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贲郎 第492章 公事为重

小说:虎贲郎 作者:中更 更新时间:2025-06-29 22:45:58 源网站:圣墟小说网
  安邑城外西北近郊,河东大学。

  河东大学的建造方式参考军营,本就是军营基础上扩建而来。

  一处大厅内,诸葛瑾巡查于此。

  厅内百余名学子围着两排很长的桌案而坐,整理着军中抄获而来的各种竹简。

  这些竹简都已经过了初步的筛查,能运来到这里的多是散文诗赋笔记之类。

  从前线运来的竹简并不多,许多竹简搜集后都是就地掩埋,等待以后挖掘运输。

  具体埋了多少竹简,很难统计。

  撤军时运力宝贵,这些竹简过于沉重,是跟着甘宁的船队返回陕津,再陆运近百里,再装船走黄河经涑水而上,运抵安邑。

  更重要的版籍、地理、经义竹简则装船走汾水北上运抵晋阳,去了晋阳也是暂时封存,等待以后龙城大学运转后,有了廉价劳力后,就能整编、梳理那些经史版籍山川资料。

  诸葛瑾只是奉命来这里视察,大学并不强迫这些学生来参与解读、分类,只是给出了管饭管住的待遇。

  大学城内的屋舍都是原来的营房改建而来,都是有火炕的,燃料就是东边十几里处的北郭氏庄园里的马粪、牛粪。

  北郭氏庄园改成军营后,被划分为河东骑士营驻地。

  哪怕河东骑士分散于各处军屯镇、庄,北郭骑营还负责战马的训练,有固定的马粪产出。

  诸葛瑾左右观察,在人群中没有找到二弟诸葛亮。

  又观察片刻,才在几个教授陪同下去其他学科巡视。

  河东大学有道、法、德、经、史、农、兵、数、工一共九个学科,整个大学城也因此分成九个讲学区域,并不限制学生的求学范围。

  各科有祭酒一人,教授主讲数人,这些人多以徐州人、弘农、京兆尹、河南尹、天水人为主。

  并不设立专管大学的负责人,说白了就是个散装的大学。

  因此这些祭酒或教授,对诸葛瑾很是巴结。

  诸葛瑾也没什么独特的大功勋,就是跟着大司马前后两次出征关东,每次都是提点军医事务罢了。

  他的权力并不大,甚至对外没有什么可以管的,可架不住伤兵痊愈后感激诸葛瑾。

  而诸葛瑾的叔父、大司马幕府西曹诸葛玄,幕府各曹缺员补人、内部晋升转任,都是出自诸葛玄之手。

  诸葛玄管的是幕府内务,可架不住人家升迁为河东郡守。

  原河东郡守赵绪,转任太原郡守。

  作为赵氏的乡党,诸葛氏权力不大,可影响力以及底蕴也在飞速膨胀。

  诸葛瑾很快来到工科视察,见许多学子正一起编织铠甲,就问:“这是何故?”

  工科没有祭酒,准确来说没人愿意担任,觉得太过于丢脸。

  因此工科只有一名精通数术、天文历法的教授负责,他看着那些专心编织铠甲的学生笑说:“正研究铠甲改良一事,这是幕府年中时下达给工科的命令。”

  “可有眉目?”

  “难在缺乏钢甲片。”

  这位姓薛的教授说:“工科已有改良的可行办法,就是缺乏足够的钢制甲片。目前只够编织十余领新甲,甲成后以弓弩矛戟刺击,斧钺劈斩,甲片亦有损耗。”

  见诸葛瑾看到人堆里的诸葛亮,薛教授继续说:“目前采用的是迭钢法,每套铠甲需要五百余钢甲片才能改善。此前是七百余片,他们想降低到四百余,或不足四百片。”

  说白了就是更加科学的偷工减料,将好钢甲片用在最关键的部位,还不能降低其他部位的防御效果。

  大司马幕府体系下,铠甲一旦开始重新改造,需要的钢甲片必然是一笔极大的消耗。

  至于铠甲重编的工时消耗,反而不算什么,一个合格的士兵,本身就要了解自己的护具、军械,要掌握铠甲临时修补的技巧。

  不打仗的农闲时间,只要把新甲片配发下来,也把新式铠甲的编织样本发下来,士兵自己就能完成铠甲的重编。

  淘汰的上古甲片也没必要丢弃,可以做镶铁皮铠配发给郡兵、县兵使用。

  至于那些生锈变脆的甲片,自然是回炉重造。

  诸葛瑾观察片刻,开口:“此事我会上报大司马,让工坊分出人力,多造一些甲片。”

  薛教授也只是拱手道谢,表现的不卑不亢。

  工科有任务,其他各科都有类似的任务,改良铠甲只是其中很小的一件事情。

  起码在这位薛教授眼中,铠甲改良远不及道科的历法重修一事。

  近世以来天灾人祸不绝,在薛教授眼中有很多的因素,起码过去的历法已经跟不上时代的需求。

  天文、数学不断在发展,修改历法又是国朝大事。

  此前桓灵之际就有类似的呼声,朝廷很难下定决心,黄巾之乱后又是无限延期。

  可民间专业人士也没停着,谁都想成为新历法的推动者。

  甚至铠甲改良,远不如农科的农牧良种改进,也不如工科自身的冶炼法改进。

  论见效快,则是铠甲改良最容易出成果。

  确定最终的新甲编织方案后,造出最少百领样品,就可以进行最终的考核了。

  早就有样品,现在只是内部改进编织方案,以降低钢甲片的消耗。

  最少十万套铠甲重编,每降低一片,都是有意义的。

  诸葛瑾眼中这不过是给大学生练手的东西,以后会有新式铠甲、马铠或战车改进、战舰改进的任务下达。

  也只是看诸葛亮在这里,他才开口愿意帮忙协助。

  很多受伤军吏痊愈后,会转任地方,他们去的最多的地方就是工坊管理岗位。

  他只需要跟赵基述职时提一嘴,赵基不反对的话,诸葛瑾自身就能协调甲片增产。

  巡视完毕河东大学后,诸葛瑾才前往安邑城。

  安邑城中,郡守府内新旧交割完毕,新任郡守诸葛玄正翻阅郡吏档案。

  郡吏肯定要更换一批,原来的郡吏现在还在留任。

  搁在以往,这种郡守更替时,许多郡吏也会主动辞任。

  可新的战争正在紧锣密鼓进行准备,还不能动这些郡吏;新人接管时,肯定会有纰漏。

  河东郡虽然不出动郡兵参战,也不需要进行军队动员,可也要组织人力、物力进行备战。

  有涑水航运在,如果前线进展不顺后勤吃紧,首先要将平阳、西河的物资运上去;紧接着河东物资就要起运,以免前线断粮。

  诸葛玄本身就是个性格迟缓的人,这种时候更不想惹什么疏漏。

  原本贾诩辞任太原郡守,最简单的就是让诸葛玄接任。

  可赵彦用惯了赵绪,也想给诸葛玄更多的机会,就让诸葛玄接替河东郡守。

  而赵基也想将自己的发展重心暂时转移到平阳,平阳周边八县虽并入了平阳侯国,可依旧属于河东郡。

  让诸葛玄负责河东郡,赵基这里也用的顺手。

  “叔父。”

  诸葛瑾进来时端着一壶茶,诸葛玄抬头就问:“可见到孔明?”

  “见到了,公事繁忙,未能言语。”

  诸葛瑾斟茶,递上茶杯,坐在下首说:“明日侄儿就要前往平阳,孔明学业就劳烦叔父忧心了。”

  “公事为重是好的,孔明少有主张,先让他在大学内游学。”

  诸葛玄也已经续娶,妻子与一名妾室都被他留在晋阳。

  按例来说,郡县长吏外地上任时不应该携带家眷,也不能娶本地妻妾。

  诸葛玄思索着,继续说:“待大司马扫清三郡诸胡,会大力发展龙城大学。我以为,孔明应前往龙城大学。等我公务顺畅后,再召孔明,与他说明白。”

  龙城大学学科与河东大学类似,但涉及律例、军队指挥、后勤、医学等深层次技艺。

  河东大学也有医科,可前线军医不足,哪有好医师来讲课?

  所以暂时并入道科,反正研究天文历法、数学的人,再兼修阴阳医术也是正常的。

  而河东大学的数科,侧重实际应用。

  叔侄两个讨论完诸葛亮的安排后,也没有多做闲谈,诸葛瑾当即辞别。

  他家门风就这样,没有聚在一起吃吃喝喝的习惯。

  诸葛玄又是新任,属下郡吏没有进行更换,更要做一番表率。

  与诸葛瑾太过亲近,反而不利于诸葛瑾。

  河东不比他处,这里有太多与虎贲郎有关联的家族。

  保持与诸葛瑾的关系,下面人也就无法通过他向诸葛瑾求人情。

  诸葛瑾也不做耽误,出安邑城向北,夜宿于闻喜城北郊的亭驿。

  他明日一早还要奉命去拜谒桐乡君,送几套冬装与生活物资;随后就要向平阳赶路,去协助贾逵动员平阳侯国八县内的义从部队。

  降雪之前,必须做好战争动员。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虎贲郎,虎贲郎最新章节,虎贲郎 圣墟小说网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