尘途有路 第一百四十六章 四合院里的新旧故事

小说:尘途有路 作者:暮角格韵 更新时间:2025-10-30 21:11:34 源网站:圣墟小说网
  (一)

  端木梅英的家是一栋典型的北京小四合院。

  走进位于四合院东南角的两扇黑漆大门,迎面是一个砌在东厢房山墙上的座山影壁。绕过影壁,就进入铺满青砖的庭院。院子的东、西、南、北四面都是房子。北面的正房是一明两暗三间房,分别是一间卧室、一间客厅和一间书房;东厢房是一间卧室和一间琴房;西厢房的两间房作为厨房和餐厅;南房三间,一间是花房,一间是卧室,一间是杂物间。房子都是青砖到顶,起脊的灰瓦房。木制门窗上镶着玻璃。

  院子里种植了一棵丁香和一棵梅花。丁香还未到花期,红色的梅花正在绽放,使得院落中萦绕着淡淡的花香。在北面正房的房檐下,有几个燕窝,春暖回归的燕子在屋顶上飞来飞去。栽在东西厢房墙角下的两棵爬藤,还未长出叶子,但枝藤已经爬上了房顶。西厢房和南房的拐角处,被开辟成一个小菜园。

  边小琪这是第一次走进北京的四合院。看着院落宽绰疏朗,四周封闭,具有很强私密性的四合院,她感受到一番不一样的韵味。

  走进正房客厅,地面上也铺着青砖,四壁雪白。边小琪环视着素雅洁净的客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装裱成条幅的四幅国画,分别是梅、兰、竹、菊四君子。她发现四幅画作的题款都是“梅英”二字,便知道这都是端木梅英的作品。她最喜欢那幅梅花作品,觉得树形很像院中的那棵梅花。

  端木梅英见边小琪盯着那幅梅花题材的国画一直在看,笑着说道:“小琪,你喜欢画画吗?喜欢梅花吗?”

  边小琪笑道:“端木老师,小时候,我学习过国画,但只知道一点皮毛。我妈妈出生在苏州梅花盛开的季节,名字叫蒋苏梅。我喜欢梅花,但不能像您这样,画出它清雅俊逸的气质、冰肌玉骨的细腻和斗霜傲雪的神韵。我看画中的梅花很像您院子里种的那棵梅花。”

  端木梅英笑道:“小琪,我父亲喜欢梅花,曾在院子里栽了两棵。我出生在梅花绽放的冬季,我父亲就给我的名字取了‘梅英’二字。我是参照院子里的那棵梅花,完成了这幅作品。我收回这座四合院时,原来的梅花老树已被人砍掉了。我把房子整修后,重新栽了一棵梅花,也有十年树龄了。”

  “端木老师,您的国画技法很专业。您是自幼就学国画吗?”

  “我父亲对琴棋书画样样精通。我耳闻目染,算是无师自通吧。”

  “端木老师,我明白您为什么让我表弟蒋瑞来您家住了。蒋瑞没有学历,也是无师自通,学会了画画。他看起来有一点天赋,和您的经历有点像。您偶然见到蒋瑞,就有心要指点指点他。”

  “小琪,我相信人是有缘分的。看蒋瑞这孩子蛮有画画的天赋,我就想帮帮他。我和你也算有缘分。在拥有近两千万人口的北京城里,我们在景山上见过一面,没想到还能再见第二次。”

  “端木老师,我也觉得和您有缘分。”

  (二)

  端木梅英让边小琪在一把红木椅子上坐下,又给她沏了一杯茶。看着汤绿、味鲜、香气馥郁的茶水,边小琪一品尝,知道这是上好的龙井春茶。看着满头银发、穿着精致、气质儒雅的端木梅英,她笑着说道:“端木老师,在这安静别致的四合院里,品着上等的龙井春茶,看着气质优雅的您,我猜想您的祖上一定不一般,不应该是寻常百姓家。”

  边小琪不但浑身充满着青春活力,而且容貌和气质俱佳,一双灵动的星眸透露着聪慧和机敏。端木梅英越看越喜欢她,笑着说道:“小琪,我是满族人。祖上曾经是一位正二品将军,也算是门第显赫。到了我父亲这一辈,已经荒疏了骑马射箭,倒是对提笼架鸟、琴棋书画和诗词歌赋很热衷,导致家道中落,也就剩下这座能容身的小四合院了。1931年,我出生在这里。在动乱时期,家被抄了,我们也被赶了出去。这里住进来三四户人家,成了大杂院。十年前,才把它归还给我。我把它重新整修后,才有现在这个样子。”

  “端木老师,四合院很有老北京的特点。您觉得住着舒服吗?”

  “春秋两季,不太冷,也不太热,觉得还可以。夏天太热,以前家家使用电风扇,现在都使用上空调了。北京冬季非常寒冷,取暖是个大问题。我们睡火炕,就在炕前安装一个陷入地下的煤炉,炉中生火,土炕内空,火进入炕洞,炕便被烤热了。有的人家在客厅里安装另外一个煤炉取暖,所以,北京冬天的污染很严重。住在这里最大的不方便还不是取暖问题,而是上厕所问题。我们必须去设在街道上的公共厕所。”

  “端木老师,我们公司马上就要有两个楼盘上市,我可以为您争取到最优惠的价格。您可以考虑买一栋小房子,这样,冬天就不存在取暖问题,也不用愁去上卫生间了。”

  “小琪,我也在考虑这个问题。等我想好了,就给你打电话。”

  边小琪又看到在客厅的角落处,摆放着一张琴。琴的造型优美,琴面漆黑如墨,琴面上有七根弦,便猜测应该是一张古琴:“端木老师,那张造型优美的琴是古琴吗?”

  端木梅英说:“小琪,是一张古琴。抄家时,古琴被抄走了。返还四合院时,才把古琴返还给我。我父亲精通古琴,收藏过不少古玩和字画。现在,只剩下这张古琴了。”

  边小琪说道:“端木老师,这张古琴很珍贵。我听说现在真正会古琴演奏的人已经很少了。您愿意弹奏一曲吗?”

  端木梅英看着边小琪期待的眼神,笑着反问道:“小琪,你会弹奏哪一种乐器?”

  “端木老师,我会弹钢琴和琵琶。”

  “小琪,我家里没有钢琴,倒是有一面琵琶。”

  边小琪听端木梅英家里有一面琵琶,高兴地说道:“端木老师,我们可以合奏一曲《梅花三弄》。”

  听边小琪会弹奏《梅花三弄》名曲,端木梅英也高兴起来:“小琪,我们俩可以联手弹奏一次。”

  端木梅英走进隔壁书房,拿来一面琵琶和一副玳瑁材质的假指甲。边小琪右手戴上假指甲,抱着琵琶,开始调音。端木梅英也坐到古琴前,开始调音。几分钟后,俩人对了一下眼神,便弹奏开来。

  《梅花三弄》全曲共分十段,两大部分。前六段为第一部分,采用循环再现手法;后四段为第二部分,描写梅花静与动两种形象。通过梅花清雅高洁、坚毅不屈和傲雪斗霜的形态,曲子借物抒怀,歌颂具有高尚节操的人。

  “引子”营造了初冬时节阴云密布、冷雾弥漫的氛围,梅树隐隐约约、忽隐忽现;“梅花一弄”表现了初冬时节梅花顽强挣扎、含苞待放的生动形象;“梅花二弄”表现了在深冬时节的漫天飞雪中,梅花不畏严寒、傲然绽放的姿态;“梅花三弄”表现了残冬时节梅树开花硕大,更有绿芽相伴的景象,象征着冬去春来,万物开始复苏的喜悦和欢快;“尾音”节奏放慢,表现了春天到来时,梅花的心情也慢慢放开,静静地欣赏阳光,并伴随着春光,慢慢凋谢。

  琵琶音色清脆,古琴音色深邃、幽静、古朴,两种乐器的音色相得益彰。弹完最后一个音符,端木梅英和边小琪都闭上眼睛,一动不动,回味着袅袅余音,沉浸在清远、幽深、超凡、脱俗的意象中。

  边小琪睁开眼睛,见端木梅英还闭着眼睛,眼角似有泪水流下。她觉得这首《梅花三弄》一定触及到了端木梅英心底最柔软的地方,便也不说话,只是静静地看着她。

  良久,端木梅英才睁开眼睛。她擦去眼角的泪水,说道:“小琪,让你笑话了。我好久没有这么激动,也好久没有这么开心了。”

  边小琪说道:“端木老师,《梅花三弄》又何尝不是表达了人世间的酸甜苦辣呢?陆游诗曰:莫言人世足悲伤,只为诗情合断肠。窗槛雨晴湖滟滟,郊墟烟重月茫茫。梅花调苦愁三弄,竹叶香清泥一觞。闭户终年嗟局促,不如新雁到衡湘。”

  端木梅英说道:“小琪,你琵琶演奏得很娴熟。难得你这么年轻就能体会到《梅花三弄》的另外一番意境。闭户终年嗟局促,不如新雁到衡湘。说得好!”

  (三)

  端木梅英平复了一下心情,又说道:“小琪,我要把你刚才吟咏陆游的这首七律写下来。”

  走进书房,边小琪看到一个书架从地到顶,占满一面北墙,书架上放满书籍。靠南窗,摆着一张长长的宽大红木书桌,书桌上摆放着文房四宝和宣纸。西墙上挂着一幅装裱在木框里的书法作品,落款也是“梅英”二字。这是一幅行书作品,很有赵孟頫的风格,写的是纳兰性德的《长相思·山一程》。边小琪不禁念出了声音:“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端木梅英说:“纳兰是我们满族的骄傲,我很喜欢他。可惜他英年早逝,只活了31岁。”

  “端木老师,纳兰先生是清初大才子,与陈维崧、朱彝尊并称‘清词三大家’,我也很喜欢他。其友情词深沉磊落,有东坡、稼轩之风;其边塞词凄黯苍凉,亦别具一格;其悼亡词血泪交织,尤为感人。”

  “小琪,你总结得很到位。”

  随着边小琪再一次吟咏陆游的诗,端木梅英饱蘸浓墨,一气呵成一幅行书。

  看着宣纸上的行书,边小琪说:“端木老师,您也推崇赵孟頫吗?”

  端木梅英笑道:“小琪,纳兰先生最钦佩赵孟頫。赵孟頫的行书温润闲雅、轻盈流动,我也很喜欢。我看到‘蜻蜓秀坊’四个赵体行楷字,就想知道谁会有这么一手好字,这才有你我再次见面的机缘。”

  “端木老师,我父亲特别喜欢赵孟頫。受他影响,我也自幼临摹赵体,所以,才斗胆写了这么几个字。看了您写的这首七律,感觉您的字更显功力。相比之下,我的字就显得有些弱了。”

  “小琪,你观察很仔细。一个人随着年龄增长,阅历不断丰富,会潜移默化影响言谈举止、行事为人和对文章书画的理解等方方面面。以你的年龄来说,你的字已经很好了。你的悟性很好,几年后,你经历的事多了,你的琴艺和书法会有一个质变。”

  “端木老师,您说得很对。一般人一辈子的阅历基本上都是平淡无奇,不会有跌宕起伏和大起大落。就拿我来说吧,从小被父母宠爱,不愁吃,不愁穿,还让我去学各种才艺。我去上学;毕业后找一份工作;适婚时结婚;生一个孩子;把孩子养大。这是我一眼能望得见的未来,和其他人的经历没有什么不同。我不愿意留在父母身边,闯到北京来,就是想改变一下既定的人生轨迹,体会独立打拼的另外一番人生。”

  “小琪,年轻人之所以向往跌宕起伏的人生,那是因为没有切身经历过。一旦经历过了,就不会再去向往了,因为它会留下无尽的伤痛。”

  “端木老师,您经历了几个不同的时代,一定经历了很多事情。您愿意跟我说一说您的故事吗?”边小琪试着问道。

  “小琪,能平平安安过一辈子,每一个人都是这么想的。我年轻时的想法和你一样,读书,工作,结婚,生孩子,一家人和和美美,相守一辈子。然而,遇到了没有权力选择的时代,我这个最基本的愿望只能成为一个泡影。你们年轻人现在可以主动选择,而我那时只能被动选择。如此不一样的选择权力,必然导致完全不一样的人生路。我跌宕起伏的人生并不是我想要的,是被时代强加的。我从来没有对像你一样的年轻人,说过那些陈年往事。今天,我觉得和你说话很投机,就把尘封在心底的往事,一一说给你听。”端木梅英说道。

  (四)

  端木梅英看着边小琪,打开了话匣子。

  我出生在一个旗人家庭。我们家那时虽然已经不算大富大贵,但也算得上小康有加。我父母只有我一个女儿,非常宠爱我,让我受到良好的文化教育。在家庭艺术氛围的熏陶下,我在琴棋书画上都达到了很不错的水平。

  1948年,我考上燕京大学西语系,学英语。后来,燕京大学被取消,西语系被合并进P大。在P大毕业后,我留校成了一名英语教师。

  在P大,我遇到一个彼此都很喜欢的年轻人。他是蒙古族,家也在北京,祖上也曾是大清的有功之臣。我们两家门当户对,双方父母都认可这门亲事。我们俩认识了两年之后,就领了结婚证。当我对未来生活充满无限憧憬的时候,运动的风雨骤然袭来,波及到了我和他。

  我丈夫在上大学时,也是一名热血进步青年。他瞒着父母,参加革命,成为一名地下革命者。由于组织遭到破坏,他跟组织失去了联系。运动一来,关于他那一段秘密革命的历史,没有人能为他说清楚。他成了被严重怀疑的对象,被停职,失去了工作。他性格极其刚烈,四处去伸冤,结果又被打成右派,要被发配到边远的地方。

  那时,有人找我谈话,说要么我主动揭发他,跟他划清界限;要么我就被他牵连,也失去工作。通过两年的交往,我坚信我丈夫是一个好人。而且,我自幼受到的教育告诉我,在他落难的时候,我不能抛弃他。我父母也相信他是清白的,便尊重我的选择。

  在我丈夫离开北京之前,我去探望他。我说相信总有一天,他的清白会被归还回来。我要他一定要好好活下去。

  我丈夫被发配后,我发现我怀孕了。我决心把孩子生下来,让孩子等她爸爸回来。我写信把这个消息告诉他,他很激动,说一定要我们娘俩等他回来。然而,没过几个月,我等来的不是他清白回来的消息,而是他突然死亡的噩耗。

  我丈夫被发配到西北的一处采石场。一天,采石场出现哑炮,他被指派去处理哑炮。等他走过去,哑炮突然响了,他当场被炸死。

  听到这个噩耗后,我挺着大肚子,连夜坐火车,赶赴西北。当看到他那残缺不全的躯体时,我一下子就昏死过去。等我醒来,发现我躺在当地一个简陋的医院里。看到我瘪下去的肚子,我意识到我流产了。医生告诉我,那是一个六个月大的女婴。

  我丈夫的突然死亡并没有给他带来清白,反而被诬陷成畏罪自杀。运动的风暴一波接一波,不断刮来。受我丈夫的牵连,再加上我的家庭出身,我和父母都成了被专政的对象。我们被抄家,被扫地出门。

  我父亲被揪去打扫厕所,挑大粪。他是一个只会琴棋书画的文人,年龄又老,身体也不好,根本干不了那种脏累的苦力活。这种遭遇让他对这个世界很绝望。在一个漆黑的夜里,我父母给我留下一封遗书后,双双投湖自尽。

  在几年之内,我失去了丈夫,失去了孩子,又失去了父母。在这个世界上,我们家只剩下我一个人。我本来也不想活了,但读着洒满父亲泪水的遗书,让我又产生了活下去的勇气。父亲说,我活着不但是为我自己活着,更是为她们活着。我还年轻,一定能等到云开雾散的那一天。

  从那以后,我放弃了死亡的念想。即使被叫去从事各种脏累苦活,我也从不喊苦,喊累。因为我父亲的话一直在我耳边回响:你要活下去。

  后来,我丈夫和父母都被平反。我重回P大教书,直到退休。

  我父亲写给我遗书的同时,也把我们家的房契留给了我。后来,我拿着房契,去有关部门申诉,要回了属于我们家的这座四合院。

  自从我丈夫被发配后,我父亲预感到形势会越来越差,就把祖上留下来的金银珠宝,埋在南房西侧一个很深的地窖里,又在上面栽了两棵槐树。他把这个秘密也写在留给我的遗书里。我收回这座四合院后,发现那个地窖没有被住在这里的人发现,一坛子金银珠宝还完好无损地埋在那里。凭着我父亲留下来的这些财产,我才有能力,修缮这座四合院,基本恢复它的原貌。

  边小琪一边听端木梅英讲述她曾经的苦难经历,一边流泪。等端木梅英讲完了,边小琪走到她身边,握着她的手,说道:“端木老师,我没想到您经历了这么多磨难。我说要听您的往事,太贸然了。”

  端木梅英没有流泪,平静地说道:“小琪,我很喜欢你这个姑娘,一点不介意。今天,跟你说了这些发生在我身上的往事,我反而觉得身心更轻松了。那样的惨痛历史应该不会再发生了。我们不忘记过去,更要好好珍惜当下。”

  (五)

  听完端木梅英叙说她的往事,边小琪说道:“端木老师,听了您的教诲,我感受颇深。我把我男朋友写的一首《忆秦娥》写出来,以表示对您的敬重。”

  边小琪走到书桌前,拿起毛笔,蘸上墨汁,一气呵成,写下一幅小楷字。

  端木梅英念出了声音:“《忆秦娥》:期高卓,劳心不倦身肩薄。身肩薄,门墙桃李,为师凭托。少年有志功伊霍,江湖无惧风波恶。风波恶,师言谨记,雨旸时若。”然后,她赞叹道:“小琪,你男朋友也这么有才。你可以带他来我家,一起切磋诗词歌赋。”

  边小琪笑道:“端木老师,‘蜻蜓秀坊’的名字就是他给取的。有机会,我一定领他来拜访您。”

  端木梅英看着漂亮的小楷字,又赞道:“小琪,你的小楷比你的大楷写得更好。你把落款题上,我要保存起来。”

  “端木老师,有了您的夸赞,我更有动力了。以后,我还要跟您学习古琴,可以吗?”

  “小琪,你有灵性,还有悟性。你已经有很好的琵琶基础,学古琴不难。在周六日,你都可以来。”

  “端木老师,我周六日要去T大MBA班上课。我可以晚上来跟您学。”

  “小琪,你随时都可以来。现在,我给你介绍一下古琴的基本构造和基本知识。”

  边小琪听端木梅英讲解古琴知识时,蒋瑞打来电话:“姐,按照你的意思,我把画画完了。你还在端木阿姨家吗?”

  边小琪说:“蒋瑞,我还在端木老师家里。你现在就把画拿过来,给我和端木老师看看。肖勤要是没有什么重要事情,你俩一起回来。”

  十几分钟后,蒋瑞和肖勤回到四合院。

  边小琪端详着蒋瑞的画,说道:“你画得不错,但我感觉还是有些不对劲。”

  她又对端木梅英说道:“端木老师,请您也给蒋瑞把把关,看看我的感觉对不对。”

  端木梅英看了几分钟后,说道:“小琪,你的感觉是对的,蒋瑞画得有欠缺。太着重表现太阳实体,把太阳画得又大又圆。看着醒目,实则少了意境。还有这只大鹏,也太注重形体,没了神韵。”

  蒋瑞说:“端木阿姨,我应该怎样呈现,才能更好一点。”

  端木梅英说:“首先,云不要浓;其次,用透过几朵祥云的光,把太阳表现出来。太阳在祥云中半露笑脸,会更有意境。要表现大鹏形神兼备,需突出它有神的眼睛和一双利爪。山也无需浓墨重彩,意味着留白要多。我建议应该达到这样的效果:人一看到这幅画,眼神立即就要聚焦到大鹏和太阳上。”

  边小琪说道:“端木老师,您一下子说出我感觉不对的地方。我完全赞同您的意见。”

  听了端木梅英的话,蒋瑞思考了一会儿,心里豁然开朗:“端木阿姨,姐,我知道该怎么画了。我现在就去重新画。”

  蒋瑞去书房后,肖勤去厨房做饭。按照端木梅英的要求,她做了四个菜和一锅大米粥。

  吃晚饭时,肖勤要去喊蒋瑞吃饭,被端木梅英制止。她说蒋瑞需要集中注意力,等他画完了,再吃饭也不迟。

  她们三人吃完饭后,又过了两个小时,蒋瑞才走出书房。他把刚刚完成的画作,拿给端木梅英。

  端木梅英眼睛一亮,说道:“这就对了。小琪,你也看看。”

  边小琪看着画作,说道:“端木老师,意境完全不一样了。正像您下午说的那样,形神兼备,还有神韵。”

  端木梅英对肖勤说道:“肖勤,下一步就要看你的了。”

  肖勤把画看了一会儿,说道:“端木阿姨,姐,我应该没有问题。”

  边小琪说道:“肖勤,我等你的好消息。”

  端木梅英笑道:“肖勤,去给蒋瑞重新做个荤菜,犒劳犒劳他。”

  肖勤笑道:“端木阿姨,我听您的。”

  蒋瑞听了端木梅英和边小琪的夸赞,表面上很不好意思,其实心里甜滋滋的。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尘途有路,尘途有路最新章节,尘途有路 圣墟小说网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