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租的这几间房子的房东还是当年那位玛丽·m·特雷德威尔,当年他刚来到华盛顿时,就租的她的一间公寓。

  如今几年过去了,玛丽太太依然健康的很,虽然她已经认不出变装后的孙志伟,但还是很客气的接待了他。

  得知他是短租,玛丽也不介意,毕竟她这栋公寓一直都没住满过。

  玛丽太太这个单身女人其实是有点背景的,他的前夫马里恩·巴里,就是现任的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的市长。

  马里恩·巴里这个人现在是哥伦比亚市的英雄,他也是哥伦比亚历史上唯一一位担任过4届的市长。

  几年前他在担任市政议员期间,因为市区的建设问题站在市民一边,并与特区军警对抗时遭遇枪击。

  当时子弹擦着他的心脏穿胸而过,他险险的捡回一条性命,从此以后他在华盛顿的声望陡然提升。

  1979年,马里恩·巴里首次竞选哥伦比亚特区市长,即成功当选。

  而玛丽太太因为是他的前妻,也变相的得到了不少好处,最起码在哥伦比亚特区没人会去惹她。

  比如,玛丽太太的公寓楼,就从来没有警察和FBI上门骚扰过。

  6月2号,一批12人的科学团队抵达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孙志伟以使馆的名义,用本名前往机场迎接。

  他们是涉及到航母项目的各个方向的专家,此次出行全都使用了伪装身份,在对外的资料里,他们只是一批建筑工程师。

  因为使馆房间不够的原因,他们被安排在外面租住的房子里。

  虽然他们依旧经过了安全教育,也强调了双人同行原则,但实际管理中不可避免的有点松散。

  比如下楼买包烟什么的,几分钟的时间,很多时候他们都懒得两人一起。

  孙志伟跟他们一起住在玛丽太太的公寓楼中,监控着他们每一个人的动向。

  如果这里面真有谁想搞什么小动作,在这么松散管理的情况下,肯定会忍不住的。

  就在他以为,即使有人要搞事情也要等几天的时候,当天就出事了。

  其中一个工程师偷偷写了一串数字,然后趁着双人一起逛街的时候,将写着数字的纸条,丢在FBI门口不远处的一个信箱里。

  这种数字密码十分简单,大部分都是一本书的页码+行数+字数的排列。

  但是这正是这种密码可怕的地方,如果没有对应的密码书,它也根本就无从破解。

  孙志伟虽然看到了他丢下的密码纸条,但却不知道其中的内容。

  不过没关系,既然他要联系外人,自然会有人来接收纸条,他只要监控着纸条的动向就行了。

  当天傍晚,一个邮递员来邮箱收取信件。他在看到纸条时,将其单独收进一个小口袋里。

  一个小时后,纸条经过几次中转,进入了胡佛大楼的一个房间。

  这个房间里有很多人,也有很多书籍。

  这张纸条被送到其中一人的办公桌上,不多时,那位工作人员就拿起了纸条,看了其中一串数字。

  随后他就起身来到书架旁,根据刚才那串数字,从其中一个书架上找到对应的书籍。

  他拿到书记后,就回到桌子旁,开始一个字一个字的翻译数字纸条上的信息。

  孙志伟看的明白,上面写的是:“他们一群12位科学家来到华盛顿执行秘密任务的消息。”

  孙志伟见此已经知道证据确凿,不由得心中叹息。

  他只是稍微放松了点监管,就有人忍不住了,这些人可都是经过层层筛选检查的,结果还是不能清理干净。

  让他气愤的是,FBI、CIA、KGB等机构对他们用的都是很粗糙的手段,威逼利诱而已。

  先抓把柄威胁,再砸钱,手段就是这么狂野,但越是这种简单的手段,效果就越是立竿见影,让人无可奈何。

  此时,密信已经翻译出来了,那位密信翻译将密码书重新放回书架上,开始拿出另一张密码,开始翻译起来。

  刚才翻译完成的那张被他放进一个专门的盒子里,等待一会有专人来收取。

  孙志伟也不再耽搁,开始行动起来。

  他先取得了那本密码书、密信和翻译,然后伪造了一份无关紧要的情报,再根据密码书翻译成对应的数字,替换了原本真实的那份密信。

  随后,他将一份‘K-2药剂’塞进那位翻译的胃里。

  不一会,那位情报翻译捂着胸口倒在书桌旁,立即引发了办公室的混乱。

  孙志伟趁乱将他伪造的密信摆在桌面上,装作正要开始翻译的样子。

  这里就要说一说那份‘K-2药剂’,它的全名叫做:氯化氨甲酰胆碱。

  它的发明人是格里戈里·迈拉诺夫斯基博士,他是KGB名下毒理实验室的负责人,人称‘死亡博士’。

  51年被抓捕,62年获释,可不到两年,他就死在了自己的公寓里。

  他的死因是心脏病导致的“心力衰竭”,但这种死法,却与当年死在他实验室里的数百名实验对象的死法一模一样。

  后来,这种‘K-2药剂’就成了KGB的杀手锏,因为它完全检查不出化学毒素来,死亡的表象也没有中毒现象,所以每次使用都是绝密。

  这个药剂就是上次他在KGB总部拿到的,当时一共只有一瓶,且被锁在保密柜里。

  为了避免被发现,他只取了其中1/4,不过几十毫升,而且具体的合成方法并不在KGB总部,所以他并没有拿到。

  这种药剂他并没有上交,也无法上交,因为缴获的原因他解释不清,干脆留着自己用。

  ‘K-2药剂’用量很小,半滴就够达成效果了。

  15分钟后,那位翻译员因为心脏衰竭去世了,他的同事们都很伤心,部门主管决定为他申请勋章。

  确定现场没有破绽,翻译员也没了声息后,孙志伟带着密码信和翻译稿回到了公寓。

  回来后,他并没有立即处置那位工程师,他想再等两天,看看还有没有其他人,以免打草惊蛇。

  让他欣慰的是,其余11人都没有异常动作,即使是一个人独处的时候也没有可疑的表现。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50年代:从一枚储物戒开始,50年代:从一枚储物戒开始最新章节,50年代:从一枚储物戒开始 圣墟小说网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