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革之势,如火如荼。
在绝对国力的支持之下,整个大唐的变化可谓是日新月异。
明明一切相比于贞观朝时都已经变了。
但又仿佛什么都没变。
所有的一切都在按照昔年就正式定下的方向发展,让大唐在各个方面持续发展。
永徽四年,十月。
双籍制度正式在西域拉开了序幕,包括顾氏内部的彻查。
对于这些沾亲带故的兄弟——
顾静已然是做好了万全的准备,无论任何人触动到顾氏的底线都不可能让其再这样继续辱没顾氏的威名。
这注定是一场大事。
稍微出现任何差错都很有可能让刚刚平定的西域再次动乱起来。
也还好,整个大唐已经为此做好了准备。
顾靖离京了!
虽并未直接赶往西域,但这仍是足以牵动太多太多人的神经。
他如今在四方的声望太强了。
纵使就连昔年的顾琛对待外族都没有造成和他这般的伤亡,这些人又岂能不畏惧他?
——当然是为了震慑。
顾靖这就是不愿意让大唐出现任何的动荡,因为他十分明白。
无论任何制度,最难施行的阶段一定是开始。
只要出现任何的混乱。
那这个制度要想彻底施行,就注定要耗费极大的人力物力,他必须要保证此事能够顺利展开。
这才是最为关键的。
当然,除此之外,顾靖仍是在施行御史台的职责。
不仅仅是为了吏治。
而是要监管发展商业后可能会引起的一些问题。
——比如.商业财阀,以及百姓弃农从商。
其实这一系列的问题在原本历史之中便出现过,西域的安定导致商业大井喷,虽然这在当时并未引起太大的问题。
但现在,这种问题只会更大。
因为大唐的强盛超过原版的历史,这其中贸易可以带来的利益同样是难以想象的。
顾靖了解人心,十分明白这些利益到底会让人变成什么样。
无论如何,他都必须要做好万全的准备。
长孙无忌等人自是也明白这一点,但他们却不可能提出此事,因为此事也能给他们的家族带来利益。
但也不会进行干涉。
到了如今,大唐的朝廷内部已经完全就稳定了。
虽是未有人主动去提起,但在莫名其妙的情况之下,顾靖也已经在不觉间接过了检察权。
这一切只能交给顾靖自己。
对于此事整个顾氏之中亦是议论纷纷,一众子弟对此也是态度各异。
甚至就连顾易都在关注此事。
没办法,此事涉及极大,所涉及的阶级之广远非以往可比。
下到普通百姓,上到武将贵族全都在其中。
当然,在这种时代,顾氏能够做的同样也只是监管。
让顾易感到诧异的是——
顾兹竟是早已就想到了此事,甚至还在顾氏之中留下了自己深思多年之后的策略。
他对于金融方面确实有着很高的造诣。
虽然这一切不能完全适用于当下,但顾氏子弟亦是可以通过他所留下的基础进行更改,而用于现在。
首先便是——《田商不两立法》。
用来针对大地主及贵族,包括打算弃农从商的百姓。
其中之最自然是商人限田令。
及农地禁商抵,包括弃农从商税等几条政令。
商人限田便简单了。
那就是限制商人的田产,禁止让资本兼并农田。
而农地禁商抵则是为了保护百姓,防止贵族及资本用高利贷来吞噬小农。
弃农从商税同样也是限制转商所用的成本。
千万不要说这一系列的政策纯是多想,在当前的时代,这一切都是极为普遍的现象。
哪怕大唐的国力已经到了这个地步,都不可能完全抹去各种高利贷的存在。
虽然凭借着这个政令同样也不可能完全免去这一切。
但亦是会起到一些作用。
至于弃农从商税,虽看似在给普通百姓限制,但这又何尝不是一种保护?
当然,像平日里摆个摊之类的姿势不受到了限制。
这注定会留下许多空子可钻。
顾靖十分明白这一点。
如今大唐吏治清明,再加上顾氏一族也始终紧盯吏治,或许能减少其中乱象。
但将来只要稍生动荡,必有无数人借此空子大肆敛财。
可他又能如何?这世界上就不可能出现完美的制度,任何制度都需要一点点的修补进步。
眼下的情形,亦是如此。
除此之外,顾靖再次对汇兑部门进行了改革。
首先便是禁止金银外流,以及禁止外币流通。
这是发展商业必须要做的准备。
虽然在此之前,朝廷便已经在这样做了,但是却始终都没有具体的政令,只是利用大唐的强盛让百姓商人们自己做出决定。
在规模尚小时,或许无需如此正式。
但如今局面已大不相同。
当大唐的商业已经发展到了一个规模之时,总是会有人去尝试别人未做的事。
而只要这其中可以产生足够的利益,那就注定会越来越多。
货币的动荡.包括金银的大规模流出就注定会引起整个国家的迅速崩溃。
顾靖必须要做好万全的准备。
整个大唐明面上不见丝毫波澜,暗地里已是风起云涌。
一切都在悄然准备着。
只待,所有牢笼彻底打开的那一刻。.
永徽四年,十二月。
在顾磊的劝谏之下,李承乾终是派人迎着季风回到九州。
带回了一些海外的消息。
李承乾已经开始再次航行了,将拓海号交给了顾氏子弟再次远航,而他自己和顾磊等人仍是在教化着琉球。
这个消息对于当前的大唐而言绝对可以算计的上是一件大好事。
虽然还未有什么成果。
但最起码,此事是让所有人都看到了希望。
顾磊将他们所在琉球做的一切都送了回来,包括航海时所遇到的状况,及琉球内的情况。
甚至就连吏治都已经关注起了此事,不断问那归来之人李承乾的身体如何了。
这其中是否有其他心思,旁人也不敢去过多猜测。
只不过是自这一日起——
整个大唐对于建造海船的速度也是再次提了起来,并不只是如拓海号一般的大船,包括适合商业的小船。
所有人都已经看出了其中的利益。
对此皆是十分愿意。
贞观一朝打下的雄厚根基,短短数年间,便已迸发出巨大能量,虽然这一切看起来仍是没有让大唐发生任何变化。
但所有人都十分明白——
当这一切正式落实下去之后,那整个大唐的变化将会是翻天覆地的!
而就在这种情况之下,群臣们也是愈发的群臣愈发恪尽职守。
他们其中不少人都已经错过了贞观盛世,又岂会愿意再错过当下这个盛世?
别忘了,名垂青史——向来都是读书人最高的追求。
永徽五年,季春之月。
长安,立政殿。
殿内帷幔低垂,檀香氤氲,听着一声声婴儿啼哭之音响了起来,侍立殿外的宫娥内侍皆屏息垂首,眉宇间难掩释然之色。
下一刻,殿门被人轻轻推开,稳婆抱着襁褓而出,向殿外主事女官禀道:“弄瓦之喜,公主殿下安康。”
女官闻之,肃然颔首,旋即朝着身后之人看了看。
立刻便有宫人朝着宫外而去。
将这天家喜讯,层递通传于当值黄门侍郎知晓。
随着消息不断传开。
整个立政殿内的气氛也是彻底缓和了下来。
皇帝宠幸武昭仪,这要是出了什么问题,他们估计都要死,众人又怎么可能不紧张?
但纵是如此,这些人也仍是不敢发出半点的声音。
并没有人直接前来看望。
在顾氏的影响之下,如今九州的医疗水平是远远超过原本历史的。
在原本历史之中对于此事便已经有了不少的记载。
虽然古人弄不清其中的原理。
但亦是有着相关的规定,除却非必要人员不得随意进入产房之外,还有各种说明等。
纵是李治,也不会在这种情况之下贸然前来看望。
此时,殿内。
氤氲的草药气息与血腥味尚未散尽,一片异样的寂静中,武则天缓缓睁开了眼。
无须多问,产婆已近前低语,道是“弄瓦之喜”。
她面上无波无澜,既不见初为人母的欣悦,亦无半分对性别的失望。
她已经有一个儿子了,对于接下来或是生儿生女她完全不在意。
当不了皇后的话生子嗣多又能如何?
还不是图做嫁衣?
武则天是一个十分清醒的人,她十分明白自己如今真正需要的是什么。
下一瞬间,她便已经将此事抛到了脑后。
转而想起了自己如今的处境。
李治确实宠爱她,但对于立她为后之事却又一直都在犹豫。
她能感受到自己距离想要的位置只剩下了一步之遥,但却又不知该如何踏出这一步。
武则天不是没有想过去找顾靖。
以她的判断——
王皇后这种没有子嗣,且又不得皇帝喜欢的皇后不一定就会获得顾氏支持。
只要她能够获得顾氏的支持,那一切便都不再是问题。
但武则天却又没有王皇后萧淑妃那般冲动。
她是个十分聪明的女子。
十分清楚获得顾氏的支持到底有多么难。
以她的身份,顾氏不阻止她就已经不错了,又岂会支持她?
想到这里,武则天不由得便再次皱起了眉头,在不觉之间便又沉沉的睡了过去。
光阴荏苒。
转眼间,一月已逝。
李治确实十分宠幸武则天,一直都记着此事。
早前,他已遣内侍传旨,言明今日将来探望。
此时的立政殿内早已洒扫一新,准备停当,武则天更是早早便在殿门外恭候圣驾,身着合乎规制的宫装,仪态端庄。
直至正午时分,御驾方至。
“妾身恭迎陛下。”武则天见龙辇停稳,立刻趋步上前,声音柔婉。
待李治含笑步下辇车,她才微微抬首,脸上露出了恰到好处的明媚笑容。
“媚娘不必如此拘礼,快起身吧。”
仅仅一眼,李治不由得便露出了开怀的笑容,笑着拉起武则天,就这样一路朝着殿内而去。
李治显然是很期待见见自己的这个女儿。
甫一踏入内殿,他的目光便急切地投向暖榻,立刻看到了襁褓中那小小的身影。
“朕的小公主”他脸上再次漾开慈父的笑容,那属于帝王的威仪在这一刻荡然无存。、
一边说着,一边连忙松开了武则天的手,快步走到榻边,俯下身去。
他动作极为轻柔的伸出了手,向婴儿肥嫩的脸颊探去。
幼儿似在睡觉,并无任何反应。
但那股触感亦是让李治心中生出了一丝难以言喻的异样,整个人脸上的笑容也是愈发浓郁。
他的手不断轻抚着婴儿的脸颊。
但就在下一刻。
随着他的手停在了婴儿的鼻息之间,他的动作猛地一顿!
“嗯?”一声极轻的、带着浓浓困惑和难以置信的疑问从喉间逸出,李治脸上的笑容瞬间凝固,眉头骤然紧锁。
下一瞬间,他也不顾其他,就这样直接将婴儿抱了起来。
眼看着婴儿竟然仍是没有半点反应。
李治的表情是愈发难看。
“媚娘.”他忽地开口,语气之中带着难掩的颤抖,再次将自己的手指,甚至整个手掌,颤抖着贴近孩子的口鼻。
时间在这一刻都仿佛是凝固了起来。
整个内殿落针可闻。
宫娥内侍们连呼吸都屏住了,惊恐地看着皇帝这反常的举动,武则天的表情同样也是大变。
怀中婴儿依旧毫无声息,没有半点的反应。
下一刻——
李治似乎已经确定了答案,整个人的身体剧烈地晃了一下。
“啊——!!!”
一声惊呼声轰然炸响。
李治的表情在这一刻忽地扭曲了起来,整个人的脸色也是突然苍白,猛地回头大吼:“太医!!!太医!!!”
殿外立刻响起一片慌乱急促的脚步声。
当太医颤抖的手指最终从婴儿腕上滑落,脸色灰败地深深伏跪于地,连一个完整的字都说不出来时——
整个立政殿的空气仿佛瞬间被抽干了!
一股令人窒息、冻结骨髓的寒意以李治为中心猛地扩散开来。
死寂!
彻底的死寂!
所有的声音在这一刻都消失了,整个立政殿的气氛在这一刻彻底降到了冰点!!!
——————
“永徽五年,会昭仪生女,后怜而弄之,后出,昭仪潜扼杀之,覆之以被。
上至,昭仪阳欢笑,发被观之,女已死矣,即惊啼。
问左右,左右皆曰:‘皇后适来此。’
上大怒曰:‘后杀吾女!’”
——《资治通鉴唐纪十五》
在绝对国力的支持之下,整个大唐的变化可谓是日新月异。
明明一切相比于贞观朝时都已经变了。
但又仿佛什么都没变。
所有的一切都在按照昔年就正式定下的方向发展,让大唐在各个方面持续发展。
永徽四年,十月。
双籍制度正式在西域拉开了序幕,包括顾氏内部的彻查。
对于这些沾亲带故的兄弟——
顾静已然是做好了万全的准备,无论任何人触动到顾氏的底线都不可能让其再这样继续辱没顾氏的威名。
这注定是一场大事。
稍微出现任何差错都很有可能让刚刚平定的西域再次动乱起来。
也还好,整个大唐已经为此做好了准备。
顾靖离京了!
虽并未直接赶往西域,但这仍是足以牵动太多太多人的神经。
他如今在四方的声望太强了。
纵使就连昔年的顾琛对待外族都没有造成和他这般的伤亡,这些人又岂能不畏惧他?
——当然是为了震慑。
顾靖这就是不愿意让大唐出现任何的动荡,因为他十分明白。
无论任何制度,最难施行的阶段一定是开始。
只要出现任何的混乱。
那这个制度要想彻底施行,就注定要耗费极大的人力物力,他必须要保证此事能够顺利展开。
这才是最为关键的。
当然,除此之外,顾靖仍是在施行御史台的职责。
不仅仅是为了吏治。
而是要监管发展商业后可能会引起的一些问题。
——比如.商业财阀,以及百姓弃农从商。
其实这一系列的问题在原本历史之中便出现过,西域的安定导致商业大井喷,虽然这在当时并未引起太大的问题。
但现在,这种问题只会更大。
因为大唐的强盛超过原版的历史,这其中贸易可以带来的利益同样是难以想象的。
顾靖了解人心,十分明白这些利益到底会让人变成什么样。
无论如何,他都必须要做好万全的准备。
长孙无忌等人自是也明白这一点,但他们却不可能提出此事,因为此事也能给他们的家族带来利益。
但也不会进行干涉。
到了如今,大唐的朝廷内部已经完全就稳定了。
虽是未有人主动去提起,但在莫名其妙的情况之下,顾靖也已经在不觉间接过了检察权。
这一切只能交给顾靖自己。
对于此事整个顾氏之中亦是议论纷纷,一众子弟对此也是态度各异。
甚至就连顾易都在关注此事。
没办法,此事涉及极大,所涉及的阶级之广远非以往可比。
下到普通百姓,上到武将贵族全都在其中。
当然,在这种时代,顾氏能够做的同样也只是监管。
让顾易感到诧异的是——
顾兹竟是早已就想到了此事,甚至还在顾氏之中留下了自己深思多年之后的策略。
他对于金融方面确实有着很高的造诣。
虽然这一切不能完全适用于当下,但顾氏子弟亦是可以通过他所留下的基础进行更改,而用于现在。
首先便是——《田商不两立法》。
用来针对大地主及贵族,包括打算弃农从商的百姓。
其中之最自然是商人限田令。
及农地禁商抵,包括弃农从商税等几条政令。
商人限田便简单了。
那就是限制商人的田产,禁止让资本兼并农田。
而农地禁商抵则是为了保护百姓,防止贵族及资本用高利贷来吞噬小农。
弃农从商税同样也是限制转商所用的成本。
千万不要说这一系列的政策纯是多想,在当前的时代,这一切都是极为普遍的现象。
哪怕大唐的国力已经到了这个地步,都不可能完全抹去各种高利贷的存在。
虽然凭借着这个政令同样也不可能完全免去这一切。
但亦是会起到一些作用。
至于弃农从商税,虽看似在给普通百姓限制,但这又何尝不是一种保护?
当然,像平日里摆个摊之类的姿势不受到了限制。
这注定会留下许多空子可钻。
顾靖十分明白这一点。
如今大唐吏治清明,再加上顾氏一族也始终紧盯吏治,或许能减少其中乱象。
但将来只要稍生动荡,必有无数人借此空子大肆敛财。
可他又能如何?这世界上就不可能出现完美的制度,任何制度都需要一点点的修补进步。
眼下的情形,亦是如此。
除此之外,顾靖再次对汇兑部门进行了改革。
首先便是禁止金银外流,以及禁止外币流通。
这是发展商业必须要做的准备。
虽然在此之前,朝廷便已经在这样做了,但是却始终都没有具体的政令,只是利用大唐的强盛让百姓商人们自己做出决定。
在规模尚小时,或许无需如此正式。
但如今局面已大不相同。
当大唐的商业已经发展到了一个规模之时,总是会有人去尝试别人未做的事。
而只要这其中可以产生足够的利益,那就注定会越来越多。
货币的动荡.包括金银的大规模流出就注定会引起整个国家的迅速崩溃。
顾靖必须要做好万全的准备。
整个大唐明面上不见丝毫波澜,暗地里已是风起云涌。
一切都在悄然准备着。
只待,所有牢笼彻底打开的那一刻。.
永徽四年,十二月。
在顾磊的劝谏之下,李承乾终是派人迎着季风回到九州。
带回了一些海外的消息。
李承乾已经开始再次航行了,将拓海号交给了顾氏子弟再次远航,而他自己和顾磊等人仍是在教化着琉球。
这个消息对于当前的大唐而言绝对可以算计的上是一件大好事。
虽然还未有什么成果。
但最起码,此事是让所有人都看到了希望。
顾磊将他们所在琉球做的一切都送了回来,包括航海时所遇到的状况,及琉球内的情况。
甚至就连吏治都已经关注起了此事,不断问那归来之人李承乾的身体如何了。
这其中是否有其他心思,旁人也不敢去过多猜测。
只不过是自这一日起——
整个大唐对于建造海船的速度也是再次提了起来,并不只是如拓海号一般的大船,包括适合商业的小船。
所有人都已经看出了其中的利益。
对此皆是十分愿意。
贞观一朝打下的雄厚根基,短短数年间,便已迸发出巨大能量,虽然这一切看起来仍是没有让大唐发生任何变化。
但所有人都十分明白——
当这一切正式落实下去之后,那整个大唐的变化将会是翻天覆地的!
而就在这种情况之下,群臣们也是愈发的群臣愈发恪尽职守。
他们其中不少人都已经错过了贞观盛世,又岂会愿意再错过当下这个盛世?
别忘了,名垂青史——向来都是读书人最高的追求。
永徽五年,季春之月。
长安,立政殿。
殿内帷幔低垂,檀香氤氲,听着一声声婴儿啼哭之音响了起来,侍立殿外的宫娥内侍皆屏息垂首,眉宇间难掩释然之色。
下一刻,殿门被人轻轻推开,稳婆抱着襁褓而出,向殿外主事女官禀道:“弄瓦之喜,公主殿下安康。”
女官闻之,肃然颔首,旋即朝着身后之人看了看。
立刻便有宫人朝着宫外而去。
将这天家喜讯,层递通传于当值黄门侍郎知晓。
随着消息不断传开。
整个立政殿内的气氛也是彻底缓和了下来。
皇帝宠幸武昭仪,这要是出了什么问题,他们估计都要死,众人又怎么可能不紧张?
但纵是如此,这些人也仍是不敢发出半点的声音。
并没有人直接前来看望。
在顾氏的影响之下,如今九州的医疗水平是远远超过原本历史的。
在原本历史之中对于此事便已经有了不少的记载。
虽然古人弄不清其中的原理。
但亦是有着相关的规定,除却非必要人员不得随意进入产房之外,还有各种说明等。
纵是李治,也不会在这种情况之下贸然前来看望。
此时,殿内。
氤氲的草药气息与血腥味尚未散尽,一片异样的寂静中,武则天缓缓睁开了眼。
无须多问,产婆已近前低语,道是“弄瓦之喜”。
她面上无波无澜,既不见初为人母的欣悦,亦无半分对性别的失望。
她已经有一个儿子了,对于接下来或是生儿生女她完全不在意。
当不了皇后的话生子嗣多又能如何?
还不是图做嫁衣?
武则天是一个十分清醒的人,她十分明白自己如今真正需要的是什么。
下一瞬间,她便已经将此事抛到了脑后。
转而想起了自己如今的处境。
李治确实宠爱她,但对于立她为后之事却又一直都在犹豫。
她能感受到自己距离想要的位置只剩下了一步之遥,但却又不知该如何踏出这一步。
武则天不是没有想过去找顾靖。
以她的判断——
王皇后这种没有子嗣,且又不得皇帝喜欢的皇后不一定就会获得顾氏支持。
只要她能够获得顾氏的支持,那一切便都不再是问题。
但武则天却又没有王皇后萧淑妃那般冲动。
她是个十分聪明的女子。
十分清楚获得顾氏的支持到底有多么难。
以她的身份,顾氏不阻止她就已经不错了,又岂会支持她?
想到这里,武则天不由得便再次皱起了眉头,在不觉之间便又沉沉的睡了过去。
光阴荏苒。
转眼间,一月已逝。
李治确实十分宠幸武则天,一直都记着此事。
早前,他已遣内侍传旨,言明今日将来探望。
此时的立政殿内早已洒扫一新,准备停当,武则天更是早早便在殿门外恭候圣驾,身着合乎规制的宫装,仪态端庄。
直至正午时分,御驾方至。
“妾身恭迎陛下。”武则天见龙辇停稳,立刻趋步上前,声音柔婉。
待李治含笑步下辇车,她才微微抬首,脸上露出了恰到好处的明媚笑容。
“媚娘不必如此拘礼,快起身吧。”
仅仅一眼,李治不由得便露出了开怀的笑容,笑着拉起武则天,就这样一路朝着殿内而去。
李治显然是很期待见见自己的这个女儿。
甫一踏入内殿,他的目光便急切地投向暖榻,立刻看到了襁褓中那小小的身影。
“朕的小公主”他脸上再次漾开慈父的笑容,那属于帝王的威仪在这一刻荡然无存。、
一边说着,一边连忙松开了武则天的手,快步走到榻边,俯下身去。
他动作极为轻柔的伸出了手,向婴儿肥嫩的脸颊探去。
幼儿似在睡觉,并无任何反应。
但那股触感亦是让李治心中生出了一丝难以言喻的异样,整个人脸上的笑容也是愈发浓郁。
他的手不断轻抚着婴儿的脸颊。
但就在下一刻。
随着他的手停在了婴儿的鼻息之间,他的动作猛地一顿!
“嗯?”一声极轻的、带着浓浓困惑和难以置信的疑问从喉间逸出,李治脸上的笑容瞬间凝固,眉头骤然紧锁。
下一瞬间,他也不顾其他,就这样直接将婴儿抱了起来。
眼看着婴儿竟然仍是没有半点反应。
李治的表情是愈发难看。
“媚娘.”他忽地开口,语气之中带着难掩的颤抖,再次将自己的手指,甚至整个手掌,颤抖着贴近孩子的口鼻。
时间在这一刻都仿佛是凝固了起来。
整个内殿落针可闻。
宫娥内侍们连呼吸都屏住了,惊恐地看着皇帝这反常的举动,武则天的表情同样也是大变。
怀中婴儿依旧毫无声息,没有半点的反应。
下一刻——
李治似乎已经确定了答案,整个人的身体剧烈地晃了一下。
“啊——!!!”
一声惊呼声轰然炸响。
李治的表情在这一刻忽地扭曲了起来,整个人的脸色也是突然苍白,猛地回头大吼:“太医!!!太医!!!”
殿外立刻响起一片慌乱急促的脚步声。
当太医颤抖的手指最终从婴儿腕上滑落,脸色灰败地深深伏跪于地,连一个完整的字都说不出来时——
整个立政殿的空气仿佛瞬间被抽干了!
一股令人窒息、冻结骨髓的寒意以李治为中心猛地扩散开来。
死寂!
彻底的死寂!
所有的声音在这一刻都消失了,整个立政殿的气氛在这一刻彻底降到了冰点!!!
——————
“永徽五年,会昭仪生女,后怜而弄之,后出,昭仪潜扼杀之,覆之以被。
上至,昭仪阳欢笑,发被观之,女已死矣,即惊啼。
问左右,左右皆曰:‘皇后适来此。’
上大怒曰:‘后杀吾女!’”
——《资治通鉴唐纪十五》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操控祖宗,从东汉开始创不朽世家,操控祖宗,从东汉开始创不朽世家最新章节,操控祖宗,从东汉开始创不朽世家 圣墟小说网!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操控祖宗,从东汉开始创不朽世家,操控祖宗,从东汉开始创不朽世家最新章节,操控祖宗,从东汉开始创不朽世家 圣墟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