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后,简单用餐的赵基来到长史营区。
张纮出迎,与赵基进入营房。
营房内六张长腿桌案拼成一个简陋沙盘的平台,沙盘上是各营、粮仓、武库的详细分布图。
赵基只是瞥一眼这个简陋沙盘,就说:“形势严畯,今日稍做试探,一眼望去可靠之人不足一半。”
“太师何必疑虑?”
张纮提来一个竹篮,里面是一枚枚书写人名的一掌长竹简,赵基伸手抓一些出来,见上面写着姓名,与对应的军爵、籍贯。
此时此刻,赵基也是忍不住长舒一口浊气,略失望说:“以地域划分敌我,实在是令人失望。”
“太师,营中谋乱者不会超过十人,余者至多不过是知情、虚以逶迤。今太师归营,吏士归心而景从,再无忧虑矣。”
张纮一副规劝的口吻,可手上不停,将竹篮里的竹简一迭迭取出,依照这些人的军爵高低,在桌边排列起来。
这就是他物色的备用人才库,可以用来取代那些立场不明的军吏。
他口中的十个人,自然是独掌一营、一部以上的中高级军吏。
赵基垂目看着这些竹简,这些人能算是张纮考察、确认后推荐的。
赵基也不再言语,从中选了六枚有印象的军吏名刺,盯着沙盘上可疑的督兵、坐营的别部司马、领兵校尉、都尉。
思索片刻,赵基拿起木杆将十七个人的名刺从对方督领的营区里推出去,又将手里六枚名刺填补上去,并说:“取笔墨来。”
跟随赵基而来的温恢快步去取笔墨,赵基翻开一些名刺,在其背面书写姓名与对方的军爵。
这些临场书写的名单,都是跟随他从凉州战场撤回来的立功军吏。
连续书写十一个名刺后,赵基又对沙盘上其他督营军吏进行对调。
除了那些出身解救边民的军吏外,其他不问出身、籍贯,直接对调。
空下来的十一个空位,才拿自己的中军军吏补充。
补位结束,赵基放下木杆对张纮、温恢说:“目前就这样,立刻拟定军书,进行调动。传令使者各率健骑十余,抗令者立斩不饶。”
“喏。”
张纮、温恢拱手应下,张卫与其他一些幕府曹掾也是跟着拱手长拜。
还有一部分幕府曹掾被张纮借故支开,外出公干去了。
只要是张纮怀疑的幕府掾属,这几天时间里都被他派遣到远处公干,以避免更高层次的泄密发生。
这些人立刻去书写相应的调令,平均一个岗位要写两道军书。
第一道是除官,第二道是授官。
而被选中需要剥夺兵权的十七名军吏也是如此,先是第一道除官文书,宣布命令对方接受后成为有爵无职的闲散军吏,然后才是第二道新的授职调动军书。
只是这十七人的后续调动并不会授予新的督领军队的职务,而是调任别处,例如征为中军的参军、参议。
赵基确定第一波要压制、剥夺的名单后,围绕这些人开始制定军书公文。
军中岗位层层晋升,后续哪怕涉及到百人督的调动、晋升、选拔,都需要赵基过目、点头。
一道道制好的军书入档后就立刻调派骑士小队护卫着幕府闲散吏员前去传令。
中军骑士结队四出,奔赴各营。
后军校尉部,校尉张横自中军返回后就独处营房内。
后军司马与他一同返回,可这位司马立刻就开始会见各营营督以及军正官、百人督,开始通报凉州战场的大捷,以及太师归营等一系列消息。
这位军司马通报的非常及时,中军骑士小队驰入后军营垒时,辕门附近当值的军吏、卫士也都观望不动。
“传太师令,后军校尉张横何在?”
传令的小吏在张横营房外呼喝,张横的卫士左右张望,皆是不知所措,一些人已然两股战战。
也不见的张横的亲卫百人将出来迎接,这小吏回头冷眸去看随行的中军骁骑:“去请张校尉出帐。”
“喏。”
当即五名骁骑上前,两人一左一右揭开帐帘,另外三人不好拔剑,小心翼翼进入。
室内光线不佳,他们没看到其他人。
带队伍长一挥手,那两名负责揭起帐帘的骁骑卫士又碎步轻快上前,前往寝室、书房。
很快侦查完毕,这伍长快步退出,看一眼聚集而来的后军校尉部大小军吏,足有七八十人:“令使,张校尉与其卫士督自戕了。”
“自戕?”
传令的使者也是略吃惊,看向后军司马:“狐司马,还请移步。”
“也好。”
后军司马也有这方面的心理准备,只是没想到张横如此的果决,心情也是莫名的战栗。
这种事情很不好处断,张横这么死了,固然有一死了之的痛快,可很多后军军吏的清白问题就说不明白了。
可张横若活着,并遭受酷刑拷打,恶意攀咬之下,那造成的祸害更大。
两权其害取其轻,张横的自杀,虽然一定程度上会影响众人的清白,可也保护了大部分人。
后军司马深吸一口气,跟随令使进入张横的营房。
营房内并无明显的血腥气,移步到寝室后,就见张横与其卫士督选择了上吊。
令使抬眉观察张横二人吐出来的舌头,就侧头看后军司马:“既然张校尉畏罪自戕,那某只好作罢。不过除了张横的军书调令外,还有狐司马的军书。”
“明白,卑职愿奉令。”
后军司马狐吉拱手长拜,见令使转身而出,他转身迈步跟随,临出门时又回头看了一眼张横二人悬在半空中的尸体。
不会有人提议放下来抢救的,真给救活了,那反而是麻烦。
对张横很不好,对后军其他军吏也不好。
出了营房,狐吉引着后军五名营督,以及军正官、粮官、旗号官、部分资深百人督六十余人站成班列,聆听木台上的令使传令。
令使捧开军书:“太师令,除后军司马狐吉职,另作安置。”
“卑将奉令。”
部属、同僚监督旁观之下,狐吉行单膝跪拜之礼,伸出双手接住这轻飘飘的一纸军书。
随即令使又取出第二道军书,垂眉高唱:“太师令,中军校狐吉迁任前军司马,得令后即刻赴任,不得推延。”
“卑将奉令!”
属吏羡慕眼神下,狐吉亢声应答。
(本章完)
张纮出迎,与赵基进入营房。
营房内六张长腿桌案拼成一个简陋沙盘的平台,沙盘上是各营、粮仓、武库的详细分布图。
赵基只是瞥一眼这个简陋沙盘,就说:“形势严畯,今日稍做试探,一眼望去可靠之人不足一半。”
“太师何必疑虑?”
张纮提来一个竹篮,里面是一枚枚书写人名的一掌长竹简,赵基伸手抓一些出来,见上面写着姓名,与对应的军爵、籍贯。
此时此刻,赵基也是忍不住长舒一口浊气,略失望说:“以地域划分敌我,实在是令人失望。”
“太师,营中谋乱者不会超过十人,余者至多不过是知情、虚以逶迤。今太师归营,吏士归心而景从,再无忧虑矣。”
张纮一副规劝的口吻,可手上不停,将竹篮里的竹简一迭迭取出,依照这些人的军爵高低,在桌边排列起来。
这就是他物色的备用人才库,可以用来取代那些立场不明的军吏。
他口中的十个人,自然是独掌一营、一部以上的中高级军吏。
赵基垂目看着这些竹简,这些人能算是张纮考察、确认后推荐的。
赵基也不再言语,从中选了六枚有印象的军吏名刺,盯着沙盘上可疑的督兵、坐营的别部司马、领兵校尉、都尉。
思索片刻,赵基拿起木杆将十七个人的名刺从对方督领的营区里推出去,又将手里六枚名刺填补上去,并说:“取笔墨来。”
跟随赵基而来的温恢快步去取笔墨,赵基翻开一些名刺,在其背面书写姓名与对方的军爵。
这些临场书写的名单,都是跟随他从凉州战场撤回来的立功军吏。
连续书写十一个名刺后,赵基又对沙盘上其他督营军吏进行对调。
除了那些出身解救边民的军吏外,其他不问出身、籍贯,直接对调。
空下来的十一个空位,才拿自己的中军军吏补充。
补位结束,赵基放下木杆对张纮、温恢说:“目前就这样,立刻拟定军书,进行调动。传令使者各率健骑十余,抗令者立斩不饶。”
“喏。”
张纮、温恢拱手应下,张卫与其他一些幕府曹掾也是跟着拱手长拜。
还有一部分幕府曹掾被张纮借故支开,外出公干去了。
只要是张纮怀疑的幕府掾属,这几天时间里都被他派遣到远处公干,以避免更高层次的泄密发生。
这些人立刻去书写相应的调令,平均一个岗位要写两道军书。
第一道是除官,第二道是授官。
而被选中需要剥夺兵权的十七名军吏也是如此,先是第一道除官文书,宣布命令对方接受后成为有爵无职的闲散军吏,然后才是第二道新的授职调动军书。
只是这十七人的后续调动并不会授予新的督领军队的职务,而是调任别处,例如征为中军的参军、参议。
赵基确定第一波要压制、剥夺的名单后,围绕这些人开始制定军书公文。
军中岗位层层晋升,后续哪怕涉及到百人督的调动、晋升、选拔,都需要赵基过目、点头。
一道道制好的军书入档后就立刻调派骑士小队护卫着幕府闲散吏员前去传令。
中军骑士结队四出,奔赴各营。
后军校尉部,校尉张横自中军返回后就独处营房内。
后军司马与他一同返回,可这位司马立刻就开始会见各营营督以及军正官、百人督,开始通报凉州战场的大捷,以及太师归营等一系列消息。
这位军司马通报的非常及时,中军骑士小队驰入后军营垒时,辕门附近当值的军吏、卫士也都观望不动。
“传太师令,后军校尉张横何在?”
传令的小吏在张横营房外呼喝,张横的卫士左右张望,皆是不知所措,一些人已然两股战战。
也不见的张横的亲卫百人将出来迎接,这小吏回头冷眸去看随行的中军骁骑:“去请张校尉出帐。”
“喏。”
当即五名骁骑上前,两人一左一右揭开帐帘,另外三人不好拔剑,小心翼翼进入。
室内光线不佳,他们没看到其他人。
带队伍长一挥手,那两名负责揭起帐帘的骁骑卫士又碎步轻快上前,前往寝室、书房。
很快侦查完毕,这伍长快步退出,看一眼聚集而来的后军校尉部大小军吏,足有七八十人:“令使,张校尉与其卫士督自戕了。”
“自戕?”
传令的使者也是略吃惊,看向后军司马:“狐司马,还请移步。”
“也好。”
后军司马也有这方面的心理准备,只是没想到张横如此的果决,心情也是莫名的战栗。
这种事情很不好处断,张横这么死了,固然有一死了之的痛快,可很多后军军吏的清白问题就说不明白了。
可张横若活着,并遭受酷刑拷打,恶意攀咬之下,那造成的祸害更大。
两权其害取其轻,张横的自杀,虽然一定程度上会影响众人的清白,可也保护了大部分人。
后军司马深吸一口气,跟随令使进入张横的营房。
营房内并无明显的血腥气,移步到寝室后,就见张横与其卫士督选择了上吊。
令使抬眉观察张横二人吐出来的舌头,就侧头看后军司马:“既然张校尉畏罪自戕,那某只好作罢。不过除了张横的军书调令外,还有狐司马的军书。”
“明白,卑职愿奉令。”
后军司马狐吉拱手长拜,见令使转身而出,他转身迈步跟随,临出门时又回头看了一眼张横二人悬在半空中的尸体。
不会有人提议放下来抢救的,真给救活了,那反而是麻烦。
对张横很不好,对后军其他军吏也不好。
出了营房,狐吉引着后军五名营督,以及军正官、粮官、旗号官、部分资深百人督六十余人站成班列,聆听木台上的令使传令。
令使捧开军书:“太师令,除后军司马狐吉职,另作安置。”
“卑将奉令。”
部属、同僚监督旁观之下,狐吉行单膝跪拜之礼,伸出双手接住这轻飘飘的一纸军书。
随即令使又取出第二道军书,垂眉高唱:“太师令,中军校狐吉迁任前军司马,得令后即刻赴任,不得推延。”
“卑将奉令!”
属吏羡慕眼神下,狐吉亢声应答。
(本章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