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人知道感业寺之中发生的一切。

  但自这一日起,李治前往感业寺的频率就频繁了许多。

  群臣开始的时候还以为李治这是仁孝,毕竟他如今也不干涉朝政,如此能有如此作为也算是另一种对天下人的表率。

  但无论任何事都不自是不可能抹去一切痕迹。

  很快,各种传闻便在感业寺内升了起来。

  而对于这一切,群臣自是第一时间便收到了消息,但对于这件事群臣却是都没有多说什么。

  虽然皆是感到有些震惊。

  但回想着昔日隋炀帝时期的宣华夫人在前,这一切似乎也就不再是什么太大的问题了。

  甚至就连顾靖都是这种念头。

  一个皇帝好色,这并不是什么很大的问题。

  只要这个皇帝能够控制好自己,不去影响到整个天下所前进的方向,那他便不会去干涉皇帝。

  而此事也就在这种情况之下成了一件谁人都不愿意提起之事。

  没办法,其实在原本历史之中,隋唐时期的风气便可以称之为我国古代社会之中最为开放的存在。

  虽然这种开放是多面性的。

  但从很多的史籍乃至于野史之中便能够说明一切。

  而如今则更是如此。

  在国力持续变强,而文化也在进行着同步发展的情况之下,这种盛世的风气就会更加的明显。

  对于这件事,群臣自是不会多言什么。.

  朝野丝毫不乱。

  顾靖的出现,是于根本之上断了很多人生出其他的想法,维持住了整个大唐前进的方向。

  这是一个与原本历史完全不同的方向。

  也最大程度的免去了一些在原本历史之中发生过的事。

  比如——

  在历史之中都极为有名的房遗爱谋反案。

  虽然高阳公主仍是如此,虽然那些心怀野望之人仍旧是打算动手。

  但这种事却直接便被老顾靖扼杀在立刻苗芽之中。

  而长孙无忌也不可能再如原本历史之中那般,通过此事来大规模清除政敌,独霸整个朝堂。

  这是一条完全不同的道路,从李世民晚年之时的安排便已经注定了这一点。

  顾氏的出现给了皇权最基本的保证。

  李世民无需再通过拉拢关陇勋贵来去稳定李治的地位,也无需通过他们来平衡掉同时平衡山东及江南的世族。

  这一切虽看似没有什么,但对于整个朝堂的影响是难以想象的。

  永徽二年。

  在顾靖的建议之下,整个大唐再次掀起了针对律法的改变,包括继续调整科举。

  当前的大唐太强了。

  这种强盛是从内到外的绝对强盛,再加上文化的持续发展立刻,贞观一朝的政治自是要继续向前开拓。

  相比于太宗时期的《贞观律》,《永徽律》仍是继承了其“德主刑辅”、“礼法结合”的主题思想。

  只不过在此之外,又对贞观律进行了更为详细的补充。

  包括李治还提议为整个《永徽律》行逐条逐句的官方解释和注释。

  这绝对可称之为跨时代的进步。

  官方主动更为律法进行注释,可以免去太多的问题。

  而至于科举,李治的想法则就更加简单了。

  他要扩招人数。

  包括还要亲自面试学子。

  在宣布这件事之前,李治还特意找到了顾靖。

  他已经关注到了当前的大唐朝堂。

  关陇士族太强了,若是没有顾氏的话,李治都怀疑自己一定会被他们完全架空。

  李世民那种皇帝倒是可以不在乎一切。

  但他不行,这扩招科举人数,自是想以此而破局。

  对于这件事,顾靖自是不会拒绝,而是给了李治支持,一系列的改革就这样在整个大唐之上展了开来。

  顾靖并未直接去干涉朝堂。

  对于当前的大唐而言,只需要他站在那里其实便已经足够了。

  顾靖比较在意的仍是四方蛮夷之地。

  值得一提的是——

  在经过数年时间之后,迁徙高句丽防线的计划已经基本完成,这确实是让整个朝廷狠狠的松了一口气。

  迁徙所消耗的东西实在太多了。

  哪怕如今已经基本迁徙完成,朝廷都还需要为那些百姓再次免去三年的赋税,包括为他们提供开荒时的种子。

  这一切都可称之为大消耗。

  也好在如今的大唐确实够强,还能承受的住这些,倒也并未出现什么太大的乱子。

  并且,在这些人的影响之下。

  整个中原链接高句丽新罗百济的商道同样也是开通。

  这三国如今可谓是完全没有与大唐争斗的想法,且不说高句丽与百济这种被大唐一战差点直接灭了的国家了,就连新罗内部如今都是风波不断。

  李世民昔年的手段已经起到了作用。

  这三方几乎都在内部争斗,实力也是没有任何的进展。

  顾靖自是支持发展商业。

  这些百姓们的粮草若是全都靠着中原送过去的话,这其中粮食的消耗便不计其数,就算有商人可以冒险,也根本无法控制粮价。

  而若是将目标放在整个辽东半岛上则是完全不同。

  并且,顾靖还需要这些常年生活在此地之人来指导九州百姓种地。

  地势的不同就注定会有种植的差别,有人指导终是可以少走很多的弯路。

  在顾靖的影响之下。

  这三国根本就不敢拒绝大唐的任何要求。

  一代代的粮草从三国之中流出,前来滋补着那些百姓。

  包括西域如今同样也是如此。

  如今的西域变化可谓是翻天覆地,其商路的持续繁荣以及各种教化制度都在无形之间促进着整个西域融入九州。

  虽还未曾在整个西域实行九州的制度。

  但无论是中原犁耕、水利技术的普及也好,亦或是汉语的应用也罢,如今的西域都已经不再是昔年可比的了。

  就在伊犁河谷、楚河流域已经形成了完全汉化的村落。

  他们不仅仅说着汉话读着论语顾学,同样也在用着九州的生产技术而生活。

  这绝对可称之天大的进步。

  因为人们的思想正在发生着一点点的改变。

  只要能够如此持续发展下去,两三代人之后整个西域的百姓都会自称为九州子民,这对于整个九州而言,都算是天大的进步。

  真正的融入九州,并不只是简单的征服土地。

  而是人心。

  如今的西域就是如此。

  只要能够真正到了这一步,那在将来便无人能够夺走西域!

  顾靖同样也在关注着这一点。

  虽然顾氏之中并未有着关于开拓土地融合一族的传承,但在很多顾氏子弟之中,此事却也可称之为大事。

  毕竟对于他们而言,昔日的祖先们可有不少都做过这种事。

  整个大唐一片欣欣向荣。

  虽然李治这个皇帝在很多方面上都比不过李世民。

  但他可称之为是个十分仁慈的皇帝,每每面临何地出现灾害之时,他便会效仿昔年的李世民,亲自慰问灾民。

  包括贞观朝时,朝廷对于各方百姓的政策,如今一切都未曾改变。

  再加上顾氏仍旧紧盯着吏治,以及朝廷内部的稳定。

  这一切因素迅速便让李治获得了明君的称号。

  整个大唐看上去也并没有什么混乱,无论是朝堂内部亦或是四方的蛮夷,仍是无人胆敢触怒大唐之威。

  就在这段时间之内,最为混乱的竟是李治的后宫。

  没错,就是后宫!

  李治的后宫争斗已经完全到了一个地步,没有子嗣的王皇后在整个后宫的地位愈发的尴尬,她与萧淑妃的争斗已经到了不死不休的地步。

  她们甚至还派人去找过顾靖,皆是想要拉拢顾靖。

  其中理由各异。

  萧淑妃自是想借王皇后无子这一点来寻机废去王皇后的皇后位。

  而王皇后呢.自是借她与李世民之间的感情。

  她可是李世民亲自给李治赐婚的原配。

  对于这种事,顾靖自是不可能会去干涉,所谓的后宫之争在他眼中看起来实在是过于儿戏了一些。

  但总会有其他人不这么想。

  无论是王皇后背后的势力也好,亦或是萧淑妃背后的人也罢,他们终不会这样沉寂下去。

  虽然在顾氏的影响之下,大唐并未如原本历史之中那般发展。

  但很显然,如今的大唐正在朝着另一条路而前进。.

  长安,冠军侯府。

  “太傅。”

  “如今朝堂之中可谓是一片沸腾,魏国公等人正不断在暗中拉拢朝臣,此乃乱国之兆啊!”

  御史台的官员正在与顾靖做着详细的汇报。

  ——而这魏国公指的正是王皇后的父亲王仁祐。

  其实就连顾易都未曾想到,如今大唐的这种后宫争斗竟然会到达这种地步。

  但细细想了想之后,也便释然了。

  王皇后无子这一点确实致命。

  而在顾氏的影响之下,如今大唐内部本就不再是一方独大的时候了,倒是可以让这些人有了钻空子的心思。

  “知道了。”

  顾靖微微点了点头,淡淡的摆了摆手。

  他并未直接去做什么。

  也没有去找王仁祐与萧淑妃族人。

  并不是所有人都是长孙无忌,这些人还不足以让他亲自前去警告。

  但他当然会出手。

  顾靖让御史台的目光盯紧了长安,也并不是针对所有他们拉拢的官员,他只是在针对了几个典型之后,自是便拦住了这种风头。

  他这就是在警告。

  警告王皇后和萧淑妃两人的争斗不要影响到整个大唐的发展。

  甚至就连长孙无忌都选择支持起了顾靖。

  王皇后背后的家族虽属关陇集团,但长孙无忌也显然不愿意让这所谓的后宫之争演变到整个朝堂之内。

  外戚干政的后果,历朝历代之中已经有了太多的先例。

  长孙无忌确实是个聪明人。

  只要有人能够让他感觉到忌惮与危险,那他便会保持绝对的清醒,根本就不会去做什么错事。

  如今,就是这样。

  在两人的动作之下,这场所谓的争斗立刻便被扼杀在了后宫之内。

  无论是王皇后的家族,亦或是萧淑妃的家族。

  两方之中,皆有人落马被贬,逐出了长安城。

  即便并非核心人物,也已足够震慑人心。

  至少明面之上,再无人敢涉足后宫争斗。

  时至今日,众臣皆已明了顾靖的底线:只要不危及大唐根基,他便不会轻易干涉。

  这对群臣而言,无疑是个好消息,令许多人暗自松了口气。

  当然,这后宫之中的争斗自不会如此轻易的停下,只不过众将是会被锁在深宫之内,不可能扩大到整个朝堂之上。

  而就在这种情况之下,眼看着朝堂之上给不了自己帮助。

  收到了感业寺传闻的王皇后竟是想到了另一个办法。

  她暗中敕令武则天蓄发。

  而在后宫之内,则是不断劝李治将武则天从感业寺内接到后宫来。

  没办法,王皇后确实很害怕。

  身为皇后却无子嗣,李治也不宠爱她。

  而反观萧淑妃不仅仅有着子女三人,同样也很得到李治的宠爱,这让她有着十足的危机感。

  若是能将武则天召回后宫,拉拢她一起去夺萧淑妃的宠。

  这或许也是个机会!

  整个后宫之中可谓是一片腥风血雨,顾靖同样是在第一时间内便收到了消息。

  对于王皇后的这个举动,他只能说一声“愚蠢。”

  虽然顾靖从未正面接触过武则天。

  但是通过感业寺内的种种消息来看,武则天此女绝对是一个心机颇深之人,将武则天召进后宫,李治的所有宠爱绝对会在短时间之内便被她完全夺走。

  当然,虽然已经猜到了会是如此。

  但顾靖却也并未直接插手。

  顾氏子弟灵活的道德底线在这种时候体现的淋漓尽致,对于李治后宫内的一切,顾靖是有些厌烦的。

  若是现在能够有一个人能够稳定住后宫内的一切,似乎对大唐而言也并不是什么坏事。

  而且这种事,也并不是他身为臣子能够干涉的。

  包括其他人同样也都是这个想法。

  就在这种情况之下,李治孝期刚过,便顺水推舟的直接将武则天从感业寺之中接了出来。

  (Ps:我说怎么浑身乏力有点发冷,原来是高烧了,真就是离谱,挂水好多了,下个月开始偿还更新,求月票,月末求兄弟们支持一手!)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操控祖宗,从东汉开始创不朽世家,操控祖宗,从东汉开始创不朽世家最新章节,操控祖宗,从东汉开始创不朽世家 圣墟小说网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