可以尽情地享受郊外的夜景啦!”

  “郊外的夜景和土城老家的夜景差不多,你已经享受六年多啦!”

  吕倩倩一脸懵的看着顾玉生。他今天是什么啦?我只回来晚一点怎就生气了呢?

  吃完晚饭,哄着顾诺诺睡了之后,吕倩倩才回卧房里。她看见顾玉生懒洋洋地躺在床上,似乎还在生气。

  吕倩倩便走了近来,坐在床边,推了推顾玉生,说道:“还生气呀?笑一笑嘛!”

  “我没生气。”顾玉生淡淡地说道。

  “我今天不该去济禅寺,但我求子心切,小玉玉姓吕了,我要为顾家再生一个姓顾的儿子。”

  济禅寺离普陀庵达六十里路程,路上最近常有强人出入,顾玉生当心的是吕倩倩的安全。

  “你求子心切的心情可以理解!但你不能半路改变行程,万一路上出了什么事怎么办呢?”顾玉生眼神里满是关爱。

  吕倩倩心花怒放,笑着说道:“原来你是在担心我的安全!好啦好啦!亲爱的夫君,我知道错啦!我今后出门不会半路改变行程啦!我今后说去哪里就去哪里,一定会直去直回的。”

  “谁信呀?”

  “普陀庵的观世音菩萨相信!她说今晚我俩在一起一定能怀上……”

  “你一整天不在家!我今天既要教大宝二宝练剑,又要教解方和诺诺识字,累得很!没精神!”

  吕倩倩按倒顾玉生,说:“累也要干!”

  荆南。

  顾玉茹自从同张洞成亲以来,夫唱妇随,鸾凤和鸣。她便是像母鸡下蛋一样,孩子一个接着一个地来到世上。如今大郎已经六岁,二郎小五岁,三郎三岁,小女阿洁刚过完一岁生日。张洞前几年已被擢升为荆湖路安抚使,整天忙于公务。偌大的安抚使府,几十号人都交给顾玉茹管理,其中的辛劳就不用说了。好在她从小勤劳惯了,家被她打理得井井有条。

  这日午错,天气酷热,顾玉茹正在树下给小女儿阿洁洗凉澡。这时,一个仆人匆匆跑进来,惊慌失措地喊道:“夫人,不好啦!”

  顾玉茹问道:“什么不好啦?”

  仆人说道:“老爷在粥场里昏倒啦!”

  “快去备马,我要去粥场!”顾玉茹喊道。

  “好!”仆人飞快地向马棚跑去。

  张洞为何在粥场昏倒呢?

  原来──

  几年前,北真国真宗皇帝驾崩,左丞相向人纨等重臣拥立皇七子斯路继位,即英宗皇帝。斯路才十一岁,尚未亲政,朝中大小事务都交由向人纨丞相等重臣决定。向人纨还挟天子以令诸侯,清除异己。真宗皇帝有七个儿子,皇长子幼年早逝,皇次子同熙是个武将,人很精明,真宗皇帝驾崩时正戍守在边关。他对向人纨等重臣“废长立幼”早就窝了一肚子火,后来又听到风声,说朝廷要削去他的兵权。结果这位同熙皇子联合其他几位皇子一起,以“勤王护驾”之名带兵围攻京城。可是,向人纨丞相也有几位像猛安单兴镰那样会打仗的心腹将领,死守着城门。战事打了两年多,至今相持不下。

  战争是最残酷的,不仅摧毁了基础设施,更是对老百姓的生活造成了重大的伤害。

  战争让百姓流离失所,无家可归。他们成千上万地从北向南逃难,聚集在北真和南汉的边境线上。没有食物,饥寒交迫,好多人都被饿死。他们想越过边境线,想进入南汉境内活命。

  张洞是荆湖路的安抚使。他知道这事后,马上修表把这事呈奏朝廷。

  南汉皇帝赵原是个仁慈之人,接到张洞的奏表之后,对大臣们说道:“诸位爱卿,目前南汉和北真虽然为两个国家,但两国的子民都是华夏子孙,本是一家人,打着骨头连着筋!如今家人有难,我们能坐视不管吗?”于是,皇上亲笔下诏:“打开国门,让北真难民进来避难。”皇上还下诏给荆湖路安抚使张洞,令他专门负责北真难民的安置事务。同时,朝廷三司拨出专银,救助北真难民。

  接到圣旨,张洞不敢怠慢。他让边关守将打开关门,让北真难民有序地进入南汉境内;他带领僚属用朝廷所拨的银两购买粮食,一面平粜,一面设置粥场煮粥散给难民;他招募民工,搭建帐篷,让难民居宿;他让荆湖路都总管和都铃辖分成三组,带兵轮流巡逻,确保治安。

  夏初,荆湖路已接收难民达一百多万人。但夏季酷热,住在帐篷里的难民陆续有人病了。张洞请了名郎中来医治,但还是有难民病死。这让张洞很焦虑。

  这日,张洞早早来到难民营,先向郎中了解一些情况,然后到粥场。他最怕难民有人饥饿。到了晌午,他感觉有点头晕。心想:“也许是这些日子太累了,休息一下便好。”于是,他坐在粥场旁边的树下,一边用莲花团扇扇风,一边看着粥场上来来往往的难民──他们脸上已经没有饥饿之色了。

  这时,一位都总管匆匆跑进来,说道:“张大人,又有几位难民病了……”

  “怎么?快请郎中……”张洞刚想站直,却扑通一声跌倒在地下。

  “大人,您怎么啦?大人快醒醒……”

  ……

  当顾玉茹赶到他身边时,他已经昏迷不醒。

  他患的是热衰竭病,是重度中暑。虽然郎中们千万百计地进行了抢救,但他还是走了。

  张洞自幼资质过人,被视为神童。二十余岁便中状元。踏入仕途之后:当官能为民做主;救济灾荒,筑堤防洪,治理水患,修建粮仓,政绩斐然。

  说来,阴间的都判神差们也真够铁面无情,不但让张洞英年早逝,而且让他没有给妻儿留下一句话便萧然离去。

  顾玉茹趴在夫君的尸体上,把脸紧紧地偎着胸口,欲哭无泪。

  半年之后,已瘦得皮包骨头的顾玉茹带着四个孩子和家人回到了桂花园投靠兄嫂来了。

  她病倒了,脸色苍白,躺在床上一动不动。三个儿子都默默地守在她的身边,大郎怀里抱着妹妹。

  吕倩倩端着药碗坐在床边,劝道:“玉茹妹子,哭出来吧?四个孩子还等着你来照顾呢。”

  “阿母。”是小女儿阿洁稚嫩的喊声。

  顾玉茹慢慢地睁开了黯然的双眼。她看了大儿子大郎,这孩子只有六岁多,非常聪明,长得很像他的父亲,而且心地善良,读书好,悟性高,将来准是个进士。他又转眼看着二儿子二郎;这孩子没有他大哥那样酷爱读书,有点好动,像自己,将来是个练武的材料。看了二郎又看三郎,最后眼光停留在小女阿洁的小脸上,心想:“她只有一岁多,自己死了谁来照顾她啊!”

  顾玉茹的眼光开始发亮,然后闭上了双眼静静地躺着。不久,两颗晶亮的大泪珠从地美丽的脸颊上滚落下来。

  大郎高兴地说道:“倩倩舅妈,您快看,我阿母哭啦!”

  吕倩倩流着泪花对顾玉茹说道:“哭吧,大声地哭出来……”

  此时,顾玉生已是翰林学士知制诰。夜里,他正在宫里夜值。

  在纯和殿,吕丞相对皇上说道:“陛下,老臣认为,目前正是北伐的最佳时机。”

  皇上高兴地说道:“老爱卿,联正有此意。”他朝内侍殿头笑了笑,“快传顾爱卿进来。”

  学士们夜值的宫院与皇上居住的纯和殿相连。很快,顾玉生便跪在皇上面前叩头拜见。

  当今圣上激动地对顾玉生说道:“顾爱卿,朕马上要派兵北伐了,你快去草拟檄文吧。”

  顾玉生又惊又喜,跪地施礼道:“微臣领旨。”自从那年从吕丞相手中接过那本《孙孙遗书》之后,顾玉生便开始盼望朝廷出兵北伐。他在心里一直写着北伐的檄文,并且是写了一千遍一万遍。

  他坐在小太监为他摆好的桌子前,拿起毛颖,洋洋洒洒地写了一篇四百多字的檄文。他在檄文中写道,天下是华夏民族共同的天下。北真统治者原是北方一个以漁猎为生的部落,凭着骁勇善战割据北方。割据以来,他们不懂得体恤民众,一直胡作非为。为了财富,他们不断地侵略南汉,屠杀南汉民众,掠夺南汉的财物,掳走南汉的妇女和儿童。对内实行高压政策,为了奢靡的生活,他们对民众进行层层盘剥。他们是冷血动物,凡有水灾、旱灾发生,丝毫不肯怜恤,坐视民众流离失所,露宿荒野,饿死路旁。近年来,政治更加腐败!为了争权夺利,各地诸侯互相勾结,不惜发动内战,荼毒生灵,民众处于水火之中。为了解救民众于水火,建设统一的强大的华夏朝廷,让广大民众共同享爱中华文明和平安盛世之乐,而过上和平安宁的日子,不能不出师以剿除北真统治势力!

  顾玉生把写好的檄文递给吕丞相。老首铺看了,频频点头。他把檄文传上给皇上。

  当今圣上看罢,拍案而起,大声说道:“好檄文!”他让太监把檄文传回吕丞相手中,“老爱卿,请把这篇檄文交给誊录院迅速誉写一万份,朕盖上玉玺红印,布告全天下。”

  吕丞相施礼道:“老臣遵旨。”

  圣上问吕丞相:“朝中大臣谁可挂帅北伐呢?”

  说完,便命内侍在前面引路,到慈元宫过夜去了。

  滨海古镇李府。

  早晨,李府的老院内集聚了所有的仆人,有男仆也有女仆。五夫人娄明轩坐在院前的桌子前正在给仆人们发遣散费。

  娄明轩拿起两锭银对一位中年男仆说道:“来福兄弟,这些年多亏有你帮忙,这是你的工钱,拿着回家做路费,剩下的寻个小本生意做吧。”

  男仆上前接过银锭,给娄明轩弯腰拱手说道:“五夫人,我回家等着,你们一打完仗回来我立马回来。”

  娄明轩感激地说道:“来福兄弟,我们离开家之后,留在李府看管的只有几位老人,你家离此不远,农闲时来常看看他们吧?”

  中年仆人再次拱手道:“请五夫人放心,来福会的。”说完,走出了老院。

  娄明轩叫道:“阿贵。”阿贵是李沐文的书童。

  阿贵很不情愿地来到娄明轩跟前。

  娄明轩转头朝身边的江红努努嘴。江红马上拿出早已准备好的一包银子向阿贵递了过去,说道:“阿贵,这是小公子单独给你的。”

  阿贵站着不动,囔道:“我要见小公子。”

  娄明轩从桌子上拿起一锭银,说道:“哦,那一份是小公子单独给你的,我给你的还在这里呢。”说着,把银锭递了过去。

  阿贵囔道:“五夫人,阿贵不要银子,也不要回家。”

  江红说道:“阿贵,我们都去打仗了,家里没人了,你留在这里有何用呢?”

  阿贵说道:“我不留在这里!我也要跟你们去打仗。”

  江红不以为然地问道:“你要跟我们去打仗?你会舞刀弄枪吗?”

  “我虽然不会舞刀弄枪,但我会照管马,我给你们管马。”阿贵有点着急,说话很快。

  江红说道:“在战场上管马也会死人的啊!”

  阿贵说道:“我不管。我就是不能离开小公子。”

  娄明轩看着阿贵说道:“阿贵,少奶奶说的对,战场上的刀枪是无眼的。你还小,还未娶妻生子呢。快拿着银子回老家去,建房娶妻生孩子。”

  阿贵“扑嗵”一声跪在娄明轩面前,说道:“五夫人,阿贵是个孤儿,从小跟着小公子,日子过得好好的。阿贵不知现在为何要打仗,既然您们和小公子都要上战场,说明这仗很重要。我阿贵可不是贪生怕死之人,小公子都不怕死,我阿贵死就死呗。”

  娄明轩先是点点头,后是摇摇头,说道:“阿贵,你原是老爷的人,你的事现在只有小公子可以做主。他买马回家后你再求他吧?”

  话未说完,随后一个女声问道:“是什么事您做不了主呀?”

  娄明轩抬头一看,是萧归沐和紫玫瑰,问道:“你俩怎就来了呀?也看到檄文了吗?”

  萧归沐看见娄明轩江红都一身戎装,说道:“哎哟哟,你们战袍都穿上了!要上战场也不通知我们一声。”

  娄明轩说道:“正准备派人去明月岛通知你们呢。”

  萧归沐嗔道:“真是个会说嘴的婆婆!幸亏我们一看到檄文便启程来这里了,若迟到一步,连你们的影子都追不上啦!”

  娄明轩说道:“你们来这里干吗呀?这里又不是战场。”

  萧归沐看见桌子上的锭银,双眼露出贪婪的光。她走近娄明轩,低声说道:“我和阿紫妹子都没有战马,您给我俩每人买一匹好马吧?”

  娄明轩问道:“你们明月岛连买两匹马的钱都拿不出吗?”

  萧归沐说道:“我们明月岛虽说是匪,但从不抢劫!每天几百张嘴吃饭,日子穷巴巴的,那有钱来买战马呀?”

  阿贵突然一只手抢过江红手中的银子,另一可从桌子拿起一锭银,一股脑儿地放在萧归沐的怀里,问道:“少奶奶,您看这些钱够买两匹战马了吗?”

  萧归沐看了看怀里的银钱,问道:“你是……”

  阿贵说道:“我叫阿贵,是小公子的书童。这些钱是小公子和五夫人给阿贵的工钱。阿贵把它们全部给你买马,只求少奶奶答应阿责一件事。”

  萧归沐问道:“什么事?”

  阿贵说道:“带阿贵上战场。”

  萧归沐说道:“这个嘛……”

  阿贵说道:“少奶奶,您就别这个那个啦!阿贵曾听小公主说过,少奶奶是武状元,皇上封的镇南将军。这事您做得了主。”

  萧归沐说道:“那是以前,现在我只是……”

  随后一个男声说道:“她现在只是李家未过门的少奶奶!”

  阿贵看见李沐文,连忙迎了上去,说道:“小公子,您可回来了,阿贵正等着您呢。”

  李沐文问道:“阿贵,你等我有何事呢?”

  阿贵说道:“求小公子带阿贵上战场。”

  李沐文哈哈笑道:“这事容易!不过,你现在必须去把刚买回来的两匹战马洗一洗,──它们脏死啦!”

  “遵命!”阿贵高兴地飞出老院。

  阳城。

  北伐的檄文行到阳城时,殷源源就开始发愁:“戚家盐店让谁来接手呢?“

  戚薇劝道:“夫人,你就别想那么多了!咱们干脆关门走人算了。”

  殷源源说道:“夫君,你说的倒轻松!你想过没有,盐店关门之后年轻的伙计可以分流,但那些老伙计怎么办呢?他们跟着我们出生入死,如今老了,谁来养他们?”

  戚薇说道:“咱们盐店老伙计不多,只有十多个,我们离开时多给他们一些银两,让他们养老啦。”

  殷源源说道:“我也是这么想的!还有,我们盐店关门了,那顾大同师兄的晒盐场产出的盐今后销给谁啊!”

  戚薇说道:“这个你就更加放心啦!顾师兄盼望北伐多年,如今有了机会,他肯定要同我们一起上战场啦!至于他的晒盐场,肯定是关门大吉啦!”

  殷源源说道:“夫君,你想过没有?晒盐场关门之后,那一百多号扒盐工何去何从?”

  戚薇说道:“这个我没有多想!目前,我只想快点启程!听说朝廷已经封顾玉人为北伐大元帅,咱们的两个女儿都为先锋官,很快就要出师了。我们再不起程,怕赶不上啦!”

  殷源源说道:“赶不上就赶不上呗。”

  戚薇说道:“不成!我戚薇当商人半辈子。如今要当将军了,建功立业了!”

  殷源源说道:“建功立业也是为了生活!打仗也是为了更好地生活!况且战争有开始便有结束,战争结束之后人们还要继续生活!”

  戚薇说道:“万一我俩都在战场上为国捐躯了呢?”

  殷源源说道:“万一咱俩真的在战场上为国捐躬了,但我们的子孙还在。前几天我还收到儿媳妇司马剑南的锦书,她说也今后要带我们的几个孙儿回阳城居住呢。所以我……”

  话未说完,只听见一个女声接着说道:“所以,亲家母你要为自己的子孙留点事业,是吗?”

  殷源源抬头一看,是惠儿、顾大同和一代女词人木明绚。顾大同全身戎装打扮。殷源源迎进去说道:“是的。可是亲家母,你们是否也要我们的外孙外孙女们留点产业啊?”

  惠儿握住殷源源的双手说道:“亲家母,你们就放心上战场吧!你们离开之后,戚家盐店照样卖盐,顾大叔晒盐场照样晒盐,惠儿和娘留在阳州,全力帮助你们打理。”

  殷源源感激地说道:“有亲家母和木老前辈帮助管理,殷源源我就放心上战场了。”

  第二天,顾大同、戚薇和殷源源全副武装离开了戚家盐店。来送行的除了木明绚,惠儿和戚家盐店的伙计之外,还有阳州府的监当官杨大人。

  杨大人为官正直。他对顾大同、戚薇和殷源源──拱手施礼道:“三位将军,放心上战场吧!顾大叔晒盐场所产出的盐,戚家盐店销售剩下的,阳州府博买务全包下啦!价格取重价。”

  殷源源在马上拱手还礼道:“杨大人,价格取平价就好!”

  杨监当官说道:“卑职全听殷将军的。”

  戚薇拱手说道:“还有一事请杨大人帮忙。”

  杨监当官说道:“戚将军请讲。”

  戚薇说道:“从晒盐场押盐回阳城路上,常有强人拦阻,请杨大人转告阳州知府大人。”

  杨监当官说道:“这个卑职也听说过。卑职回去之后马上呈报知府大人,派兵进行整治。”

  戚薇在马上拱手施礼道:“谢谢杨大人。”

  离别,是愁字心上秋。

  一阵马蹄声过后,戚家盐店门前又恢复了往日的情形。

  在店内的柜台前,惠儿一边擦泪水,一边记帐。

  木明绚走了近来,问道:“大同儿刚离开。你要不要去追赶他呢?”

  惠儿说道:“娘,为了让他们安心上战场,我答应大同哥留下来,我不能不守信义。”

  木明绚搂了搂惠儿的肩膀,说道:“我们惠儿虽然不懂武功,但也是女中豪杰。你安心把晒盐场和盐店经营好,大同儿回来会加倍感谢你的。”

  惠儿泪如雨下,说道:“娘,惠儿只希望他能平安归来……”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盐侠,盐侠最新章节,盐侠 圣墟小说网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