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取得一系列突破之后,李青松最为看重的两项技术也在不久之后取得了突破。
重力护罩和重力炮!
当初云罗文明帮自己解决硅基寄生天灾之时的场景可是给李青松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
后续与紫月文明决战,紫月文明凭借得自空间级魔眼的简陋版重力炮为自己带来的巨大压力还恍若昨天。
而直到此刻,在万有理论的基础之上,李青松终于也完成了相应的应用物理层面的障碍,真正将这一项技术应用到了战斗武器之中。
以多重聚变反应堆为能源供应的,基于万有理论的,可以随意向对手施加高重力或者负重力,借助引力来拉扯对方科技造物的重力武器!
并且,是李青松完全掌握全链条生产与制造技术,完全掌握其原理,可以随着自己心意对其作出改造或者优化升级的重力武器!
在重力武器诞生之后,重力护罩技术也随之出现。
所谓的重力护罩,在李青松看来其实并不能算是常规意义上的护罩。它更像是一种重力抵消设备。
当对方操纵重力试图影响己方飞船构造的时候,己方便在对应区域生成一股相反的重力,抵消对方的重力影响。
当然,除此之外,它也可以通过精准且微小的重力炮,精准为弹丸、地雷等小型设备施加影响,将其推离现有轨道,避免影响到己方。
从这方面看,重力护罩的运转机制倒是和电弱阶段的自动防御系统差不多。
“重力炮和重力护罩,才是引力级别文明的基础装置啊。
最为直观的,衡量一个引力文明科技发展高低的便是这两种装置的性能。
它们的极限作用力越高、反应速度越快、反应越精准,便意味着这个引力文明科技程度越高。同时,能制造出如此级别的重力装置,其对曲率空间的把握程度也必定更高,便自然而然的带来了更高的航速。”
李青松心中闪过一抹明悟。
就像现在,自己的重力炮最多仅能在一万公里内,为目标施加不超过50倍地球的重力,对应的,自己的曲率飞船成熟之后,航速便大概在2倍光速的样子。
而当初云罗文明的航速可远远不止如此。据李青松估计,有可能已经达到了6-7倍光速的样子。
“从这方面来看,云罗文明的科技程度就算没有达到引力巅峰,恐怕也到了较高层次,冲击暗力阶段有望。”
想起云罗文明,李青松又轻轻叹了口气:“不知道他们现在如何了。哎……”
收拢思绪,李青松再度将自己的注意力放到了科学研究上。
伴随着重力科技的一路突破,李青松打算为自己的舰队做一个革新。
现有的无论哪种飞船,在需要重力的时候全部都是通过自转来营造的,譬如那些大型居住飞船。
但这意味着一个很严重的问题,那便是这种滚筒状的飞船,内部空间利用率极低。
靠近自转轴的数百米半径的空间都无法有效利用。并且一旦加减速,内部便会受到严重影响。
以往的居住飞船,一片湖泊,面积最大也不会超过1平方公里,总水量不超过500万吨。
一旦超过,加减速阶段便会出现无法抑制的浪涌现象,进而影响到整艘飞船。
不仅如此,原来的居住飞船内部,一切建造都服从“易于固定”的原则,否则在加减速阶段便有可能会塌陷,崩塌。
这为居住飞船造成了很大的限制。虽然李青松已经在尽力改善其内部环境,但比起真正的自然环境来仍旧有较大差距。
现在,李青松打算将这些飞船全部替换掉。
一艘庞大的飞船已经在船坞之中渐渐成型。
区别于以往的滚筒状居住飞船,此刻的这艘居住飞船是长方体形状的。
它的长度达到了20公里,宽度有15公里,高度则有10公里左右。
它内部分为10层,每一层层高1000米,面积则有300平方公里,10层的总面积便是3000平方公里。
依据不同的建造风格,这10层之中每一层都有不同的用途。
或者高楼林立,霓虹闪烁,完全一副大都市的模样,或者雪山高耸,气候严寒,或者山脉起伏,鸟鸣兽吼声随处可见,又或者平原广袤,一片乡村风景,又或者湖泊星罗棋布,河流奔腾。
此刻有了重力科技,李青松终于可以大展拳脚,将符合人类,符合各个种族审美的那些自然风景全部原汁原味,不做丝毫修改的迁移到居住飞船之中,且丝毫不担心它们会受到太空无重力环境的影响,也不必受到滚筒状飞船的限制,更不必担心加减速阶段的过载!
总计3000平方公里,纵然做了如此之多的风景布置,这艘飞船同样可以承载100万名以上的智慧生命。
如果换做以都市为主,承载人口最多、层高仅有100米左右,内部划分为100层,总面积达到3万平方公里的都市飞船的话,这一艘居住飞船而已,便可以承载5000万名以上的智慧生命。
相比起以往的滚筒状居住飞船简直是几十倍的提升。
并且就算承载了如此之多的人口,都市飞船内部的智慧生命们也能生活的舒舒服服,丝毫不会感觉到局促。
因为就算是都市飞船,内部也会有星罗棋布的各种自然景观与风景。郊区小山、城市公园、各种小溪小河、各种绿植等等,一个都不会少。
在都市飞船之外,李青松还会建造专门的旅游飞船,高山雪原、莽莽丛林、浩瀚海洋、大江大河、无边草原等等,全部齐备。
这第一艘居住飞船仅仅是将各种要素齐备到了一艘飞船之中而已。
花费了十余年时间,这一艘装备了重力炮、重力护罩、全套重力发生仪,采取了多重核聚变为能源,内部齐备了所有种族智慧生命所有风景的飞船终于建成。
李青松随之向总数高达1200亿以上的智慧生命们公布了这个振奋人心的消息,并同时宣布,因为这只是第一艘试验型居住飞船的缘故,第一批可以获准搬迁的名额仅有100万个。
并且,这些名额并不会对外开放,而是会以奖励的形式,将其分给当初跟随海默蓝前去寻找重力生命的英雄本人或者家属,以及这些年来表现优秀突出,获得了种族及以上荣誉表彰的优秀人士,以及在科研攻关任务之中做出了突出贡献的科研人员、后勤组织人员、工程与工业人员及其家属。
这一安排合情合理,谁都说不出不对来。
在无数道艳羡目光的注视之下,第一批搬迁人员终于乘坐着摆渡飞船离开原来所在的居住飞船,来到了这艘被李青松命名为“母星一号”的居住飞船上。
众多摄像机注视下,摆渡飞船们对接到了一个又一个舱门之前。巨大的舱门打开,温暖湿润的空气瞬间涌过来,这些为文明做出了突出贡献的人员和家属们在这一刻如同中了定身术一般,全部呆在了那里。
无数台终端屏幕之前,观看着这一次直播的人们也全部屏住了呼吸,不由自主的发出了同一种感叹。
“太美了……”
母星一号飞船之前,不知道多少人不自觉的跪在了地上,泪流满面。
“我梦想之中的母星,当初我们种族发源的地方应该就是这样的景色,我在梦中见到过许多次。”
“这就是未来我们要生活的地方吗……”
100万名以上智慧生命满怀着敬畏,以一种无法用言语描述的神圣心理进入到了这艘巨大无比的飞船之中。
接下来一段时间里,来自这艘飞船的任何消息都会在整个智慧生命族群之中引发众多关注。
未能获得名额的人们看着母星一号飞船之中的风景,看着自己此刻所居住的飞船,心中总是会涌现出难以抑制的冲动和期待。
哪怕李青松多次反复宣布,更多的母星飞船正在建造,未来每一名智慧生物都会搬迁到母星飞船之中居住,一个人都不会少,现在只需要耐心等待即可,属于智慧生命们的网络仍旧被催促声形成的海浪所淹没。
幸好有了第一艘综合性母星飞船的建造经验,第二批的建造应该会快许多。并且这一批,李青松打算一次性造20艘,一个种族一艘。
因为无需将20个种族每一个种族审美之中的风景全部兼顾,只需要对应一个种族的风景即可,这20艘母星飞船虽然同样是综合性飞船,但每一艘可供居住的人数仍旧再度提升,从100万提升到了500万。
如此,又是总计一亿个名额出现,并且在最多5年之后就会兑现。
这一次,李青松宣布会面向所有种族开放评选。而评选的标准,则是个人的贡献度。
谁对文明整体贡献越高,谁入选的概率便越大。
公布这一评选标准后,总计1200多亿名智慧生命瞬间陷入到了疯狂之中,工作热情不知道上涨了多少。
看到这一幕,李青松欣慰的点了点头。
“虽然不可能比得上内部组织力到达极限的魔眼文明,但这一阶段,这些智慧生命们的组织力和生产力超过以往的哈维勒文明还是不成问题的。”
来自于智慧生命族群的助力骤然增加,李青松的整体科技发展速度再度提升。
很快,第一艘采取了全新技术制造的,装备了多重聚变反应堆、重力炮、重力护罩、全新的深空雷达、常规高速推进器等设施的水星级战舰便造了出来。
第一批,李青松便造了一万艘,然后将它们全都丢到了太空中,展开实战演习,并在实战之中寻找可以优化提升的地方。
然后便是金星级战舰,再是地球级,火星级。
此刻,100艘以上的火星级战舰也投入到了实战演习中。但这并不是李青松研究军事科技的终点。
他预感到,伴随着重力科技的突破,自己研发比火星级战舰更大、战斗力更强的新一代超大型战舰,木星级战舰的时机已经成熟。
为了研发木星级战舰,李青松专门调拨了50亿名克隆体,加上数百万智慧生命飞船和武器专家投入到了研究之中。
总计二十余个大的领域,数十万个细分领域,每一个领域都对应至少十几个大型研究所,需要动用两座以上的超算和数座工厂、聚变电站等,李青松不惜血本,全力投入。
最终,一艘像是十几块厚重铁块拼装而成,整体有些像是飞机模样,但比飞机要大了许多倍,且表面并不光滑,满满都是各种设备的巨型飞船被李青松造了出来。
太空战舰当然是不需要考虑气动性能的,此刻之所以造成了像是飞机的模样,完全是因为此刻有了重力科技,李青松无需再考虑整体上的飞船各部位结合是否符合重力学原理,做飞船设计的时候便只需要考虑实用的缘故。
这种外形,能最大兼顾内部能源、动力、武器、仓储、防御、维护保养等各个系统之间的性能,获取到最大的战斗力。
这全新一代的木星级战舰,其总长度达到了9公里左右,超出火星级战舰足足20倍还多,满载总质量也一举从火星级战舰的约30万吨提升到了1000万吨左右。
它上面装备的巨型重力炮,因为充足的设计空间和足够的能源供应,其性能更是提升到了正负150倍地球重力的地步。
两门重力炮同时激发,一门向目标施加正150倍重力的吸力,另一门向目标施加负150倍地球重力的斥力,总计300倍地球重力的潮汐力之下,纵然是同样采取重力科技制造的火星级战舰,都会被它轻易撕裂。
而这样的重型重力炮,在这艘木星级战舰之上装备了足足100门!
它的重力防御系统性能也极为强悍,不仅全飞船任何一个部位都能做到抵消120倍地球重力的程度,特殊设计的飞船结构,也能让单个区域在20余倍的地球重力之下保持完好。
除去重力系统外,源自于强核阶段,但在引力文明阶段再度升级强化的能量炮、能量护罩、高能烧灼激光、辐射激光、火炮、导弹等等,以及引力文明阶段特有的,装载了重力炸弹的星际地雷、导弹、炮弹等武器,也全部装备在了上面。
这就是一艘完完全全为战争而生的杀戮怪物。如果让它全力施为的话,就算是一颗矮行星,也会被它接连不断的进攻完全撕裂。
它的强悍战斗力在实战演习之中展露无遗。
原本仅有火星级及以下战舰参与的星际战斗,在一方迎来木星级战舰的加入后,另一方瞬间迎来了溃败。
连己方视之为旗舰飞船的火星级战舰都被撕裂,再坚固的防线都会在对方冲击之下瞬间冲破,灭掉地球级、金星级、水星级战舰更是如同杀鸡一般,这还怎么打?
这一刻,李青松如同看到了在冷兵器作战时代,狂躁且全身披甲,完全听命于操纵者的凶猛战象冲入到步兵群落之中的场景。
有了木星级战舰,李青松的战斗力直接提升了一倍之多。
“这木星级战舰好是好,只可惜,造价也太高了啊,需要的战士数量也太多太多。”
李青松叹息着,放弃了将木星级战舰造它个一千两千艘的打算。
木星级战舰已经不再是单单堆积工业实力便能批量制造的存在了。
有一些特殊的零部件,纵然以李青松的工业实力也没办法快速制造,而只能通过时间的积累慢慢积攒。
就算此刻李青松最大意识连接数已经提升到了1000亿,这1000亿克隆体别的什么都不做,将所有工业实力全都投入到建造木星级战舰上,平均一艘木星级战舰也需要10年才能造出来。
后续更是需要一支庞大的维护团队,在每一次出动后对其进行维护保养,耗费惊人。
用于操纵这艘木星级战舰的克隆体更是高达60万名。
这还是在有对等水平的智能AI作为辅助的前提下。
换做普通的文明,算上文明内部的内耗以及沟通成本,恐怕每一艘木星级战舰都需要150年以上才能造出来,且每一艘都需要至少200万名军人同时操纵才能控制,并且每一名都必须是经受过刻苦训练,极为优秀卓越的战士才行。
按照三班倒来计算,区区一艘木星级战舰而已,一个文明便需要配备包括后勤人员在内,总计1000万人才能支撑起它的运转。
——非战斗时期当然不需要这么多人,但谁知道战争什么时候发生?就算现在是和平阶段,可是哪个文明敢把这些人撤掉?
恐怕不仅不敢撤掉,还必须要时不时让这艘木星级战舰出动一下,如此才能保持团队的水平,不至于人才断代。
据李青松估计,引力文明阶段,正统智慧文明的人口上限约在一万亿左右。
而,就算这个文明的内部组织度再高,只要还处在正常阶段,恐怕都没办法同时拥有20艘以上的木星级战舰,其中最多只能同时出动10艘而已。
数量再多的话,单单日常消耗就能把一个庞大文明给拖死。
当然,李青松在这方面是有独特优势的。但就算如此,经过综合评估之后,李青松也不敢建造太多,也就是造个200艘储备着,维护着,同时最多出动100艘而已。
完成了木星级飞船的设计,后续按部就班的保持着生产,李青松的注意力转移到了另一个更加重要的方面。
这,也将会是李青松在这个恒星系之中,需要完成的最后一项重要任务。
早在突破引力之前,李青松就曾经设想过一个问题,那便是,基于统一力的统一力场,在统一引力,将统一力升级为万有力之后,能否也实现升级?
统一力场对敌人造成杀伤的原理,是大量释放统一力的承载粒子,也即X和Y玻色子,诱发敌方舰队组成材料内部的强核力,强行将质量转化为能量进而造成杀伤。
那么……统一引力之后的万有力,是否也能如此?
基于这个猜想,李青松进行了大量的试验,最终确认,这完全是有希望做到的。
并且,将承载万有力的万有粒子与承载统一力的X和Y玻色子融合,其效果更好!
因为作用于对手战舰本体的万有粒子会迅速发生对称性破缺,释放出实引力子。这些实引力子作用于物质,会降低物体本身对于统一力的天然抗性,更容易被诱发出存在于核子间的强核力,其释放的能量便更多,杀伤力更大。
并且,引入万有粒子之后,引力文明所具备的更先进的能量护罩,其对X和Y粒子更强大的拦截作用也会被万有粒子突破,让X和Y粒子更容易与物质本身发生反应。
基础原理搞清楚了,现在所需要做的便是实现。
在这一阶段,李青松遇到了较大的困难。
原因很简单,万有力自发对称性破缺的速度太快,时间太短。李青松所生成的实引力子根本来不及投放到对方战舰身上去。
经过大量的思考和试验后,李青松终于找到了可行路径。
“既然万有粒子无法长距离投放,那么……不如将敌方战舰本身当成万有粒子的生产基地!”
具体的实现逻辑也很简单:李青松只需要建造具备足够能级的粒子对撞机,为氦核加速,然后发射氦核令其撞击敌方战舰本体,将敌方战舰当成粒子对撞机之中的标靶,撞击之后,在对应部位立刻就会生成微型黑洞,并瞬间湮灭,释放出实引力子。
实引力子迅速与物质发生反应,由实向虚的同时也影响物质结构,并且影响能量护罩,为X和Y粒子的到来打开通路,令其也能顺利作用到物质上。
一套组合拳下来,多重因素结合,便能释放出更强大的能量,获取到更大的战果!
只是这样一来,万有力场的复杂度必定会比统一力场高出数倍,乃至十几倍。这又对李青松的算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但,感受着自己已经提升到1000亿的意识连接数,李青松丝毫没有将复杂度的提升放在心上。
重力护罩和重力炮!
当初云罗文明帮自己解决硅基寄生天灾之时的场景可是给李青松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
后续与紫月文明决战,紫月文明凭借得自空间级魔眼的简陋版重力炮为自己带来的巨大压力还恍若昨天。
而直到此刻,在万有理论的基础之上,李青松终于也完成了相应的应用物理层面的障碍,真正将这一项技术应用到了战斗武器之中。
以多重聚变反应堆为能源供应的,基于万有理论的,可以随意向对手施加高重力或者负重力,借助引力来拉扯对方科技造物的重力武器!
并且,是李青松完全掌握全链条生产与制造技术,完全掌握其原理,可以随着自己心意对其作出改造或者优化升级的重力武器!
在重力武器诞生之后,重力护罩技术也随之出现。
所谓的重力护罩,在李青松看来其实并不能算是常规意义上的护罩。它更像是一种重力抵消设备。
当对方操纵重力试图影响己方飞船构造的时候,己方便在对应区域生成一股相反的重力,抵消对方的重力影响。
当然,除此之外,它也可以通过精准且微小的重力炮,精准为弹丸、地雷等小型设备施加影响,将其推离现有轨道,避免影响到己方。
从这方面看,重力护罩的运转机制倒是和电弱阶段的自动防御系统差不多。
“重力炮和重力护罩,才是引力级别文明的基础装置啊。
最为直观的,衡量一个引力文明科技发展高低的便是这两种装置的性能。
它们的极限作用力越高、反应速度越快、反应越精准,便意味着这个引力文明科技程度越高。同时,能制造出如此级别的重力装置,其对曲率空间的把握程度也必定更高,便自然而然的带来了更高的航速。”
李青松心中闪过一抹明悟。
就像现在,自己的重力炮最多仅能在一万公里内,为目标施加不超过50倍地球的重力,对应的,自己的曲率飞船成熟之后,航速便大概在2倍光速的样子。
而当初云罗文明的航速可远远不止如此。据李青松估计,有可能已经达到了6-7倍光速的样子。
“从这方面来看,云罗文明的科技程度就算没有达到引力巅峰,恐怕也到了较高层次,冲击暗力阶段有望。”
想起云罗文明,李青松又轻轻叹了口气:“不知道他们现在如何了。哎……”
收拢思绪,李青松再度将自己的注意力放到了科学研究上。
伴随着重力科技的一路突破,李青松打算为自己的舰队做一个革新。
现有的无论哪种飞船,在需要重力的时候全部都是通过自转来营造的,譬如那些大型居住飞船。
但这意味着一个很严重的问题,那便是这种滚筒状的飞船,内部空间利用率极低。
靠近自转轴的数百米半径的空间都无法有效利用。并且一旦加减速,内部便会受到严重影响。
以往的居住飞船,一片湖泊,面积最大也不会超过1平方公里,总水量不超过500万吨。
一旦超过,加减速阶段便会出现无法抑制的浪涌现象,进而影响到整艘飞船。
不仅如此,原来的居住飞船内部,一切建造都服从“易于固定”的原则,否则在加减速阶段便有可能会塌陷,崩塌。
这为居住飞船造成了很大的限制。虽然李青松已经在尽力改善其内部环境,但比起真正的自然环境来仍旧有较大差距。
现在,李青松打算将这些飞船全部替换掉。
一艘庞大的飞船已经在船坞之中渐渐成型。
区别于以往的滚筒状居住飞船,此刻的这艘居住飞船是长方体形状的。
它的长度达到了20公里,宽度有15公里,高度则有10公里左右。
它内部分为10层,每一层层高1000米,面积则有300平方公里,10层的总面积便是3000平方公里。
依据不同的建造风格,这10层之中每一层都有不同的用途。
或者高楼林立,霓虹闪烁,完全一副大都市的模样,或者雪山高耸,气候严寒,或者山脉起伏,鸟鸣兽吼声随处可见,又或者平原广袤,一片乡村风景,又或者湖泊星罗棋布,河流奔腾。
此刻有了重力科技,李青松终于可以大展拳脚,将符合人类,符合各个种族审美的那些自然风景全部原汁原味,不做丝毫修改的迁移到居住飞船之中,且丝毫不担心它们会受到太空无重力环境的影响,也不必受到滚筒状飞船的限制,更不必担心加减速阶段的过载!
总计3000平方公里,纵然做了如此之多的风景布置,这艘飞船同样可以承载100万名以上的智慧生命。
如果换做以都市为主,承载人口最多、层高仅有100米左右,内部划分为100层,总面积达到3万平方公里的都市飞船的话,这一艘居住飞船而已,便可以承载5000万名以上的智慧生命。
相比起以往的滚筒状居住飞船简直是几十倍的提升。
并且就算承载了如此之多的人口,都市飞船内部的智慧生命们也能生活的舒舒服服,丝毫不会感觉到局促。
因为就算是都市飞船,内部也会有星罗棋布的各种自然景观与风景。郊区小山、城市公园、各种小溪小河、各种绿植等等,一个都不会少。
在都市飞船之外,李青松还会建造专门的旅游飞船,高山雪原、莽莽丛林、浩瀚海洋、大江大河、无边草原等等,全部齐备。
这第一艘居住飞船仅仅是将各种要素齐备到了一艘飞船之中而已。
花费了十余年时间,这一艘装备了重力炮、重力护罩、全套重力发生仪,采取了多重核聚变为能源,内部齐备了所有种族智慧生命所有风景的飞船终于建成。
李青松随之向总数高达1200亿以上的智慧生命们公布了这个振奋人心的消息,并同时宣布,因为这只是第一艘试验型居住飞船的缘故,第一批可以获准搬迁的名额仅有100万个。
并且,这些名额并不会对外开放,而是会以奖励的形式,将其分给当初跟随海默蓝前去寻找重力生命的英雄本人或者家属,以及这些年来表现优秀突出,获得了种族及以上荣誉表彰的优秀人士,以及在科研攻关任务之中做出了突出贡献的科研人员、后勤组织人员、工程与工业人员及其家属。
这一安排合情合理,谁都说不出不对来。
在无数道艳羡目光的注视之下,第一批搬迁人员终于乘坐着摆渡飞船离开原来所在的居住飞船,来到了这艘被李青松命名为“母星一号”的居住飞船上。
众多摄像机注视下,摆渡飞船们对接到了一个又一个舱门之前。巨大的舱门打开,温暖湿润的空气瞬间涌过来,这些为文明做出了突出贡献的人员和家属们在这一刻如同中了定身术一般,全部呆在了那里。
无数台终端屏幕之前,观看着这一次直播的人们也全部屏住了呼吸,不由自主的发出了同一种感叹。
“太美了……”
母星一号飞船之前,不知道多少人不自觉的跪在了地上,泪流满面。
“我梦想之中的母星,当初我们种族发源的地方应该就是这样的景色,我在梦中见到过许多次。”
“这就是未来我们要生活的地方吗……”
100万名以上智慧生命满怀着敬畏,以一种无法用言语描述的神圣心理进入到了这艘巨大无比的飞船之中。
接下来一段时间里,来自这艘飞船的任何消息都会在整个智慧生命族群之中引发众多关注。
未能获得名额的人们看着母星一号飞船之中的风景,看着自己此刻所居住的飞船,心中总是会涌现出难以抑制的冲动和期待。
哪怕李青松多次反复宣布,更多的母星飞船正在建造,未来每一名智慧生物都会搬迁到母星飞船之中居住,一个人都不会少,现在只需要耐心等待即可,属于智慧生命们的网络仍旧被催促声形成的海浪所淹没。
幸好有了第一艘综合性母星飞船的建造经验,第二批的建造应该会快许多。并且这一批,李青松打算一次性造20艘,一个种族一艘。
因为无需将20个种族每一个种族审美之中的风景全部兼顾,只需要对应一个种族的风景即可,这20艘母星飞船虽然同样是综合性飞船,但每一艘可供居住的人数仍旧再度提升,从100万提升到了500万。
如此,又是总计一亿个名额出现,并且在最多5年之后就会兑现。
这一次,李青松宣布会面向所有种族开放评选。而评选的标准,则是个人的贡献度。
谁对文明整体贡献越高,谁入选的概率便越大。
公布这一评选标准后,总计1200多亿名智慧生命瞬间陷入到了疯狂之中,工作热情不知道上涨了多少。
看到这一幕,李青松欣慰的点了点头。
“虽然不可能比得上内部组织力到达极限的魔眼文明,但这一阶段,这些智慧生命们的组织力和生产力超过以往的哈维勒文明还是不成问题的。”
来自于智慧生命族群的助力骤然增加,李青松的整体科技发展速度再度提升。
很快,第一艘采取了全新技术制造的,装备了多重聚变反应堆、重力炮、重力护罩、全新的深空雷达、常规高速推进器等设施的水星级战舰便造了出来。
第一批,李青松便造了一万艘,然后将它们全都丢到了太空中,展开实战演习,并在实战之中寻找可以优化提升的地方。
然后便是金星级战舰,再是地球级,火星级。
此刻,100艘以上的火星级战舰也投入到了实战演习中。但这并不是李青松研究军事科技的终点。
他预感到,伴随着重力科技的突破,自己研发比火星级战舰更大、战斗力更强的新一代超大型战舰,木星级战舰的时机已经成熟。
为了研发木星级战舰,李青松专门调拨了50亿名克隆体,加上数百万智慧生命飞船和武器专家投入到了研究之中。
总计二十余个大的领域,数十万个细分领域,每一个领域都对应至少十几个大型研究所,需要动用两座以上的超算和数座工厂、聚变电站等,李青松不惜血本,全力投入。
最终,一艘像是十几块厚重铁块拼装而成,整体有些像是飞机模样,但比飞机要大了许多倍,且表面并不光滑,满满都是各种设备的巨型飞船被李青松造了出来。
太空战舰当然是不需要考虑气动性能的,此刻之所以造成了像是飞机的模样,完全是因为此刻有了重力科技,李青松无需再考虑整体上的飞船各部位结合是否符合重力学原理,做飞船设计的时候便只需要考虑实用的缘故。
这种外形,能最大兼顾内部能源、动力、武器、仓储、防御、维护保养等各个系统之间的性能,获取到最大的战斗力。
这全新一代的木星级战舰,其总长度达到了9公里左右,超出火星级战舰足足20倍还多,满载总质量也一举从火星级战舰的约30万吨提升到了1000万吨左右。
它上面装备的巨型重力炮,因为充足的设计空间和足够的能源供应,其性能更是提升到了正负150倍地球重力的地步。
两门重力炮同时激发,一门向目标施加正150倍重力的吸力,另一门向目标施加负150倍地球重力的斥力,总计300倍地球重力的潮汐力之下,纵然是同样采取重力科技制造的火星级战舰,都会被它轻易撕裂。
而这样的重型重力炮,在这艘木星级战舰之上装备了足足100门!
它的重力防御系统性能也极为强悍,不仅全飞船任何一个部位都能做到抵消120倍地球重力的程度,特殊设计的飞船结构,也能让单个区域在20余倍的地球重力之下保持完好。
除去重力系统外,源自于强核阶段,但在引力文明阶段再度升级强化的能量炮、能量护罩、高能烧灼激光、辐射激光、火炮、导弹等等,以及引力文明阶段特有的,装载了重力炸弹的星际地雷、导弹、炮弹等武器,也全部装备在了上面。
这就是一艘完完全全为战争而生的杀戮怪物。如果让它全力施为的话,就算是一颗矮行星,也会被它接连不断的进攻完全撕裂。
它的强悍战斗力在实战演习之中展露无遗。
原本仅有火星级及以下战舰参与的星际战斗,在一方迎来木星级战舰的加入后,另一方瞬间迎来了溃败。
连己方视之为旗舰飞船的火星级战舰都被撕裂,再坚固的防线都会在对方冲击之下瞬间冲破,灭掉地球级、金星级、水星级战舰更是如同杀鸡一般,这还怎么打?
这一刻,李青松如同看到了在冷兵器作战时代,狂躁且全身披甲,完全听命于操纵者的凶猛战象冲入到步兵群落之中的场景。
有了木星级战舰,李青松的战斗力直接提升了一倍之多。
“这木星级战舰好是好,只可惜,造价也太高了啊,需要的战士数量也太多太多。”
李青松叹息着,放弃了将木星级战舰造它个一千两千艘的打算。
木星级战舰已经不再是单单堆积工业实力便能批量制造的存在了。
有一些特殊的零部件,纵然以李青松的工业实力也没办法快速制造,而只能通过时间的积累慢慢积攒。
就算此刻李青松最大意识连接数已经提升到了1000亿,这1000亿克隆体别的什么都不做,将所有工业实力全都投入到建造木星级战舰上,平均一艘木星级战舰也需要10年才能造出来。
后续更是需要一支庞大的维护团队,在每一次出动后对其进行维护保养,耗费惊人。
用于操纵这艘木星级战舰的克隆体更是高达60万名。
这还是在有对等水平的智能AI作为辅助的前提下。
换做普通的文明,算上文明内部的内耗以及沟通成本,恐怕每一艘木星级战舰都需要150年以上才能造出来,且每一艘都需要至少200万名军人同时操纵才能控制,并且每一名都必须是经受过刻苦训练,极为优秀卓越的战士才行。
按照三班倒来计算,区区一艘木星级战舰而已,一个文明便需要配备包括后勤人员在内,总计1000万人才能支撑起它的运转。
——非战斗时期当然不需要这么多人,但谁知道战争什么时候发生?就算现在是和平阶段,可是哪个文明敢把这些人撤掉?
恐怕不仅不敢撤掉,还必须要时不时让这艘木星级战舰出动一下,如此才能保持团队的水平,不至于人才断代。
据李青松估计,引力文明阶段,正统智慧文明的人口上限约在一万亿左右。
而,就算这个文明的内部组织度再高,只要还处在正常阶段,恐怕都没办法同时拥有20艘以上的木星级战舰,其中最多只能同时出动10艘而已。
数量再多的话,单单日常消耗就能把一个庞大文明给拖死。
当然,李青松在这方面是有独特优势的。但就算如此,经过综合评估之后,李青松也不敢建造太多,也就是造个200艘储备着,维护着,同时最多出动100艘而已。
完成了木星级飞船的设计,后续按部就班的保持着生产,李青松的注意力转移到了另一个更加重要的方面。
这,也将会是李青松在这个恒星系之中,需要完成的最后一项重要任务。
早在突破引力之前,李青松就曾经设想过一个问题,那便是,基于统一力的统一力场,在统一引力,将统一力升级为万有力之后,能否也实现升级?
统一力场对敌人造成杀伤的原理,是大量释放统一力的承载粒子,也即X和Y玻色子,诱发敌方舰队组成材料内部的强核力,强行将质量转化为能量进而造成杀伤。
那么……统一引力之后的万有力,是否也能如此?
基于这个猜想,李青松进行了大量的试验,最终确认,这完全是有希望做到的。
并且,将承载万有力的万有粒子与承载统一力的X和Y玻色子融合,其效果更好!
因为作用于对手战舰本体的万有粒子会迅速发生对称性破缺,释放出实引力子。这些实引力子作用于物质,会降低物体本身对于统一力的天然抗性,更容易被诱发出存在于核子间的强核力,其释放的能量便更多,杀伤力更大。
并且,引入万有粒子之后,引力文明所具备的更先进的能量护罩,其对X和Y粒子更强大的拦截作用也会被万有粒子突破,让X和Y粒子更容易与物质本身发生反应。
基础原理搞清楚了,现在所需要做的便是实现。
在这一阶段,李青松遇到了较大的困难。
原因很简单,万有力自发对称性破缺的速度太快,时间太短。李青松所生成的实引力子根本来不及投放到对方战舰身上去。
经过大量的思考和试验后,李青松终于找到了可行路径。
“既然万有粒子无法长距离投放,那么……不如将敌方战舰本身当成万有粒子的生产基地!”
具体的实现逻辑也很简单:李青松只需要建造具备足够能级的粒子对撞机,为氦核加速,然后发射氦核令其撞击敌方战舰本体,将敌方战舰当成粒子对撞机之中的标靶,撞击之后,在对应部位立刻就会生成微型黑洞,并瞬间湮灭,释放出实引力子。
实引力子迅速与物质发生反应,由实向虚的同时也影响物质结构,并且影响能量护罩,为X和Y粒子的到来打开通路,令其也能顺利作用到物质上。
一套组合拳下来,多重因素结合,便能释放出更强大的能量,获取到更大的战果!
只是这样一来,万有力场的复杂度必定会比统一力场高出数倍,乃至十几倍。这又对李青松的算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但,感受着自己已经提升到1000亿的意识连接数,李青松丝毫没有将复杂度的提升放在心上。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人类失踪,幸好我有亿万克隆体,人类失踪,幸好我有亿万克隆体最新章节,人类失踪,幸好我有亿万克隆体 圣墟小说网!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人类失踪,幸好我有亿万克隆体,人类失踪,幸好我有亿万克隆体最新章节,人类失踪,幸好我有亿万克隆体 圣墟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