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川的六万大军在君士坦丁堡停了下来,塞维鲁得到消息之后悬着的心终于放下来了。
在帕尔米拉战败之后,塞维鲁就坚定了一个决心,那就是绝对不能和大陆王朝正面作战,而是要把罗马帝国的优势发挥出来。
罗马帝国有什么优势?
高达数千万的人口数量,辽阔的疆域,强大的战略纵深和多变的地貌形成的各种天险。
人口数量和辽阔的疆域暂时就不说了,因为大陆王朝也有这样的优势,相互抵消之下就没有什么优势了。
但是战略纵深一直都是有的,塞维鲁也是这么做的,主动让出大片土地,拉长陆川的后勤补给,增加后勤补给的压力,以此来消耗大陆王朝的国力。
而君士坦丁堡就是天险,也是塞维鲁寄予厚望的一座城市。
为了在这里挡住陆川的脚步,塞维鲁在君士坦丁堡集结了五万军队,准备了大量的粮草物资,并且下了死命令,绝对不允许外出迎战,只能在西部城区依靠城墙进行防御。
西部城区的城墙往东百余米就是博斯普鲁斯海峡,根本就没有多少活动的空间,就算陆川的大军能够顺利渡海,也难以在城墙下面找到立足之地。
更何况塞维鲁早就在城墙上安排了大量士兵进行防守,任何靠近城墙的人都会遭到无差别攻击。
在塞维鲁看来,这样的防御措施简直就是万无一失,大陆王朝的实力再强,陆川麾下的将领再骁勇,也不可能在渡海之后强行攻破城墙。
人的力量总是有穷尽的嘛。
所以在得到消息,陆川在君士坦丁堡停下来的时候,塞维鲁就高兴起来了,觉得他做出的这个决定真的是太英明了。
虽然罗马帝国失去了君士坦丁堡以东的大片土地,但只要能在君士坦丁堡挡住陆川的脚步,塞维鲁就觉得这一切都是值得的。
如果挡不住陆川的脚步,塞维鲁觉得他会输得很惨,毕竟如今的罗马帝国已经没有多少兵力可以调动的。
当然,想要进攻罗马帝国并不是只有君士坦丁堡这一条路可以走,陆川还可以率领军队北上,绕开君士坦丁堡进入欧洲,只不过这样路程会更远,后勤补给压力也很大。
站在塞维鲁的角度,他也不担心陆川绕道,因为陆川一旦绕开君士坦丁堡,那塞维鲁就可以趁机派出大军从君士坦丁堡出发,截断陆川的后勤补给,逼迫陆川退兵。
所以在塞维鲁看来,只要陆川攻不破君士坦丁堡,他就站在了不败之地。
陆川盯着君士坦丁堡的城墙研究了好几天,却一直没有一个合适的计划。
火炮的射程很远,超过了一千步,确实可以集中西部城区的城墙,但这次进攻的重点并不是城墙,而是陆川也不知道塞维鲁在城墙后面做了什么布置。
渡海之后只有百余米的空间可以立足,这也就意味陆川不可能派出大量军队同时进攻,否则就是将军队暴露在敌人的攻击之下。
罗马帝国的军队甚至都不要出来迎战,只要从城墙上把油罐丢下来,然后放火,就能轻易挡住陆川的进攻。
如果无法对城墙上的敌人进行有效压制,对城墙后面的敌人进行有效打击,陆川直接派军队发起进攻,就是对士兵性命的不负责。
不过就在陆川为如何拿下君士坦丁堡而头疼的时候,赵云派了一队骑兵过来给陆川送来了好东西:掷弹筒。
在陆川对罗马帝国发起进攻之前,诸葛亮就已经把掷弹筒研究出来了,而且还通过了各种试验,不管是准确度还是威力,都有了足够的保证。
陆川出发的时候只带了火炮,并没有携带掷弹筒,就是因为他觉得罗马帝国的实力不过如此,动用火炮已经是很重视罗马帝国了,只是陆川没想到罗马帝国竟然还有君士坦丁堡这样的天险。
既然寻常的火炮不足以应对这样的场面,那就只能换一个方法了。
其实也不是陆川让人运送掷弹筒过来的,而是陆川在君士坦丁堡这里停下来之后命人将这里的消息送了回去,让郭嘉也帮忙想想办法,在尽量减少损失的情况下攻破君士坦丁堡,然后郭嘉就想到了掷弹筒,和赵云还有诸葛亮商量了一番,派出一队骑兵,将掷弹筒和炮弹秘密运了过来。
陆川看到掷弹筒的时候,眼睛一下就亮起来了。
火炮只能平射,想要在千步之外越过城墙攻击城墙后面,或者是城墙上的敌人还是很有难度的,但是掷弹筒不一样。
掷弹筒的攻击方式是抛射,只要调整好角度,就能轻松攻击到城墙后面和城墙上的敌人。
有了掷弹筒,陆川就能对城墙上和城墙后面的敌人进行有效打击,为军队突破城墙创造有利条件。
但掷弹筒也有一个缺点,那就是射程不如火炮。
毕竟掷弹筒要将炮弹抛射出去,用抛物线的方式进行攻击,自然比不上火炮平射的射程。
不过这对陆川来说并不是问题,以为他可以让士兵携带掷弹筒渡海,在城墙外面对城墙上和城墙内的敌人进行攻击。
虽然西部城区城墙东边只有百余米的空间,大陆王朝的军队一旦登录就会遭到罗马帝国军队的攻击,但毕竟有百余米的距离,他们只能用弓箭,而大陆王朝军队都穿戴了盔甲,可以有效抵御弓箭攻击,而且陆川还可以让持盾步兵过去保护携带掷弹筒的士兵安全。
有一个明确的计划之后,接下来就是寻找足够的船只,准备发起进攻了。
博斯普鲁斯海峡最窄的地方虽然只有七百米,但水流湍急,寻常的船只肯定是不行的,而且陆川想要发起进攻,至少也得几千人一起过去,所以必须要找足够数量且坚固的船只。
好在君士坦丁堡东西两个城区之间是有联系的,运送物资或者其他交通,都是依靠船只渡海,所以陆川找船只并不是难事。
两天之后,一切准备就绪,陆川再次来到城墙上,冷冷地朝着君士坦丁堡的西部城区看了一眼,轻哼一声,下达了进攻的命令。
在帕尔米拉战败之后,塞维鲁就坚定了一个决心,那就是绝对不能和大陆王朝正面作战,而是要把罗马帝国的优势发挥出来。
罗马帝国有什么优势?
高达数千万的人口数量,辽阔的疆域,强大的战略纵深和多变的地貌形成的各种天险。
人口数量和辽阔的疆域暂时就不说了,因为大陆王朝也有这样的优势,相互抵消之下就没有什么优势了。
但是战略纵深一直都是有的,塞维鲁也是这么做的,主动让出大片土地,拉长陆川的后勤补给,增加后勤补给的压力,以此来消耗大陆王朝的国力。
而君士坦丁堡就是天险,也是塞维鲁寄予厚望的一座城市。
为了在这里挡住陆川的脚步,塞维鲁在君士坦丁堡集结了五万军队,准备了大量的粮草物资,并且下了死命令,绝对不允许外出迎战,只能在西部城区依靠城墙进行防御。
西部城区的城墙往东百余米就是博斯普鲁斯海峡,根本就没有多少活动的空间,就算陆川的大军能够顺利渡海,也难以在城墙下面找到立足之地。
更何况塞维鲁早就在城墙上安排了大量士兵进行防守,任何靠近城墙的人都会遭到无差别攻击。
在塞维鲁看来,这样的防御措施简直就是万无一失,大陆王朝的实力再强,陆川麾下的将领再骁勇,也不可能在渡海之后强行攻破城墙。
人的力量总是有穷尽的嘛。
所以在得到消息,陆川在君士坦丁堡停下来的时候,塞维鲁就高兴起来了,觉得他做出的这个决定真的是太英明了。
虽然罗马帝国失去了君士坦丁堡以东的大片土地,但只要能在君士坦丁堡挡住陆川的脚步,塞维鲁就觉得这一切都是值得的。
如果挡不住陆川的脚步,塞维鲁觉得他会输得很惨,毕竟如今的罗马帝国已经没有多少兵力可以调动的。
当然,想要进攻罗马帝国并不是只有君士坦丁堡这一条路可以走,陆川还可以率领军队北上,绕开君士坦丁堡进入欧洲,只不过这样路程会更远,后勤补给压力也很大。
站在塞维鲁的角度,他也不担心陆川绕道,因为陆川一旦绕开君士坦丁堡,那塞维鲁就可以趁机派出大军从君士坦丁堡出发,截断陆川的后勤补给,逼迫陆川退兵。
所以在塞维鲁看来,只要陆川攻不破君士坦丁堡,他就站在了不败之地。
陆川盯着君士坦丁堡的城墙研究了好几天,却一直没有一个合适的计划。
火炮的射程很远,超过了一千步,确实可以集中西部城区的城墙,但这次进攻的重点并不是城墙,而是陆川也不知道塞维鲁在城墙后面做了什么布置。
渡海之后只有百余米的空间可以立足,这也就意味陆川不可能派出大量军队同时进攻,否则就是将军队暴露在敌人的攻击之下。
罗马帝国的军队甚至都不要出来迎战,只要从城墙上把油罐丢下来,然后放火,就能轻易挡住陆川的进攻。
如果无法对城墙上的敌人进行有效压制,对城墙后面的敌人进行有效打击,陆川直接派军队发起进攻,就是对士兵性命的不负责。
不过就在陆川为如何拿下君士坦丁堡而头疼的时候,赵云派了一队骑兵过来给陆川送来了好东西:掷弹筒。
在陆川对罗马帝国发起进攻之前,诸葛亮就已经把掷弹筒研究出来了,而且还通过了各种试验,不管是准确度还是威力,都有了足够的保证。
陆川出发的时候只带了火炮,并没有携带掷弹筒,就是因为他觉得罗马帝国的实力不过如此,动用火炮已经是很重视罗马帝国了,只是陆川没想到罗马帝国竟然还有君士坦丁堡这样的天险。
既然寻常的火炮不足以应对这样的场面,那就只能换一个方法了。
其实也不是陆川让人运送掷弹筒过来的,而是陆川在君士坦丁堡这里停下来之后命人将这里的消息送了回去,让郭嘉也帮忙想想办法,在尽量减少损失的情况下攻破君士坦丁堡,然后郭嘉就想到了掷弹筒,和赵云还有诸葛亮商量了一番,派出一队骑兵,将掷弹筒和炮弹秘密运了过来。
陆川看到掷弹筒的时候,眼睛一下就亮起来了。
火炮只能平射,想要在千步之外越过城墙攻击城墙后面,或者是城墙上的敌人还是很有难度的,但是掷弹筒不一样。
掷弹筒的攻击方式是抛射,只要调整好角度,就能轻松攻击到城墙后面和城墙上的敌人。
有了掷弹筒,陆川就能对城墙上和城墙后面的敌人进行有效打击,为军队突破城墙创造有利条件。
但掷弹筒也有一个缺点,那就是射程不如火炮。
毕竟掷弹筒要将炮弹抛射出去,用抛物线的方式进行攻击,自然比不上火炮平射的射程。
不过这对陆川来说并不是问题,以为他可以让士兵携带掷弹筒渡海,在城墙外面对城墙上和城墙内的敌人进行攻击。
虽然西部城区城墙东边只有百余米的空间,大陆王朝的军队一旦登录就会遭到罗马帝国军队的攻击,但毕竟有百余米的距离,他们只能用弓箭,而大陆王朝军队都穿戴了盔甲,可以有效抵御弓箭攻击,而且陆川还可以让持盾步兵过去保护携带掷弹筒的士兵安全。
有一个明确的计划之后,接下来就是寻找足够的船只,准备发起进攻了。
博斯普鲁斯海峡最窄的地方虽然只有七百米,但水流湍急,寻常的船只肯定是不行的,而且陆川想要发起进攻,至少也得几千人一起过去,所以必须要找足够数量且坚固的船只。
好在君士坦丁堡东西两个城区之间是有联系的,运送物资或者其他交通,都是依靠船只渡海,所以陆川找船只并不是难事。
两天之后,一切准备就绪,陆川再次来到城墙上,冷冷地朝着君士坦丁堡的西部城区看了一眼,轻哼一声,下达了进攻的命令。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三国:屯兵百万,你管这叫普通县令?,三国:屯兵百万,你管这叫普通县令?最新章节,三国:屯兵百万,你管这叫普通县令? 圣墟小说网!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三国:屯兵百万,你管这叫普通县令?,三国:屯兵百万,你管这叫普通县令?最新章节,三国:屯兵百万,你管这叫普通县令? 圣墟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