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形的阴霾笼罩在了整个大唐之上。

  ——顾泉薨了!

  虽然在表面之上这并不能影响到大唐什么,但实则影响极大。

  同样,也包括了顾氏。

  顾泉于整个顾氏这一代人之中的身份如兄如父。

  顾煜游历天下之时,一直都是顾泉在扛着顾氏照顾着他们,他们对于顾泉的感情同样浓厚。

  还没过几日,顾兹亦是薨世。

  一个时代正在随着历史的车轮而逐渐流去。

  李世民对此亦是万分悲痛。

  他本想给顾兹定谥,但顾兹在临终之前亦是万般交代绝不能给自己定谥。

  他觉着自己的功劳不够。

  无论是对于整个顾氏也好,亦或是对于整个天下也罢。

  对此,李世民也是万般的无奈。

  西域。

  策马屹立在风沙之中,顾彦下令三军休整,强忍着翻汤倒海的咽喉,不让自己在三军面前咳嗽出来。

  随着大唐的政策渐渐在西域铺开。

  整个西域再次迎来了造反的浪潮,顾彦只能率军平叛。

  也唯有真正的走到了这一天,接过了昔日顾泉手中的重担之后,顾彦才能彻底理解顾泉身上的担子到底有多重。

  其实如今已经要好上很多了。

  毕竟李世民又往西域送来了许多的官员,可以分摊他的重担。

  但这才短短几年时间,顾彦便已经要扛不住了。

  他的身体也不再年轻了。

  尤其是整个生活在这种高压之下,还有连续的征战,时时刻刻的都在消耗着一个人的内外。

  并不是顾易不想救,顾泉再次为他带来了十五万的成就点,还包括了一个带着效果的特殊成就“守护者”。

  他如今并不缺少成就点。

  但奈何顾彦这是患上了与顾泉一般的症状,他没抽到道具亦是无能为力,只能看着这一代人最后的落幕。

  哪怕身体已经到了这个地步,顾彦并没有离开西域的想法,

  直至走回行营之内,顾彦这才终是忍不住咳了出来。

  “叔父!”

  “兄长!”

  眼看着顾彦竟然吐出了鲜血,一众顾氏子弟的表情不由得皆是大变。

  但顾彦却直接摆了摆手,让众人安静了下来:“桃槐国、休循国定有细作打探我的消息,绝不能让他们知道我病了。”

  ——他并不是防范唐军。

  这些都是属于大唐最为核心的精锐,可称之为百战之师,他无需有此防备。

  顾彦真正担心的是那些小国的细作。

  他的名头太响亮了。

  顾泉所做的一切都加之在了他的身上,他必须要利用好这份声望,才能最为迅速的平定一切叛乱。

  顾彦此行的目标乃是位于帕米尔北部阿赖谷地一带的小国,位处丝绸之路西域南道西端,距离大唐距离颇为遥远。

  也正是因为如此,在经过了这么多年的努力之下。

  大唐的政策才刚刚开始于此地施展。

  没办法,无论是顾泉也好,亦或是顾彦也罢,整个顾氏与大唐都在为此做着各种的努力。

  如此速度已经算是一个奇迹了。

  这是一个个志士用鲜血铺出来的道路,且不说那些阵亡的将士,大唐的臣子死在西域之人便不下二十,甚至还有近十个顾氏子弟。

  顾泉说的没错,有数不清的人难以活着重回玉门关。

  顾彦又怎么可能离去?

  他不断的喘着粗气,整个人的脸上并未有什么悲喜。

  整个帐内一片寂静。

  顾泉薨世的消息已经被送过来了,再加上顾彦的身体越来越差,众人的情绪自然不高。

  直至过了良久之后,顾彦这才率先开口商讨起了战术。

  顾易已经将洛书协律器融入到了顾彦的体内。

  他的属性虽然达不到顶尖水准,但对付一些西域小国不是什么难题。

  休整一日,再次开拔。

  如今的顾氏已经拥有了整个西域极为详细的堪舆图,对付一些小国自不是什么问题。

  但其中所花费的心血仍旧不少。

  最关键的是——

  哪怕就算是能够平叛,也不代表着一切问题便迎刃而解了。

  大唐想要让西域彻底融入九州。

  后续无论是威逼亦或是怀仁,都需要顾彦来操心,毕竟名义之上他才是如今大唐在西域的最高级官员。

  在这种情况之下,顾彦的身体自然而然也是愈发的受到了影响。

  “兄长,回朝吧。”

  一众顾氏子弟全都在劝说着顾彦。

  顾彦并未去管小辈,只是看向了如今只剩下几人的同辈兄弟,笑了笑道:“换做是你们,你们会回去嘛?”

  他的语气十分轻松,但瞬间便让所有人安静了下来。

  他们没法回答。

  因为他们也从来都想过回去。

  见众人沉默,顾彦再次笑了笑,旋即看向了那漫天的繁星,感叹道:“大兄此生都献给了顾氏。”

  “我这个受益之人,无论如何也不能丢了大兄的脸面不是?”

  “你们放心。”

  “我是不会有事的。”

  满天繁星之下,泪水在不觉间便从他的眼角之中滑落了下来。

  看着默默流泪的顾彦,一众顾氏子弟同样也是沉默落泪,一些小辈看着这一幕,明亮的眼神亦是愈发复杂。

  言传身教始终都是最好的教育方式。

  纵使顾彦身死,这种传承也始终不会断。

  顾氏将耕耘这片土地。

  直至——

  它彻底的融入到九州之中。

  长安。

  无论是李世民的旧部也好,亦或是朝堂群臣也罢,所有人都清晰的感觉到了岁月的无情。

  李世民老了。

  昔年在战场之上所留下的病症逐渐在他的身上显现了出来,并且一个个随着他而起事的臣子也是相继离世。

  一股难掩的沉重感笼罩在整个大唐庙堂之内。

  李世民也变得愈发的沉默,不再像昔年的那般斗志昂扬。

  时间终究是会带走一切,使得一代新人换旧人。

  太极殿。

  在议论完朝政之后,李世民再一次的回忆起了昔年种种。

  或许人就是这样。

  只要到达了一定的年纪之后,便会开始怀念过往,李世民同样也是如此。

  他与众臣回忆起了昔年的种种。

  提到了顾泉,提到了与众人相识的过程,包括决议造反之时等种种,甚至都提到了李建成。

  他的眼眶越说越红,到了最后甚至都落下了泪水。

  其实顾易曾经还感叹过。

  李世民变了,不像是原本的历史记载之中那般的容易落泪。

  但随着年纪越来越大,他这种多愁善感的性格也是渐渐体现了出来。

  孤独——

  这似乎是每一个有着经天纬地之能的帝王,最后都需要面对的磨难。

  群臣亦是感慨万分。

  这时,李世民似乎是突然想到了什么,忽地就站了起来:“朕要建一座阁楼!”

  “将诸位对朕,对我大唐有功之人全都供奉其中!”

  “与朕共享后世祭祀!”

  突然的决定不由得让所有人一愣,但随后便是纷纷眼神一亮。

  又有谁不愿享受后世之人祭祀呢?

  贞观一朝。

  哪怕就算是截止今日为止,这一朝同样都是前无古人。

  他们这些臣子也注定会被历史铭记!

  “陛下圣明,若铸此阁,天下士子定会感叹陛下纳才之心!”

  “陛下圣明!”

  霎时间,声声的喊声瞬间便响了起来。

  所有人都同意了此事。

  李世民并不是个会犹豫的人,当即便定下了此事,令人于皇城太极宫内修建阁楼。

  更是为其取名——

  凌烟阁!

  整个朝堂都关注到了此事,所有人都渴望着能够入选阁中。

  这种成就对于他们而言是前所未有的,甚至都超过了读书人从古至今那名传青史的梦想。

  可能入此阁之人,也唯有李世民能够决定。

  李世民显然十分的在乎此事。

  他将朝政交给了李承乾,而他自己则是认真的思索了起来。

  虽然追忆功臣,但自然也不仅仅是追忆功臣。

  一个皇帝任何的所作所为都需要去考虑政治用途,更别说是李世民这样英明的皇帝。

  整个朝堂的目光都放在了凌烟阁之上。

  所有人都在期待着

  直至数日之后,李世民这才最后确定了人选。

  ——共二十七位功臣。

  其目标不仅仅是只有贞观一朝,还包括了武德朝,并且各方势力皆在其中。

  关陇集团、山东豪杰、江南士族、外戚与宗室。

  其实对于这个名单。

  群臣虽然十分的期待但心中却也早就已经有了猜测,毕竟大唐才建国多久,有哪些人立下了多少的功劳,包括与李世民的亲疏远近实在是太好判断了。

  但当见到了这个名单之时,众人还是惊了。

  长孙无忌、李孝恭、杜如晦等这些臣子就无须多言了,就连魏征等臣子竟然也在其中。

  这还不是关键。

  真正让群臣震惊的是李世民竟然为此排了序。

  并且——

  位列榜首之人竟然是顾泉。

  这个名字已经多年未曾出现在朝堂之中了,在看到了这个排名之时众人自是惊讶。

  顾泉的功劳确实很大。

  但对于群臣而言,却并不觉着他能够排到这凌烟阁第一位。

  毕竟在他们看来顾泉死的太早了。

  于整个贞观盛世并没有什么功勋可言,甚至都有人去找到了长孙无忌等人,想要同他们一起谏言。

  但毫无任何例外,长孙无忌等人皆是拒绝了。

  且不论顾泉的功勋到底如何。

  就以顾泉的性情而言,他们皆是自愧不如。

  割面或可忍受。

  但顾泉那放弃了一辈子功勋声望的举动,是他们万万都做不出来的。

  顾彦与顾兹同样也在其中。

  顾彦就无须多言了,他是真正承继了顾泉功勋声望响彻天下,哪怕就是将他放到第一群臣都不会多言。

  而顾兹对于整个大唐而言同样也是功勋卓著。

  在这让无数人猜测政治意味的名单之中,他们三人宛若清流,让人自然而然的只关注到了此楼的核心。

  消息不断传开。

  在文化盛行的当下,李世民的这个举动瞬间便引起了轰动。

  ——圣天子!

  这个称号已经成为了天下百姓的共识。

  毫无任何意外,李世民的这个举动自是让天下士子更加向往朝廷。

  正所谓“明君贤臣”。

  对于那一个个心怀壮志的士子而言,谁又不想在当今圣天子的麾下为臣呢?

  如今的九州已经完全到了文化蓬勃发展的时候,尤其是在顾氏建立“云韶阁”之后,这种风气更是盛行。

  一片片歌颂李世民的诗词歌赋从各地传开。

  上至朝堂,下至民间。

  皆是感念其德。

  整个大唐再次迎来了一阵狂潮。

  但在这表面的狂潮之下,李世民却只感愈发的孤独了。

  凌烟阁。

  李世民孤身一人缓缓走入阁内,穿过一幅幅画像,并为其中已经离世之人点燃香烛。

  殷开山;屈突通;张公谨;杜如晦;秦叔宝.

  李世民没有丝毫的敷衍。

  在上香的同时,甚至还能说出他们所立下的功勋,为何而离世。

  泪水早已在不觉间流出。

  直至最后——

  他走入了凌烟阁内的最深处,那里挂着顾泉的画像。

  “子渊。”

  李世民点燃香烛,竟不顾仪态,径直坐在了画像旁,一如当年顾泉在世时两人对坐闲谈的模样。

  “朕也老了……”他平静道,语气里听不出一丝对死亡的畏惧,“等着朕吧,怕是没有多少时日了。”

  目光投向画中人,他喟然长叹:“时光匆匆,故人陆续凋零……朕寂寞啊。”

  停顿片刻,声音里却透出一股不容置疑的坚定:

  “但你放心。”

  “朕心中的壮志,从未熄灭。许多人以为朕老了,该偃旗息鼓了。”他嘴角微扬,露出一丝洞悉世情的锐利,“但朕只是在等!”

  “等西域平定,等大船建成!”

  “顾公昔年所言朕一日不敢忘却。”

  “为君者,最难的是守住初心。”

  “朕如今深以为然。”

  “你且放心,饶是朕这一朝不能彻底走完前方之路,但朕亦是能为后人踏破泥泞,走出这一步!”

  “.”

  朕如今深有体会。”

  “你且安心。纵使朕这一朝未能走尽前路,”他声音陡然沉厚,带着劈山开道的决绝,“也定要为后人奋力踏开这泥泞,走出这一步!”

  李世民就这样对着画像,将朝堂纷扰、胸中丘壑,乃至对太子李承乾的思量,都缓缓道来。

  顾泉的遗泽,终究是渐渐消融了他心中对太子的芥蒂。

  虽无亲近之意,却也添了几分认可。

  “子渊且放心,”他对着画像,如同立下誓言,“朕,不会糊涂!”

  直至烛泪流尽,余烬微温,李世民才缓缓起身。

  孤身一人,步出这供奉着功臣画像的凌烟高阁,没入殿外的天光里。

  (Ps:过渡一章,贞观朝不会这么结束,后面还有更大的,求个月票吧兄弟们,么么哒!)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操控祖宗,从东汉开始创不朽世家,操控祖宗,从东汉开始创不朽世家最新章节,操控祖宗,从东汉开始创不朽世家 圣墟小说网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