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大片大片的良田,张用麾下那五万贼兵,超过半数在动摇。
贼兵本来大多是良民!
只是这个动荡的世界,把人变成了鬼,把良民变成了贼。
如果世间突然出现了一片净土,能安安心心的种田,他们还做个屁的流寇。
大军摆着行军用的一字长蛇阵,从官道上走过,道路两旁,全是长势喜人的良田。
幸亏他们已经事先吃饱了肚子,而且每人分了一袋子粮,不然真会忍不住冲进田地里伸手去摘……
张用看到这一幕,心里也不禁暗想:这北宋的官员,心里装着老百姓啊,若是南宋的官员,根本就不会提前想到这种事,先给我的人吃饱肚子来预防他们对农田乱伸手。
在南宋官员的心中,军队抢老百姓大约是一件很正常的事吧,谁会在乎百姓死活呢?
就在这时候,岳文轩突然开口了:“张将军,你麾下这五万人,其实有一半是老弱妇孺吧,还有一小部份虽然是青壮年,但并不擅长战斗,或者说根本就没有战意,不想参与战斗。”
这一点张用当然也是知道的,点头应承:“是的!说出来不怕您笑话,咱们这些做流寇的,走到哪里,就在哪里招兵买马,只要愿意入伙的,全都拉进来,不管他们是不是老弱妇孺,反正跟得上队伍的只管跟。”
他这话说得也不尽是实话,什么“愿意入伙”,其实应该说是“裹胁入伙”才对。
许多老百姓都是整村整村的被裹胁从贼,不从贼就要被烧杀抢掠。
时代就是这么个时代!
张用这个人在贼里也算是个有义气的好人,但他也一样要做这些事,否则也成不了气候。
岳文轩道:“既然他们不想战,不能战,又何苦继续留他们在军中。张将军应该也知道,打仗并不是人多就有用。李成十万大军,连我军运粮队都没打赢……”
张用当然知道这个道理,老弱妇孺和不能打的青壮,都是军队的累赘,但他是不得不带着这些人,因为其中许多人与他的战兵是亲戚、同村邻居,若是不带老弱妇孺玩,战兵也得叛乱。
现在岳文轩提起这个,他不禁问道:“好汉的意思是……”
岳文轩道:“楚州地界因为上次金军来时,防御战打得太过惨烈,使此地人口十不存一,所以农田还有大量抛荒,现在任何人来到楚州,只要有心务农,就能立即分配到一片田地。”
张用瞬间听懂了:“你要让我军中老弱妇孺和不想战之人,留在此地务农。”
岳文轩:“正是,务农也可,务工也是可以的。只要肯干活,楚州就有他立足之地。实不相瞒,去年我军击败李成,抓获他两万多名部下,这些人现在全都安置在楚州,将军视野所及的这一片田地,就有不少是李成的部下负责种植的。”
张用:“啊?李成的人种的?”
他向着田地里眺望,见到几个老农正在坐在田坎边,傻乎乎的对着他笑:没想到啊,没想到!还以为李成被北宋击败之后,他那两万多兄弟全都很惨,没想到现在活得这么好?
两人说话的声音并没有放得很低,张用身边的人也听到了。
于是,这些话便开始向着五万贼军中扩散……
越来越多的人知道了!
队伍中的老弱妇孺们,看向旁边的农田,眼光明显变得灼热了。
他们现在看着这些田,就好似在看着自家的田。
只要大头目一点头,他们就能获分一片田地,然后在这里重新生活,这他娘的谁不羡慕啊?
张用可不傻,他当然会点头。
老弱妇孺的意见,会绑定他军中青壮战兵的意见。
不答应分分钟就是兵变的结局。
这时候不如摆出义气老大哥的姿态:“承蒙各位北宋的大人们看得起,给咱们提供这么好的地方,咱们岂有不知好歹的道理,待咱们安定下来,我就下令让军中愿意解甲归田的兄弟,尽数解甲归田。”
贼兵们一听这话,顿时大喜,军中到处都响起了欢呼声。
贼兵们继续前进,离楚州城越来越近。
遥遥能看见城池的时候,便见到宫二娘子率军迎出来了,这一次北宋来的可是正规大军了,军容摆在张用军面前,就是个天上,一个地下。
为了防止张用“看不懂火器,起不到震摄作用”,宫二娘子特意带了三百重步兵来,那三百重步兵走在军队最前面,两层铁甲,气势骇然。
张用的目光瞬间被这些重步兵吸引,惊道:“那是……铁浮屠?是漆成了红色的铁浮屠!”
“没错,宫二娘子笑道:“我军打败金军铁浮屠之后,缴获了他们的铠甲,用来打造了这么一支重步兵队。”
张用眼前的北宋人,瞬间变得高大起来。
能打败金军铁浮屠的人,放眼天下,就只此一家啊。
这怎能让人不敬佩!
张用差点就要给宫二娘子磕一个了。
他心中本来还有那么一点点骑墙派的想法,但现在瞬间觉得,骑个鬼的墙,还能哪个能比北宋强?骑墙不如跟定一个好大哥。
当下再无疑虑,翻身下马,在宫二娘子面前单膝跪下:“张用愿追随宫二娘子,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
两个月后!
张用身穿一身江湖劲装,骑着一匹高头大马,带着他的妻子“一丈青”,以及三十余名军中的头目,来到了胶水县。
他们是来读军校的。
“读军校”这个事儿,当宫二娘子向他提出时,张用一度怀疑自己耳朵听错了,他虽然是个贼,但也是指挥过五万大军的贼,他一点也不觉得自己需要读什么军校。
但是当宫二娘子把他带到训练场上,亲眼看了一次北宋军的演习之后,张用就发现,自己真的不会打仗,果然得去读读军校才行。
于是,他就带着妻子一丈青和三十余名头目,北上胶水,准备来军校就读了。
一行人一路上被北宋的繁华所震惊倒也不用多提了,来到胶水城,报上名字,便被请进兵部,来到了兵部尚书吴加亮的面前。
贼兵本来大多是良民!
只是这个动荡的世界,把人变成了鬼,把良民变成了贼。
如果世间突然出现了一片净土,能安安心心的种田,他们还做个屁的流寇。
大军摆着行军用的一字长蛇阵,从官道上走过,道路两旁,全是长势喜人的良田。
幸亏他们已经事先吃饱了肚子,而且每人分了一袋子粮,不然真会忍不住冲进田地里伸手去摘……
张用看到这一幕,心里也不禁暗想:这北宋的官员,心里装着老百姓啊,若是南宋的官员,根本就不会提前想到这种事,先给我的人吃饱肚子来预防他们对农田乱伸手。
在南宋官员的心中,军队抢老百姓大约是一件很正常的事吧,谁会在乎百姓死活呢?
就在这时候,岳文轩突然开口了:“张将军,你麾下这五万人,其实有一半是老弱妇孺吧,还有一小部份虽然是青壮年,但并不擅长战斗,或者说根本就没有战意,不想参与战斗。”
这一点张用当然也是知道的,点头应承:“是的!说出来不怕您笑话,咱们这些做流寇的,走到哪里,就在哪里招兵买马,只要愿意入伙的,全都拉进来,不管他们是不是老弱妇孺,反正跟得上队伍的只管跟。”
他这话说得也不尽是实话,什么“愿意入伙”,其实应该说是“裹胁入伙”才对。
许多老百姓都是整村整村的被裹胁从贼,不从贼就要被烧杀抢掠。
时代就是这么个时代!
张用这个人在贼里也算是个有义气的好人,但他也一样要做这些事,否则也成不了气候。
岳文轩道:“既然他们不想战,不能战,又何苦继续留他们在军中。张将军应该也知道,打仗并不是人多就有用。李成十万大军,连我军运粮队都没打赢……”
张用当然知道这个道理,老弱妇孺和不能打的青壮,都是军队的累赘,但他是不得不带着这些人,因为其中许多人与他的战兵是亲戚、同村邻居,若是不带老弱妇孺玩,战兵也得叛乱。
现在岳文轩提起这个,他不禁问道:“好汉的意思是……”
岳文轩道:“楚州地界因为上次金军来时,防御战打得太过惨烈,使此地人口十不存一,所以农田还有大量抛荒,现在任何人来到楚州,只要有心务农,就能立即分配到一片田地。”
张用瞬间听懂了:“你要让我军中老弱妇孺和不想战之人,留在此地务农。”
岳文轩:“正是,务农也可,务工也是可以的。只要肯干活,楚州就有他立足之地。实不相瞒,去年我军击败李成,抓获他两万多名部下,这些人现在全都安置在楚州,将军视野所及的这一片田地,就有不少是李成的部下负责种植的。”
张用:“啊?李成的人种的?”
他向着田地里眺望,见到几个老农正在坐在田坎边,傻乎乎的对着他笑:没想到啊,没想到!还以为李成被北宋击败之后,他那两万多兄弟全都很惨,没想到现在活得这么好?
两人说话的声音并没有放得很低,张用身边的人也听到了。
于是,这些话便开始向着五万贼军中扩散……
越来越多的人知道了!
队伍中的老弱妇孺们,看向旁边的农田,眼光明显变得灼热了。
他们现在看着这些田,就好似在看着自家的田。
只要大头目一点头,他们就能获分一片田地,然后在这里重新生活,这他娘的谁不羡慕啊?
张用可不傻,他当然会点头。
老弱妇孺的意见,会绑定他军中青壮战兵的意见。
不答应分分钟就是兵变的结局。
这时候不如摆出义气老大哥的姿态:“承蒙各位北宋的大人们看得起,给咱们提供这么好的地方,咱们岂有不知好歹的道理,待咱们安定下来,我就下令让军中愿意解甲归田的兄弟,尽数解甲归田。”
贼兵们一听这话,顿时大喜,军中到处都响起了欢呼声。
贼兵们继续前进,离楚州城越来越近。
遥遥能看见城池的时候,便见到宫二娘子率军迎出来了,这一次北宋来的可是正规大军了,军容摆在张用军面前,就是个天上,一个地下。
为了防止张用“看不懂火器,起不到震摄作用”,宫二娘子特意带了三百重步兵来,那三百重步兵走在军队最前面,两层铁甲,气势骇然。
张用的目光瞬间被这些重步兵吸引,惊道:“那是……铁浮屠?是漆成了红色的铁浮屠!”
“没错,宫二娘子笑道:“我军打败金军铁浮屠之后,缴获了他们的铠甲,用来打造了这么一支重步兵队。”
张用眼前的北宋人,瞬间变得高大起来。
能打败金军铁浮屠的人,放眼天下,就只此一家啊。
这怎能让人不敬佩!
张用差点就要给宫二娘子磕一个了。
他心中本来还有那么一点点骑墙派的想法,但现在瞬间觉得,骑个鬼的墙,还能哪个能比北宋强?骑墙不如跟定一个好大哥。
当下再无疑虑,翻身下马,在宫二娘子面前单膝跪下:“张用愿追随宫二娘子,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
两个月后!
张用身穿一身江湖劲装,骑着一匹高头大马,带着他的妻子“一丈青”,以及三十余名军中的头目,来到了胶水县。
他们是来读军校的。
“读军校”这个事儿,当宫二娘子向他提出时,张用一度怀疑自己耳朵听错了,他虽然是个贼,但也是指挥过五万大军的贼,他一点也不觉得自己需要读什么军校。
但是当宫二娘子把他带到训练场上,亲眼看了一次北宋军的演习之后,张用就发现,自己真的不会打仗,果然得去读读军校才行。
于是,他就带着妻子一丈青和三十余名头目,北上胶水,准备来军校就读了。
一行人一路上被北宋的繁华所震惊倒也不用多提了,来到胶水城,报上名字,便被请进兵部,来到了兵部尚书吴加亮的面前。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沙盘上的大宋,沙盘上的大宋最新章节,沙盘上的大宋 圣墟小说网!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沙盘上的大宋,沙盘上的大宋最新章节,沙盘上的大宋 圣墟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