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刘繇病故后,其旧部汇合孙策旧部,前往豫章依附华歆。
这次袁术可没兴趣自领扬州牧,而是一步到位,企图在东南建立独属于他的新秩序。
四月初,在寿春郊外祭祀天地,建号仲家。
他并没有称帝,也不是不敢称帝,或许只是感觉不是时候。
未称帝而建年号,也是一种试探。
所谓仲家仲氏,是相对于伯家伯氏来说,才有意义。
伯家伯氏,自然是天子刘氏,刘氏为天下伯长,袁氏之贵也就屈居于刘氏之下。
弄了这么个稀奇古怪的年号后,袁术自称为朕,开始组建公卿百官,后宫也立皇后。
同时整顿军队,企图水陆并进两面夹击徐州。
拔掉徐州后,袁术侧翼就安全了。
而在彭城,刘备晨间依旧迷恋于床榻之上,把玩着甘氏细腻手腕。
现在的刘备不想动弹,只要出去,就要面对袁术掀起的巨大风浪。
甘氏挣脱之后,自行穿衣,劝说:“夫君当以大事为重,岂可沉湎于女色之中?”
“大事是不能急的。”
刘备颇感无趣,伸手想要去抓,可甘氏也有准备,灵巧避过,还后退两步拉开距离。
见此,刘备更是无奈仰躺着:“袁术谋害陈王、刘繇后,必视我为大害。无非就是见招拆招,总不可能与曹孟德联合。”
这是阵营立场的底线,曹操不能引为助力,有曹操盯着,张杨也无法支援他。
而徐州内部,臧霸这一伙人甚至有支持袁术的可能性,唯一能算稳定的就是昌霸、赵范;陈登这里压力也很大,大概率固守广陵,为他牵制部分袁术的兵力。
他是不可能投降的,也不可能放弃徐州,能做的就是死守。
好在袁术也需要时间整合陈国、豫州郡国、江东各郡的资源,现在不过是舆论战。
真正的决战,只能在入秋时发动。
以他对袁术了解,袁术会动员一切可以动员的军队,一口气灌入徐州,就算无法攻坚,也要吃掉徐州城池之外的粮食,彻底废掉刘备的战争潜力。
能救徐州的,除了大将军吕布外,就剩下大司马赵基。
刘备已经上表朝廷,分别遣使求救。
主动权在吕布、赵基手里,所以他再焦虑,再低声下气、反复派遣使者也是没用。
与其焦虑,还不如享受这片刻的宁静。
甘氏不语,听到外面有脚步声,就对着刘备行礼,从侧门走了。
不多时,外面当值的士仁开口:“明公,云长将军求见。”
孙策放弃彭城后,赵基介入,以关羽为彭城国相,拜为偏将军;张飞此前就遥领泰山郡守,拜为裨将军。
刘备披上外衣,走出寝室就见门外关羽来回踱步,就问:“云长何故如此焦虑?”
“不敢不急。”
关羽行礼,刘备伸手抬起,也不言语,引着关羽到偏厅落座:“可是为袁术一事而来?”
“是,听闻袁术郊祭天地,建号仲氏,设立宗庙并公卿百官,僭用天子之礼。”
关羽讲述他刚收到的信息,刘备皱眉:“果真?”
“纵然有假,也不会偏差太多。”
关羽沉声凝目:“袁术反状明显,朝廷绝无坐视、姑息之理!还请整顿兵马,以便来日奉诏讨贼。”
刘备也振奋起来,他是真没想到,袁术敢这么干。
如果继续顶着左将军名号,吕布、赵基都会姑息袁术,不到必要时刻,都懒的招惹这么个人。
赵基虽然与陈王有新平之誓,可这是防守盟约;陈王遇刺而国灭,陈国已经完蛋,又哪里来的履行盟约的余地?
刘备、关羽正讨论之际,简雍、糜竺联袂而来,神情不安。
两人行礼,刘备感觉不妥当,见两个人相互对视神情为难,刘备就说:“说罢,到底何事?”
糜竺拱手:“明公,梁国来报,说是袁术尽起陈国兵众,以大将张勋督桥蕤、陈纪、乐就、李丰四路,顺汴水而来,欲直趋彭城。”
“还有什么?”
这回轮到简雍,简雍回答:“陈元龙遣使送来急信,袁术以琅琊刘勋为大将,督两淮各军集结于寿春,欲走淮浦逆泗水而来,欲与张勋联合夹击徐州。”
刘备握拳,维持着镇定神情:“袁术竟如此轻视我?”
简雍又说:“江东新降,袁术以孙贲为大将,督率水军将渡海绕广陵直捣东海、琅琊。”
这下刘备没意见了,他已经吃了一次被孙家水师陆战部队偷家的大亏。
这次如果作战,肯定要在琅琊、东海留兵防守。
相当于臧霸、昌霸这两伙人只能协防海岸,无法协助他正面破敌。
也不能指望陈登,跟陈登意气相投归意气相投;不能期望陈登这样的朋友能带着陈氏宗族的族产来给他拼命。
陈登能顶住内部压力,强撑在广陵不主动、被动投降,就已经对得起彼此的友谊、交情了。
这也意味着,刘备只能以本部去拼张勋、刘勋两路大军。
兼并、收纳一些孙策的溃散士兵后,现在刘备本部也堪堪两万人。
分守彭城、下邳的话,固然能将刘勋、张勋分别挡住,不使对方合军。
可这样的话,两处战场都处于兵力劣势,缺乏野战破敌的操作余地。
偏厅内安静下来,刘备这里最缺的就是谋划路线的军师。
刘备、关羽能算明白怎么打仗不吃亏,依旧停留在豪夺力取这个阶段;缺乏巧取的操作经验。
这一刻,刘备莫名有些怀念陈群。
现在是袁术,击退袁术后,下一波又会是谁?
是曹操、孙策联军,还是袁绍、曹操、孙策的联军?
关羽目前只能充当军师角色,向刘备进言:“袁术兵马顺流而下,行军迅猛。还请再派使者,请大将军、大司马救援。”
简雍也开口:“自陈王遇刺国灭,刘繇病故失地,天下五家宗藩已去其二。朝中有识之士,自会督促大将军、大司马积极出兵救援。”
糜竺只是拱手长拜,表达催促之意。
刘备也是起身,毫无之前的从容,来回踱步。
片刻后,看向简雍:“向曹孟德、孙伯符派遣使者,立刻草拟文书,向他们申明利害。我徐州若陷于叛军反臣之手,下一步就轮到他们,这是唇亡齿寒的关系,实难幸免。我不期望他们出兵助战,不要扰我腹心即可。待战后,我自会向朝廷表述他二人功勋。”
曹操在朝廷的黑名单,孙策也在黑名单上,明面上他们两个的代言人是袁绍。
简雍长拜:“喏。”
当即转身快步离去,去挑选合适的使者人选,以及草拟文书。
刘备又说:“我不虑刘勋、张勋,所虑乃孙贲。”
糜竺再拜,说:“仆这就组织船队出海,向孙贲陈述国家大义之所在。”
装满财货的运船,应该能让孙贲放点水。
也不是孙贲多么贪财,而是孙贲主动上岸作战没有什么好处。
争功,你争的过张勋、刘勋?
既然争不过,干嘛冒险上岸作战?
找个地方把船停下,牵制住刘备的后续兵力,再钓钓鱼,等张勋、刘勋正面战场取胜后锦上添难道不好么?
对孙贲来说,刘备重创或打残刘勋、张勋中任何一个人,那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因为孙策的原因,孙贲必须证明自己对袁术的重要性。
如果袁术麾下人才济济,那孙贲才会陷入危险。
“好,待我手书一封,一并送到孙贲面前。”
刘备也猜到糜竺想要干什么,关羽闻言立刻去给刘备研墨。
不多时,刘备书写一封言辞恳切的亲笔信,交给糜竺去操作。
至于能不能奏效,只能看孙贲自身的良心和眼光。
糜竺离去后,关羽就说:“或许可以邀请孙策南下。”
刘备闻言,缓缓点头:“我也有如此打算,这也要看孙策的决断。”
刘繇病故,旧部与孙策的许多亲旧撤离江东,去投了豫章郡守华歆。
华歆是朝廷这边的人,相当于孙策将校的家属人质转移到了朝廷手中。
袁绍又抓不住孙策的软肋,双方无法互信,孙策想必也非常不安。
至于孙策的恶劣前科,此刻也只能忽视。
毕竟徐州完了,下一个被针对的绝对是孙策!
孙策,甚至比大多数徐州士人、官吏更希望刘备能击败袁术,遏制住袁术目前空前的膨胀、上升速度。
若是袁术击败刘备,半年内得到徐淮吴越、汝颖梁沛这些地区,那会对中原人心走向造成巨大的轰动。
争相投奔、依附袁术的时候,那不是天命,也是天命了。
到那个时候,建号不称帝的袁术,也会理所当然补完最后一道程序。
或许现在不称帝,就是想抓住皇帝后,举行禅让仪式后才会称帝。
(本章完)
这次袁术可没兴趣自领扬州牧,而是一步到位,企图在东南建立独属于他的新秩序。
四月初,在寿春郊外祭祀天地,建号仲家。
他并没有称帝,也不是不敢称帝,或许只是感觉不是时候。
未称帝而建年号,也是一种试探。
所谓仲家仲氏,是相对于伯家伯氏来说,才有意义。
伯家伯氏,自然是天子刘氏,刘氏为天下伯长,袁氏之贵也就屈居于刘氏之下。
弄了这么个稀奇古怪的年号后,袁术自称为朕,开始组建公卿百官,后宫也立皇后。
同时整顿军队,企图水陆并进两面夹击徐州。
拔掉徐州后,袁术侧翼就安全了。
而在彭城,刘备晨间依旧迷恋于床榻之上,把玩着甘氏细腻手腕。
现在的刘备不想动弹,只要出去,就要面对袁术掀起的巨大风浪。
甘氏挣脱之后,自行穿衣,劝说:“夫君当以大事为重,岂可沉湎于女色之中?”
“大事是不能急的。”
刘备颇感无趣,伸手想要去抓,可甘氏也有准备,灵巧避过,还后退两步拉开距离。
见此,刘备更是无奈仰躺着:“袁术谋害陈王、刘繇后,必视我为大害。无非就是见招拆招,总不可能与曹孟德联合。”
这是阵营立场的底线,曹操不能引为助力,有曹操盯着,张杨也无法支援他。
而徐州内部,臧霸这一伙人甚至有支持袁术的可能性,唯一能算稳定的就是昌霸、赵范;陈登这里压力也很大,大概率固守广陵,为他牵制部分袁术的兵力。
他是不可能投降的,也不可能放弃徐州,能做的就是死守。
好在袁术也需要时间整合陈国、豫州郡国、江东各郡的资源,现在不过是舆论战。
真正的决战,只能在入秋时发动。
以他对袁术了解,袁术会动员一切可以动员的军队,一口气灌入徐州,就算无法攻坚,也要吃掉徐州城池之外的粮食,彻底废掉刘备的战争潜力。
能救徐州的,除了大将军吕布外,就剩下大司马赵基。
刘备已经上表朝廷,分别遣使求救。
主动权在吕布、赵基手里,所以他再焦虑,再低声下气、反复派遣使者也是没用。
与其焦虑,还不如享受这片刻的宁静。
甘氏不语,听到外面有脚步声,就对着刘备行礼,从侧门走了。
不多时,外面当值的士仁开口:“明公,云长将军求见。”
孙策放弃彭城后,赵基介入,以关羽为彭城国相,拜为偏将军;张飞此前就遥领泰山郡守,拜为裨将军。
刘备披上外衣,走出寝室就见门外关羽来回踱步,就问:“云长何故如此焦虑?”
“不敢不急。”
关羽行礼,刘备伸手抬起,也不言语,引着关羽到偏厅落座:“可是为袁术一事而来?”
“是,听闻袁术郊祭天地,建号仲氏,设立宗庙并公卿百官,僭用天子之礼。”
关羽讲述他刚收到的信息,刘备皱眉:“果真?”
“纵然有假,也不会偏差太多。”
关羽沉声凝目:“袁术反状明显,朝廷绝无坐视、姑息之理!还请整顿兵马,以便来日奉诏讨贼。”
刘备也振奋起来,他是真没想到,袁术敢这么干。
如果继续顶着左将军名号,吕布、赵基都会姑息袁术,不到必要时刻,都懒的招惹这么个人。
赵基虽然与陈王有新平之誓,可这是防守盟约;陈王遇刺而国灭,陈国已经完蛋,又哪里来的履行盟约的余地?
刘备、关羽正讨论之际,简雍、糜竺联袂而来,神情不安。
两人行礼,刘备感觉不妥当,见两个人相互对视神情为难,刘备就说:“说罢,到底何事?”
糜竺拱手:“明公,梁国来报,说是袁术尽起陈国兵众,以大将张勋督桥蕤、陈纪、乐就、李丰四路,顺汴水而来,欲直趋彭城。”
“还有什么?”
这回轮到简雍,简雍回答:“陈元龙遣使送来急信,袁术以琅琊刘勋为大将,督两淮各军集结于寿春,欲走淮浦逆泗水而来,欲与张勋联合夹击徐州。”
刘备握拳,维持着镇定神情:“袁术竟如此轻视我?”
简雍又说:“江东新降,袁术以孙贲为大将,督率水军将渡海绕广陵直捣东海、琅琊。”
这下刘备没意见了,他已经吃了一次被孙家水师陆战部队偷家的大亏。
这次如果作战,肯定要在琅琊、东海留兵防守。
相当于臧霸、昌霸这两伙人只能协防海岸,无法协助他正面破敌。
也不能指望陈登,跟陈登意气相投归意气相投;不能期望陈登这样的朋友能带着陈氏宗族的族产来给他拼命。
陈登能顶住内部压力,强撑在广陵不主动、被动投降,就已经对得起彼此的友谊、交情了。
这也意味着,刘备只能以本部去拼张勋、刘勋两路大军。
兼并、收纳一些孙策的溃散士兵后,现在刘备本部也堪堪两万人。
分守彭城、下邳的话,固然能将刘勋、张勋分别挡住,不使对方合军。
可这样的话,两处战场都处于兵力劣势,缺乏野战破敌的操作余地。
偏厅内安静下来,刘备这里最缺的就是谋划路线的军师。
刘备、关羽能算明白怎么打仗不吃亏,依旧停留在豪夺力取这个阶段;缺乏巧取的操作经验。
这一刻,刘备莫名有些怀念陈群。
现在是袁术,击退袁术后,下一波又会是谁?
是曹操、孙策联军,还是袁绍、曹操、孙策的联军?
关羽目前只能充当军师角色,向刘备进言:“袁术兵马顺流而下,行军迅猛。还请再派使者,请大将军、大司马救援。”
简雍也开口:“自陈王遇刺国灭,刘繇病故失地,天下五家宗藩已去其二。朝中有识之士,自会督促大将军、大司马积极出兵救援。”
糜竺只是拱手长拜,表达催促之意。
刘备也是起身,毫无之前的从容,来回踱步。
片刻后,看向简雍:“向曹孟德、孙伯符派遣使者,立刻草拟文书,向他们申明利害。我徐州若陷于叛军反臣之手,下一步就轮到他们,这是唇亡齿寒的关系,实难幸免。我不期望他们出兵助战,不要扰我腹心即可。待战后,我自会向朝廷表述他二人功勋。”
曹操在朝廷的黑名单,孙策也在黑名单上,明面上他们两个的代言人是袁绍。
简雍长拜:“喏。”
当即转身快步离去,去挑选合适的使者人选,以及草拟文书。
刘备又说:“我不虑刘勋、张勋,所虑乃孙贲。”
糜竺再拜,说:“仆这就组织船队出海,向孙贲陈述国家大义之所在。”
装满财货的运船,应该能让孙贲放点水。
也不是孙贲多么贪财,而是孙贲主动上岸作战没有什么好处。
争功,你争的过张勋、刘勋?
既然争不过,干嘛冒险上岸作战?
找个地方把船停下,牵制住刘备的后续兵力,再钓钓鱼,等张勋、刘勋正面战场取胜后锦上添难道不好么?
对孙贲来说,刘备重创或打残刘勋、张勋中任何一个人,那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因为孙策的原因,孙贲必须证明自己对袁术的重要性。
如果袁术麾下人才济济,那孙贲才会陷入危险。
“好,待我手书一封,一并送到孙贲面前。”
刘备也猜到糜竺想要干什么,关羽闻言立刻去给刘备研墨。
不多时,刘备书写一封言辞恳切的亲笔信,交给糜竺去操作。
至于能不能奏效,只能看孙贲自身的良心和眼光。
糜竺离去后,关羽就说:“或许可以邀请孙策南下。”
刘备闻言,缓缓点头:“我也有如此打算,这也要看孙策的决断。”
刘繇病故,旧部与孙策的许多亲旧撤离江东,去投了豫章郡守华歆。
华歆是朝廷这边的人,相当于孙策将校的家属人质转移到了朝廷手中。
袁绍又抓不住孙策的软肋,双方无法互信,孙策想必也非常不安。
至于孙策的恶劣前科,此刻也只能忽视。
毕竟徐州完了,下一个被针对的绝对是孙策!
孙策,甚至比大多数徐州士人、官吏更希望刘备能击败袁术,遏制住袁术目前空前的膨胀、上升速度。
若是袁术击败刘备,半年内得到徐淮吴越、汝颖梁沛这些地区,那会对中原人心走向造成巨大的轰动。
争相投奔、依附袁术的时候,那不是天命,也是天命了。
到那个时候,建号不称帝的袁术,也会理所当然补完最后一道程序。
或许现在不称帝,就是想抓住皇帝后,举行禅让仪式后才会称帝。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