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云骤起。

  整个大唐自黄巢称王的这一刻起,便已然是彻底落入到了悬崖之中。

  无论是朝堂上坐着的天子也好。

  亦或是那些觉着自己终于是掌控了大权的臣子们也罢。

  他们都瞬间察觉到了异常。

  ——他们对于地方的掌控彻底断了。

  这种断了并不是在说地方直接造反,只是这些人再也没有了什么顾忌,会以各种十分离谱的理由来搪塞他们的命令。

  而这也彻底将还本是所有人心中的想法给坦白了出来。

  大唐,要完了!

  次年二月,黄巢再度起兵。

  大军自桂州编筏,顺湘江直下,先逼江陵,再指襄阳。

  ——烽烟重燃。

  纵使大唐的中枢仍旧在发力,想要阻拦住黄巢,阻拦住这滔天的大势。

  但这一切终究也只是无用之功。

  叛军如今早已不是当初的叛军了。

  无论是从整体的素质也好,亦或是装备也罢,他们都已经有了不小的提升。

  最关键的是,大唐的军心散了。

  黄巢已经杀出了凶名。

  天下之间关于他的传闻早已不知凡几,种种残酷的手段不仅仅为其迎来了始终被压迫的民心,同样还有着通天的声望。

  面对叛军之时,唐军压根就没有任何的战心。

  短短数日之间潭州便失。

  十万余唐军血染湘江。

  黄巢不仅仅是想要刻意维持着自己的凶名,同样也在减轻着整个大军的负担。

  这一战,可谓是彻底打散了唐军的魂。

  面对滚滚而来的叛军。

  唐军甚至都已经出现了不战而逃的现象,短短时间之内,黄巢便兵不血刃拿下了重镇江陵。

  而这,也终是让所有人都感受到了恐惧。

  黄巢的杀性太重了。

  面对他这般雷厉风行的攻势,就根本没有任何人能不感受到畏惧。

  无论是大唐皇室也好,亦或是其他世家们也罢。

  而在这种情况之下。

  纵使是再怎么不愿意,大唐皇室也只能不断地去割让利益,无论是对于朝中的世家们也好,亦或是各方的世族们也罢。

  虽然这一切在当下已经算不得什么了。

  毕竟这些人也早就已经有了割据之象。

  但这可是给了他们名义上的允诺,这两者之间的意义本就不同。

  其实李儇是不愿意做出这种选择的。

  毕竟这种选择,便已经相当于是将祖宗打下的土地送给别人了,纵使大唐不灭亡,他也终究难逃骂名。

  可他现在还能如何?

  他不是没有想过去找顾氏,甚至就连自己亲自前往巨鹿的想法都生出来过。

  但最终却是被群臣给拦了下来。

  他只能去怨恨自己的先祖,为何会在当初做出那种选择,才会让他今天落到这般地步?

  其实对于一个帝王而言。

  真正最让其恐惧的并不是别的,而是亡国。

  这不仅仅是与自己的性命有关。

  最关键的还是那“亡国之君”的名头,无论是桀纣也好,亦或是秦二世乃至于隋炀帝这些人,早已受到了太多年的骂名。

  这才是最为让人恐惧的东西。

  也正是因为如此,李儇纵使是付出了再怎么样的代价,他都必须要拼一把。

  至于此事的后续.

  李儇也只能不断地在心中想着自己可以比肩太宗,再次率领着唐朝大军马踏天下,将所有土地都收回来。

  而随着此诏传开,四方之人也是愈发的卖力了起来。

  当然,这终究也只是他们的无奈之举罢了。

  面对黄巢的行事无论如何他们都会抵抗,如今李儇的种种举措也只是在锦上添花罢了。

  虽也不至于无用,但对于这些人而言其实已经算不得什么太过于重要的东西了。

  他们本就会去争!

  若能败了黄巢,这天下本就任由他们驰骋了,又何须一纸诏书?

  ——局势大变!

  面对如此杀性的黄巢,四方势力都鼓足了全部的实力来抵抗着黄巢。

  广明元年,二月。

  或许是因为这一路行来终是太过于顺畅,黄巢终是遭受到了埋伏,损失惨重,败于荆北。

  若是放在起义刚刚开始的时候。

  此事绝对会大震唐朝的军心,乃至于四方的反贼都会老实许多。

  但放到了现在。

  只要在黄巢未死的情况之下终是无用。

  五月。

  双方于信州展开决战。

  为了博取灭掉黄巢的名望,高骈在不等盟友的情况之下命麾下第一大将张璘对黄巢展开了总攻。

  双方集结数十万兵马于信州展开了厮杀。

  其实这也怪不得高骈。

  如今天下大乱之势已经难以阻挡,以黄巢在如今天下的声望来看,只要能够灭掉黄巢,不仅仅可以吸收他麾下的人马,同样也能获得滔天的声望。

  高骈出身顶级将门渤海高氏。

  若说他完全没有任何的野心又怎么可能?

  但可惜的就是,他终究是小觑了黄巢。

  小觑了黄巢如今在叛军之中的声望,觉着其经过了一场大败之后必定会军心涣散。

  而这样的下场也只有一个。

  黄巢设计大败张璘,阵斩张璘,全歼高骈精锐。

  唐军士气彻底崩溃,江北门户洞开。

  短短数月间,黄巢肆虐泗州,杀人如麻,未曾有半分手软。

  随即挥军沿淮河北上。

  四方援军闻黄巢之名,皆望风而溃。

  叛军如入无人之境,一路直逼洛阳!

  犹如历史重演,李儇终于被迫面对昔日如唐玄宗一般的抉择——

  是否该逃?

  不,他此时的处境,比李隆基更为艰难。

  李隆基当时至少还有着明面上的皇权,但他如今则完全不同了。

  只要离开了洛阳,他定然会被敌方所胁,成为别人手中的掌中玩物。

  李儇对于这一切并不陌生。

  毕竟他从登基至今便始终都在与朝堂之人争斗。

  也正是因为如此,他能确定的是自己只要逃出洛阳所面对的局势会更加的差。

  因为他已经一无所有了。

  只剩下了一个名头。

  除此之外,一无所有。

  也好在这个世界的刘协与原史不同,不然的话李儇应该很容易想到自己的结局。

  不过饶是如此,却也亦是让他坚定了自己的道路。

  “与国赴死!”

  “也算不辱没历代先帝的颜面。”

  此言他在朝堂之上亲口说出。面对众臣的苦劝,他的态度异常坚决。

  他确实是累了。

  李儇这一生,可谓悲哀。

  借宦官之手登基,又与朝臣合谋诛宦,之后再与权臣相斗……

  这一切早已令他心力交瘁,更不必说再逃往他处,去做他人手中的傀儡。

  与其相比,李儇倒是愿意简简单单的随着国家而亡。

  下辈子去做个普通人。

  这确实是出乎了顾易的预料,毕竟在原本历史之中,李儇是丝毫都不犹豫的就逃了。

  很显然,历史仍是有着不小的变动。

  顾氏发展至今。

  很显然已经有很多的东西不再是这区区修正力便能轻易抹去的了。

  比如顾氏所传播的思想。

  这终是会在无形之间影响到许多人。

  就比如如今的李儇。

  但他的这种举动对于当前的大唐而言也并不是什么好事。

  当他做出这个选择之后,那无论是朝中的大臣也好,亦或是宫中的宦官们也罢,在强烈求生欲的作祟之下,众将是会做出一系列不同的选择。

  而这一切,也众将带来极大的连锁反应。

  无论是洛阳的守军也好,亦或是洛阳城内的百姓们也罢,都将在这种恐惧之下受到影响。

  当然,其中也会有着一些愿意陪着李儇陪着大唐赴死之人。

  但这终究还是少数。

  李儇并未去干涉这些,无论是逃跑也好,亦或是留下随其抗争也罢,他都任由这些人自己做出选择。

  这是他这个大唐帝王最后的仁慈。

  自那一日之后,他便日日都停留在了凌烟阁之内。

  没错,并非是太庙,而是凌烟阁。

  李世民的功绩于大唐无可动摇。

  无论是昏君也好亦或是明君也罢,都渴望着能够成为李世民那般的皇帝。

  他李儇同样也是如此。

  这亦是他最后的寄托之处。

  消息不断蔓延。

  黄巢自是不可能因为李儇的些许仁慈而心慈手软。

  相反,在听到了洛阳内部已经渐渐生乱的时候,他的行军速度都要快出了不少。

  广明元年,十一月。

  叛军正式攻打洛阳。

  也是直至到了此刻,李儇才终是让人感受到了一丝丝的帝王之气。

  他就这样于城头之上指挥大军,以提士气,来阻挡叛军的道路。

  而这也确实是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虽然对于很多人而言,李儇现在完全没有任何的威仪可言。

  但是对于最底层的将士们而言。

  李儇终究还是皇帝。

  如今皇帝亲自与他们共同迎敌,这自然而然能够提振起整个大军的士气来。

  但可惜的就是,唐军的战斗力确实太差了。

  相比于盛唐之时。

  这其中战斗力的差距差的可不是一点半点,哪怕是在有着士气的加持之下,洛阳这一座失去了支援的孤城也众将是难以阻挡黄巢的攻势。

  广明二年,三月。

  在经过了数月的围攻之下,叛军终是踏破了洛阳的城门。

  正式杀入到了大唐的都城之中。

  天子李儇眼睁睁的看着叛军入城,最终选择自尽而亡,给自己这个帝王留下了最后的体面。

  盛极一时的大唐,于时代的洪流之中彻底湮灭。

  黄巢杀了所有的唐朝宗室。

  包括朝中的尚存的官员。

  于混乱之中,在将士们的拥簇之下正式踏出了那一步,正式称帝,国号大齐。

  改元金统。

  他的心绪是有些复杂的。

  其实说到底,黄巢也从未想过自己竟然真的会做到今日这个地步。

  他去了凌烟阁。

  包括供奉着李渊李世民等大唐历代先帝的太庙,也并没有想象之中的那般开心,也没有那种望到了整个天下的兴奋感,只是在看着巨鹿的方向时,默默的道了句:

  “打进这洛阳宫中,比考进这洛阳宫内.容易得多。”

  他似乎是在与顾氏学院之中的众同窗与老师们诉说,又似乎是早告慰着昔日那个一心求学的自己。

  而随后,他的眼神便再次坚定了起来。

  黄巢就是这样。

  他有着不同的目标,既然如今一个目标已经实现了,那自是要放到下一个目标身上。

  而他下一个目标只有一个。

  ——一统天下!

  洛阳城内的消息就宛若飓风一般朝着四面八方蔓延而去。

  李儇死了!

  ——这无论是放在任何时候都是堪比核弹一样的消息,但是在如今却是并未掀起太大的反响。

  至于其中原由自然也很艰难。

  那便是所有人都对此早就已经有了预料。

  当李儇选择了不退离洛阳的那一刻起,其实便已经注定了他的结局了。

  而也正是因为如此,很多人都早就已经在等待着这个机会了。

  甚至还未等消息彻底的传开。

  各地便相继起势,纷纷改立李氏宗族之人为君,想要借此而继大唐皇统。

  他们就像是早就为此而做好了准备一般。

  无论是所立的人选也好,亦或是打出的名头也罢,都是那样的自然。

  毕竟大唐建国多年。

  其所能够带来的影响力是不可忽视的。

  这群人又岂能不用?

  随着消息不断地蔓延,一时之间,天下的乱局更是愈发的激烈。

  且不说黄巢这个大齐的皇帝,就以李唐称帝的宗室而言,整个天下都出现了足足四个皇帝,可见此时的混乱到底有多么严重。

  此等乱象甚至都要超过了昔年的诸刘之乱。

  无论是叛军也好。

  亦或是四方之人所立的李唐宗室也罢。

  这些人其实都是在各自为营,都在同样为了那个大位所争夺。

  而这也仅仅只是开始。

  李儇的身死,就彻底宣告了一个时代的结束。

  对于整个天下之中心怀异志的枭雄们而言。

  他们所有人身上的枷所从这一刻起,都彻底的散了!

  而这也终将只是开始。

  就亦如昔年诸刘之乱时那般,总会有不同的人杰在对应的时间点所出现,去推动整个时代的向前。

  这一场乱世,绝对不会轻易结束。

  (Ps:马上月末了,跪求月票,跪求兄弟们多多支持一下,鱼万分的感谢。)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操控祖宗,从东汉开始创不朽世家,操控祖宗,从东汉开始创不朽世家最新章节,操控祖宗,从东汉开始创不朽世家 圣墟小说网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