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形的阴霾笼罩大汉。

  皇帝崩殂——

  还是刘谌这样的一位圣君。

  他并不是什么都没做!

  于朝堂内,他稳定朝纲把控吏治,于百姓身上的赏赐也丝毫都不弱于大汉的那一位位明君。

  他只不过是将自己年少时的理想与抱负交给了顾烨。

  自己承受起了皇帝这个位置该承受的重担。

  万民悲痛。

  自洛阳而始,各地百姓无不闻讯而悲。

  刘谌的突然崩殂顿时便让这原本欣欣向荣的大汉终是有所止步。

  顾烨也是十分的悲痛。

  自这一日后,他整个人也是愈发的沉默。

  整个人的身上都竟渐渐生出了昔年顾熙顾琛晚年时的那种感觉。

  他必须要挑起重担!

  哪怕心中再怎么哀痛,身体再怎么虚弱。

  在当前大汉社稷最为敏感的时候,他都必须要站出来,保证大汉接下来的方向。

  洛阳。

  铜漏滴水声在死寂的大殿里格外刺耳,文臣武将按品阶分立丹墀两侧,玄色朝服垂落如潮水凝固。

  整个殿内气氛无比的肃然。

  哒.哒.哒.

  伴随着一声声的脚步声逐渐响起,群臣不由自主的闻声望去。

  下一刻——

  便见一身朝服的顾烨腰挂长剑,正牵着刘俊的手缓缓朝着殿内走来。

  群臣的眼神瞬间便是一凝。

  虽然早就对此有了一些猜测,但亲眼见到这一幕时仍是忍不住心生激荡,身体发颤。

  昔年顾熙携刘炟登基之景今日再现。

  但一切又完全不同。

  当初的刘炟年纪还小,且大汉刚刚生出过动乱不能再乱。

  但现在的刘俊年纪可不小!

  这给人的所带来的震撼程度就有着完全的不同。

  顾烨目光坚定,丝毫都不在乎群臣的目光,就这样携着刘俊朝着龙椅走去。

  刘谌交代的不错。

  刘俊的性格确实是软弱了一些。

  哪怕是到了这一步,他的手都在隐隐的发颤。

  顾烨从始至终的表情都是那般冷静,就这样缓缓拉着刘俊朝着白玉阶而去。

  整个殿内寂静无声。

  群臣们的目光始终都在跟随着顾烨与刘俊,眼睁睁的看着顾烨将刘俊扶到了龙椅之上。

  随后——

  顾烨就如当初的顾熙一般,一手握着腰间的长剑站在了刘俊的身旁。

  “宣——”

  “先帝遗诏。”

  顾烨的声音传遍大殿。

  他如渊的目光,扫过众臣,伴随着侍中诵读刘谌遗诏的声音落下,他再次开口:“群臣拜见新皇!”

  扑通.扑通.

  如同本能一般,群臣立刻便朝着刘俊跪拜了下去。

  而顾烨也并未在端着。

  同样也是朝着龙椅上满头冷汗的刘俊,深深的跪了下去。

  从始至终,顾易都未曾干涉这一切。

  其实他倒是能够理解顾烨。

  天子性格软弱,这对于一个封建王朝而言绝对不是什么好事。

  他是想要让刘俊自信起来。

  说来也怪,刘谌这种性格的皇帝竟然会生出刘俊这种性格的太子。

  就真的如同那些个世族定律一般。

  三代豪杰后倒也是迎来了平庸之人。

  刘禅其实就很普通了。

  但他的性格,却又格外的不凡。

  至少在顾易看起来——

  这刘俊远远不如刘禅,或许真的是因为刘谌的性格过于刚健,让刘俊感觉极为的缺少安全感。

  且对于所有人都有着一丝疏远。

  哪怕是面对顾烨之时他也不敢完全打开心绪。

  这便已经说明了问题。

  好就好在大汉当前的朝堂倒也算是清明,至少朝堂之中并没有什么祸国殃民的贪官。

  不然的话待到顾烨逝去大汉绝对会翻天覆地。

  但哪怕就是这样,顾易却也能够确定;

  随着刘谌的崩殂——属于炎汉王朝的巅峰期.似乎真的就要彻底过去了。

  自这一日后,顾烨彻底展现出了自己的手段。

  他为刘俊举行了盛大的登基仪式,并于登基仪式上宣布改元“昌绪”。

  “昌”指昌盛、昌明,彰显盛世气象;

  “绪”有开端、传承之意。

  其意就是想要延续大汉当前的盛世。

  而随后顾烨便开始了正式的摄政。

  其实虽然是你顾烨早便起势,但他却从未有过真正意义上的掌权涉政。

  这也是因为顾易的影响。

  顾烨这一生,其所治的是九州是华夏,而不单单只是在朝堂之中。

  他在朝中的所有影响其实都是通过张华钟会等人来实行的。

  这确实是让很多人都对顾烨的能力有了误解,以为他在内政朝堂争斗之中没有什么手段。

  人性的贪婪是难以想象的。

  或许就是因为前三任丞相的不凡,这让很多人都有了异心。

  尤其是刘谌当初为刘俊留下的那些人。

  他们其实算是有着从龙之功的。

  随着刘俊登基,这些人自是鸡犬升天,心中的野心也是全然升了上来。

  当然——

  他们自是不会蠢到去跟顾烨争斗,去夺顾烨的权利。

  这些人的想法便是恢复之前的朝堂局势。

  他们想让顾烨离京!

  但他们终是小觑了顾烨,顾烨从始至终都不是一个无能之人。

  他的属性虽然相比于顾康顾熙等人确有差距。

  但作为顾氏当代最为优秀的子弟,且还在顾琛的耳濡目染之下,他的能力与手段就不可能普通。

  面对这些人的攻势。

  顾烨就根本不会有半点的手下留情。

  他已经彻底看清了刘俊的性格,就不会给大汉留下任何的隐患。

  野心向来是没有尽头的!

  哪怕这群人并不是想要直接针对顾烨,但当他们野心升起来的那一刻起,便已经注定了他们的结局。

  也好在这些人倒也还有点能力,且并未做的太过分。

  这也让顾烨留了他们一命,只是将他们贬出了洛阳。

  ——朝野巨震!

  顾烨的这次手段彻底震慑到了所有人。

  这可是皇帝的从龙之臣啊,顾烨竟然没有半点的犹豫,连一丝忌惮都没有。

  又岂会不让人感到畏惧?

  自此之后,顾烨立刻便开始了朝堂的人事调动。

  他通过朝堂官员的品性及才能,迅速打造出了一套围绕着刘俊的板底。

  他的手段极为果决。

  或许正是因为他也明白自己也撑不了多久,所以才会如此的行事。

  在这种种的手段之下,所有人都清楚的意识到了一件事。

  顾烨不是不懂庙堂手段。

  以前的他,只是不需要去插手朝政罢了。

  对此,顾易并未过多进行干涉。

  对于政治方面的细节,他确实还需要学习。

  顾易现在是越来越喜欢去观察以及思考了,他能够清晰的感觉出自己在这其中的进步。

  这种进步与制度落后并无关系。

  而是思维——

  就比如军事层面而言,顾易如今便可以根据地势想出其中的关键位置。

  这种思维上的进步极为的难得。

  至于政治同样也是如此。

  虽然如今大汉的制度于现代而言落后的实在是太多了,但顾易本就有着现代人的视野,而随着思维的进步他也可以应用在现代之中。

  顾氏最关键的教育一直都是言传身教。

  而顾易也是其中的学生。

  他会跟随着这一代代的能人,学习他们的能力与思维。

  对于刘俊的性格,顾烨看的十分清晰。

  虽然他如今已经彻底掌权。

  不过却也并未越界。

  他用了另一种方式来慢慢的给刘俊建立自信心。

  面对各种朝政之时,他都会问问刘俊的意见。

  在开始的时候刘俊还是一直说着“太傅做主便是”,但随着渐渐适应了之后他便也开始了尝试着回答。

  其实在顾易眼中看来这并不是一个好事。

  一个没有安全感的人突然自信,很有可能会做出一些疯事。

  但在沉思之后,他却也并未选择干涉。

  北疆与岭南并未发生大规模的动乱。

  光凭着这一点便能够说明顾易所实行的制度已经渐渐的深入人心了。

  至于大汉的未来如何.

  顾易干涉不了。

  若是当真能够让一个王朝万世昌盛的话,他早就已经让顾氏坐到那个位置上去了。

  如今顾氏青黄不接人才难觅,大汉的未来如何,只能交给这个时代的人们。

  要说顾易唯一干涉的,便是同样也通过顾烨留下了很多东西。

  主要还是为了家族。

  除却更加具体的改善祖训之外。

  顾易便是在让顾氏子弟们的道德底线更为的灵活,并强化他们九州的使命。

  他绝对不能让顾氏与单一的王朝绑定。

  这是顾易必须要做的!

  时间匆匆而逝。

  其实当前的大汉朝堂也无需顾烨过多干涉,他只需要把控其中关键即可。

  当然,顾烨同样也在关注岭南。

  随着他离开岭南的时日渐久,岭南终是还是生出了一些混乱。

  与顾易原本想象之中的混乱不同。

  这次的混乱,并不是因为那些还没有彻底融入大汉的百越。

  ——而是迁徙过去的汉人。

  总是有人会为了利益而发疯。

  随着这些年来商路的开发,岭南之中有一些东西被抄到了很高的价格,问题的核心便出在这里。

  在听闻此事之后,顾烨立刻便做出了反应。

  对于岭南之地进行了更深的把控。

  让顾易未曾料到的是,或许真的是因为心中再次生出了执念,顾烨的身体虽然仍是很差但就真的这样坚持了下去。

  他将所有的时间都放在了治理朝政以及教导子嗣之上。

  根据刘谌当初对于朝堂诸臣性格才能的点评,他将一切都治理的井井有条。

  而就在这种情况之下——

  整个大汉因为刘谌身死所生出的阴霾,终是渐渐消散。

  虽然刘俊并未展示出什么能力。

  但对于天下百姓们而言,顾氏摄政亦是一件让他们十分放心的事。

  可.岁月无情。

  就算顾烨的执念再怎么深,可又怎么可能一直坚持下去?

  昌绪二年,四月;

  文鸯病逝。

  这个只恨出生太晚的大将,终是抗不出岁月的侵蚀,病逝在了洛阳。

  相比于原本的历史,他其实已经变了很多了。

  但终是无法避免掉这个时代武将的宿命。

  这对于顾烨而言绝对是一个致命打击。

  虽然当初特训文鸯是在顾易的操控之下才执行下去的。

  但这个游戏的“操控”本就不是操控木偶,只是会让人心中生出对应的想法与行动。

  顾烨对于文鸯的感情与家人无异。

  甚至都要更加亲密一些。

  当他亲眼看着文鸯死在了自己的眼前,无尽的悲意终是冲散了他的执念。

  而以他身体现在的状况当心中执念散开的那一刻。

  便已注定了他的结局。

  冠军侯府。

  朱甍碧瓦历百载而未改,檐角铜铃悬岁月悠悠,任四时更迭,仍岿然如旧。

  刘俊神色匆匆,衣袍翻飞间已踏入府中。

  “太傅!太傅!”

  他急切的呼喊在回廊中回荡。

  一推开内室房门,映入眼帘的便是床榻上气息微弱的顾烨。

  室内气氛压抑得令人窒息。

  房内的众人眼眶通红,泪水在眼中打转,早已忘了行礼。

  此刻,礼节又怎比得上心中的悲痛。

  “你们都先退下吧。”顾烨看到刘俊到来,黯淡的眼眸闪过一丝光亮,他抬起颤抖的手,示意众人离开。

  众人虽满心不舍,却也只能含泪退去。

  刘俊缓步走到榻前,紧紧握住顾烨瘦骨嶙峋的手,声音哽咽:“太傅当多多注意身体,大汉离不开您啊!”

  “陛下,老臣大限已至,该去地下向孝穆皇帝复命了。”

  顾烨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抹释然的微笑。

  他凝视着刘俊,目光中满是关切,“陛下,可曾思索过我大汉未来的路该如何走?”

  这是顾泽在这段时间以来,说过也问过无数次的问题。

  “太傅放心,朕定当继承先帝遗志,守护大汉江山!”刘俊目光坚定,语气铿锵有力。

  虽然他登基时间还不久。

  但这“位置”还是给他带来了很大的改变,他如今整个人极为的自信。

  顾烨眼中的忧虑却并未消散,他深深凝视着这位年轻的帝王,欲言又止,最终长叹一声:“陛下若能铭记先帝治国之道,那便是大汉之福啊。”

  这一句话包含了太多的意思。

  顾烨似乎已经渐渐察觉出了刘俊性格的弊端。

  但在这种时候,纵有千言万语亦是难以再多言什么。

  “陛下,老臣能力有限,虽归朝近两载,却未能为陛下培养出如先祖时那般的治世能臣,这是老臣的失职。”

  “以此可见.老臣不如先人远矣。”

  “不过如今朝中大臣,皆心怀忠义,陛下无需太过忧虑。”

  “至于岭南与北疆,陛下只需知晓切不可轻易动武,以安稳为重,如此,时日一久,两地自然会融入大汉,陛下也将成就不朽功业。”

  顾烨强撑着精神,将心中所虑一一道来。

  刘俊神情肃穆,认真聆听,不时点头回应。

  而府外,早已是一片混乱。

  顾烨这种大人的任何动静,对于大汉都会产生难以想象的影响。

  群臣早已相继赶来。

  只不过碍于刘俊在府内,无法近前。

  他们的表情都是无比的复杂。

  所有人都十分的清楚。

  只要顾烨倒下——那大汉要彻底变天了!

  哪怕顾氏的地位仍是无人能够动摇,但以顾氏当前在朝堂的势力已经不足以再掌控朝堂。

  自刘备称帝至今。

  大汉终是要迎来了没有顾氏的日子。

  这对于他们所有人而言,都是一个前所未有的机会,容不得他们思绪不复杂。

  顾烨真的说了许多。

  在顾易潜移默化的影响之下,对于大汉他终是有着太多太多的遗憾。

  到了如今。

  他只是想要能够稳住大汉当前的盛世。

  刘俊一直都在倾听着,直至顾烨的话音彻底落下之时,他才轻轻拍了拍顾烨的手:“太傅放心,朕不会让您失望的。”

  “那老臣便放心了。”顾烨应了一声,整个人愈发虚弱。

  刘俊再次轻轻叹了口气,看着顾烨道:“太傅可还有什么交代嘛?”

  “臣臣死之后”

  顾烨的呼吸愈发急促,但仍在强撑着一口气做最后的交代:“陛下.无需厚葬,只需效我顾氏先人之举葬归巨鹿”

  “臣这一生,虽有些许功勋于天下.”

  “但于族中先人而言不值一提,一切规格万不可超越先祖”

  他的声音越来越弱。

  直至说完这句话的刹那,便再没了一点的声息。

  顾易的视野在这一瞬间便彻底转为漆黑。

  同时间,游戏的提示也是再次弹了出来。

  【您操控的角色已经死亡。】

  【因此角色是由您操控,无法获得任何的成就点。】

  【是否再次操控?】

  看着眼前的提示,顾易没有犹豫直接选择了否。

  他确实还有操控的成就点。

  但于顾氏而言,这并不是最好的时机。

  提示瞬间消散。

  而下一刻顾易眼前的视野便渐渐清晰了起来,他重新回到了之前的俯视视角。

  再次化为了一尊宛若神灵般的存在。

  于冥冥之中,俯瞰世间。

  刘俊感受到了顾烨的死亡,他轻轻的松开了顾烨的手。

  缓缓起身。

  朝着房门外走去。

  顾易能明显的感觉得出来,相比于往日的刘俊,这一刻的他身躯忽然就挺拔了许多。

  ——咔吱一声。

  伴随着房门被推开,等在外面的顾氏子弟与朝堂群臣立刻便看了过来。

  刘俊身躯挺拔的看着众人。

  迎着众人的目光他沉默了一下后,才缓缓开口:

  “太傅薨世.”

  “卿等,立刻前去拜见!”

  伴随着他话音落下。

  一声声跪地的声音立刻便响了起来,同时间还有那一声声的哀泣之音。

  昌绪二年,四月乙酉日;

  ——第八代冠军侯,摄政太傅顾烨于洛阳薨世。

  谥号景襄。

  耆意大虑曰景;辟地有德曰襄。.

  ——————

  “昌绪二年夏四月乙酉,摄政太傅顾公烨薨于洛阳。

  公历事三朝,赈恤九州饥馑,禁革浮伪,正人心于浇漓;

  绥靖四裔,蛮夷稽首,海宇晏清,臻于极盛之世。

  及公薨,帝素服临轩,罢朝五日。

  洛阳九市闭户,酒垆茶肆悬素帛于楣;河内老农焚耒耜于阡陌,江左稚子投竹马于清溪。

  有陇西戍卒解甲南拜,涕泣染戈;

  南海渔人束素帆为幡,遥祭星斗。

  发引之日,缟素充塞十二街,素车白马绵延三十里,老妪持麦饼拦柩而泣曰:“公在时,老妇得食此饼;公去后,饼将饲谁耶?“

  关陇道观铸公金像,背镌“定鼎“二字;岭南土酋刻木为祠,夜夜击铜鼓而歌。

  谥景襄,葬巨鹿,碑阴铭曰:“民之蓍龟,国之砥柱。负子观社之日,当忆烨公。”

  ——《炎汉书.顾烨列传》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操控祖宗,从东汉开始创不朽世家,操控祖宗,从东汉开始创不朽世家最新章节,操控祖宗,从东汉开始创不朽世家 圣墟小说网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