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缯从临安出发前往中都向赵朔劝进,走的并不快,甚至可以说很慢。

  很简单的道理,南宋本身的目的,不是真心拥戴赵朔做皇帝,而是要挑拨蒙古内部的矛盾。既然如此,自然是声势越大越好,知道的人越多越好,最好是弄得人尽皆知。

  就这样,宣缯一行四十九人从临安出发后,一直磨磨蹭蹭,一路之上不断宣扬赵朔多么英明伟大,南宋朝廷对其多么爱戴,理应顺天应人登基为帝。他足足用了四个月的时间,才到了中都城。

  赵朔对他的到来,似乎也非常重视,在中都皇宫大安殿内,亲自接见。

  非但如此,汉军八旗十四个万户,内七省七个宣抚使,中都五品以上官员,草原诸千户,全部被赵朔宣召至此。

  “宋国使者,参知政事兼知枢密院事宣缯,参见大王!”

  咚咚咚!

  虽是参拜大王,但宣缯所行的却是参拜天子的三拜九叩之礼。

  赵朔的面上看不出喜怒,淡然道:“宣缯,宋国朝廷派你来,到底所为何事?”

  “大王天生贵种,崛起草原,提三尺剑,扫荡群丑,抚育黎民,万民称颂。如今,大王拥地两万里,带甲百万之众,我宋国朝廷,乃至全国军民百姓,无不认为,大王理应顺天应人,登基为帝,特派外臣为使者,以表心意!”

  成了!

  话刚讲完,宣缯心中就一阵欢喜。

  当初,史弥远要从民间选一远支宗室为大宋新帝,其间宣缯为了让赵昀为帝,出了不少力。

  单凭这份功劳,只要赵昀在位一天,无论他如何贪赃枉法,都会给他一个体面。

  如今再加上劝进赵朔为帝之功,岂不是无论天下如何风云变幻,他都能稳坐钓鱼台吗?

  赵朔却不置可否,威严的目光向群臣看来,道:“你们以为呢?”

  “王上,别犹豫了,称帝吧!窝阔台使用卑鄙手段,害死拖雷汗之事,谁不知道?他不配做这个大汗!王上也没必要再向蒙古朝廷称臣!”

  “汉军正红旗只知王上,不知什么蒙古大汗,尽皆愿意拥王上为帝!”

  “我们汉军汉军正蓝旗也是!”

  “山东百姓,早就想让王上为天子了!王上不为天子,奈苍生何?奈天下何啊!”

  ……

  对于汉军八旗来说,想进步都想疯了。谁不渴望着封妻荫子?赵朔不当皇帝,他们又如何封爵呢?

  文臣就更不用说,这劝进之功如何可以错过?

  对于草原战士来讲,赵朔免了他们的赋税,带给他们更多的战利品,虽然对赵朔感恩戴德,但这并不足以让他们赞成蒙古分裂。

  但是,这不是窝阔台害死了拖雷了吗?这不是窝阔台欺凌拖雷留下的孤儿寡母了吗?

  窝阔台能这样对拖雷,就不能这样对赵朔?

  赵朔天然就获得了对付窝阔台的正当理由。

  他能做初一,赵朔就能做十五!

  说到底,蒙古和中原的制度不同。

  谁是草原大汗?

  能保证众草原贵族利益,并且带领众草原贵族获取更多利益的人,才是大汗。

  不但不能保证草原贵族的利益,而且侵害草原贵族的利益,草原贵族起兵造反,就毫无心理障碍。

  其他人也不会觉得有什么不对。

  到了那时候,就看哪边的刀子快而已。

  在场的众草原千户既然是赵朔的封臣,哪有胳膊肘往外拐的道理?那才是为草原贵族们所不耻!

  “依我看啊,王上别说皇帝了,就是蒙古大汗都可做得!王上,您就别犹豫了!谁敢反对您,我就砍了他的脑袋!”

  抹赤别都温叫的最为大声。

  他不但为人桀骜不驯,而且嘴巴太臭,连成吉思汗都受不了,没给他封世袭千户,把他打发到了赵朔这边。

  如今抹赤别都温为全军军法官,地位还在八旗万户长之上。谁敢反对赵朔,那就是抹赤别都温最大的敌人!

  赵朔对诸将的心思洞若观火,并不表态。

  直到诸将的声音渐低,才向刚才一直没说话的三个人看来。

  武将第一人,汉军正黄旗旗主史天倪。

  文臣第一人,尚书令耶律楚材。

  赵朔的长子,世子赵赫。

  “史天倪,你说呢?”赵朔主动开口问道。

  史天倪微微躬身,道:“臣是武人,只知效忠王上,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不知其他!”

  “王上若要称帝,旌旗所指,就是臣麾下正黄旗的前进之地!封狼居胥,马踏汗庭,臣能为之!若是王上不愿意现在称帝,一道旨意下,谁再敢多言,臣亦能为王上斩之!”

  赵朔面上依旧不见喜怒,向耶律楚材看来,道:“尚书令,你说呢!”

  耶律楚材眉头紧皱,微微咬牙,道:“臣以为……不可!”

  “哦?为什么?”

  “因为,现在还不是时候。当今天下,实乃有史以来,从未有过的大争之世,天下万国尽皆卷入其中。如果王上和蒙古朝廷团结一致,放眼天下,谁是对手?王上所建的亘古未有之伟业,恐怕上古先贤尧舜都大有不如!”

  “可若是王上现在称帝,必与蒙古朝廷逐鹿四海。不管是两败俱伤,还是伤敌一千自损八百,都会让王上错失这一千载难逢之机缘,请王上慎思之啊!”

  咚!

  话刚讲完,耶律楚材就跪下了,以头触地。

  现在,劝赵朔称帝当然是最为安全的。就算赵朔不愿意称帝,大家也是一片好心不是?而且,讨论赵朔称帝之事,群臣不积极表示赞同,赵朔的面上也不好看吧?

  倒是耶律楚材主动出言反对,冒了极大的风险。

  不过,君以国士待我,我以国士报之!

  当初,赵朔以中都数十万百姓的性命,换取耶律楚材效忠。后来,赵朔让耶律楚材官居中书令,位于文臣之首。

  如此知遇之恩,耶律楚材怎能不粉身以报?

  他既然认为,现在赵朔称帝的时机并不是合适。而且,已经有太多人表示支持了,不差他这一个,现在当然要直言反对。

  “起来吧!”

  赵朔挥了挥手,命耶律楚材站起,

  然后,向世子赵赫看来,道:“世子,你说呢?”

  他不称“赫儿”,而是“世子”,意思就是正式的朝廷问对了。

  赵今年二十四岁,充足的营养,良好的基因,让他的身量丝毫不逊天赋异禀的赵朔。

  相貌也继承了华筝和赵朔的优点,蒙古人特有的高颧骨被汉人血统柔化,线条趋向柔和。鼻梁则完全随了赵朔,高挺笔直,宛如刀削般棱角分明,嘴唇薄而分明,下颌线条硬朗,勾勒出英武的轮廓。

  他从小武有阿尔塔纳指导,文有陆子布传授,还有赵朔征战闲暇之际的亲自教导。又加入汉军八旗,从征西夏,覆灭金国,亲手砍下的敌军脑袋足有半百!

  最近又跟随耶律楚材处理政事一年多,积累了执政的经验。

  无论是勇武,智慧,还是眼界,心胸,赵赫都站在了同龄人的最顶峰。

  听到赵朔的话,赵赫肃立凝眸,道:“父王称帝不称帝暂且不说。儿臣就是奇怪,宋国对父王就那么忠心耿耿?他们劝父王称帝,到底是何居心?还有最关键的,父王要称帝,需要他宋国的支持吗?简直是笑话!”

  “哈哈!赫儿说得好!”

  赵朔听到赵赫的回答,不由一笑。

  其实,赵朔麾下人才济济,岂能看不出来,宋国遣使劝赵朔称帝,是不怀好意,要挑拨离间?

  只是他们认为,和这件事比起来,还是讨论赵朔是否应该立即称帝更为妥当。

  倒是赵赫身为储君,地位更高,也看得更为清楚一些。

  赵朔拥有如今的实力,想什么时候称帝,还不是一句话的事?根本就不需要着急。

  倒是宋国,如此积极介入蒙古内部事务,此风断不可涨。

  今日宋国敢劝进赵朔,来日就不敢劝进赵赫?

  甚至劝进赵赫的其他兄弟?挑拨赵朔内部的纷争?

  而且,赵朔称帝,什么时候需要宋国支持了?以赵朔如今的实力,他要称帝,既不需要宋国的支持,也不在意宋国的反对!宋国,只能乖乖接受而已!

  赵朔继续道:“我称不称帝,与宋国何干?说到底,宋国不过是想挑拨我和蒙古朝廷开战,借机取利而已,其心可诛!赫儿!”

  “在!”

  “你以为,该如何处置这位宋国使者呢?”赵朔随手一抬,睨眸指向宣缯道。

  赵赫神色如常,道:“应推出午门,腰斩示众,以儆效尤!”

  “很好!”

  赵朔点点头。

  他对赵赫的杀伐果断很满意。

  自古开国之君,最发愁的是继承人的问题。

  开国之君都是一代雄主,凭着一刀一枪杀出来的江山社稷,没有半分优柔寡断和妇人之仁。

  但是,第二代长于深宫妇人之手,又免不了受名儒影响,就远不如第一代杀伐果断了,甚至是纯纯的废物。

  赵赫小时候虽然文事是陆子布教导地多,但是同时受了阿尔塔纳这个纯粹的蒙古大将的教导,以及赵朔的影响。

  长大后,又在八旗军中历练多年,见惯了战争和杀戮,没那么多优柔寡断和毫无必要的仁慈。

  当即,赵朔高声道:“来人啊!”

  “在!”

  “按照世子说的办!”

  “是!”

  自有殿前武士上前,拖了宣缯就走。

  “大王!你不能啊!”

  “两国交兵,尚且不斩来使,何况我只是一个劝进的使者呢?”

  “大王早晚是要做天子的,难道就不怕有伤您的令名吗?”

  “外臣知错了!我再也不敢了,宋国也再不敢了啊!”

  “求求您,饶了我这一回吧!”

  ……

  事到如今,宣缯真是悔得肠子都青了。

  宋国人都认为,劝进赵朔是个美差。此举虽然有挑拨蒙古内战之嫌,但是赵朔难道就不想当皇帝?

  他手下那些人就不想赵朔称帝?

  即便赵朔不同意,也会领宋国乃至于使者的情。

  谁知道,赵朔对宋国参与蒙古内部斗争之事如此反感。对宋国,又是这等的不屑一顾!

  早知如此,打死宣缯,也不敢来中都啊!

  当然了,宣缯如何想,是无关紧要的。他既然敢来挑拨离间,就必须承担挑拨离间的后果!

  宣缯被斩,今日的事情却没有结束。

  合答黑把秃儿是只知沙场厮杀的直肠子,还是开口问道:“那大王以为,现在应不应该称帝呢?”

  赵朔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向诸臣看来,问道:“你们以为,我能有如今的权位,靠的是什么?”

  “靠的将士的勇猛!”

  “王上攻无不克,战无不胜!”

  “王上愿与汉人和蒙古人共天下!”

  “王上圣明烛照,德被苍生!”

  ……

  文臣武将纷纷发言。

  赵朔微微点头,道:“你们说的都有些道理,但也都有些片面。说到底,本王能有如今的权位,靠的是你们的忠心,靠的是八旗官兵和草原战士的悍勇,靠的是麾下子民的拥戴,靠的是文臣的稳定地方!只要这些还在,我的权位就稳如泰山,你们以为是不是这个道理?”

  “王上英明!”

  “既然如此,本王认为现在维持和蒙古朝廷团结之事,非常重要。称帝之事,暂时不必再提!”

  “遵旨!”

  赵朔表面了明确的态度,群臣唯有俯首听命而已,此事就这么定了。

  不过,些许的不甘心总是有的。

  “哎!就差一步啊!草原战士的底细,我清楚地很。我们光汉军的八旗兵就有十四万了,大王即便真的称帝,蒙古朝廷也未必敢翻脸。史旗主,你说,如果今天不是宋国使者劝进,而你今天又明确表示支持王上称帝,是不是就成了呢?”

  朝会后,抹赤别都温向史天倪开口问道。

  他虽然性情桀骜,嘴巴甚臭,但对无论文武之能都能稳压他一头史天倪还是佩服的。

  史天倪眉毛一挑,道:“如此说来,你在埋怨史某人了?”

  “那倒不是。只是有些可惜而已。”抹赤别都温道。

  “没什么可惜的,今天王上是不可能答应此事的。”

  “为什么?”

  史天倪解释道:“当中原皇帝这事,和草原大汗不同,讲究的是三辞三让,没有一劝进就答应的道理。王上怎么也得推辞三次,才能正式登基,”

  抹赤别都温眼前一亮,道:“所以,这是王上的第一辞?以后,再推辞两次,王上就会允了?”

  “差不多如此吧。而且,你不觉得,这样也不错吗?”史天倪笑了笑,道:“天下那么大,还有无数的土地可以征服。王上何必逞一时之快,冒和蒙古朝廷开战的险,让天下诸国看笑话呢?王上如此抉择,才是给了天下诸国一个大大的‘惊喜’啊!”

  这话是真的。

  蒙古强烈的内部矛盾,天下已经尽人皆知。

  如今,赵朔直接将劝自己称帝的南宋使者宣缯腰斩,表明了维持内部团结的态度。

  一时间,天下皆惊!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篡蒙:我岳父是成吉思汗,篡蒙:我岳父是成吉思汗最新章节,篡蒙:我岳父是成吉思汗 圣墟小说网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