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都。

  七万荆州楚军,会合七千赵云所部轻骑,合计近八万大军,浩浩荡荡进抵许都。

  此时陈留魏军为刘备牵制,曹操无暇分兵南下,驰援许都。

  曹纯无奈,只得尽撤外围营垒,将两万兵马全部收缩入城中固守。

  关羽大军进抵城下,便开始从容围城。

  三日之内,一座座大营拔地而起,将许都四面围成了水泄不通。

  曹纯虽兵少,却也并非全无准备。

  为防范楚军的神雷炮,曹纯是日夜赶工,将许都四面城墙加厚。

  同时在董昭的提议下,曹纯伐木为栅,事先准备好了数以千计的木栅。

  万一城墙抵挡不住神雷炮轰击,哪里出现了塌陷缺口,便立刻以现成的木栅封锁,挡住楚军第一波的趁虚来攻。

  数千民夫也被组织了起来,当魏军以木栅拒敌之时,便担土抬石,重新封闭缺口。

  万事皆备,曹纯无路可退,只能抱定死战决心,坐等楚军来攻。

  楚营,中军大帐内。

  关羽已与萧和众人,围着许都沙盘,共商破城之计。

  众人纷纷献计献策。

  有人旧事重提,主张大造神雷炮,强轰许都城墙。

  也有人主张凭借近三倍多兵力优势,四面攻城,不惜一切代价强行破城。

  一时间,众将争执不下。

  “虽说曹纯已加厚了城墙,准备下了木栅以填补缺口,不过这神雷炮也可以试一试。”

  “吾也想看看,伯温你这古今威力第一的兵器,到底会会有何等神威。”

  关羽捋着细髯微微点头,话锋一转:

  “至于不惜一切代价,强攻许都城,此乃下下之策也。”

  “兵法有用,上兵伐交,其次伐谋,其下攻城,何况还是许都此等坚城。”

  “不到万不得已,吾不会不顾将士们死伤,用无数条性命来换取攻破许都。”

  听得关羽表态,萧和眼中浮现几分敬意。

  老丈人傲上而不欺下,果然不是浪得虚名。

  他这是体恤士卒,不愿徒增牺牲。

  帐中议论渐渐沉寂下来。

  神雷炮既不能起奇效,又不能不惜将士性命强攻,众人这下便有些束手无策了。

  “其实,想要攻破许都,倒也没那么难。”

  一直不参与议论的萧和,忽然轻描淡写的来了这么一句。

  一语掀起千层浪,大帐内立时又沸腾起来。

  关羽面露喜色,忙问道:

  “伯温,莫非你已有轻取许都的奇谋妙计?”

  萧和呷一口汤茶,不紧不慢道:

  “老话说的好,再坚固的堡垒,从内部攻破却最为容易。”

  “许都城是坚城不错,可若是有人愿做内应,里应外合的话,攻破许都不就易如反掌了么。”

  内应!

  此二字一出,引得众人眼眸一亮。

  “现下许都被围,城中必人心惶惶,未必没有人想背魏归楚,以保全性命。”

  “萧太尉的意思,莫非是诱得这些人暗中归附我大楚,做我们的内应,助我们破城?”

  萧和一笑,微微点头。

  关羽恍然明悟,方知萧和是想招降城中魏臣,助他破许都。

  “原来如此,伯温此计,倒也不失为一道破城妙计。”

  关羽捋着美髯微微点头。

  这时,徐庶却道:

  “城中有能力做我军内应者,必是非富即贵,要么是手握兵权的武将,要么就是士族豪姓。”

  “许都乃曹贼在河南地的心脏所在,镇将乃其族弟曹纯,麾下魏军多为曹操当年起家的青州兵,对伪魏必是忠心耿耿。”

  “想要这些人倒戈归附我大楚,只怕不易。”

  顿了一顿,徐庶接着道:

  “再说士族豪姓,若是放在从前,这些人见大势已去,顺应形势改奉新主倒也在情理之中。”

  “然曹操推行九品中正制后,北方士族与曹魏已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牢牢的绑在了一起。”

  “尤其是颍川士族,更是在魏廷中占据了半壁江山,对曹操是倍加忠心。”

  “庶只怕,这些人必会为伪魏死战到底,未必会倒戈归附呀。”

  徐庶一席话,将许都城中形势,尽数点明。

  关羽眉头皱起,微微点头。

  楚国推行均田制,府兵制,乃至科举制,三制都是在掘士族的根儿。

  正因如此,北方士族们畏惧大楚北进,方才会推举陈群,向曹操进献九品中正制。

  目的,自然是与曹魏牢牢绑定,出人出力全力支持曹操抵御大楚北伐。

  自此之后,北方士族,可谓视大楚为洪水猛兽,不惜一切代价也要阻止刘备收复中原。

  这种情况下,还想指望颍川这帮士人,充当内应帮他们破许都,显然是不太现实。

  “伯温,元直的顾虑不无道理,你可有考虑过?”

  想明白了这一节,关羽的目光望向萧和。

  众人的目光,也齐聚萧和,等着这位神机妙算的萧太尉给出解决之策。

  谁都知道,以萧和之深谋远虑,既然提到了内应之计,自然不可能不想到徐庶所顾虑之事。

  萧和放下茶碗,意味深长道:

  “颍川乃至两河士族,为保其家族之利,自然是铁了心与楚王为敌。”

  “不过,也并非是所有士族皆重利而忘义。”

  “这许都城中,就有一个例外。”

  “而且这个人影响力之大,足以凭一己之力,助我们拿下许都。”

  例外?

  关羽与徐庶等众人对视,眼神皆是茫然,未能听出萧和言外之意。

  “伯温,那你说的这个例外,又是何人?”

  “荀彧。”

  萧和给出了那个名字。

  此名一出,关羽猛然省悟,脸上茫然骤然化为惊喜:

  “对啊,吾怎么没想到,这荀彧可为我大楚所用!”

  法正等众人,霎时间也省悟过来,立时一片沸腾欣喜。

  荀彧,曾经曹操的谋主,汉廷的尚书令,颍川士人的领袖。

  与陈群,程昱这些所谓顺应大势,果断弃汉投魏的士人不同,荀彧还是心存几分忠义的。

  当年曹丕弑君,无人敢问责,唯有荀彧于先帝灵前痛斥,请曹操斩杀曹丕以谢天下。

  曹操进位称公,向篡汉迈出实质性的一步,唯有荀彧站出来公然反对。

  由此可见,荀彧心里装着的不只是家族利益,更是汉室社稷。

  正因如此,曹操才深恨荀彧,设计想逼迫荀彧自裁。

  荀彧悲愤绝望之下,确实也险些自尽。

  谁料萧和却早有所料,请刘备派使者密会荀彧,及时救下了荀彧。

  荀彧因此断了自尽之心,选择辞官归乡,激流勇退,以保性命。

  曹操因此才没有杀荀彧。

  而鉴于荀彧的名望,其虽辞官归乡,曹操却仍对其不放心,变着法的令荀彧留居于许都,好就近监视,防范荀彧投楚。

  此时此刻,荀彧就在这许都城中。

  “荀文若虽已不为魏官,其影响力却仍在,若他肯做内应的话,必能助我们破许都!”

  “大将军,萧太尉此计,确实是轻取许都绝妙之计啊!”

  法正第一个看出此计的精妙,兴奋的叫道。

  徐庶亦是满面惊喜,说道:

  “当年大王遣使救下荀彧时,荀彧就已表示归附之意,如今我军已兵围许都,收复中原近在眼前,荀彧没理由不出手相助我们。”

  “大将军,庶以为,萧太尉此计可行!”

  关羽捋着美髯连连点头,却是好奇的目光看向萧和:

  “伯温,莫非当年你劝说大王,遣使救下荀彧之时,竟已深谋远虑,在为今日布局?”

  萧和一笑,自嘲道:

  “大将军说笑了,我就算是再深谋远虑,也不可能深谋远虑到这般地步,那我岂不成妖了?”

  “和当时只是想荀彧既心向汉室,又名满天下,就这么被曹操逼死,着实有些可惜,不如救下留给大王用。”

  “不想当时随手下的一步棋,今日正好派上了用场。”

  “这只能说,是咱们楚王气运在身呀。”

  关羽只是笑而不语。

  什么随手下的一步棋,自家女婿的自嘲,他是半个字都不信。

  你都预测到曹操会逼死荀彧,还是用一只空食盒逼其自尽,还好意思说不是深谋远虑?

  “好好好,伯温你说什么,便是什么吧。”

  关羽也不拆穿,却又道:

  “只是荀彧虽在许都,现下许都四门已封闭,我们想遣使入城,只怕不易。”

  萧和重新端起茶碗,淡淡一笑:

  “大将军放心,在我大军进抵许都之前,我便已授意邓芝,混杂于入城避难的士民之中,混入了许都。”

  “此时此刻,想必他已见到了荀彧了吧。”

  关羽恍然明悟,不禁啧啧慨叹道:

  “原来吾大军尚未北进时,你就已经在为拿下许都布局。”

  “伯温啊伯温,这一回,你总不能再否定,你是深谋远虑了吧。”

  萧和语塞,只得呵呵一笑,低头呷起了汤茶。

  感慨过后,关羽心中顾虑一扫而空,目光欣然看向了诸将:

  “伯温的计策,你们都应该听明白了吧。”

  “即日起,召集兵匠,打造神雷炮,做好攻城准备。”

  “只等邓芝说服了荀彧,愿归附我大楚,做内内应之时,我们就里应外合,一举拿下许都!”

  众将轰然起身,慨然领命。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岳父关羽,我开局劝刘备奇袭襄阳,岳父关羽,我开局劝刘备奇袭襄阳最新章节,岳父关羽,我开局劝刘备奇袭襄阳 圣墟小说网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