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宠的面色在不经意间微微一变,细微的变化里,似隐藏着某种担忧。
刘禅正处在公开场合,竟头一回毫无顾忌的直呼萧和之名,并且言辞间毫不掩饰流露出不满之情。
这无疑是一个相当不好的信号。
这一信号清晰的代表着,太子刘禅与当朝大司马萧和之间的矛盾,已然逐渐浮出水面,趋近于公开化的状态。
满宠知刘禅这个太子,有着自己的盘算,有意笼络他来钳制荆扬勋贵。
然满宠与其他曹魏降臣有着不同。
他早在当年汉水一役时,刘备仅手握襄阳一隅之地,便不幸被俘,随后归顺。
其后十余载的漫长岁月里,刘备知满宠为人刚正秉公,对他委以重任,让他掌管刑律之事。
在他的为官生涯中,做刘备臣子的时间,甚至比做曹操臣子的时间还要长久。
满宠与萧和、关羽等荆襄集团,可谓是并肩同行,经历了无数的风雨。
在大多数时候,他甚至在内心深处将自己视为了荆襄集团的一员,与他们同呼吸共命运。
也正是因为这一层深厚的关系,满宠内心深处,对于太子试图钳制削夺荆襄功臣的举动,始终难以完全认同。
而如今,局势愈发复杂。
刘禅在荀恽的挑唆之下,竟然大有与荆襄功臣集团之首萧和翻脸的迹象。
这是他绝计不想看到的局面。
一旦太子与萧和闹翻,必将引发朝堂的巨大震动,对大汉社稷不利。
于是满宠深吸一口气,极力让自己语气保持平和:
“殿下息怒,大司马这么做,想必也是为了防止计策泄露,从大局出发,为了国家大计而已。”
“大司马可是有功于国之人,陛下对他从谏如流,信任至深,信任程度在历史上可谓史无前例,既然陛下准了大司马所奏,令大将军率军移镇潼关,这就说明大司马的种种所为,皆是得到了陛下的认可。”
“倘若将来在御前争辩起来,臣以为……”
满宠点到为止,没有再继续说下去,希望刘禅能够自行领悟其中的深意。
刘禅原本正沉浸在忿怒之中,听到满宠的话,如同被一瓢冷水当头泼下,蓦的冷静了三分。
他并非愚钝之人,自然听明白了满宠的话外弦音。
满宠的话外之意,无疑是在提醒他,不要以为自己是太子,萧和是臣子,就可以肆意凌驾于萧和之上,公然与萧和翻脸。
萧和什么身份?
那是荆州功臣集团领袖,是大汉中兴功臣之首,是天子最信任的臣子,甚至有着仙人降世的光环。
这样头戴着无数光环的臣子,岂是一般臣子能够相提并论的?
倘若刘禅真的跟萧和闹翻了,将事情争到天子那里,天子会因为他是自己的儿子,就毫无原则的偏向他吗?
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没准天子一怒之下,会对他失望透顶,认定他不是做太子的那块料,废了他另立太子之位也不是没有可能。
毕竟,刘禅这太子之位屁股还没坐热,地位尚未稳固,在朝中军中的威望也还没达到无可撼动的地步。
在这个关键时刻,就跟萧和这样的国之柱石闹翻,显然不是明智之举。
刘禅虽自负,但他并不愚蠢。
满宠都点拨到了这个份上,他岂能还品不出其中利害关系。
“咳咳~~”
刘禅清了清嗓子,让自己的表情显得自然一些,说道:
“伯宁你误会了,我可没有责怪大司马的意思,我此次伐张鲁也罢,大司马将计就计也罢,皆是为了讨灭张鲁,收复汉中,都是为了我大汉的千秋大业而已。”
“大司马若能成功收复汉中,那乃是国家之幸,我身为太子自然是高兴还来不及呢,我又怎会责怪他呢?”
刘禅嘴脸一变,换上了一副欣慰表情,整个人也跟着变得大度起来,仿佛之前的愤怒从未存在过。
满宠见状松了口气,知道自己的一番话起到了作用。
于是他忙是顺水推舟,恭维刘禅:
“殿下心怀天下,气度不凡,实乃我大汉之福啊。”
荀恽在一旁见煽动未成,心中暗暗恼怒,他狠狠地瞪了满宠一眼,显然在暗怨满宠不该为刘禅降温。
眼见刘禅熄了火,荀恽心有不甘,便又装作忧心忡忡的样子,叹道:
“只是这样一来,殿下在此与张鲁死战,拖住了汉中军主力,到最后这攻破南郑,收复汉中之功却与殿下无缘。恽这个做臣下的,实在是为殿下感到不公平呀。”
听得荀恽添油加醋的一番话,刘禅心头刚刚压制下去的小火焰,蹭的一下又要烧起来。
他原本已经冷静下来的情绪,再次被荀恽的话所挑动。
满宠见状,心中暗叫不好,忙宽慰道:
“殿下莫忧,臣以为,大司马他们虽攻入汉中,但想拿下南郑,收复汉中,却还得靠殿下。”
刘禅眼眸一亮,仿佛看到了一丝希望,忙示意满宠说下去。
满宠干咳几声,稳定了一下情绪,一指南面:
“南郑乃汉中国都城,城坚而粮足,那张鲁必会亲率重兵坚守,还会坚守到底。”
“大司马他们的兵力,加起来也只有五万余人,想要旦昔间攻下南郑,谈何容易?”
“何况张鲁必会坚壁清野,令大司马他们无法就地取粮,没有从汉中就地取粮,粮草又转运艰难,大司马若久攻不下,只怕最终还是得撤兵而出,无功而返。”
话锋一转,满宠又指向眼前兴势山:
“臣料张鲁定已抽调兵马南下,兴势山敌军至少要减半,正是我们趁势进攻的时机,我们若能抓住这个机会,日夜猛攻,必能破之。”
“到时大司马撤兵而去,殿下却攻破兴势山,大军顺利由斜谷进入汉中,以我十万大军的绝对优势,定能攻破南郑。”
“彼时这收复汉中之功,岂非还归殿下所有?”
满宠洋洋洒洒,为刘禅画了一张大饼。
刘禅越听越兴奋,脸上的恼火焦虑,转眼间已化为狂喜。
“哈哈哈——”
刘禅一声狂笑:
“伯宁言之有理,言之有理啊。”
“传吾之命,大军给吾日夜猛攻兴势山,先登者吾奏请父皇为其封侯!”
号令传下,汉军上下精神大振。
将士们听到有封侯的奖赏,士气高涨,无不纷纷摩拳擦掌。
战鼓声再次响起,刚刚退下来的汉军,再次对兴势山汉中军,展开了猛攻。
“萧和,这收复汉中之功,依旧是本太子的。”
刘禅望着南郑方向,嘴角钩起一抹狞笑:
“你谋划了这么多,我会让你知道,什么叫竹篮打水一场空。”
“嘿嘿~~”
刘禅正处在公开场合,竟头一回毫无顾忌的直呼萧和之名,并且言辞间毫不掩饰流露出不满之情。
这无疑是一个相当不好的信号。
这一信号清晰的代表着,太子刘禅与当朝大司马萧和之间的矛盾,已然逐渐浮出水面,趋近于公开化的状态。
满宠知刘禅这个太子,有着自己的盘算,有意笼络他来钳制荆扬勋贵。
然满宠与其他曹魏降臣有着不同。
他早在当年汉水一役时,刘备仅手握襄阳一隅之地,便不幸被俘,随后归顺。
其后十余载的漫长岁月里,刘备知满宠为人刚正秉公,对他委以重任,让他掌管刑律之事。
在他的为官生涯中,做刘备臣子的时间,甚至比做曹操臣子的时间还要长久。
满宠与萧和、关羽等荆襄集团,可谓是并肩同行,经历了无数的风雨。
在大多数时候,他甚至在内心深处将自己视为了荆襄集团的一员,与他们同呼吸共命运。
也正是因为这一层深厚的关系,满宠内心深处,对于太子试图钳制削夺荆襄功臣的举动,始终难以完全认同。
而如今,局势愈发复杂。
刘禅在荀恽的挑唆之下,竟然大有与荆襄功臣集团之首萧和翻脸的迹象。
这是他绝计不想看到的局面。
一旦太子与萧和闹翻,必将引发朝堂的巨大震动,对大汉社稷不利。
于是满宠深吸一口气,极力让自己语气保持平和:
“殿下息怒,大司马这么做,想必也是为了防止计策泄露,从大局出发,为了国家大计而已。”
“大司马可是有功于国之人,陛下对他从谏如流,信任至深,信任程度在历史上可谓史无前例,既然陛下准了大司马所奏,令大将军率军移镇潼关,这就说明大司马的种种所为,皆是得到了陛下的认可。”
“倘若将来在御前争辩起来,臣以为……”
满宠点到为止,没有再继续说下去,希望刘禅能够自行领悟其中的深意。
刘禅原本正沉浸在忿怒之中,听到满宠的话,如同被一瓢冷水当头泼下,蓦的冷静了三分。
他并非愚钝之人,自然听明白了满宠的话外弦音。
满宠的话外之意,无疑是在提醒他,不要以为自己是太子,萧和是臣子,就可以肆意凌驾于萧和之上,公然与萧和翻脸。
萧和什么身份?
那是荆州功臣集团领袖,是大汉中兴功臣之首,是天子最信任的臣子,甚至有着仙人降世的光环。
这样头戴着无数光环的臣子,岂是一般臣子能够相提并论的?
倘若刘禅真的跟萧和闹翻了,将事情争到天子那里,天子会因为他是自己的儿子,就毫无原则的偏向他吗?
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没准天子一怒之下,会对他失望透顶,认定他不是做太子的那块料,废了他另立太子之位也不是没有可能。
毕竟,刘禅这太子之位屁股还没坐热,地位尚未稳固,在朝中军中的威望也还没达到无可撼动的地步。
在这个关键时刻,就跟萧和这样的国之柱石闹翻,显然不是明智之举。
刘禅虽自负,但他并不愚蠢。
满宠都点拨到了这个份上,他岂能还品不出其中利害关系。
“咳咳~~”
刘禅清了清嗓子,让自己的表情显得自然一些,说道:
“伯宁你误会了,我可没有责怪大司马的意思,我此次伐张鲁也罢,大司马将计就计也罢,皆是为了讨灭张鲁,收复汉中,都是为了我大汉的千秋大业而已。”
“大司马若能成功收复汉中,那乃是国家之幸,我身为太子自然是高兴还来不及呢,我又怎会责怪他呢?”
刘禅嘴脸一变,换上了一副欣慰表情,整个人也跟着变得大度起来,仿佛之前的愤怒从未存在过。
满宠见状松了口气,知道自己的一番话起到了作用。
于是他忙是顺水推舟,恭维刘禅:
“殿下心怀天下,气度不凡,实乃我大汉之福啊。”
荀恽在一旁见煽动未成,心中暗暗恼怒,他狠狠地瞪了满宠一眼,显然在暗怨满宠不该为刘禅降温。
眼见刘禅熄了火,荀恽心有不甘,便又装作忧心忡忡的样子,叹道:
“只是这样一来,殿下在此与张鲁死战,拖住了汉中军主力,到最后这攻破南郑,收复汉中之功却与殿下无缘。恽这个做臣下的,实在是为殿下感到不公平呀。”
听得荀恽添油加醋的一番话,刘禅心头刚刚压制下去的小火焰,蹭的一下又要烧起来。
他原本已经冷静下来的情绪,再次被荀恽的话所挑动。
满宠见状,心中暗叫不好,忙宽慰道:
“殿下莫忧,臣以为,大司马他们虽攻入汉中,但想拿下南郑,收复汉中,却还得靠殿下。”
刘禅眼眸一亮,仿佛看到了一丝希望,忙示意满宠说下去。
满宠干咳几声,稳定了一下情绪,一指南面:
“南郑乃汉中国都城,城坚而粮足,那张鲁必会亲率重兵坚守,还会坚守到底。”
“大司马他们的兵力,加起来也只有五万余人,想要旦昔间攻下南郑,谈何容易?”
“何况张鲁必会坚壁清野,令大司马他们无法就地取粮,没有从汉中就地取粮,粮草又转运艰难,大司马若久攻不下,只怕最终还是得撤兵而出,无功而返。”
话锋一转,满宠又指向眼前兴势山:
“臣料张鲁定已抽调兵马南下,兴势山敌军至少要减半,正是我们趁势进攻的时机,我们若能抓住这个机会,日夜猛攻,必能破之。”
“到时大司马撤兵而去,殿下却攻破兴势山,大军顺利由斜谷进入汉中,以我十万大军的绝对优势,定能攻破南郑。”
“彼时这收复汉中之功,岂非还归殿下所有?”
满宠洋洋洒洒,为刘禅画了一张大饼。
刘禅越听越兴奋,脸上的恼火焦虑,转眼间已化为狂喜。
“哈哈哈——”
刘禅一声狂笑:
“伯宁言之有理,言之有理啊。”
“传吾之命,大军给吾日夜猛攻兴势山,先登者吾奏请父皇为其封侯!”
号令传下,汉军上下精神大振。
将士们听到有封侯的奖赏,士气高涨,无不纷纷摩拳擦掌。
战鼓声再次响起,刚刚退下来的汉军,再次对兴势山汉中军,展开了猛攻。
“萧和,这收复汉中之功,依旧是本太子的。”
刘禅望着南郑方向,嘴角钩起一抹狞笑:
“你谋划了这么多,我会让你知道,什么叫竹篮打水一场空。”
“嘿嘿~~”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岳父关羽,我开局劝刘备奇袭襄阳,岳父关羽,我开局劝刘备奇袭襄阳最新章节,岳父关羽,我开局劝刘备奇袭襄阳 圣墟小说网!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岳父关羽,我开局劝刘备奇袭襄阳,岳父关羽,我开局劝刘备奇袭襄阳最新章节,岳父关羽,我开局劝刘备奇袭襄阳 圣墟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