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势彻底沿着失控的方向演变,赤松德赞脸色骤变,不断的下着命令,想要稳住大军的阵型。

  “不要乱!!!稳住阵列!!”

  “雅拉香波的神威永在!山神不会抛弃他的子民!!”

  “切莫听信唐人的邪魔咒语!那是谎言!!”

  他的怒吼,连同亲卫们声嘶力竭的重复,在震耳欲聋的战场上,如同投入怒海的石子,瞬间被淹没无踪。

  反观唐军——

  “天命在唐!!!”

  “天命在唐!!!”

  “.”

  声声呐喊之音响彻天地。

  这可是万军齐诵!

  如同山呼海啸,带着煌煌天威与必胜的信念,滚滚碾压而来!

  其声威之盛,岂是赤松德赞身边区区亲卫的呼喊可比?

  莫说那些底层吐蕃士卒早已魂飞魄散,甚至就连各部贵族亲兵的阵势都已经开始渐渐乱了起来。

  这就已经注定了不可能会如此轻易的稳住阵型。

  可赤松德赞又岂能放弃?

  这可是吐蕃全部的精锐,以唐军目前的士气,若是他完全不顾的话,很有可能全都葬送在此地。

  到了那时,他这个所谓的赞普也就真的成了一个笑话。

  这一刻,赤松德赞心中的所有遐想瞬间烟消云散,他只想稳住阵势,尽可能的保下更多的人马。

  到了如今的这般地步,他已经完全明白自己一定是上了当。

  唐军一定是早已解决了高山之厄。

  就一直在等着他全力进攻。

  无尽的怒火与不甘感不断从心中涌了上来。

  虽然相比于大唐的底蕴而言,吐蕃确实是差了太多太多,包括在武力上双方其实也不是一个量级的。

  但在有着地势的帮助之下。

  若是双方全都正面抗争,排兵布阵之类的云云。

  赤松德赞是有着自信和唐军争锋的。

  可现在.这仗打的实在是太过于让人气愤了一些。

  他绝不甘心!

  赤松德赞立刻策马冲向了高处,裹挟着一众表情骤变的各部贵族,想要以势来稳住将士们的阵型。

  但这一切终究仍是枉然。

  在当前这种正面厮杀的环境之下,当吐蕃阵型出现溃败之势的那一刻起,其实便已经难以再扭转了。

  这其实也是古代冷兵器大战的关键所在。

  能够稳住大军阵型者便可称之为名将。

  而能够保证大军不乱者,则是可为兵仙。

  在原本历史之中,韩信是如此。

  而在如今的发展之中,顾琛亦是如此。

  但,他赤松德赞并不是!

  大局已然无法扭转。

  纵使赤松德赞付出万般的努力,亦是不可能扭转当前的败局。

  顾易不会给他这个机会,大唐的将士们亦是不可能给他这种机会。

  当局势彻底崩溃之时,纵使赤松德赞再怎么不甘,但他的亲卫也好,亦或是那些吐蕃贵族们也罢。

  都不得不选择将他抬了出去。

  而随着这些人选择开始突围之后,结局已经彻底敲定。

  “报——!”

  斥候马蹄踏碎烟尘,带着战场最前沿的消息,飞驰至顾轩所在的高台:

  “禀太傅!赤松德赞已率残部,突破鹰嘴峡,向西倾山深处溃逃!”

  “高将军已率精骑追至峡口,欲衔尾急追,毕其功于一役!”

  “请太傅示下!”

  闻言,顾易操控着顾轩缓缓摇头,声音沉稳,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决断:“传令高将军,穷寇莫追。”

  “全力清剿涧内残敌,务求——全歼!”

  他微微一顿,深邃的目光仿佛已穿透群山,看到了更远的未来:“——赤松德赞,不过一丧家之犬,不足为虑。”

  “此战之后,吐蕃脊梁已断。”

  “其内部诸部,必为争权夺利、推诿罪责而自相倾轧,我大唐,只需静待其乱,坐收渔利即可。”

  此言一出,杀伐果断,更显战略格局之高远!

  ——这些人终究还是不足以入顾易的眼。

  吐蕃人的秉性还摆在那里。

  这一战的伤亡,足矣让他们内部陷入绝对的混乱,无论是各个部落相互之间的争斗也好,亦或是他们部落内部的争斗也罢。

  所谓的贵族在这种情况之下便不值一提了,而这些可战之兵才是其中关键。

  “喏!”传令兵心领神会,快速退去。

  而这一刻,顾易亦是不由得深深的吐了口气,悬着的心终是渐渐安下去了些许。

  整场大战持续了数日之久。

  吐蕃伤亡不计其数,各部精锐几乎全灭,纵有逃跑者亦是完全再没有了任何胆量,再也构不成半点的威胁。

  而唐军的伤亡同样也不在少数。

  顾易此行带来了近十五万的大军,加之陇右的人马,足足近二十万。

  在这持续了数月的拉扯以及这一场大战之后。

  如今也只剩下了不到十五万人。

  其中伤亡可见一斑。

  但此一战所立下的功勋亦是难以计量。

  ——吐蕃完了。

  一个明明正处于最为巅峰时期的部落联盟,自这一战之后彻底衰败,百年之内绝无任何外扩的能力。

  至于百年之后

  顾易同样也不会给他们这个安心修养的机会。

  就在大战结束的当日,他便已经派出了使者,直奔逻些城而去。

  所传达的核心目的只有一个。

  “交出赤松德赞等其一众心腹贵族。”

  ——仍旧是攻心。

  他需要让吐蕃一退再退,而顾易也十分确定吐蕃这些人会做出最为正确的抉择。

  纵使赤松德赞或许还有着一定的影响力在。

  也终究是不可能挡得住人心。

  而事情也并未出乎顾易的判断,就在唐军还在修养之际,吐蕃内部便再次爆发起了一阵内乱。

  诸部谋反,与赞普赤松德赞及其心腹之间开始了相互攻杀。

  因为接连大败的关系。

  赤松德赞终究是失去了太多太多的声望,最终死在了自己人的手上,包括其一众心腹子弟,人头就这样被送来了唐军大营。

  而随后,吐蕃各部贵族更是接连来见。

  带来了无数供品,决议向大唐俯首称臣,以祈求大唐的原谅。

  这还是自大唐建国以来头一遭。

  以往的吐蕃都是依靠着地势,一直与双方共同交好的联盟形式与大唐建交,哪怕就连太宗时期都同样也是如此。

  而如今.则是明确的俯首称臣。

  虽然顾易明白这是必须要答应的,以当前的情况大唐根本不可能完全控制的了吐蕃,最多也是以明清的方式间接控制整个青藏高原。

  但他也并未直接答应下来。

  至于其中缘由,同样冷酷而明晰——他要掘断吐蕃所有可能复燃的战根!

  吐蕃这雪域高原,迥异于中原沃土,更不同于草原大漠。

  其地势之险、民风之悍、气候之恶,使得历代中原王朝欲行犁庭扫穴之举,无不代价惨重,常得不偿失。

  既然如今已经走到了这个地步。

  他又岂能不做好一切?

  就在一众吐蕃贵族都心惊胆战之时,顾易操控着顾轩直接带领着大军直奔逻些城而去。

  紧张恐惧骇然

  万般的情绪不断围绕在所有吐蕃贵族的身上。

  他们不知道顾轩到底是什么想法,唯有那悬顶利刃般的死亡预感和生死尽操于他人之手的极致无力感,如影随形,日夜煎熬。

  而随着唐军愈发靠近逻些城。

  也终是不出顾易的预料,亦有部落在这种情况之下选择了逃跑,甚至还有人选择了抵抗。

  而这些人这样做的原因也有很多。

  有人是真的因为畏惧,有人亦是因为自己那纯粹的信仰,亦是有赤松德赞的余孽。

  而对于这些人,哪怕是明知道其中会有着无辜之人,顾易亦是不得不选择痛下杀手。

  甚至就连吐蕃内部想要讨好顾氏之人都主动的帮起了忙。

  在这一番清洗之后。

  顾轩这才答应了吐蕃众部的请求,接受了他们的投降。

  而随着此事渐渐传开。

  整个吐蕃内部更是无不感恩顾轩之德。

  现实就是如此,当顾氏这种在他们眼中乃是世间最为狠辣的家族,如今竟留了他们一条命,便足矣让他们感恩无比。

  顾易倒是并不在乎这些。

  当世之人的评价如何,本就不是顾氏所在乎的。

  顾氏所在乎的向来都是万世之名。

  当大军抵达逻些之后,他带着人马细细的观看着这座闻名于后世的雄城,脑海里不由得便盘算起了该如何治理吐蕃之事。

  他自是不可能完全采用明清时期的策略。

  时移世易。

  当前的局势与那时所面临的处境完全不同,他需要考虑出一条更为适合当前情况的制度来。

  在这种时候,顾轩此人的内政才能便完全体现了出来。

  当顾易心中生出一些想法之时,他便会结合如今的局势来生出更为妥善的办法来。

  羁縻、分化、以利诱之这些最为基础的方略暂且不提。

  顾易在这其中所想到的另一个想法便是——架空赞普,形成以各方势力相互制衡,相互分化的制度。

  这其实也是顾易的一次尝试。

  也许正是因为这段时间以来已经见过了太多太多的事情了,顾易很想试一试踏出另一条不同的道路来。

  就亦如昔年顾煜所想到并将其封存在顾氏之中的制度。

  ——分割十方征渡使之权,以制约皇权。

  这个制度在九州之内是不可能直接开展的,千百年来的禁锢会瞬间吞噬掉一切,顾氏若执意要做,甚至可能会让顾氏数百年积累毁于一旦。

  但吐蕃则完全不同。

  九州文化确实影响极大,但在这高山之间,亦是还不足以形成桎梏。

  其实顾易清理掉潜在威胁留下乖顺的部族便有着这种心思。

  这绝对是一次大胆的尝试。

  会导致未来走向何处,顾易亦是不知。

  但这样的机会却是着实罕见,而且也绝对符合大唐现在的利益。

  直接控制吐蕃并不现实——

  其中所付出的人力物力以及各方争斗等种种,都不可能是短时间内能够解决的。

  且不如趁着这个机会,做出一番尝试来。

  而除此之外——

  宗教亦是控制吐蕃的关键。

  吐蕃如今最为主要的教派便是佛教与苯教。

  赤松德赞此人确实极为不凡,他似乎是十分清楚宗教对于他这个赞普权力的关键性,自掌权之后,便开始弘扬佛教巩固自己的权力。

  苯教中强烈的排外和战斗性对于任何掌权者而言都是不可控的因素。

  但相反的便是,只要能够掌控了这两个宗教。

  便足以在一定程度之上控制吐蕃。

  这或作任何人来做或许都十分困难,但唯有顾氏不同。

  虽然顾氏从始至终所奉行的一直都是“敬鬼神而远之”,但在这数百年的传说下来,顾氏身上也早已披上了“谶纬”的外衣。

  各个宗教之中,其实也早已有了关于顾氏的种种。

  尤其是自顾琛之后。

  顾氏子弟中,包括顾靖在各个宗教之中都有着不同的神位,虽然有很多是凶名,但其实亦是变相的说明了顾氏的不凡。

  而如今在吐蕃之内,佛教与苯教亦是在相互争斗。

  这其实就已经给了顾氏天然的时机!

  ——————

  “至德元年,三月。

  太傅顾轩破安禄山于潼关,后督师伐吐蕃,时人皆以雪岭险绝,未可轻入。

  轩默察天时,尽发顾氏三世所蓄医道之秘,储药草、调营卫,徐行以避高山之厄。

  蕃酋赤松德赞恃神山为屏,数遣劲骑蹂粮道,轩佯北诱之,将士虽忿,犹勒部伍如磐石。

  及至西倾山巅,蕃人倾国来战,鼓角震天。

  轩忽张两翼,弩箭齐发,摧其前锋。

  复令将士解甲疾进,亲执旌旗呼曰:“天命在唐!”三军腾沸。

  蕃卒见唐旅无羔羊之怯,神山不降罚,遂夺气溃奔。

  轩纵兵犁庭,斩获无算。

  赤松德赞遁走,旋为部曲所戕。

  逻些诸酋缚其残党献阙下,雪域遂为唐有。

  史臣曰:吐蕃恃神山为天堑,谓雅拉香波之灵凛然不可犯,然顾氏三代英魂长啸,其声震于九霄,岂雪域小神可仰视哉?

  轩运筹帷幄,破高山之厄,以庙算摧蕃酋之心。

  示弱于前,奋雷霆于后,终使逻些神山,亦如昔年匈奴之狼居胥,匍匐于顾氏旌旗之下!

  高山之险,岂阻英灵之志?

  天命所归,在德在力,在煌煌先人之烈烈余威耳!”

  ——《唐书.顾轩列传》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操控祖宗,从东汉开始创不朽世家,操控祖宗,从东汉开始创不朽世家最新章节,操控祖宗,从东汉开始创不朽世家 圣墟小说网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