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二十八日,入夜。
张四维宅邸,书房内。
张四维坐在一张篆刻着云纹浮雕的紫檀官帽椅上,拆开了其三弟张四教命人快马加鞭送来的书信。
书信内。
夹带着他们抄录的海瑞命吏科给事中姚斌送至京师的奏疏。
张四维看完后,面带疑惑,喃喃道:“章法严整、逻辑如刀,事事都有《大明律》为依托,确为海瑞的言事风格,不过……不过……此奏疏的破坏性,远比老夫想象中要弱,根本不足以毁掉我张家与王家,更无法撼动老夫在朝堂的地位!”
“看来,海瑞是老了,或是想明白了,攻击我张家与王家,山西就完了,山西的百姓就遭殃了!”张四维轻捋胡须,将书信放在桌子上。
此奏疏名为:《晋省官商失序疏》。
海瑞汇禀了山西境内所发生的一系列官员贪赃枉法、盗卖勘合公文、张王两大家族垄断河东、长芦盐引等罪行。
若奏疏内容全为事实。
山西境内将会有上百名官员、胥吏被罢黜,甚至流放、斩首。
同时。
王崇古家族、张四维家族也将会有至少三十名经商者被重惩。
此惩罚看似很重。
其实全在张四维的意料之中,且他早已寻好了背锅之人。
这样的惩罚。
就像从一棵枝叶繁茂的参天巨树上砍掉一些枝枝蔓蔓,根本不会影响张、王两大家族在山西的地位。
信中。
张四教还甚是自信地称:即使张、王两家犯下大错,朝廷也不敢重惩,因为一旦张、王两家要倒了,山西境内,将尽是流民乞丐。
他这股自信。
来源于山西近乎七成的底层百姓都靠张、王两大家族养活着。
这一刻。
张四维长呼一口气,开始思索应对此奏疏之策。
待奏疏呈递到小万历面前,他首先要做的就是假意呈递请辞奏疏。
他笃定小万历不会因这道奏疏而免他的官职,因为内阁还有一堆事情等着他去做呢!
紧接着。
他便令张氏族人全面配合朝廷调查,然后将提前准备好的“替罪羊”推出去。
待查清罪名,他将率先上奏主张对张家人进行重惩重罚。
本应杖责四十、罚俸一年的,他主张杖责八十,罚俸三年;本只是徒一年的,他主张至少流两千里。
如此。
他还能博得一个“秉公灭私,不阿亲故”的好名头。
待海瑞归朝。
山西还是原来的山西,还是张、王两家所控制的山西。
张四维越想,心情越轻松。
只要将这道坎迈过去,接下来便无人再会针对山西,而他只需等待吕调阳致仕,就能成为次辅。
到那时。
他的地位将更加稳固,张、王两大家族的地位也将更加稳固。
……
翌日,近午时。
吏科给事中姚斌与两名锦衣卫风尘仆仆,回到了京师。
姚斌换上官服,直奔禁中。
通禀过后,他将怀中的奏疏呈递给了当值宦官张鲸,并请求当面向小万历汇禀山西之事。
张鲸知晓此事甚是重要。
当即便将奏疏带到文华殿,呈递到了小万历的面前。
此刻。
小万历正在批阅奏疏,沈念以起居注官站于一旁。
“陛下,吏科给事中姚斌将海佥院的奏疏,从山西带回来了!”张鲸汇禀道。
“快快呈上来!”小万历兴奋地说道。
因海瑞的《治安疏》珠玉在前,故而小万历非常期待海瑞的这份奏疏。
沈念也露出兴奋的表情。
海瑞巡视山西近半年,终于要有结果了。
宦官张鲸刮去奏疏上的蜡封,将其呈递给了小万历。
小万历打开奏疏,认真地看了起来,不多时,面色变得严肃起来。
“啪!”
小万历看完奏疏后,一巴掌拍在御案上,冷声道:“没想到山西的问题竟如此多,官商勾结竟到了此等程度!”
说罢。
小万历将奏疏递给了一旁的沈念。
沈念打开奏疏,其名为:《晋省官商失序疏》。
奏疏中,详细描述了在晋官员卖官鬻爵、贪赃枉法、占夺盐粮,以张四维家族、王崇古家族为主的一些晋商与官员勾结进行一系列肮脏交易的罪行。
沈念看完后,微微皱眉。
此文定是海瑞的文风无疑,查出的官商勾结之罪行也不少。
但沈念觉得,这份奏疏如同隔靴挠痒,并没有找到山西官商勾结的痛处。
若查这些罪行,根本无须海瑞前去。
即使吏科给事中姚斌前往山西,也能够查出来。
这一刻。
沈念怀疑是否有人调换了海瑞的奏疏,更或是海瑞根本没有将在山西查到的结果反馈过来。
依照海瑞的性格与能力。
奏疏上反映的应是山西官商勾结对整个大明的危害,是张四维、王崇古掌权对两大家族带来的私利,而非控诉这么一群小鱼小虾。
这时。
张鲸又道:“陛下,吏科给事中姚斌恳请面见陛下,详细汇禀山西之事。”
“让他进来吧!”小万历说道。
……
片刻后。
吏科给事中姚斌快步来到殿内。
“吏科给事中姚斌参见陛下!”姚斌跪在地上行礼道。
“姚给事,快快请起!”小万历笑着说道。
姚斌抬起头,见殿内只有小万历、沈念、张鲸三人,当即再次拱手。
“陛下,刚才臣呈递的《晋省官商失序疏》乃是海佥院迷惑一些人的奏疏,不然臣很难顺利回京!”
“此奏疏所言不假,但山西的问题不仅仅如奏疏所言那么简单,海佥院令臣将真正的奏疏记在脑中,当下臣可立即写出来。”
听到此话,小万历皱起眉头。
在他眼里,《晋省官商失序疏》反映的情况已经足够严重,没想到实际情况更加糟糕。
一旁的沈念,从姚斌的话语中也听出,他们此行颇为不易。
那些害怕海瑞查出问题的人,或许不敢除掉海瑞,但却有很多办法让真正的奏疏难以及时呈递到小万历的面前。
“拿笔墨!”小万历沉声说道。
稍倾。
姚斌站在一张方桌前,在一张空白的奏本上迅速写了起来。
小万历坐在御案前,一脸严肃。
他知晓,接下来奏疏中反映的内容,一定是他想都难以想到的。
唰!唰!唰!
姚斌的撰写速度甚快。
在山西时,海瑞让其将奏疏内容铭记于心后,曾命他背诵了两次,以此保证一字不错,一字不漏。
此奏疏很长,至少有两千字。
姚斌写完之后,又检查了一遍,然后将其呈递到小万历的面前。
“陛下,此奏疏乃海佥院以在山西巡察所得的二十四竹筐文书为依据,句句都是实言,字字都经得起推敲,请陛下御览!”
张鲸接过奏疏,双手呈递到小万历的面前。
当即,小万历认真地看了起来。
一旁的沈念,观察着小万历的表情。
小万历先是面色阴沉。
不多时,嘴角微微颤抖,很快连双手都颤抖了起来。
此乃大怒的前兆。
看完奏疏后,小万历靠在龙椅上,先是长呼一口气,缓了大概半盏茶的功夫后,朝着张鲸道:“宣元辅!立即宣元辅!”
“是!”张鲸朝着小万历拱手,然后快步向殿外走去。
“跑着去,用最快的速度!”小万历突然间大声喊道。
张鲸吓了一跳,连忙提起衣衫,朝着外面狂奔而去。
随即,小万历将奏疏递给了沈念。
沈念打开奏疏。
奏疏名为:《官商蠹国疏》。
“官者,执公器以治民;商者,通有无以利生。二者分途,则政清而民安;二者相兼,则蠹生而国危。”
“蒲州王氏,以盐商起家,借宗族之势,结交边将,垄断河东、长芦盐引。每岁运粮不过十之一二,而支引十之八九,致边储空虚……”
“蒲州张氏,假阁臣之势,广置邸店,凡马牛毡帐之属,皆垄断而独卖,更有甚者,阴遣人贩铁贩两于虏,通商于蒙古、女真诸部……”
……
“张、王两家,以官爵为刃,剖剥天下之财;借商贾之术,淆乱朝纲之正。两族之财富,可敌太仓之半。”
“内阁阁臣张四维,居庙堂之高而怀市井之心,鬻货以乱权;山西总督王崇古,握军国之重而计锱铢之利,以垄断而渐富,此非官商一体之祸乎?
……
“经臣彻查,晋中有卖官鬻爵之事一百二十三例,有占夺盐粮、征赋役敲诈、监守自盗、卖闲占役、盗卖勘合官文……之事约五百例,侵占军饷屯田、勒索藩属贡物、走私粮铁贩于蒙古、女真者,不下千例……十中之九,皆出于张、王两族。”
……
“而今,晋非大明之晋,而是张、王之晋;张、王非大明之张、王,实乃蒙古、女真之张、王。”
“山西之大同、宣府、太原,九边之三,临近京畿,山西有失则大明有失,臣建议,应严官商交接之禁,杜权力寻租之门,使官者无苟得之念,商者无攀附之心。”
“臣海瑞不胜惓惓之至,陈此肺腑之言。”
……
沈念看完此奏疏后,不由得沉默了。
此疏主要讲述了张、王两族的三大害。
其一,官商一体之害。
当下的张、王两大家族,已将官商勾结做到了极致,家族子弟,要么入仕为官,要么选择经商。
既商之,又官之。
彼此勾结,已形成恶性循环,几乎掌控了整个山西,若不强势干预,他们的势力必将越来越大。
其二,长期垄断之害。
这里的垄断,指的不仅仅是边贸对外的盐粮茶布。
还有面向山西周边各省的贸易。
张、王两家的霸道与贪婪,使得边境军士嗷嗷待哺,饥民饿殍相望,而他们车载万金,私家之廪愈实。
其三,走私养敌之害。
张四维、王崇古家族为谋私利,违反朝廷法令,将铁锅、箭镞藏于布袋之中,走私到辽东。
此举。
无异于通敌卖国,使得大明已有倾覆之危。
小万历喃喃道:“晋非大明之晋,而是张、王之晋;张、王非大明之张、王,实乃蒙古、女真之张、王。”
“沈侍讲,是这样吗?”
令小万历浑身都感到颤抖的正是海瑞这句话。
山西已不是大明的山西,而是张、王两大家族的山西。
张、王两大家族已非大明的张、王两大家族,而是对面敌虏的张王两大家族。
此话的意思是:张、王大家族已将山西从大明的领土分裂了出去。
沈念想了想。
“陛下,这……这……只是海佥事推测出的情况,当下还未有如此糟糕!”
“还算是推测吗?海佥事用二十四竹筐文书总结出的数据,难道有假吗?张、王两大家族是要翻天呀!”
海瑞若听到此话,一定会很欣慰。
他用了近半年,整理出二十四竹筐、张、王两家强势掌控山西的恶行罪证,就是为了让小万历相信他的推断。
当下的张、王两族,虽然没有造反,但若大明与蒙古开战,威胁到他们的利益,他们还真不一定会站在大明朝廷这边。
这个理由,足以让朝廷清除掉张、王两大毒瘤。
这一刻,沈念非常倾佩海瑞。
这篇奏疏,让皇帝都对张、王两大家族的势力感到了畏惧。
如此,距离张、王两家覆灭也就不远了。
接下来,最重要的是用什么样的形式处理此事。
如太祖那般让山西血流成河,肯定是下下之策,然一点血都不流,也是不可能的。
……
不多时。
内阁首辅张居正快步来到了前厅。
张鲸称小万历甚是焦急,张居正便从内阁值房一路小跑来到了文华殿。
张居正对待政事,向来都是兢兢业业。
任谁都挑不出毛病。
此刻的张居正,脸上满是细细密密的汗珠。
“臣张居正参见陛下!”
“元辅免礼,元辅先看看海佥院呈递的这道奏疏。”
张居正见小万历有些焦躁,迅速接过奏疏看了起来。
一盏茶后。
张居正阅罢奏疏,眉头皱起,也沉默下来,不停地去捋长至腹部的长须。
他想到山西官商勾结之事非常严重,海瑞定能查出一些让大家都看不到甚至想不到的事情,但没想到竟严重到了此等程度。
涉嫌动摇大明江山社稷,乃是天大的事情。
涉及此事者。
一位是内阁阁臣,一位是边境总督。
要将这二人的家族连根拔掉,非常困难,稍有不慎,不但会令新政成果毁之一旦,还会使得大明有覆灭之危。
张四维宅邸,书房内。
张四维坐在一张篆刻着云纹浮雕的紫檀官帽椅上,拆开了其三弟张四教命人快马加鞭送来的书信。
书信内。
夹带着他们抄录的海瑞命吏科给事中姚斌送至京师的奏疏。
张四维看完后,面带疑惑,喃喃道:“章法严整、逻辑如刀,事事都有《大明律》为依托,确为海瑞的言事风格,不过……不过……此奏疏的破坏性,远比老夫想象中要弱,根本不足以毁掉我张家与王家,更无法撼动老夫在朝堂的地位!”
“看来,海瑞是老了,或是想明白了,攻击我张家与王家,山西就完了,山西的百姓就遭殃了!”张四维轻捋胡须,将书信放在桌子上。
此奏疏名为:《晋省官商失序疏》。
海瑞汇禀了山西境内所发生的一系列官员贪赃枉法、盗卖勘合公文、张王两大家族垄断河东、长芦盐引等罪行。
若奏疏内容全为事实。
山西境内将会有上百名官员、胥吏被罢黜,甚至流放、斩首。
同时。
王崇古家族、张四维家族也将会有至少三十名经商者被重惩。
此惩罚看似很重。
其实全在张四维的意料之中,且他早已寻好了背锅之人。
这样的惩罚。
就像从一棵枝叶繁茂的参天巨树上砍掉一些枝枝蔓蔓,根本不会影响张、王两大家族在山西的地位。
信中。
张四教还甚是自信地称:即使张、王两家犯下大错,朝廷也不敢重惩,因为一旦张、王两家要倒了,山西境内,将尽是流民乞丐。
他这股自信。
来源于山西近乎七成的底层百姓都靠张、王两大家族养活着。
这一刻。
张四维长呼一口气,开始思索应对此奏疏之策。
待奏疏呈递到小万历面前,他首先要做的就是假意呈递请辞奏疏。
他笃定小万历不会因这道奏疏而免他的官职,因为内阁还有一堆事情等着他去做呢!
紧接着。
他便令张氏族人全面配合朝廷调查,然后将提前准备好的“替罪羊”推出去。
待查清罪名,他将率先上奏主张对张家人进行重惩重罚。
本应杖责四十、罚俸一年的,他主张杖责八十,罚俸三年;本只是徒一年的,他主张至少流两千里。
如此。
他还能博得一个“秉公灭私,不阿亲故”的好名头。
待海瑞归朝。
山西还是原来的山西,还是张、王两家所控制的山西。
张四维越想,心情越轻松。
只要将这道坎迈过去,接下来便无人再会针对山西,而他只需等待吕调阳致仕,就能成为次辅。
到那时。
他的地位将更加稳固,张、王两大家族的地位也将更加稳固。
……
翌日,近午时。
吏科给事中姚斌与两名锦衣卫风尘仆仆,回到了京师。
姚斌换上官服,直奔禁中。
通禀过后,他将怀中的奏疏呈递给了当值宦官张鲸,并请求当面向小万历汇禀山西之事。
张鲸知晓此事甚是重要。
当即便将奏疏带到文华殿,呈递到了小万历的面前。
此刻。
小万历正在批阅奏疏,沈念以起居注官站于一旁。
“陛下,吏科给事中姚斌将海佥院的奏疏,从山西带回来了!”张鲸汇禀道。
“快快呈上来!”小万历兴奋地说道。
因海瑞的《治安疏》珠玉在前,故而小万历非常期待海瑞的这份奏疏。
沈念也露出兴奋的表情。
海瑞巡视山西近半年,终于要有结果了。
宦官张鲸刮去奏疏上的蜡封,将其呈递给了小万历。
小万历打开奏疏,认真地看了起来,不多时,面色变得严肃起来。
“啪!”
小万历看完奏疏后,一巴掌拍在御案上,冷声道:“没想到山西的问题竟如此多,官商勾结竟到了此等程度!”
说罢。
小万历将奏疏递给了一旁的沈念。
沈念打开奏疏,其名为:《晋省官商失序疏》。
奏疏中,详细描述了在晋官员卖官鬻爵、贪赃枉法、占夺盐粮,以张四维家族、王崇古家族为主的一些晋商与官员勾结进行一系列肮脏交易的罪行。
沈念看完后,微微皱眉。
此文定是海瑞的文风无疑,查出的官商勾结之罪行也不少。
但沈念觉得,这份奏疏如同隔靴挠痒,并没有找到山西官商勾结的痛处。
若查这些罪行,根本无须海瑞前去。
即使吏科给事中姚斌前往山西,也能够查出来。
这一刻。
沈念怀疑是否有人调换了海瑞的奏疏,更或是海瑞根本没有将在山西查到的结果反馈过来。
依照海瑞的性格与能力。
奏疏上反映的应是山西官商勾结对整个大明的危害,是张四维、王崇古掌权对两大家族带来的私利,而非控诉这么一群小鱼小虾。
这时。
张鲸又道:“陛下,吏科给事中姚斌恳请面见陛下,详细汇禀山西之事。”
“让他进来吧!”小万历说道。
……
片刻后。
吏科给事中姚斌快步来到殿内。
“吏科给事中姚斌参见陛下!”姚斌跪在地上行礼道。
“姚给事,快快请起!”小万历笑着说道。
姚斌抬起头,见殿内只有小万历、沈念、张鲸三人,当即再次拱手。
“陛下,刚才臣呈递的《晋省官商失序疏》乃是海佥院迷惑一些人的奏疏,不然臣很难顺利回京!”
“此奏疏所言不假,但山西的问题不仅仅如奏疏所言那么简单,海佥院令臣将真正的奏疏记在脑中,当下臣可立即写出来。”
听到此话,小万历皱起眉头。
在他眼里,《晋省官商失序疏》反映的情况已经足够严重,没想到实际情况更加糟糕。
一旁的沈念,从姚斌的话语中也听出,他们此行颇为不易。
那些害怕海瑞查出问题的人,或许不敢除掉海瑞,但却有很多办法让真正的奏疏难以及时呈递到小万历的面前。
“拿笔墨!”小万历沉声说道。
稍倾。
姚斌站在一张方桌前,在一张空白的奏本上迅速写了起来。
小万历坐在御案前,一脸严肃。
他知晓,接下来奏疏中反映的内容,一定是他想都难以想到的。
唰!唰!唰!
姚斌的撰写速度甚快。
在山西时,海瑞让其将奏疏内容铭记于心后,曾命他背诵了两次,以此保证一字不错,一字不漏。
此奏疏很长,至少有两千字。
姚斌写完之后,又检查了一遍,然后将其呈递到小万历的面前。
“陛下,此奏疏乃海佥院以在山西巡察所得的二十四竹筐文书为依据,句句都是实言,字字都经得起推敲,请陛下御览!”
张鲸接过奏疏,双手呈递到小万历的面前。
当即,小万历认真地看了起来。
一旁的沈念,观察着小万历的表情。
小万历先是面色阴沉。
不多时,嘴角微微颤抖,很快连双手都颤抖了起来。
此乃大怒的前兆。
看完奏疏后,小万历靠在龙椅上,先是长呼一口气,缓了大概半盏茶的功夫后,朝着张鲸道:“宣元辅!立即宣元辅!”
“是!”张鲸朝着小万历拱手,然后快步向殿外走去。
“跑着去,用最快的速度!”小万历突然间大声喊道。
张鲸吓了一跳,连忙提起衣衫,朝着外面狂奔而去。
随即,小万历将奏疏递给了沈念。
沈念打开奏疏。
奏疏名为:《官商蠹国疏》。
“官者,执公器以治民;商者,通有无以利生。二者分途,则政清而民安;二者相兼,则蠹生而国危。”
“蒲州王氏,以盐商起家,借宗族之势,结交边将,垄断河东、长芦盐引。每岁运粮不过十之一二,而支引十之八九,致边储空虚……”
“蒲州张氏,假阁臣之势,广置邸店,凡马牛毡帐之属,皆垄断而独卖,更有甚者,阴遣人贩铁贩两于虏,通商于蒙古、女真诸部……”
……
“张、王两家,以官爵为刃,剖剥天下之财;借商贾之术,淆乱朝纲之正。两族之财富,可敌太仓之半。”
“内阁阁臣张四维,居庙堂之高而怀市井之心,鬻货以乱权;山西总督王崇古,握军国之重而计锱铢之利,以垄断而渐富,此非官商一体之祸乎?
……
“经臣彻查,晋中有卖官鬻爵之事一百二十三例,有占夺盐粮、征赋役敲诈、监守自盗、卖闲占役、盗卖勘合官文……之事约五百例,侵占军饷屯田、勒索藩属贡物、走私粮铁贩于蒙古、女真者,不下千例……十中之九,皆出于张、王两族。”
……
“而今,晋非大明之晋,而是张、王之晋;张、王非大明之张、王,实乃蒙古、女真之张、王。”
“山西之大同、宣府、太原,九边之三,临近京畿,山西有失则大明有失,臣建议,应严官商交接之禁,杜权力寻租之门,使官者无苟得之念,商者无攀附之心。”
“臣海瑞不胜惓惓之至,陈此肺腑之言。”
……
沈念看完此奏疏后,不由得沉默了。
此疏主要讲述了张、王两族的三大害。
其一,官商一体之害。
当下的张、王两大家族,已将官商勾结做到了极致,家族子弟,要么入仕为官,要么选择经商。
既商之,又官之。
彼此勾结,已形成恶性循环,几乎掌控了整个山西,若不强势干预,他们的势力必将越来越大。
其二,长期垄断之害。
这里的垄断,指的不仅仅是边贸对外的盐粮茶布。
还有面向山西周边各省的贸易。
张、王两家的霸道与贪婪,使得边境军士嗷嗷待哺,饥民饿殍相望,而他们车载万金,私家之廪愈实。
其三,走私养敌之害。
张四维、王崇古家族为谋私利,违反朝廷法令,将铁锅、箭镞藏于布袋之中,走私到辽东。
此举。
无异于通敌卖国,使得大明已有倾覆之危。
小万历喃喃道:“晋非大明之晋,而是张、王之晋;张、王非大明之张、王,实乃蒙古、女真之张、王。”
“沈侍讲,是这样吗?”
令小万历浑身都感到颤抖的正是海瑞这句话。
山西已不是大明的山西,而是张、王两大家族的山西。
张、王两大家族已非大明的张、王两大家族,而是对面敌虏的张王两大家族。
此话的意思是:张、王大家族已将山西从大明的领土分裂了出去。
沈念想了想。
“陛下,这……这……只是海佥事推测出的情况,当下还未有如此糟糕!”
“还算是推测吗?海佥事用二十四竹筐文书总结出的数据,难道有假吗?张、王两大家族是要翻天呀!”
海瑞若听到此话,一定会很欣慰。
他用了近半年,整理出二十四竹筐、张、王两家强势掌控山西的恶行罪证,就是为了让小万历相信他的推断。
当下的张、王两族,虽然没有造反,但若大明与蒙古开战,威胁到他们的利益,他们还真不一定会站在大明朝廷这边。
这个理由,足以让朝廷清除掉张、王两大毒瘤。
这一刻,沈念非常倾佩海瑞。
这篇奏疏,让皇帝都对张、王两大家族的势力感到了畏惧。
如此,距离张、王两家覆灭也就不远了。
接下来,最重要的是用什么样的形式处理此事。
如太祖那般让山西血流成河,肯定是下下之策,然一点血都不流,也是不可能的。
……
不多时。
内阁首辅张居正快步来到了前厅。
张鲸称小万历甚是焦急,张居正便从内阁值房一路小跑来到了文华殿。
张居正对待政事,向来都是兢兢业业。
任谁都挑不出毛病。
此刻的张居正,脸上满是细细密密的汗珠。
“臣张居正参见陛下!”
“元辅免礼,元辅先看看海佥院呈递的这道奏疏。”
张居正见小万历有些焦躁,迅速接过奏疏看了起来。
一盏茶后。
张居正阅罢奏疏,眉头皱起,也沉默下来,不停地去捋长至腹部的长须。
他想到山西官商勾结之事非常严重,海瑞定能查出一些让大家都看不到甚至想不到的事情,但没想到竟严重到了此等程度。
涉嫌动摇大明江山社稷,乃是天大的事情。
涉及此事者。
一位是内阁阁臣,一位是边境总督。
要将这二人的家族连根拔掉,非常困难,稍有不慎,不但会令新政成果毁之一旦,还会使得大明有覆灭之危。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我在万历修起居注,我在万历修起居注最新章节,我在万历修起居注 圣墟小说网!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我在万历修起居注,我在万历修起居注最新章节,我在万历修起居注 圣墟小说网!