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得好!”另一个学生接口道,“新式科举考的是强国富民的真本事!只会空谈道德文章,于国何益?于民何益?陛下高瞻远瞩,岂是你们这些迂腐之言所能诋毁的!”

  “你……你们这些黄口小儿,读了几天新学,就敢妄议圣贤之道!”老儒生气得胡子发抖。

  “圣贤之道若不能与时俱进,造福于民,便是僵死之道!”陈瑜毫不退让,

  “陛下七年时间,平倭寇、兴工业、均田地、办教育,哪一件不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我等寒门子弟能有今日,全赖陛下新政!谁若攻击陛下,便是与我等千万受益于新政的百姓为敌!”

  茶馆内顿时分为两派,激烈争吵起来。但形势已然不同。

  新式学生们人数众多,思路清晰,且背后站着的是无数因改革而改变命运的平民家庭,气势完全压过了人数稀少、只会引经据典的老派儒生。

  更重要的是,并非所有读书人都反对。

  许多较开明的中年儒生,甚至一些有名望的大儒,在苏渊过去七年的潜移默化和巨大功绩影响下,也逐渐接受了“经世致用”的新思想。

  一位中年士子起身打圆场,但话语间却偏向新派:“诸位息怒。陛下之志,乃开万世太平。平等之说,或许激进,然其核心在于人尽其才,物尽其用,于国家强盛确有益处。

  况且,陛下并非要毁弃所有传统,只是革除其中不合时宜之弊政……”

  这样的争论,发生在帝都、省城、州府的每一个角落。报纸上更是笔战连连。

  但舆论的风向,已然清晰。

  工厂里的工人、田里的农民、学堂的学生、新兴的商人阶层……

  这些占据了人口绝大多数的群体,他们是苏渊改革最直接的受益者。

  皇帝陛下的威望在他们心中早已如日中天。

  他们或许不懂高深的道理,但他们知道,是陛下让他们有了地、有了工作、有了盼头,如今更是废除了压在他们头上的“尊卑”大山,给了他们前所未有的尊严。

  “陛下说人人平等!咱们以后见了官老爷,也不用跪了!”

  “女娃也能上学堂了?太好了!陛下真是救苦救难的活菩萨!”

  “早就该这样了!凭什么他们生来就高贵?”

  民间汹涌的支持声浪,加上新式学生们组成的“护驾”言论先锋,以及军队毫不迟疑的忠诚,使得那些老派儒生的抗议,很快就被淹没在时代的洪流中,显得苍白无力,甚至有些可笑。

  苏渊站在皇宫的最高处,俯瞰着这座正在飞速变化的京城。

  他能感受到,那股延续了千年的、森严冰冷的等级思想,正在如同春日的冰雪般快速消融。

  一种崭新的、强调平等、奋斗和国族认同的思想,正伴随着机器的轰鸣和学堂的铃声,注入这个古老国家的灵魂。

  他知道,这并非终点,旧的观念还会有反复。但他更确信,思想的闸门一旦打开,就再也关不上了。

  用不了多久,这种新思想就将如同燎原之火,彻底取代过去的陈旧观念,为华夏迈向工业时代,奠定最坚实的思想基础。

  他的改革,终于触及了这个帝国最核心的灵魂。而他,依然是那个掌控着一切方向的开创者。

  …………

  启元七年,秋。苏渊那石破天惊的“平等新政”已颁布数月,其带来的波澜,正以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广度,渗透到神京城(临渊城)乃至华夏大地的每一个角落。

  神京城,西市。

  曾经的“刘记布庄”招牌被取下,换上了崭新的“刘王氏纺织工坊”的匾额。

  老板娘刘王氏,一个四十出头、精明强干的寡妇,正腰杆笔直地站在柜台后,拨弄着算盘,声音清晰地和伙计对账。

  这在过去是不可想象的,女人当家,尤其是经商,总会引来闲言碎语和莫名的刁难。

  但如今,隔壁粮店的赵掌柜过来串门,开口便是:“刘东家,今儿个生意不错啊?”语气自然,带着平等的尊重。

  刘王氏笑着回应:“托陛下的福,新政下来了,女人家也能正经立户做生意,没人再敢说三道四。这不,刚接了官办纺织厂的一笔订单,正忙着呢!”

  赵掌柜感慨:“是啊,陛下这政策,真是说到咱老百姓心坎里了。我家那丫头,吵着非要去上新式学堂,她娘本来不同意,我说去!

  陛下都让去,咱就去!学点本事,将来不像她娘似的,只会围着锅台转。”

  类似的对话,发生在无数家庭。父亲开始送女儿去学堂,虽然仍有迟疑,但“陛下说男女都能读书”成了最有力的理由。

  工厂招工处,出现了更多女性的身影,她们或许还有些胆怯,但眼神中充满了对自食其力的渴望。

  街头巷尾,女子行走间似乎都多了几分底气,因为法律赋予了她们与男子同等的地位,陛下为她们撑腰。

  …………

  京师大启女子师范学堂,这是新政后首批大规模招收女学生的学堂之一。

  课堂内,几十名年龄不一的女子正襟危坐,专注地听着女先生讲解算术。

  她们的眼神明亮而饥渴,紧紧跟着先生的粉笔。

  下课的钟声响起,她们并未一哄而散,而是围在一起讨论课题,或奔向图书馆借阅新到的格物、地理书籍。

  一个名叫周若兰的姑娘,父亲是个小吏,她激动地对同伴说:“我爹原想让我学两年字就回家待嫁。现在我不回了!我要像先生们一样,毕业后去教更多的女孩子读书识字!陛下给了我们机会,我们绝不能辜负!”

  她的同伴,一个来自商户家庭的女孩用力点头:“对!我们不仅能相夫教子,也能和男人一样,做官、做事、做学问!陛下万岁!”

  琅琅书声和这些充满希望的宣言,汇成了一股清新的潮流,冲刷着“女子无才便是德”的旧观念。也展现着旧时候跟新时代之间的过渡。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寒门布衣,开局捡个宝藏美娇妻,寒门布衣,开局捡个宝藏美娇妻最新章节,寒门布衣,开局捡个宝藏美娇妻 圣墟小说网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