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王,是臣失算,若非臣这一计,我军焉能,焉能…”

  程昱羞愧自责到话都说不下去。

  原本曹操土山之计被破,虽废了一条腿,折了数千士卒,却仍占据着主动。

  现下可好,你这一道所谓引蛇出洞之计,赔上了六座城池不说,还被刘备内外夹击大破。

  这一场仗下来,至少得折了三四万兵马吧。

  魏军的兵力优势,将就此荡然无存。

  兵力优势没了,精锐悍勇又不及楚军,又连弃了六城…

  战场的主动权,将拱手送给刘备。

  他们唯一能做的,只剩下败退陈留城,任由刘备兵临城下,反守为攻。

  身为谋主,一计令曹操遭此重创,程昱焉能不心生内疚。

  曹操却并未责备他,反倒自责道:

  “怪不得你,是孤忘了出征时说过的话,孤曾说要戒骄戒躁,不可再轻视刘备,轻视那萧和。”

  “孤不该忘了教训,就不该令尔等与那萧和斗智。”

  “今日一败,实乃孤咎由自取也。”

  曹操的精神似又遭重创,非但没责备程昱,反倒自怨自艾起来。

  司马懿见状,忙是拱手道:

  “大王,事已至此,现下绝非论责之时,当速速弃营北撤才是。”

  “只要我们主力尚在,只要我们能撤回陈留城,依靠坚城据守不战,肆机而动,我们便还有机会。”

  “倘若再不走,我全军覆没在此,我大魏万事休矣~~”

  此言一出,曹操身形一凛,自怨自艾瞬间为惊悚取代。

  程昱,蒋济等人也回过神来,纷纷劝说撤兵。

  曹操深吸一口气后,只得无力的摆了摆手:

  “传孤之命,全军弃滑亭渡,一口气撤往陈留吧~~”

  众人长松一口气。

  于是一众魏国精英们,便拥簇着瘸腿的曹操,匆匆下了望楼,向北撤去。

  鸣金声随之响起。

  本就已军心大乱的魏兵,听得金声响起,见得自家大王已走,残存的战意立时崩解。

  十几万魏军,如溃巢的蝼蚁,望风而溃。

  形势就此逆转!

  刘备怎么可能放魏军全身而退。

  十万楚军步骑,如虎狼一般,踏破魏营,沿着睢水东岸一路追击。

  一道道长长血路,从滑亭向北,一路延伸出数十里。

  曹操在付出了近四万余士卒死伤,无数军械辎重损失之后,终于是逃回了陈留城。

  刘备则统帅楚军,一路追击,连克雍丘等数城。

  时年秋末初冬。

  十万楚军,挟着大胜之威,兵临陈留城下。

  逃回陈留的曹操,收拢败军,尚有十万之众。

  只是魏军无论兵力,还是战斗力,以及精神士气,皆已不是楚军对手。

  曹操自不敢与楚军正面交锋,只得令于陈留四周设下犄角之营,摆出了一副龟缩不战,坚守陈留之势。

  这场魏楚之战,由此转入魏守楚攻态势。

  中原大震,魏国大震。

  …

  陈留城,郡府。

  “大将军于高唐,临邑一线,中了庞统之计,为楚将甘宁所败,折兵五千。”

  “大将军不得已民弃高唐,现下已西退至东阿,东武阳一线,就此转守为攻。”

  “楚将关羽闻知刘备于滑亭大胜,趁势发兵强攻我军,车骑将军和前将军不敌,连失叶县,舞阳,昆阳诸城,现下已退至襄城一线。”

  “汝南,陈国等豫州诸郡国,南部十余县,在闻知我军滑亭兵败后,继续宣布叛国投楚。”

  “颍川,陈留,及豫南诸郡众多士家豪姓,亦是人心大恐,纷纷举族北迁以避楚军。”

  “豫州各郡,现下已是人心浮动…”

  蒋济默默宣读着各条战线送来的最新急报。

  曹操则拄着拐杖,盯着地图,眉头越凝越深。

  滑亭惨败的恶果,此时已尽显无疑。

  青州颍川各军士气受损,相继为楚军击败,不得不转守为攻。

  豫州南部诸郡国,更是望风降楚,改旗易帜。

  魏国统治核心区域的士家豪强,亦是开始举族北迁,以避楚军锋芒。

  一场滑亭惨败,使得魏国在河南地的局势,是一夜之间急转直下。

  曹操愁啊,愁到一夜之间,鬓角又白了大半。

  “不想短短一月,河南局势便会恶化到如此地步,诸卿,都说说吧,孤当如何应对?”

  曹操蹒跚的转过身来,目光射向众谋臣。

  程昱低头不语。

  滑亭献计失利,已令他的自信心严重受挫,心中有计也不敢再献。

  贾诩则是眼睛半开半阖,依旧是事不关起,高高挂起的样子。

  司马懿则是秉承着做的越多,错的就会越多的原则,同样闭口不言。

  “尔等一个个食孤之禄,当此国家危难之机,却皆束手无策,孤养尔等何用?”

  曹操拐杖指向一众“哑巴”,怒不可遏的斥问道。

  众谋臣们低头的低头,瑟瑟发抖的瑟瑟发抖,依旧无人作声。

  “大王,臣有一言,不知当讲不当讲!”

  一片沉寂中,最后还是蒋济咬牙站了出来。

  曹操脸色缓和几分,拐杖一扬:

  “孤向来是从谏如流,你若有救国之策,尽可畅所欲言。”

  蒋济深吸一口气,拱手道:

  “形势到如今这般地步,豫州已然难保,再战下去,不但豫州守不住,还会白白折损十几万将士。”

  “臣以为,大王应当机立断,趁着陈留尚在,即刻将颍川,陈国,汝南等地丁口,尽数北迁至兖州一线。”

  “尔后壮士断腕,放弃许昌及陈留以南诸郡国,将我现有兵马收缩至济阳,定陶,巨野,及寿张一线,以济水为屏障,方可退保兖州。”

  蒋济此言一出,堂中立时炸开了锅。

  “大王,蒋子通所言,实乃误国之策也!”

  陈群第一个跳了出来,一脸激动道:

  “许昌乃大汉帝都,天子所在,焉能不战而弃,拱手送与刘备?”

  “颍川及豫州诸郡,皆乃中原膏腴之地,又岂能轻弃于伪楚?”

  “这一州士民,对大王是忠心耿耿,皆是愿舍身匡扶大魏的忠贞之士,大王若弃之于敌手,岂非要失尽人心?”

  “臣以为,许昌绝不可弃,颍川绝不可弃,豫州也绝不可弃也!”

  陈群一带头,高柔,杜袭等颍川豫州人,纷纷站出来,各种大义凛然,慷慨激昂的反对驳斥蒋济之论。

  你曹操问我们如何对抗刘备,我们是没辙。

  可你若想弃豫州,那就绝对不行!

  我们拥护你曹操称王,又是献粮又是献部曲,倾家荡产的跟着你打刘备,我们图个啥?

  不就是图你能守住河南地,守住豫州,守住颍川,莫要让我们的祖地,沦陷于楚国之手么?

  你现下却要不战而弃豫州,收缩战线于济水退保兖州,那我们不是白支持你了么?

  绝不可以!

  陈群等颍川士吏,自然要站出来,言辞激烈的驳斥蒋济这个寒门谋士“荒唐”进言。

  “大…大王,臣也以为,豫州断不可弃。”

  “我军滑亭一役虽折兵数万,不得不转攻为守,然主力毕竟尚存,攻不足却守有余。”

  “以臣之见,大王可向东线方面适当增兵,令大将军坚守东阿一线不出,确保楚军不能进入兖州,威胁截断黄河。”

  “西线方面,大王可令车骑将军他们收缩战线,集中兵力退保许昌。”

  “以许昌之坚,粮草之充足,车骑将军凭借他们现有兵力,守住许昌当绰绰有余。”

  “而大王当率我主力,固守陈留不战,以牵制刘备主力军团。”

  “我三路兵马皆转攻为守,坚决不与楚军交战,不给楚军任何可趁之机。”

  “刘备兵锋虽盛,然其国力毕竟不及我大魏深厚,这般僵持鏖兵下去,刘备攻久不克,必定粮尽而退。”

  “那时我们再反守为攻,未必不能收复失地,重新夺回主动权。”

  程昱不得不站出来,洋洋洒洒谋划了一道方略。

  没办法,他虽为兖州人,兖州与豫州同属河南地,所谓唇亡而齿寒。

  他自然不能坐视豫州失陷,只能硬着头皮站出来献计。

  只是他所谓的战略,洋洋洒洒说了这么多,实则就两个字:

  死守。

  击退刘备是别指望了,只能死守下去,守到刘备粮尽退兵。

  曹操思虑权衡良久,叹息一声,拂手道:

  “尔等言之有理,许都确实不能轻弃,颍川也好,豫州也罢,皆不能拱手送给大耳贼。”

  “就依仲德之计,各方向皆转入守势,与大耳贼鏖兵吧。”

  陈群等颍川士人,皆是松了口气。

  蒋济见曹操不肯放弃豫州,只得退而求其次,提前曹操以巡狩为名,将天子暂时移驾洛阳,以避楚军锋芒。

  曹操一想也对,南线既要收缩兵马至许昌,天子就有失陷于楚军之手的危险。

  那位“少帝之子”,虽然作用已有限,可将来自己能否名正言顺,合法合理的代汉称帝,这张牌还是用得上的。

  念及于此,曹操便准了蒋济所请,令许曹丕许褚率一支虎卫军南下,将天子由许昌暂迁至洛阳。

  至此,东起东阿,西至许昌,绵延千里的战线上,魏军全面转入守势。

  颍川方面。

  在曹纯,徐晃退兵许昌后,关羽迅速率大军北上,兵不血刃连夺襄城,颍阴等诸城,兵锋直逼许都。

  是日入夜。

  中军大帐之内。

  关羽与徐庶,法正,魏延,关平等众人,已在商议着攻取许昌之策。

  正议论之时,帐帘掀起,一袭青衫飘然踏入。

  众人眼前一亮,忙轰然起身,躬身齐呼:“见过萧太尉。”

  关羽亦是起身相迎,奇道:

  “伯温,你怎么来了?”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岳父关羽,我开局劝刘备奇袭襄阳,岳父关羽,我开局劝刘备奇袭襄阳最新章节,岳父关羽,我开局劝刘备奇袭襄阳 圣墟小说网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