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和有点看明白了。
这个陈群,就是纯纯的一投机分子啊。
就如当年老刘做徐州牧时,他见老刘形势不妙,果断选择弃之而去。
今日他见曹操形势不乐观,转头又打着出使的名号,前来向老刘投怀送抱。
当然这个投怀送抱,那也是有条件的,必须要老刘采纳推行他的九品中正制。
老刘不答应,他就威胁要将这所谓的“一统天下之法”,进献给曹操。
此刻的陈群,俨然一副我帮谁,谁就能赢的自负。
“实不瞒楚公,这九品中正制群写有两份,一份在这里,一份则留在颍川我陈家。”
“群临行之前曾交待给了犬子陈泰,倘若群有去无回,则将此制献呈于魏公。”
陈群忙又补了一句。
显然他是在委婉暗示刘备,就算你怕我将此制献给曹操,将我扣在下邳,甚至是杀了我也没用。
我有两份,我儿子陈泰依旧会将这统一天下之法,献于曹操。
听得此言,刘备却哈哈大笑了起来。
笑声之中,满是讽刺的意味。
陈群一愣,一脸茫然,不明白刘备为何大笑。
笑声渐收,刘备脸色变为了失望,摇头叹道:
“长文啊,枉你当初曾跟过孤,孤与你也曾推心置腹,没想到你是丝毫不懂我刘备。”
“你当真以为,孤会因惧怕你将这九品中正制,将这所谓的一统天下之法,转头去献给曹操,就取你性命吗?”
“当年曹操都能放云长千里寻孤,孤难道连曹操都不如?”
“长文,孤不知你,你不知孤,当年你我无君臣之缘,如今看来也不是什么憾事了。”
刘备这坦坦荡荡之词,霎时间听到陈群面红耳赤,眉宇间难掩羞愧之色。
“楚公,群…群其实也不是那个意思~~”
陈群吱吱唔唔,想要解释却又无从开口。
刘备则一拂手,傲然道:
“孤已回答过你,你这所谓一统天下之法,孤没有兴趣。”
“长文你若肯留下来辅佐于孤,孤麾下自有你一席之地,有你一展所长的机会。”
“你若不愿意,大可带着你的九品中正制回去,孤自然也不会留你。”
“你去告诉曹操,孤有萧伯温,无论他用什么选官之法,都改变不了为孤所灭的结局。”
“孤还是那句话,他唯一的生路,便是放下权位,前往应天向天子请罪!”
陈群震撼,神色凛然。
刘备这番最后通牒式的霸道之言,着实是震慑到了他,令他背后感到一丝彻骨寒意。
深吸一口气,陈群一声叹息,默默一拱手:
“既如此,那群只能就此别过。”
“楚公的话,群必会如实转达魏公。”
“群告辞了,楚公你好自珍重。”
陈群将那道卷轴收起,没有一丝犹豫,转身大步流星,扬长而去。
“这九品中正制,从长远计虽隐患无穷,不过着眼于眼前,却确实是一道良制。”
“陈长文能想出此制,确是难得的贤才,可惜啊,却不能为孤所用。”
刘备望着陈群离去背影,口中多少还是有些惋惜。
萧和却呷一口汤茶,意味深长道:
“楚公,依臣之见,陈群此番前来,应该是北方士家豪姓对楚公的一种试探。”
“试探?”
刘备回头看向了萧和。
萧和把玩着茶碗,缓缓说道:
“如今楚魏攻守之势已逆,我楚国东部边境,已推进至了黄河一线,对伪魏中原兖豫诸州,已形成了半包围态势。”
“明眼人皆看得出来,楚公下一步必会挥师收复中原,夺取兖豫河南之地。”
“届时,陈群等颍川,乃至河南士家豪强们,就要面临归附楚公这个新主的可能。”
“然楚公一旦攻取河南地,势必要推行均田制,严禁土地兼并,侵占无主之田,如此则严重侵损了他们的既得之利。”
“故而陈群才会前来进献这九品中正制,一旦楚公推行此制,意味着选择了与士家共治天下,将来推翻均田制不过是早晚之事。”
“唯有如此,颍川乃河南士家豪姓,方才敢放心大胆的弃魏归楚,迎奉楚公这位中原新主。”
“如今楚公拒绝了陈群的进献,他们畏惧均田之制,不愿放弃既得之利,自然便会转而不惜一切代价,助曹操抵挡住我军兵锋,为伪魏守住河南之地。”
“至于曹操所要付出的代价,自然是要他在伪魏推行这九品中正制,将选官之权让渡于士家豪姓。”
萧和将陈群的动机,将其背后那股庞大的势力,一一戳破。
刘备恍然明悟,却不禁好奇道:
“曹操推行的乃是唯才是举,生平又屡次杀害当世名士,当年兖州之叛,就与他杀名士边让脱不了干系。”
“陈群这九品中正制,却是要逼他让权于士族豪姓,以曹操的性子,他能答应吗?”
萧和却嗤之以鼻,冷笑道:
“曹操嘴上说着唯才是举,可他所用之人,麾下文武重臣,哪个不是出身豪姓望族?”
“也就一个已死的郭嘉,勉勉强强称得上是寒士而已。”
“反倒是楚公你麾下,聚集了无数寒门之士,我那岳丈,翼德将军,魏文长,还有臣这个山野村夫,数不胜数。”
“若说唯才是用,楚公才是真正的唯才是用,曹操只是口号喊的震天响罢了。”
“至于说他打压士家更是无稽之谈,他所杀之名士,掰着指头都数得过来,哪怕是杨修这等谋逆大罪,他也仅只杀了杨修一人而已。”
“算起来,他杀的士家名士,还不及孙策多,反倒是所杀百姓多如牛毛,不计其数。”
一语点醒!
刘备仔细一想,曹操所杀名士,除了那些忠于汉室的汉臣之外,还真没杀几个。
哪怕是当年徐州屠城泄愤,他屠的也是平民百姓,城中士族豪姓尽皆放过。
“伯温言之有理,曹操士家没杀几人,百姓却没少杀,他所谓的唯才是举,确实不过是一句掩耳盗铃的空话。”
刘备微微点头,嘴角亦扬起一抹讽刺。
忽然眉头一皱,眼中闪过一丝忌惮:
“如照伯温你判断,曹操多半会采纳陈群这九品中正制,此制虽从长远计有大患,短期之内却确实可收拢众多人才,更能得两河士家豪姓鼎力支持。”
“如此一来,伪魏实力定然会大增。”
“再则若伪魏推行这九品中正制,明确了士族豪姓出仕为官的途径,势必也会动摇我大楚境内名士豪杰之人心向背。”
“而曹操毕竟占据着两河膏腴之地,底蕴本就深厚,这般双管齐下,孤担心伪魏很快就会恢复元气,重新扭转强弱攻守之势。”
老刘道出了心中顾虑。
萧和一笑,却不以为然道:
“楚公莫忧,这世上可没有免费的午餐,曹操既然想得到士家豪强的全力支持,那他用兵行事就势必要受士家豪强掣肘。”
“至于人心向背,楚公则更不必担心,需知我大楚立国之本,乃是均田和府兵二制。”
“千千万万在田间耕种的农夫,在战场上为楚公浴血奋战的府兵,这些人才是楚公的基本盘。”
“只要均田制和府兵制运转正常,这些人就会誓死效忠拥护楚公。”
“至于士家豪姓的支持与否,不过是锦上添花而已,却不足以动摇国本!”
刘备心头一震,眼眸中的顾虑顷刻间烟销云散。
“伯温言之有理,百姓才是孤之根本,孤何惧曹操与孤争夺士家豪姓之人心!”
刘备豪然一笑,眼神重新坚定如铁起来。
这时,萧和话锋一转,却道:
“不过百姓虽为根本,贤臣良将却多出自于士家豪姓,楚公要讨灭曹魏,兴复汉室,两者皆不可失。”
“其实臣闲暇之时,也已在为楚公拟定一部选官之法。”
“臣这选官之法,无论士家还是寒门,凡有真才实学者,皆可通过此法选拔出来,为国家所用。”
“楚公若推行此法,既可与曹魏争夺士家豪强人心,又不必担他们尾大不吊,致使君权旁落,还能剔除士家中那些庸碌无能之徒,为国家选拔出真正的人才。”
“此法,称得上是万世之法,可行千年!”
萧和当然没闲着了。
连陈群都能看出来,察举制积重难返,已经不适应这个时代,没有了重新恢复推行的土壤,必须要变革推新行制。
萧和这个穿越者,又怎么可能看不清这一点?
事实上,当初在应天时,刘备那场关于察举制的讨价,他也是在场的。
当时他虽未表态,心中却已有了方向,私下里已经在着手拟创。
今日正好借陈群出使这个契机,将这套选官之法向老刘献上。
刘备神色大振,腾的一下站了起来,眼中涌起无尽惊喜。
他是作梦也没想到,萧和不声不响中,竟然已为他拟创了一部选官之法!
这部选官之法,竟还革除了九品中正制的弊端。
更被萧和称之为万世之法,可行千年!
刘备脸上是压制不住的惊喜,忙问道:
“伯温,你这选官之法,到底是何等奇法,竟然如此了得?”
这个陈群,就是纯纯的一投机分子啊。
就如当年老刘做徐州牧时,他见老刘形势不妙,果断选择弃之而去。
今日他见曹操形势不乐观,转头又打着出使的名号,前来向老刘投怀送抱。
当然这个投怀送抱,那也是有条件的,必须要老刘采纳推行他的九品中正制。
老刘不答应,他就威胁要将这所谓的“一统天下之法”,进献给曹操。
此刻的陈群,俨然一副我帮谁,谁就能赢的自负。
“实不瞒楚公,这九品中正制群写有两份,一份在这里,一份则留在颍川我陈家。”
“群临行之前曾交待给了犬子陈泰,倘若群有去无回,则将此制献呈于魏公。”
陈群忙又补了一句。
显然他是在委婉暗示刘备,就算你怕我将此制献给曹操,将我扣在下邳,甚至是杀了我也没用。
我有两份,我儿子陈泰依旧会将这统一天下之法,献于曹操。
听得此言,刘备却哈哈大笑了起来。
笑声之中,满是讽刺的意味。
陈群一愣,一脸茫然,不明白刘备为何大笑。
笑声渐收,刘备脸色变为了失望,摇头叹道:
“长文啊,枉你当初曾跟过孤,孤与你也曾推心置腹,没想到你是丝毫不懂我刘备。”
“你当真以为,孤会因惧怕你将这九品中正制,将这所谓的一统天下之法,转头去献给曹操,就取你性命吗?”
“当年曹操都能放云长千里寻孤,孤难道连曹操都不如?”
“长文,孤不知你,你不知孤,当年你我无君臣之缘,如今看来也不是什么憾事了。”
刘备这坦坦荡荡之词,霎时间听到陈群面红耳赤,眉宇间难掩羞愧之色。
“楚公,群…群其实也不是那个意思~~”
陈群吱吱唔唔,想要解释却又无从开口。
刘备则一拂手,傲然道:
“孤已回答过你,你这所谓一统天下之法,孤没有兴趣。”
“长文你若肯留下来辅佐于孤,孤麾下自有你一席之地,有你一展所长的机会。”
“你若不愿意,大可带着你的九品中正制回去,孤自然也不会留你。”
“你去告诉曹操,孤有萧伯温,无论他用什么选官之法,都改变不了为孤所灭的结局。”
“孤还是那句话,他唯一的生路,便是放下权位,前往应天向天子请罪!”
陈群震撼,神色凛然。
刘备这番最后通牒式的霸道之言,着实是震慑到了他,令他背后感到一丝彻骨寒意。
深吸一口气,陈群一声叹息,默默一拱手:
“既如此,那群只能就此别过。”
“楚公的话,群必会如实转达魏公。”
“群告辞了,楚公你好自珍重。”
陈群将那道卷轴收起,没有一丝犹豫,转身大步流星,扬长而去。
“这九品中正制,从长远计虽隐患无穷,不过着眼于眼前,却确实是一道良制。”
“陈长文能想出此制,确是难得的贤才,可惜啊,却不能为孤所用。”
刘备望着陈群离去背影,口中多少还是有些惋惜。
萧和却呷一口汤茶,意味深长道:
“楚公,依臣之见,陈群此番前来,应该是北方士家豪姓对楚公的一种试探。”
“试探?”
刘备回头看向了萧和。
萧和把玩着茶碗,缓缓说道:
“如今楚魏攻守之势已逆,我楚国东部边境,已推进至了黄河一线,对伪魏中原兖豫诸州,已形成了半包围态势。”
“明眼人皆看得出来,楚公下一步必会挥师收复中原,夺取兖豫河南之地。”
“届时,陈群等颍川,乃至河南士家豪强们,就要面临归附楚公这个新主的可能。”
“然楚公一旦攻取河南地,势必要推行均田制,严禁土地兼并,侵占无主之田,如此则严重侵损了他们的既得之利。”
“故而陈群才会前来进献这九品中正制,一旦楚公推行此制,意味着选择了与士家共治天下,将来推翻均田制不过是早晚之事。”
“唯有如此,颍川乃河南士家豪姓,方才敢放心大胆的弃魏归楚,迎奉楚公这位中原新主。”
“如今楚公拒绝了陈群的进献,他们畏惧均田之制,不愿放弃既得之利,自然便会转而不惜一切代价,助曹操抵挡住我军兵锋,为伪魏守住河南之地。”
“至于曹操所要付出的代价,自然是要他在伪魏推行这九品中正制,将选官之权让渡于士家豪姓。”
萧和将陈群的动机,将其背后那股庞大的势力,一一戳破。
刘备恍然明悟,却不禁好奇道:
“曹操推行的乃是唯才是举,生平又屡次杀害当世名士,当年兖州之叛,就与他杀名士边让脱不了干系。”
“陈群这九品中正制,却是要逼他让权于士族豪姓,以曹操的性子,他能答应吗?”
萧和却嗤之以鼻,冷笑道:
“曹操嘴上说着唯才是举,可他所用之人,麾下文武重臣,哪个不是出身豪姓望族?”
“也就一个已死的郭嘉,勉勉强强称得上是寒士而已。”
“反倒是楚公你麾下,聚集了无数寒门之士,我那岳丈,翼德将军,魏文长,还有臣这个山野村夫,数不胜数。”
“若说唯才是用,楚公才是真正的唯才是用,曹操只是口号喊的震天响罢了。”
“至于说他打压士家更是无稽之谈,他所杀之名士,掰着指头都数得过来,哪怕是杨修这等谋逆大罪,他也仅只杀了杨修一人而已。”
“算起来,他杀的士家名士,还不及孙策多,反倒是所杀百姓多如牛毛,不计其数。”
一语点醒!
刘备仔细一想,曹操所杀名士,除了那些忠于汉室的汉臣之外,还真没杀几个。
哪怕是当年徐州屠城泄愤,他屠的也是平民百姓,城中士族豪姓尽皆放过。
“伯温言之有理,曹操士家没杀几人,百姓却没少杀,他所谓的唯才是举,确实不过是一句掩耳盗铃的空话。”
刘备微微点头,嘴角亦扬起一抹讽刺。
忽然眉头一皱,眼中闪过一丝忌惮:
“如照伯温你判断,曹操多半会采纳陈群这九品中正制,此制虽从长远计有大患,短期之内却确实可收拢众多人才,更能得两河士家豪姓鼎力支持。”
“如此一来,伪魏实力定然会大增。”
“再则若伪魏推行这九品中正制,明确了士族豪姓出仕为官的途径,势必也会动摇我大楚境内名士豪杰之人心向背。”
“而曹操毕竟占据着两河膏腴之地,底蕴本就深厚,这般双管齐下,孤担心伪魏很快就会恢复元气,重新扭转强弱攻守之势。”
老刘道出了心中顾虑。
萧和一笑,却不以为然道:
“楚公莫忧,这世上可没有免费的午餐,曹操既然想得到士家豪强的全力支持,那他用兵行事就势必要受士家豪强掣肘。”
“至于人心向背,楚公则更不必担心,需知我大楚立国之本,乃是均田和府兵二制。”
“千千万万在田间耕种的农夫,在战场上为楚公浴血奋战的府兵,这些人才是楚公的基本盘。”
“只要均田制和府兵制运转正常,这些人就会誓死效忠拥护楚公。”
“至于士家豪姓的支持与否,不过是锦上添花而已,却不足以动摇国本!”
刘备心头一震,眼眸中的顾虑顷刻间烟销云散。
“伯温言之有理,百姓才是孤之根本,孤何惧曹操与孤争夺士家豪姓之人心!”
刘备豪然一笑,眼神重新坚定如铁起来。
这时,萧和话锋一转,却道:
“不过百姓虽为根本,贤臣良将却多出自于士家豪姓,楚公要讨灭曹魏,兴复汉室,两者皆不可失。”
“其实臣闲暇之时,也已在为楚公拟定一部选官之法。”
“臣这选官之法,无论士家还是寒门,凡有真才实学者,皆可通过此法选拔出来,为国家所用。”
“楚公若推行此法,既可与曹魏争夺士家豪强人心,又不必担他们尾大不吊,致使君权旁落,还能剔除士家中那些庸碌无能之徒,为国家选拔出真正的人才。”
“此法,称得上是万世之法,可行千年!”
萧和当然没闲着了。
连陈群都能看出来,察举制积重难返,已经不适应这个时代,没有了重新恢复推行的土壤,必须要变革推新行制。
萧和这个穿越者,又怎么可能看不清这一点?
事实上,当初在应天时,刘备那场关于察举制的讨价,他也是在场的。
当时他虽未表态,心中却已有了方向,私下里已经在着手拟创。
今日正好借陈群出使这个契机,将这套选官之法向老刘献上。
刘备神色大振,腾的一下站了起来,眼中涌起无尽惊喜。
他是作梦也没想到,萧和不声不响中,竟然已为他拟创了一部选官之法!
这部选官之法,竟还革除了九品中正制的弊端。
更被萧和称之为万世之法,可行千年!
刘备脸上是压制不住的惊喜,忙问道:
“伯温,你这选官之法,到底是何等奇法,竟然如此了得?”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岳父关羽,我开局劝刘备奇袭襄阳,岳父关羽,我开局劝刘备奇袭襄阳最新章节,岳父关羽,我开局劝刘备奇袭襄阳 圣墟小说网!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岳父关羽,我开局劝刘备奇袭襄阳,岳父关羽,我开局劝刘备奇袭襄阳最新章节,岳父关羽,我开局劝刘备奇袭襄阳 圣墟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