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时隔4个月之后,胡彪和苏北独立团再度出现的消息。
除了引起了鬼子方面,尤其是驻晋省第一军的重视之外,落入了其他有心人的耳朵里后,自然也是有了不同的反应。
当山木一木这个鬼子大佐,心中暗自计较着。
一定要找个机会,与淞沪之虎胡彪好好过招,证明一下他们的两人之中,谁才是东方世界最强特种作战指挥官的时候。
地点:在武汉珞珈山的半山庐。
半山庐这个地方原本是武汉大学,提供给单身男教职员居住的宿舍。
位于珞珈山北坡半山腰,虽然条件较为简陋,但因其地理位置优越,最近一段时间里成为蒋介石夫妇的居住地。
顺带着,也成为武汉会战国军一方的指挥中枢。
军统的戴老板,在经过了大半个小时的等候之后,才得到通知走进了光头校长的办公室。
然后在第一时间里,就看到了此刻正站在窗户边上,出神望着远处的景色,表情上很是有些心烦意乱的光头校长。
对方如此的一个表现,戴老板自然知道是为了什么。
无他!武汉会战太重要了,甚至比起淞沪会战还要重要一些。
为了这一场战场范围涉及了皖、豫、赣、鄂等四省广大区域,关系到一大片国土的超大型会战。
本次国军可是下了血本,出动了第五和第九战区的所有部队。
总计14个集团军、50个军,作战飞机约200架,舰艇30余艘,总兵力近100万人的庞大兵力。
还有一支毛子援华志愿航空队,也都加入了本次的战役。
可是这一场被广大国人寄予厚望的会战打到现在,马当要塞、九江等要地一一失守,不断有着部队损失惨重的消息传来,守住武汉的前景也相当不乐观。
在如此一个情况之下,光头校长要是能高兴得起来,那才是一个大大的怪事。
不过想到了本次自己的来意后,戴老板还是收敛了心神,开口恭敬地叫出了一声:“校座。”
在戴老板的声音中,光头校长回过了神来,一边走回办公桌后坐下,一边在嘴里问出一句:
“雨农,有什么事?”
“胡彪又出现了,昨天晚上在晋西北的平定县乡下,夜袭中打掉了鬼子一个小队。”
闻言之后光头校长立刻来了一些精神,区区一个鬼子小队的战果,对于他而言根本不算什么,正常情况下都没有资格让他知道。
但是这个战果,如果是胡彪和苏北独立团打出来的,那就完全不同。
一方面,这场战争打到现在,国府在江浙、魔都等沿海的富饶地盘全都落到了鬼子手里,最大的税收来源没有了。
山姆大叔的援助,目前还属于没影子的事情了,财政方面可以说已经拮据到了极点。
这样一来,胡彪身后的盘尼西林渠道和相关生产技术,代表的价值就更大了。
另一方面,光头校长是的真起了一些爱才之心。
哪怕胡彪既不是黄埔出身,也不是什么奉化老乡,可是足够辉煌的战绩,已经让他能忽视以上的缺点,准备好好重用一下。
当然了!重用胡彪的话,也有一个前提,那就是胡彪听他的话,会做人。
具体表现在主动向他靠拢,把盘尼西林的渠道和技术拿出来,双方进行合作;另外鬼子步兵第10联队的联队旗,也主动上缴等。
在随后的时间里,光头校长在问了一番胡彪和苏北独立团,本次出现的更多细节后。
沉吟了一下,对着戴老板交代起来:
“平定县目前已经算是敌占区了,国军最近的部队离着也挺远;所以与胡彪联络的事情,还是雨农负责起来,一切都可以相机行事。
让人告诉胡彪,只要他忠心党国,党国也一定不会亏待于他。”
虽然光头校长以上的话语中,很多关键内容都没有交代,但是作为心腹,戴老板完全能够秒懂。
在得到了以上指示后,戴老板径直离开了半山庐,在整个过程中都没有说明一点:
安妮这个他布置在胡彪身边的暗子,昨晚已经主动联系了自己。
让他隐瞒这一点重要信息,只能说他虽然在拿到了盘尼西林的生产技术后,还是会主动上缴给光头校长。
但不代表着,他在上缴之前一定会提前做出一些安排,可以让自己和军统的利益最大化。
国府山头林立,出现这样的情况只能说一点都不新鲜……
当戴老板坐着的汽车,从半山庐离开的时候,阎老西也刚好收到了胡彪和苏北独立团,在晋西北出现的消息。
需要说明的是,自从丢掉了太原之后。
阎老西这个曾经的晋省王,此刻已经是逃到陕省宜县的秋林镇,手中的实力大损。
曾经连150毫米口径重炮能造的太原兵工厂,如今虽然也抢运出了上千台机器,但都是一些小型机器。
只能造一些步枪和机枪、子弹,产量也是大大降低。
控制得不多一点地盘,都是一些极为偏僻的所在,一年到头根本收不上几个大子,连养兵都相当困难。
因此听到了胡彪的消息之后,自然是精神大振了起来。
在地图上研究一下后,对着身后的一名参谋吩咐起来:
“派人去和胡彪联络一下,先结一个善缘再说;顺便送上一批枪弹当见面礼,不用太多,就三十把冲锋枪,子弹两千发,他们打光了也好找我们买。
另外告诉周边的部队,让他们和苏北独立团保持好关系,不要发生摩擦。”
以上的说法,是阎老西这个生意人心中打定了主意:若是能收编胡彪和苏北独立团,自然是一个最好的结果。
如果实在不能,也能互相做做生意。
他们有武器和弹药,胡彪有各种药品和技术,也算是各取所需了……
******
还是在当天,天色彻底黑下来了之后。
不过地点,要换成了平定县南部的宁艾村。
话说!只要是平定县的男人,甚至是隔壁的阳泉等地说起了宁艾村,稍微见过一些世面的男人,就不会没有听说过地方。
因为在到处都是山嘎达,缺水严重的晋西北地区,这里可是有着少见的一块平地。
一条阳胜河沿着村子流过,带来了其他地方根本不敢想的良好灌溉条件;因此这里的土地更肥沃,物产也更为丰富。
宁艾村,更是一个有着千年历史的古村,村中有着好些气派的大院和建筑;其中最古老的一些,都是几百年前的大明朝留下来的。
可惜的是,以上的种种美好的条件。
都不代表着魏勇,这一个今年21岁的光棍青年,就能过上比起平定县其他百姓,稍微富饶一点的生活。
甚至认真对比来的话,甚至还要更艰难一些。
为什么?因为宁艾村周边几乎一切田地,都是李明举、李老爷家里的,魏勇家除了两间快倒的土房子,简直是一无所有。
所以从魏勇爷爷那一辈子开始,就从开始给李老爷当佃户和长工。
若是年景好一些的话,交掉七成的地租后,又缴纳一番各种税收,一家人倒也是勉强能够吃饱肚子。
若是年景不好,甚至是遭遇了天灾,那就相当要命了。
哪怕是挖光了村子四周的野菜,也要靠着在李老爷家里借钱和借粮,才可能活得下去。
说是可能活下去,那是民国九年那一场大旱,他们一家就算从李老爷家借了一个半大洋,但当时连杂粮都贵得吓人,才买回了半袋杂粮。
为了让当时只有两岁多的他,还有当家的他爹活下去,家里其他人都饿死了。
而他爹两年前连四十岁都没有,冬天因为犯病没有熬过去死了,让他们家只剩下了魏勇一根独苗。
魏勇还是又借了李老爷一块晋元,才是把爹的后事给办了。
反正这些年借的钱,不断利滚利积累到当前,他们家欠李老爷家的债,已经是一笔能吓死人的大钱。
不要说魏勇这一辈子能够还上,怕是他的儿子、孙子那一辈,都别想能够彻底还上。
而且这几年平定县的年景不好,不是天旱得厉害,就是阎老西和鬼子又加税了。
对于能不能娶上一个媳妇,然后可以有个儿子,儿子未来又能有个孙子这样一点,他也没有任何的信心。
就这样,带着老魏家要在自己这一辈子,怕是要绝后的苦恼,魏勇拖着疲倦的身体,向着李老爷的大宅子走了过去。
虽然给李老爷家干长工,连他这样一个大小伙子也有点扛不住。
毕竟天才蒙蒙亮,就被管家带着打手上门赶去地里干活了,不到天色彻底黑下来,绝对不准他们收工。
可最少一天到晚,还是管他们三顿吃食。
这代表着他现在去了李家大院里,还有着一顿晚饭了;可惜就只有两碗米粒子都能数清楚的稀粥,加上一个硬邦邦的杂粮窝头,又或者是一个红薯。
从侧门走进院子的时候,魏勇就能闻到一股撩人的烩菜香味。
不过他明智地知道,这种烩菜与他这种长工没有一点关系;放好了肩膀上扛着的锄头,就径直去了下人吃饭的大厨房。
让他不曾想到的是,平日里对他永远没有好脸色的金管家。
今天不仅是亲自给他们一众长工打饭,在给他两个白面馍馍后,还打了一大勺子的烩菜,烩菜里还能看到两块肉片子了。
如此一个反常的情况,用一句现代位面的话来说:当时都给魏勇整得有些不会了。
呆滞了好一会后,他才是问出了一个唯一能想到的可能:“李老爷,今天这是又纳妾了,怎么之前一点动静也没有听说过啊?”
难怪魏勇会问出这样一句,那是上一次李老爷这么大方,让他们这些苦哈哈吃上了一碗烩菜,还是三年前的时候。
当时已经是66岁的李老爷,娶了隔壁村一个16岁的小闺女,做自己的第五房小妾。
想不到李老爷今年都快70了,还要娶第六房小妾,而自己唯一的媳妇都不知道在哪里了。
听到了魏勇的问题,金管家闻言之后脸色大变,当即就要开口骂人,可不过想到了什么之后。
却又是在瞬间变了脸色,笑嘻嘻地说道:
“瞎说甚?老爷哪里又娶小妾了,不过是他老人家心善,看大家最近都辛苦了,让大家吃点像样的饭食……”
虽然实在搞不清楚,被大家私底下叫作‘老抠’的李老爷,今天他怎么无缘无故地就这么大方了起来。
可是白面馍馍,还有放了肉片子的烩菜,这些吃食可真香啊。
一口下去,魏勇感觉劳累一天了的是身体,可是一下子就彻底地活了过来;也正是如此,都让他不敢大口吃喝,免得太快吃完就没有了。
在魏勇小口吃着美食,快吃到了一半的时候。
身边一个算是同村打小一起长大的伙伴魏铁柱,已经吃完了自己那一份白面馍馍,连装着烩菜的破碗都不剩下半点油星子后。
眼睛滴溜溜看了四周一眼,发现没有人注意到自己后。
凑到了魏勇身边,用着只有两人的声音说起:
“大勇,知道今天李老爷怎么这么大方,舍得给我们这些在他眼里,连大牲口都不如的长工吃烩菜吗?”
魏勇没有丝毫回应,不是他不想知道,而是知道这个伙伴根本就憋不住话。
果然也是如此,很快魏铁柱就自顾自地说了起来。
具体上,先是说了在昨天晚上胡彪、传说中的胡团座,带着苏北独立团的一群好汉,在范家掌村干了一票。
不仅是打死了上百号小鬼子和二三百号伪军,还把范地主爷仨给敲了沙罐,把范家大院抢了一个干净。
那些他们带不走的粮食和家当,直接分给了范家掌村的百姓。
动手杀范家爷仨的时候,胡团座说是因为范地主为富不仁,跟着鬼子勾勾搭搭欺压附近的百姓,这才是下的狠手。
换成其他百姓,绝对是秋毫无犯。
对比起了范地主,李老爷欺压乡里的手段只能说厉害多了,更是鬼子的那什么维持会的会长。
所以李老爷这是怕了,怕胡团座和苏北独立团也打过来找他麻烦,到时候他手下那些打手根本不用看。
才是想着收买他们这些苦哈哈,有了今天晚上的这一顿好吃食。
实际上胡彪他们昨晚,只是干掉了一个小队的五十几号鬼子,还有不多几个伪军的军官,战果哪有魏铁柱嘴里那么夸张。
出现这个情况,仅仅是在传言在经过了不知道多少人后,被人为的夸大了而已。
而被夸大了内容,还远远不止这些。
还有接下来的时间,魏铁柱又如数家珍一般,说着胡彪和苏北独立团,在罗店、在顿悟寺、在四行仓库、在台儿庄。
这些魏铁柱和魏勇没有听说过的地方,打出了一个个原本就辉煌的战果。
不过这些夸大什么的都不重要,重要的是魏勇听到了这些后。
这个打小就没有上过一天学,斗大字也不认识一个的小伙,在这个过程中忽然灵光一闪,想到了一个朴素,但是无比宝贵的道理:
今天,自己之所以能吃到白面馍馍和烩菜,不是因为李老爷真的好心,而是他害怕了。
因为有着胡团座和苏北独立团来过,可以为他们这些苦哈哈们做主。
一旦胡团座他们走了,又或者是被鬼子打败了,一切又会回到老样子。
所以,在默默吃完了手上的美食后,他对着身边还在喋喋不休讲述着的魏铁柱,无比郑重地说出了一句:
“柱子,俺要去投胡团座,去投苏北独立团。”
如此突兀的一句,让魏铁柱都呆滞了很长的时间,就在魏勇打算解释一点什么的时候,他才是嚷嚷着:
“这一种没点盼头的日子,什么时候才是一个头;与其穷死、累死,我也跟着你去投胡团座。”
“你走了,你娘和你妹妹怎么办?你们家同样欠着李老爷一屁股债,不怕抓了你妹妹去抵债。”
闻言之后,魏勇说出了这样一个担心。
可是此刻魏铁柱的眼神,却是那样的火热:
“不怕!只要今后跟着胡团座好好干,给李老爷这些鬼子的狗一百个胆子,也不敢欺负她们,不然我带胡团座回来洗了李家大院……”
数个小时之后,鸡才是叫第二遍的时候。
魏勇和魏铁柱两人就是悄悄起床,也没有什么行李好收拾。
各自带了两套换洗的衣服,就是出村向着传言中,胡团座和苏北独立团,如今身处的东北方向群山走去。
结果才是走出了村子半里左右,身后就隐隐传来一些叫喊声:“停下,停下。”
最初两人还以为是金管家带着打手追了上来,心中很是有些慌乱,回头一看之后,发现都是同村的一些个伙伴。
其中最大的23岁,最少的才是17岁,都是家里穷到叮当响的年轻人。
等那几人走近之后一问,才知道他们也是准备去投胡团座。
于是在随后的时间里,村子里一行十一个少年和青年,说说笑笑之间开始结伴而行,仗着腿快,等到天亮的时候已经走出了十七八里远。
一轮金色的朝阳升起后,温暖的阳光照到了他们身上,将他们全身都染得金黄。
顿时,他们不仅没有感到累,却因为心中有了一个莫名的盼头,反而是脚下带风一般越走越快,越走身上越有劲。
这样在朝阳下,一行伙伴们沿着大路大步而行的场面,哪怕过了很多、很多年之后,垂垂老矣的魏勇依然会忍不住想起。
然后一边脸上带着笑容,一边默默地流泪。
笑容!那是从这一刻开始,他不再是一个任人欺压和鱼肉的佃户、长工、牛马,整个人的命运都发生了巨大改变。
这一个巨大的改变,是他这一辈子中最为庆幸的一个决定。
流泪!那是回想起来,当漫长的战争彻底结束,他可以带着军功章回村的时候,当日一起结伴而行的十一个伙伴,已经只剩下了他一人还活着……
除了引起了鬼子方面,尤其是驻晋省第一军的重视之外,落入了其他有心人的耳朵里后,自然也是有了不同的反应。
当山木一木这个鬼子大佐,心中暗自计较着。
一定要找个机会,与淞沪之虎胡彪好好过招,证明一下他们的两人之中,谁才是东方世界最强特种作战指挥官的时候。
地点:在武汉珞珈山的半山庐。
半山庐这个地方原本是武汉大学,提供给单身男教职员居住的宿舍。
位于珞珈山北坡半山腰,虽然条件较为简陋,但因其地理位置优越,最近一段时间里成为蒋介石夫妇的居住地。
顺带着,也成为武汉会战国军一方的指挥中枢。
军统的戴老板,在经过了大半个小时的等候之后,才得到通知走进了光头校长的办公室。
然后在第一时间里,就看到了此刻正站在窗户边上,出神望着远处的景色,表情上很是有些心烦意乱的光头校长。
对方如此的一个表现,戴老板自然知道是为了什么。
无他!武汉会战太重要了,甚至比起淞沪会战还要重要一些。
为了这一场战场范围涉及了皖、豫、赣、鄂等四省广大区域,关系到一大片国土的超大型会战。
本次国军可是下了血本,出动了第五和第九战区的所有部队。
总计14个集团军、50个军,作战飞机约200架,舰艇30余艘,总兵力近100万人的庞大兵力。
还有一支毛子援华志愿航空队,也都加入了本次的战役。
可是这一场被广大国人寄予厚望的会战打到现在,马当要塞、九江等要地一一失守,不断有着部队损失惨重的消息传来,守住武汉的前景也相当不乐观。
在如此一个情况之下,光头校长要是能高兴得起来,那才是一个大大的怪事。
不过想到了本次自己的来意后,戴老板还是收敛了心神,开口恭敬地叫出了一声:“校座。”
在戴老板的声音中,光头校长回过了神来,一边走回办公桌后坐下,一边在嘴里问出一句:
“雨农,有什么事?”
“胡彪又出现了,昨天晚上在晋西北的平定县乡下,夜袭中打掉了鬼子一个小队。”
闻言之后光头校长立刻来了一些精神,区区一个鬼子小队的战果,对于他而言根本不算什么,正常情况下都没有资格让他知道。
但是这个战果,如果是胡彪和苏北独立团打出来的,那就完全不同。
一方面,这场战争打到现在,国府在江浙、魔都等沿海的富饶地盘全都落到了鬼子手里,最大的税收来源没有了。
山姆大叔的援助,目前还属于没影子的事情了,财政方面可以说已经拮据到了极点。
这样一来,胡彪身后的盘尼西林渠道和相关生产技术,代表的价值就更大了。
另一方面,光头校长是的真起了一些爱才之心。
哪怕胡彪既不是黄埔出身,也不是什么奉化老乡,可是足够辉煌的战绩,已经让他能忽视以上的缺点,准备好好重用一下。
当然了!重用胡彪的话,也有一个前提,那就是胡彪听他的话,会做人。
具体表现在主动向他靠拢,把盘尼西林的渠道和技术拿出来,双方进行合作;另外鬼子步兵第10联队的联队旗,也主动上缴等。
在随后的时间里,光头校长在问了一番胡彪和苏北独立团,本次出现的更多细节后。
沉吟了一下,对着戴老板交代起来:
“平定县目前已经算是敌占区了,国军最近的部队离着也挺远;所以与胡彪联络的事情,还是雨农负责起来,一切都可以相机行事。
让人告诉胡彪,只要他忠心党国,党国也一定不会亏待于他。”
虽然光头校长以上的话语中,很多关键内容都没有交代,但是作为心腹,戴老板完全能够秒懂。
在得到了以上指示后,戴老板径直离开了半山庐,在整个过程中都没有说明一点:
安妮这个他布置在胡彪身边的暗子,昨晚已经主动联系了自己。
让他隐瞒这一点重要信息,只能说他虽然在拿到了盘尼西林的生产技术后,还是会主动上缴给光头校长。
但不代表着,他在上缴之前一定会提前做出一些安排,可以让自己和军统的利益最大化。
国府山头林立,出现这样的情况只能说一点都不新鲜……
当戴老板坐着的汽车,从半山庐离开的时候,阎老西也刚好收到了胡彪和苏北独立团,在晋西北出现的消息。
需要说明的是,自从丢掉了太原之后。
阎老西这个曾经的晋省王,此刻已经是逃到陕省宜县的秋林镇,手中的实力大损。
曾经连150毫米口径重炮能造的太原兵工厂,如今虽然也抢运出了上千台机器,但都是一些小型机器。
只能造一些步枪和机枪、子弹,产量也是大大降低。
控制得不多一点地盘,都是一些极为偏僻的所在,一年到头根本收不上几个大子,连养兵都相当困难。
因此听到了胡彪的消息之后,自然是精神大振了起来。
在地图上研究一下后,对着身后的一名参谋吩咐起来:
“派人去和胡彪联络一下,先结一个善缘再说;顺便送上一批枪弹当见面礼,不用太多,就三十把冲锋枪,子弹两千发,他们打光了也好找我们买。
另外告诉周边的部队,让他们和苏北独立团保持好关系,不要发生摩擦。”
以上的说法,是阎老西这个生意人心中打定了主意:若是能收编胡彪和苏北独立团,自然是一个最好的结果。
如果实在不能,也能互相做做生意。
他们有武器和弹药,胡彪有各种药品和技术,也算是各取所需了……
******
还是在当天,天色彻底黑下来了之后。
不过地点,要换成了平定县南部的宁艾村。
话说!只要是平定县的男人,甚至是隔壁的阳泉等地说起了宁艾村,稍微见过一些世面的男人,就不会没有听说过地方。
因为在到处都是山嘎达,缺水严重的晋西北地区,这里可是有着少见的一块平地。
一条阳胜河沿着村子流过,带来了其他地方根本不敢想的良好灌溉条件;因此这里的土地更肥沃,物产也更为丰富。
宁艾村,更是一个有着千年历史的古村,村中有着好些气派的大院和建筑;其中最古老的一些,都是几百年前的大明朝留下来的。
可惜的是,以上的种种美好的条件。
都不代表着魏勇,这一个今年21岁的光棍青年,就能过上比起平定县其他百姓,稍微富饶一点的生活。
甚至认真对比来的话,甚至还要更艰难一些。
为什么?因为宁艾村周边几乎一切田地,都是李明举、李老爷家里的,魏勇家除了两间快倒的土房子,简直是一无所有。
所以从魏勇爷爷那一辈子开始,就从开始给李老爷当佃户和长工。
若是年景好一些的话,交掉七成的地租后,又缴纳一番各种税收,一家人倒也是勉强能够吃饱肚子。
若是年景不好,甚至是遭遇了天灾,那就相当要命了。
哪怕是挖光了村子四周的野菜,也要靠着在李老爷家里借钱和借粮,才可能活得下去。
说是可能活下去,那是民国九年那一场大旱,他们一家就算从李老爷家借了一个半大洋,但当时连杂粮都贵得吓人,才买回了半袋杂粮。
为了让当时只有两岁多的他,还有当家的他爹活下去,家里其他人都饿死了。
而他爹两年前连四十岁都没有,冬天因为犯病没有熬过去死了,让他们家只剩下了魏勇一根独苗。
魏勇还是又借了李老爷一块晋元,才是把爹的后事给办了。
反正这些年借的钱,不断利滚利积累到当前,他们家欠李老爷家的债,已经是一笔能吓死人的大钱。
不要说魏勇这一辈子能够还上,怕是他的儿子、孙子那一辈,都别想能够彻底还上。
而且这几年平定县的年景不好,不是天旱得厉害,就是阎老西和鬼子又加税了。
对于能不能娶上一个媳妇,然后可以有个儿子,儿子未来又能有个孙子这样一点,他也没有任何的信心。
就这样,带着老魏家要在自己这一辈子,怕是要绝后的苦恼,魏勇拖着疲倦的身体,向着李老爷的大宅子走了过去。
虽然给李老爷家干长工,连他这样一个大小伙子也有点扛不住。
毕竟天才蒙蒙亮,就被管家带着打手上门赶去地里干活了,不到天色彻底黑下来,绝对不准他们收工。
可最少一天到晚,还是管他们三顿吃食。
这代表着他现在去了李家大院里,还有着一顿晚饭了;可惜就只有两碗米粒子都能数清楚的稀粥,加上一个硬邦邦的杂粮窝头,又或者是一个红薯。
从侧门走进院子的时候,魏勇就能闻到一股撩人的烩菜香味。
不过他明智地知道,这种烩菜与他这种长工没有一点关系;放好了肩膀上扛着的锄头,就径直去了下人吃饭的大厨房。
让他不曾想到的是,平日里对他永远没有好脸色的金管家。
今天不仅是亲自给他们一众长工打饭,在给他两个白面馍馍后,还打了一大勺子的烩菜,烩菜里还能看到两块肉片子了。
如此一个反常的情况,用一句现代位面的话来说:当时都给魏勇整得有些不会了。
呆滞了好一会后,他才是问出了一个唯一能想到的可能:“李老爷,今天这是又纳妾了,怎么之前一点动静也没有听说过啊?”
难怪魏勇会问出这样一句,那是上一次李老爷这么大方,让他们这些苦哈哈吃上了一碗烩菜,还是三年前的时候。
当时已经是66岁的李老爷,娶了隔壁村一个16岁的小闺女,做自己的第五房小妾。
想不到李老爷今年都快70了,还要娶第六房小妾,而自己唯一的媳妇都不知道在哪里了。
听到了魏勇的问题,金管家闻言之后脸色大变,当即就要开口骂人,可不过想到了什么之后。
却又是在瞬间变了脸色,笑嘻嘻地说道:
“瞎说甚?老爷哪里又娶小妾了,不过是他老人家心善,看大家最近都辛苦了,让大家吃点像样的饭食……”
虽然实在搞不清楚,被大家私底下叫作‘老抠’的李老爷,今天他怎么无缘无故地就这么大方了起来。
可是白面馍馍,还有放了肉片子的烩菜,这些吃食可真香啊。
一口下去,魏勇感觉劳累一天了的是身体,可是一下子就彻底地活了过来;也正是如此,都让他不敢大口吃喝,免得太快吃完就没有了。
在魏勇小口吃着美食,快吃到了一半的时候。
身边一个算是同村打小一起长大的伙伴魏铁柱,已经吃完了自己那一份白面馍馍,连装着烩菜的破碗都不剩下半点油星子后。
眼睛滴溜溜看了四周一眼,发现没有人注意到自己后。
凑到了魏勇身边,用着只有两人的声音说起:
“大勇,知道今天李老爷怎么这么大方,舍得给我们这些在他眼里,连大牲口都不如的长工吃烩菜吗?”
魏勇没有丝毫回应,不是他不想知道,而是知道这个伙伴根本就憋不住话。
果然也是如此,很快魏铁柱就自顾自地说了起来。
具体上,先是说了在昨天晚上胡彪、传说中的胡团座,带着苏北独立团的一群好汉,在范家掌村干了一票。
不仅是打死了上百号小鬼子和二三百号伪军,还把范地主爷仨给敲了沙罐,把范家大院抢了一个干净。
那些他们带不走的粮食和家当,直接分给了范家掌村的百姓。
动手杀范家爷仨的时候,胡团座说是因为范地主为富不仁,跟着鬼子勾勾搭搭欺压附近的百姓,这才是下的狠手。
换成其他百姓,绝对是秋毫无犯。
对比起了范地主,李老爷欺压乡里的手段只能说厉害多了,更是鬼子的那什么维持会的会长。
所以李老爷这是怕了,怕胡团座和苏北独立团也打过来找他麻烦,到时候他手下那些打手根本不用看。
才是想着收买他们这些苦哈哈,有了今天晚上的这一顿好吃食。
实际上胡彪他们昨晚,只是干掉了一个小队的五十几号鬼子,还有不多几个伪军的军官,战果哪有魏铁柱嘴里那么夸张。
出现这个情况,仅仅是在传言在经过了不知道多少人后,被人为的夸大了而已。
而被夸大了内容,还远远不止这些。
还有接下来的时间,魏铁柱又如数家珍一般,说着胡彪和苏北独立团,在罗店、在顿悟寺、在四行仓库、在台儿庄。
这些魏铁柱和魏勇没有听说过的地方,打出了一个个原本就辉煌的战果。
不过这些夸大什么的都不重要,重要的是魏勇听到了这些后。
这个打小就没有上过一天学,斗大字也不认识一个的小伙,在这个过程中忽然灵光一闪,想到了一个朴素,但是无比宝贵的道理:
今天,自己之所以能吃到白面馍馍和烩菜,不是因为李老爷真的好心,而是他害怕了。
因为有着胡团座和苏北独立团来过,可以为他们这些苦哈哈们做主。
一旦胡团座他们走了,又或者是被鬼子打败了,一切又会回到老样子。
所以,在默默吃完了手上的美食后,他对着身边还在喋喋不休讲述着的魏铁柱,无比郑重地说出了一句:
“柱子,俺要去投胡团座,去投苏北独立团。”
如此突兀的一句,让魏铁柱都呆滞了很长的时间,就在魏勇打算解释一点什么的时候,他才是嚷嚷着:
“这一种没点盼头的日子,什么时候才是一个头;与其穷死、累死,我也跟着你去投胡团座。”
“你走了,你娘和你妹妹怎么办?你们家同样欠着李老爷一屁股债,不怕抓了你妹妹去抵债。”
闻言之后,魏勇说出了这样一个担心。
可是此刻魏铁柱的眼神,却是那样的火热:
“不怕!只要今后跟着胡团座好好干,给李老爷这些鬼子的狗一百个胆子,也不敢欺负她们,不然我带胡团座回来洗了李家大院……”
数个小时之后,鸡才是叫第二遍的时候。
魏勇和魏铁柱两人就是悄悄起床,也没有什么行李好收拾。
各自带了两套换洗的衣服,就是出村向着传言中,胡团座和苏北独立团,如今身处的东北方向群山走去。
结果才是走出了村子半里左右,身后就隐隐传来一些叫喊声:“停下,停下。”
最初两人还以为是金管家带着打手追了上来,心中很是有些慌乱,回头一看之后,发现都是同村的一些个伙伴。
其中最大的23岁,最少的才是17岁,都是家里穷到叮当响的年轻人。
等那几人走近之后一问,才知道他们也是准备去投胡团座。
于是在随后的时间里,村子里一行十一个少年和青年,说说笑笑之间开始结伴而行,仗着腿快,等到天亮的时候已经走出了十七八里远。
一轮金色的朝阳升起后,温暖的阳光照到了他们身上,将他们全身都染得金黄。
顿时,他们不仅没有感到累,却因为心中有了一个莫名的盼头,反而是脚下带风一般越走越快,越走身上越有劲。
这样在朝阳下,一行伙伴们沿着大路大步而行的场面,哪怕过了很多、很多年之后,垂垂老矣的魏勇依然会忍不住想起。
然后一边脸上带着笑容,一边默默地流泪。
笑容!那是从这一刻开始,他不再是一个任人欺压和鱼肉的佃户、长工、牛马,整个人的命运都发生了巨大改变。
这一个巨大的改变,是他这一辈子中最为庆幸的一个决定。
流泪!那是回想起来,当漫长的战争彻底结束,他可以带着军功章回村的时候,当日一起结伴而行的十一个伙伴,已经只剩下了他一人还活着……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抗战从淞沪开始,抗战从淞沪开始最新章节,抗战从淞沪开始 圣墟小说网!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抗战从淞沪开始,抗战从淞沪开始最新章节,抗战从淞沪开始 圣墟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